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细致点评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细致点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细致点评师:(师动容了)堂堂七尺男儿也伤心落泪了。
(板书:青年)孩子们,在关心女佣当中,同样也有让人的心弦为主波动的地方,肯定有,来。
生1:她说“周先生自己病的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那,我听着他一阵阵激烈不断的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1:周先生叫女佣不要干重活,对自己的病却不在乎,一直在三更半夜写文章。
师:是为谁而写文章?生:为广大劳苦大众。
师:要唤醒劳苦大众的意识,他为劳苦大众在写文章。
是的,当女佣回忆起先生拖着病体三更半夜地写文章,听到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她感动地对周晔说……生:(齐读)“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
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师:当女佣回忆起先生在世的时候,还有周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先生的公子周海婴,从来没有嫌弃过她那一双起了蒙的不争气的看不见东西的眼睛的时候,他还常常的关心她,不让她干重活,她感激地对周晔说——(学生再次齐读上句)师:显然,女佣是在回味先生在世的时候,给予她的爱。
(板书:女佣)想着想着不禁潸然泪下,在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当中,还有两个老太太!我们一起来读,“两个太太埋着头”!来———(多媒体出示: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齐读)“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点评:此时的课堂节奏则显得明快简洁,一笔带过,干脆利落,简简单单,快刀斩乱麻。
但其中的“鲁迅先生拖着病体”的视像和“鲁迅关心女佣,不让她干重活”的视像通过引读后,则像排球中的“短、平、快”映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于永正教学实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于永正教学实录(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板书课题)[学生看老师板书同时书空]“迅”要注意笔顺。
读一读。
(生读课题)[在于老师的教学开始,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在板书的时候,老师请学生注意观察,同时对容易写错的字重点提示学生书写中的注意事项。
不要小瞧了这简单的一句话,课堂上老师的书写是很少的,抓住这极少的而又是必须去做的时机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规范学生的书写,体现了课堂上无处不在的教育契机,也体现了教师对写字的指导。
反思自己的教学,识字是识字,写字是写字,好象不这样做就不实在,就会识不好写不准似的,结果占用大量的时间也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注意这一点点上滴滴的零散时间,并注意在教学中随时抓住机会点拨提示,可能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指导识写的目的。
]师:大家对鲁迅比较熟悉。
好好预习了没有?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就知道了作者周烨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一读课题就知道作者周烨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作者周烨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师:对,因为她喊鲁迅先生为伯父,可见作者周烨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我再问大家,周烨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是鲁迅先生的兄弟。
师:说具体点,是兄还是弟?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
[生活常识]师:周烨喊鲁迅先生为伯父,可见周烨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弟弟。
鲁迅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周建人,周建人就是周烨的父亲,还有一个叫周作人。
[文学常识] 师:请大家打开书,把课文仔仔细细读一遍,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它读准,把它记住,同时还要求大家,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书的同时,老师板书以下内容:追悼吊唁爱抚呻吟囫囵吞枣饱经风霜“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注意这个环节。
第一次接触课文,一定要有认真读书,完整地阅读课文的过程。
这个时间要给充分。
另外,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书写到黑板上,这是一种教学方法,板书的基本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点评(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点评(2)XX课件二救护车夫,重锤敲击,酣畅淋漓师: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先生的这份爱。
快速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那就是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
来,放开声音,自由地,快速地读。
读着读着,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也就是读到这儿你的心会轻轻一颤,你的心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像这样的句子,用浪线把它画出,好吗?(学生投入地自由读课文)师:画好的同学给我一个眼神情。
好,同学们,你们都在认真地十分投入地读课文,我看见我看见有的同学画了一条,画了一条波浪线,线特别粗,有的同学画了两处,有的同学画了三处,真好。
不管画了几处,总有一处是最让你怦然心动的,你把这句话读绐大家听,好吗?生: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生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这说明爸爸和伯父关心那个车夫。
因为那个时代的车夫受人歧视,而爸爸和伯父却是那么关心他。
师:你的心是多么的细腻,这段话是直接描写爸爸和伯父救护车夫的,值得我们好好地品味。
跟他一样的也画下这段文字的同学,请把你的手举起来。
(大部分同学举手了)师:好,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把手放下来,没有画的老师建议你们用浪线画下来,好了吗?来,拿起书来,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师:这段话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
请你再细细地读读,一边读,一边看课文的插图。
如果请你把目光聚集在鲁迅先生身上,先生的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生:半跪着。
师:你是——生:半跪着。
师:你——生:半跪着。
师:什么样的跪才叫半跪’生:双膝盖快接近地面了。
师:是吗?生:一个脚接触地面,一个脚在站着。
师:孩子,你能试一试吗?(生上台来演示半跪着的动)师:你这样半跪着,你有什么感觉?生:身体变得很低了且比较难受。
师:谢谢你,请回到座位上。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广泛阅读、搜集信息的能力。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每个字的写法,学生书空),请读课题,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师: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生:周晔。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了吗?读了几遍?读书都留下了痕迹吗?(检查同学们的书本,表扬了在书上做记号的同学,并就做规范记号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侄女。
师: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弟弟。
师:鲁迅先生原名叫什么?生:周树人。
师:他的两个弟弟叫什么?生:周作人,周建人。
师: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预习,生字能掌握吗?能读准生字,是很重要的事。
于老师一开始就出示所学课文,简练明白,并且把认真、规范地书写汉字,准确、规范地朗读等基本要求突出来,引起注意。
有关作者的对话,既是对“伯父”一词的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善于搜集信息,养成良好的预习、读书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师: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课文,在你认为不认得的字、不懂得的词句、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
(学生齐读。
)师:请各人读各人的,放开声读。
(学生自由、自主读,边读边做记号。
老师巡视,收集学生划出的词句,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追悼囫囵吞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吊唁呻吟“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爱抚饱经风霜师:我把同学们划的选择一部分写在黑板上,只要多读书,认真思考,才能读懂。
三、精读课文,集中体现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1.于老师以一颗火热的爱心,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给“需要帮助”的后进生更多的机会、热情的鼓励和切实的帮助,使课堂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师: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展示朗读水平。
谁想朗读第一段(举手的同学不多),我请没有举手的同学来读(都举手)。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修订稿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边提醒“迅”的笔顺)生:(跟着书空。
)师:好,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师:大家对鲁迅很熟悉。
课文预习了没有?生:(齐答)预习了。
师:一读这个课题,你一定知道,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边板书:周晔)生: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师:对,因为她喊鲁迅先生为伯父。
可见,周晔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我再问大家,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是鲁迅先生的兄弟。
师:说具体一点,是兄还是弟生:应该是弟弟。
师:不错。
周晔喊鲁迅先生为伯父,可见,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弟弟。
鲁迅先生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周建仁,是周晔的父亲;还有一个叫周作仁,周作仁是老三。
二、初读课文师:课文预习了是不是,请大家打开书,把课文仔仔细细地读一遍,一定要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不但要读准,要把它记住,同时还要求大家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句作上记号。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后,在黑板上板书)师:好,读完了请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还没读完的继续读,已经读完的还可以再读读(老师巡视指导)师:(回到讲台上)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你们不[o词语画在了书上,老师把一部分写在黑板上了(指着黑板)这几个词和这两句话的意思,只要我们好好读书,好好思考,它的意思不难理解,下面拿起书来,咱们一段一段读。
三、逐段阅读,理解内容(一)第一段:受到爱戴(指名读第一读段)师:大家注意看书。
生:(读至“他的遗体躺在”)师:停下来,读得很正确,很流畅。
你看第一句话,周晔那时候很小,要读出小孩的语气(老师示范,重读“就是”)好,再来一遍。
生:(再读一遍).师:好,比刚才好多了。
现在,谁想再读这句话?(一女生读)师:好的,这样好,请你继续往下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文字实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刚刚同学都说不紧张,那我就提一个小小的问题。
我一问我就知道谁不紧张了。
你知道伯父是什么吗?你管谁叫伯父?生:我哥哥的爸爸。
师:你应该这样说——你爸爸的哥哥是伯父。
我们书中的这个伯父指谁?生:鲁迅。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生一片沉默)师:看来同学们还是很紧张。
有不紧张的吗?书中的伯父是谁?生:周树人。
师:看来你连他的名字都知道。
题目叫什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鲁迅后面还有个先生。
为什么要称为先生呢?生:叫伯父先生是带有尊敬的意思。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生:称地位高的人叫先生。
师:还有没有?生:受很多人爱戴,知识渊博的人。
师:请坐。
你的知识面很丰富。
我们常把知识渊博、品德高尚都不一定是权势高的人称为先生。
这里的“我”是谁?生:作者。
师:她的名字叫做周晔。
请把它记录在你的课本。
不仅鲁迅先生的侄女称他为先生,全中国的人民都称他为先生,就连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也称他为先生。
为什么鲁迅会深受这么多人的爱戴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侄女周晔写的纪念鲁迅先生逝世9周年的回忆录中去寻找答案。
【评析:老师通过对题目的解析,简单明了地向学生介绍了鲁迅先生、作者周晔和让学生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检查自读情况师:今天早上老师让同学自学了,现在老师来一个小检查。
这些生字谁会读?请你来。
(生1朗读生词)师:很多生字都读错了。
不过没关系,这个同学刚从澳洲回来很多生字都不认得。
请你来。
(生2朗读生词)师:掌声鼓励。
请全班来读。
(全班同学朗读生词)师:词语“吊唁”是什么意思?生:看望的意思。
师: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死,你却说要去吊唁他,你肯定会被他打死。
我们去看望逝去的人这样才可以说吊唁。
活着的人就不能这样说,不然别人会很生气的,甚至会拿扫把把你扫出去。
我们来继续看。
这篇课文有几个多音字,请你来读。
(生3朗读多音字)师:全部都掌握了。
不错。
我们连起来读好吗?生:好。
(全班齐读全部的词组)师:上面蓝色的字是要求会写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3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3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篇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请大家打开课本,谁把第三件事的开头两句话读一下?生:(读)一天黄昏,北风呼呼地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
师:这两句话,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李老师变换了教学方法,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重力吸引住了。
对篇幅较长的课文,就应多采取几种方法教。
这样,学生不感到疲惫。
〕生:(思考)。
师:“一天黄昏”写的是……?生(齐):时间。
师:“北风呼呼地怒号着”,写的是……?生(齐):天气。
师:更具体点说,是写风势。
“天色十分阴暗”,是写……?生(齐):天色。
师:“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地赶着回家”,写的是……?生:行人。
师:行人为什么都匆匆忙忙的赶着回家呢?生:因为天气严寒。
师:是的,作者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棗时间、风势、天色、行人,描写了天气的严寒。
冷到什么程度呢?课文中有一句话最能表现出来。
我看谁把这句话找到了?〔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生:(读)我……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师:噢!作者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冻得麻木了。
你看,多冷啊!请大家根据书上的描写,和你们看过的电影、戏剧以及听到的老人们谈论旧社会的一些事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生:(闭眼遐想)师:(低沉地)那是旧社会一个日近黄昏的冬天,刺骨的北风呼呼地怒吼着;天阴沉沉的,随时会掉下来似的;面黄肌瘦的人们,来去匆匆。
街上的店铺关了门,几条饿得精瘦的狗正在觅着食。
黄包车夫为了糊口,光着脚板,在寒风中拉着客人……这是一幅多么凄惨的画面啊!〔创设美好的艺术意境打动学生,这是一个创造!李老师这样做,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轻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这对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体会作品的意境,深刻地理解课文,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
大家能想象出这凄惨的情景吗?生(齐):能!师:就在这幅凄惨的景象里,作者亲眼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一个黄包车夫坐在地上呻吟。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精编版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第一节1、开门见山导入课题,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鲁迅”二字的写法。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1)课文读了几遍?周晔是鲁迅的什么人?周晔的父亲是鲁迅的什么人?介绍鲁迅三兄弟名字。
(2)课前了解了部分同学还有不懂的词语、句子出示小黑板:追悼、吊唁、爱抚、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只要我们认真读书,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词语句子都可以弄懂。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指名读,在读书中解决字、词、句以及读好的问题读第一个故事(1)在读的中间,打断学生读书,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读到句号一定要停一下,想想这句写的什么,再读下一句;当读得不通顺的时候,可以多读几遍,再往下读;(2)在读的过程中,指导个别字的书写。
如:“追悼”的“悼”字,“爱抚”的“抚”字。
学生描红。
(3)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分别解决掉小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词语句子。
追悼这个词语划下来了吗?什么意思?下面就是写追悼的具体内容,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就是追悼的意思。
请大家齐读,体会体会。
吊唁……第一段最后一句比较难读,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有同学问“爱抚”什么意思,我们读了第二个故事就会明白的。
读第二个故事1、在指名读书中,联系上下文解决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语意思。
(学生读到囫囵吞枣时,老师让停下来,指着小黑板让大家读这个词,什么意思?读了下面的句子就懂了)写“逝”。
2、指导读好人物对话;师:“伯父摸着胡子……”这几句很难读,请大家练一练(学生读课文);不但难读,意思也难懂,请大家再读再体会(学生再读,指名读)师:读得不错,但伯父的话没读好。
我读伯父的话,你读周晔的话,师生分角色读;指导:伯父没有批评我,为什么我又难过又羞愧呢?……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一下;3、解决“爱抚”的意思。
鲁迅批评侄女的非常委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边提醒“迅”的笔顺)生:(跟着书空。
)师:好,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师:大家对鲁迅很熟悉。
课文预习了没有?生:(齐答)预习了。
师:一读这个课题,你一定知道,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边板书:周晔)生: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师:对,因为她喊鲁迅先生为伯父。
可见,周晔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我再问大家,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是鲁迅先生的兄弟。
师:说具体一点,是兄还是弟?生:应该是弟弟。
师:不错。
周晔喊鲁迅先生为伯父,可见,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弟弟。
鲁迅先生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周建仁,是周晔的父亲;还有一个叫周作仁,周作仁是老三。
二、初读课文师:课文预习了是不是,请大家打开书,把课文仔仔细细地读一遍,一定要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不但要读准,要把它记住,同时还要求大家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句作上记号。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后,在黑板上板书)师:好,读完了请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还没读完的继续读,已经读完的还可以再读读(老师巡视指导)师:(回到讲台上)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你们不[o词语画在了书上,老师把一部分写在黑板上了(指着黑板)这几个词和这两句话的意思,只要我们好好读书,好好思考,它的意思不难理解,下面拿起书来,咱们一段一段读。
三、逐段阅读,理解内容(一)第一段:受到爱戴(指名读第一读段)师:大家注意看书。
生:(读至“他的遗体躺在”)师:停下来,读得很正确,很流畅。
你看第一句话,周晔那时候很小,要读出小孩的语气(老师示范,重读“就是”)好,再来一遍。
生:(再读一遍).师:好,比刚才好多了。
现在,谁想再读这句话?(一女生读)师:好的,这样好,请你继续往下读。
生:(继续往下读至“屋子”)师:.停下来,读得很好,很流畅。
(回到讲台上,指着“追悼”)大家看,这个词后边的话,就是对它的解释。
我读前边的话,你们读后边的话。
(师生合作读)师:“追悼”懂了吗?就是通过我们刚才读的那些形式:送花圈、致敬、痛哭、送挽联,这些活动来纪念他、怀念他。
这些活动就是追悼的内容。
好,一起再读一次。
生:(齐读“伯父去世……屋子”)师:很好,你再往下读。
生:(读至“……掉下来”)师:好,刚才读那部分,要认真去思考,思考周晔是什么心情,如果你想了的话,你会读得很有感情的。
大家想,周晔是什么心情?都思考,然后练习读,各人读各人的。
生:(自由读“那时候,我有点惊异……”师巡视指导)师:好,谁来读读这句话?生:(一人读)师:好,体会得不错!这一句很难读,大家再练习。
生:(自由练读)师:好,我还想请刚才读的这位同学来读,我们看他体会得怎样?生:(读)师:真正要把这几句话读好,还要读下面的内容,读了下面的内容,回过头来再请你读这段话一定会更好,感情更充分提R>大家看黑板(指着“吊唁”),“我望着来往往吊唁的人”,我们可以看出,吊唁和追悼两个词有相同之处。
也就是说,这两个词都是对死者表示怀念的意思。
可是“吊唁”和“追悼”又有所不同。
“吊唁”比“追悼”又多了一层意思。
人们到殡仪馆吊唁,除了向死者表示怀念外,想想还有一层什么意思?生:还有对死者的敬仰之情。
师:“追悼”也有。
生:对死者的家属表示安慰。
师:对了,叫死者家属节哀,不要那么难过。
懂了吗?生:懂了。
师:懂了。
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体会,各人读各人的。
生:(自由读“那时候……”)师:(走上讲台,指着“吊唁”和“追悼”)“吊唁”和“追悼”都是我们通过读书读懂的,通过读书体会出来的。
所以,只要你多读书,联系课文,都能把意思搞懂。
(指着“爱抚”)至于什么叫“爱抚”,读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懂了。
谁要读第二个故事?2、第二段:谈“《水浒传》”生:(一女生读至“……乱说一气”。
)师:请停下来,你先坐下,读得好不好?(好)读得真不错。
(在“囫囵吞枣”下面画上曲线)她刚才读这段话,实际上是对“囫囵吞枣”的解释。
好,我下面读这句话,你们接着我的话往下读,你们读的话就是对“囫囵吞枣”的解释。
看书。
(师读“老实说……一遍”,学生接读“只注意……乱说一气”)师:我《水浒传》读懂了吗?生:没有。
师:没读懂。
读书很粗心,是不是的?这就叫——生:(齐答)囫囵吞枣。
师:谁知道“囫囵吞枣”的本义是什么?生:(指名讲“囫囵吞枣”的故事。
)师: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吃枣对牙齿不利,但是对肚子有好处,于是,他就不嚼把枣整个吞下去,“囫囵”是整个的意思。
谢谢你给我们讲这个故事,本义懂了吗?生:懂了?詩>师:再回过头来把句子读一遍。
生:(齐读“老实说……”)师:请你往下读(还是刚才那位)(提醒学生掉了个字)这样好,请坐!这个故事有意思吗?生:有意思。
师:真有意思。
下面请你再练一遍,我马上请人到上面和我分角色朗读,大家做好准备,都认真练习。
生:(读完坐好)要好好准备,再练一遍。
生:(又开始自由练读一遍,师巡视指导。
)师:停下来,谁愿意来前面和于老师分角色朗读课文,读这个故事。
(一女生上来)师:这个同学读周晔的话,你就是周晔了,我呢,就是你的伯父。
我很简单,我只有一句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最难读的是你的这一部分(拍拍她的肩膀)“哈哈”是我的,你不要抢我的,大家要注意听。
(师生分角色读,老师加上动作和表情)师:好,停下来,周晔,我是夸我的记性好,没说你半个“不”字,你为什么听了我的话比挨打挨骂还难受呢?生:伯父表面是说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批评我没有好好读《水浒传》这本书。
师:我侄女怎么样?把我的话读懂了。
你看,我侄女聪不聪明?好,请她回座位。
生:(高兴地回座位)师:(指着黑板上的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表面上是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批评周晔读书不认真。
这句话的意思懂了吗?生:懂了。
师:临走的时候,伯父还送周晔两本书《小约翰》和《表》。
告诉你们,这两本书是外国的儿童文学作品,鲁迅先生把它翻译成中文,然后,把它印发给全国的小朋友看。
临走的时候,鲁迅把亲自翻译的这两本书送给了周晔。
读了这个故事(看黑板)“爱抚”的意思懂了吗?生:懂了。
师:什么意思?生:“爱抚”就是关爱。
师:关爱,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咱们书中第一段还有一个词(板书:爱戴)为什么?Vj玫侥敲炊嗳说摹鳎?BR>师:“爱抚”的“爱”和“爱戴”的“爱”意思一样吗?(指“爱戴”)这个爱是什么爱?生:关爱。
师:再换一个更准确的,叫做什么爱?生:敬爱。
师:晚辈对长辈的敬爱。
你看,同一个字,由于所在的词语不一样,句子不一样,它的意思也就有所不同。
这么好的伯父,对周晔这么关心、爱护,他不直接批评他侄女读书不认真,而是用委婉的语气进行批评。
可是,伯父逝世了,从此以后,她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了,望着伯父的遗体,她怎么不难过呢?读了这个故事,再回过头来,请你们再读这段话。
我想,你们的体会一定和刚才不一样。
(出示一段话: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
)生:齐读。
3、第三段:谈“碰壁”。
师:还有一件事,也是发生在鲁迅先生的家里,先自己读一读,认真体会读对话该用什么语气。
生:(自由练读)师:第三段讲了一件也是发生在鲁迅先生家里的事。
这件事完全是对话。
对话完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不过,这段对话是很难读的,要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尤其是这句话更难读(指着“四周围黑洞洞……”)要一边读一边思考。
我想,虽然它很难,只要你读了,你想了,这个句子的意思也不难理解。
好,大家再练习一遍,好好体会。
生:(再练读)师:谁来把这个故事读一读?生:(读到:“……一动不动的。
”)师:读了第二小节,如果你是作文老师,这是周晔交给你的一篇作文,你打算在第二小节加上什么旁批。
再读一读,拿起笔来加。
生:(默读,写旁批。
)师:请你说。
生1:人物表情丰富,描写人物的样子时很细腻。
生2:这一小节动作描写很细致。
生3:提示语写得好。
生4:外貌描写很细致。
生5:提示语写得好,生6:把动作描写得很具体。
生7?々甙寻淹饷病⒍髅栊吹煤苄蜗蟆?BR>师:好的,表现得很好。
这一小节读好了,我想,今后你准会写提示语。
好,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哪一点不像……一动一动地。
”)师:鲁迅先生留着胡子,笑起来一动一动地,描写得多细致呀!请你接着往下读。
生:(读至“……那怎么?”)师:停下来,“那怎么”后面是什么号?生:(齐答)破折号。
(板书——)师:(板书——)在这里,破折号是表示什么?生:在这里,破折号是表示疑问。
师:首先是表示声音的延长,她为什么延长呢?因为它有疑问在里边。
先说表示声音的延长,再说为什么延长。
请你再读伯父的这句话。
生:(再读句子)。
师:好了,懂了,就读得更好了。
再接着往下读。
生:(至“……碰壁?”)师:“碰壁”后面是什么号?生:(齐答)问号。
师:(板书?)把问号再强调一下,重读。
生:(再读问句,然后继续读完。
)师:好的。
读得不错,请坐。
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我们来表演这段对话。
这次要求不看书,我说鲁迅先生的话,请到前面来的同学呢,读周晔的话。
既然这样,你们必须把这一段读得熟熟的。
把鲁迅先生的话和周晔的话基本记下来,然后再到前面来读。
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看谁能最快把这段话记下来。
生:(练习读。
)师:(请一名男生上来。
)现在她是周晔了,我还是鲁迅先生,请你们把书放下,看我们两人的对话。
你们都不是外人,都是我今天邀请来的客人。
你们有一个任务,听完我们对话后你们怎么样?生:(齐答)笑。
师:哈哈大笑。
(面向那位男生)周晔啊,(摸摸他的头)只是头发短了些。
周晔啊,你要自然、大方,听见没有?生:大伯,你跟……师:注意望着我。
漏词了没有,提示一下。
再俵遍,继续对话。
生:(齐声哈哈大笑。
)师:刚才,我发现一个同学笑得很开心,你站起来,我问你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生:我笑是因为周晔非常天真。
师:你们还有别的笑的原因吗?生:她只听懂了表面的意思,而听不懂大伯的另一层意思。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生:因为那时候是旧社会,到处都黑洞洞的,意思就是说到处都非常黑暗,而且各处都有军阀统治着,鲁迅先生是宣传人民自由的,他到哪个地方就向别人宣传自由,但是军阀是不允许人民自由的,所以,军阀就把他赶回来了。
师:(面向那位男生)周晔啊,在旧社会鲁迅先生和反动派作斗争,那个时候,反动派迫害得很厉害,我告诉你们一件事,鲁迅先生跟敌人作斗争,是用文章,用笔和敌人战斗的,他为了防止敌人识破他,一连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就从这一点上看出,鲁迅先生在旧社会和敌人作斗争,容易不容易啊?生:不容易。
师:处处遭到迫害。
这就是他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原因,他说的“碰壁”就是遭到敌人的迫害。
生:点头。
师:刚才大家笑你呢,现在懂了吗?什么叫“恍然大悟”?现在才叫“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