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浅谈河南板头筝曲的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浅谈河南板头筝曲的艺术特点

(开题报告)浅谈河南板头筝曲的艺术特点
[2]陈晓丰.河南筝派的渊源及发展[J].北方音乐. 2011(09)
[3]佟桂影.河南筝派初探[J].北方音乐. 2009(07)
[4]喻莹.“河南筝”纵横谈[J].艺海. 2008(01)
[5]付明.从《汉江韵》谈河南小调筝曲[J].乐器. 2009(05)
[6]刘相君.浅谈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演奏技法的不同[J].大众文艺. 2011(16)
[12]贾媛媛.河南板头曲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13]马卉.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教材的建设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8
[14]王丹.河南筝乐艺术风格及文化背景之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
[15]汪莎.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6]杨丽莉.河南板头曲音乐研究[D].河南大学2006
进度安排:
2013年11月下达任务书;
2013年11月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013年12月3日开题答辩;
2013年12月写作论文初稿;
2014年3月中旬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2014年3月下旬论文评阅;
2014年4月上旬论文完善,定稿;
2014年4月下旬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马珊珊.河南筝曲的音乐特征[J].大众文艺. 2011(1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浅谈河南板头筝曲的艺术特点
学生姓名:
系别:
音乐系
专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
2013年11月26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同时,也脱离说唱而独立演奏。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过去,艺人相见,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借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易名为《高山流水》,河南筝的传统曲目中板头曲,人们常称之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如《哭周瑜》、《叹颜回》和《苏武思乡》等都是。在河南曲子中,一些短小的曲牌在流传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一种有角色分工,可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小调曲子”,今天它已成为一个很著名的剧种“河南曲剧”。小调曲子原来比较简单,但后来,旋律发展了;筝在伴奏中地位重要,在演奏上也逐渐具备了它的个性,这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它在音乐上独有的美。

浅析河南筝乐的艺术特征

浅析河南筝乐的艺术特征

当代音乐2017年第9期MODERN MUSIC 浅析河南筝乐的艺术特征牛茹[摘要]河南筝派是中国古筝艺术发展史上一支重要流派,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本文以河南筝乐形成的历史过程为主线,以河南筝乐独特的演奏技法为重心,分析了河南筝曲的调式旋法特征,以期更多人士了解、学习和传承河南筝乐艺术。

[关键词]河南筝派;历史沿革;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 (2017) 09-0010-02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

据古 籍记载,中原是古代区划九州之一的豫州。

据此,河南又 简称为“豫”。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其中两千多年政治经济 重心在河南。

因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历史悠久,使其成 为数十个王朝的都城。

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河南筝曲得到广 泛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演奏技法和艺术特征,并 产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古筝演奏家。

一、“河南筝派”历史沿革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活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不同的时 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形 成了各具特色的古筝艺术流派,其中河南筝派是最具代表 性的流派之一。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谏秦始皇书曰:“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 也。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筝就已经开始流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渐渐流人河南。

而北宋建都 汴梁(即今之开封)之后,秦筝进一步与河南地区盛行的 民间音乐“郑卫之音”相融合,而形成了中州古调。

明代 中叶至清朝乾隆年间,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汴梁小曲”逐渐吸收北方京腔、陕西梆子、湖北汉调、苏浙昆腔、豫南安徽一带的皮黄等声腔曲牌的精髓,其后逐渐衍化变为 “鼓子曲冶(其实就是宋代诸宫调的变体),又称“河南大 调曲子”,先后流传于周口、许昌、洛阳、南阳等地。

民国前后,一些艺人或“把玩”者将“鼓子曲”中最 容易唱的小曲、时令、杂调等作为民间歌舞“踩髙跷”的曲子,多称为“小调曲”,此乃河南曲剧的前身。

探析河南筝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

探析河南筝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

探析河南筝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王倩楠(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摘要】我国的古筝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各个流派都涵盖了当地的特色和独特的旋律特点,具有一定的区别性。

本文通过对河南筝的文化历史、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等进行论述,分析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河南筝曲;音乐风格;演奏特点【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我国的古筝流派有很多,河南筝曲只是其中一个流派,但由于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地方特色和演奏手法等深受人们喜爱,使得其在众多筝曲流派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随着时间地推移,地方民族文化不断变化,河南筝曲出现了很多差异性的支系,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形成了筝曲艺术。

在现代培养孩子“多才多艺”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研究古筝及其文化,古筝在学校和社会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河南筝曲概述河南筝曲最早出现在民间说唱艺术大调曲子中,以“板头曲”的形式存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河南筝曲都一直被称为“板头曲”。

迄今为止,板头曲的曲目几乎都是由古筝独奏形式存在和记录的,在《中国曲艺音乐·南阳地区卷(上下)》的板头曲收录中河南筝曲也占据了很大比例。

在平顶山等大调曲子广泛流传的地方,筝曲形式的演奏也比较广泛。

除依附于大调曲子的“板头曲”之外,河南筝曲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重新编排大调曲子而来的,甚至形成河南音乐的基础,如《幸福渠》、《汉江韵》等,使河南筝曲独占一方天地。

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筝乐逐渐在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中推行,根据地方独特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区分各筝曲流派也是从此时开始的,自此便有了“河南筝曲”,河南筝曲也从“板头曲”的形式上有了进步和上升,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4]。

二、河南筝曲的重要支系(一)曹东扶曹东扶是民间杰出的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以及河南鼓子曲演唱家,其在多年演唱过程中,琢磨演奏手法、技巧,将原有的平庸曲调改造、装饰、提升,使曲目充满活力。

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点

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点

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点作者:李酉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4期摘要:河南筝派是北方流派的代表之一,是中国传统古筝流派的重要纽河南筝派成部分。

河南筝派的形成受到了地理、文化、人文、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回顾历史,河南筝派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演奏冢,并且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浓郁的河南特色的优秀作品,无论从曲武结构,旋律特点,技法技巧等方面都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作为北派发展基础的一部分,对中国筝乐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筝河南筝派风格特点技巧特征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

两千多年前就流传于秦地(今陕西省),故有“秦筝”之称。

在茫茫的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由东向南迁移,遍及到了祖国的各处。

受到地区人民的语言、文化、政治、经济、风俗等诸多因素的主客影响,在与当地的戏曲、说唱、民间音乐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

从《史记》、《汉书》中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已有了相当普遍的发展。

早在东汉,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至北宋建都汴梁(今开封),都是河南地区,秦筝于是也随着传到了河南,早就流行着“郑卫之声”的河南,随着秦筝的传入,有了曹植的“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还有“笙声既没,筝色俱张”,“何以忘忧?弹筝酒歌”等咏筝诗。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在古代居九州之中,因此有中原之称:流传于河南地区,的筝乐又称“中州古调”,今天大多称之为“河南筝曲”。

流传的河南筝主要流传于河南的南阳,泌县以及邓县,多为1.2米长左右,弦是金属(钢丝)弦,一般为十六弦,没有倍低音一组,面板与背板均使用河南当地所产的桐木制作而成的。

面板的弧度较大,上弦轴装置在码子的平行板左侧。

演奏时,演奏者要戴上金属向内扣的指甲,因此音质铿锵有力,是当时民间弦索乐队中的主要乐器。

河南筝曲的渊源主要依托于“河南曲子”。

据记载,早在明朝有一种当地的民间说咱音乐被称为“河南曲子”。

到了清朝中叶以后,这种说唱形式仅在南阳地区十分兴旺,所以又称“南阳鼓子曲”或“大调曲子”。

浅谈河南筝派

浅谈河南筝派

浅谈河南筝派作者:付佳文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2期【摘要】在众多的古筝派别中河南筝派起着领军作用,它带领众多筝派一起攀登古筝世界的高峰。

通过对《高山流水》一曲的分析,有利于对河南筝派风格特点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也有助于更好地去理解和诠释河南筝派的乐曲。

本文主要对河南筝派代表作品《高山流水》进行分析,对河南筝派的艺术进行粗略研究。

【关键词】河南筝派;高山流水;风格特点一、河南筝派的形成与发展(一)河南筝派的形成在中国戏曲中,古今分派各不相同。

古时分为南派与北派,现今根据地域的不同共分九派。

其中河南筝属于河南戏曲中的一种,以南阳为中心,在当地得到了广泛流传。

曲牌体是河南筝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前身为“河南曲子”,是由明朝与清朝时期在当地所流传的曲子或者民歌演变而来,距今为止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古筝在发展中有三大基本特征,自发性为其一,自娱性为其二,集体性为其三。

正是因为它这几个特征从而使得以《汉宫秋月》为代表的山东筝派、以《高山流水》和《闺怨》为代表的河南筝派、潮州筝派《寒鸦戏水》等优秀作品,突然间蜂拥而至,达到了脍炙人口的高度。

古筝也因此被推向了艺术的浪潮中,在发展上进一步走向成熟。

其中,曹东扶、任清志等是河南筝派的主要代表性人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曹东扶创立的“曹派”艺术,以其独有的演奏技巧和鲜明的特色闻名于世。

(二)河南筝派的发展一门好的乐器艺术能够有更好发展前景必然需要三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这三大要素分别为优秀的作品和乐器以及杰出的演奏者。

其中作品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艺术流派在动态的发展中,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出流派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河南的传统筝曲经历了过去河南筝派传人长期以来对筝曲的不断改进,使得本流派独具特色的曲目得到有效传播,这是一个流派能够得到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南筝派就这样慢慢发展开来,现已成为我国几大筝派中较为突出的筝派。

河南筝曲的音乐特征

河南筝曲的音乐特征

摘要:在我国众多的古筝流派中,河南筝派因为它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脍炙人口的旋律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河南筝派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众多筝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研究河南古筝曲目的特点延伸出河南筝曲的风格以及成因,揭示河南筝派独特的音乐特征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河南筝曲;演奏技巧;音乐特征我国有许多的古筝流派,而河南筝曲因为它独有的地方特色和旋律而获得人们的喜爱,河南筝派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在众多筝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但是,河南筝派并不是只有一种单一的风格,随着时间的递增,在地方方言、民俗文化的影响下,它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支系,创造了河南筝派的艺术辉煌。

古筝作为我国现在最受欢迎的弹拨乐器之一,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它进行学习与研究,但是,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中的学习场所都越来越注重对演奏技法的学习,而忽视了对筝曲的研究,从而也忽略了古筝的传统艺术魅力。

河南筝曲主要来源于河南豫剧、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民间音乐。

“河南曲子”原称“鼓子曲”,是从明朝中叶至清朝乾隆年间流行在开封的小曲为基础逐渐演化而来的,清末民初,有人将鼓子曲中易于传唱的小曲、杂调作为民间歌舞踩高跷的曲子,名为“小调曲”,即为河南曲剧前身。

之后,洛阳、开封等地的鼓子曲衰微,唯独南阳一支独存,并有新的发展为有别于“小调曲”而称“南阳鼓子”或“南阳大调曲子”。

它的伴奏形式以弹拨乐器——三弦、琵琶、筝为主,有时还加上扬琴、月琴、胡琴等。

这些乐器除了为声乐伴奏外,还有一种合奏形式,叫“板头曲”。

被称为“三大件”的三弦、琵琶、古筝在合奏时既能默契配合,又能独具其趣,成为各具特点的独奏乐器。

河南传统筝曲就是长时间在大调曲子的基础上不断提炼、丰富而形成的。

由于河南省位于我国的中原地区,在古代居于九州之中,便有了“中原”之称,因此,流传于河南地区的筝乐也被称之为“中州古调”。

河南筝曲的曲调高亢,因此力度和音色的对比比较大,《掐筝诗》形象的描绘出了河南筝派的演奏技巧: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

浅谈河南筝乐的风格特征

浅谈河南筝乐的风格特征

浅谈河南筝乐的风格特征作者:刘倩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1期【摘要】在中国传统筝乐中有南北两大流派,他们的风格各异。

河南筝派是北派筝乐中最具代表的筝派之一,其整体的音乐风格明朗而铿锵。

本文以河南名曲《高山流水》为例,主要从“八板体”结构的运用、左右手演奏技法的特点以及明朗激越的音乐风格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河南筝乐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河南筝派;《高山流水》;演奏技法;音乐风格中国的传统筝乐分为风格大不相同的南北两派。

北派曲调明朗粗犷、苍劲有力,其右手指法较为复杂,左手技法的按颤揉较大且快,演奏上以铿锵活泼取胜;相较起来,南派筝曲曲调清丽、优雅、柔和含蓄,徐徐和缓的右手技法和微颤平稳的左手技法配合,演奏上以韵味悠长得胜。

在这南北两大派之下,又可细分为一些不同派别。

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等属于北派;而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等属于南派。

作为北派古筝主要代表流派的河南筝派,既有北派古筝的共性风格特征,又有其独创的特点。

曹植有诗曰:“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还有“何以忘忧?弹筝酒歌”,从这些诗句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植对古筝音乐的熟知和热爱,曹植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即是今之河南人,从他的这些咏筝诗句当中可略见河南筝乐在当时的发展风貌①。

《高山流水》——河南筝派的代表曲目,以其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风格,在筝艺界独树一帜,久负盛名。

这首筝曲有两种演奏形式,它们分别是:独奏与合奏;此外,根据三种不同的演奏乐器(古筝、三弦、琵琶),这首筝曲又衍生出三个不一样的版本。

河南筝曲《高山流水》这么多年来之所以常演常新,经久不衰,还奠定了河南筝派在全国古筝界的重要地位,我想这与它曲调的优美和演奏技巧的独特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这个领域中,为河南板头曲的崛起也做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与贡献。

这首乐曲有如下特点:严谨的结构,流畅且起伏多变的旋律。

它时而平稳壮阔,犹如巍峨壮丽的崇山峻岭;时而激昂辽阔,犹如奔流不息的滔滔流水,充分抒发了作曲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无限的热爱。

浅析河南板头曲的艺术特征

浅析河南板头曲的艺术特征

浅析河南板头曲的艺术特征摘要:河南板头曲是河南乃至全国的稀有乐种,属中原文化之瑰宝,曾经在中原大地上盛极一时。

河南板头曲是一种“弦索”乐,它脱胎于河南大调曲子,作为开场演唱前的器乐曲而存在,其后独立出来,逐渐形成一种曲风独特、结构严谨、极具艺术魅力的重要曲种。

本文首先介绍河南板头曲的起源,然后分析河南板头曲的演奏形式,再通过具体的河南板头曲的演奏曲目分析其艺术特征,最后结合河南板头曲当前的现状提出保护和传承河南板头曲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板头曲艺术特征保护和传承至今以来,河南板头曲传承都是靠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有关河南板头曲的研究,大都过于宽泛,没有深入研究,传承下来的完整板头曲已经越来越少了。

2006年,河南板头曲引起国家重视,被列入国家第一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宋光生先生成为河南板头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本选题旨在说明河南板头曲的传承脉络、曲目特点、演奏形式、艺术风格。

让大家对河南板头曲有较为详细地了解,使河南板头曲能够得到保护并更好地传承下去。

一、河南板头曲概述板头曲历史悠久,而其历史渊源又十分复杂,迄今尚无确凿史料可查。

有学者认为,它是在明清时期的民间俗曲小调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约在明末清初时达到了一定的高峰。

因此,河南板头曲也被称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弦索”乐。

它脱胎于河南大调曲子,大调曲子来自民间,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魅力。

以坐唱形式活动在曲友厅堂之中、城镇茶馆内或乡间村头、农闲的打谷场上,雅俗共赏,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经过元、明、清众多艺人一代代地改良与创新,逐渐形成一种曲风独特、结构严谨、极具艺术魅力的重要曲种。

二、河南板头曲的曲式结构与调式结构1.河南板头曲的曲式结构。

河南板头曲结构规整严谨,讲究对称与规律性,属八板体结构的标题性乐曲。

它以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器乐曲牌《八板》为母体,极少例外。

从板头曲总体的曲式来看,主要是五声音阶为基础,加灵活的变音,曲式具有朴实纯正的中州风韵,与河南地方戏曲音乐风格极为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依据和意义:
板头曲是我国民族音乐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支,尤其在河南地区,研究板头曲对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发掘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找出河南板头筝曲的发展特点,进而促进板头曲目的传播。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拟通过《老八板》、《汉江韵》、《打雁来》、《哭周瑜》、《叹颜回》和《苏武思乡》、《叹颜回》、《征西》、《落院》、《八景》、《和番》、《萧妃舞》这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在分析各自特点的基础之上,归纳了板头筝曲的一般特点。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板头曲的发展方向。
2.板头曲的特征。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的步骤:
1、查阅资料
2、进行开题
3、撰写论文
4、进行修改
5、参加答辩
研究的方法:
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一)举例法,适当地举些生动活泼的例子不但有助于加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在总结筝板头曲特征的基础上大量采用实例说明法,通过横向比较找出板头筝曲和一般古筝曲目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辩证逻辑的方法。本文归纳分析了《老八板》、《汉江韵》、《打雁来》等曲目各自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归纳了板头筝曲的一般特征。(三)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河南筝板头曲历史较为悠久,在河南各个地区都有传唱,要想总结河南筝板头曲的特征,必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四)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在现存的文献中,对于筝板头曲的记录虽然不多,但却是研究筝板头曲的珍贵资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找出其中的有用的材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浅谈河南板头筝曲的艺术特点
学生姓名:
系别:
音乐系
专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
2013年11月26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同时,也脱离说唱而独立演奏。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过去,艺人相见,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借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易名为《高山流水》,河南筝的传统曲目中板头曲,人们常称之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如《哭周瑜》、《叹颜回》和《苏武思乡》等都是。在河南曲子中,一些短小的曲牌在流传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一种有角色分工,可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小调曲子”,今天它已成为一个很著名的剧种“河南曲剧”。小调曲子原来比较简单,但后来,旋律发展了;筝在伴奏中地位重要,在演奏上也逐渐具备了它的个性,这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它在音乐上独有的美。
板头曲作为我国弦索乐的重要乐种,在国内民族器乐、曲艺音乐的论著中有些介绍,主要介绍了历史演变、演奏乐器及板式特点,而对音乐理论的研究较少,在仅存的一些学术论文中主要是从单方面进行局部研究,而对整体的把握较少。
在我们查阅的文献中,冯彬彬所写的《关于河南板头曲的传承保护研究》中,对板头曲的如何进行传承和保护进行了研究,并对涌现出的杰出的人物,如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等进行了简要分析。贾媛媛所著《河南板头曲调查与研究》从河南板头曲研究综述、形成源流、基本音乐形态和对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这四个方面对河南板头曲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研究,并对保护河南板头曲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钞艺娟的<河南板头曲《高山流水》的渊源探幽>,则对河南板头曲《高山流水》的线性递进、渐次累积式的衍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陆媛媛的《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征》则对河南筝曲的地域性风格的乐曲、独特的旋律变奏手法、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演奏技法和润色手段及优秀演奏家进行了解读。
[2]陈晓丰.河南筝派的渊源及发展[J].北方音乐. 2011(09)
[3]佟桂影.河南筝派初探[J].北方音乐. 2009(07)
[4]喻莹.“河南筝”纵横谈[J].艺海. 2008(01)
[5]付明.从《汉江韵》谈河南小调筝曲[J].乐器. 2009(05)
[6]刘相君.浅谈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演奏技法的不同[J].大众文艺. 2011(16)
[17]杨红.对古筝艺术发展的思考[D].天津音乐学院2002
[18]王珣.河南筝曲与河南板头曲和鼓子曲[D].沈阳音乐学院2010
五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7]易璇.河南筝派浅述[J].考试周刊. 2009(11)
[8]王晨阳.浅谈“河南筝派”的艺术特色[J].歌海. 2008(04)
[9]贾媛媛.河南板头曲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10]蔡丹丹.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比较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1
[11]周璐.南派古筝艺术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
进度安排:
2013年11月下达任务书;
2013年11月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013年12月3日开题答辩;
2013年12月写作论文初稿;
2014年3月中旬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2014年3月下旬论文评阅;
2014年4月上旬论文完善,定稿;
2014年4月下旬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马珊珊.河南筝曲的音乐特征[J].大众文艺. 2011(10)
[12]贾媛媛.河南板头曲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13]马卉.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教材的建设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8
[14]王丹.河南筝乐艺术风格及文化背景之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
[15]汪莎.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6]杨丽莉.河南板头曲音乐研究[D].河南大学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