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屋顶屋顶<古称屋盖>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顶为级别最⾼,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顶。
1,庑殿顶四⾯斜坡,有⼀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稍有弧度,⼜称四阿顶。
2,歇⼭顶是庑殿顶和硬⼭顶的结合,即四⾯斜坡的屋⾯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形墙⾯。
有⼀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称九脊顶。
3,悬⼭顶屋⾯双坡,两侧伸出⼭墙之外。
屋⾯上有⼀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称挑⼭顶。
4,硬⼭顶屋⾯双坡,两侧⼭墙同屋⾯齐平,或略⾼于屋⾯。
5,攒尖顶平⾯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屋脊交于上端。
⼀般亭、阁、塔常⽤此式屋顶。
6,卷棚顶屋⾯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脊⽽砌成弧形曲⾯。
中国古代建筑简介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发展的体系。
该体系⾄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元、明清7个时期。
直⾄20世纪,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特点从构造的⾓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①使⽤⽊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结构形式,以此为⾻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②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柱传递⾄基础。
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不承受荷载。
③创造⽃栱结构形式。
⽤纵横相叠的短⽊和⽃形⽅⽊相叠⽽成的向外挑悬的⽃栱,本是⽴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之间或柱⽹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④实⾏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
⽆论单体建筑规模⼤⼩,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屋顶3部分组成:下⾯是由砖⽯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在阶基上的是屋⾝,由⽊制柱额作⾻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是⽤⽊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以外,上⾯覆盖着青灰⽡或琉璃⽡。
中国古代六种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六种屋顶形式
1. 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 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3. 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4. 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 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 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屋顶

屋宇:1.门楼2.堂.3.斋.4.室5.房6.馆7.楼8台9阁10亭11榭12轩13卷14广15廊2.四方面:总论各类园林建筑物的名称和释义梁架结构及其变化园林建筑平面图3.屋顶:建筑物屋顶坡面大小一般为26°—30°。
这个角度非常接近太阳黄道与地球赤道之间所形成的23°27′夹角。
也是松散物的自由塌落度。
屋顶在人字型屋顶的基础上发展为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和四角,六角,八角攒尖顶。
另外还有重檐,圆攒顶,卷棚,风火山墙,盔顶,蛊顶。
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庑殿顶的四角垂脊象征四方,正脊象征中央,五条屋脊代表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师之兵莫非王臣,天下万物汇聚中央。
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型制。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
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等都是庑殿式建筑。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他官府,衙署,民宅等等,是绝对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庑殿顶又分为重檐庑殿顶和单檐庑殿顶。
重檐庑殿顶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单檐庑殿顶: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
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夏两头造,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
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第四章 古建筑的立面造型设计

毗诃罗式石窟
有檐式。早期石窟多有木构窟檐,由于木材容易腐烂,现
已无存。麦积山、云冈、天龙山石窟中有一些带石檐的石 窟,可以想象到木构窟檐的形制。石窟檐多为3间4柱式, 屋檐上刻有瓦垄、鸱尾和斗拱,窟檐覆盖的空间是一个过 渡性空间,很像当今建筑的门廊。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最 好证明。
有檐石窟的空间形式
中国传统的院落式 布局已经开始形成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院落
2)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 A。合院形式 B。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C。已使用了瓦,个体较大,主要用 于屋脊檐口等重要部位 D。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
结构体系
中原:木架夯土 长江流域:干阑
1)商代宫殿复原
B.陕西半坡村遗址 分为三个区域: 南:居住区
北:墓葬区
东:制陶窑场
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 小房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
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
社的活动情况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2)穴居—木骨泥墙
A.陕西半坡村遗址
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中期: 围护结构:木骨泥墙 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女神庙全景,自北向南看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 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 ■ 室内墙面装饰
2)内蒙古包头市 大青山莎木佳祭祀遗址
3)内蒙古包头市 大青山阿善祭祀遗址
红山文化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结构体系 红山文化 穴居-木骨泥墙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巢居-木构干阑
a敦煌莫高窟北魏254号窟 b云冈石窟北魏6号窟
古代建筑常识——屋顶结构

古代建筑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千变万化,瑰丽多姿。
它不仅为中国古建筑在美观上增加了不少神韵,而且对建筑物的风格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封建社会中,对于屋顶的形制及其装饰都有许多等级化的规定。
屋顶的形式、高度,脊饰的形象、尺寸、数目、颜色均须根据建筑的等级而定,不得超越。
作为古代建筑造型中最主要的部分,屋顶一般均呈曲线,由不同形式的梁架结构组成。
重要的建筑都以斗拱挑出檐口,在屋檐转角处形成翼角起翘。
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即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
并根据其本身的造型性格,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如庑殿顶格调恢宏,用于高级建筑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和门屋;歇山顶性格华丽活泼,一般用于配殿;攒尖顶多用于亭、塔;悬山;硬山顶则多用于住宅。
我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丰富,变化多端,但总离不开几种“基本顶”,包括: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卷棚式、攒尖式、庑殿式等;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特殊顶”,常见的有:十字脊屋顶、盔顶、盝顶、万字顶、扇面顶等;其实大部分顶是由基本顶或特殊顶派生过来的。
“派生顶”其基本的派生方法就是不同的顶的进行不同的组合。
(一)、基本顶1、硬山式宋《营造法式》中没有记载,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基本可以推想出现在宋代以后。
明清时期硬山式广泛应用。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简单朴素,同时等级最低,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这种屋顶。
2、悬山式悬山式与硬山式基本相同,只是悬山式的屋顶不像硬山式一样与山墙齐平,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檩承托的。
从外观上看,这是悬山式与硬山式最大的不同。
3、歇山式歇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
歇山式屋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是在上不得正脊和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山花)。
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
4、卷棚式以上所有的屋顶去掉正脊,呈弧形的屋顶就是卷棚式了。
从屋顶的形制看传统建筑的等级

从屋顶的形制看传统建筑的等级中式传统建筑因其构建华丽、大气磅礴而闻名于世,是人类建筑史上举足轻重的瑰宝。
中式传统建筑是华夏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从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各方面均严格遵照传统等级礼法,繁文缛节如恒河沙数。
今天,我们从传统建筑的屋顶谈起,且看屋顶如何体现封建等级制度。
传统建筑的屋顶,从大体上讲,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其中重檐庑殿顶> 重檐歇山顶> 庑殿顶> 歇山顶> 悬山顶> 硬山顶。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 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传统建筑中屋顶规格最高的。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
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故宫太和殿是中国形制最高的宫殿,没有之一▲岱庙天贶殿也使用了重檐庑殿顶的形制▲东大寺大仏殿(大佛殿)也使用了重檐庑殿顶的形制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
▲山西善化寺使用了单檐庑殿顶的形制在明清时庑殿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时和日本也见于佛寺建筑,二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形制之巅,无敢出其右者。
▲故宫的南北门——午门和神武门,均使用了重檐庑殿顶的形制然而,1911年大清国完了之后封建等级制度也随之失去了制约力。
建筑师们有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民间也随之涌现了许多新(yāo)建(é)筑(zǐ)。
比如横店的「秦王宫」,创造性地使用了三重檐庑殿顶的形制,比大清皇帝高不知道哪里去了。
▲横店「神宫」——使用了三重檐庑殿顶的秦王宫歇山顶又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日语称为「入母屋造/ いりもやづくり」。
▲著名的天安门城楼使用的既是重檐歇山顶▲雍和宫万福阁使用的是三重檐歇山顶形制,也就是常说的「重檐三滴水」▲恭王府的大殿——银安殿使用的是单檐歇山顶形制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中国古代建筑常见术语简释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常见术语简释中国古代建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专用的术语,了解它们的含义,对增强鉴赏古建筑艺术的能力,大有俾益。
(一)屋顶中国古建筑的传统屋顶主要有以下七种:1.庑殿顶我国古建筑屋顶的一种形式,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平脊)和四条斜脊组成,又称四阿顶。
屋角和屋檐向上起翘,屋面略呈弯曲。
造型庄重而华贵,是皇家建筑特别是宫殿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式样。
2.歇山顶古建筑屋项形式之一,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称“山花”)。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造型典雅。
3.悬山顶又称“挑山顶”。
双坡屋顶形式之一。
特点是屋面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4.硬山顶我国古建筑双坡屋顶的一种形式。
特点是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两坡相交处有屋脊。
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的建筑物上的锥形屋顶。
其形状有多种,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正多边形等等。
可以分别叫圆攒顶、四角攒顶、三角攒顶等。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双坡屋顶形式之一。
特点是两坡相交处成弧形的曲面,无明显屋脊。
7.盝(lu)顶形如长方形匣子的屋顶。
盝,是宝匣的意思。
顶部是在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
此类屋顶多重檐式。
8.山墙上部成山尖形的墙。
设在双坡屋面房屋的端部或内部,用以搁置檩条。
山墙有多种式样。
一种称马头墙,山墙高出屋面很多,并随屋顶的斜坡而呈梯形。
一种称风火墙,类似马头墙,但每个梯形墙头有挑角耸起,形成特殊装饰。
此墙设在屋顶两侧,有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
一种称女儿墙,是高出屋面的短墙,也有两面坡屋顶的前坡前墙上高出屋面的短墙,又称“压檐墙”。
(二)台基即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又称基座,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为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封建社会禁止平民建筑设立台基,官员邸宅的台基也有严格规定。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飞檐的研究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飞檐的研究摘要:中国传统屋顶作为传统建筑中心表现体,一直被不断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所蕴含的文化跟艺术是极其丰富的。
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的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结构体系、装饰风格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究其本质,都离不开中国鲜明的文化特点。
飞檐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重要构件,其具有很大的历史传承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表达。
本文选取飞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期情况、结构演变、文化内涵、装饰作用进行讲诉,目的在于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发扬做出小小的努力,促使更多国人取热爱跟保护传统艺术。
关键词:飞檐、形制、装饰、文化内涵一.飞檐的早期情况和演变1.秦汉时期中国古建筑屋顶飞檐的出现早在秦代时期便就有其雏形,但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的飞檐,因为秦代极大多数建筑屋顶四周是没有角翘的,一般只叫做檐角。
但从汉代开始,飞檐就开始逐渐形成,历史记载在汉墓阙上有关于仿木结构的屋宇构造,其中的檐角是直的,只有翼角有稍稍斜置的角梁,在秦汉的相关少数记载下,我们可以基本确认飞檐的早期形态跟起源。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力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工匠经验的积累,这个时期的屋宇建造技术、受力构成、建筑材料得到很大的发展,更逐渐出现飞檐的相关雏形,但屋角翘起的屋顶形式还没得到普及,大多数还是平坡屋面。
但魏晋南北朝的工匠经验丰富,在屋顶研究上取的很大进步,将屋面轮廓演化为缓和的曲线,最终初步形成极具飞檐形式的屋面曲线[1]。
3.隋唐时期在隋朝时期,飞檐开始不断发展形成并完善,在出土的许多隋朝文物记载中,可以找到飞檐存在的屋宇例证。
鉴于隋朝开始于日本的文化交流,我们还可以从日本国宝古代玉虫厨子的复原展示图,发现屋顶的做法已经有较为完善的飞檐形式构成。
作为中国发现的迄今为数不多的唐代建筑--南禅寺,正脊略带曲线,两端设置巨大的鸱尾,左右拱卫。
而佛寺的屋顶坡度现对缓和,彰显了唐代建筑的举折的屋顶特色[2]。
4.宋辽金时期宋时期工匠对木质结构手里的情况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技法研究,已经具有了水准比较高的飞檐构造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制简介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于世的建筑美学和朴素的哲学思想,在飞檐斗拱的有机组合下,成就了足以屹立于世而为万方敬仰的地位。
《诗》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
”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一大批能工巧匠的精心建构下,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作为传统建筑最富有灵魂力的部位——屋顶,位于屋身的上部份,形制多样,体积庞大,不但是显示屋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传统建筑美学的精华之处。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由内而外依次由三部分组成,是为基层,结合层与面层,并加上屋脊装饰等。
传统屋顶有很多不同的形制,主要是坡顶,也有平顶的。
坡顶有一坡顶,两坡顶,四坡顶几种。
两坡顶根据屋顶与山墙的关系分为硬山和悬山两种,四坡顶一般有四坡五脊的庑殿顶和四坡九脊的歇山顶。
在处理大脊上还有清水脊和卷棚脊等形式。
此外还有攒尖顶(分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等)、盔顶、盝顶、十字脊顶。
屋顶的形制与其屋主的身份地位等级有关。
按照形制等级高低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攒尖顶、卷棚顶等形制因为不用在重要的建筑,故而不列入等级。
一、主要的屋顶形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主要的建筑形制,一般用在宫殿建筑、官府、皇家园林、寺院等。
1.庑殿顶: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最高型制。
宋称为“五脊殿”、“吴殿”;清时称为“四阿殿”,《营造法原》称为“四合舍”。
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
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多用于殿堂式建筑。
在中国古建筑形制体系定型后,庑殿建筑成为中古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制。
由于它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封建社会时代,他是体现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的象征,所以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它建筑如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
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则为单檐庑殿顶。
重檐庑殿顶太和殿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
属单檐庑殿顶建筑,晚唐建筑,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现存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山西南禅寺)。
独乐寺为中国仅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其山门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山门正脊的鸱吻,属辽代原物,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鸱吻。
山东省泰安岱庙天贶殿,中国最早的重檐庑殿顶的宫殿。
宋大中祥符二年建。
汉朝的阙楼也是庑殿顶建筑的代表2.歇山顶:仅次于庑殿顶的屋顶形制。
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
因歇山顶一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
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
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
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
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禅寺大殿。
到了宋、元时期,歇山顶已经大为流行,一些建筑物的单檐庑殿式主殿开始改为重檐歇山式,明代时重檐歇山更广为运用到殿宇建筑之中,超越单檐庑殿,成为仅次于重檐庑殿的最高等级建筑样式,基本上只准官署使用。
歇山顶亦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第一层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
例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为重檐歇山顶,妙应寺山门、智化寺智化殿、台湾台北府城北门则为单檐歇山顶。
天安门重檐歇山顶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最早的单檐歇山顶早期的歇山顶比较小,山墙侧透空,没有山花板,只有悬山式的博风板。
明清时期,由于官式做法使用采步金(歇山建筑屋顶四面出檐,其中,前后檐檐椽的后尾搭置在前后檐的下金檩上,两山面檐椽后尾则搭置在山面的一个既非梁又非檩的特殊构件上,这个只有歇山建筑才有的特殊构件叫“踩步金”)和草架柱子,因此出现了大歇山,同时,山面开始不透空,明朝时多用砖头垒砌山花,到了清朝才常在博风板里加上山花板。
而自明代以来,歇山式建筑日益高大,同时收山的尺度缩小、正脊的尺度加长,这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高峻凝重。
歇山顶的变体:由歇山顶的基本样式加以延伸,可以演变出四面歇山顶、卷棚歇山顶等变体。
所谓四面歇山顶是由两个歇山顶用十字脊的方式相交所构成的屋顶,也称歇山式十字脊顶,北京故宫的角楼是典型代表。
卷棚歇山顶是指没有正脊,而采用卷棚脊的方式建造的歇山顶,又称歇山式卷棚顶。
这种屋顶比较柔和,富于变化,常用于非正式的皇室离宫,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宫殿,就多卷棚歇山。
故宫角楼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
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其中重檐歇山顶等级高于单檐庑殿顶,仅低于重檐庑殿顶,而单檐歇山顶低于单檐庑殿顶,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后来也有些民宅开始使用歇山顶。
3.悬山顶(挑山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挑山”,又名“出山”。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一般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但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式。
和硬山顶不同,悬山顶建筑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屋顶的檩伸出墙外,加博风板保护。
由于此类建筑的屋顶悬伸外挑于山墙之外,故名悬山顶或挑山顶。
悬山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这是它区别于硬山的主要特点。
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一般只用于民间建筑,但在一些寺院建筑上也有悬山顶。
唐朝以前悬山顶并未用于重要建筑。
和硬山顶相比,悬山顶有利于防雨,而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则多硬山。
以建筑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悬山建筑可分为大屋脊悬山和卷棚悬山两种。
大屋脊悬山前后屋面相交处有一条正脊,将屋面截然分为两坡。
常见者有五檩悬山、七檩悬山以及五檩中柱式、七檩中柱式悬山(后两种多用作门庑)。
卷棚悬山脊部置双檩,屋面无正脊,前后两坡屋面在脊部形成过陇脊。
常见者有四檩卷棚、六檩卷棚、八檩卷棚等。
还有一种将两种悬山结合起来,勾连搭接,称为一殿一卷,这种形式常用于垂花门。
垂花门晋南(长治市)平顺龙门寺——集六朝木建筑于一身、最早悬山顶实例的寺院4.硬山顶:是古建筑屋顶等级最低的一种形制。
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
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硬山顶实图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
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
在建筑中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
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制,大量应用于住宅、园林、寺庙等建筑,宫墙中两庑殿房也多有硬山顶。
硬山建筑以小式为最普遍,清《工程做法则例》列举了七檩小式、六檩小式、五檩小式几种小式硬山建筑的例子,这几种也是硬山建筑常见的形式。
七檩前后廊式建筑是小式民居中体量最大,地位最显赫的建筑,常用它来作主房,有时也用做过厅。
六檩前出廊式用作带廊子的厢房、配房,也可以用做前廊后无廊式的正房或后罩房。
五檩无廊式建筑多用于无廊厢房、后罩房、倒座房等。
七檩小式硬山建筑,也有不少大式的实例,如宫殿、寺庙中的附属用房或配房多取硬山形式。
大式硬山建筑有带斗拱和无斗栱两种做法,带斗栱硬山实例较少,一般只施一斗升或一斗二升交麻叶不出踩斗栱。
无斗栱大式硬山实例较多,它与小式硬山的区别主要在建筑尺度(如面宽、柱高、进深均大于一般的小式建筑)、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筒瓦,置脊饰吻兽或使用琉璃瓦)、建筑装饰(如梁枋多施油彩画,不似小式建筑装饰简单素雅)等诸方面。
5.攒尖顶:中国古建筑中屋顶的一种形制。
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
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依其平面有圆形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
也有单檐和重檐之分。
多见于亭阁式建筑。
故宫的中和殿为四角攒尖,天坛祈年殿为圆形攒尖。
天坛祈年殿为圆形攒尖。
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四川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6.卷棚顶: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形制。
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卷棚顶建筑由于没有正脊,因此没有吻兽。
另外,吻兽还包括合角吻,位于围脊四角,由两个正吻组成,直角相接、单面向外。
后两坡瓦陇贯通,又称“过陇脊”。
其特征在于前后两坡相接处没有明显外露的正脊,而是成弧线曲面。
根据左右山墙的悬山式和硬山式不同,卷棚顶可分为悬山卷棚、硬山卷棚,另外,卷棚顶也可以是歇山式,因此可以看作是歇山、悬山、硬山的变形。
卷棚顶线条流畅、风格平缓,因此多用于园林建筑,在宫殿中也多用于太监、佣人等所居的边房。
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建筑都采用了卷棚顶,以表现此为离宫,和正式宫廷相区分。
避暑山庄歇山卷棚顶廊轩卷棚二、次要的屋顶形制:清水脊、盝 [lù] 顶、盔顶、十字脊顶次要的屋顶形制一般多用于民居、园林、寺院、楼阁等建筑,但在重要的宫殿建筑中亦可见。
6.清水脊:清水脊门这种街门是平民院落中最为讲究的,最为费工,成本最高的一种门。
其门楼的外形如房屋顶一样,分前坡、后坡。
两坡由阴阳瓦合成,顶部砌圆筒瓦。
整座街门自上而下刷成青黑色(民国后期有的院宅门刷成白色),门楼顶部如鱼背,所以这种门在行话中也称之为“鱼脊门”。
这种门楼的最上两端,各有翘起的房脊头,其形状如街门门楼要腾飞一般,现这种街门及门楼在大胡同中仍可见到。
清水脊图7.盝[lù] 顶:盝顶是中国传统屋顶之一,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
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
经常用在帝王庙中的井亭的顶口,古代的井亭上面是露天的,称之为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