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如何理解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投资中如何理解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投资中如何理解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投资是企业使用资本的过程,其目的就是通过投资,为股东创造财富,实现股东财富价值最大化。但是,投资是有风险的,如何降低投资风险,将有限的资金投到效益最好的项目,就需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决策。目前投资决策的方法有多种,但普遍使用的为净现值法(NPV)和内含报酬率法(IRR),当NPV法与IRR法相矛盾时,以NPV法为准。NPV法与IRR法,都离不开项目现金流量这个指标,而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对项目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影响较大,如不准确掌握,进而影响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与否。为此,现将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区别以及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浅析如下,以便在投资决策分析中,正确识别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从而正确计算项目的现金流量,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一.机会成本

1.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在互斥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就必然放弃另一个项目或其他方案,所放弃项目或其他方案的预期收益就形成所采用项目的机会成本。它反映不选择最佳方案或机会的“成本”,或者说是因选择某一经营项目所牺牲的另一机会可获得的利益。

举个例子: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故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或养鸭等的收益。假设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养鸭可以获得8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9万元。

2.特点

(1)机会是可选择的项目。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例如某农民只会养猪和养鸡,那么养牛就不会是某农民的机会。

(1)机会成本是有收益的。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择一从事,若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牛>养猪>养鸡,则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皆为养牛,而养牛的机会成本仅为养猪。

(3)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

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二.沉没成本

1.概念

沉没成本是指与项目投资有关联,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已经发生的支出或者已经发生尚未支付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个别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决策。故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而对企业来说,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的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的现金,而在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没成本。

(1)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

(2)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

(3)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就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会形成沉没成本。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形成沉没的部分就越少。购置的固定资产、专用性资产和支出的研究开发费用等都容易形成成本沉没,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

三.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的支出或者费用,而机会成本是支出没有发生,不是一种费用;二是沉没成本是过去发生的,现实的,而机会成本是未来预期收益的放弃;三是沉没成本不影响项目未来的增量现金流量,而机会成本影响项目未来的增量现金流量;四是沉没成本在计算项目现金流量时不予考虑,而机会成本应该考虑。

两者的联系是都与所研究的投资项目相关联,发生的支出或费用与所研究的项目无关联的,不是该项目的沉没成本,所放弃的收益与所研究项目无关联的,也不是该项目的机会成本。

四.如何减少沉没成本

(1)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这就要求企业有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要求决策者从技术、财务、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对项目做出准确判断。

(2)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减少沉没成本,很多时候沉没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自身造成的,而是由合作方或供应链的上、下游方中断合作引起的。由于一项用于某一特定交易的耐用性投资往往具有专用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突然终止,则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很大部分会放弃,从而要产生相当一部分“沉没成本”。因此,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来确保交易的连续性更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有了契约性或组织性的保障,就可以大大降低投资风险。从减少沉没成本的角度来看,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对企业是比较有利的,因为这一结构能为交易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技术合作、策略或战略联盟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其内在原因是从分散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风险、减少沉没成本方面来考虑。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做决策时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如果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这被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那结论就不是纯粹基于事物的价值作出的。 举例来说,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 当然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比方说你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骑了几天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此时原价和你的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你的沉没成本。而且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随时间而改变,你留着那辆自行车骑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你的卖出价会越低(折旧)。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考虑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编辑本段] 产生“沉没成本”的原因: 1、策划或决策失误。 2、前期调研、评估、论证工作准备不足,造成中途出问题而无法进行下去。 3、有良好的策划、计划,但执行中偏离轨道,造成事与愿违。 4、执行中发现存在问题,但没有及时调整策略、方案而是一意孤行。 5、危机处理能力不足或措施不当,使事态扩大及漫延。 【损失憎恶和沉没成本谬误】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如果你一直对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分不清,今天这篇文章会通俗易 懂地解释给你听。 看到一个故事,一个数学老师带着三个学生去吃饭,有个活动,消 费三百返三十,当时已经吃了270了,但是非常难吃。这个时候, 学生提议我们再点三个冰淇淋,凑够300好了,反正也一样是270。后来老师说,还是算了,然后就走了,出去以后,买了几个DQ(一种品牌冰淇淋,单价20-30)。理由是,已经吃了这么难吃的饭了,就不要多吃几个难吃的冰淇淋了,虽然不花钱。

这就好像你花了五元钱,买了一个烂苹果,为了不浪费,还是吃掉了。这样你不但损失了五元钱,还吃了一个烂苹果。其实这五元钱 就是沉没成本,就是你怎么做都无法收回的成本,在沉没成本前,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就好象,一些姑娘爱上一些烂人,因为觉得 之前付出太多了,甚至怀孕了,就勉强嫁了吧,结果婚后更悲惨, 然后…… 其实很早之前我虽然不知道这个概念,但我已经有类似的觉悟。上 大学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你的学费大概是多少,然后你要上多 少节课,每节课的成本大概是多少(好像一二百吧),如果你不去,你就亏了这一二百。然后我往往会跟他们说,你交学费已经损失了钱,是不是要把时间也搭上呢?然后毅然的就逃课了。我承认这不 是什么好事情,但起码还算一个好道理,很多人听完之后都是哑口 无言的,当然,实际上看来,多上课的和不上课的在之后的人生中 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记得当时我接触电脑比较早比较懂,有同学没 有接触过电脑,后来通过刻苦学习,终于算是精通了,能写会编的,然后得意洋洋的说,你看,你刚开学的时候挺牛的,现在我也很牛 了吧。后来这个人毕业就去电脑城装电脑去了。

关于企业决策的机会成本(一)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关于企业决策的机会成本 论文题目 学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

摘要 文章一开始阐述了课题的背景和课题的研究意义,用亚细亚时件举例说明了企业决策中应重视机会成本,充分考虑机会成本所带来的影响,要权衡成本和收益作出正确的决策。要实现经济资源的最有效运用必须正确理解机会成本的特性。文章接着介绍到机会成本的定义,分析了机会成本的特性及使用的前提条件,阐述了机会成本的内涵,并且对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做出了差异分析,并指出机会成本估计的复杂性。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但只存在于财务决策分析过程中。文章主要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留存收益成本、现金持有量决策、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等进行研究以及分析,正确分析了各种财务决策中的机会成本因素。最后用巴菲特收购BNSF例证企业财务决策中充分分析了机会成本以此提升企业决策的有效性和有益影响。 关键词:机会成本,投资,决策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roject origin and backgrou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roject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In ASA piece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enterprise decision.decision maker must know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 particular product in order make sound business decisions.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product must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opportunity cost.The article then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of opportunity cost an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opportunity cost.then the paper make a difference analysis on opportunity cost and cost accounting, and points out the complexity of opportunity cost estimation.Opportunity cost is a key concept in economics, its application range is very wide, but only exists in financial decision analysis process.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 on fixed assets, retained earnings, cash holdings and account receivable.Finally,with an Buffett acquired BNSF example proves the importance of opportunity cost. Keywords:opportunity cost, investment, decision making

投资中如何理解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投资是企业使用资本的过程,其目的就是通过投资,为股东创造财富,实现股东财富价值最大化。但是,投资是有风险的,如何降低投资风险,将有限的资金投到效益最好的项目,就需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决策。目前投资决策的方法有多种,但普遍使用的为净现值法(NPV)和内含报酬率法(IRR),当NPV法与IRR法相矛盾时,以NPV法为准。NPV法与IRR法,都离不开项目现金流量这个指标,而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对项目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影响较大,如不准确掌握,进而影响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与否。为此,现将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区别以及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浅析如下,以便在投资决策分析中,正确识别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从而正确计算项目的现金流量,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一.机会成本 1.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在互斥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就必然放弃另一个项目或其他方案,所放弃项目或其他方案的预期收益就形成所采用项目的机会成本。它反映不选择最佳方案或机会的“成本”,或者说是因选择某一经营项目所牺牲的另一机会可获得的利益。 举个例子: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其他家禽,故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或养鸭等的收益。假设养猪可以获得9万元,养鸡可以获得7万元,养鸭可以获得8万元,那么养猪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养鸡的机会成本为9万元,养鸭的机会成本也为9万元。 2.特点 (1)机会是可选择的项目。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例如某农民只会养猪和养鸡,那么养牛就不会是某农民的机会。 (1)机会成本是有收益的。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择一从事,若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牛>养猪>养鸡,则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皆为养牛,而养牛的机会成本仅为养猪。 (3)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

《管理经济学》(一)-机会成本与决策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一)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企业不同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2、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分析 3、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4、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某一商品的价格趋势 5、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6、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 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 8、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定价战略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10、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 11、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3、机会成本与决策 14、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15、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 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17、总利润、平均利润与边际利润 18、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0、盈亏平衡点与企业决策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题——第7题可以加副标题。比如,第7题,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以钢铁企业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机会成本与决策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定义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time)或资源(resources)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substitute)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

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

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并举例说明 机会成本是当人们在经历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它包括实际支付的会计成本,以及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的最有收益的隐性成本。所以,机会成本并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会计账目中,利润表上所记录的成本,它很重要一部分包括了在经过多种决策方案的选择后放弃了其他的机会所失去的收益。很简单的比方当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投入产品A的生产中时,生产产品A的代价不仅包括这一定量的经济资源的耗费,而且必须包括没有用这些经济资源生产产品B 可能获得的收益。因为如果用一定量经济资源所生产A获得的利益抵不上生产B获得的收益,资源就要从A转移到B。经济学是既然是研究和管理稀缺资源及做出最佳资源配置,那么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的话,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 在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计算的经济成本即计算机会成本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决策提供分析的基础。管理者以利润作为决策依据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决策,大部分时候都会忽略了隐性成本这个重要的成本,当然所计算出来的会计账目中记录的利润是小于了实际收益的利润,所以说忽略了隐性成本,也就是不通过计算机会成本而做出的决策分析,是失误的、错误的决策。有时,企业做出无助于利润最大化的管理决策,就是因为不懂得或是没有正确考虑机会成本中的隐性成本,所以造成了决策失误。经济学中要求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理性的决策要求考虑经济利润,这就是说必须计算完整的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的成本。总而言之机会成本在有效的管理决策中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我们所学习的微观经济学中机会成本还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机会成本是一种假定的成本。机会成本的思想是这样产生的:人类的资源有限,在一定的情况下,一定的经济资源可用于多种用途,但选择任何一种既定用途都是以放弃其他用途为代价的。机会成本就是这样一种收益机会的丧

机会成本对企业决策影响研究

机会成本对企业决策影响 研究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机会成本对企业决策影响研究第一章绪论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巨大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得到最大的利润价值。是经营者所关心的问题。而在经营过程中,决策是最为关键的。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一定会考虑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打一个比方,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在购进某种生产要素时,这种要素的市场价格较低,一段时间后,其价格上涨,这时候,是按照原来的生产计划再加工这种要素,还是直接出售这种要素呢?如果是选择前者,那么直接销售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就是再加工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都可以用来衡量一项决策的经济利益。经济利润区别于会计利润就在于它考虑了机会成本。管理者必须考虑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这两个概念。而作为决策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特定概念“机会成本”,是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多个供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从而放弃了次优方案所能取得的利益而成为损失。这种由于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就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在经济危机平复不久的今天,一家企业如何能够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与其决策是分不开的。决策这一难题,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而机会成本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机会成本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被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去。它是以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受益来衡量的。机会成本虽然不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不构成企业的实际支出,也不入帐,但它是决策者进行正确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忽视了机会成本,往往有可 1 机会成本对企业决策影响研究能使投资决策分析发生失误。由于资源方面不足,使得机会成本令会计更好的发挥着记录、核算和监督企业经济业务的功能。因此,研究机会成本并且对其加以良好的利用,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好的收益,

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pdf

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  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 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 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了解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论机会成本与决策3

论机会成本与决策 【摘要】机会成本从19世纪被引入经济学,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如今已成为评价决策的特殊评价手段,从资源稀缺性和多用性出发,帮助企业建立资源配置观念,使其全面考虑备选方案的利弊。本文旨在通过案例说明机会成本对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机会成本决策意义 一、机会成本含义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它包括实际支付的会计成本,以及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的最有收益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是一种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后失去其他获利机会而丧失的收益,有货币可以直接衡量的。 机会成本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弗冯维塞尔在其《自然价值》中首先提出。他通过分析成本定律,联系效用与成本,独创机会成本。他认为机会成本是潜在利益的减少而非实际发生的支出。机会成本的提出打破对成本的固有观念,对西方经济理论有重要贡献,并成为其应用于管理活动最具实践意义的概念之一。 二、机会成本的特点 1、机会成本是一种假定的成本。 机会成本的思想是这样产生的:人类的资源有限,在一定的情况下,一定的经济资源可用于多种用途,但选择任何一种既定用途都是以放弃其他用途为代价的。机会成本就是这样一种收益机会的丧失,仅存在于决策人的主观意念中,是假计的成本。实际上它并未发生,而且也不能计入相关的帐册。 2、机会成本是一种被否定的成本。 在对各种方案未作决定之前,讨厌机会成本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选择方案并不意味着机会的丧失或牺牲。只有在做出决策之后或针对已确定的特有方案,才存在机会丧失的问题。因此,机会成本从不会被实现,即被否定的决不能同时

享有。 3、机会成本也是一种“可能性”的成本。 在决策中,用于衡量所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必须是切合实际和可行的。虚拟的脱离现实可能性的机会成本对决策有害无益。 4、必须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用途。 在缺乏选择的前提下,即一种经济资源只能用于或必须用于一种用途的情况之下,讨论机会成本没有意义,没有选择就不存在机会丧失的问题。 5、机会成本不仅存在于决策分析过程中,而且存在于决策之外。 决策完成时不意味着机会成本的消失,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及结束之后,均可考虑机会成本因素。 6、机会成本并非仅针对最优方案而言,非最优方案同样存在机会成本问题。 虽然考虑机会成本将导致人们选择最优方案,但由于人们受对客观事物认识水平及预期的限制,所选择方案并非一定是最优的。如果选择非最优方案,同样存在机会丧失的问题,为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所放弃最优方案的收益就是选择非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三、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说明机会成本对决策的意义,案例如下: 假设某个厂每年需要生产部件40000件,企业还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制该部件。假设我们有以下的方案,第一种:自制。每年变动成本是6元,在原有的设备每年摊折旧费用20000元的基础上,需要追加固定的费用80000元。第二种方案:外购。单位外购成本10元。同时,原有设备可出租,出租的净收益每年60000元。 思路1:考虑机会成本。 自制零部件成本测算:自制相关变动成本:40000×6=240000元,追加固定成本(与原设备摊配费用为无关成本);80000元,自制机会成本:60000元。所以合计是380000元。而外购的成本合计是10×40000=400000元。运用会计核算中的差量分析法的话,自制与外购相比,每年少花费20000元

对成本沉没效应的一些思考

对成本沉没效应的一些思考 摘要成本沉没效应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行为,本文概述了成本沉没效应的定义及相关理论,并且对成本沉没效应在一些应用问题进行了解释与阐述,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决策误区,为理性决策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成本沉默效应;应用问题;理性决策 人生而有“趋利避害”之心,穿梭于纷繁世事中,我们总是期望决策时能少一些失误,多一些英明。然而,人毕竟是“有限理性”的动物,面对各种选择,容易顾此失彼,甚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沉没成本在经济学上指已经支付了并无法收回的成本,根据经济逻辑的法则,沉没成本与制定决策应是不相关的。但是在人们的实际投资活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决策时顾及沉没成本的非理性现象。 1沉没成本效应概述 沉没成本效应的原始定义为:如果人们已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过成本,那么便会增加该商品或劳务的使用频率。这一定义强调的是金钱及物质成本对后续决策行为的影响。此后又有很多研究者对沉没成本效应进行了各种解释,Brockner认为由于人们存在自我申辩的倾向,不愿承认自己以往的决策失误,因而总是希望与先前的选择保持一致;另外一种解释是,由于过去产生了损失,人们会产生尽快弥补损失的强烈动机,这种动机会导致风险寻求;Arkes和Blumer 对沉没成本效应的解释为:先前投入的时间、金钱或其他资源会影响个体其后的决策,提出了时间性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同时他们认为个人在做决策时之所以考虑沉没成本,是由于个人通常不愿意去接受先前投入的资金被浪费掉的事实。当投资人发生了帐面损失,如果不继续对这项不成功投资投入资金的话,就等于接受该损失已经发生。因此沉没成本效应反映出的是一种避免浪费的愿望。尽管这些解释背后由不同的动机和心理过程所驱使,却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顾及过去的成本和收益。进一步讲,这些解释认为决策者会追究成本投入的有害性并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Sunk 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 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内涵阐释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淀成本。 对企业来说,沉淀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在现在或将 来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淀成本。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 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此外,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资产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旧期限之后弃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沉没成本,而中途弃用沉没的程度则会较高。 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做决策时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如果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这被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是错误的),那结论就不是纯粹基于事物的价值作出的。

南开2020年秋季考试《管理经济学》期末“作业考核(线上)25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秋季学期期末)《管理经济学》 阐述机会成本与企业决策,并举一例子说明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巨大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得到最大的利润价值是经营者所关心的问题。而在经营过程中,决策是最为关键的。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一定会考虑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打一个比方,企业在购进某种生产要素时这种要素的市场价格较低,一段时间后其价格上涨,这时候是按照原来的生产计划再加工这种要素,还是直接出售这种要素呢?如果是选择前者,那么直接销售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就是再加工的机会成本;如果选择后者,加工后的再产品带来的收益就是直接销售的机会成本。因此企业投资决策的好坏除了应当考虑该项决策会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外,还必须考虑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分析决策过程中从可以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并且放弃了其他方案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这种由于放弃其他方案的潜在利益就是选取最佳方案的机会成本。 关键词:机会成本企业决策 一、机会成本与企业决策相关成本概念综述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认为:当我们被迫在稀缺物品之间作出选

择时,我们都要付出机会成本,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可得到的最好对策的价值,这就是机会成本。 (一)机会成本的特点及使用前提 1.机会成本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点:一是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生产成本,它是对未来的预测。对它的分析是建立在所放弃的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上,而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损失或成本,这种成本也可能不存在。二是机会成本在作最终决策时计算,机会成本是在做出一种(最优)选择时就必须放弃其他若干选择时产生的。 2.机会成本的使用前提 (1)资源是稀缺的。这是机会成本概念产生的基础。正是由于资源稀缺,人们不能实施每一个可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方案,而是必须只能选择一个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2)资源具有多种用途。资源不仅是稀缺的,而且一种资源通常具有多种用途。如果资源只有一种用途,则放弃其它用途可能获得的收入就无从谈起,也就谈不上机会成本了。(3)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它意味着将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已经投入到其中的某些用途后,还有一些用途所需的资源就得不到满足。 (二)其他相关成本概念 在进行成本决策时,由于各个方案预计发生的成本不同,就产生了成本的差异。差量成本是进行成本决策的重要依据。差量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研究短期决策时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之间的成

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 摘要 在经济学里面,我们可能会觉得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有点难以区分。然而,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又是在经济分析里面最常用到的概念。所以本文主要关于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经济学分析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 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区别联系应用 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定义 在微观经济学里面,机会成本的定义是:当做出一个决策时不得不放弃的其他选择中最好的那一个就是这个决策的机会成本。比如说,我花了一个小时上网,如果我不上网,我可以花这一小时去看书,学习一些新知识。如果你是学生,并且这门新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来说很重要,那么花这一小时看书就算是你放弃的选择里的最好的选择,那么你上网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了学习一小时的新知识。边际成本就是再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成本。就比如说,一个印刷公司出版了一本莫言的小说,而这又是第一次出版。所以这个印刷公司需要给莫言一定的稿费,还有就是印刷的成本,比如纸张什么的。后来这小说卖得还好,公司决定再次出版,这时公司在印刷一本书所花的成本就是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从定义上,我们就知道边际成本就是在生产一件产品所花的成本,而机会成本就是你做一个决策时,你所放弃的选择里的最好的一个。我们知道,边际成本是实实在在的投入,并且投入之后有产出;而机会成本就是你在做决策时放弃的选择,不是实实在在的投入。 联系就是,为了做好一个决策,我们必须把这两个都考虑到。比如在做一个决策时,我们首先要考虑边际成本,就是我们还有没有足够的资本来给我们生产。同时,机会成本则是让我们找到相对最好的决策方案。 所以我们在做决策时或者经济分析时,我们应该找到边际成本以此来确定我们能生产什么或者有什么选择。然后利用机会成本来衡量,以便于选择最好的决策。 当然,我们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我们所要考虑的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考虑沉没成本之类的。

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

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并举例说明 机会成本是当人们在经历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它包括实际支付的会计成本,以及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的最有收益的隐性成本。所以,机会成本并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会计账目中,利润表上所记录的成本,它很重要一部分包括了在经过多种决策方案的选择后放弃了其他的机会所失去的收益。很简单的比方当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投入产品A的生产中时,生产产品A的代价不仅包括这一定量的经济资源的耗费,而且必须包括没有用这些经济资源生产产品B可能获得的收益。因为如果用一定量经济资源所生产A获得的利益抵不上生产B获得的收益,资源就要从A转移到B。经济学是既然是研究和管理稀缺资源及做出最佳资源配置,那么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的话,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 在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计算的经济成本即计算机会成本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决策提供分析的基础。管理者以利润作为决策依据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决策,大部分时候都会忽略了隐性成本这个重要的成本,当然所计算出来的会计账目中记录的利润是小于了实际收益的利润,所以说忽略了隐性成本,也就是不通过计算机会成本而做出的决策分析,是失误的、错误的决策。有时,企业做出无助于利润最大化的管理决策,就是因为不懂得或是没有正确考虑机会成本中的隐性成本,所以造成了决策失误。经济学中要求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理性的决策要求考虑经济利润,这就是说必须计算完整的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的成本。总而言之机会成本在有效的管理决策中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我们所学习的微观经济学中机会成本还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机会成本是一种假定的成本。机会成本的思想是这样产生的:人类的资源有限, 在一定的情况下,一定的经济资源可用于多种用途,但选择任何一种既定用途 都是以放弃其他用途为代价的。机会成本就是这样一种收益机会的丧失,仅存 在于决策人的主观意念中,是假计的成本。实际上它并未发生,而且也不能计 入相关的帐册。 2、机会成本是一种被否定的成本。在对各种方案未作决定之前,讨厌机会成本是 没有意义的,因为,选择方案并不意味着机会的丧失或牺牲。只有在做出决策 之后或针对已确定的特有方案,才存在机会丧失的问题。因此,机会成本从不 会被实现,即被否定的决不能同时享有。 3、机会成本也是一种“可能性”的成本。在决策中,用于衡量所选择方案的机会 成本必须是切合实际和可行的。虚拟的脱离现实可能性的机会成本对决策有害 无益。 4、必须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用途。在缺乏选择的前提下,即一种经济资源只能用 于或必须用于一种用途的情况之下,讨论机会成本没有意义,没有选择就不存 在机会丧失的问题。 5、机会成本不仅存在于决策分析过程中,而且存在于决策之外。决策完成时不意 味着机会成本的消失,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及结束之后,均可考虑机会成本因素。 6、机会成本并非仅针对最优方案而言,非最优方案同样存在机会成本问题。虽然 考虑机会成本将导致人们选择最优方案,但由于人们受对客观事物认识水平及 预期的限制,所选择方案并非一定是最优的。如果选择非最优方案,同样存在 机会丧失的问题,为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所放弃最优方案的收益就是选择非最 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企业决策与沉没成本的案例分析

企业决策与沉没成本的案例分析 1.沉没成本的案例分析【知识点】 影响企业决策的成本因素有哪些? 沉没成本与其他成本关系 沉没成本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2.沉没成本的案例分析【思考题】 (1)什么是沉没成本?它与其他成本的关系如何?在决策中如何正确看待沉没成本? (2)在本案例的两个事件中沉没成本是如何表现的?它会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的? (3)请你分析或预测本案例两个事件中企业决策的后果如何?你倾向于哪种决策?

(4)将来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你将如何避免沉没成本的发生? (5)你还能举出你的身边发生的或看到了解到的沉没成本影响人们决策的例子吗? 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本案例中给出两个实际例子来说明沉没成本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相信大家在分析完本案例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沉没成本的案例一: 中国航空工业

依据经济学理论,企业在考虑退出一个行业时,需要比较平均成本与价格水平,并且考虑固定成本比例以及固定成本中沉没成本所占比例。在建立生产能力所进行的投资中,通常会有相当部分用于厂房、设备等不变投入,这些固定成本如果在企业退出这一行业时无法变卖回收,便成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另外,投入生产后发生的部分成本,如广告支出等,也具有沉没成本性质。沉没成本数量规模对于企业选择是否退出某个行业时具有重要制约作用。大体来说,在完全没有沉没成本情况下,如果现实和未来预期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企业就应退出这一行业以避免亏损。然而,如果成本结构中有不同比例沉没成本,即便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企业可能仍然不应退出,因为退出可能意味着承受更大财务损失。极端地说,如果所有固定成本都是沉没成本,那么只要价格没有低于可变成本,企业仍然应当维持亏损经营以避免更大的财务损失。 正是沉没成本使QC难以顺利退出。QC在华饮用水项目固定投资巨大,上海、天津两家工厂总投资迄今超过5,4亿元人民币,再加上每年大约3000万元人民币广告投入,累计达3亿元人民币。如果退出,厂房、土地、通用机器设备虽有可能部分收回,但资产处置时间很长,针对饮用水的广告成本完全付之东流,沉没成本总计超过8亿元人民币。

论机会成本与管理决策的重要性

论机会成本与管理决策的重要性 【摘要】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一项正确的决策往往决定了它持续发展的命运。决策不能用固有的思想轨迹和思考模式去下定论,随着经济环境的飞速发展,想要继续生存的企业就必须顺势而行,想在别人的前面,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就必须要想旁人不敢想,做旁人不敢做,如此方能站得一足之地,在同行企业中得露头角。而做为一名合格的决策者,他必须具备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面对各种方案时,他能选择最有利最有发展前景的提案。这个时候,机会成本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力便体现了出来,在判断方案优劣时不能只比较两方案的净现值,机会成本更是必须考量的因素。 关键词:机会成本决策管理 一、什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弗冯维塞尔在其《自然价值》中首先提出。他通过分析成本定律,联系效用与成本,独创机会成本。他认为机会成本是潜在利益的减少而非实际发生的支出。机会成本的提出打破对成本的固有观念,对西方经济理论有重要贡献,并成为其应用于管理活动最具实践意义的概念之一。 机会成本从19世纪被引入经济学,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如今已成为评价决策的特殊评价手段,从资源稀缺性和多用性出发,帮助企业建立资源配置观念,使其全面考虑备选方案的利弊。 机会成本是一种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后失去其他获利机会而丧失的收益,有货币可以直接衡量的: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有选择养鸡,养狗才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成的收益;而有些机会成本则是无法用货币衡量的:例如,在图书馆里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所以,在经济学上它是一种虚实兼并的成本。 二、机会成本对现在企业的经济决策有什么重要作用 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顾名思义,其着重点在于‘择’一字,由谁择?由决策者。

关于企业决策的机会成本(二)

4 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正确运用 机会成本分析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留存收益成本分析、现金持有量决策、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等方面。 4.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4.1.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从决策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固定资产投资划分为采纳与否投资和互斥选择投资。采纳与否投资决策是指决定是否投资于某一项目的决策。互斥选择投资决策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中,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的决策。这就说明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间存在着机会成本分析。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如果选择了一个投资方案,则必须放弃投资于其他途径的机会。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被称为这项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总是针对具体方案的,离开被放弃的方案就无从计量确定。 4.1.2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固定资产的回收时间较长,变现能力较差,资金占用数量相对稳定,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投资的次数相对较少。以上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具有相当大的风险,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甚至会使企业走向破产。重点是固定资产比重大造成了总资产周转率相当低,影响了整体经营效率,从而极大地阻碍了价值创造的能力。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在缺乏调查研究的情况下轻率拍板,而必须按特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 4.1.3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重要指标---净现值法 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指标很多,其中贴现现金流量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类比较理想的指标。在这里选择了净现值法来分析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在现金流量的计算中,为了简化计算,一般都假定各年投资在年初一次进行,各年营业现金流量看作是各年年末一次发生,把终结现金流量看作是最后一年末发生。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缩写为NPV)是在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其计算公式为:净现值=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初始投资现值,在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作者:宗宁 看到一个故事,一个数学老师带着三个学生去吃饭,有个活动,消费三百返三十,当时已经吃了270了,但是非常难吃。这个时候,有个学生提议再点三个冰淇淋,凑够300好了,反正都是花270。后来老师想了想说,还是算了,然后出去以后,买了几个DQ(一种品牌冰淇淋,单价20-30)。老师这样做的理由是,已经吃了这么难吃的饭了,就不要多吃几个难吃的冰淇淋了,虽然不花钱。 上边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更直白的故事解释一下,比如啊你花了五元钱,买了一个苹果,后来发现有点坏了,为了不浪费,你还是吃掉了。这样你不但损失了五元钱,还吃了一个烂苹果。其实这五元钱就是沉没成本,就是你怎么做都无法收回的成本,在沉没成本前,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就好像,一些姑娘爱上一些烂人,因为觉得之前付出太多了,甚至怀孕了,就勉强嫁了吧,结果婚后可能更悲惨,然后……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你的学费大概是多少,然后你要上多少节课,每节课的成本大概是多少(好像一二百吧),如果你不去,你就亏了这一二百。然后我往往会跟他们说,你交学费已经损失了钱,是不是要把时间也搭上呢?然后毅然的就逃课了。我承认这不是什么好事情,但起码还算一个好道理,很多人听完之后都是哑口无言的,当然,实际上看来,多上课的和不上课的在之后的人生中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机会成本则是另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机会成本是选择成本,就是你做出一个选择,就可能损失另一个选项的成本。 举例说,你选择了这顿饭吃麦当劳,就丧失了吃必胜客的机会,而有可能必胜客正好有一个很大的促销,你就错过了。更严苛一点的是,你选择了在宿舍看美剧或打lol,就丧失了去图书馆看书的机会,而你有可能会在哪里遇到一个妹子,而这个妹子说不定会成你老婆。然后,你看了美剧,就没老婆了。这个老婆,就是你看美剧的机会成本。

论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论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一、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概念 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按照我国财务制度,总成本费用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其中,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称为期间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可以用货币计量,可以在会计账目中很直观的反映出来。 机会成本:是指一种资源由于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项目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用数值表示则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成本计量有五种计量方式,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即是指实际支付的货币成本。机会成本可能等于会计成本,也可能不等于会计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机会成本等于会计成本;在商品(或生产要素)供应不足、实行配给的条件下,机会成本高于会计成本;在商品积压或要素闲置的条件下,机会成本低于会计成本,甚至为零。通常,在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不等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在机会成本高于会计成本的情况下,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 例子:某企业现有两个投资方案,假设投资回收期均为五年,A方案初始投资额100万元,每年净现金流量50万元;B方案初始投资额60万元,每年净现金流量30万元。假定该企业投资总预算为100万元。则如果只比较净收益现值的话,A方案净现值67.6万元。B方案为40.56万元,无疑应该选择A方案。但如果考虑使用B方案闲置的40万元进行其他投资的话,则A方案含有这些资金投入其他方案获得的最佳收益即为其机会成本。那么这时在判断方案的优劣时就不能只比较它们的净现值,还须考虑机会成本。由此可见,机会成本对企业的决策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