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

合集下载

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

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

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统计学习题大全(含答案)1、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

2、简述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什么是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它有什么特点?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5、社会经济统计和职能有那些?6、统计活动过程阶段及各阶段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总体与总体单位?8、什么是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的种类。

9、什么是变量和变量值?变量的种类。

什么是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如何判断?10、什么是统计指标?指标有哪些特点?指标有那些主要分类?(简述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11、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为什么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更重要?(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B、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C、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整理方法、调查方法、分析方法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C、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和 96分,则成绩是()。

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4、要了解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的工资情况时,则总体是()。

A、20个工业企业B、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D、20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5、标志是说明()。

A、总体单位特征的B、总体特征的C、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D、单位值的特征的名称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为了了解某市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对该市所有高等学校进行调查,其中某一高等学校有学生5285人,教师950人,该校最大系有师生780,其中教师120人,正、副教授36人,占教师总数的19.3%,上述数值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统计学练习题(含作业及非官方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含作业及非官方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含作业及⾮官⽅答案)⼀、单项选择题1.根据样本计算的⽤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参数)A.参数B.总体C.样本D.统计量2.只能归于某⼀类别的⾮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数值型变量3.只能归于某⼀有序类别的⾮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数值型变量4.⽤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A.参数B.统计量C.变量D.变量值5.为了调查某校学⽣的购书费⽤⽀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进⾏调查,这种调查⽅法是(整群抽样)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6.为了调查某校学⽣的购书费⽤⽀出,从男⽣中抽取60名学⽣调查,从⼥⽣中抽取40名学⽣进⾏调查,这种调查⽅法是(分层抽样)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7.经验法则表明,当⼀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约有(68%)A.68%B.95%C.99%D.100%8.经验法则表明,当⼀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内⼤约有(95%)A.68%B.95%C.99%D.100%9.离散系数的主要⽤途是(⽐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反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B.反映⼀组数据的平均⽔平C.⽐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较多组数据的平均⽔平10.⽐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离散系数)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11.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较⽽⾔的,如果⼀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态系数的值(等于0)A.等于0B.⼤于0C.⼩于0D.等于112.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尖峰分布)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13.某居民⼩区准备采取⼀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调查,其中表⽰赞成的有69户,表⽰中⽴的有22户,表⽰反对的有9户,则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赞成)A.赞成B.69C.中⽴D.2214.某班共有25名学⽣,期未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那么该班考试分数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64.5和78.5)A.64.5和78.5B.67.5和71.5C.64.5和71.5D.64.5和67.515.某⾏业中随机抽取10家企业,第⼀季度的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是: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7.95)A.28.46B.30.20C.27.95D.28.1216.⼀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8)A.80B.0.02C.4D.8 ⽅差:1)(122--=∑=nxxsnii;离散系数:xsvs=17.根据中⼼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均值为(µ)A.µB.XC.2σ D.n2σ18. 根据中⼼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差为(n2σ)A.µB.XC.2σ D.n2σ19.假设总体服从均匀分布,从此总体中抽取容量为36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正态分布)A.服从⾮正态分布B.近似正态分布C.服从均匀分布D.服从2χ分布20.总体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此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的均值和标准误差分别为(50,1)A.50,8B.50,1C.50,4D.8,821.当正态总体的⽅差未知时,在⼤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的分布是(正态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2.当正态总体的⽅差未知时,在⼩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的分布是(t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3.根据两个匹配的⼩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使⽤的分布是(t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4.估计两个总体⽅差⽐的置信区间时,使⽤的分布是(F分布)A.正态分布B.t分布C.2χ分布 D.F分布25.⼀种零件的标准长度5cm,要检验某天⽣产的零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建⽴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H0:µ=5,H1: µ≠5)A.H0:µ=5,H1: µ≠5B.H0:µ≠5,H1: µ=5C.H0:µ≤5,H1: µ≥5D.H0:µ≥5,H1: µ≤526.⼀项研究表明,中学⽣中吸烟的⽐例⾼达30%,为检验这⼀说法是否属实,建⽴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H0:π=30%,H1:π≠30%)A.H0:µ=30%,H1: µ≠30%B.H0:π=30%,H1:π≠30%C.H0:π≥30%,H1:π≤30%D. H0:π≤30%,H1:π≥30%27.列联分析是利⽤列联表来研究(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A.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B.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C.⼀个分类变量和⼀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D.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分布28.设R 为列联表的⾏数,C 为列联表的列数,则2χ分布的⾃由度为((R-1)×(C-1))A.RB.CC.R×CD.(R-1)×(C-1) 29.⽅差分析的主要⽬的是判断(分类型⾃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A.各总体是否存在⽅差B.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C.分类型⾃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D.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30.组间误差是衡量不同⽔平下各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既包括随机误差,⼜包括系统误差)A.只包括随机误差B.只包括系统误差C.既包括随机误差,⼜包括系统误差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 31.组内误差是衡量某⼀⽔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只包括随机误差)A.只包括随机误差B.只包括系统误差C.既包括随机误差,⼜包括系统误差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 32.单因素⽅差分析是指只涉及(⼀个分类型⾃变量)A.⼀个分类型⾃变量B.⼀个数值型⾃变量C.两个分类型⾃变量D.两个数值型因变量33.双因素⽅差分析涉及(两个分类型⾃变量)A.两个分类型⾃变量B.两个数值型⾃变量C.两个分类型因变量D.两个数值型因变量34.在⽅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平⽅和来表⽰的,其中反映⼀个样本中各观测值误差⼤⼩的平⽅和称为(组内平⽅和) A.组间平⽅和 B.组内平⽅和 C.总平⽅和 D.⽔平项平⽅和 35.在⽅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平⽅和来表⽰的,其中反映各个样本均值之间误差⼤⼩的平⽅和称为(组间平⽅和) A.误差项平⽅和 B.组内平⽅和 C.组间平⽅和 D.总平⽅和 36.如果⼀个变量的取值完全依赖于另⼀个变量,各观测点落在⼀条直线上,称为两个变量之间为(完全相关关系)A.完全相关关系B.正线性相关关系C.⾮线性相关关系D.负线性相关关系37.如果相关系数r =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A.相关程度很低B.不存在任何关系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8.在⼀元线性回归⽅程中,回归系数i β的实际意义是(当x变量1个单位时,y 增加的总数量)A.当x=0时,y 的平均变动数量B.当x 变动1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动数量C.当x 变动1个单位时,y 增加的总数量D.当y 变动1个单位时,x 的平均变动数量39.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拟合的直线⽅程为x y 75.1280-=,回归系数75.11-=β表⽰(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A.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B.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C.产品成本每变动1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D.时间每减少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40.说明回归⽅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是(判定系数)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判定系数D.估计标准误差 41.各实际观测值(yi )与回归值(i y ?)的离差平⽅和称为(残差平⽅和)A.总变差平⽅和B.残差平⽅和C.回归平⽅和D.判定系数 42.回归平⽅和占总平⽅和的⽐例称为(判定系数)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判定系数D.估计标准误差 43.若两个变量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则建⽴的⼀元线性回归⽅程的判定系数R2的取值范围是([0,1])A.[0,1]B.[-1,0]C.[-1,1]D.⼩于0的任意数 44.若变量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r =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判定系数R2=0)A.判定系数R2=1B.判定系数R2=0C.回归系数1?1=βD.估计标准误差se =045.在多元线性回归⽅程k k i x x y βββ110+++= 中,回归系数i β?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平均变动额为i β?)A.⾃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平均变动额为i β?B.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平均变动额为i β?C.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变量xi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y 的变动总额为i β?D.因变量y 变动1个单位时,因变量xi 的变动总额为i β?46.设在多元线性回归⽅程k k i x x y βββ110+++= 中,若⾃变量xi 的回归系数i β?的取值接近0,这表明(⾃变量xi 对因变量y 的影响不显著)A.因变量y 对⾃变量xi 的影响不显著B.因变量y 对⾃变量xi 的影响显著C.⾃变量xi 对因变量y 的影响不显著D.⾃变量xi 对因变量y 的影响显著47.指数平滑法适合于预测(平稳序列)A.平稳序列B.⾮平稳序列C.有趋势成分的序列D.有季节成分的序列48.移动平均法适合于预测(平稳序列)A.平稳序列B.⾮平稳序列C.有趋势成分的序列D.有季节成分的序列49.⽤最⼩⼆乘法拟合直线趋势⽅程为t b b Y 10?+=,若1b 为负数,表明该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平趋势D.随机波动 50.对某⼀时间序列拟合的直线趋势⽅程为x b b Y t 10?+=,如果b1的值等于0,则表明该序列(没有趋势)A.没有趋势B.有上升趋势C.有下降趋势 D ,有⾮线性趋势⼆、简答题1.简要区别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答: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法。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统计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第⼀章绪论⼀、单项选择题1、在整个统计⼯作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统计学B、统计数据搜集C、统计分析D、统计数据的整理2、统计学的核⼼内容是()A、统计数据的搜集B、统计数据的整理C、统计数据的发布D、统计数据的分析3、某班三名学⽣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8分、84分和95分,这三个数字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4、某管理局有20个下属企业,若要调查这20个企业全部职⼯的⼯资收⼊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20个企业B、20个企业的每个职⼯C、20个企业的全部职⼯D、20个企业每个职⼯的⼯资5、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A、描述统计B、理论统计C、应⽤统计D、推断统计6、()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

A、理论统计B、描述统计C、推断统计D、应⽤统计⼆、多项选择题A、主要特征是研究数据B、研究具体的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C、研究⽅法为演绎与归纳相结合D、研究抽象的数量规律E、研究有具体实物或计量单位的数据2、数学()A、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法的发展提供数学基础B、研究具体的数量规律C、研究抽象的数量规律D、研究⽅法为纯粹的演绎E、研究没有量纲或单位的抽象的数三、填空题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统计⽅法的两个组成部分。

2、统计过程的起点是_________,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______________。

3、统计数据的分析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为什么统计⽅法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要求举三个例⼦且不与教科书上的例⼦雷同)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单项选择题1、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基期下降3%,实际⽐基期下降了3.5%,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为()A、116.7%B、100.5%C、85.7%D、99.5%2、计算结构相对数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求得的⽐重之和()A、⼩于100%B、⼤于100%C、等于100 %:D、⼩于或⼤于100%3、将全班学⽣划分为“男⽣”和“⼥⽣”,这⾥采⽤的数据计量尺度位()A、定⽐尺度B、定距尺度C、定类尺度D、定序尺度4、将全班学⽣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这⾥采⽤的数据计量尺度为()B、定距尺度C、定序尺度D、定⽐尺度5、昆明市的温度为260C与景洪市的温度310C相差50C,这⾥采⽤的数据计量尺度位()A、定距尺度B、定类尺度C、定⽐尺度D、定序尺度6、张三的⽉收⼊为1500元,李四的⽉收⼊为3000元,可以得出李四的⽉收⼊是张三的两倍,这⾥采⽤的数据计量尺度位()A、定序尺度B、定⽐尺度C、定距尺度D、定类尺度7、⼀次性调查是指()A、只作过⼀次的调查B、调查⼀次,以后不再调查C、间隔⼀定时间进⾏⼀次调查D、只隔⼀年就进⾏⼀次的调查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A、⽆区别B、是毫⽆关系的两个概念C、不可能是⼀致的D、有时⼀致,有时不⼀致9、下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年龄B、⼯⼈性别C、⼯⼈体重D、⼯⼈⼯资10、商业企业的职⼯⼈数、商品销售额是()A、连续变量B、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D、离散变量11、对昆明市所有百货商店的⼯作⼈员进⾏普查,调查对象是()A、昆明市所有百货商店B、昆明市所有百货商店的全体⼯作⼈员C、昆明市的⼀个百货商店D、昆明市所有百货商店的每⼀位⼯作⼈员12、在全国⼈⼝普查中,调查单位是()A、全国⼈⼝B、每⼀个⼈C、每个⼈的性别D、每个⼈的年龄13、对某城市⼯业企业的设备进⾏普查,填报单位为()A、全部设备B、每台设备C、每个⼯业企业D、全部⼯业企业14、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个⼤储蓄所进⾏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般情况,则这种调查⽅式是()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15、⼈⼝普查规定统⼀的标准时间是为了()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确定调查的范围C、确定调查的单位D、登记的⽅便16、()是对事物最基本的测度。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的总体特征是(a)a.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b.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c.数量性、社会性、工具性d.数量性、同质性、差异性2.当一所学校的所有学生都是一个整体时,学生的平均年龄是(d)a.数量分数B.质量指数C.质量分数d.数量指数3、某商店有职工50人,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就是(b)a.对50个变量求平均数b.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c.对50个标志求平均数d.对50项指标数值求平均数4、某学生某门课成绩为75分,则其中的变量为(b)a.某学生b.某门课成绩c.75分d.某学生的成绩5、连续型变量可以(a)a、它是无限分割的,不能一个接一个地列出B.按一定顺序一一列出C.不按一定顺序一一列出D.逐个列出6。

统计指标(a)a.都是可量的b.不都是可量的c、不具有综合特征D.具有综合特征但无法测量7。

当了解一个地区的员工情况时,统计指标是(c)a.该地区的企业B.该地区的每位员工c.该地区职工工资总额d.某企业人数1000人8、对统计指标来说,(d)a、其中,数量指数通过数量标志进行汇总。

B.其中,质量指标由质量标志汇总c.既有数量标志汇总而成的,也有品质标志汇总而成的d.是根据指标汇总而成的9.将某一地区的所有商品视为一个整体,每个商店都是整体单位,那么该地区所有商品的零售额是(a)a.数量指数B.质量分数C.质量指数D.数量分数10。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现象的数量方面B.统计学的规律和方法C.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D.现象的规律和方法12、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性是指(c)a、统计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不能单独使用。

B.在统计指标体系中,将具体指标分开是没有意义的c.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要大于其所属各指标的具体功能d.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要不小于其所属各指标的简单加总13、统计指标体系内各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因此(d)a.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b.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推算关系c.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d、所有指标必须在逻辑上或数量上相关。

统计学习题含答案

统计学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A )。

A. 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2.标志是指( A )。

A.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D.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3.一个统计总体(C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的特征不同可分为( B )。

A.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D.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5.对某市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 D)。

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B.某一高等学校科研所C.某一高等学校D. 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科研所6.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C)。

A.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7.有200个公司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200个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个公司的全部职工B.200个公司C.200个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D.200个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8.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A)A.性别B.年龄C.商品价格D.工业企业的总产值9.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C)。

A.标志B.变量C.指标D.标志值10.某班四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B)。

A.标志B.标志值C.指标D.变量11.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型变量B.离散型变量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1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A )。

A.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D.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13.下面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D)。

(整理)统计学练习题(包括答案)

(整理)统计学练习题(包括答案)

第一章序论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是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_____。

A、质量方面B、数量方面C、质与量两个方面D、各个方面2、以下哪点不是统计总体的特征____。

A、社会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差异性答案:1是B;2是A3、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特点是_____。

A、数量性B、社会性C、抽象性D、总体的同质性4、以下哪个是组成总体的前提条件_____。

A、大量性B、同质性C、综合性D、广泛性答案:3是A;4是B5、抽查5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分别是75分、80分、85分、89分、93分。

这5个数字是____。

A、标志值B、标志C、变量D、指标答案:A6、在工业生产设备普查中,总体单位是_。

A、每个工业企业B、每台设备C、每台工业生产设备D、每台已安装设备7、在工业生产设备普查中,总体是___。

A、所有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C、所有工业生产设备D、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答案:6是C;7是C8、下列哪个是连续变量___。

A、工厂数B、人数C、净产值D、设备数9、研究某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时,统计总体应确定为____。

A、该市全体职工B、该市全部职工家庭C、该市每个职工家庭D、该市全部居民家庭答案:8是C;9是B10、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____。

A、教师的教龄B、学生的成绩C、商品价格D、民族11、一个统计总体____。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答案:10是D;11是C12、以全国的石油工业企业为总体,则大庆石油工业总产值是:____。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最指标D、质量指标13、要了解某市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____。

A、该市每个职工B、该市每个职工的工资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的工资总额答案:12是B;13是D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的特点包括____。

A、数量性B、社会性C、可变性D、不变性E、综合性2、下列哪些是数量标志____。

统计学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习题与答案

单选1.“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D)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B.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D.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2.统计指标的特点是(A)A.大量性,综合性,具体性B.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C.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D.科学性,客观性,社会性3.对无限总体进行调查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通常采用(A )A. 抽样调查B.全面调查C. 重点调查D. 典型调查4.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C )A、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B、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C、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D、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5.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以百分数表示)的总和应该(D )A、大于100%B、小于100%C、不等于100%D、等于100%6.对于越高越好的现象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如第一组为60以下,第二组为60~70,第三组为70~80,第四组为80以上,则数据(A )A、70在第三组B、60在第一组C、80在第三组D、70在第二组7.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是(B)A.商品销售额B.商品库存额C.商品库存量D.职工人数8.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对比结果的综合指标称为(C)A.动态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9.计划规定商品销售额较去年增长3%,实际增长5%,则商品销售额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的算式为(B)A.5%/3%B.105%/103%C.3%/5%D.103%/105%10.在由三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C )A.都固定在基期B.都固定在报告期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D.采用基期报告期交叉11.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的阶段有(D)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决策B.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12.总量指标一般表现为(C)A.平均数B.相对数C.绝对数D.指数13.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C )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14.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5.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B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C、工人按性质分组D、工人按民族分组16.对于越高越好的现象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如第一组为75以下,第二组为75-85,第三组为85-95,第四组为95以上,则数据(A )A、85在第三组B、75在第一组C、95在第三组D、85在第二组17.下列指标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B)A.工人出勤率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C.每百元产值利税额D.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18.某地区2007年年底有1000万人口,零售商店数有5万个,则商业网点密度指标为(A)A.5个/千人B.0.5千人/个C.200个/人D.0.2个/千人19、某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2010年4%,则2010年该地区粮食的环比增长速度为(C )A、5%B、3%C、104%D、96%多选1.统计有着重要作用,统计是(ACE)A.社会认识的一种有力武器B.制定计划,实行宏观调控的基础C.制定政策的依据D.经济管理的手段E.科学研究的工具2.统计表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ACE )A.调查表B.简单分组表C.整理表D.复合分组表E.分析表3.编制组距数列时,组限的确定(BD )A、最小组的下限应大于最小变量值B、最小组的下限应略小于最小变量值C、最大组的上限应小于最大变量值D 、最小组的下限应略小于最小变量值E 、最小组的显现和最大组的上限应分别等于最小和最大变量值4.常用的相对指标有(ABCDE )A.动态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较与比例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5.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DE ) A. n X ∑ B. ∑∑f xf C. ∑∑f f X D. ∑∑m x m 1 E. ∑xn 1 6.标志变异指标有(ABCD )A.变异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E.相关系数7.从统计指标表现的形式看,动态数列可分为以下几种(ABC )A.总量指标动态数列B.相对指标动态数列C. 平均指标动态数列D.时期指标动态数列E.时点指标动态数列8.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BC )A.产品产量指数B.播种面积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成本指数E.物价指数9.按组织方式不同,抽样调查有(ABCD )A.纯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E.不重复抽样和重复抽样10.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CD )A.确定性变量B.随机性变量C.连续变量D.离散变量E.常数11.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E )A.目的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联系性原则D.可比性原则E.统一性原则12.下列分组属于品质标志分组的有(BCD )A.按工资分组B.按职业分组C.按产业分租D.按地区分组E.按人均收入分组13.某地区2007年新出生人口数为60万人,这一数值为(AC )A.时期数B.时点数C.绝对数D.相对数E.平均数14.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ACE ) A 3121x x x x n n ⋅⋯⋅⋅⋅- B n x x x x n n ⋅⋅⋯⋅-⋅121C 122121-⋅⋅⋯⋅-⋅n x x x x n n D ∑∏f f x E n x ∏15.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BCDE )A.农产品产量总指数B.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C.某种工业产品成本总指数D.全部商品批发价格指数E.职工工资水平指数16.常用的相对指标有(ABCDE )A.动态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较与比例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1.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

XIN BIAN TONG JI XUE XI TI JI 新编统计学习题集汪全勇汤莉编写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SHIHEZI DAXUE JINGMAO XUEYUAN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______和______。

2、在统计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三种主要学派,它们是_________、政治算术学派和________。

3、统计总体特点有三性,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5、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6、从统计方法构成来看,统计学可以分为和。

7、从统计方法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角度来看,统计学可以分为和。

二、简答题1、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是什么?2、简述统计学的三种涵义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的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分为两种类型:一是_______;另一_______。

2、重点调查是对_______进行的调查,抽样调查则是按照________原则在总体中抽取________组成样本加以研究,并以________推算______的一种资料搜集方式。

3、原始资料准确性审查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

4、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变量之分。

5、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的区别之一,就是统计指标是说明__________特征,而统计标志是说明_________特征。

6、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

可分为_________指标和_____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证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指标和_________指标。

7、、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调查;而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都属于调查。

8、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对象是,调查单位是,填报单位是。

9、调查单位是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的单位。

10、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思考题一一、简答题1. 简述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

2. 二列相关适用于哪种资料?3.简述点二列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

4.简述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5.简述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

6.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7. 有人说:“t 检验适用于样本容量小于30的情况。

Z 检验适用于大样本检验” ,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 9. 简答标准Z 分数的用途。

10. 简答χ2分布具有哪些特点。

11. 简述区间估计的涵义。

12.学业考试成绩为x ,智力测验分数为y ,已知这两者的rxy=0.5,IQ=100+15z ,某学校根据学业考试成绩录取学生,录取率为15%,若一个智商为115的学生问你他被录取的可能性为多少,你如何回答他?二、计算题1.某年级200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如下表: 已知数据如下表:(1)求其平均数 (2)试计算70X ,80X 。

(3)已知某考生的成绩为66分,试计算该考生的百分位。

3.已知在某年高考数学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15=S 分,甲乙两考生的成绩分别为65分和80分,试计算他们的标准分数,如果该年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15,70(2N ,试计算甲乙考生的百分位?4.已知在一次测验中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语文的平均成绩是数学平均成绩的2.1倍,语文成绩的标准差是数学成绩标准差的5.1倍,语文成绩Y 与数学成绩X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75.0=r ,(1)试求语文成绩Y 与数学成绩X 之间的回归方程。

(2)如果考生的数学成绩为60,试估计他的语文成绩Y ,并计算估计的标准误(设)10=Y S ?5.某校高一年级共150人,高一上学期由甲教师任教,在统考中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12=S 分,高一下则由乙教师任教,期末统考中平均成绩为72分,标准差为10=S 分,假设该校所在城市两次考试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平均成绩,总体标准差相同。

试检验该校高一上﹑下期的平均成绩有无显著差异?6.已知在一次测验中,某班级12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相关系数为45.0=r ,试检验该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是否显著相关?7.将某班20人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某项技能训练,以学会所需时间为指标获得如下结果:8、某年级有70名男生,60名女生,在一次态度调查中,获得如下结果:试检验学生的态度与性别是否独立?9、某班进行期中测试,全班学生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及甲、乙两学生的得分如下表。

已知全10、有甲乙两位学前教育家采用分项打分综合评估的方法,对某市10所幼儿园的办园整体11、一次招工考试报考人数540,实际招工人数120,考试结果,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分4.标准差15,若现要按实际录用人数1∶1.2的比例确定面试分数线,此分数应为多少?12、已知某校的一次考试全体考生成绩总体方差σ2=100,从中抽取5位考生的成绩为65,83,94,70,88,试求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

13、某校历年招收新生都要测其IQ,历年新生的IQ服从正态分布,μ=110, σ2=100,今年抽取一个n=50的样本测验,测得其平均数为113,问今年新生的IQ同往年一样吗?(α=0.05)附:(1)α=0.05,则Zα/2=1.96(2)α=0.01,则Zα/2=2.58(3)在正态分布表中,P=0.23333,则Z=0.622914、有5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68,69,70,71,72;另有7名男生,成绩分别是40,50,60,70,80,90,100。

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统计量。

(不需要查表)15、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将32名学生配成16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16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照组的16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一学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

结果发现,有9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打开了距离,其中有8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1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及格”,实验组学生得到“不及格”。

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有无显著16、有40人接受调查。

支持不支持观看比赛前30 10观看比赛后15 25请问看比赛前后有否差异?17、研究人员对10个家庭的儿童的问题行为程度(X)及其母亲的不耐心程度(Y)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家庭 1 2 3 4 5 6 7 8 9 10儿童得分72 40 52 87 39 95 12 64 49 46母亲得分79 62 53 89 81 90 10 82 78 70求X与Y的相关系数。

注:X与Y的总体均不为正态18、通过随机抽样,抽取了A、B两组被试,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如下:A组:119,110,132,106,121,120;B组:133,128,130,134,129,136,133;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无显著差异。

19、有3位教师对5位学生的作文进行等级评定,结果如下:A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3、5、3;B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1、2、2;C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1、1;D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3、2;E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4、3;请计算3位老师评定的肯德尔和谐系数。

20、1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之间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0.78,问,二者从总体上说是否存在相关?21、已知某班A、B两门课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A课程平均分为86,标准差为12;B 课程平均分为82,标准差为14。

而小东A课程成绩92分,B课程成绩88分;小红A课程成绩88分,B课程成绩92分。

问小东和小红A、B两课程考试总分在班里的相对位置谁更高?22、某校高考考生语文科平均分为63分,标准差为11分,数学科平均分为75分,标准差为12分,试比较该校考生哪一科离散程度大。

23、对某地区大量的初中三年级学生实施标准化的语文、数学、外语测验,所得的三科原始分数都服从正态分布,全体考生各科平均数、标准差与该年级某考生的成绩如下表,问该24、某次语文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σ2=81,从中抽取n=25的样本,计算得其平均分为58,试估计总体平均数μ的0.95的置信区间。

25、全市统一考试的数学平均分为62分,标准差为10.2,该市一个学校的90名学生在这次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为68分,问该校成绩与全市平均成绩差异是否显著?(α=0.05)附:α=0.05,则Zα/2=1.96《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思考题二一、名词解释1.教育统计2.变量3.算术平均数4.频率5.描述统计6.名称变量7.离散变量8.总体9.随机变量10.连续型变量11.度量数据12.正相关13.比率变量14.样本15.概率16.负相关17.独立性χ2检验18.推断统计19.等距变量20.标准误21.零假设二、简答题1.数据分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在教育管理中,如何正确看待算术平均数?3.对于积差相关系数r,我们应明确哪几点?4.t分布有什么特点?5.假设检验的步骤是怎样的?6.教育和心理测验中,可能造成测量误差从而影响信度的因素大致有哪些?7.教育统计学的作用是什么?8.某同学语文考了90分,数学考了80分,他的语文比数学考得好一些,这句话对吗?9正态曲线有什么特点?10.χ2 检验有哪些特点?11.编制简单频数分布表的步骤有哪些?12.算术平均数有哪些优点?13.一天,甲对乙说:“我和你的关系好过我和丙关系的3倍。

”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14.对同一组对象,如何区分Z检验还是t检验?15.χ2分布有什么特点?16.积差相关系数的使用条件有哪些?17.二列相关与点二列相关的区别是什么?18.标准误有什么作用?19.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是怎样的?三、计算题1.某校规定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定由三方面的成绩组成,学生评分占0.3,同行评分占0.4,领导及专家评分占0.3。

某位老师的三种分数分别为94分,72分和79分,求该教师的总平均分数。

2.计算下列112个学生测验分数的算术平均数和百分位差。

112个学生测验分数的频数分布表3.根据下表,求身高为166厘米同学的百分等级,并说明其意义某校学生身高的频数分布表4.某小学个人卫生得分的平均数为52.8,其中某班28名学生平均分数为49.5,标准差为7.8,问该班学生成绩是否低于全校的平均水平?5.求下列原始数据的全距和四分位距23、26、20、25、33、31、27、29、366.某班13名学生期中语文名次和期末语文成绩如下,问两次考试相关程度如何?7、某市全体7岁男童体重平均数为21.61kg,标准差为2.21kg,某小学70个7岁男童体重的平均数为22.9kg。

问该校7岁男童体重与全市是否一样?8.某班地理测验5个男同学的得分为70、72、69、67、71;11个女同学的得分为46、89、91、56、80、84、51、99、42、64、48。

问男女同学地理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9、112个学生的测验分数的频数分表根据上表资料,计算:百分位差10.某项考试成绩分布表(1)计算标准差(用两种方法)(2)计算方差11.已知某校高二10名学生的物理测验为92、94、96、66、84、71、45、98、94、67。

(1)求此次测验全年级标准差的估计值;(2)此次测验平均数的95%的置信区间。

12.某标准化技能测验,间隔两周向同一代表性被试组先后施测两次。

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求测验信度的稳定性系数。

13、某校学生对中学文理分科赞成者占25%,不置可否者35%,反对者占40%。

校某班36名学生中赞成的有7人,不置可否的有10人,反对的有19人。

问该班学生对文理分科各种态度的人数比例与全校是否一致?14.测得甲、乙两所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高如下表,问他们的身高是否有显著性差异?15.一个n=10的配对样本,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施以两种教学方法,后期测验如下表,试比较两种教学法是否有显著性差异?16.求正态曲线下列各区间的面积(1)X=0→X=1.64 (2)X=-1.64→X=0(3)X=0→X=1.96 (4)X=-1.96→X=017.某校在关于某种奖学金制度的宣传工作前后,对150个学生进行调查,其结果如下表,问宣传工作是否有显著性效果?18.某校8名自由体操队员训练前后两次得分如下表。

问训练是否有显著效果?19.某测验上,16名被试某题得分与测验总分情况如下表,试求该题区分度。

该题区分力强吗?20.某次数学竞赛,甲校6名男同学的成绩为69,73,84,91,86和76;13个女同学的得分为90,62,58,74,69,85,87,92,60,76,81,84,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