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导学案)八年级地理下册系列(人教版)

7.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分析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
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及辐射作用,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5.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学习重难点】1.重点: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难点: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自主学习——知识清单】1.江海交汇之地(1)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市、_____省南部和_____省北部地区。
(2)位置:位于长江_____地区,濒临_____海与_____海,地处_____之地。
(3)气候河湖:地形以_____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_____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着名的“_____”。
(4)区位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_____之地,沿江沿海_____众多。
依托长江干流可联系_____,依托海洋是_____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主要港口。
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名的古都——_____、杭州,有还有_____、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2)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____城市群。
(3)_____是长江三角洲城区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_____工业城市,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__________的作用。
(4)借助发达的高速_____和高速_____,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即所谓的“同城效应”。
[推荐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 7.2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
![[推荐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 7.2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https://img.taocdn.com/s3/m/9b9c330e192e45361066f5ed.png)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描述和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发展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征对该区域的发展的影响。
难点:自然环境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任务一:江海交汇之地自主预习:1、地理位置和范围(1)长江几角洲位于长江_ _游地区,濒临___ _海和 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长江三角洲包括___ _市、__ __省南部、__ __省北部地区。
2、“鱼米之乡”本区地势__ __,河网__ __,湖泊星罗,盛产_ ___ (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__ 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靠_ 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 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_ __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 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合作探究:1.在中国地图中找到长江、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结合图7.15,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师生共同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的优越性及其发达的交通。
(可结合49页的图7.12,并回顾之前学过的长江的相关知识,充分深入地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
)3.完成51页至52页的活动题,进一步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地形的影响:(2)对农业的影响:(3)对人类居住的影响:(4)对交通的影响: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反馈练习:1、下列图片哪一张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A B C D2、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3、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A通风防潮、利干排水 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C防寒保温 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4、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是“鱼米之乡”,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洋流影响 D纬度位置5、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的东北部B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苏省东部C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D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徽省东北部6、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1)填出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进步潜力的地区之一,被誉为“鱼米之乡”。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度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进步等方面的状况,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地区的特点和魅力。
二、进修目标1.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精通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3.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进步现状和特点;4. 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三、进修内容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进步现状和特点;4.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四、进修过程1. 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
它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2. 自然资源分布状况: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
长江、黄河和淮河三大水系交汇于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进步。
气候温柔潮湿,四季分明,适合各种作物的发展。
3. 经济进步现状和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发达的工业和效劳业。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大量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业。
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也各自拥有奇特的产业优势,如纺织业、电子产业、汽车制造等。
4. 优势和面临的挑战: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支持点。
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挑战。
如何平衡经济进步和环境保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需要沉思和解决的问题。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了更深度的了解,了解了它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进步等方面的状况。
同时,也认识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进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尽力解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2《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描述和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发展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征对该区域的发展的影响。
难点:自然环境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任务一:江海交汇之地自主预习:1、地理位置和范围(1)长江几角洲位于长江_ _游地区,濒临___ _海和 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长江三角洲包括___ _市、__ __省南部、__ __省北部地区。
2、“鱼米之乡”本区地势__ __,河网__ __,湖泊星罗,盛产_ ___ (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__ 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靠_ 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 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_ __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 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合作探究:1.在中国地图中找到长江、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结合图7.15,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师生共同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的优越性及其发达的交通。
(可结合49页的图7.12,并回顾之前学过的长江的相关知识,充分深入地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
)3.完成51页至52页的活动题,进一步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地形的影响:(2)对农业的影响:(3)对人类居住的影响:(4)对交通的影响: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反馈练习:1、下列图片哪一张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A B C D2、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3、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A通风防潮、利干排水 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C防寒保温 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4、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是“鱼米之乡”,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洋流影响 D纬度位置5、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的东北部B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苏省东部C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D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徽省东北部6、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1)填出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辐射作用。
4.了解长江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著名的旅游地。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帮助学生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2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新课讲授(一)江海交汇之地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2.鱼米之乡3.江海交汇之地(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历史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上海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1)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2)水乡风貌(3)人文旅游资源2.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的原因(1)有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2)人文旅游资源丰富(3)便捷的交通(4)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优势,知道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了解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发展状况,以及本区密集的旅游景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C)导学案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长江三角洲的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并评价地理位置特点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长江三角洲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业的发展。
【学习重点】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并评价地理位置特点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难点】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设计】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45页,叙述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并并用简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2.阅读教材50页,长江三角洲的范围长江三角洲的地势特点:二.小组合作:阅读课本51,52页,讨论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从利与弊两方面讨论)三.能力提升: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点:2.上海市在长江三角洲的地位与作用地位:作用:3.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四.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著名的旅游景点:2.特色的地方文化:【达标检测】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江苏省 B:上海市 C:安徽省 D:浙江省2.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的是()A:水稻 B:棉花 C:淡水鱼 D :甜菜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大城市的是()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 :深圳4 .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的是()A.苏州园林 B.明十三陵 C.秦始皇兵马俑 D.布达拉宫5.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源丰富B 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C 劳动力充足D 科技力量雄厚6.读“长江三角洲”图完成。
EAD(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范围:主要包括B 、A 南部和C 北部地区;(2)河流:D ,有“”和“”之称;海域:E ,F ;岛屿:G ,面积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为我国第三大岛。
(3)这里以(地形)为主,是我国重要的产区;这里湖泊众多,图中湖泊H ,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学四导”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地理组时间: 2017 年上学期课型新授年级八年级课时第十三课时科目地理课题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5.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
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3.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教学难点: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图片导入]展示江南水乡图,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引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学习。
自主预习单:一、江海交汇之地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__下游地区,地处___交汇之地,既能够联系广大的____地理,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____,地理位置优越。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其中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____,著名的古都是_____,历史文化名城有____和扬州等。
2.长江三角洲地区借助发达的_______和高速公路,联系越来越频繁,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研究报告、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重点题型整理
1. 判断题:判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等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本节课主要内容有:
1.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地理特征。
3. 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情况,包括水稻种植、渔业等。
4. 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特点,如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5.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与交通: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交通状况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6. 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挑战与战略:掌握长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约束等,并了解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乡的文化特色
(1)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
(2)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2.发达的旅游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A.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网稠密,自古水运发达
C.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D.长江三角洲地区濒临东海和南海。
4.下列地区中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是
A.长江三角洲地区B.华北平原C.宁夏平原D.东北平原
5.下列矿产地位于长江沿江地带的是
A.鞍山铁矿B.金昌镍矿C.攀枝花铁矿D.大同煤矿
9.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0.周庄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
知识点1江海交汇之地
1.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自然环境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市、_______南部和_______北部地区。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_______,河网_______,河湖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__________。
五、检查反馈:
1.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因土地不合理利用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耕地减少D.土地盐碱化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与此问题成因无关的是( )
A.上游毁林开荒B.中海围湖造田C.中下游酸雨污染D.夏季降水集中
3.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六、感悟成功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
6.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位于
A.东北老工业基地B.华北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
7.长江沿江地带与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的经济格局是()
A“前店后厂”B“H”型经济格局C出口导向型经济D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8.下列关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城市”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倡导公交优先B.严格保护湿地C.整治污染企业D.中心城市发展工业
9.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展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温和湿润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D.江海交汇的地理位置
10.下列称号不是指长江三角洲的是()
A.“水乡”B.“鱼米之乡”C.“丝绸之乡”D.“天府之国”
11.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周庄位于()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6._______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___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___________城市。
7.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______________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8.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___________和深厚的___________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根据实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
2.通过乡土地理的渗透,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优越的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知识点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城市分布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这里有南京、杭州、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一一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二、综合题
12.读下图,试分析回答。
(l)图示区域北部地区主要以地形为主,南部地区主要以地形为主。
(2)该区域地处沿海,R河口以南海岸线比以北海岸线,A岛所在的地区有我国最大渔场。
(3)该区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4)试分析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5)举例说明甲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有哪些?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三、预习感知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_______游地区,濒临_______海和_______海。
2.上海的重要性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城市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