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doc

合集下载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第一部分:出师考核出师考核是指在传统医学领域内从事临床诊疗、针灸、推拿等诊疗技术的医护人员进行的考核。

出师考核分为两个环节,分别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

一、理论考核内容1.基础理论知识。

考生需掌握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经络学、五行学、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经络配穴等知识。

2.诊断技术。

考生需要掌握传统医学中的诊断技术,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脉诊、舌诊等技术。

3.针灸技术。

考生需要掌握传统医学中的针灸技术,包括常用的经穴、皮肤刺激点、手法等。

4.推拿技术。

考生需要掌握传统医学中的推拿技术,包括指法、掌法、推拿手法的名称、应用、特点等。

5.草药学知识。

考生需掌握传统医学中的草药学知识,包括方剂组成、功效、制作方法等。

二、实践考核内容1.历经病例分析。

考生需要通过病例分析来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等。

2.临床操作技术考核。

考生需进行实际操作,完成诊断和治疗任务,并说明所采用的技术名称、操作规范等。

3.临床案例表述。

考生需要就实际操作综合说明案例的总体情况、病因、诊疗思路与结果等。

4.草药配伍。

考生需根据病情制定草药方剂,以及按照路径制作、调配、煎煮等。

第二部分:确有专长考核确有专长考核是指在传统医学领域内从事特定技术(如针灸、推拿等)的医护人员进行的考核。

确有专长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

一、理论考核内容1.知识与技能。

考生需要掌握特定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包括针灸或推拿的知识、方法、应用、适应症与禁忌等。

2.安全与卫生要求。

考生需要掌握特定技术在实践操作中的安全与卫生要求,如无菌操作、卫生与消毒原则等。

3.质量控制。

考生需要掌握特定技术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对操作环境、操作工具的控制与保持。

二、操作考核内容1.操作技术。

考生需要进行针灸或推拿等特定技术的操作,实现某些特定的诊疗目的。

2.操作质量。

考生需要根据操作流程、规范、标准等,按照标准规范操作,使操作质量达到要求。

传统医学师承与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

传统医学师承与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

传统医学师承与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传统医学是中国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和发展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然而,在现代医学逐渐普及的背景下,传统医学的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保护和发展传统医学,并确保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必须制定确有专长的考试考核大纲。

一、考核范围传统医学师承的考核范围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 传统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经典、方剂、诊断学、病症和治疗等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并能够运用传统医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2. 传统医学技能:包括脉诊、舌诊、观察病情、处方和治疗等技能,掌握传统医学的临床技术和治疗手段。

3. 传统医学文化:了解传统医学的历史、文化和哲学,通过学习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和名医著述,加深对传统医学的理解和认识。

二、考核形式为了确保考核的公正和准确性,考核形式应该多样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书面考试: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考察考生对传统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实践操作:考生需要面对真实的患者,进行脉诊、舌诊和观察病情等操作,以检验其对传统医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综合能力评估:通过小组讨论、病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考核标准确有专长的考核标准需要明确,以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一些可能的考核标准如下:1. 知识水平:考生需要展示出对传统医学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系统掌握。

2. 技术能力: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传统医学的脉诊、舌诊和观察病情等技术,并能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方案。

3. 学术研究能力: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和学术研究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传统医学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四、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不仅可以用于评估个人的专业素养,还可以用于指导传统医学的教学和研究。

一些可能的运用方式如下:1. 评聘高级职称:考核结果可以作为评聘高级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高级职称的专业质量和水平。

2. 招生入学:考核结果可以用于医学院校招生入学时的筛选,确保录取具有一定传统医学基础和潜力的学生。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中医妇科学笔试考核大纲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中医妇科学笔试考核大纲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中医妇科学笔试考核大纲第一单元女性的生理特点细目一:月经1.月经的生理表现2.月经产生的机理(脏腑、天癸、气血、经络)细目二:妊娠与产育要点:1.妊娠机理2.妊娠期生理现象3.预产期的计算方法4,恶露的概念及持续时间5,哺乳期的最佳断乳时间第二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病因要点:1寒热湿邪2.七情内伤3.生活失度4.体质因素细目二:病机1脏腑功能失常5.气血失调3,冲任督带损伤第三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月经病的定义6.月经病的范围7,月经病的治疗原则8.月经病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二:月经先期要点:1月经先期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丹桅逍遥散、清经散和两地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三:月经后期要点:1月经后期的定义5.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6.病因病机7.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金匮要略》)的药物组成细目四:月经先后无定期要点: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五:月经过多要点:1.月经过多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举元煎及保阴煎的药物组成细目六:月经过少要点:1.月经过少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归肾丸和苍附导痰丸的药物组成细目七:经间期出血要点:1.经间期出血的定义2.应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的疾病3.病因病机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八:崩漏要点:1,崩漏的定义2.病因病机3,治崩大法:塞流、澄源、复旧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清热固经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九:闭经要点:1.闭经的定义2,闭经与妊娠的鉴别3.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要点4.闭经的治疗原则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痛经1.痛经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要点:1.经行泄泻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二:经行浮肿要点:1.经行浮肿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三:经行吐蚓要点:1,经行吐蚓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顺经汤的药物组成细目十四:绝经前后诸证要点:1绝经前后诸证的定义5.病因病机6.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要点:1.经断复来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第四单元带下病细目一:概述要点:带下病的定义细目二:带下过多要点:1带下过多的病因病机4.带下过多的治疗原则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6,完带汤的药物组成第五单元妊娠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妊娠病的定义7.妊娠病的范围8,妊娠病的病因病机9,妊娠病的治疗原则10,妊娠用药的禁忌细目二:妊娠恶阻要点:1.妊娠恶阻的定义2.病因病机3,治疗总原则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三:妊娠腹痛要点:1,妊娠腹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细目四:胎漏、胎动不安要点:1.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2,堕胎、小产、暗产的定义3.病因病机4.胎漏、胎动不安的治疗原则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6.寿胎丸和胎元饮的药物组成细目五:子肿要点:1,子肿的定义2.病因病机3,治疗用药的注意点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六:妊娠小便淋痛要点:1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七:妊娠小便不通要点:妊娠小便不通的定义第六单元产后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产后病的定义2.产后常见病及危重证:产后''三冲〃、''三病〃、'、三刍〃同3.产后病总的病因病机4.产后''三审〃5,产后病的治疗原则6.产后病的用药宜忌细目二:产后血晕要点:1,产后血晕的定义2.与产后血晕相鉴别的疾病3.病因病机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三:产后发热要点:1产后发热的定义5.病因病机6.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7,感染邪毒型发热临证时的注意点细目四:产后腹痛要点:1产后腹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生化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五:产后恶露不绝要点:1恶露不绝的定义5.病因病机6.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第七单元妇科杂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妇科杂病的定义2,妇科杂病的范围3,妇科杂病的治法概要细目二:^瘦要点:1.瘤病的定义2.病因病机3.瘤病辨证与施治的注意点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三:盆腔炎要点:1急慢性盆腔炎的定义5.病因病机6.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四:不孕症要点:1不孕症的定义7.病因病机8.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9.毓麟珠的药物组成细目五:阴痒要点:1.阴痒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阴痒的外治法细目六:子宫脱垂要点:1,子宫脱垂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方剂学笔试考核大纲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方剂学笔试考核大纲

中医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方剂学笔试考核大纲第一单元总论要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及常用治法2•方剂的组成3•方剂的变化4.常用剂型及其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要点: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银翘散、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止嗽散、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三单元泻下剂要点: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温下剂的基本配伍规律3.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4.温脾汤、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四单元和解剂要点: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2.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逍遥散、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蒿苓清胆汤、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配伍特点、功用及主治证候第五单元清热剂要点: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4.竹叶石膏汤、消营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芍药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5•白虎汤、清瘟败毒饮、导赤散、玉女煎、泻白散、清胃散、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6.黄连解毒汤、葛根黄苓黄连汤、当归六黄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六单元祛暑剂要点:六一散、香禽散、新加香善饮、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七单元温里剂要点: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小建中汤、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理中丸、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黄黄桂枝五物汤、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八单元补益剂要点: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完带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生脉散、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4.四君子汤、四物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第九单元固涩剂要点: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牡蛎散、四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真人养脏汤、桑蝶峭散、固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单元安神剂要点:1.重镇安神剂和滋养安神剂的基本配伍规律2.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第十一单元开窍剂要点: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3.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苏合香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二单元理气剂要点:1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伍意义4.越鞠丸、枳实11白桂枝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三单元理血剂要点:1.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2.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咳血方、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桃核承气汤、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四单元治风剂要点: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用药原则2,川茸茶调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消风散、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五单元治燥剂要点: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用药原则2・清燥救肺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杏苏散、桑杏汤、养阴清肺汤、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六单元祛湿剂要点: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平胃散、五苓散、防己黄黄汤、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蕾香正气散、茵陈蒿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八正散、猪苓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七单元祛痰剂要点: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规律2.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3.温胆汤、清气化痰丸、贝母瓜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八单元消食剂要点:1.保和丸、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2.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九单元驱虫剂要点: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实施方案和传统医学出师考核的确有专长考核大纲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实施方案和传统医学出师考核的确有专长考核大纲

附件1: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实施方案(试行)根据《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令第52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考核性质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以下简称出师考核)和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以下简称确有专长考核),是对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是否具有申请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评价和认定。

二、考核方式(一)出师考核包括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和综合笔试;确有专长考核包括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和综合笔试。

(二)出师考核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采取基本操作与临床答辩的方式;确有专长考核的临床实际本领考核,采取基本操作、临床答辩、居民和患者评议评价的方式。

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的综合笔试,均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三、考核内容(一)临床实践技能(临床实际本领)考核范围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1)基本操作中医四诊、针灸、推拿、拔罐、常见急症针灸技术应用等中医临床技术。

(2)临床答辩①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4对指导教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技术专长的掌握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2.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1)基本操作1中医四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临床技术;2中医独特诊疗技术。

(2)临床答辩(临床答辩结合本人专长)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4中医独特诊疗技术的掌握与临床应用水平。

(3)评议评价选30名居民和30名患者对确有专长人员技术专长进行评议评价。

(二)综合笔试测试范围1.出师考核(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及中医经典著作等相关知识;(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的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4)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临床应用等基本知识;针灸科常见病证的辨证、治法、处方、操作等知识;(5)中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等知识。

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考试。

二、考试目的通过对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进行考试,考查其是否具备运用中医理论、方法、技能等安全有效地进行诊疗的能力,以确保中医药卫生人员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三、考试科目与形式1.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医学基础、中药学基础、针灸推拿学基础、临床实践技能。

2.考试形式:笔试、实践操作。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1.中医基础理论:要求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2.中医临床医学基础:要求掌握中医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疾病、基本治疗方法和基本技术,并能运用中医临床医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3.中药学基础:要求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并能运用中药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4.针灸推拿学基础:要求掌握针灸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穴位、基本手法,并能运用针灸推拿技术治疗常见病证。

5.临床实践技能:要求熟练掌握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并能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五、考试难度与分值分配1.考试难度: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难度较大,主要考查申请者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

2.分值分配:各科目分值分配如下:中医基础理论占30%,中医临床医学基础占30%,中药学基础占20%,针灸推拿学基础占10%,临床实践技能占10%。

六、考试时间与地点1.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的7月份。

具体时间以考试公告为准。

2.考试地点:一般为各地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或卫生局指定的考点。

具体地点以考试公告为准。

2023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2023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2023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摘要:一、考核概述- 考核目的与意义- 考核方式与内容- 考核对象与条件二、考试大纲与要求-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 中医方剂学- 中医临床学- 针灸学- 推拿学三、考试形式与时间- 考试形式- 考试时间四、考试地点与报名方式- 考试地点- 报名方式与时间五、成绩公布与资格认定- 成绩公布- 资格认定与证书颁发正文:2023 年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大纲主要针对传统医学领域中的师承人员和确有专长人员,旨在检验其在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临床学、针灸学和推拿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考核概述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综合笔试考核是针对从事传统医学领域的师承人员和确有专长人员的一种选拔和认定方式。

通过综合笔试考核,可以检验应试者在传统医学基本理论、临床技能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为选拔优秀传统医学人才提供依据,同时为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考试大纲与要求1.中医基础知识:要求应试者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2.中医诊断学:要求应试者掌握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辨证论治;3.中医方剂学:要求应试者掌握常用中药方剂的组成、功能、主治及配伍原则;4.中医临床学:要求应试者掌握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5.针灸学:要求应试者掌握经络腧穴、针灸疗法及临床应用;6.推拿学:要求应试者掌握推拿手法、推拿治疗及临床应用。

三、考试形式与时间1.考试形式:综合笔试考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2.考试时间:预计2023 年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考试地点与报名方式1.考试地点:具体考点另行通知;2.报名方式与时间:预计2022 年12 月开始报名,报名方式为线上报名,具体报名时间及流程另行通知。

五、成绩公布与资格认定1.成绩公布:考试结束后,预计一个月内公布成绩;2.资格认定与证书颁发:根据考试成绩,对合格者进行资格认定,并颁发相应证书。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

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考核大纲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一)实践技能考核大纲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2、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二)综合笔试考核大纲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中药学4、方剂学5、中医内科学6、中医外科学7、中医妇科学8、中医儿科学9、针灸学实践技能考核大纲技能一、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2、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3、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晕厥、虚脱、抽搐、痛经、内脏绞痛、牙痛、高热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二)临床答辩1、中医基础知识(1)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列缺犊鼻肾俞翳风神庭少商足三里委中角孙水沟商阳三阴交秩边风池中极合谷阴陵泉承山环跳关元曲池血海昆仑阳陵泉气海肩髃通里至阴悬钟神阙迎香神门涌泉太冲中脘四白后溪太溪腰阳关太阳地仓听宫内关命门印堂下关风门外关大椎十宣天枢胃俞支沟百会技能二、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一)基本操作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2、专长技术演示(二)临床答辩1、中医基础知识(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临床辨证能力(1)结合技术专长进行答辩;(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
(一)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2、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二)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1、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诊断学
3、中药学
4、方剂学
5、中医内科学
6、中医外科学
7、中医妇科学
8、中医儿科学
9、针灸学
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技能一、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一)基本操作
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2、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3、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晕厥、虚脱、抽搐、痛经、内脏绞痛、牙痛、高热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

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二)临床答辩
1、中医基础知识
(1)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
(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
(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临床辨证能力
(1)结合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答辩;
(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列缺犊鼻肾俞翳风神庭
少商足三里委中角孙水沟
商阳三阴交秩边风池中极
合谷阴陵泉承山环跳关元
曲池血海昆仑阳陵泉气海
肩髃通里至阴悬钟神阙
迎香神门涌泉太冲中脘
四白后溪太溪腰阳关太阳
地仓听宫内关命门印堂
下关风门外关大椎十宣
天枢胃俞支沟百会
技能二、确有专长考核临床实际本领考核大纲
(一)基本操作
1、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2、专长技术演示
(二)临床答辩
1、中医基础知识
(1)与专长有关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
(2)与专长有关的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
(3)与专长有关的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2、临床辨证能力
(1)结合技术专长进行答辩;
(2)中医病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感冒泄泻消渴有机磷农药中毒
咳嗽痢疾眩晕肠痈
喘证腹痛头痛颈椎病
肺胀胁痛中风痄腮
肺痨黄疸痹证急惊风
胸痹(真心痛)积聚不寐小儿泄泻
心悸水肿血证崩漏
胃痛淋证虚劳绝经前后诸证
综合笔试考核大纲
一、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2.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交感互藏
4.阴阳消长
5.阴阳转化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位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2.五行制化的概念与规律
3.五行相乘与相侮的概念和次序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5.五脏的外华
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
第六单位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七单位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与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八单元气、血、津液
细目一: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二:血
要点:
1.血和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细目三: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代谢
3.津液的功能
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九单元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
2.别络的概念
3.经筋的概念
4.皮部的概念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单元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