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2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物质跨
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归纳
一、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 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
(水,气体小分子,脂溶性有机小分子,脂肪酸,胆固醇,性激素,维D)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胞吐(如蛋白质,体现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1 / 1。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高一必修1生物课件

堂
即
时
知 识
第 3 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jí sh
点
í)
达
标
12/11/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一页,共二十五页。
下一页
1.举例说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3.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重难点)
12/11/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二页,共二十五页。
下一页
物质运输的方式
处,并与之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12/11/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下一页
[合作探讨] 探讨1:试从物质运输动力角度分析,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 运输? 提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物质运输动力都是物质浓度差,即都是顺浓度 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统称为被动运输。
12/11/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下一页
2.主动运输
(1)物质运输方向:从 低浓度一侧 → 高浓度一侧
。
(2)基本条件 ①细胞膜上相应 载体(zàitǐ)蛋白 的协助。
②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 能量(néngliàng)
(3)生理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地吸收所需 要的 营养物质 ,排出 代谢(dàixiè)废物和对细胞 有害 的物质。
12/11/202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下一页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四种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 运输和胞吐。自由扩散受膜两侧物质浓度差的影响,浓度差越大,物质进出细胞 的速度就越快;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受到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主 动运输和胞吐又受到能量的限制。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白质不止一种, ③错误;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磷
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具有流动性,组成膜的蛋白质分
子大都可以运动,使得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这种流动性是膜的
选择透过性的基础,因此,膜的选择透过性既与其中磷脂分子和水的亲
响,而对曲线a表示的运输方式的转运速率无影响。
归纳总结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技巧
(1)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是
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
动运输。(不考虑胞吞、胞吐)
(3)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特点是与功能相适应的,因
此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是①
④②③⑤。
特别提醒 (1)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
过性。
(2)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
发生物质交换,流动性总是存在的;选择透过性只有在进行物
质的跨膜运输时才能体现出来。
噬病菌等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
量,或转运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
控制物质进出
有些物质可进入细胞,有些物质
不能进入细胞
2.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关系
3.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pH、重金
属等。
特别提醒 (1)分析实例体现的特点时,一定要看清要求是体
现出“功能特点”还是“结构特点”。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被动运输主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1.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的原因是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D.根系加速了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过多2.蓝藻和水绵这两种生物都是藻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有关二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具有叶绿体B.都具有细胞壁C.都具有核糖体D.都具有细胞膜3.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
在此项测试中,实验变量(自变量)是( ) A.作物细胞液浓度B.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4.下列四种物质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的是( )A.CO2B.O2C.K+D.甘油5.人体白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以及衰老的红细胞。
这些物质(细菌等)进入白细胞内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C.胞吞D.胞吐6.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的增加()(1)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钾离子和钠离子(2)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3)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到毛细血管(4)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A.(1)(3) B.(2)(4)C.(1)(4) D.(1)(2)7.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载体的是()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B.氧气进入肺泡C.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D.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8.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内()A.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B.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C.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浅 D.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深9.植物细胞对NH4+的吸收较困难,对NO3-的吸收较容易,是因为()A.细胞膜上两种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B.细胞中NH4+和NO3-的数量不同C.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不同D.土壤溶液中NH4+和NO3-的数量不同10.下列哪项是单纯扩散的特点()A.物质从高浓度一边到低浓度一边 B.需要消耗能量C.物质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 D.需要载体协助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在正常情况下,植物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但是一次施肥过多,就会使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植物因不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甚至失水)而变得枯萎发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 | 胞吞与胞吐 1.过程 (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 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 部分 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
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 囊泡, 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 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2.特点: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需要消耗能量, 需要蛋白质参与。 3.实例:变形虫的胞吞、胞吐;分泌蛋白排出细胞。 提示 (2)胞吞和 胞吐过程中,物质穿过的细胞膜层数是0。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概念: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 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特点:运输方向——⑧逆浓度梯度;⑨需要载体蛋白; 需要消耗能量。 3.实例: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小肠液中的氨基酸和葡萄糖;多数离子逆浓度梯度跨膜 运输。 4.意义: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 所需要的物质,排出 代谢废物和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 | 物质跨膜运输的区别和联系
原尿中氨基酸、Na+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位于肾小管管腔内的原 尿经肾小管和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后形成尿液。科学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 膜上发现了水通道蛋白(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 液中不含氨基酸。(图1为肾小管壁及相关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部分物质进出肾小 管上皮细胞,其中氨基酸与Na+协同运输。)
主动 运输
胞吞
胞吐
逆浓度梯 需要载体 消耗
度
蛋白
细胞外→ 不需要 细胞内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归纳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 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
(水,气体小分子,脂溶性有机小分子,脂肪酸,胆固醇,性激素,维D)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胞吐(如蛋白质,体现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除下列哪一项外,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能进行渗透吸水C.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降低D.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2.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而醒目的液泡3.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4.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 )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B.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C.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D.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5.根据物质“相似相溶”的原理,脂溶性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胞膜中有哪种成分有关()A.脂肪 B.蛋白质 C.磷脂 D.糖类6.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细胞最可能是()A.人唾液腺细胞 B.鸡成熟红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乳酸菌细胞7.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问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生物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腊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①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②蛙的红细胞③人体浆细胞④乳酸菌细胞⑤酵母菌细胞A.①② B.③④ C. ③② D.⑤④8.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以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A.水分子和脂质分子B.不带电荷的小分子C.带电荷小分子或离子D.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9.以下对生物膜的结构叙述最合理的是( )A.生物膜均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是一个静态的统一结构B.生物膜中的脂质全为磷脂C.组成细胞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但蛋白质不可以运动10.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科学家提出的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这种静态结构,不能很好的解释变形变形虫的运动B.磷脂“头”部是亲水性的,“尾”部是疏水性的C.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某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能量时,则该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参考答案:1.答案: C解析:2.答案: D解析:3.答案: A解析:磷脂分子的特点为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小油滴由磷脂膜包裹着时,与内侧小油滴接触的应是疏水的尾部,亲水的头部朝向外侧,故只需单层的磷脂分子。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

2017版江苏省镇江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版江苏省镇江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版江苏省镇江市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目标] 会比较物质的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两种被动运输的区别;练习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主动运输的特点并识记相关实例学习过程]式是怎样的呢?输方式一、选择题1、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这是依赖于细胞膜结构的()A、通透性B、流动性C、保护性D、选择透过性2、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B、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3、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是()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4、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把人和鼠的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会发生的现象是()A、细胞表面发红色荧光B、细胞表面发绿色荧光C、细胞表面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D、细胞表面红、绿色荧光均匀分布5、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载体的是()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B、O2进入肺泡C、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D、CO2进入毛细血管6、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分子;B代表; 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运输
1.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
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A.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B、胞吞、主动转运
C.主动转运、胞吞 D、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2. 若使某细胞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细胞的物质最可能的是(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生长素
3.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性食物含有齐全的必需氨基酸
B.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
C.三大营养物质是人体内主要能量来源和贮存物质
D.胰岛素缺乏时,可能出现高血脂
4. 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
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 )
A.固醇,自由扩散 B.性激素,协助扩散
C.蛋白质,主动运输 D.蛋白质,胞吞
5. 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
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
A.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吞和胞吐
6. 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
12个氨基酸的多肽)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
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作用
7. 给你根系完好的水稻、番茄幼苗若干,新配制了含Ca2+、Mg2+、SiO等各种矿质元素的
完全培养液,烧杯等必要的用具,现有一个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特点的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
第一步:取两个容量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将健壮的水稻
幼苗和番茄幼苗分别培养在两烧杯中,做好标记。
第二步:培养2d后,取出幼苗,分别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实验表明,钾离子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
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时,钾离子就会通过人工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则
钾离子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9. 为了促进根系吸收必需的矿质元素,农田和花园中一般采取的措施是( )
A.疏松土壤
B.增加灌溉
C.大量施肥
D.增加光照
10.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C.人甲状腺滤泡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摄取碘
D.抗体在载体蛋白协助下主动运输至细胞外
参考答案:
1. 答案: B
解析:
2. 答案: B
解析: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才能完成物质的运输,而自由
扩散不需要任何物质的协助。只要除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细胞就不能进行协助扩散和主动
运输了。
3.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代谢的相关知识,应熟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胰岛素缺乏时,会出现
高血糖而不是高血脂。
4. 答案: D
解析: 性激素和固醇都是脂质物质,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
进入细胞。
5. 答案: B.
解析: 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说
明需要载体蛋白,则只能对应易化扩散;扩散方式不需载体蛋白;主动转运是逆浓度梯度进
行;胞吞、胞吐与顺、逆浓度无关,也不需载体蛋白.
6. 答案: B
解析: 顺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协助才能通过人工膜,因此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协助扩
散。
7. 答案: 等量的完全培养液 两烧杯中Ca2+、Mg2+、SiO等离子的浓度,并与原浓度相比
较 ①若烧杯中三种离子的减少量相同,则说明细胞膜运输离子无选择性 ②若烧杯中三种离
子的减少有差异,说明细胞膜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
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所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为:探究物质跨膜运输
是否具有选择性;自变量为不同的物质,本题选用了三种离子;因变量为是否有选择透过性,
观察指标为培养液中离子的减少是否有差异。
8. 答案: B
9. 答案: A
解析: 矿质元素在土壤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因此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疏松土壤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含量,从而使有氧呼
吸强度提高,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故选:A.
10. 答案: C
解析: A、氢离子进入细胞为主动运输方式,A错误;
B.土壤温度影响植物根细胞的酶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产生能量,进而影响植物根系对
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主动运输过程,B错误;
C.人甲状腺滤泡细胞摄取碘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运输方式是胞吐,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