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单元总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能力,增强尊重民族文化的意识。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课型。

此类课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还要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

用作品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联想,使他们在与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后,生发出自己真诚的观点和感知。

优秀的艺术作品对心灵的碰触和撞击,出自于对艺术语言的深刻领会和思考。

中国古典园林恰恰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所形成的精神积淀,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和自我关系的一种深度思考,并将其外现于园林的状貌和空间形态。

本课的知识点是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要素和造景手法。

种类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其中皇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私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较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与中国的哲学精神、文化气质更为契合,所以本课的欣赏对象以苏州园林为主。

园林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与这二者有关的要素都将在教学中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有山、水、植物、建筑(墙、窗、亭、廊、阁、轩、舫等)。

有了分析对象,有了基本要素,就涉及到在造园时如何运用这些要素。

因此,接下来的知识为造景手法,它包括对比、衬托、框景、隔景、借景等,教材上都有相应的图例说明。

中国古典园林一切的精神内核都源自于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融合,又得益于中国古代文人将绘画、诗词、文学融入其中,使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水一木、一廊一亭都可以默默含情,时时有境。

这些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2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c3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苏州园林里造成藏露互补的遮隔物有种种,如花木、山 石、门窗、屋宇、水流……
1.花木隔
山石隔
拙政园的土石假山,只要人们不断的变换方位,不断 的变换视角,眼前就能展现多层次的优美画面:或山 掩曲径,或岭映峈亭,或石藏幽谷,或峰隔重楼,无 不是趣味不尽的艺术境界
桥梁隔
在拙政园的中部,就有一座座低 矮近水的曲桥分隔水面的。它丰 富了水面的层次,使水面不致一 平如镜而显得单调乏味。这样, 人们就有水景可看了,或由近而 远,或由远而近,从而产生一种 宽阔而平远的意境。
文徵明:
明代著名书 画家。与祝允 明、唐寅、徐 祯卿三人,人 称“吴中四才 子”
与沈周、唐 寅、仇英全称 “吴门四家”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西区
(原“补园”)
N
中区
(原“拙政园”)
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经修复扩建, 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 “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三部 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
二、映衬对比,多样统一
(一)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映衬对比,多样统一
(二)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映衬对比 ,多样统一
拙政园的亭,以屋基平面和立柱多 寡而论:
圆形而立五柱的如笠亭;正方形而 立四柱的如松风亭、嘉实亭等;正 方形而立十二柱的如梧竹幽居亭; 长方形而立四柱的如放眼亭;长方 形而立八柱的如绣绮亭;六角形而 立六柱的如宜两亭;八角形而立八 柱的如天泉亭;平面呈“凸”字形 而立八柱的如涵青亭;平面呈扇形 而立六柱的如:“与谁同坐轩”亭 ……
远 香 堂
枇 杷 园
梧 竹 幽 居——源自廊 桥 小 飞 虹听 雨 轩
北 寺 塔
10/3/2019
——
一 池 三 景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变化不大,多以静态的水出现, 如湖泊、池水、水塘等。设计中常用曲桥、沙堤、岛屿、 汀步分隔水面;以亭、台、榭、廊划分水面;以山石、树 木、花草倒影水面;以芦苇、莲荷、茭、蒲点缀水面。一 般构成安静的风景区,形成“青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 皆有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意境。
拙 政 园 中 部 水 景
拙政园水景
3、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 没有美感。
花木的选择标准: (1)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技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 都追求自然优美; (2)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 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3)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 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4)有意境:花木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 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 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 禄等。
四、倒影作用
❖ 水面可以产生倒影,由于水的深浅不同,水底及壁 岸的颜色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倒影。当水面波动 时,会出现扭曲的倒影,水面静止时则出现宁静的 倒影,水面产生的倒影作用,增加了园景的层次感 和景物构图完美性。
五、连接作用。
❖ 水面可以连接众多景点 ,产生整体感,使散落 的景点统一起来。
现代园林中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多以动态的水出现, 如溪流、喷泉、泻流、涌泉、叠水、水梯、水涛、水墙等。
汀步
❖ 瀑布。张潮在《幽梦影》中说: “水之声有四:有瀑布声,有流 水声,有滩声,有沟浍声。”园 林中都有对自然界的模仿,以获 得既赏心悦目,又悦耳的艺术效 果。苏州环秀山庄西北角的假山 ,利用屋顶雨水流注池中,略存 瀑布之意,在东南角假山上于石 后设小槽承受雨水,由石隙婉转 下泻,形成小瀑布景观。苏州狮 子林旁“听瀑亭”的人工瀑布, 利用水柜蓄水,山涧中出湖石三 迭,下临深潭,水闸一开形成三 迭瀑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课程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萌芽于商周,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隋唐,成熟宋明清。
学生思考回答: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




1、什么是园林?
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和时间分别是?
2、园林的分类:
PPT出示颐和园、苏州园林、开元寺等图片,引导学生将其分类。
结束语
今天我们了解了闽南寺观园林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下节课后特别是没去过的同学去在看一看闽南的寺观园林!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授课类型
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本课为“欣赏·评述”课型。此类课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还要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用作品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联想,使他们在与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后,生发出自己真诚的观点和感知。优秀的艺术作品对心灵的碰触和撞击,出自于对艺术语言的深刻领会和思考。
5、最著名的的是那座寺庙?开元寺东、西塔。
6、视频《开元寺》东、西两塔的高度。
四、寺观的形成?
两晋、南北朝的贵族有“舍宅为寺” 的风尚。包括把宅园的第宅转化为寺庙,成为早期寺庙现成的园林。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育目标知识目标: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造诣和文学表达。

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苏州园林,感受园林中的移步换景,能够运用剪纸设计并制作一款漏窗,应用在古典园林景观中,感受园林建筑中造景手法的妙趣。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学习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以及园林的自然之美、建筑之美和人文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通过欣赏江南古典园林,感受园林中的文人气息,并尝试体会园林特色的人文美。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体会古人那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造园艺术。

第一环节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三要素是什么入手,带着这一问题欣赏一组园林图片,而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苏州园林美得就像一幅画,不仅和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还和绘画有着深厚的渊源。

在最初造园的时候,就以山水画为蓝本,构建一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美。

其中又以“可望”为核心。

游走在园林之中,漫步在游廊之中,休憩在厅堂之内,观望着园中之景,就让我们探究一下这巧妙地空间布置。

本课的亮点有两处,第一个是从情感入手请同学们发言表达与谁同坐轩中想与谁同坐,通过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基本达到了情感目标,因为是公开课,学生还没有真正做到畅所欲言,答案丰富性不够。

第二个亮点是让学生动手剪纸尝试做一个漏窗样式,感受漏窗的独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感受园林之美。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有新意有想法,创作速度受时间限制,也受动手能力的影响,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没有完全制作出来。

可以把此内容延续到下一节课中进行。

本课体现了教学难点重点,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回答问题结合了教师的积极引导,完成了本课内容。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国园
林萌芽于商周,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全盛
于隋唐,成熟于宋明清,主要受统治阶级
的思想及宗教思想和艺术的影响,经历了 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日趋完善,历史悠
久,分布广泛。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中国古典园林得益于绘画、诗词、文 学等艺术,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形 成了自然山水式园林。不管是北方的大型 园林,还是南方的小型园林,布局形式以 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 自然,又高于自然,把自然美、建筑美和 人文美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虽由 人作,宛自天开”,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 出无限的意境,这个是中国园林最主要的 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 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主,具有“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希望我们有机会能 走进中国古典园林,去感受它的意境美。
颐和园
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基 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了中国皇家园林 的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亭台、长廊、 殿堂、庙宇、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开阔的湖 面相互和谐,艺术的融为一体,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 地位显著。
西亚的造园活动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影响到 叙利亚、伊拉克、埃及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兰教地区。西 亚与北非的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 的庭院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他们的心目中,水和绿荫显得 特别珍贵,认为“天国乐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 流水,绿树鲜花,美妙的乐声在庙堂里回荡。因此阿拉伯人 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院,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 限划清。园内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成四区,并 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 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 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这种水法的运用,后 来又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PPT课件

苏州拙政园中部 及西部平面图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取 自宋代文人苏轼词意,表 达了“与谁同坐?明月、 清风、我”的孤芳自赏的 思想。
苏州拙政园的梧 竹幽居亭构思巧 妙别致的梧竹幽 居亭呈方形,建 筑风格独特,四 面皆有圆形洞门, 景色各异。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以少胜多的艺术布局。
寺观园林
苏州拙政园的“小飞虹’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有 池、塘、泉、溪、涧和飞 瀑等形式。拙政园的小飞 虹在池中作为架空的桥廊, 既起分隔空间的作用,又 可使两侧景物互相渗透, 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空间的 层次变化。
苏州留园中的冠云峰是太 湖石中的绝品,集“漏、 透、瘦、皱”四奇于一身, 是中国古典园林置石的典 范。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景中,运用对比、衬托、隔景、框景、借景 等手法,使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获得小中见大,以少胜多 的效果,给人以景色丰富、视觉变幻的感受。它把人工美与自 然美巧妙地结合,达到了《园冶》一书中所指出的“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穿过依虹亭映入眼帘的是 巍然屹立的北寺塔,与拙 政园内景色连成一体,这 就是造因者独具匠心的借 景手的书籍资料,谈谈你对中国古典园 林的了解。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景手法和审美追求上有什么特 色?
谢谢观看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寺观园林。作为世界三大 园林体系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萌芽于商周,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全盛于 隋唐,成熟于宋明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日趋完善,历史悠 久,分布广泛。 以北京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 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
私家园林
拙政园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部布局以大水池为中心,是全园的 主体和精华所在。大水池分为南北两个空间,以池中土石垒成的东、西两 个岛山为界。西山建长方形雪香云蔚亭,东山建六方形待霜亭,东西展开、 交相辉映。西山西南隅的荷风四面亭位于水池中央,西桥通柳荫路曲,转 北至见山楼,南桥与倚玉轩衔接。池南筑有四面厅远香堂,其东侧由税杷 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三个庭院组成,西侧由小沧浪水院、小飞虹廊桥和 香洲石舫组成,以水院与水最为特色,形成富于变化的空间组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分享交流:导览图设计思路与特色
1 2 3
设计思路
介绍自己的设计灵感来源,如何确定主题和风格 ,挑选园林元素,以及运用哪些美学原理和造园 技巧进行布局规划等。
特色亮点
阐述自己设计的导览图中有哪些独特之处和创新 点,如特别的造景手法、新颖的图形设计、富有 创意的色彩搭配等。
互动交流
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的设计思 路和特色,相互借鉴和学习,提升自己的设计水 平和审美能力。
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目录
• 导言 •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 移步换景,欣赏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 别有洞天,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内
涵 • 实践活动与总结
01
导言
单元概述
• 本单元将以“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为主题,介绍中国古典园 林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园林中的建筑、山水、花木等 元素,探索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学生还将通过 实践活动,了解园林的设计和构造技术,培养园林设计和欣赏 的能力。
时代气息的园林景观。
04
别有洞天,探究中国古典 园林的意境与内涵
园林的意境与内涵概述
意境定义
意境是指园林艺术形象所表达的 情感、氛围和境界,是中国古典 园林的灵魂。
内涵定义
内涵是指园林作品所蕴含的哲学 、道德、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 层含义,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 支柱。
典型园林的意境与内涵分析
拙政园
确定园林主题和风格
根据自己的兴趣审美,确定一个 主题和风格,如江南水乡、山水 田园等。
挑选园林元素
选择适合主题和风格的园林元素 ,如山石、水池、亭台、廊檐、 花木等。
制作导览图
将设计好的园林景观,用图形、 文字、色彩等方式制作成导览图 ,以便游览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园 林的结构和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