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点复测静态测量方案0520
控制点测量方案范文

控制点测量方案范文1.确定测量区域:首先需要确定要测量的区域范围,这个范围可能是一个城市、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自然地理景观。
根据需要,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以便分段进行测量。
2.布置控制点:在测量区域内,需要选择并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
这些控制点通常是一些固定的或者稳定的地物,比如基准点、地标、建筑物角点或者测量桩等。
它们的位置应该能够代表测量区域的位置和特征。
3.确定控制点的坐标系统:测量前需要确定一个坐标系统,以便对控制点进行准确的位置测量和定位。
常用的坐标系统包括地理坐标系(经纬度)和投影坐标系(UTM)。
根据具体要求,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坐标系统。
4.测量控制点:使用测量设备(如GNSS接收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对控制点进行测量和观测。
测量数据应该包括每个控制点的坐标、高程、特征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坐标变换、误差补偿、数据平差等。
根据需求,还可以进行可视化展示、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等。
6.质量控制和验证:对测量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确保其符合预定的精度和精确度要求。
可以使用无关点检核、闭合差检核、外业验证等方法,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7.更新和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区域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控制点的测量数据。
更新的频率和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总结起来,控制点测量方案包括确定测量区域、布置控制点、测量控制点、数据处理和分析、质量控制和验证、更新和维护等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这些步骤,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为各种应用需求提供支持。
控制点复测方案

控制点复测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控制点复测方案负责人:CY一、目的任务控制点复测是整套道路施工测量的重要步骤。
主要任务是对已有的控制点进行导线点边角测量,检查已有控制点坐标。
通过此次实训任务,能够熟练掌握控制点复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进行导线点坐标反算,为道路施工提供正确的控制点依据。
二、测区概况此次测区大体范围是从武汉大学本部旁至新教学楼北。
测区整体较平坦,跨过三号草坪,涉及有小土坡和斜坡。
测区内有已知孔控制点四个:D001=E02、D002=XK1、D003=E05、D004=X1 ,均为二等高程控制点。
点位较分散,点位之间通视困难。
三、测区已有资料I级GPS控制点:有D001=E02、D002=XK1、D003=E05、D004=X1四个控制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以下简称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已有控制点成果计算表。
本方案未涉及规定,均按相应测量规范操作五、复测方法仪器人员安排测量方法要求1)平面位置复测要求:利用全站仪按照一级导线测量的要求对控制点进行测量。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2)高程复测要求:利用DS3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高程测量。
复测方法:1)平面位置复测方法:把仪器架设在控制点上,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该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坐标正算出距离和坐标方位角,与已测得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进行对比检查。
2)高程位置复测方法:布设一条四等水准测量闭合路线。
采用双面尺中丝读数法,顺序后—前—前—后。
六、提交资料已知控制点成果表已知控制点水平位置复测导线布置图。
已知控制点高程复测水准路线布置图。
导线点观测原始记录。
导线点复测成果计算表。
高程复测成果计算表。
七、附表控制点复测导线测量成果计算2011-9-20。
控制点复测方案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工程高新区段(西塘河~312国道)五标段控制点复测方案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技术设计交桩→选点、建标、埋点(加密点)→仪器设备校验→外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成果整理→检查验收。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严格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三、平面控制测量此次的控制点布置结合施工现场和施工方便,导线形式结构趋于合理,复测情况显示控制点的连续性、一贯性。
1、测角中,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转角,采用两方向二测回,测回间变换度盘读数,同测回2C互差在6″,各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小于等于12″,角度允许闭合差控制在±10√n(n为测站数),相对闭合差K不大于1/15000。
2、测距中,进行气温、气压改正,直接测量两点的平距,采用依次一次瞄准一次测距,相互较差控制在3mm以内。
四、高程控制测量仪器水准轴平行于照准圆水准轴,十字丝垂直于垂直轴该仪器I角+2.0″。
观测时按照四等水准观测有关要求,控制视线长度≤100m。
前后视距差≤3m,任一测站前后视距累积差≤10m。
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黑黑红红),变动仪器高测两次取平均值为两点间高差。
高差闭合差≤20√Ls,Ls为线路总长。
五、控制测量内页计算1、资料准备(1)画出平面控制网的示意图,标上真实点名,并标出已知点、已知点方向和固定边。
(2)水平角观测测站平差数据中抄取每个点各个方向的方向观测值。
(3)边长改正计算表中抄取各观测边的改正平均边长,写在示意图上每边的中间。
(4)已知点在前、未知点在后,用1、2、3····N的顺序给网点编号。
2、平差计算(1)按准备好的示意图和数据,以文本格式编写数据文件。
不同软件要求的内容、格式不一样,计算人员一定要按照软件使用说明进行编写。
(2)启动平差软件,按程序要求输入数据文件名和结果文件名,自动计算。
控制点复测方案

控制点复测方案负责人:CY一、目的任务控制点复测是整套道路施工测量的重要步骤。
主要任务是对已有的控制点进行导线点边角测量,检查已有控制点坐标。
通过此次实训任务,能够熟练掌握控制点复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进行导线点坐标反算,为道路施工提供正确的控制点依据。
二、测区概况此次测区大体范围是从武汉大学本部旁至新教学楼北。
测区整体较平坦,跨过三号草坪,涉及有小土坡和斜坡。
测区内有已知孔控制点四个:D001=E02、D002=XK1、D003=E05、D004=X1 ,均为二等高程控制点。
点位较分散,点位之间通视困难。
三、测区已有资料I级GPS控制点:有D001=E02、D002=XK1、D003=E05、D004=X1四个控制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以下简称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已有控制点成果计算表。
本方案未涉及规定,均按相应测量规范操作五、复测方法仪器人员安排测量方法要求1)平面位置复测要求:利用全站仪按照一级导线测量的要求对控制点进行测量。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2)高程复测要求:利用DS3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高程测量。
复测方法:1)平面位置复测方法:把仪器架设在控制点上,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该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坐标正算出距离和坐标方位角,与已测得的距离和坐标方位角进行对比检查。
2)高程位置复测方法:布设一条四等水准测量闭合路线。
采用双面尺中丝读数法,顺序后—前—前—后。
六、提交资料已知控制点成果表已知控制点水平位置复测导线布置图。
已知控制点高程复测水准路线布置图。
导线点观测原始记录。
导线点复测成果计算表。
高程复测成果计算表。
七、附表控制点复测导线测量成果计算2011-9-20。
控制点复测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2)3.本次开工复测主要内容 (4)4. 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及工具的配置 (4)4.1测量人员配置 (4)4.2 测量仪器及工具的配置 (4)5.控制网复测安排 (5)5.1 本标段可用交桩点号 (5)5.2 加密控制点布设 (5)5.3 复测路线 (5)5.4复测时间安排 (6)6.测量仪器的维护及保养 (7)6.1运输时的注意事项 (7)6.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7)6.3保管时的注意事项 (8)7.测量方法及要求 (8)7.1 地面GPS点测量 (8)7.2地面导线点测量 (10)7.3地面高程点测量 (12)8.坐标系统 (13)8.1平面坐标系统 (13)8.2高程系统 (13)9.内业处理 (14)9.1 GPS数据处理 (14)9.2导线数据处理 (15)9.3高程数据处理 (16)10.复测成果评判方法及标准 (17)11.测量工作安全保证措施 (17)12.测量资料的管理 (17)13.测量事故应急处理办法 (18)14.提交资料 (18)1.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T50308—201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5)测量控制点交接桩成果;(6)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2.工程概况XXX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花溪环城高速公路北侧的XXXX,终点为XXXXX站。
全长43.191km,设车站29座,均为地下站。
最大站间距2.965km,最小站间距0.486km,平均站间距1.522km。
XXX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7标段全长4.2公里,主要施工任务包括:3座地下车站、3段区间隧道,分别为:XXX路站~XXX站区间、XXX站、XXX站~XXX站区间、XXX站、XXX站~XXXX站区间、XXXX站。
静态测量实施方案

静态测量实施方案一、引言静态测量是指在物体不发生位移的情况下,通过测量物体的形状、尺寸、位置等参数来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测量方法。
在工程领域中,静态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中。
本文将针对静态测量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测量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二、准备工作1. 设备准备在进行静态测量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同时,还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测量环境准备静态测量需要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对测量现场进行环境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理测量区域、消除干扰因素、保证测量设备的稳定放置等。
3. 测量方案设计在进行静态测量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测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合理的测量方案。
这包括确定测量点位、选择测量方法、制定测量步骤等。
三、测量实施1. 测量操作在进行静态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测量方案进行操作,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测量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数据采集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地采集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质量控制在测量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测量设备的校准、对测量数据的验证、对测量结果的比对等,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在完成测量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修正、数据转换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分析通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所需的测量结果和相关参数。
同时,还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结果呈现最后,需要将测量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呈现,向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汇报和交流,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五、总结静态测量实施方案是工程项目中重要的一环,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
控制点复测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23.本次开工复测主要内容44. 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及工具的配置4测量人员配置 4测量仪器及工具的配置45.控制网复测安排5本标段可用交桩点号5加密控制点布设5复测路线5复测时间安排 66.测量仪器的维护及保养7运输时的注意事项7使用时的注意事项7保管时的注意事项87.测量方法及要求8地面GPS点测量8地面导线点测量10地面高程点测量128.坐标系统13平面坐标系统 13高程系统 139.内业处理14GPS数据处理14导线数据处理 15高程数据处理 1610.复测成果评判方法及标准 1711.测量工作安全保证措施1712.测量资料的管理1713.测量事故应急处理办法1814.提交资料181.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T50308—201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5)测量控制点交接桩成果;(6)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2.工程概况XXX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花溪环城高速公路北侧的XXXX,终点为XXXXX站。
全长,设车站29座,均为地下站。
最大站间距,最小站间距,平均站间距。
XXX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7标段全长公里,主要施工任务包括:3座地下车站、3段区间隧道,分别为:XXX路站~XXX站区间、XXX站、XXX站~XXX站区间、XXX站、XXX站~XXXX站区间、XXXX站。
1)XXX站沿花溪大道南北向设置,西靠山体,东临XX河,站址位于花溪大道与梧桐大道交叉口南侧、保利凤凰湾的西侧、英才文武学校北侧。
采用全盖挖逆作法,地下二层11m岛式站台,车站总长(外包尺寸),标准段宽,有效站台长120m,站台中心处车站顶板覆土为,轨面埋深,底板底面埋深。
车站共设置3个出入口,1个安全出口,3组风亭(1组低风亭、2组高风亭)。
控制点测量方案范文

控制点测量方案范文控制点测量是在地质测量和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式,它通过在测区域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控制点测量方案的制定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测量精度和效果,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测区域的特点和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控制点测量方案的制定。
1.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包括测区域的范围、测量对象的种类和精度要求等方面。
比如,在地质勘探中,需要控制点测量地表地形的变化,对地质构造或者岩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在工程测量中,需要控制点测量建筑物或者道路的位置和形状,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重要作用。
2.测区划分:根据测量目的和要求,将测区域进行划分。
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地质特征、工程范围等因素进行划分,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测区域的特点和需求。
划分测区域后,可以制定不同的控制点测量方案。
3.控制点设置:测量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取决于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根据测量规模和要求进行设置,一般可以分为基准点和辅助点两种。
-基准点:基准点是控制点测量的基础,用于确定测区域的参考坐标系。
基准点的设置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可以选择具有稳定性和长期可观测性的地物作为基准点,如测区域范围内的建筑物、山顶、地标等。
在设置基准点时,需要考虑其地理位置、可达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因素。
-辅助点:辅助点用于确定测区域内各个测量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辅助点的设置应均匀分布在测区域内,并覆盖到所有需要测量的地方。
辅助点可以选择地物边界、地物角点等进行设置,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在设置辅助点时,需要考虑其时效性、可视性和测量方法的选择。
4.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控制点测量的核心内容。
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地形测量等。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需要考虑测量的精度、效率和应用场景等因素。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保存和处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据分析与应用:测量数据的拟合和分析是控制点测量方案的最后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省道永嘉福佑至沙头改建工程项目控制点复测方案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路线起点为41省道永嘉县境仙永隧道至福佑段三期改建工程终点,起点桩号为K73+430,路线沿老路经抱岙、鲤溪至深固,设深固隧道跨老路后经齐岙村,在陈岙附近设陈岙隧道后再沿老路经下家岙,设渡头大桥跨越楠溪江至渡头,后路线贴楠溪江行洪控制线经方巷、上美、霞美,与枫林互通连接线和41省道南复线岩头至大若岩段工程设平面交叉后向南设上岙山隧道至下日川,跨岙底溪后再设马头山隧道至西岸,然后沿路线经上烘头、下烘头,设岭下隧道,跨41省道后再设岭下大桥向南横跨楠溪江,设九丈隧道,终点接41省道永嘉沙头至上塘段改建工程起点,终点桩号为K96+952.150,路线设置断链两处,主线路线总长23.478km,加雁楠连接线0.486km,路线总长23.964km。
二丶技术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公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3, 《公路勘测规范》(JTJ C10-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设计交桩纪要;
6,坐标及高程系统;
6.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6.2中央子午线经度120º30′
6.3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三、技术方案
(一)技术要求
1.全部测点均采用一级GPS控制网精度施测;
2.高程控制测量为三等水准高程导线;
(二)工作量
41省道永嘉福佑至沙头改建工程项目设计院提供64个控制点,设计交点时发现部分点松动,部分点控制点被破坏,目前稳定、有效的控制点36个控制点,考虑实际施工需要加密24个加密点。
施测时根据现场控制点情况,工程量可能
会适度变化。
(三)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方案
3.3.1复测方法
由于前后控制点间并不全通视,特别是部分控制点破坏严重的地方更是较远没有控制点,采用全站仪导线法很难完成复测工作,为了满足控制网复测的精度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并提高作业效率,本次控制网复测采用与加密实测时相同的GPS静态测量测量方法,整个测量过程严格遵循《公路勘测规范》(JTJ C10-2007)中一级GPS控制网的要求进行。
本次复测共施测GPS点约60个,所有控制点均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 GPS 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δ计算时的固定误差a取10mm,比例误差系数b取3mm/km。
GPS控制网观测基本指标见表1。
表1 GPS控制网观测基本指标
项目测量等级一级
卫星高度角(°)≥15
静态定位(min)≥45
时段长度
快速静态(min)≥15
平均重复设站数(次/每点)≥1.4
同时观测有效观测卫星数(个)≥4
数据采集间隔(s)≤30
GDOP ≤6
三台trimble GPS经过严格检定,达到5mm+1ppm标称精度。
施测前应依照测区的平均经、纬度和作业日期进行GPS卫星可见性预报,根据GPS卫星可见性情况进行同步观测环图形设计及观测时段设计。
GPS控制网采用点连式布网,这种观测方式具有较好的图形强度和较高的作业效率。
观测时应注意GPS网构成多边形或附合路线。
每站连续观测45分钟以上。
观测前严格对中、整平,测前、测后各量一次天线高,天线高量至毫米;每站观测结束时,注意查看对中器及水平管,以保证观测过程中测站没有变动;GPS操作人员认真仔细记录好各自的GPS 编号、每站的点名、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测前测后的天线高。
外业观测记录各
时段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每天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
接受机内存数据文件在传输到机外存储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编辑与修改。
为保证控制网复测成果的可靠性,选用加密时的起算点(必须是稳固可靠的点)作为起算点,复测网尽量与加密网保持一致。
内业计算采用Trimble Geomatics Office软件计算时严格控制同步环和异步环的闭合差,以剔除不合格基线或粗差;必要时对基线作特殊处理(如参与计算的卫星、时间段的截取等),以保证成果准确、可靠。
主要精度指标:基线解算精度:满足方差比大于3;整网平差最弱边相对误差小于1/20000(在个别边长较短的情况下除外);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5PPm。
四、作业时间
本次控制网复测外业时间约为15天,内业处理时间约为5天,考虑到现场的施工测量配合、人员配置、雨天影响、路况影响,以及部分控制点破坏严重部位的控制加密,整个作业时间为1个月。
五、资源配置
5.1 人员配置情况:高级工程师1名,测量员7人,司机2名,共计作业人员10名。
5.2 仪器设备配置情况:Trimble GPS R8接收机三台,双频,标称精度为5mm+1ppm;
5.3车辆2台。
六、提交资料
完成复测工作后,应专题提交如下资料:
6.1 控制网复测报告;
6.2 平面及控制点成果表(含复测成果与设计成果较差表);
附件1:GPS静态三角网平面图。
附件2:天宝R8仪器鉴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