《陆游家训》阅读答案
宋代家训 阅读答案

宋代家训家训,是中国古代的家长出于督促家庭成员尤其子孙修其身、齐其家的美好理想,而对其言行提出的种种规范、劝谕或警戒。
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分为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和百姓家训,其中士大夫家训最多,如范仲淹《义庄规矩》、包拯《家训》、陆游《放翁家训》等。
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创造性地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先以散文叙事,后以诗歌阐发。
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
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相关的家庭规范汇集起来,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
宋代由门阀政治时期转入官僚政治时代,婚姻不重阀阅,选官以科举为主,土地买卖自由。
在这样的社会中,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家族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如何维护家族利益长期不衰,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些家族特别是士大夫家族积极纂述家训,以期通过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修身、齐家,从而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宋人提倡家庭治生,强调辩证节俭和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
这些治生内容出现在家训中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家族维持正常运作的总体考虑和支持科举的良苦用心。
宋人把俭朴当做应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认为节俭是人最高尚的行为,但节俭又不是吝啬,要量力而行,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对公益事业,则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不可谓舍财不见获福而不为。
这些治生内容得到了后代家训的继承和补充。
重视教育是宋代家训的内核。
宋人注重道德教育,在家训中贯穿儒家思想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并在强调修身与齐家之后,倡导治国与平天下的追求。
宋人还在家训中突出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等教育原则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对子孙教育重视与否,关乎家族能否兴旺发达。
陆游《放翁家训》与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陆游《放翁家训》与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
吾家本农也,复能为农,策之上也。
杜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
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
舍此三者,则无策矣。
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
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
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节选自陆游《放翁家训》)材料二:告俨、俟、份、佚、佟诸子: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友①之人,亲受音旨。
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自量为己,必贻俗患。
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
但恨邻靡.二仲②,室无莱妇③,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
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节选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注】①四友:孔子的学生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四人。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学生版+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06.文言文的断句【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断句: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通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二、断句的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阅读。
通过语感逐字翻译句子,明确大意。
根据句意面出朗读节奏。
(二)借助词性断句。
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小结归纳:(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在句尾的语气词:者、也、矣、焉、哉、耶、耳、邪等。
在句首的单音节发语词:夫、惟、盖、凡、苟、若、岂等。
句首的复音节虛词: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然则等。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焉、何如、奈何等。
(四)句首的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顷之、俄顷、忽、忽然、既而、俄而等。
(五)借助对话标志词断句特殊对话标志:语、曰、云、言、道、谓等。
(六)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1)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等;【解题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动宾(动补)之问要停顿。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盖/竹柏影也。
4. 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5. 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日醉翁也。
6.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陆游《放翁家训·序(节选)》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陆游《放翁家训·序(节选)》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
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
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兴,海内一统。
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
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
”左右或匿笑。
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
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
而旧俗方已大坏。
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
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
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
②楚公:陆游的祖父。
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
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
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
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
《陆游.放翁家训》阅读练习二篇

《陆游.放翁家训》阅读练习二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1)生( ) (2)虑(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D.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14.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作者认为可以从□□、品性、□□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
(3分)答案:12.(1)对读书人的称呼(2分)(2)担心(2分)13.(3分)A14.(2分)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15.(3分)学习、交友译文: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
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
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
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
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吾生平未尝害人。
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
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
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
吾虽悔己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
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
既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
高考文言文【2020年高考天津卷】陆游《放翁家训·序》 ;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高考文言文【2020年高考天津卷】陆游《放翁家训·序》;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
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
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兴,海内一统。
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
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
”左右或匿笑。
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
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
而旧俗方已大坏。
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
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
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
②楚公:陆游的祖父。
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
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
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
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 陆游--放翁家训专练

陆游--放翁家训专练放翁家训(节选)陆游吾生平未尝害人。
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
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
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
吾虽悔己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
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
既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
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祸难者,固不可强。
惟当躬耕,绝仕进,则去祸自远。
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
吾家本农也,复能为农,策之上也。
杜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
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
舍此三者,则无策矣。
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
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
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
后来佳士,不以衰钝见鄙,往往相从,虽未识面而无定交者亦众,恨无由遍识之耳。
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
今既屏居不出,遂不复有邂逅之期,吾于世间万事,悉不贮怀,独此未能无遗恨耳。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中:造谣中伤B. 杜门穷经,不应举杜:堵塞C. 不以衰钝见鄙鄙:轻视D. 勿令与浮薄者游处游:交往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陆游认为大多情有可原,不必去怨恨,但要注意避开这类人,不再与之交往。
B. 人的天性中都有懦弱的一面,面对灾祸时便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
于是,厮守田园成为唯一选择。
C. 面对日益败坏的世风,陆游反复叮嘱子孙以务农为上策,即使不得不踏入仕途,也要不慕荣华,不失臣节。
[陆游家训阅读答案]阅读下文。(12分)放翁家训陆游后生才锐者,
![[陆游家训阅读答案]阅读下文。(12分)放翁家训陆游后生才锐者,](https://img.taocdn.com/s3/m/5ea8b41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e.png)
[陆游家训阅读答案]阅读下文。
(12分)放翁家训陆游后生才锐者,篇一: 阅读下文。
放翁家训陆游后生才锐者,阅读下文。
放翁家训陆游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小题1: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
生虑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D.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小题3: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
小题4:作者认为可以从、品性、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考点: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文体分类: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
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家训》阅读答案
《陆游家训》阅读答案
陆游家训
【原文】
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事。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②,令熟读经学③,训以宽厚恭谨④,勿令与浮薄⑤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⑥。
吾此言,后人之药石⑦也,各须谨之,毋⑧贻⑨后悔。
(选自《万金家书》)
【注释】①才锐:才思敏捷。
②简束:检点约束。
③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
④恭谨:谦虚谨慎。
⑤浮薄者:浮躁轻薄之徒。
⑥端:这里指一个方面。
⑦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这里指良药,规劝。
⑧毋:同“无”。
⑨贻(yi):留下。
【参考译文】
后辈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做出坏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做父兄的人应当引以为忧,而不能够把这当作是高兴的事。
一定要经常约束他们,命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谦虚谨慎,不要让他们与游手好闲的人来往和相处。
从这以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
不这样,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
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当谨慎对待,不要给后人留下后悔和遗憾。
【阅读训练】
1.解释
(1)之:指代,这样的人。
(2)忧:担忧(3)令:命令,规定
(4)恭谨:恭敬,谨慎(5)令:让,使(6)自从:从这以后
3.上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天生聪明、才思敏捷、智慧过人的人要特别注重自身修养;家里生有这样的孩子尤其要加强约束和管教,不要让他们与浮夸子弟混在一起。
陆游的家训对今天仍有意义,今天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如果教育不好,他们的破坏和影响将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