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的传说
【名人故事】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传说故事

【名人故事】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传说故事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传说故事当年,穆天子以擅长制造的造父为车夫,以诸侯进献的八骏神马(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为御驾,西征而去。
一路征讨,抵达昆仑之丘。
西王母出来阻止他,请他观黄帝之宫,迎他上瑶池,设宴款待,两人诗歌相和。
史记则说穆天子“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西王母回访,穆王在昭宫款待西王母。
穆王年轻时就讨厌修练成仙的道术,想要学黄帝那样乘车马游历天下的名山大川。
于是他站著八匹骏马扎的车赶赴西北戎族聚居地的地方,为他驾车的就是周时最出名的驭手造父。
在路上,穆王获得一只黑狐狸一只白貉子,用它们祭拜了河神。
他的车驶至据传连羽毛都沉不出来的弱水时,河里的鱼、龟、鳄鱼等自动为他架起了桥使他的车通过。
接著穆王荣登了泰山,在天界的瑶池上会见了西王母,并和她一起豪饮。
在酒席上,西王母吟唱:“天上恰似悠悠白云,道路啊漫长得无穷无尽。
无数的高山大河把我们隔绝,从此一别将南来音信。
然而你将长生不老,坚信以后还能够重聚。
”穆王说道,“我返回神州故土以后,将并使华夏各国都能够和睦相处,并使万民都过上公平富裕的生活,至那时我会再去探望你。
”过了三年,穆王又乘车于原野,至了山西的雷首山和太行山,然后又返回周朝的都城镐京(今西安市西南)。
当时而令尹喜已经长途跋涉过流沙和草地至了终南山之北,周穆王也跟随着他走到的路,找来了隐士尹辄、杜冲,他俩都住在草地树上乘的屋子里,周穆王也去和他们同居住,他们的住处被称作“楼观”。
后来祭父从郑圃赶来谒见穆王,报告说道徐偃叛变起兵,穆王才又返回国里缓和了起兵,并使社稷奈良。
穆王尼里昆仑山时,喝的就是蜂山石缝中的甘泉,喝的就是玉树上的果实,又荣登西王母定居的群玉山,全部获得了腾云成仙的道术。
他之所以还以凡人的形象在世间发生,就是想要现身说,说人们修练的结果。
何况穆王喝的就是玉石做成的膏浆,喝的昆仑山上的甜雪,除了素莲、黑枣、碧藕、白桔等仙果,怎能不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呢?传说西王母曾降临到周穆王的宫中,两个人一块驾云成仙,步入了天宫。
西王母故事的主要内容

西王母故事的主要内容
西王母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神话人物西王母的故事。
西王母是道教中的重要神仙,据说她住在众神之中的最高王国——昆仑山上的女儿村,是众神的领袖之一。
故事中,西王母常常以美丽、年轻的女神形象出现,她面容姣好,仙颜无暇,常常身着华丽的宫服,手握仙子扇。
她是长生不老的神仙,可以飞天遁地、变化莫测。
传说中,西王母拥有一颗能够让人长生不老的仙桃,这使得她成为很多修道者和寻仙者梦寐以求的对象。
很多人为了能够得到西王母的仙桃,前往昆仑山寻找她。
西王母除了拥有仙桃外,还能施展神奇的法术,如借助神力制造美酒、飞石传音、瞬间移动等。
她有时会举行盛大的仙宴,邀请众多神仙共享,为人间的修行者和有缘之人提供宝贵的机会和教诲。
这些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道教中的一部分;同时也在文化和艺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长生不老,仙境生活的象征和寄托。
她是西王母,是盘古的女儿,她在历史中的真实身份又是谁?

她是西王母,是盘古的女儿,她在历史中的真实身份又是谁?在神话传说中,有一位著名的女神,贯穿了中华古今神话传说,在普通百姓和道家心中都拥有着崇高的地位。
她就是--西王母。
在道教的传说之中,道教最高最先的神是元始天王(名为盘古)。
他在天地尚未开辟时就已存在,天地开辟之后,他居于天中心的玉京山。
另有自然道气结成了另一尊神---太元圣母(太元玉女),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神交留下的后代,一位是东王公扶桑大帝,另一位就是太真王母(西王母)。
西王母形象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生出许多灵物。
其中不乏一些夺天地之造化的神品。
其中便有一株天生地养的蟠桃古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
生灵若是服用,便可以长生不死与天地齐寿。
盘古开天后,蟠桃古树落入其手中。
后来,西王母建立道场,作为父亲,盘古便将这株不死仙草送给了自己的女儿。
在中国的历史转说中,西王母并不是一位安分的神。
她曾经多次显化真身或者派遣使者参与到人类的发展中。
在中国道书古籍中,多次记载西王母显圣遣使下凡。
轩辕黄帝时期西王母曾经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帮助黄帝打败蚩尤;授天下地图予舜帝整治国家;遣二十三女瑶姬(封为妙用真人)下凡助大禹治水;而幸睹圣颜者,则有以孝闻名乡里的舜帝、游瑶池拜金母的穆天子以及好神仙之术的汉武帝等。
西王母山海经中形象【西王母到底是怎样一个神】《山海经》上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好像是说:西王母的外形“像人”,长着一条像豹子那样的尾巴,一口老虎那样的牙齿,老是吼叫。
满头乱发,还戴着一顶方形帽子,是上天派来负责传布病毒和各种灾难的神。
这个记载显然是早期的神仙的形象,不足为信。
在西汉文人的笔下,西王母是一位白发老妪,并栖居山上洞穴中而修炼的女仙,司马相如在《大人赋》中说:“吾乃今日观西王母,曰高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
到六朝,由文人写成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所描绘的西王母,却是一位“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女佳人;她乘坐的三青鸟,则变为一群侍女,是“年可十六七”。
王母娘娘的民间传说

王母娘娘的民间传说西王母,尊称王母娘娘,是天宫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王母娘娘的民间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王母娘娘的民间传说在野三坡龙门天关小溪河东侧,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石头,叫立儿石。
石面上方有长二尺,高一尺,深一寸的石坑。
离立儿石十五丈以外的崖壁上是一座石刻的如来佛像。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在宫中虽过得很舒服,却整天闷闷不乐。
为什么呢?常言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她有件事儿一直不顺心。
相当初她生了第一个孩子是闺女,曾高兴的了不得,生了第二个是闺女,也是娘的心头肉。
等再看到第三个、第四个都是女孩时,王母娘娘可就不高兴了——盼儿子啦。
没有儿子谁来继皇位呀!为了要儿子,王母娘娘一憋气一连生了七个,可七个都是丫头,还是难得一子。
为这事愁的她饭水不思,彻夜不眠,整天唉声叹气。
玉皇大帝也为这发愁。
一天,玉皇大帝陪着王母娘娘下凡到人间散心,来到龙门峡万仞天关之上,站在山顶向下眺望,那真是“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练飞”。
玉皇赞到:“好一个人间仙境啊!”王母娘娘哪里有心思赏景,撅着嘴站在一边只是闷闷不语。
玉皇大帝知道她的心事,忽然想起何不让她去找如来佛传授生儿子之道呢。
他把这个想法对王母娘娘一说,王母娘娘也很同意,于是立刻架起祥云跑到西天,找到如来,说道:“我屡生闺女,难得一子,还望大仙传授生子之道。
”如来想:你已生七个女孩,还想要儿子,岂不乱了天规。
他灵机一动:我何不略施小计,让她用投石法碰碰运气,于是便对王母娘娘说:“龙门天关小溪流东侧一百步开外,有一块立儿石,生男生女须向石孔掷三块石子讨问。
如果三块石子全都投中即时有男有女;如果有两块落入,就是只生男不生女;若是只有一块投中,那就只生女不生男;如果一块也不能投中,便是无男无女,为‘绝户之命’。
”王母娘娘求子心切,听了这话便极步返回。
这时如来佛用手指一点,在野三坡的龙门天关景区的小溪河东侧,就立刻突出了一块几千斤重的大石头,在石上方凹下一个很浅很浅的长方形石坑。
西王母的简介

西王母的简介总体简历西王母,尊称王母娘娘。
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西王母是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
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上古女神,现多传为护佑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
全真教的祖师。
王母娘娘在汉代时成为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长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的追求。
在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中,王母的全称即为西王母,中国几部最古老的著作中都有关于她的记载。
据说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上古女神。
《山海经》版本中的西王母的形象是:“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就是西王母样子像人,长着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齿,会用像野兽一样的声音吼叫呼啸,蓬散着头发,戴着胜这种头饰,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居玉山中。
但也有神话版本说,《山海经》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
历史学有说这是中国西部地区西王母国的一个部落首领或图腾的称号。
历史上可能不止一位西王母而是好几代西王母。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把作为上古先祖神祇的她纳入道教神话体系,并且逐渐演变为高贵的女神。
在后来的许多中国古代著作中,她开始成为天上的一位帝王,人类幸福和长寿之神,还传说她拥有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药,著名的月中仙女姮娥就是因为吃了她的神药而飞到月亮上的。
道教把王母娘娘的地位抬得很高,为道教统领三界所有女神仙的祖师,与东王公分别对男女神仙进行管理。
人物设定西王母“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山在西方,又叫西昆仑,故称西王母。
又称金母或金母元君,全称: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或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总称: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
在道教中地位极高,后因历史演变,民间宗教对她作了新解释,故广受信仰。
在中华道教形成和发展之路上,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集仙录》载:西王母即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又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系先天西华至妙之气化生!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一词,出自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或称“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灵太妙龟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是道教上古神灵,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
西王母与三青鸟的故事

西王母与三青鸟的故事在古老的中国神话中,有一个神话故事讲述了西王母与三青鸟的奇妙缘分。
西王母是玉皇大帝的妻子,她生活在天宫中,拥有仙界的美丽和智慧。
而三青鸟则是三只羽毛绚丽的神鸟,拥有极高的智慧和力量。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美丽的春天。
西王母在天宫中的花园里,欣赏着绚烂的花朵和清新的空气。
就在这时,一只扇动着绚丽羽翼的三青鸟忽然飞临,引起了西王母的注意。
西王母被三青鸟的美丽所吸引,走近它。
三青鸟向西王母展示了它的智慧和力量。
它讲述了许多久远的故事和神话,展示了神奇的魔法。
西王母深深被三青鸟的智慧所打动,她邀请它留在天宫,与她一同分享美丽的仙境。
从此,西王母与三青鸟成了最好的朋友和伴侣。
他们一同游览仙界的美景,分享彼此的智慧和知识。
三青鸟帮助西王母守护天宫和人间的和平,而西王母则给予三青鸟智慧和力量的指引。
然而,人们也传说着一些不好的坏消息。
他们说三青鸟的力量威胁到了玉皇大帝的统治。
玉皇大帝决定将三青鸟流放到人间,断绝它与西王母的联系。
当三青鸟得知自己即将离开天宫,与西王母永远分离时,它感到非常伤心。
然而,三青鸟并没有放弃。
它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帮助人间的人们,并保护他们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
于是,三青鸟来到人间,传播智慧和善良。
它用美丽的羽翼描绘出人间最美丽的景色,用智慧和力量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人们感激三青鸟的帮助和保护,将它传颂为神话中的守护者。
西王母与三青鸟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和伴侣关系是建立在互相欣赏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尽管他们被迫分离,但他们的友谊依然在神话中流传,为人们提供了智慧和力量的指引。
西王母赐仙药讲述了西王母赐予人间仙药的故事

西王母赐仙药讲述了西王母赐予人间仙药的故事西王母赐仙药讲述了一个传说中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她是诸神仙界的王后,也是五庄观的主管。
西王母有着无比的智慧和神奇的仙术,她拥有着无尽的仙药,并且愿意将这些仙药赐予人间的常人,以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困境和疾病。
故事开始时,一个名叫李华的平凡人生病了,他病得很重,医生也束手无策。
在李华家人的悲伤中,傍晚时分,一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他们家门口。
这位女子身穿华丽的仙衣,举止高贵。
她自称西王母,对李华的病情非常关切,并主动提出要赐予他一颗仙药。
西王母赐予李华的这颗仙药被称为“长生丹”,据说能够延年益寿,使人长生不老。
李华和他的家人无比感激,李华服下了这颗神奇的仙药。
不久之后,他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了,他恢复了健康,体力倍增。
李华感到自己焕然一新,他的眼界也随着健康的身体得到了开阔。
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决定要为人间谋福祉,帮助更多的人。
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解决社区中的难题,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
听说了李华的事迹,西王母再次亲临人间,表彰他的善行,并再次赐予他一颗仙药,这颗仙药名为“智慧丸”。
这颗仙药能够开启人的智慧和才能,使人具备卓越的智慧和判断力。
李华收到仙药后,继续为社区服务,他的聪明才智帮助他解决了更多的难题,受到了更多人的景仰和赞扬。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华成为了社区的领袖,他的声望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他利用仙药帮助解决了许多社区的问题,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们开始尊敬并信任他,他的智慧和善行被口口相传。
西王母的仙药不仅帮助了李华,也触动了人们对善行和道德的思考。
他们开始意识到,善良和助人为乐是人生最高的境界,而西王母的仙药则代表了善良和慈悲的化身。
人们对西王母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愈发深厚。
西王母赐仙药的故事给了人们希望和勇气,也激发了他们为他人奉献和付出的精神。
人们开始效仿李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争取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西王母赐仙药并非仅仅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更是人间善行和智慧的象征。
【神话故事】西王母,月精嫦娥_中国神话

【神话故事】西王母,月精嫦娥_中国神话在中国神话中,西王母和月精嫦娥是两个知名的女神。
西王母被认为是道家的仙女,掌管着长生不老和仙葫的神奇宝物。
而月精嫦娥则属于传统的神话中,与月亮相关联,被爱神织女视为好友。
关于西王母的起源,史书记载在汉朝时期,道教传说有一只神鹿踏过一种奇特的草药,从而得到了无限的长生不老之力。
后来,这只神鹿逐渐变成了白色的母鹿,并且附着了一个仙女的灵性,这个仙女就成为了西王母。
许多传说都描绘了西王母的美貌和高贵身份。
有的说她是黄帝的孙女,有的说她是张果老的妻子。
关于她的住所也有一些争议,有的说她居住在天宫之中,而有些人则认为她是住在高山上的一个洞府里。
西王母有着许多神奇的超能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她拥有的长生不老之力。
她的仙葫也能令人永生不死。
因此,许多希求长生不老和永葆青春的人们,会前往拜见西王母寻求帮助。
与西王母不同,月精嫦娥的形象更加接近于普通百姓。
根据传说,嫦娥本是美丽的天宫仙女,但是由于犯了某些罪行,被贬到了月宫之中。
在月宫中,嫦娥过着孤独的生活。
她最大的快乐是在每个月圆之夜,独自祈祷月神,并在月光下跳起婵娟舞。
嫦娥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被认为是美丽和温柔的象征。
很多诗人歌颂嫦娥的美貌和高雅,她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学形象之一。
总的来说,西王母和月精嫦娥是中国神话中一对有趣的女神,她们都代表了女性人物中不同的特征——西王母代表高贵和神秘,而嫦娥则代表美丽和忧伤。
她们的形象不仅仅在中国文化中享有盛名,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探索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王母的传说
西王母,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简称王母,又称金母,俗称王母娘娘,是道教著名神仙之一。
关于西王母的来历,自古众说纷纭。
《山海经》里所描绘的西王母,是一个介于人兽、人神之间的图腾形象。
而在《庄子》、《淮南子》、《易林》等典籍中,西王母已经被改造成一位得道不死的仙家和掌“不死之药”的吉祥神。
《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博物志》等小说作品则进一步把西王母塑造成一位尊贵美丽、温柔多情、能诗擅歌的女王。
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西王母又被崇奉为道家尊神、女仙领袖。
道教典籍《墉城集仙录》谓“西王母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
西王母的传说并非凭空杜撰。
据一些专家学者考察发现,距今3000-5000多年前,在青藏高原昆仑、祁连两大山脉之间的广阔地带,曾存在过一个游牧国度——西王母国,其国都就在今天的青海省天峻县一带。
大量的文献证明,西王母国许多部落都以女性为首领,苏毗部落(隋唐时期羌部族名称)是其中最有名、影响最大的一个,该部落的女王也就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久而久之,就被人们传说成法力无边、雍容华贵的女神了。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西王母之邦与中原的黄帝、尧、舜以及商、周王朝保持了长期的友好关系,直至最后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据《黄帝出军诀》、《玄女传》等记载,西王母曾“遣使授符”,并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帮助黄帝打败蚩尤。
《贾谊新书》亦记载,尧帝“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
《书灵淮听》中称:“舜受终西王母献益地图。
”《穆天子传》描述了周穆王到西王母之邦与西王母相见的情景。
西王母与周穆王互赠礼品,在瑶池筵宴上诵诗述志,表现出雍雅平和的女王风度。
不难看出,西王母部族是最早与中原民族密切交往的西部氏族之一。
西王母和黄帝、尧、舜、周穆王等中原帝王的会见是西部民族和中原民族和睦相处、亲如兄妹的写照。
甘肃泾川出土的西王母文物中有战国时期的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该铜壶以虎为身,以龙为提梁,以凤为钮,造型精美绝伦,是上古时代中原国家与西王母部族在泾川一带交往的史证,也是西王母游牧部落虎的传人与中原农耕民族龙的传人融合的珍贵证据。
西王母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是炎黄子孙千秋万代景仰、爱戴的和谐之母。
中华民族贵生重养,道教尤重服饵,追求长生不老。
西王母作为得道不死之仙和掌管“不死之药”的吉祥神,特别受人信奉和膜拜。
这一点在历代小说中多有渲染,汉武帝求仙并得到西王母的馈赠和指点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故事。
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三云:“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
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
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
”在这个故事里,西王母所阐述的养生之道意义深刻。
在西王母看来,“情恣体欲、淫乱过甚、杀伐非法、奢侈其性”是对个体生命和社会民生最大的戕害,因此必须“爱众生”、“静奢侈”而“保神气”、“施惠和”。
西王母的养生之道远远超越了对一人一己长生不老的追求,而是立足于对社会民生大众仁爱关怀前提下的真正的生命和谐与安顿。
西王母的“不死之药”、“仙桃”后来被人们具体描述为诱人的蟠桃仙果。
不过,王母娘娘没有独享这3000年方得一熟的仙桃。
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
王母在瑶池设蟠桃盛会。
明代朱有炖的杂剧《群仙庆寿蟠桃会》称:“瑶池蟠桃结实,西王母召东华、南极、八仙,以及人间香山九老,洛下耆英等,开蟠桃大会。
”小说《西游记》第五回说,“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
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
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看来,这蟠桃盛会就是一场各路神仙、三界精英的团拜欢聚,也是神仙社会大和谐的美好象征。
当然,蟠桃仙果也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流传人间,东方朔就曾偷过多次,李白的《庭前晚开花》则云:“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
结实苦迟为人笑,攀折唧唧长咨嗟。
”如此一来,人间皆得有仙桃了。
西王母信仰不仅在祖国大陆源远流长,在宝岛台湾也是根深叶茂。
近年来,台湾西王母信徒经常寻根大陆,瞻仰西王母故地。
西王母成了维系两岸和平、祖国统一的特殊纽带和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