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老王》

合集下载

《老王》说课稿(优秀9篇)

《老王》说课稿(优秀9篇)

《老王》说课稿(优秀9篇)《老王》说课稿篇一大家好!我是xx,非常高兴得到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老王》。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表现普通人的爱,前三篇课文侧重于体现亲情,感受亲情。

《老王》这篇课文则是由亲情上升到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同情,由“小”爱上升到“大”爱。

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叙述语言平淡从容却饱含深情,令人回味无穷。

虽然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琐碎,但老王的苦与善充溢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不失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善心,同情心的佳作。

二、说学情《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八年级的学生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题就有些难度。

现今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又大多是独生子女。

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应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感情,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

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学情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一)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我确立本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为: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本文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写法。

人教版初中课文老王教案

人教版初中课文老王教案

人教版初中课文老王教案一、教材分析《老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杨绛所写,通过讲述作者与老王之间的交往,展示了老王这个普通人的善良、诚实、淳朴的品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本文情感真挚,文字朴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与老王之间的感情;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感线索,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与老王之间的感情。

2.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线索。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与老王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谈谈对老王的印象。

然后板书课题《老王》,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a. 老王是什么样的人?b. 作者与老王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c.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王具有哪些品质?3. 合作探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共同解答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鼓励。

4. 成果展示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对老王的看法。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身边是否有类似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老王的善良、诚实、淳朴品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文全解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文全解

⼋年级语⽂(⽼王)课⽂全解《⽼王》课⽂全解【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杨绛,1911年出⽣,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的夫⼈,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锡,⽣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理学院、清华⼤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研究所、外国⽂学研究所⼯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如意》、《弄假成真》,长篇⼩说《洗澡》,散⽂《⼲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癞⼦》、《斐多》等。

钱⽒夫妇在学界德⾼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然⽽,⼈们对其家庭⽣活却不甚了解。

1998年,钱先⽣的逝世使⽂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为⼈知的是他和杨先⽣唯⼀的⼥⼉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去。

⼀⽣的伴侣、唯⼀的⼥⼉相继离去,杨先⽣晚年之情景⾮常⼈所能体味。

在⼈⽣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龄的杨先⽣⽤⼼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2、相关知识:杨绛散⽂的⽩描写法杨绛散⽂运⽤⽩描⼿法,少修饰乃⾄不要修饰,由表及⾥,最直观的还是语⾔。

下⾯我们⼀起领略⼀下这位散⽂作家巧妙运⽤⽩描⼿法的⾼超技艺。

⑴⽩描⽤于渲染环境。

如《⼲校六记》中描写学部的⼲校迁往明港,菜园班全伙拆除旧菜园所有建筑的情景:“只见窝棚没了,井台没了,灌⽔渠没了,菜畦没了,连那个扁扁的⼟馒头也不知去向,只剩了满布垃圾的⼀⽚⽩地。

”虽然没⽤华丽的辞藻,没有精⼼的修辞,没有⽐兴的⼿法,但“旧菜园”的荒凉、寂寥却如画⾯般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还使读者读后有⼀种淡淡的惆怅。

⑵⽩描⽤于刻画⼈物性格。

如《回忆我的姑母》写她骂敌的情形:“据那⾥的传闻,三姑母不⽌⼀次跑去见⽇本军官,责备他纵容部下奸淫掳掠。

军官就勒令他部下的兵退还他们从三姑母四邻抢到的财物。

”⽤平淡朴实的⽂字给我们勾画出了⼀个不畏强敌、勇敢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九课《老王》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词语:荒僻,滞笨,愧怍,镶嵌等。

2、紧扣文本内容,分析老王人物形象。

3、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表达效果。

4、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写法。

2、领会本文表达的主旨。

难点:体会重点词语表达效果和重点句子的深意。

教学安排: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找出文中所写的事。

2、教学时间为一节课。

一、导入课题。

二、学生代表上台听写词语,其余学生在稿纸上默写。

三、教师评价听写情况,并引导学生对这几个词语理解。

四、解题:从《老王》这个题目来看,你能猜想到作者跟老王这个人的关系怎么样?(然后简介杨绛: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曾被称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五、进入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1、能否用原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老王的身世?(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紧扣人物特点,用“不幸”来概括是很好的)2、能否在文章中找出表现老王“不幸”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跳读,收集文本中有用信息,然后进行归纳。

)提示:老王不幸体现在:人老了,没有亲人,眼睛瞎了一只,住的地方很破败。

3、虽然老王很不幸,但是“我”对他还是是很感激他的,你能说说我感激他的理由吗?(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有用信息去分析人物形象)提示:他对我一家很关照,送冰比别人大还帮我搬运到家,送家人去医院不要钱,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给我吃等。

可以看出老王很老实厚道善良。

4、学生朗读文章第6-12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1找出文段中对老王的描写,这些描写能说明当时老王的什么状况。

2你对这些描写老王的句子中,觉得那些词语和句子写的好,找出来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理解文句表达的深意和情感。

)提示:对老王的肖像和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老王当时的麻木,笨拙,毫无活力的状态。

其中“直僵僵”“镶嵌”用的好,突出了老王当时毫无生机的状态,预示他即将离开人世。

同时也写出我当时的无措和担忧。

更能表现老王的对我的感激感谢和他内心朴实善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老王》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老王》【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陶冶美的情操。

2.学会写人叙事类作文的写法。

【重点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情境导入营造氛围1、播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板书课题:老王2、学生交流从网上查到的作者作品及预习情况。

交流后师展示媒体展示:杨绛,原名杨季康,钱钟书夫人,生于1911年,某某某某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某某某某人。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一、“画说老王”看着老王的画像,你最想了解什么?(设计说明:以一幅课本画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走近老王”: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带着你的关切,阅读课文,走进老王的心灵.请自由阅读课文。

用一句简要的话,说说老王给你留下的印象。

(或播放课文朗读磁带,整体感知。

)文章写什么?(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三、“评说老王”:1、精读文本,找出老王“境况苦”,“心肠善”的有关语段,声情并茂地朗读相关语段。

9《老王》

9《老王》

拓展延伸:
关注身边的 “老王”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 在我们享受着幸福的时候, 不要忘记—— 有一群本应该和我们一样的人 正在——
苦苦挣扎!
同一片天空,不一样的生活。每个 人由于境遇的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 差别。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 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即便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 作,都能让人生好起来,让世界美起来!
愧怍
kuìzuò
检查预习:
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以“我们”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为线索。
合作探究:
1.老王的生活状况怎么样?具体表 现在哪些方面? 2.从老王身上可以发现一种怎样的美 好品质?这种品质表现在哪些地方? 3.这四件事情分别说明了老王是一 个怎样的人? 4.与老王交往的作者一家人又是怎样 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1.老王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活艰苦
(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2) “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 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3) 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4) 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5)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是一个一生都凄凉艰苦,生活在社会 最底层的不幸者。
老 王
杨绛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把握老王的性格,理解 作者的深情。 2、品味语言,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 方法。 3、关注像老王这样的人,献出自己的 爱心,同情心。
作者简介:
杨绛,杨季康的笔 名,生于1911年,钱锺 书的夫人,著名作家、 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著有散 文集《干校六记》《将 饮茶》、《我们仨》、 长篇小说《洗澡》等, 译有《堂吉诃德》等。

9老王

9老王

9老王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文章的生字生词及作家作品
3.研读品味赏析
4.关爱生活中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生活中有许多生活不幸的人们,给一丝温暖,给一
缕关爱,他们就会略带满足。

今天我们随杨绛一起走进老王的
生活,老王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杨绛及作品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

译有《堂。

吉诃德》丈夫钱钟书,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伛.惶.恐塌.败取缔.骷髅.愧怍.
3解释下列词语
滞笨愧怍塌败
4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研读品味赏析
三、合作交流
1介绍你从文中了解到的老王的情况?
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为人处事
2老王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善良苦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不幸人
3老王为何对扬绛一家念念不忘?
常坐三轮车给鱼肝油一定给老王钱能否维持生活
4老王去了,带着略略的满足,为什么作家扬绛却说:那是幸运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平等人道主义精神关爱生活中的不幸人
5生活中不幸人很多,你也许也有扬绛这样的经历,讲述一下。

四、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小爱, 爱无处不在。

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爱是清晨的一滴露珠,爱是人间的一股春风。

只要有爱,世界将是美好人间。

五、布置作业:改写老王香油、鸡蛋的情节
六、板书:
老王。

第11课《老王》课文解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王》课文解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1老王教学重点……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这个教学重点包括理解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品质),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语句,等等。

总体而言,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老王(包括“我”)的善良。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老王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或者说作者究竟做了什么事,特别值得老王临终前送“大礼”呢?这需要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从细节中推究,由此深人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

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反观“我”对老王的态度从“同情”到“愧怍”的变化,由此理解“我”和老王交往的实质,反思那种居高临下、缺乏真正尊重的同情,感受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

这个角度的教学对文本的解读层次较深,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讲解。

…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杨绛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隐身衣》)经历过时代和命运的剧烈起伏,杨绛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她非常感念那些在苦难岁月中保持高贵人性,在自己一家落难时,释放善意,甚至施以援手的普通人。

老王就是这样一位令作者夫妇难忘的布衣之交。

散文《老王》写于1984年,全文围绕与老王的交往展开叙述,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全文的前四段。

第一段,只用21个字,便明确交代了“我”与老王的身份差异,展现了“我”与老王之间融洽的关系;第二段,介绍老王艰难的生计和孤苦的身世;第三段,讲述老王的生理缺陷;第四段,描述老王寒酸的栖所。

这一部分,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寒微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回忆老王送冰的往事,表现老王的老实厚道;回忆“文革”期间,老王热心送钱锺书先生看病,展现老王的善良仁义;回忆老王在“文革”中生计愈加艰难,凸现老王的孤老贫穷。

三个片段,叙述简略,表达了对老王的尊重、感激和同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升华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身边的“老王”?
要有爱心,关心、尊重、帮 助他们,不求回报,要有平 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请记住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怀念老王
5.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 么去பைடு நூலகம்,在他生前经常关心他的杨绛有 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她的这种 感受的?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与老王一生的贫病相比,作者夫妇在文 革中所受的折磨算不了什么,他们算得上是 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去关爱不幸者,帮助 不幸者改善他们的生活处境。 作者回想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 所以感到惭愧。
欣赏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
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以“我们”与老王的交往 过程为线索。
走近老王
1.老王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活艰苦
(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2) “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 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 发日子。 (3) 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写法:作者选取的都是一些典型的日常小
事,以此来表现老王的品质。
3.这四件事情分别说明了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件事:送冰 第二件事:送钱先生去医院
老实善良 帮助别人 体贴乘客 感谢关怀 不贪钱财 不图回报 为人着想 知恩图报
第三件事:改装三轮
第四件事:送鸡蛋、香油
走进作者
4.与老王交往的作者一家人又是怎 样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写法:
作者选取的还是一些典型的 日常小事,以此来表现作者 一家人的品质。
分析8——22节:老王送香油和鸡蛋。
(8)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敲门,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 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 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 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爬出来的,就像 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 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 吗?”
检查预习
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伛 ( 攥 ( ) ) 荒僻( 塌败( ) )
取缔(
滞笨(


骷髅(
愧怍(


惶恐(

检查预习
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伛 ( yǔ ) 攥 ( zuà n) 荒僻( pì) 塌败( tā )
取缔( dì )
滞笨( zhì)
骷髅( gōu ló u)
愧怍( zuò )
惶恐( huá ng )
善良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2)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 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3)老王再客气作者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 作者关切询问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
(5)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6)担心老王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 心里不安。
全文感知
• 1、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 2、老王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具体表现在哪些 方面? • 3、经历这样的不幸,生活如此艰苦的老王身 上可以发现一种怎样的美好的品质?这种品质 表现在哪些地方? • 4、与老王交往的作者一家人又是怎样的人?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 5.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 他生前经常关心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你 是怎样理解她的这种感受的?
文/雪山白莲
三个轮子, 承载着全家的嘱托, 车夫的背,压得微驼。 风里来,雨里去, 一次次颠簸之后, 熟记了城里的每一个坎坷。 夏天的汗滴, 已凝结成严冬的寒霜, 染得两鬓,一片斑白。 轮子始终在缓慢的旋转, 终点又成了起点, 怎么也量不尽眼前的路。
但车夫喜欢这样, 有路就意味着—— 有了生活的希望! 生活有时也很简单: 一口干涩的馒头, 一瓶浑浊的冷茶, 就能给自己的灵魂, 带来永久的宁静。
(4) 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5)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是一个一生都凄凉艰苦,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者。
走进老王
2. 经历这样的不幸,生活如此艰 苦的老王身上可以发现一种怎样 的美好的品质?这种品质表现在 哪些地方?
善良
(1)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冰又大。 (2)送“我”丈夫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 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给三轮车装护栏,为顾客着想。 (4)临终前送鸡蛋、香油。
分析8——22节:老王送香油鸡蛋。
• 这一段文字是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手法,强调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 的形态。突出老王病情很严重,已经病入膏肓 了,也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内心的悲酸。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 我们吃?”我为什么强笑着说? 老王病成这样还给我送鸡蛋,心里有说不 出的悲酸和感动,同时也为老王的身体担 忧。
老 王
杨绛
杨绛,杨季康的笔 名,生于1911年,钱钟 书的夫人,著名作家、 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著有散 文集《干校六记》《将 饮茶》、《我们仨》、 长篇小说《洗澡》等, 译有《堂吉诃德》等。
钱钟书夫妇和女儿钱媛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 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 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 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 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 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 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 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关注身边的 “老王”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 在我们享受着幸福的时候, 不要忘记—— 有一群本应该和我们一样的人 正在——
苦苦挣扎!
同 样 是 花 朵
我 们 的 课 桌 , 我 们 的 床
……
自 食 其 力
雨 中 的 教 室
互 相 帮 助
……
同一片天空,不一样的生活。每个 人由于境遇的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 别。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 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即便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都能让人生好起来,让世界美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