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4.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高中政治 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物质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定义的方法:主干+附加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学习重点:世界物质性的证明、物质概念学习难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概念学习过程:【情境1】资料一: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

然而,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物质。

过去,人们只知道物质有三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20世纪中期,科学家确认物质第四态,即“等离子体态"。

1995年,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即“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

去年,这个联合研究小组又宣布,他们创造出物质的第六种形态,即“费米子凝聚态”。

资料二: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地发展到哺乳动物,进而又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

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河北省保定市高二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物质、运动与静止、规律的定义2、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摒弃有神论思想一、厘清知识(一)自然界的特点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形成和发展的,都有---------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世界的活动。

(特别提醒: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鱼、虫;从宏观天体到微观世界,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都是客观的、实实在在存在的。

不因为人们喜欢它,它才存在;也不因为人们不承认它,它就不存在。

比如,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我渴盼:太阳呀,赶紧消失吧,睁眼一看,太阳果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太阳,决不因为我们头脑中的意识而存在,也决不以我们头脑中的意识的变化而转移,它是客观的、实实在在存在的。

一句话:整个自然界都是客观的、实实在在存在的。

)(二)人类社会的特点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命群体。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物质要素。

(特别提醒:人类,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低等动物逐步进化来的,人类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物种之中的一员,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周围的自然资源:阳光、空气、水……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人,没有人,何谈人类社会?离不开战天斗地,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料。

4.1 世界的物质性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4.1 世界的物质性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一.教学目标展示1.知识目标(1)识记①物质的定义。

(2)理解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从茫茫宇宙到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二.学习重点难点①学习重点:①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②学习难点:①物质的含义②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三.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理解我国的“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通过学习物质的含义,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通过学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引导学生树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四. 自主学习提纲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中的一部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三、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2.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4.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4.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1【学习目标】:1.识记物质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

)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阅读课本P29第二段,归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温馨提示: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不管人们是否感觉到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②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

这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思考: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阅读课本P29第二段3-8行,理解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3.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

阅读课本P28,归纳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思考:为什么说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还说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温馨提示: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阅读课本P30,找出: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①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存在要素/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温馨提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4.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4.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2

──恩格斯
体现的道理是:(B 级)
总结: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 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B 级)
◇课堂探究:(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
别 性。
别特性
不能用物质去代替具体的具
不能用物质具体形态去代
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 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
多样性。
性。
联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
系 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
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C.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


,它们都是
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物质
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概念概括了
,而不是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
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

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抚宁六中导学案科目:政治授课时间:姓名:班级:学号: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 (2)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运用:(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从世界物质性出发,结合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实例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1)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三、自我预习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概念概括了,而不是指。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⑴自然界是的。

⑵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⑶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四、知识体系构建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物质生活基本要素的客观性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五、合作探究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说。

但在历史上,也有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驳。

科学每发展一步,宗教神学就失去一块阵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高中政治导学案 必修4:4.1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导学案 必修4:4.1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学习目标】1.熟记并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通过辨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培养辩证思维能力3.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学习重点与难点】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一、问题导学1、有人认为“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你觉得对吗?2、回顾: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缺陷。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是什么?二、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概念的内涵:(1)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3)哲学上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①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一一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一一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

②哲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永恒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③二者的关系看做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____ _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4.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新人教必修4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政治 4.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新人教必修4
物质的客观性
物质的可知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是什么?
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的关系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公社颂》,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无朋的白菜重达500斤,棉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震动湖海山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位著名的牧师做完祝福祈祷后,说:“诸位兄弟姐妹,你们对于信心还有什么怀疑之处吗?”一名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我们教堂顶上要装避雷针呢?”
美国费城盖了座新教堂,教会派人去问爱迪生:“是否要给新教堂装上避雷针?”爱迪生说:“当然要装,因为雷公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
(1) “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2)“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思想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承认他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就是承认了他们的思想是“物质”的。因为他人的思想、意识虽然对我来说是“客观存在”的,而对他人来说则是主观的,它仍然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东西。因此,对他人的思想我们只能说是“客观存在”的,而不能说是“客观实在”。否则就混淆了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界限。 (3)总之,“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自主学习】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_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出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_______。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________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________________。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__。

(3)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__,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___________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___________。

方法论要求:
【学习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点之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9级的特大地震。

据统计,仅遇难者就有9万人左右,还有大量人员失踪。

地震造成的损失惨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各界进行大力支援。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点之二: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


试评析这一观点。

〖典题精析〗
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

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

例1.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例2.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A.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例3.(2008江苏通州模拟)“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一愿望只有在今天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现实。

这说明……()
A.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 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C.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D. 只要坚持不懈,人们的愿望最终必然会取得成功
〖误区指正〗
1.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2.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3. 他人的思想对于我来说是客观实在的。

(注意: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4.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注意: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

)〖课堂小结〗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



物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