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苯酚》教学设计
苯酚优秀教学设计

苯酚优秀教学设计我根据中学化学《有机化合物》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关于苯酚的教学活动。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其制备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苯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许多化学品和药物的重要原料。
本课程将以苯酚为例,介绍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和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苯酚的制备和反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苯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燃烧性、酸碱性等,并结合图示和实例进行说明。
3. 实验演示:展示苯酚的制备和一些常见的反应。
例如,可以通过加热苯并加入氢氧化钠来制备苯酚,然后通过与酸反应、与氯代烃反应等实验演示苯酚的性质和变化情况。
同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生探究:让学生自主设计小实验,探究苯酚的一些性质和反应。
例如,学生可以尝试测量苯酚的沸点和熔点,并与其他有机化合物进行对比;学生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苯酚相关的实验,如与溴水反应、与氧气反应等,以观察苯酚的特殊性质和反应情况。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苯酚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帮助学生构建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理论思维和归纳能力。
6. 拓展应用:介绍苯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如制药、香水、染料等领域。
鼓励学生思考苯酚相关问题,并启发他们对其他有机化合物和化学领域的思考和探索。
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
2.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苯酚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维深度。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苯酚的特性和反应情况,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展示能力。
高二化学酚必修教案

高二化学酚必修教案酚,羟基(-OH)与芳烃核(苯环或稠苯环)干脆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种类繁多,有苯酚、甲酚、氨基酚、硝基酚、萘酚、氯酚等,而以苯酚、甲酚污染最突出。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化学酚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二化学酚教案1学习目标:1. 了解酚的物理性质和一些常见的酚。
2. 了解苯酚的化学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一、苯酚1.苯酚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
2.苯酚的俗称是,是组成最简洁的酚。
3.苯酚的物理性质苯酚是有的晶体,熔点,暴露在空气中因部分被氧化而呈色。
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高于℃时,则能与水。
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剧烈的。
若不慎沾到皮肤上,应当马上用清洗。
苯酚具有肯定的杀菌实力,可以用作杀菌、消毒剂。
二、苯酚的化学性质1.苯环对羟基的影响⑴苯酚的电离+H+注:①上述反应说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苯酚分子中的氢氧键比醇分子中的氢氧键更加,更简洁。
②苯酚具有弱酸性,但是却不能将其归为酸类,因为它的酸性太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⑵与NaOH溶液的反应+NaOH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发生的反应+CO2+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留意:①苯酚能够与NaOH 溶液反应,说明白苯酚具有弱酸性。
②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现象是,缘由是。
③苯酚钠溶液中不论是通入足量CO2还是少量CO2,反应后CO2都以NaHCO3形式存在。
说明碳酸、苯酚、碳酸氢根三者的酸性强弱依次是。
④但是苯酚不能与HX发生取代反应,这也是与醇的性质不一样的地方。
2.羟基对苯环的影响⑴与溴水的反应+Br2留意:①反应的现象为。
②反应的操作依次为:将苯酚滴加到,而不能颠倒,即保证反应过程中溴水是过量的。
③反应中溴水过量的缘由是:产物中的可溶于过量的苯酚。
④该反应可用于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⑤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⑥该反应充分说明白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变的较活泼。
苯酚教案

V-3-1苯酚教学目标:1.知识与过程: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苯酚的结构;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性质;通过反思加深对苯酚结构与性质的理解;通过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对比探究教学过程:【师】事先在教室入口喷洒少量来苏水【讲】我们刚才进来的时候闻到了什么特殊的气味吗?(学生回答: 医院里的味道) 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什么?【师】展示药皂并让学生闻其气味。
【诱思】那么在药皂及医院的来苏水中所含的这种有气味的物质属于哪类物质?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酚类(即羟基和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在酚类物质中最简单的是苯酚,下面我们就以苯酚作为酚类物质的代表重点来学习一下。
【板书】醇酚二、苯酚【讲】对于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环节主要有以下环节:【投影】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写一写看一看----观察分析苯酚的结构做一做----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性质想一想-----通过思考加深对苯酚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写一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启发】那么苯酚的结构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投影】苯酚的球棍模型【展示】苯酚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问】哪位学生来描述一下苯酚的结构呢?【学生】回答【引导】既然苯分子中既含有-OH又含有苯基,那么苯的性质应该由这两种基团来决定,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带有-OH的物质乙醇、乙酸的典型性质以及苯的性质能否推断出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讲】以6个人为一小组,先共同推测以下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用我们给出的药品探究一些你的猜测。
并将实验现象及探究结果记录下来。
[探究主题1] 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溶解性推测: 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实验1: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试管中,观察苯酚晶体外观;向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观察;给试管加热。
高中化学_苯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是实验——探究式的教学,观察,讨论、对比、猜想、实验、归纳等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准备1. 试剂:苯酚晶体、无水酒精、氢氧化钠溶液、浓溴水、稀盐酸、蒸馏水,三氯化铁溶液等。
2. 用品:火柴、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介绍酚和最简单的酚苯酚。
找出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写出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
[ppt]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观察,分析】苯酚可以看作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得的产物。
1.分子式:C6H6O2.结构式:略3.结构简式: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材料展示和实验演示向苯酚中加入蒸馏水和酒精。
色:无色态:晶体味:特殊的气味溶解性:易溶于乙醇有机溶剂,可溶于水,当温度高于65℃,与水混容。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思考苯酚有毒,有腐蚀性,皮肤上不慎沾上苯酚,如何处理?用酒精洗涤OH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分析:本节课前,学生已学完了烃、卤代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
苯酚的结构与乙醇结构中都含羟基,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对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在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从而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2)学生能力分析:学生已掌握了苯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同时通过醇的学习,已学习了羟基的结构与性质关系,所以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效果分析1、本节课内容全面,老师讲解清楚、明白,突出重难点。
教学任务(情景、问题、活动、作业、检测)紧扣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课堂环节齐全,时间安排合适,能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设计苯酚

《苯酚》说课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酚的内容编排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具有的性质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从苯酚的结构入手,注意与醇和苯的性质比较,通过学生活动的方式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渗透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它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优化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
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知识背景以及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依据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2、模块学习要求《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模块学习要求》(试行)中,对本课时内容要求如下:内容标准学习要求补充说明3、教学内容分析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
而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的教学内容安排在醇的后面,有其独有的作用。
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乙醇与苯酚在性质上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连的取代基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看待问题,通过代表物苯酚和乙醇,苯酚和苯的性质比较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教材的这一安排以及本节内容的知识特点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可能。
并且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苯酚和乙醇在结构中相同点(都含有羟基),为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苯酚结构与乙醇结构的不相同点(羟基与苯基相连)又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提供了空间。
高中化学苯酚教案

高中化学苯酚教案
一、课堂导入(5分钟)
1. 展示苯酚的结构式,并让学生尝试根据结构式推导分子式和分子量。
2. 提出问题:苯酚都可以用于哪些方面?学生可以尝试回答或提出自己的猜测。
二、苯酚的性质(15分钟)
1. 物理性质:讨论苯酚的外观、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并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的原因。
2. 化学性质:介绍苯酚的酸碱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性质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三、苯酚的用途(15分钟)
1. 医药领域:介绍苯酚在医药中的作用和用途,如防腐剂、杀菌剂等。
2. 工业领域:讨论苯酚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合成染料、制药等方面的用途。
3. 生活领域:引导学生思考苯酚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如洗涤剂、清洁剂等。
四、苯酚的安全性(10分钟)
1. 提醒学生苯酚的毒性和危险性,强调正确使用和储存苯酚的重要性。
2. 讨论苯酚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五、课堂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苯酚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提出问题:学生对苯酚是否有新的认识或想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六、课后作业(老师留下问题,要求学生针对问题做出反思)
1. 苯酚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具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2. 你认为如何正确使用苯酚才能保证安全和环保?
3. 如果你是化学工程师,你会如何利用苯酚的性质和用途来开发新的产品或技术?。
苯酚教学设计与反思

苯酚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苯酚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苯酚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差别将为以后学习有机物性质的判定奠定好基础。
重点难点:苯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会使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注重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学情分析: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理解,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水平,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
学法指导:首先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来得出苯酚的物理性质,在讲述苯酚的化学性质中的酸性时让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分析比较水平和创新水平。
教学手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四节苯酚[讲述引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通过几个试验来探索苯酚的性质。
讲述: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上和医药上经常使用。
大家到手术室里常闻到一种气味,家庭的药皂中也可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一)、实验(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实验)1、苯酚分子结构如何?它与醇类结构有和区别?2、苯酚有那些物理性质?3、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如何?说明苯酚具有怎样的性质?溶液反应的现象如何?4、苯酚溶液分别与浓溴水及FeCl35、苯酚分子中原子团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三)、师生讨论新课学习过程师:请同学们边做实验一并看书总结苯酚的物理性质。
苯酚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苯酚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苯酚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2)掌握苯酚的结构特征,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3)能够根据苯酚的化学性质,合理地进行合成、反应等实验操作;(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
情感与价值:(1)培养学生的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对化学科学的兴趣;(2)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性;(3)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教学内容苯酚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结构特征及合成实验、反应机理。
通过理论课讲解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掌握、技术的熟练和实验操作技巧的培养。
3、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4、教学步骤(1)知识传授通过PPT课件让学生了解苯酚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结构特征及合成实验等对象,对学生进行前置知识铺垫。
(2)实验演示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演示苯酚的合成及反应机理,演示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深度和广度。
(3)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操作过程中老师进行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解决实验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4)讨论探究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进行课程的总结与分享,互相交流,讨论苯酚在现代工业,生物、常见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能力。
(5)评价反思通过小组讨论来检验教学效果,包括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实验能力的提高情况,思维能力的提升等,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以达到更好的反思和评价。
二、教学反思苯酚实验课程的教学,既需要理论课的前置知识铺垫,又需要实验演示的生动实验、讨论以及探究来加深学生对苯酚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加强实验室中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提高理论课的学习效果。
其次,课堂上教师应强调实验中要观察现象,分析并思考结果,并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合作逻辑分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教案:《苯酚》教学设计[上课]师: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往往闻到一股特殊气味。
[出示一块药皂]这块肥皂是什么肥皂?生(部分):药皂。
师:药皂。
它有一种普通肥皂所没有的特殊气味。
这种特殊的气味,是由于它含有一种物质叫苯酚。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苯酚[板书:第三节苯酚][边讲边板书:请大家翻到114页上,看物理性质这一段[板书:一、物理性质。
]结合课文,看一下这几瓶物质。
[出示一瓶苯酚]这是一瓶买来的苯酚;[出示一小瓶苯酚(带红色)]这是我前几天取出来的苯酚:[出示一小瓶下层是苯酚液体、上层是水的瓶子]这是一瓶苯酚和水混和的液体。
再结合看书,总结三点物理性质。
第一点描述一下它的色态[板书:1.色态];第二点描述一下它的溶解性[板书:2.溶解性];第三点其它的性质[板书:其它]。
总结时简要一些。
[学生看书]。
(以上4分钟)师:请××同学[指定学生]总结一下。
第一点--生(1):苯酚是无色的晶体,但是在空气中露置,因为氧化而成粉红色。
师:请大家注意:这里是解释了见到的苯酚为什么带有粉红色,但苯酚在空气中部分氧化的性质,可归纳在化学性质中。
有没有气味?生(1):有的,有特殊气味。
溶解性是在一定温度下,它能以任何比例和水互溶。
师:你讲的是70摄氏度时,能和水混溶,常温下呢?生(1):常温下不易溶解。
师:不易溶解?再描述正确些。
生(1):溶解度不大。
师:溶解度不大。
等一会再请你讲,请你先坐下。
有一些大家注意一下[出示苯酚和水分层的混和液]。
水和苯酚混和,上层必然是苯酚和饱和溶液,照讲下面应该是晶体,为什么现在是液态的呢?它的熔点是43摄氏度,今天没有达到43摄氏度,原因是苯酚在少量水存在下熔点大大下降,本来是固态,现在变了液态。
刚才××同学(指学生(1))讲了,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70摄氏度时,和水以任何比例互溶,说明湿度升高,溶解性大大增加。
关于溶解度还有什么补充吗?××同学(指生(1)),你刚才讲的是在水中溶解度。
生(1):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师:举一个例子。
生(1):溶于酒精。
师:好!(演示实验,出示试管)我吸取瓶中下层的苯酚,(试剂瓶中苯酚和水)各取一滴,分别滴入盛有水、酒精的试管中。
(振荡)在酒精中完全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溶解,这个浊液称为悬浊液还是乳入浊液?请大家考虑一下。
×××同学。
[指定学生]生(2):应该是悬浊液。
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差别是什么?生(2):悬浊液是固体小颗泣。
师:固体小颗泣混在溶剂中是悬浊液。
那么我刚才加的是液体苯酚,你说应该是悬浊液还是乳浊液?生(2):乳浊液。
师:好!××同学。
生(1):它还有毒。
师:有毒。
还有吗?生(1):对环境污染。
师:对环境污染是有毒的引伸。
生(1):它对皮肢有腐蚀性。
师:前提,前提是什么?生(1):浓溶液。
师:好!有毒,浓溶液对皮肢有腐蚀。
因此,下次做实验时要注意。
在讨论学生性质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苯酚的结构。
我们在烃的一章里讲了甲苯,分子中原子团之间有相互影响,怎么影响的?×××同学,请你讲一讲它们原子团之间怎么影响的?生(3):甲苯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师:结构上有什么影响?在性质上有什么反映?××同学。
生(4):甲基能不的邻、对位活泼。
师:使邻、对位活泼。
苯环对甲基有什么影响?生(4):能氧化。
师:使甲基能氧化,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苯酚中。
羟基使苯环上的邻、对位表现在性质上易取代,苯环使羟基上的氢活泼,表现出来的性质是能部分电离,所以有关苯酚的化学反应,主要在这方面展开。
下面讨论一下化学性质。
(以上9分钟)[评述:让学生运用原有的关于甲苯和乙醇的知识,从苯酚的结构推论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即用演绎的方法思考问题,这是需要对学生加以培养的一种能力。
重要的是学生的基础必须有保证,要使学生能运用知识的逻辑性,在思考时转得过弯来。
]第一点首先回答一下,乙醇显什么性?生(集体):中性。
师:乙醇是中性。
苯酚弱酸性--弱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从下面一个实验来看[演示实验,出示三个试管,都有等量的蒸馏水]。
这里是三个盛有等量馏水的试管[插入试管架的1、2、4孔]。
第一试管,我滴入滴盐酸;在第四试管,滴入氢氧化钠;另取苯酚溶液放入试管架的第3孔。
这样,四个试就成了稀盐酸[指第一试管]、水[指第二试管]、苯酚溶液、氢氧化内溶液。
现在在,四个试管,分辊加入石蕊试液,加入的是等量的石蕊试液。
大家看,第一试管显红色;第二试管显紫色,没变色;第三试管显紫色;第四试管显蓝色[实验操作完后,在试管后衬上白石纸板]。
从这些溶液变色情况可以看酸的酸性强还是弱?××同学。
生(5):弱。
师:请回忆一下,当CO2通入水中,再滴入石蕊试液时,变成什么颜色?生(5):红色。
师:再讲得恰当一点。
生(5):粉红色。
师:应该讲淡红色或浅红色。
因此说,苯酚的酸性比碳酸还是弱,所以它有个俗名叫石碳酸[边讲边板书:石炭酸]。
这个起得很好。
第一,首先肯定它是个酸;第二,好在读音是弱碳酸[注:上海音“石”和“弱”同音]反映酸性比碳酸弱,但石和碳写得不要太靠近,否则变成碳酸了。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就可以推测[边讲边板书:与Na反应,与NaOH 反应]。
请考虑一下:它能否与NaOH反应放出CO2?××同学。
生(6):不能。
师:不能。
因为……,两者的酸性哪个强?生(6):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
师: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所以苯酚不能和碳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下面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现象,并解释现象。
[边讲边演示实验]在一个大烧杯中加热水,取出苯酚和水的混和液,在这试剂瓶中,下层是苯酚,上层是水,振荡一下,取出的是什么?苯酚的浊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一个放在热水中,另一试管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原来混浊的变为澄清了。
请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发生反应?生(部分):发生了。
师:发生了化学反尖。
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请××同学[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去写。
生(7):[板书]师:大家再考虑一下:主要产物的名称。
××同学,你看黑板上写得对吗?生(8):化学方程式写的对的。
师:写得对的。
主要产物的名称呢?生(8):苯酚钠。
师:苯酚钠,参照哪一个读法?生(8):参照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
师:乙醇和欠反应生成乙醇钠。
根据刚才的反应现角你推测苯酚钠是否溶于水?生(8):溶于水的。
师:好!再请想一下:这个反应类型属于无机化学的哪一种反应类型。
×××同学。
生(9):无机--师:题目听清楚,是无机化学中的哪一类型的反应?生(9):置换。
师:置换反应?[学生笑]生(9):置换。
师:置换反应?[学生笑]生(9):不是,是中和反应。
师:为什么说它是中和反应?生(9):你为什么说它是中和反应?生(9):酸和碱的反应。
师:对了。
一个是碱,一个是酸嘛。
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那么,苯酚钠属于什么类型?×××。
[指定学生]生(10):盐类。
师:这个盐水解以后呈什么样?生(10):碱性。
师:呈碱性。
由于它是强碱弱酸生成的盐。
现在我们再看一下:从热水浴水中取出的试管,里面的浊液也澄清了,什么道理?刚才也是一个混浊变澄清,现在放在热水中也由混浊变澄清,什么道理?×××。
[指定学生]生(11):由于在温度高于70摄氏度时,溶解度增大。
师:由于温度升高,溶解度加大。
大家想一想,刚才一个实验混浊变澄清,现在混浊变澄清各属于什么变化?生(11):前面一个是化学变化,后面一个变澄清是物理变化。
师:对!现在大家看一个实验。
我现在把两个澄清的溶解,这个试管是热水浴中取出的,现在放入冷水中,另一个澄清溶液,这里面是什么溶液?苯酚钠。
我加入盐酸溶液,试液又变混浊了。
大家写一个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同学[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去写。
生(12):板书。
师:写得对吗?对的。
ONa复原了,因此需要其它物质中分离苯酚时可以利用这一性质[这个方程式后面写上:用于分离]。
现在我们再来持,从冷中取出的这个试管,液体又变混浊了。
这是什么道理?。
生(13):温度降低了。
师:温度降低了,溶解度减小了,这是什么变化?生(13):物理变化。
师:物理变化。
在苯酚钠溶液中,假如通入CO2的话,会不会有苯酚析出,请大家考虑一下。
生(14):有的,有苯酚析出。
师:有的。
什么道理?生(14):因为碳酸的酸性比它强。
师: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另一产物注意一下:是生成NaHCO3。
往往溶易写成Na2CO3!请大家思考一下:从上面的性质,我要求你们举几个例子,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来得强。
×××同学,你举哪两个例子?生(15):一个是CO2通入苯酚钠溶液。
师:对的。
第二个呢?[部分学生议论用石蕊试液]师:与碳酸钠不反应,可以的。
但是不是能用简例而且有明显现象的其它方法?其他同学都在讲了,用什么?生(集体):石蕊试液。
师:用石蕊试液。
CO2溶液能使石蕊变色,而苯酚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以上16分钟)[评述:苯酚作为一极弱的酸,也起着酸的通性的一些变化。
从无机物反应规律加以引证,促使学生对知识作广泛的联系,这是很可取的。
苯酚的溶解性有比较复杂的现象,教师多次提请学生注意,可使学生加深印象,但最终使学生获得印象要清晰、明了,切不要喧宾夺主。
]第二个性质是--现在请大家写两个方程式:一个是加溴,第二个加浓硝酸。
其中一个实验我先做,做了以后,请大家写反结构分析,完成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好以后,考虑一个:两个主要产物叫什么名称?生:板书。
师:下面已经有同学写好了。
×××同学,第一个反应的主要产物,叫什么名称?生(17):三溴苯酚。
师:是三溴苯酚,对的。
第二个反应的主要产物呢?生(17):三硝基苯酚。
师:三硝基苯酚。
大家看一下××同学[指学生16],写的化学方程式有没有错误?×××。
[指定学生]生(18):应是浓硝酸。
师:我问下,这个产物[指三硝基苯酚],是硝基化合物还硝酸酯?生(18):是硝基化合物。
师:硝基化合物。
三硝基苯酚有个俗名,叫若味酸[板书:若味酸]。
还有一种物质大家还记得吗?T.N.T.[板:T.N.T.]这是什么物质?三硝基甲苯,两者要会区分。
这两种化合物,日子长了,容易混淆。
大家可以这样记,若味酸是石碳酸硝化而来的。
大家再看一看:上一个反应写得对吗?生(18):三溴苯酚应有沉淀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