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概述ppt课件

1.增强肌力 2.可能耐力下降
每一肌横断面积范围内很慢 代偿性过负* 增加力的负荷 (代偿性肥大)
1.肌纤维增粗 2.快纤维向慢纤维转变 3.保持氧化能力
1.增加肌力 2.增强维持肌张力的能力 3.不易疲劳
固定肢体
每一肌横断面积范围内减少 力的负荷,减少收缩频率
1.肌萎缩
力量和耐力均下降
2.氧化酶减少
▪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 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 ➢ 肌肉的横截面 ➢ 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 肌肉作功时的力臂长度 (杠杆效应) ➢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二、运动生理基础
▪ 对骨骼肌的影响 ▪ 对心血管的影响 ▪ 对代谢的影响 ▪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 对骨关节的影响 ▪ 对神经体液的影响 ▪ 对精神心理的影响 ▪ 对代偿功能的影响
其他分类
▪ 作用部位
器械使用
局部
整体 器械
个人 组织形式
小组
徒手
临床应用
▪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脑瘫、脊髓损伤 ▪ 运动系统:创伤、关节手术、关节炎、骨质
疏松 ▪ 心肺系统: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 ▪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肥胖
超越传统观念,早期临床康复
运动疗法禁忌症
▪ 绝对禁忌
➢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 掌握好适应证 ▪ 循序渐进 ▪ 持之以恒 ▪ 个别对待 ▪ 及时调整
运动疗法常用设备
▪ 卫生部1996年4月发布的《综合医院康复 医学科管理规范》
▪ 运动治疗室一般面积为200~300m2,高度宜 在3m以上
▪ 运动训练和运动评估设备
肩 关 节 旋 转 训 练 器
上肢CPM
运动疗法ppt课件

3
• 内脏器官疾病:慢支、肺气肿、哮喘、 冠心病、高血压、各种心肺和腹腔术后 等。 • 代谢疾病: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 • 其它:神经官能症、子宫位置异常等。
4
(三)应用原则
• 循序渐进:量的渐进和质的渐进(如 ↑ ROM 时↑肌力;肌力未达正常,耐力训 练应减少) • 持之以恒、积极主动及全身性锻炼注意运 • 动治疗方法的选择:三大类(见运动治疗 基本方法)
• • • • • • • 放松练习 牵张练习 呼吸练习 平衡练习 协调性练习 水中运动 牵引
14
(五)根据神经生理发育规律 所采取的治疗方法: 促进治疗技术/易化技术
• 共同点:改善神经损伤患者的运动控制 能力,强调感觉(运动觉)对完成运动 动作的重要性,重复进行对学习的必要 性。
15
• Bobath法:学习运动的感觉及那些日后 要组成功能性技能的基本姿势和运动模 式,通过运动使头颈与躯干相对位置发 生变动,以诱发出非随意反射,从而达 到调节肌紧张或引出所需运动目的。常 用于脑性瘫痪患儿和成人偏瘫。 常用治疗手段:反射性抑制模式,翻正 反射和平衡反射,感觉刺激。
16
• Brunnstrom法:主要用于评估和治疗成年 偏瘫患者。 理论:脑血管意外后,高级中枢调控失 常,原始姿势反射、联合反射和肢体的 协同运动等重新出现,Brunnstrom将这些 功能在早期加以促进,通过本体感觉刺 激、皮肤刺激、感觉与视觉反馈等方法 来诱发这些动作。
17
•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PNF) • Rood方法 • MRP方法
7
四 、运动治疗的基本方法
• 肌肉收缩形式:等张收缩(向心/离心), 等长收缩 • 功能位:肩屈曲45,外展60;肘屈90, 前臂中立位;腕背伸30~45稍内收;掌指 关节和指间关节轻度屈曲;拇指在对掌 中间位。下肢髋伸直,无内外旋,屈膝 20~30,踝90中间位。
运动疗法

指关节:外展---内收 屈曲---伸展 髋关节:屈曲---伸展 内旋---外旋 外展---内收 膝关节:屈曲---伸展
踝关节:背屈---遮屈 内翻---外翻 趾关节:屈曲---伸展---过度伸展 外展---内收 躯 干:屈曲---伸展---过度伸展 左右侧屈 旋转(肩旋转---髋不动或 髋旋转---躯干不动) 颈:屈曲---伸展---过度伸展 左右侧屈 左右旋转
医生指导__病人自己_通过N-M,N-体液__改善运动能力
家属帮助 进行锻炼 内脏功能
(纠正功能障碍,形态变化,代谢变化,增强机体代偿能 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运动疗法的特点
1.是病人的自我治疗:须由病人主动锻练. 2.能提高治愈标准:既可促进疾病与创伤的临床痊愈,又可 促进罹患器官,残肢的功能恢复或代偿. 3.是局部和全身相结合的治疗. 4.它在治病的同时,由于增强了全身的体力和抗病力,可起 到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5.治疗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可教育病人,增强病人之间 的相互鼓励,增强其锻炼的信心. 6.必须根据病人的特点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制定 运动量来治疗疾病,创伤. 7.可提高患者各种素质,如耐力,灵活性,协调性.
(二)杠杆原理
重点—重臂—支点—力臂—力点 人体的三类杠杆: 1.支点位于力点和重点之间:如维持平衡的环 枕关节,髋轴线,产生力和速度. 2.重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如踮足尖,产生力. 3.力点位于重点和支点之间:如屈肘,产生速度.
(三)功的慨念
功是指肌肉收缩时所完成的工作量. 功=力和距离的乘积 肌肉收缩所作的功有三种情况: 作正功 无功 作负功 肌肉收缩力量---3-4kg/cm2
2.能量转换:ATP三磷酸腺苷,ADP二磷酸腺 苷,Cp磷酸肌酸,Cr肌酸. ATP水解----ADP+-P Cp+ADP在磷酸肌酸激酶作用下---Cr+ATP.
运动治疗技术课件

运动损伤
l 跟腱炎 l 网球肘
12
五、禁忌证
1. 疾病不稳定期。 2. 急性炎症。 3. 全身情况不佳(心脏负荷、血压) 4. 休克、精神症状,不合作。 5. 并发症 6. 大出血倾向。
13
禁忌证
7.运动器官损伤未做妥善处理。 8.身体衰弱, 难以承受。 9.静脉血栓。 10.癌症明显转移倾向。 11.疼痛。
8
神经系统疾病
1. 脑卒中。 2. 颅脑外伤。 3. 小儿脑瘫。 4. 脊髓损伤。 5. 周围神经损伤。 6. 帕金森病。
9
骨科
1. 骨折和脱位。 2. 截肢与假肢。 3. 关节炎。 4. 肩周炎。 5.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6. 人工关节置换。
10
其他疾病
l 内脏方面:心肌梗死、慢阻肺、糖尿病等。 l 肌肉系统方面:肌营养不良。 l 体育外伤及烧伤。
5
二、运动疗法的目的
l 总目标 :是通过运动的方法,治疗功能障碍, 提高活动能力,增强适应性,改善生活质量。
l 包括: 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抑制 异常肌张力;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移动步行能力; 提高平衡和协调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心肺功能 等等。
6
三、技术分类
1. 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 2. 神经生理学疗法 。 3. 运动再学习法。
l 运动疗法: 徒手或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 疗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力学 因素)
l 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属关系
4
基本概念
l 理疗(物理因子疗法): 利用电、光、声、水、 温度等物理因子治疗疾病的方法。
l 与运动疗法关系——都是属于物理疗法。 l 与运动疗法的区别—— 主动、被动 l 与物理疗法在名称上相近,但不完全相同。
《运动疗法技术学》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运动疗法技术学》教学大纲Exercise Therapy Technology课程代码: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24 实验或讨论学时:0 适用专业:课程性质:选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疗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疗法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3.掌握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出发,使学生先学会做,再逐步学懂弄通,实现课程实施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
实践操作意林轮知识支撑,理论知识一实践操作玮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实现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治疗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1学时第一节概述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常用运动方法及设备3.应用范围及禁忌症第二节运动功能评定 0.5学时知识点:1.肌力评定2.上肢及手功能、平衡功能、协调性的评定本章小结重点:1.常用运动方法2.肌力评定难点: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思考题:举例说明肌力评定的不同等级的临床表现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5学时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3.训练方法4.适应证与禁忌证5.临床应用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周围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松动技术第三节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肌力下降的原因3.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4.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四节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3.训练原则和方法4.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临床应用第五节协调性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2.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3.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4.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及表现5.协调性训练及其影响因素第六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2.移乘训练3.轮椅操作训练4.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第七节心脏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3.心脏功能评定4.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第八节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呼吸训练4.胸腔松动练习5.咳嗽及体位引流第九节水中运动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水中运动的分类3.设备及用具4.训练内容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十节医疗体操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姿势矫正体操3.肌肉放松训练4.体力恢复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心脏功能评定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医疗体操4.关节松动技术5.恢复平衡能力训练及协调性能力训练难点:本章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及表现思考题:功能训练对于什么样的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教学方法:讲授第三章脊柱牵引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定义及发展简史2.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3.脊柱牵引的分类4.脊柱牵引装置5.适应证和禁忌证6.脊柱牵引研究进展第二节颈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颈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颈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腰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腰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四节关节功能牵引 0.5学时知识点:1.关节活动范围受限2.关节功能牵引实验研究结果3.关节功能牵引基本方法4.注意事项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牵引技术2.腰椎牵引技术3.关节功能牵引难点:牵引技术的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思考题:牵引技术的优缺点是什么教学方法:讲授第四章神经生理学疗法 3学时第一节 Bobath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治疗原则3.常用治疗技术4.临床应用第二节 Brunnstrom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3.评定方法4.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三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本体感觉促进技术3.运动模式4.临床应用第四节 Rood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基础理论3.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五节 Vojta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理论基础3.Vojta姿势反射4.中枢性协调障碍5.治疗技术6.临床应用本章小结重点:1.Bobath疗法2.Brunnstrom疗法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Rood疗法5.Vojta疗法难点:五种疗法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思考题:五种疗法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第五章运动再学习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概念第二节基本原理 0.5学时知识点:1.脑损伤后功能恢复2.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3.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4.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5.调整重心6.训练要点7.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第三节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上肢功能训练2.口面部功能训练3.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训练4.坐位平衡训练5.站起与坐下训练6.站立平衡训练7.行走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基本原理2.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难点: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思考题: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医学原理教学方法:讲授第六章引导式教育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定义第二节基本理念 0.5学时知识点:1.功能失效、功能生效及引导式教育的目标2.性格3.学习理论及其应用4.动作学习理论第三节引导式教育实践 1学时知识点:1.评定2.应用的器具3.教育小组4.节律性意向5.引导员6.诱发技巧7.每日活动常规8.习作程序本章小结重点:引导式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教育实践难点:引导式教育实践的步骤思考题:如何进行引导式教育实践教学方法:讲授第七章按摩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按摩疗法简史2.按摩疗法的作用3.适应证和禁忌证4.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5.学习按摩的态度和要求第二节按摩手法 0.5学时知识点:1.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2.按摩手法的要求3.按摩手法的练习4.各种手法的应用5.按摩时的体位6.按摩介质和热敷第三节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落枕、腰背下肢痛、头痛、偏瘫2.脊髓损伤、脑瘫、先天性肌斜颈、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章小结重点:按摩手法难点: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思考题:按摩疗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八章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4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概念与定义2.理论基础第二节诊断方法 0.5学时知识点: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3.三大综合征4.向心化现象第三节治疗原则 0.5学时知识点:1.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2.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3.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第四节颈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坐位后缩(治疗技术1)2.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2)3.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3)4.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5)6.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6)7.侧屈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7)8.后缩加旋转(治疗技术8)9.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9)10.屈曲颈椎(治疗技术10)11.屈曲松动术(治疗技术11)第五节胸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直坐屈曲(治疗技术1)2.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伸展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3)4.直坐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位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5)第六节腰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俯卧位放松(治疗技术1)2.俯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俯卧位重复伸展(治疗技术3)4.俯卧位伸展加压(治疗技术4)5.俯卧位持续伸展(治疗技术5)6.站立位伸展(治疗技术6)7.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7)8.伸展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8)9.伸展位旋转松动术(治疗技术9)10.伸展位旋转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0)11.侧屈旋转手法(治疗技术11)12.侧屈旋转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2)13.卧位屈曲(治疗技术13)14.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4)15.抬腿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5)16.侧方偏移的手法矫正(治疗技术16)17.侧方偏移的自我矫正(治疗技术17)第七节麦肯基方法的禁忌症 0.5学时知识点:1.绝对禁忌证2.相对禁忌证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的治疗技术2.胸椎的治疗技术3.腰椎的治疗技术难点:脊椎治疗技术思考题:麦肯基方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九章运动疗法技术新进展 3学时第一节强制性运动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强制性运动疗法技术特点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4.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进展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局限性第二节减重步行运动训练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减重步行训练设备3.评定指标4.训练方法5.临床应用第三节运动想象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3.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定4.临床应用研究本章小结重点:1.强制性运动疗法2.减重步行运动训练3.运动想象疗法难点:这三种疗法之间的对比思考题:运动疗法技术的新发展还有哪些教学方法: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结课后考试:闭卷;总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运动疗法全》课件

牵引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对于适应症的选择和牵引强 度的控制要求较高。
按摩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按摩疗法是指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法来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的 治疗方法。
按摩疗法包括深层组织按摩、瑞典式按摩等,通过按摩和推拿 的手法,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 求。
详细描述
适应性原则是运动疗法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各不相同,因此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 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物理因子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是指利用物理因子(如电、 光、热、磁等)来治疗疾病和促进身体功 能恢复的方法。
物理因子疗法包括电疗、光疗、热疗、磁 疗等,通过物理因子的作用,改善血液循 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散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和炎症,具有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等优 点。
运动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运动疗法源于古代的体操 和按摩疗法,随着医学和 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 现代的运动疗法。
发展
现代运动疗法结合了生物 力学、神经生理学、心理 学等多学科知识,不断发 展和完善。
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运 动疗法将更加个性化、智 能化和普及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原则
发展趋势
运动疗法技术不断更新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复习进程

关节松动技术
(1)手法分级
Ⅰ Ⅱ Ⅲ Ⅳ
起始端
终末端
关节松动技术
(2)治疗作用
——缓解疼痛 ——改善ROM ——增加本体反馈
关节松动技术
(3)临床应用
适应证:适用于任何因力学因素引 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禁忌证:关节肿胀、急性炎症,未愈 合的关节骨折,ROM已过度
• 肩关节分离牵引:患者取仰卧位,肩外展 约50°左右并内旋,将前臂支撑在治疗师 的身体侧方。治疗师一手托住上臂外侧面, 另一手四指放在腋窝下肱骨头内侧,拇指 放在腋前,向外侧持续推肱骨,然后放松, 重复3~5次。操作中要保持分离牵引力与 关节盂的治疗平面相垂直。
1、各个关节各种方向的运动
2、无痛、大范围活动
3、正确的体位、肢位和手法
1、关节功能训练技术
(3)被动运动 关节可动范围训练 关节松动技术
关节牵引 持续性被动活动(CPM)
CPM(关节持续性被动活动)
关节松动技术
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 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
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 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二)疗法特点
◆须由病人主动锻炼,主动参与治疗 ◆其主要治疗手段是各种主动和被动运动 ◆治疗目标是功能恢复 ◆是治疗和预防的手段
(三) 运动疗法分类
1、主动运动 ——随意运动 ——助力运动 ——抗阻力运动
2、被动运动
(三) 运动疗法分类
3、等长运动 4、等张运动
——向心性 ——离心性 5、等速运动 Cybex
• 作用:治疗开始,
控制疼痛。
• 肩关节外展摆动: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 关节外展到活动受限处,屈肘90°,前臂 旋前。治疗师站在患侧,一手从肩部后方 穿过,固定肩胛骨,手指放在肩上,以防 耸肩的代偿作用。另一手托住肘部,并使 肩稍外旋和后伸,将肱骨在外展终点范围 内摆动。
【医学课件】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种类和强度,如慢跑、游泳、瑜伽、有氧运动等,以逐步提 高患者体能和耐受度。
实施运动处方
01
做好准备活动
在开始运动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如热身运动、伸展操等,
以预防运动损伤。
02
实施运动过程
按照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运动,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逐步增加
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专业指导的重要性
运动疗法需要由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制定合理计划
在专业指导下,运动疗法应制定合理的计划,包括运动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 ,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注意适当休息与补充水分
避免过度疲劳
在运动过程中,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导致身体损伤或 不适。
运动疗法的原则
运动疗法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渐进性、重复性、个体化、定 量化和安全性等方面。
04
运动疗法的实施步骤
制定运动处方
明确目标
制定运动处方前,需要明确运动疗法的目标,如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 活动度等。
了解患者情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年龄、性别、体质、疾病类型和程度等,以确定最佳的运动 处方。
运动量。
03
做好记录
记录每次运动的种类、强度、时间、次数等信息,以便跟踪和评估效
果。
效果评估与调整
效果评估
根据患者情况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包括体能、心肺功能、肌肉 力量等方面的测试和评估。
调整处方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和优化,如增加运动 强度、更换运动种类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鼓励与支持
运动疗法的种类与项目
医疗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