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量法计算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Method of differences)是一种常用于化学计算中的方法,它基于简单的减法运算来解决问题。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计算,包括浓度计算、物质量计算、平衡常数计算等等。
差量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前后两个状态之间的差异来求解问题。
在使用差量法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状态,然后计算出其他状态与基准状态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通常以数值的形式表示。
举个例子来说明差量法的具体应用。
假设有一瓶体积为500mL的酒精溶液,其中酒精的浓度为30%(体积百分比)。
现在我们想要将浓度调整为20%。
要使用差量法来计算所需的酒精和溶液的体积,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基准状态:即初始状态,即30%浓度的酒精溶液。
2.计算所需差异:所需酒精的体积差异为30%-20%=10%,而所需溶液的体积差异为20%-30%=-10%。
3.使用差异计算:根据差异计算,所需酒精的体积为10%*500mL=50mL,而所需溶液的体积为-10%*500mL=-50mL。
4.计算最终结果:将所需差异与基准状态中的对应量进行分别相加,即500mL+50mL=550mL的酒精溶液,以及500mL-50mL=450mL的溶液。
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得到将初始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调整为20%浓度所需的酒精体积为50mL,以及溶液体积为450mL。
差量法同样适用于物质量计算。
比如,假设我们需要制备100mL浓度为2M的盐酸溶液。
然而,我们只有0.1M和5M的盐酸溶液供应。
我们可以使用差量法来计算所需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1.确定基准状态:我们可以选择0.1M的盐酸溶液作为基准状态。
2.计算所需差异:所需盐酸的浓度差异为2M-0.1M=1.9M,而所需溶液的体积差异为100mL-0mL=100mL。
3.使用差异计算:根据差异计算,所需0.1M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9M*100mL/0.1M=1900mL,而所需5M盐酸溶液的体积为0mL-1900mL=-1900mL。
差量法计算

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一)、固体差量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分析:Fe + CuSO4 = FeSO4 + Cu5664(离开铁棒)(回到铁棒)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棒的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铜。
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离开铁棒的同时,就有64份质量的铜回到铁棒上,则使棒的质量增加64-56=8(份)。
现已知棒的质量增加100.8克-100克=0.8克,则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64 64-56=8x100.8克-100克=0.8克56∶8=x∶0.8克x = 5.6g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二)、液体差量例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分析:Fe+H2SO4=FeSO4+H2↑56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溶液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氢气。
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进入"溶液中的同时,则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故溶液质量增加56-2=54(份)。
由题目给的差量55.4克-50克=5.4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FeSO4+H2↑溶液质量增加(差量)56256-2=5410x克55.4克-50克= 5.4克56∶54=10x克∶5.4克答:此铁的纯度为56%。
差量法详解及例题示范

问题:考虑以下数列:2, 5, 10, 17, 26, ... 求下一个数。
解答: 步骤一:观察数列的一般形式,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递增的奇数序列。可以猜测 通项公式为 n²+1,其中 n 为正整数。
步骤二:计算相邻项之间的差异。
5-2=3 10-5=5 17-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差值是一个等差数列,每个差值都比前一个差 值大 2。
步骤四:推导数列的规律。根据差值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规律:第 n 项和第(n-1)项之间 的差值为 2(n-1)+1。
通过应用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下一个差值:
9 + 2(5-1) + 1 = 18
所以,下一个数是 26 + 18 = 44。 因此,给定的数列继续增长的下一个数是 44。 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在数学问题中寻找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并进一步应用这些规律来推 导出更多的信息和结论。
差量法详解及例题示范
差量法(Method of Differences)是一种数学方法,常用于求解数列或函数的性质、规律 以及推导公式。该方法基于找到数列或函数的相邻项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些差值的特 点来揭示问题的信息。
差量法的步骤如下:
1. 确定数列或函数的一般形式:首先要观察数列或函数的前几项或者根据题目给出的 条件得出数列或函数的一般形式。
2. 计算相邻项之间的差异:计算数列或函数中相邻项之间的差值,并将这些差值记录 下来。可以使用表格或列表形式进行整理。
3. 观察差值的特点:仔细观察差值的变化,注意其中是否有规律或者是否存在某种关 系。
4. 推导数列或函数的性质或规律:基于差值的特点和关系,推导出数列或函数的性质 或规律。这可能包括递推公式、通项公式、等差序列、等比序列等。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用于求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量、生成物的摩尔量以及余量等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量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步骤以及实际应用。
一、差量法的基本原理差量法基于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计算摩尔量的差值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量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配比关系,简单地根据给定的摩尔量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二、差量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化学方程式:首先需要明确所研究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其化学式。
2.结合实际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已知的摩尔量和需求求解的未知的摩尔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应用差量法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4.检查计算结果:最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三、差量法的实际应用1.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量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机制和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2.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从而确定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用量和生成物的产量。
3.确定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在化学反应中,经常会出现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的情况,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确定哪一种反应物是限定剂,哪一种是过剩剂,从而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
4.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化学计量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化学计量方面的问题,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解决生产中的用量计算、废料处理等与化学反应相关的问题。
总之,差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应用化学反应。
在化学实验和工程实践中,差量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化学中,差量法又叫重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它主要是利用量等式中连接各量之间关系来计算,可以用来计算溶液中各成分的重量或摩尔质量等。
一、概念解释差量法是利用各量之间的关系,计算某个量的方法,可以划分为定量法和变量法。
1.定量法:定量法是指在量等式中,有一个变量的量已知,从而计算出另一个变量的量。
例如,在溶液中,有若干g氯化钠,我们想要知道多少ml溶液中有多少百分比的氯化钠,则我们可以用定量法来计算。
2.变量法:变量法是指在量等式中,除了一个量已知外,另一个也已知,从而求取第三个量的值,是一种典型的差量法。
二、操作步骤1.按量等式:计算量等式中的变量量需要先确定量的等式中的量,从而确定变量的等式形式,如下:a)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M=重量g/摩尔数n”b)计算重量:“重量g=摩尔质量M*摩尔数n”c)计算摩尔数:“摩尔数n=重量g/摩尔质量M”2.确定计算量:在计算差量法时,要确定出计算量,即那个量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例如:在计算某溶液中的摩尔质量是,必须先知道其重量,再用重量/摩尔数的式子计算出来的,所以重量就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量。
3.计算变量量:在确定出计算量后,我们就可以按照量等式的形式进行计算,从而计算出变量量的值。
4.实验:在计算某溶液中的摩尔质量,首先要将某溶液加入容量瓶中,然后用称量秤加入溶液,重量乘以百分比,然后将重量乘以摩尔质量计算出摩尔质量。
在量等式中按照:“摩尔质量M=重量g/摩尔数n”的形式,计算出重量,然后乘以摩尔数,就可以计算出摩尔质量。
三、差量法的应用差量法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计算出我们需要的量。
在日常生活中,差量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某溶液中各成分的重量或者摩尔质量等,也可以计算其他各种物质的量。
四、总结差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可以用来计算溶液中各成分的重量或摩尔质量等,并且它还可以用来计算其他各种物质的量,是我们实验时的重要工具之一。
差量法

二、溶液质量差 例3. 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 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二、溶液质量差 例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 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 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是_____。
在较复杂情况下,多个反应都存在差量,要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 若差量的增减方向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 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一、固体质量差
例1.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 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一、固体质量差 例2.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 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减少了0.31 g,则原混合物中 碳酸钠的质量为( )
差
量
段 素 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法
晋
城
一
中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 与反应物 或生成物的 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应用差量法常常可以省去繁琐的 中间过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在众多的解题技巧中,差量法应属优秀 方法之一。 1.差量法的理论依据: 利用数学上的等比定理: a c a- c -= -= b d b- d
---------
例如:Fe+CuSO4=FeSO4+Cu 56 64 28 32
可见: 56 64 -- = -- = 28 32 64-56 -----32-28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安大雄2020年3月13日一、差量法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A 1∶1B 3∶2C 7∶D 2∶7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答案:1 、96% 5、A 6 、C 7、A二、平均值法三、离子守恒法例题:1、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
化学计算---差量计算法

化学计算:差量思想差量法计算规则:遇到下列情形,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1、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2、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差量法是建立在化学反应基础之上的,反应前后的量差与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直接相关。
在计算时,若能将反应前后单位统一、配合成套,只需将差量当成一种特殊的“生成物”即可。
3、气态烃(CxHy )在100℃及其以上温度完全燃烧时气体体积变化规律与氢原子个数有关。
若燃烧前后体积不变,即=0,y=4; 若燃烧前后体积增大,>0,y>4;若燃烧前后体积增大,<0,y<4;1、将a g Na2O2加入到93.8g 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为100g ,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4% B4.2% C8% D12%2、将a 升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升(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升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 A a b -a 2 B b a -b C b a 2b - D ab a - 3、CO2和O2的混合气体多次通过有Na2O2的干燥管后,体积减小到原来的4/5(条件相同,同时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体积比为()A 4:1B 3:2C 1:1D 2:34、25℃和101 kPa 时,乙烷、乙炔(C2H2)和丙烯(C3H6)组成的混合气体32ML 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总体积缩小了72ml ,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 B25% C 50% D 75%5、为了检验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先将w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123115384w w w - B 1213184w w w - C 123114273w w w - D 1231184115w w w - 6、将5.6 L CO2气体缓慢通过一定量的Na2O2固体后,得到3.36 L 气体(气体均在标准情况下测定),所得气体的质量为()A 3.8 gB 4.8 gC 5.4gD 6.6 g7、11.5 mL 某气态烃(碳氢化合物)与过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爆炸后,气体体积减少了34.5mL ,再用KOH 溶液吸收后,气体体积又减少了34.5mL (气体体积测定均在常温常压下)此烃的化学式为()A 甲烷(CH4)B 乙烯(C2H4)C 乙烷(C2H6)D 丙烷(C3H8)8、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 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4.8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