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知识-涉外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精品

合集下载

史上最全的商务谈判案例分析6篇

史上最全的商务谈判案例分析6篇

史上最全的商务谈判案例分析6篇史上最全的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1) “站住!”老妈喊住了刚放下酱油瓶的我。

我疑惑中夹杂着恐惧的眼神迅速从老妈身上移开,难道……“妈,酱、酱油、买回来了,还有事吗?”我用着试探的语气问到。

“出门前怎么跟你说的,去黄阿姨那买酱油要快点回来,现在你看看,你看看,都几点了!”火药味从厨房迅速蔓延开来。

“我,我……”“你什么都别说了,晚饭别吃了,给我面壁思过去!这种状况都发生过多少遍了,你还让我骂你几遍你才改!”“不吃就不吃,面壁就面壁!不吃我还省了以后要减肥呢!”我强忍泪水,略带哭腔吼回去,不就是买酱油回来晚了吗?至于这么凶吗?我转过头,把老妈难看的脸甩在后面,跑回房间。

随之而来就是“砰”的关门声。

门隔开的是两处空间,心隔开的是两道鸿沟。

窗外的天空像在迎接一场久违的大雨,阴沉阴沉。

乌云把原本晴朗的天空遮得密不透风,是暴风雨的前兆吗?看着窗外的我,眼泪像泛滥的洪水,越过堤坝汹涌而出。

委屈堵在喉咙,想说,说不出。

“丫头!”唉,老妈肯定是问我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悟出什么了。

又是这招,您不烦我都厌了。

刚想说:“妈,我没错。

”老妈说了一句,什么?是“对不起”?我、我没听错吧。

我瞟了老妈一眼,天呐,什么世道!强悍的老妈也会说“对不起”了!“昨天你怎么不告诉我是黄阿姨多找了钱你去还钱呀!如果今天不是她告诉我,你还真想我继续误会你呀,昨天是我不对,火气大了些,别生气呀。

你总是一声不吭我怎么知道你的想法呢?下次别这样了,有什么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知道吗?”“嗯,我知道了,妈,昨天对你吼,对不起,不会有下次了。

”我说完不好意思地往房间溜。

“昨晚那面好吃吗?我还特意煎了两个蛋呢!”我惊讶地回过头,老妈得意地笑着。

“什么?您煮的?我还以为是老爸呢!”其实,生活就需要沟通,那是一座跨在鸿沟上的桥梁。

只要我们能换位思考,很多时候都可以化解不必要的误会。

在被怒气溢满大脑时,为什么不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呢。

请记住,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

文秘知识-涉外商务谈判技巧 精品

文秘知识-涉外商务谈判技巧 精品

涉外商务谈判技巧涉外商务谈判不仅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谈判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国际商务活动的效果,关系到企业能否在一个新的海外市场建立必要的销售网络、获得理想的合作伙伴、获得进入市场的良好途径等。

涉外商务谈判在表现出其重要性的同时,也不断向人们展示出其复杂性。

一个国内谈判高手并不必然是一个成功的涉外商务谈判专家。

要想在涉外商务谈判中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充分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和要求。

这不仅对那些以国际市场为舞台的企业经营者来说是必要的,对所有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希望取得理想效果的人们来说都是必要的。

在本章中,我们将在前面几章阐述谈判基本原理及一般谈判技巧的基础上,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和要求做进一步的阐述,然后分析介绍一些典型国家和地区人们的谈判特点和风格。

第一节涉外商务谈判的概念及特点涉外商务谈判,即跨越国界的分属于不同国家的商务活动主体为实现各自的目的而在相互之间所进行的磋商。

国内商务谈判和涉外商务谈判都是商务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企业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业务的重要手段。

国际商务活动是国内商务活动的延伸,涉外商务谈判则可以视为国内商务谈判的延伸与发展。

国内商务谈判和涉外商务谈判之间既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许多共性。

一、涉外谈判与国内谈判的共性特征(一)为特定目的与特定对手的磋商国内商务谈判和涉外商务谈判同样都是商务活动主体为实现其特定的目的而与特定对手之间进行的磋商。

作为谈判,其过程都是一种双方或多方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取”与“予”是兼而有之的过程,谈判过程中所适用的多数技巧并没有质的差异。

(二)谈判的基本模式是一致的与国内商务谈判相比,涉外商务谈判中必须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差异,但谈判的基本模式仍是一致的。

事实上,由于文化背景、政治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差异,谈判过程中信息沟通的方式、需要讨论的问题等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但与国内商务谈判一样,涉外商务谈判也同样遵循从寻找谈判对象开始,到建立相应关系、提出交易条件、讨价还价、达成协议,直至履行协议结束这一基本模式。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商务谈判案例分析4篇商务谈判案例分析1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国去采购成套设备。

巴西谈判小组成员因为上街购物耽误了时间。

当他们到达谈判地点时,比预定时间晚了45分钟。

美方代表对此极为不满,花了很长时间来指责巴西代表不遵守时间,没有信用,如果老这样下去的话,以后很多工作很难合作,浪费时间就是浪费资源、浪费金钱。

对此巴西代表感到理亏,只好不停地向美方代表道歉。

谈判开始以后似乎还对巴西代表来迟一事耿耿于怀,一时间弄得巴西代表手足无措,说话处处被动。

无心与美方代表讨价还价,对美方提出的许多要求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匆匆忙忙就签订了合同。

等到合同签订以后,巴西代表平静下来,头脑不再发热时才发现自己吃了大亏,上了美方的当,但已经晚了。

案例分析:这个是一个挑剔式开局策略的运用,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对手的某项错误或礼仪失误严加指责,使其感到内疚,从而达到营造低调气氛,迫使对方让步的目的。

本案例中美国谈判代表成功地使用挑剔式开局策略,迫使巴西谈判代表自觉理亏在来不及认真思考的情况而匆忙签下对美方有利的合同。

但是我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一个关于国际的商务谈判,其中就没有很好的运用我们上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应该在谈判之前了解对方的文化,并且应该想好一旦迟到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是好,如何地应对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另一个事例,同样是面对这种迟到的情况,日本的谈判代表是如何做的:日本有一家著名的汽车公司在美国刚刚“登陆”时,急需找一家美国代理商来为其销售产品,以弥补他们不了解美国市场的缺陷。

当日本汽车公司准备与美国的一家公司就此问题进行谈判时,日本公司的谈判代表路上塞车迟到了。

美国公司的代表抓住这件事紧紧不放,想要以此为手段获取更多的优惠条件。

日本公司的代表发现无路可煺,于是站起来说:“我们十分抱歉耽误了你的`时间,但是这绝非我们的本意,我们对美国的交通状况了解不足,所以导致了这个不愉快的结果,我希望我们不要再为这个无所谓的问题耽误宝贵的时间了,如果因为这件事怀疑到我们合作的诚意,那么,我们只好结束这次谈判。

商务谈判案列分析(精选3篇)

商务谈判案列分析(精选3篇)

商务谈判案列分析(精选3篇)商务谈判案列分析篇1案例:我国某冶金公司要向美国购买一套先进的组合炉,随派一高级工程师带队与美商谈判。

该工程师为了不负使命,为工作了充分地准备工作,他查找了大量有关该冶炼组合炉的资料,花了很大的精力对国际市场上组合炉的行情及美国这家公司的历史和现状、经营情况等了解的一清二楚。

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后,工程师开始了与美商的谈判。

谈判开始,美商一开口就对该冶炼组合炉要价150万美元,且不予松口。

中方工程师面对这种情况,随即列举各国成交价格,在大量的确切数据面前美商目瞪口呆,不得不让步,终于以80万美元达成协议。

紧接着当谈判购买冶炼自动设备时,美商报价230万美元,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压到130万美元,但中方仍然不同意,坚持出价100万美元。

到了这种僵局,美商表示价格已经到了他们的极限,如果中方坚持压价,美方将不愿继续谈下去了,把往中方工程师面前一扔,说:“我们已经作了这么大的让步,贵公司仍不能合作,看来你们对这笔交易没有诚意,这笔生意就算了,明天我们回国了,期待下次能合作”。

中方工程师对此并未有急切挽留的表现,闻言轻轻一笑,把手一伸,做了一个优雅的请的动作。

美商果真的走了。

同进行谈判的冶金公司的其他人对此突发状况有些着急,甚至开始埋怨工程师不该抠得这么紧,表示公司已经作何购买该公司的设备,这样把对方逼走完全破坏了公司的发展计划。

工程师说:“放心吧,他们会回来的,这还只是他们的谈判策略。

根据我们的前期调查同样的设备,去年他们卖给法国只有95万卖元,即使有涨幅,也不应过高,国际市场上这种设备的价格100万美元是正常的。

”果然不出所料,一个星期后美方又回来继续进行谈判了。

工程师向美商点明了他们与法国的成交价格,美商又愣住了,没有想到眼前这位中国商人如此精明,于是不敢再报虚价,只得说:“现在物价上涨的利害,比不了去年。

”工程师说:“每年物价上涨指数没有超过6%。

一余年时间,你们算算,该涨多少?”美商被问得哑口无言,在事实面前,不得不让步,最终以101万美元达成了这笔交易.问:分析中方在谈判中取得成功的原因及美方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案例分析:对于这个案例,明显的可以看出,中方工程师对于谈判技巧的运用更为恰当准确,赢得有利于己方利益的谈判结果也是一种必然,下面我分别从中美各方谈判人员的表现来进行分析:首先,从美方来看。

商务谈判学案例分析7篇

商务谈判学案例分析7篇

商务谈判学案例分析7篇商务谈判学案例分析 (1) 在商业谈判中,斗智斗勇的目的就在于不让对方有可乘之机。

“一步放松,步步被动”,许多谈判的失败一方就是这样逐渐走向被动的。

所以,成功人士指出,商业谈判时应注意:替自己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

如果你是卖主,喊价要高些;如果你是买主,出价要低些。

不过不能乱要价,价格务必要在合理的范围内。

让对方先开口说话,让他表明所有的要求,先隐藏住你自己的观点。

让对方对重要的问题先让步,如果你愿意的话,在较少的问题上,你也可以先让步。

让对方努力争取所能得到的每样东西,因为人们对于轻易获得的东西不太珍惜。

不要让步太快,晚点让步要比较好些,因为他等待愈久,就愈会珍惜它。

同等级的让步是不必要的,例如对方让你60%,你可让他40%。

如果对方说你应该让我60%时,你可以说“我无法负担”来婉拒对方。

不要作无谓的让步,每次让步都要从对方那儿获得某些益处。

有时不妨作些对你没有任何损失的让步。

记住:“这件事我会考虑一下”这也是一种让步。

如果你无法吃到大肉,便想办法吃到三明治;如果吃不到三明治,至少也要得到一个承诺。

不要掉以轻心,记住每个让步都包含着你的利润。

不要不好意思说“不”,大部分人都怕说“不”,其实,如果你说了够多的话,他便会相信你真是在说“不”。

所以要耐心些,而且要前后一致。

不要出轨。

尽管在让步的情况下,也要永远保持全局的有利形势。

假若你在作了让步后想要反悔,也不要不好意思,因为那不算协定,一切都还可以重新来过。

不要太快或者作过多的让步,以免对方过于坚持原来的价格。

在谈判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对方让步的次数。

商务谈判学案例分析 (2)一天我学完奥数回家,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我突然发现桌子上有一张留言条,上面写着:“儿子!爸爸去看外公了,因为外公发了四十度高烧,你先做作业吧!”嘿嘿,这下可好了!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就我一个人的天下。

我马上跑到电视机前,打开电视机,我一看,多么好看呀!大约到了三点的时候,我听到车子关门的声音,哦,爸爸妈妈回来了。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精选7篇)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精选7篇)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精选7篇)商务谈判经典案例篇1谈判若没有期限,那么谈判者是不会感觉到什么压力存在的。

很多谈判,尤其是复杂的谈判,都是在谈判期限即将截止前达成协议的。

当谈判的期限愈接近,双方的不安与焦虑便会日益增加,而这种不安与焦虑,在谈判终止的那一刻,将会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运用谈判技巧的最佳时机。

在谈判中,“截止期限”有时能产生令人惊异的效果。

所以,你能巧妙地运用,可获预期效果。

一家酒店,有个醉汉,借酒劲,干扰顾客用餐,还居然朝饭桌摔酒瓶子,严重扰乱了酒店的秩序。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酒店老板:一个瘦弱而温和的好人,突然一步步地逼进那个家伙,命令他道:“我给你两分钟时间,限你在两分钟之内离开此地。

”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家伙真的乖乖收起衣服,握着酒瓶,迈着醉步扬长而去了。

惊魂未定,有人问老板:“那!流氓如果不肯走,你该怎么办?”老板回答:“很简单,再延长期限,多给他一些时间不就好了。

”只有在有新的情况发生或理由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延长期限。

如果对方认为你是个不遵守既定期限的人,那么,设限对谈判对手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即使期限已到,也不会让人感觉到不安全焦虑,因为他们早已算准了你不把期限当作一回事。

在谈判时,不论提出“截止期限“要求的是哪一方,期限一旦决定,就不可轻易改变。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篇2有一个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

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

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

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

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

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从上面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然而,他们各自得到的东西却未物尽其用。

这说明,他们在事先并未做好沟通,也就是两个孩子并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优秀3篇)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优秀3篇)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优秀3篇)谈判时语言要做到简练,针对性强,争取让对方大脑处在较佳接收信息状态时表述清楚自己的信息,如果要表达的是内容很多的信息,在谈判中切忌模糊,罗嗦的语言,这样不仅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图,更可能使对方产生疑惑、反感情绪。

为了让您对于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3篇商务谈判案例分析,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评析篇一…作者.…在老师的教学下我们学习了《商务谈判》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学好这门课程尤其重要,在以后从事的工作中,我们会经常就一些问题与员工进行谈判,想要成功的解决问题也离不开谈判。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受益颇多,知道了什么是商务谈判,掌握了技巧、以及意的事项等等。

一、为谈判创造有利的条件同理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不管是工作还是说话,都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想,可一旦到了现实中我们就忘掉了这一点。

我们说任何话做任何事都会有我们的目的,而在生活中试问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把握方向呢?谈判成功与否:其中谈话的内容占7%,谈话的态度占38%,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占到了55%。

因此在谈判过程中要懂得如何去说,也要懂得如何去聆听。

缺乏聆听的技巧,往往会导致轻率的批评。

一个人会任意的批评或发出不智的言论往往是因为他不管别人要说什么,只想主控整个谈判的场面。

仔细聆听别人对你意见的回馈或反应,得知对方是否了解你的观点或感觉。

而你也可以看出对方所关心、愿意讨论的重点在哪里。

二、善于利用语言我选择去。

;我打算。

;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这都属于可能性语言的运用,可能性语言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技巧,可以避免无意中的伤害,引发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通常我们所处的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要大嘴巴,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可能性语言是缜密、双赢的思维的体现,也是有智慧的表达个人意见的方式。

商务谈判案例及分析6篇

商务谈判案例及分析6篇

商务谈判案例及分析6篇商务谈判案例及分析 (1) 1986年,日本一个客户与东北某省外贸公司洽谈毛皮生意,条件优惠却久拖不决。

转眼过去了两个多月,塬来一直兴旺的国际毛皮市场货满为患,价格暴跌,这时日商再以很低的价格收购,使我方吃了大亏。

据记载,一个美国代表被派往日本谈判。

日方在接待的时候得知对方需于两个星期之后返回。

日本人没有急着开始谈判,而是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陪她在国内旅游,每天晚上还安排宴会。

谈判终于在第12天开始,但每天都早早结束,为的是客人能够去打高尔夫球。

终于在第14天谈到重点,但这时候美国人已经该回去了,已经没有时间和对方周旋,只好答应对方的条件,签订了协议。

问题:1、阅读此案例后谈谈你对商务谈判心理的感受。

2、一个成功的商务谈判者应注重收集哪些信息?分析:1、日方采取了很高明的谈判手段即拖延战术中的拖延谈判时间,这个战术最能稳住对方的谈判对手。

日方在谈判中没有急于将谈判的事项第一时间放在谈判桌上,而是先带着谈判对手到处去游玩及参加各种宴会,这一手段不仅仅能拖延时间更重要的是他能软化人的心理,对方如果接受了他们的邀请,这已经实现了日方的第一步。

直到最后一天日方才谈到重点,其实这正是体现了拖延战术的真正效果,他紧紧抓住了对方的心理,美国人急于回去,已经没有时间和日方周旋,在另一方面,他也会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要求,毕竟“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其实美国人已经违背了商务谈判的塬则,他没有把公私分开,没有把立场与利益分开,私谊是公事的辅佐,而公事决不能成为私利的牺牲品,这关系到一个谈判者的根本素质,谈判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对方信誉,实力乃至实施谈判者的惯用手法和以往实例。

2、谈判对手的身份背景,资信,惯用的谈判手段,谈判对手性格特征以及他们善于谈判的特长,谈判对手所要达成的目标即对方谈判的目的。

同时也应该了解市场行情,客观的了解对方以及掌握谈判的竞争者,以及在谈判中出现争议的议题的解决方案,时时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并且及时作出反应!商务谈判案例及分析 (2) 日本代表第一时间从美国代表及自我的条件中做出揣摩,将对焦的主角从美国代表的重要代理地位移接到日本作为商业合作的决定者地位,抛出了“我们自身的条件优越,所以才有能力开拓海外市场,美国代理商只不过作为日本合作者的候选人之一”的决定者姿态,扭转局面,导使美国代表不得不处于下风,从而继续洽谈的表态;再一次重申日本代表的商谈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外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谈判背景:
甲:中国A外贸企业
乙:日本B纺织株式会社
中国A外贸企业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同行竞争激烈,企业经营出现危机。

为了改变
这一现状,A企业打算新引进一套日本B纺织株式会社的塑料编织袋生产线。

日本B纺织株式会社有意向我国出售先进的塑料编织袋生产线,其生产线是由日本
最守信誉的3家公司生产的,且具有90年代的先进水平。

A企业在收到消息后,立即到进口过类似设备的青岛、潍坊等国有大厂实地考察,大概了解其性能及运转情况,并确认引进可行性。

不久A企业与日本B株式会社达成正式
购买生产线的口头意向,并就相关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谈判。

第一轮谈判:
日方B株式会社派出代表来到中国A企业,中方对对方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经过一番寒暄语互相介绍后,会谈正式开始了。

会谈一开始,日方就率先发言:“我们经销的生产线是由日本最守信誉的3家公司
生产的,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全套设备的总价是240万美元。

”报完价,漠然一笑,摆
出一副不容置疑的神气。

中方代表心想,以前中国进口的同类设备,贵的180万美元,便
宜的才140万美元,对方还真是狮子大开口!于是缓缓站起身,声音朗朗:“据我们掌握
的情报,你们的设备性能与贵国某某会社提供的产品完全一样,我国某某厂购买的该设备,比贵方开价便宜一半。

因此,我提请你重新出示价格。


日方代表听罢,相视而望,提出要回去进行商量。

于是双方提出今日谈判结束,明日
继续。

就这样,第一轮谈判结束了。

第二轮谈判:
一夜之间,日本人把各类设备的价格开出了详细清单,第二天报出总价180万美元。

经过激烈的争论,总价压倒了140万美元,直至130万美元。

到此为止,日方表示价格无法再压。

随后在持续长达9天的谈判中,双方共计谈崩
了35次,最终拉锯战并没有结束,双方互不妥协让步。

第二轮谈判几经曲折,终于结束了。

第三轮谈判:
几天后,当双方再次来到谈判桌前时,日方首先发话“是否到了该签字的时候了?”中方代表苦苦思索着,回顾整个谈判历程,前一段基本上是日方漫天要价,我方就地还价,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对方以为中方是抱着“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想法与他们进行压价谈判的,就难以再叫他们让步。

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采用兵法“示形于东而攻于西”的策略,故意在谈判中和另一家公司做了洽谈联系。

这一小小的动作立即被日方发现,总价立即降至120万美元。

这个价格可以说相当不错了。

但A企业厂长了解到当时正有几家外商同时在本地
竞销自己的编织袋生产线,这个形势对自己太有利了,他觉得应紧紧把握住这个机会,很有可能再挤一挤,会迫使对方做出进一步的让价。

谈判桌上的角逐呈白热化,中日双方又谈了整整一个上午,日方代表震怒了:“先生,我们几次请示厂东,4次压价,从240万美元降到了120万美元,比原价已降了50%,可以说做到了仁至义尽,而如今你们还不签字,实在太苛刻,太无诚意了!”他气呼呼地把提
包摔在桌上。

中方代表站起:“先生,请记住,中国已不再是几十年前的中国了,你们的价格,还有先生的态度,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说完,同样气呼呼地把提包甩在桌上,那提包有意
没拉上拉链,经他这一甩,里面那个西方某公司的设备资料与照片撒了一地。

日方代表见状大吃一惊,急忙拉住中方代表满脸赔笑道:“先生,我的权限已到此为止,请让我请示后,再商量商量。

”中方代表寸步不让:“请转告贵厂东,这样的价格,我们不感兴趣。

”说完,抽身便走。

次日,日方毫无动静,有人沉不住气,怕真谈崩了,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我方首席代表很泰然:“沉住气,明天上午会有信儿来的。


果不出所料,次日一早便传来了信息,日方请中方咱不要和其他厂家谈判,厂东正和生产厂家协商,让几家一齐让价。

下午,日方宴请中方并宣布了第五次压价,我方迅速反应,要求再降价5%则可成交。

我方首席代表知道日方代表正处在两头受挤的处境,便主动缓和气氛:“你们是客人,理应由我们来宴请,这次宴会费用,我们包了,价格问题请再和东京恳请一下。


日方经过再次请示,宣布最后开价再让3%,为110万美元,距离该厂的要求,只差了
3万多美元了。

中方代表看到这已经是最后价格,再挤下去不可能了,便慨然与日本代表握手成交。

同时,他提出日方代表来华安装设备所需费用一概由日方承担,这个反建议
又把那2%的差价挣了过来。

就这样,中日双方经过了好几轮谈判,你来我往,讨价还价,最终正式签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