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颅内压计算公式

儿科学计算公式大全颅内压计算公式计算儿科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是评估儿童神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颅内压的改变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儿科学领域中常用的颅内压计算公式,供医护人员参考与应用。
一、颅内压计算公式1. Monro-Kellie假说Monro-Kellie假说是指颅内容积稳定的“不容性”原理。
颅内压(ICP)由三个主要参数决定:脑组织体积(Vt)、脑脊液体积(Vcsf)和颅内血液总体积(Vb)。
根据Monro-Kellie假说,颅内压(ICP)的计算公式如下:ICP = Vt + Vcsf + Vb2. Monroe-Kelly公式Monroe-Kelly公式是Monro-Kellie假说的具体化表达,它是定义了静脉血容积和颅内血管收缩程度对颅内压的影响。
Monroe-Kelly公式的计算公式如下:ICP = (CPP/CVR) + (CBF * CVR)其中,CPP为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VR为脑血管阻力(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以及CBF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二、儿科颅内压计算公式1. The Spiegelberg FormulaThe Spiegelberg Formula是一种常用于儿童的颅内压计算公式。
该公式基于患儿头围(HC)、年龄(Age)和体重(Weight),计算公式如下:ICP = (0.031 * HC) + (0.014 * Age) + (0.014 * Weight) + 4.84其中,头围(HC)的单位为厘米(cm),年龄(Age)的单位为年(岁),体重(Weight)的单位为千克(kg)。
2. The Topuz FormulaThe Topuz Formula是另一种用于儿童的颅内压计算公式,该公式基于患儿眶上行径(PPD)和角膜直径(CD),计算公式如下:ICP = (0.034 * PPD) + (0.070 * CD) - 3.72其中,眶上行径(PPD)的单位为毫米(mm),角膜直径(CD)的单位为毫米(mm)。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一、脑积水概念和分类颅内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的脑脊液异常积聚,使其一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称为脑积水。
单纯脑室扩大者称为脑内积水,单纯颅内蛛网膜下腔扩大者称为脑外积水。
脑积水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改变,而是诸多病理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循环障碍。
脑积水是由脑脊液循环障碍(通道阻塞),脑脊液吸收障碍,脑脊液分泌过多,脑实质萎缩等原因造成。
临床中最常见的是梗阻性病因,如脑室系统不同部位(室问孔、导水管、正中孑L)的阻塞、脑室系统相邻部位的占位病变压迫和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
按流体动力学分为交通性和梗阻性脑积水;按时限进展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脑积水,急性和慢性脑积水,进行性和静止性脑积水;按影像学分为单纯性、继发性和代偿性脑积水;按病理生理分为高压力性、正常压力性、脑萎缩性脑积水;按年龄分为儿童和成人脑积水。
二、脑积水的诊断1.临床症状和体征:头颅及前囟增大(婴幼儿),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脑组织受压引起进行性脑功能障碍表现(智能障碍、步行障碍、尿失禁)。
2.脑室穿刺测压:高于正常值(4,JD40~110 mm H:O,成人80一180 mm H,0)。
成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脑室内压力在正常值范围内。
临床常以患者侧卧位腰穿测蛛网膜下腔压力代表脑室内压力,梗阻性脑积水严禁做腰蛛网膜下腔穿刺测压。
3.头颅影像学检查:(1)梗阻性脑积水。
头颅x线片为颅骨内板可见指压痕(慢性病例)。
CT见脑室扩大,双额角径或颅内径(Evans指数)>0.33是诊断脑积水的标志性指标;额角变锐<100。
;颞角宽度>3 mm;脑室边缘模糊,室旁低密度晕环;基底池,脑沟受压/消失。
MRI为矢状位T1可显示导水管梗阻,幕上脑室扩大;胼胝体变薄,向上拉伸;穹窿、大脑内静脉向下移位、第三脑室底疝入扩大的蝶鞍。
他显示脑脊液样的指纹状高信号向脑室外延伸到脑组织,间质水肿在脑室角周围明显;脑室内脑脊液形成湍流;导水管流空消失。
2022-2023年主治医师《儿科主治332》预测试题5(答案解析)

2022-2023年主治医师《儿科主治332》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女婴8个月,腹泻3天,大便水样,10余次/H,半天无尿。
体检:呼吸深,前囟、眼眶深度凹陷,皮肤弹性极差,有花纹,四肢凉。
血钠135mmol/L,血钾3.8mmol/L,BE-20mmol /L。
A.低钠血症B.低钙血症C.低钾血症D.低氯血症E.高镁血症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小儿体格测量指标中,最能反映其营养状况的是A.体重B.身长C.头围D.皮下脂肪厚度E.上臂围正确答案:E本题解析:上臂围值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反映了小儿的营养状况,而其他均不完全。
3.确诊“胡桃夹现象“(又名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主要依据是A.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B.中段尿培养(+),致病菌菌落计数>10/mlC.24h尿钙定量>0.1mmol/L,(>4mg/kg)、尿钙/尿肌酐>0.21D.肾B超测量狭窄处左肾静脉内径/扩张处左肾静脉内径>1∶3E.“ASO”滴度升高,血补体C下降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男婴,营养状况良好,体重7kg,能坐,前囟2cm×2cm。
A.34cmB.40cmC.44cmD.46cmE.48cm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3.生长发育正常的婴儿,体重=(月龄+9)/2,月龄5~6月,此时前囟较大,能坐,亦符合此期小儿特点。
半岁时身长为65cm(前半年每月增加2.5cm),生后第1年的前3个月头围增长6cm,此后每3个月大约增长2cm,故5~6个月时头围40cm。
5.肾病患儿,泼尼松1.5~2mg/(kg·d),治疗到第8周尿蛋白为(+~++)A.激素无效应B.激素依赖C.激素部分效应D.激素完全效应E.复发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足月儿生后1~2d内出现呼吸急促,一般情况好,肺呼吸音减低,X线示两肺广泛斑点阴影,有叶间积液,2~3d消失。
2011年康复医学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康复医学技术师《相关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单选题]1.颅内血肿不包括()。
A(江南博哥).硬膜外血肿B.硬膜下血肿C.脑内血肿D.脑室内血肿E.头皮血肿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颅内血肿: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其严重性在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
患者多有外伤史,伤后出现生命体征、瞳孔和意识状态改变,可出现锥体束征。
[单选题]2.疖、痈常见致病菌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B.粪链球菌C.白色念珠菌D.变形杆菌E.类杆菌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常扩展到皮下组织。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选题]3.烧伤分度不包括()。
A.Ⅰ度烧伤B.浅Ⅱ度烧伤C.深Ⅱ度烧伤D.Ⅲ度烧伤E.Ⅳ度烧伤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烧伤分度:①Ⅰ度烧伤;②Ⅱ度烧伤,又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③Ⅲ度烧伤。
[单选题]4.对急性脑血肿的观察,首选是()。
A.头颅X线B.脑CTC.脑血管造影D.脑磁图E.经颅多普勒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急性脑血肿CT扫描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均一高密度肿块,CT值为50~90Hu,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伴有脑室池形态改变,中线结构移位等占位效应。
常伴有脑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可确诊,为该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单选题]5.高血压病患者的正确康复治疗措施是()。
A.一旦血压恢复正常,便可停止锻炼B.连续2周血压正常便可停止血压监测C.强调较高强度的运动锻炼,以提高心脏收缩力D.停止药物治疗E.终身坚持,才能维持疗效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高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无症状,但其所造成的脏器损害可以潜在地发展,所以切忌到出现症状时才治疗,症状一旦缓解之后便停止治疗的策略。
高血压病一旦确诊之后便应该长期坚持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治疗。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完整版)资料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体检等资料分析,对营养不良、精神心理性家庭性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慢性系统性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身材比较容易识别对常见的导致矮身材的病因应予以鉴别,如:软骨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临床还需注意某些综合征的可能,如:Prader-Willi综合征,Silver-Russeli综合征,Noonan综合征等。
【治疗】1.矮身材儿童的治疗措施取决于其病因精神心理性、肾小管酸中毒等患儿在相关因素被消除后,其身高增长率即见增高,日常营养和睡眠的保障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2.生长激素随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临床应用经验的大量累积,目前获准采用rhGH治疗的病种逐渐增多,自1985年美国FDA批准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以来,陆续核准的病病有慢性肾功能衰竭(199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1996-1997)、Prader-Willi综合征(2000)、小于胎龄儿(2001)和特发性矮身材(2003)。
由于大部分小于胎龄儿在生后2-3年内都会呈现追赶生长,身高可以达到与其靶身高相称的生长曲线范畴,故对小于胎龄儿都应定期随访观察。
一般在3周岁时,如其生长仍然滞后,应考虑GH治疗。
2003年FDA批准GH用于特发性矮身材,即:①非GH缺乏的原因不明者;②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正常参比值2.25SD以上;③预计其成人期终身高在-2SDS以下。
(1)剂型国内可供选择的有rhGH粉剂和水剂两种,后者的增长效应稍好。
·d,每周0.23-0.35mg/kg;对青春发育期患儿、Turner患儿、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身材和某些部份性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的应用剂量为0.15-0.20IU/(㎏.d)每周0.35-0.46(㎎.㎏)(注:WHO标注生长激素1㎎=30U)(3)用法:每晚睡前皮下注射1次,常用注射部位为大腿中部1/2的外、前侧面,每次注射应更换注射点,避免短期内重复而引致皮下组织变性。
脑积水 PPT课件

什么是脑积水? 脑子里进水了?
脑脊液(CSF)
脑脊液 是充满于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隙内 的无色透明液体,属于无功能细胞外液,内含无 机离子、葡萄糖和少量蛋白,细胞很少 脑脊液总量在成人约150ml,产生的速率为 0.3ml/min,日分泌量为在400~500ml。 它处于不断地产生、循行和回流的平衡状态。
2.影像学特征: CT征象是脑室扩大, ①额角上外侧部圆形扩大; ②颞角扩大; ③脑室周围低密度。
二、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
1.临床特征: 正常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的能力为脉络丛产 生脑脊液能力的3倍。由于脑脊液流动阻滞发生于 脑室之外,所以患儿常出现头颅进行性增大并伴有 颅内压增高征象。 2.影像学特征: CT与 MRI可以显示下列异常:① 3个脑室对称 性扩大,并无阻塞处;②后颅窝基底池可以显示; ③第四脑室扩大,位置居中;④小脑后池像学特征:
四、正常颅内压脑积水的诊断
1.临床特征: 三大主症:行走不稳、智力下降、小便失禁 ①患者多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脑膜 炎或颅脑手术等病史;②行走不稳从走路缓慢、不 稳、平衡失调到不能步行,最终卧床不起;③智力 下降为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重者出现丧志症和痴 呆症等;④尿失禁,为晚期出现的症状; 2.影像学特征: CT征象是脑室系统(包括第三、四脑室)明显 扩大或出现间质性脑水肿。
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感染
: 颅内感染 腹腔感染
2、低颅压综合征
分流管选择不当; 病人直立时脑室内压低于大气压,导致过度
分流; 头痛、头晕、恶心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 让患者平卧,逐渐适应,严重者可给予生理 盐水静脉点滴。
3、分流管堵塞 颅内段堵塞 腹腔端堵塞 术后应密切观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无减轻
神经内科诊断口诀

神经内科诊断口诀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判断公式(一)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三主征(二)脑疝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两侧瞳孔不等大+对侧肢体硬瘫+生命体征紊乱=怀疑小脑幕切迹疝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出现早+意识障碍出现晚=怀疑枕骨大孔疝(三)颅脑损伤1.头皮损伤触诊有波动感+边界跨越颅骨骨缝至整个颅盖部=帽状腱膜下血肿2.颅骨骨折“熊猫眼”征+鼻出血+脑脊液鼻漏+Ⅰ或Ⅱ脑神经损伤=颅前窝骨折脑脊液鼻漏、耳漏+耳出血、鼻出血+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杂音+Ⅱ~Ⅷ脑神经损伤=颅中窝骨折Battle征(迟发性乳突部皮下淤血斑)+枕下部肿胀及皮下瘀斑+Ⅸ~Ⅻ脑神经损伤=颅后窝骨折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Ⅺ副舌下全3.脑损伤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颅内无异常=“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颅高压症状轻度偏瘫+失语+局限性癫痫=脑损伤局灶症状脑外伤史+一过性意识障碍(﹤0.5h)+逆行性遗忘+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三无”=脑震荡脑外伤史+昏迷时间较长+中间清醒期+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CT 见多处点状出血点=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外伤史+持续性意识障碍(﹥0.5h)+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头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及脑疝+CT检查=脑挫裂伤脑外伤史+意识障碍+瞳孔改变+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视+去大脑强直+生命体征紊乱+锥体束损害=脑干损伤4.颅内血肿轻度偏瘫+失语+局限性癫痫=脑损伤局灶症状智力障碍+精神失常+记忆力减退=脑萎缩症状脑外伤史+意识障碍(中间清醒期)+瞳孔改变+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神经系统定位体征+CT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梭形高密度影”=硬脑膜外血肿脑外伤史+进行性加深的意识障碍+颅高压症状(呕吐、躁动)+局灶症状+病理性呼吸濒死状态+CT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新月形高密度影”=急性硬膜下血肿3周以前的脑外伤史+中老年人+慢性颅高压症状+脑损伤局灶症状+脑萎缩症状+CT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影”=慢性硬膜下血肿(四)颅内肿瘤颅内压增高征+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及体征+CT或MRI显示有占位=颅内肿瘤(五)颅内感染患儿+发热+上感+前囟张力高、颈有抵抗、克氏征(+)+脑脊液=化脑夏秋季+高热+意识障碍、癫痫、瘫痪+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日本乙型脑炎(六)周围神经病(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闭眼+不能鼓腮=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促发点(扳机点)+间歇性痛性抽搐突发突止=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麻痹+其他脑神经麻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四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蛋白-细胞分离+大小便正常=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七)脊髓病变病变节段以下的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触觉深感觉减退+对侧病变平面2~3个节段以下痛温觉消失=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s综合征)瘫痪肢体:肌张力↓+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尿潴留=脊髓休克青壮年+疫苗接种史+脊髓休克+肢体痉挛性瘫痪+脑脊液蛋白含量轻度↑=急性脊髓炎(八)脑血管疾病轻度偏瘫+失语+局限性癫痫=脑损伤局灶症状患侧一过性黑朦+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眼动脉交叉瘫患侧Horner征+对侧偏瘫=Horner征交叉瘫发作性单肢轻瘫+眼动脉交叉瘫+Horner征交叉瘫+失语征=颈动脉系统附:失语症包括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Wernick失语(感觉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眩晕、平衡障碍+跌倒发作、一过性黑朦+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等=椎-基底动脉系统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局灶脑功能损害症状+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分支缺血表现+短时间内(﹤1h)完全恢复+CT(-)=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注意:深穿支闭塞时内囊部分软化,仅出现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及偏盲)患侧小脑性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对侧感觉障碍=红核丘脑综合征眩晕、呕吐、眼球震颤+交叉性感觉障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综合征)意识清楚+四肢瘫痪+双侧面瘫+仅剩眼球上下运动(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动作)=闭锁综合征(见于脑桥基底部梗死)中老年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安静状态下起病+一至数日内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症状及体征+CT示脑实质内低密度灶=脑血栓形成有栓子来源的基础病史(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骨折等)+骤然起病,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偏瘫、失语+CT检查=脑栓塞中老年人+长期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CT示脑部腔隙病灶=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史+TIA病史+偏瘫+病理征+CT未见到病灶=脑梗死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位体征+CT见高密度影=脑出血附: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中老年或青少年+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无局灶神经体征+CT示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血(九)神经系统其他疾病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帕金森三主征”中老年人缓慢发病+运动迟缓(“面具脸”、“写字过小征”)+静止性震颤(“搓丸样动作”)+肌强直(“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姿势步态障碍(“冻结现象”、前冲步态、慌张步态)+左旋多巴治疗敏感=帕金森病前驱症状+视觉先兆+搏动性头痛持续数小时以上+伴恶心呕吐+麦角胺制剂有效=典型偏头痛先兆症状+意识障碍+自动症+无意识动作(搓手、解扣等)障碍+事后无法回忆=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颞叶癫痫)突发突止+脑电图示棘-慢波=失神发作发作自一侧开始+按大脑皮质运动区顺序缓慢移动=杰克逊(Jackson癫痫)肌肉活动后疲劳无力(“晨轻暮重”)+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缓解+新斯的明试验(+)=重症肌无力(十)重症肌无力反复发作的四肢近端无力+低血钾+心电图U波出现等低钾表现=周期性瘫痪。
儿童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二、发病机制
1. 内脏性腹痛 特点:①定位模糊,接近腹中线;②多为钝痛或绞痛;③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
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 2. 躯体性腹痛
特点:①定位准确,与病变部位一致;②剧烈而持续锐痛;③有压痛和反跳痛。 3. 感应性腹痛
也称牵涉痛、放射痛。特点: ①定位明确,与内脏性腹痛同时或相继发生;②疼痛剧 烈尖锐;③伴腹肌紧张及感觉过敏。
六、发热鉴别诊断流程图
皮疹
感染性发热
急性感染性 疾病 (急性感染 征象)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 呼吸系统
发热
消化系统
非感染性发热
长期低热
(有定位症状与体征) 非典型感染性疾
病
(定位症状与体征不
出疹前1~2天出现Koplik’s 斑
皮疹向心性分布,可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肝、脾、淋巴结肿大,皮疹
➢ 伴随症状:有无发热、呕吐、排便及排气异常、黄疸、咳嗽、膀胱刺激征等。
三、诊断
3. 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 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以及表情和体位。 (2)腹部检查 ➢ 视诊:腹壁皮肤有无异常、腹部是否平坦、有无腹式呼吸受限、腹胀、腹壁外伤、腹壁肿块、胃
肠型和蠕动波等。 ➢ 触诊:非痛区逐步移向疼痛部位,确定腹痛的部位、范围、程度,确定压痛最大部位,有无腹膜
正 常
呼吸肌麻痹 有机磷中毒等
四、鉴别诊断流程图
发绀
动
生后头几小时口周和手足发绀
脉 血 氧 饱
肢体受压所致发绀 周围或局部发绀 上腔静脉梗阻
雷诺综合征等
心力衰竭
和 度 和 氧 分 压 降 低
惊厥时发生发绀
周 围 性
周围循环缓慢及静脉压增加致全身发绀 缩窄性心包炎 休克 剧哭发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