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不是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
宋朝的官僚腐败与反腐斗争

宋朝的官僚腐败与反腐斗争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它的政治经济繁荣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许多好处。
然而,正如其他历史时期一样,宋朝也存在着官僚腐败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宋朝的官僚腐败现象以及反腐斗争。
一、官僚腐败的现象1.1 贪污腐化宋朝的官员普遍享有高禄高官的待遇,但不幸的是,这也成为了一些官员贪污腐败的动力。
他们利用职权之便,私自侵吞国家财富,造成了财政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1.2 官员买官卖官宋朝时期,官员之间的官职交易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不称职的人通过行贿或其他手段,买到了高职位。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官员选拔制度,导致了无能者居权,进一步加剧了腐败现象。
1.3 官员滥权威逼有些官员滥用权力,虐待百姓,收取过高的赋税和罚款。
如此一来,不仅伤害了民众的利益,也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二、反腐斗争的举措2.1 张浚的改革张浚是宋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官员,他深知官僚腐败对国家的危害,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打击腐败现象。
他坚决反对买官卖官,并试图改善官员选拔制度,提升官员素质。
2.2 吏部的整顿宋朝中期,吏部逐渐崛起,成为执掌官员选拔权的部门。
吏部开始从严考察官员的品行和能力,削弱了官职交易的现象,并将更多的职位拨给了格调正派的官员。
2.3 审计机构的建立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宋朝建立了审计机构,对财务进行严格审计,防止贪污腐败行为。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官员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国家的财政秩序。
三、反腐斗争的成效3.1 腐败现象减少通过一系列反腐措施的实施,宋朝的官僚腐败现象有所减少。
官员收受贿赂、买官卖官的行为不再肆虐于社会,为政府运行和社会稳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3.2 官员素质提高反腐斗争使得官员选拔更加注重能力和品行,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这样的改变使得政府管理更加高效,为国家持续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3.3 民众权益得到保障反腐斗争减少了官员滥权行为,保障了民众的权益。
百姓的生活逐渐改善,社会稳定受到维护,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也随之提高。
中国古代三大巨贪

中国古代三大巨贪宋朝“第一贪”当推权相秦桧,明朝“第一贪”当推要算权阉刘瑾,清朝“第一贪”则是领班军机大臣和珅和大人了。
现在就来计算这三只“大老虎”各自贪了多少钱。
有个写清朝帝王小说的历史作家断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
”我相信,任何严肃的历史研究者对这种“信口开二月河”的论断都会一哂置之。
因为,如果你要指出哪个朝代最腐败,首先你需要有可靠的统计数字,比如各个朝代的贪官数量、占该朝官员总数的百分比;平均每名贪官贪污了多少钱,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之比如何。
而想要获得这些统计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没有可靠的统计数字,如何敢断言哪朝“最腐败”。
不过,我这里倒有个讨巧的办法,可以大致评估出哪个王朝的腐败更严重一些:先从各个朝代分别找出一名能够代表该朝最高腐败水平的“大老虎”,看他们各自贪污了多少钱,然后统一折算成今天的货币单位,这样就可以判断出哪只“大老虎”贪得最厉害了。
而培育出史上最贪“大老虎”的那一个王朝,整个官场的腐败程度恐怕也得名列前茅。
为方便比较,我们姑以宋、明、清三朝为例。
宋朝“第一贪”当推权相秦桧,明朝“第一贪”当推要算权阉刘瑾,清朝“第一贪”则是领班军机大臣和珅和大人了。
宋代由宰相执掌行政大权;明代废除了宰相制,朝中实权常为太监所掌握;清代的权力中枢则转移到作为皇帝机要秘书处的军机处。
宋明清的首贪分别为“大权相”“大权阉”与“皇帝宠臣”,也正好印证了清代史学家赵翼的一个论断:“贿随权集”。
哪里存在着不受限制的最大权力,那里就会发生最严重的权力腐败。
好了,现在就来计算这三只“大老虎”各自贪了多少钱。
秦桧的财产:176亿元人修《宋史》,称秦桧“开门受赂,富敌于国”,但对秦相爷到底拥有多少财富,却语焉不详。
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倒是在他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提供了一个数字:秦桧“贪墨无厌”,“其家富于左藏数倍”。
数字尽管含糊,但毕竟给了我们一个参照系。
左藏,即左藏库,宋朝的国库。
那么宋代左藏库的财富到底有多少呢?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左藏库财富并不等于宋政府的全部岁入,只是全部岁入的一部分。
古代中国哪朝官场最腐败 北宋末官场几乎都贪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古代中国哪朝官场最腐败北宋末官场几乎都贪官
导语:古代中国哪朝官场最腐败?官场腐败由来已久,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非中国独有。
但古代中国的贪官更有特色,其贪腐手法之多,人数之多、涉
古代中国哪朝官场最腐败?官场腐败由来已久,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非中国独有。
但古代中国的贪官更有特色,其贪腐手法之多,人数之多、涉案金额之大,都是很惊人的。
古代贪官有多少?
——五代之前被查高官460名
贪官是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攫取私利。
贪官从什么时候开始多起来的?史学界曾做过研究,在贵族制被官僚制逐步取代,即有了“官场”概念后,贪官们开始粉墨登场。
具体说来,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古代贪官逐渐多了起来。
那么,中国历代到底有多少贪官呢?准确的数据很难拿出来。
有学者曾据北宋真宗时编修的《册府元龟》上的记载,进行过粗略统计:从封建社会第一个朝代秦朝算起,到唐末五代时止,被查处和揭发贪官是460名。
我查了一下,《册府元龟》所记被查处官员的级别相对来都比较高,如“宰辅部”中记载,五代之前被查处和揭发的,相当于今国务院总理级别的丞相(宰相)级贪官,共计29名。
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位因贪腐被查处的丞相,是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任用的第二位丞相李蔡。
当时皇帝赐给他墓地20亩,可他倒卖地皮,多贪占(史称“盗取”)了三顷,卖了40余万钱,被揭发后畏罪自杀。
其实李蔡还是一位很不错的官员,比起唐代的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等后代高级贪官,要清廉多了。
李蔡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堂兄弟,战功
生活常识分享。
北宋统治者的腐败表现

北宋统治者的腐败表现
北宋统治者的腐败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官场腐败:北宋初年,由于统治者对割据、叛乱缺乏足够的警惕,导致节度使的权力过重,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官员的选拔、任免、考核制度逐渐废弛,取而代之的是官职世袭化。
此外,一些官员贪污腐败,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
2. 军队腐败:军队的腐败问题也相当严重。
一些将领利用职权贪污受贿,甚至勾结敌方,导致了军事危机。
3. 政府财政危机:政府财政管理混乱,官员贪污腐败,导致国家财政危机。
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沉重的赋税,这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也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北宋统治者的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宋朝的内忧外患与政治变革

宋朝的内忧外患与政治变革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充满了内忧外患的时期。
虽然宋朝在文化艺术、科技发展等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但其政治面貌却饱受动荡和变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宋朝面临的内外挑战以及政治变革的原因与影响。
一、内忧的因素1. 官僚制度的腐败:宋朝官僚制度长期存在腐败问题。
官员贪污受贿、权钱交易,导致政府财政困难,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2. 经济困境:宋朝重商轻农,导致农民负重税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潮起潮落。
同时,民间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大社会矛盾。
3. 安南(越南)的失陷:安南一度是宋朝的附庸国,但在宋徽宗时期,因内忧外患,安南失陷于南方山蛮,给宋朝在南方边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外患的挑战1. 北方的辽、金侵袭:宋朝北方边境多次遭辽、金侵袭,使国家资源被消耗殆尽,国力大幅度削弱。
2. 西北方的西夏侵扰:西夏以西北边疆地区为活动据点,频繁侵扰宋朝边境,对宋朝北方的经济和安全构成了威胁。
3. 南方方向的南宋和亡国之战:宋室南下后的南宋面临金朝的长期围剿,最终于绍兴二年(1132年)面临灭亡的危机。
三、政治变革的尝试与影响1. 宋太祖的政治改革:宋太祖赵匡胤在继位后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设立法场、整顿官员、加强土地管理、改革刑政等措施。
这些改革试图恢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但由于内外因素太过复杂,成效有限。
2.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宋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主张以变法来跟人民改革官员制度、财政制度、军事制度等。
王安石变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反对派的强烈抵制以及运作不当等原因,最终变法失败。
3. 高宗时期的铩羽之矣:宋高宗继位后,面临败亡的局面。
他曾努力推行各项改革,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反对势力的阻挠,改革无果而终,最终南宋灭亡。
面对内忧外患,宋朝尝试了多种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改革制度。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和其他各种因素的限制,这些改革都无法彻底解决宋朝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宋朝的覆灭。
北宋灭亡的教训和措施

北宋灭亡的教训和措施北宋灭亡的教训和措施一、前言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教训,也提醒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二、北宋灭亡的原因1. 政治腐败北宋时期,官员们普遍腐败,贪污受贿现象严重。
这导致了朝廷内部的矛盾不断加剧,并最终导致了政治危机。
2. 农民起义北宋时期,农民起义层出不穷。
这些起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却给朝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 外族入侵在北宋后期,辽国和西夏两个外族国家开始频繁侵扰中国领土。
这使得北宋朝廷不得不分兵应对外患,在内忧外患之下逐渐失去了统治优势。
三、北宋灭亡的教训1. 建立清廉政治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治腐败。
因此,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发展中注重建立清廉政治,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防止官员腐败现象的发生。
2. 重视农民问题农民起义是北宋灭亡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应该重视农民问题,关注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并采取措施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3. 加强国防建设外族入侵是北宋灭亡的最后一个原因。
我们应该加强国防建设,提高自己的国防实力,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四、北宋灭亡后应采取的措施1. 推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一项战略决策。
我们应该继续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和进步。
2. 加强教育培养教育培养是提高人才素质和国家实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培养,提高人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3. 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
我们应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五、结语北宋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教训。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相应措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宋朝灭亡是不幸的历史事件

宋朝灭亡是不幸的历史事件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有数据显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60%,这是中国GDP占世界比重最高峰。
而且宋朝政府政治开明,没出现过太过昏庸的君主,并没有像其它朝代一样到了末期或出现昏君暴君或贪官污吏朝政腐败无能,宋朝的缺憾只是出现了几个相对软弱的皇帝,使得是重文轻武的怀柔政策,即使这样也不至于让一个盛世王朝覆灭。
宋朝是民主国家,民主国家发展科技,发展经济有利。
但是偏偏却是在冷兵器时代,宋朝发达的科技,经济无法与军力呈现正比。
有钱买不到战马,买不到强大的骑兵,买不到飞机坦克,买不到原子弹。
这不是宋朝的过错,在人类历史上,先进不敌落后,文明不敌野蛮,在科技时代以前是常事,就是在现代战争中不也有希特勒一个月内灭波兰,46日征服法国,一天之内征服丹麦,10天内荡平荷兰的闪电战吗?希特勒靠的是当时不可一世的坦克,正像宋朝面对的是北方强大的骑兵,而且北方人杀狼,屠虎,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这个时代,人们天天面临杀戮与死亡,这个时期的人们是最凶狠的。
而宋朝的人们生活在安逸富裕的社会,凶狠当然比不上这些野蛮人。
宋朝统治者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实行“兵将分离”制度,尽管其拥有过百万的军队,但却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这种违背军事原则的屯兵做法,疏远了官兵关系,折扣了指挥能力和协调能力,大大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这是宋朝军力积弱的重要原因。
宋朝没有强大的骑兵。
在经济强大的宋朝“重步轻骑”是方向性错误,就连早它一千多年的汉武帝都知道对匈奴作战之前从北方运了大量的战马入关,而宋朝有钱却买不到马,在史载中,我们看到,就算是抗金英雄岳飞辖下的骑兵也不过三千左右,其他部队的就更少了。
南宋被两个国家进攻过,分别是金,和后面的蒙古,这两个阶段中奸臣贪图享乐苟且偷安对战争的结果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是秦桧,他在的时候金攻宋,他的卖国求荣行为想必不说大家也知道,另外一个是贾似道,他是国舅,他在的时候是蒙古在攻宋,如果不是他宋朝最少还可以延缓亡国最起码10年。
北宋时期的政治腐败与靖康之耻

北宋时期的政治腐败与靖康之耻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腐败与靖康之耻是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问题。
本文将从北宋政治腐败的成因、表现和影响以及靖康之耻的由来、后果和对国家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北宋政治腐败的成因与表现1. 权臣干政北宋时期,有权臣干政的现象普遍存在。
权臣倚仗皇权,通过掌握皇帝的信任与权力,对朝政进行干预和操控,甚至篡位夺权。
这些权臣在政治上追求个人私利,而非国家利益,导致政治腐败的加剧。
2. 官僚主义泛滥北宋时期,官僚体系日趋庞大,官僚主义问题普遍存在。
官员晋升主要依赖文化考试,而非实际才干和政绩,导致很多官员贪图权力、财富和特权,滋生了腐败行为。
3. 贪污受贿贪污受贿是北宋政治腐败的另一重要表现。
官员利用职权之便,通过索贿和行贿等手段来牟取私利。
贪官污吏纵容黑恶势力,大肆敛财,造成社会财富大量流失,损害民众利益。
4. 政治倒行逆施北宋政府在治国方面存在一些错误决策,使得政治腐败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例如,政府过度重视外敌的入侵威胁,加强对军事力量的投入,而忽视了国内政治和社会经济问题,造成国内治理困难。
二、北宋政治腐败的影响1. 社会不稳与民怨沸腾北宋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秩序紊乱,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激化。
民间普遍不满政府的腐败现象,导致民怨沸腾,社会不稳定。
2. 经济发展受阻北宋政府缺乏有效的经济措施,政府财政赤字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困扰。
政治腐败和贪官污吏的存在,导致财政资源被浪费和挪用,使得固定资本的投资和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3. 国家安全受损北宋政治腐败导致国家安全形势严峻。
朝廷对外政策的软弱无力,使得外族侵略者有机可乘,最终导致辽金入侵,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靖康之变。
三、靖康之耻的由来与后果1. 靖康之耻的由来靖康之耻指的是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俘虏了北宋皇帝和大量文武官员的事件。
金兵入侵北宋,直接源于北宋政治腐败的结果。
政治腐败导致了内忧外患,使得北宋政府无法有效抵御外敌入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是不是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
在中国历史上,创建一个朝代的封建统治集团取得政权后走向腐败,这几乎是共同的,
甚至已经形成的一条规律。
那么?
历代王朝都不会容忍官僚集团贪污腐化,因为官场腐败会腐蚀整个统治阶层的权力基础。
但今人一直有个成见:以为古代政府反腐败,只靠人治的手段,而未能够建立严密的
制度。
其实,任何一个享国超过二三百的王朝,如果没有建立一套有效控制腐败的制度,
又如何可能维持这么长久的统治?
在今年春天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作家二月河说,“有人主张高薪养廉,我
不同意,历史上工资最高的时候是宋朝,‘公务员工资’是汉代的6倍,清代的10倍,
但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
”我赞同“高薪未必养廉”的观点,都若说“宋朝是
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那确实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
因为,如果说到腐败的严重性,无疑以“政由贿成”即系统性、制度性的腐败的晚清为最。
清末官场之腐败、吏治之
溃败,让当时的一名体制内官员——云南学政叶尔恺也感叹清王朝已丧尽合法性,不亡无
天理。
宋代当然也产生过一些大贪官,但毕竟并未形成系统性、制度性的腐败。
从制度安排
的角度来说,宋代建立的反腐败机制还是非常周密的。
比如在控制公款吃喝方面,宋朝创
立了“公用钱”制度,即由财政拨给地方官一笔“公用钱”,类似用于公务接待的特别费。
换言之,宋朝承认公务接待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但长官也不能乱花公用钱,必须用于公务
接待,公款招待必须按照法定的规格、标准,使用时也需要副职副署,且计入公账。
若公
务接待违反了法定标准,即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
同时,宋政府又设立“券食”制。
凡官员出差公干、下基层考察,均由政府发给“券食”,凭券供给饮食。
什么职务的官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发给“券食”,按什么标准发放,政府都有非常细致的立法作出规定。
“券食”的费用到年终由各州的常平主管官统一
结算,上报户部审计,如果发现“有过数取予及违戾者,并重置典宪”,即超标、违规的
公费接待,以重典处置。
对于任何政府来说,完全取消公务接待是不切实际的,当然也是断不可行的。
关键是
如何遏制不必要的公款吃喝。
宋代创立的“公用钱”与“券食”制,看起来很有现代性。
换言之,这是现代国家完全可以拷贝、施行的制度。
今天的人还特别爱引用英国阿克顿勋爵的一句话,来说明腐败产生的机制:“权力导
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
”其实阿克顿所说的道理,我相信宋朝的制度创建者也
是明白的,因为宋朝的一切制度设计,均遵循一个原则:“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换成
现在的说法,便是通过分权与制衡,防止出现绝对权力。
宋人吕祖谦描述过宋朝的权力制
衡机制:“大臣权任太重,恐其不能无私,则有给舍以出纳焉,有台谏以纠正焉,有侍从
以询访焉。
”其中来自台谏的制衡权尤其强大:“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
宰相待罪。
”
宋代是台谏权最为发达的一个朝代,代表监察权的台谏系统获得了完全独立于行政系
统的独立地位。
宋人经常将“执政”与“台谏”对举,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明晰地认识到,
行政权与监察权乃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权力,应该让两者分立、对峙。
这便是古典中国
的“二权分立”思想,现代公司治理的“执事”经理层与“监事”二分制,可能便是从中
汲取了灵感与智慧。
强大的台谏系统,发达的监察权,构成了宋朝最有力的反腐败机制。
如南宋初,宋高
宗诏令:“如人吏受赂及故违条限,仍许御史台检举送大理寺,依法断遣。
所有京朝官、
大使臣亦依此。
”后来孝宗皇帝也下诏:“诸路监司郡守不得非法聚敛,并缘申请妄进羡,违者重置典宪,令御史台觉察。
”
从实际效果看,作为权力净化机制的台谏制度,是运作良好的。
一个宋朝官员如果被
台谏官弹劾涉嫌贪腐,通常都会受到查处。
宋仁宗时,有个叫做苏舜钦的官员,在过“赛
神会”这个节日时,将单位的旧报纸卖了,换成一笔小钱,叫上几位同僚去喝花酒,结果
这事儿被台谏官举劾,导致苏舜钦被“削籍为民”,参与聚饮的其他人也“皆斥逐”。
苏
舜钦还只是一个小官儿,仁宗朝的宰相梁适,也被台谏官弹劾有贪贿之事,虽然梁适贵为
宰相,位高权重,但台谏官也不示弱,再三发起弹劾,最后迫使皇帝不得不将梁适罢相。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显示了在行政权与监察权分立的权力构架下,独立的台谏系统确实
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行政系统的权力腐化问题。
只是在政治昏庸的时候,如北宋末年,这套权力净化机制才似乎失效了。
但我们不能说,宋人并没有建立一套有效控制腐败的制度。
实际上,控制腐败的制度还是摆在那里,
只不过它被搁置了,停摆了。
对于今人来说,大概可以从宋朝反腐的得失中获得一个启示:建立控制腐败的制度并不太难,难的是如何让这套制度一直保持有效的运转。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