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合集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

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本文表达了苏轼的苦闷、自我解释、自慰、自我解惑,同时表现了苏轼乐观的人生态度。

翻译/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正在脱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我碰巧看到)月光从传送门射进来,(我不禁对一次夜游产生了兴趣,于是)我起身高高兴兴地出去了。

我以为没人可以玩,就去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所以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院子里的月光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海藻和水草交错,原来是院子里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什么时候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

注释(1)承天寺:位于湖北省黄冈县南部。

②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勇年号。

当时因为五台案被贬黄州四年。

(3)住户:一指房间的门,二指窗户,这里指门。

(4)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5)行:散步。

(6)念:考虑,想到。

(7)者:……的人。

(8)遂:于是,就。

(9)至:到。

(10)寻:寻找。

张怀民:我的一个朋友。

梦功成名就,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黄州,住在承天寺。

(12)寝:睡,卧。

(13)相与:共同,一同。

(14)中庭:庭院里。

(15)空:形容水的清澈。

形容这里的月光如水般清澈明亮。

(16)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17)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18)也:是。

(19)但:只是(20)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21)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赏析/鉴赏文章中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①,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被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

何夜无月?那里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⑧。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大白畅达,为"唐宋八各人"之一。

其诗清爽豪健,善用浮夸比喻,在艺术示意方面独具气魄威风凛凛。

少数诗篇也能反应民间痛楚,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恣。

词开豪爽一派,对儿女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善于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荡,有灵活壮丽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以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念:想。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配合游乐的。

③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今废。

另一说苏东坡曾被贬到福建泉州,故有也许所在是泉州。

④相与:一块儿。

步:作动词用,散步。

⑤如积水空明:积水,意思是庭中自上而下像布满着水,不是地上积水。

其水澄澈,以是用"空明"来形容。

初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初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元丰六年⼗⽉⼗⼆⽇,夜,解⾐欲睡,⽉⾊⼊户,欣然起⾏。

念⽆与为乐者,遂⾄承天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空明,⽔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何夜⽆⽉?何处⽆⽵柏?但少闲⼈如吾两⼈者⽿。

【译⽂】
元丰六年⼗⽉⼗⼆⽇,夜⾥,我解开⾐裳准备睡觉,看见⽉光照进唐武德门户,便⾼兴得起来⾛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起在院⼦⾥散步。

⽉⾊洒满庭院,如同积⽔⾃上⽽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中⽔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柏树的影⼦。

哪个夜晚没有⽉⾊?那个地⽅没有⽵⼦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对照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对照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对照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对照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对照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简短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简短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全文简短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接下来分享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全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
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
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哪一个夜
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
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
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翻译《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解释及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解释及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解释及译文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解释及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⑴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⑵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⑶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⑷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⑸行:散步。

⑹念:考虑,想到。

⑺者:……的人。

⑻遂:于是,就。

⑼至:到。

⑽寻:寻找。

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⑿寝:睡,卧。

⒀相与:共同,一同。

⒁中庭:庭院里。

⒂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⒃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⒄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⒅也:是。

⒆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⒇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刚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射入,(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取乐的人,(我)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精选10篇)篇1:《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文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

“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作者也许在想: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在这贬居的寂寞中,谁又能与我共同赏月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是作者“念”的结果,下笔十分轻淡,实则意味深长。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光下的漫步,该是如何一种心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一、解释加横线词的含义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至:到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5、月色入户户:窗户6、欣然起行欣然:高兴地二、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一起在院里散步。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光下的 地面—— 积水空明 比喻
竹柏—— 藻荇交横
生动 形象
如临 其境
皎洁、澄 清、透明
文中哪些句子 表达了作者的 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耳。”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 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感?
漫步的悠闲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总结: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 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 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 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抒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乐观
空灵、皎洁 潇洒、达观
能力迁移:看图写 景抒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承天寺 承天寺甬道 承天寺庑廊
承天寺大雄宝殿 陀罗尼经幢(宋)
作 者 简 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 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 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 宋八大家”之列。
他的词境界阔大,是“豪放派”的 先驱。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 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 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 《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 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 要耐心寻味。
重点词
• 解衣 欲 户 欣然 念 与 为乐
• 者 遂 寝 相与 步 中庭 空明
• 交横 盖 但 少 闲人 耳
翻译全文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 的?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有什么作用? 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 图有什么特点?
写作背景介绍
写 作 背 景
•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 (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 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 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 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 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 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 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 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 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 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 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能力扩展:一切 景语皆情语。
西江月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