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二年级语文9老王
初中语文《老王》课件

读5—16段,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哪几个 生活片段?体现了老王的什么性格特征?这
些片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活片段: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 看病,不要钱;收人好处,总也不忘;临 死前送来香油、鸡蛋。
性格特征: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读17—22段,概括内容:老王去世,作者愧 怍
品味第八段的描写方法、内容、作用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 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 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 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 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 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 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
性格: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职业,说明“我”与老王关系 的融洽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我”与老王相比是幸运的,有责任关爱不幸者, 帮助他们改善处境。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所 以愧怍。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 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 这样,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才能温暖。
10 老 王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著名作家、翻译家。晚年以 《干校六记》《将饮茶》等散文集获得巨大名声。她的文章被人称道是因其 “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含蓄、老成风格。 ◆背景介绍,本文写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动乱年代。学术权威被认 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
说说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表现在哪些方面?
老王是个孤苦的人: 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车费减半,看不要钱,香油、
老王是个不幸的人:鸡蛋 老王是一个普通人:
穷苦卑微
老王是一个卑微的人:学会关爱不幸者
初中语文《老王》讲稿

初中语文《老王》讲稿初中语文《老王》讲稿第二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写一份讲稿总是很有必要的。
借助讲座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你如何写讲稿?以下是边肖准备的初中语文《老王》的草稿,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
初中语文《老王》讲稿1一、教材《老王》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关于“爱情”的,描写生活中的小人物。
其中,老王处于社会底层。
作者江洋塑造了一个生活悲惨、地位卑微、处境艰难,却又善良、正直、善良、感恩善良的人物,深深震撼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作者在赞扬老王的同时,提出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
* *课程标准向我们解释,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要“关注人和身边的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篇《老王》可以入选教材,注重其人文性。
因此,我为这篇文章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读写理解“恐惧、隐居、愚蠢、后悔”等词语。
(2)了解江洋及其写作背景。
(3)学会如何把握人物形象,总结其思想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1)把握文本,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
(3)梳理贯穿整篇论文的线索。
3.道德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学会爱,懂得爱。
4.教学* *: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的思想感情;唤醒大家的爱情观;试着理解语言,深刻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文章特点和师生特点提出了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1)教学方法:1.凭品味阅读:通过各种阅读方法反复走进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在碰撞中产生知识火花。
3.拓展法:引导学生通过人和自身理解平等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4.多媒体教学:体现其有效性。
(2)学习方法:根据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我采取的学习方法如下:1.预览。
通过提前预习课文,扫清单词障碍,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可以完成教程案例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第9课《老王》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一个“强”字,写出 了作者当时复杂的 心理,既可怜老王,又 感激老王,又不得不 打趣,可以调解气氛。
“愧 怍”
4.如何理 解文章最 后一句话?
社会上总有荣幸者 和不幸者,荣幸者有责任 关心不幸者,关注他们的 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 子,帮助他们改良自己的 处境,作者回想起来,总 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不 够,所以感到愧疚。
品 味 语 言
“直僵僵” 直:表明老王身体没有弧度,不能曲 折。僵僵:写出老王身体不仅直,而且硬(年老体衰、 形销骨立)。
“镶嵌” 将一物嵌在另一物体中,门框的宽 度很小,而老王能镶嵌在其中,用了夸张的手法,表 现出老王身形的干瘪和身体的瘦、薄(无生气)。
“僵尸”,僵硬的死尸。
“面如死灰” 死灰:冷却的灰烬,脸色灰白。 “绷”,缝纫方法,稀疏地缝住或用针别上。这里 用“绷”字可以表现出老王皮包骨头,稀松的皮肤 没有一丝水分。 “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可以看出老王 已经病入膏肓,无力支撑,只凭一口气儿吊着,是一种 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病态,一点儿生气和活力都 没有了。
2.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 这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呼吁我们——对不幸者、低微者要持 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 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社会就会 更加发展和主题?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 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低微 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 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 和尊重。提出了一个引人寻思的问题:社会应 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我”女儿关心他。 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酬劳。 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我”关心老王。 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 作者性情特征: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语文《老王》知识讲解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语文《老王》知识讲解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学习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
3、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4、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知识汇总1、作者简介杨绛,(1911——),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
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
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编者注: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
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等均可称为先生。
)2、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伛(yǔ)攥(zuàn)取缔(dì)骷髅(kū lóu)翳(yì)滞笨(zhì)荒僻(pì)愧怍(kuì zuò)3、解释下列词语【塌败】塌陷破败。
初中语文二年级《老王》说课稿

初中语文二年级《老王》说课稿初中语文二年级《老王》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二年级《老王》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二年级《老王》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中几篇课文讲诉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
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都令他们感兴趣,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情感。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关爱弱者。
教学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二、说教法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合作探究法、板书辅助法、质疑法、诵读法、点拨法、表演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1、学生充分预习我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很重要,如果每一课都能把课前预习落实好,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课文《老王》阅读附答案

课文《老王》阅读附答案课文《老王》阅读附答案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
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老王》阅读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1、本文情节写得有详有略,其中略写了_____、______,详写了______等情节。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
简述文章这样安排详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老王劝说“我”收下香油和鸡蛋情节作者没有描述,请你设想一下,老王当时是怎么说服“我”收下的?3、第(8)段“镶嵌”一词用得精妙、准确,极富表现力,试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4、结尾句为什么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5、老王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人,为什么?答案:1、略写了①老王为我们送冰,车费减半②送默存到医院不要钱③为拉老先生把平板车的边缘加高半寸详写了临死前一天送香油和鸡蛋给‘我们’。
目的是老王去世前硬撑着带着东西来我家致谢,最能体现老王的善良。
2、略。
3、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4、体现了一个善良人对另一个善良人的同情和敬重。
5、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有一颗爱心,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
拓展:课文《老王》赏析杨绛先生的散文向来得到很高的评价:“严谨的写实作风使她的散文浑然本色,亲切可感;对道德尊严的执着追求使她的散文充满了人格的感召力;有距离的审美观照、美丑善恶互现手法形成其散文清雅隽永、豁达冲淡的艺术风格;理性与感性紧密交融的语言使其散文既富理趣又颇具小说神韵。
”《老王》是杨绛写于1984年的一篇散文,在选入中学课本后,引起界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关注焦点是大家公认的作品文眼:“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为什么杨绛先生每当想起老王,总是心生“愧怍”?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存在之前,部分意义已经存在,在文本结束的时候,意义仍然在继续延伸,读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期待视野”对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
2024年中考语文课文知识点《老王》

《老王》是一篇描写师生之间真挚情感的短篇小说,由文学家曹文轩所作。
以下是2024年中考语文课文《老王》的知识点分析,包括内容梗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等。
一、内容梗概:小说以一位小学老师的视角讲述了他对一位病重的老同事的回忆。
老同事名叫王湛,也是一位小学教师。
王湛因患病住院,儿子在外地不能常来探望,于是他寄希望于周围同事的照顾。
小说主人公便是其中之一主人公回忆了当年与老王的种种往事。
他称赞老王教书育人的才华和质朴人格。
回忆中,主人公透过生活中琐碎的细节展示了老王对学生们的关爱和教育方法的独特之处。
主人公讲述了老王在教书过程中的创造性方法。
例如,他给学生布置了一次上山寻迹的作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因为对老王的景仰,而愿意坚持去做。
最后,老王因病去世。
主人公带着敬意和缅怀的心情,参加了老王的葬礼。
整个葬礼仪式上,主人公心中充满感激之情,以及对老王在教育事业中所做的贡献。
主人公通过这件事情明白到,一个教师的生命和影响力,是深深地扎根在学生心中的。
二、主题思想:1.执着教育事业的责任与无私付出:老王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
他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和对学生的关心,以及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来影响学生。
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无私付出,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们。
2.学生对教师的深深敬仰:故事中的主人公对老王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他对老王的记忆一直没有消失。
在学生们心中,老王是值得敬佩的老师,他的教育方式既有独特的魅力,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这种敬佩和感激之情在主人公的回忆中得到充分展现。
三、人物形象:1.老王:他是一位病重的老同事,也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小学教师。
他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通过创新的教育方法和对学生的关心,深深地影响了学生们。
他的形象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对学生的真心关怀。
2.主人公:他是一位小学老师,也是老王的同事。
初中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 老王(杨绛)课件

请你带着问 题,阅读课 文,走进老 王的心灵。
走近老王
速读课文 思考问题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个方面) 2.别人是怎样对待老王的? 3.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 文章组织材料的顺序和线索是什么?
研讨探究
1.研讨老王之“苦”
职业—— 靠一辆破旧三轮维 持生活
凄 凉 艰 难 的 老 王
生活—— 打了一辈子光 棍,孤苦伶仃 眼睛残疾,生 身体—— 意受影响。 居住—— 荒僻的小胡 同,塌败的 小屋
研讨探究
1.研讨老王之“善”
送冰块,车费减半
善 良 淳 朴 的 老 王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受人好处,总也不忘, 临死前送来香油、鸡 蛋感谢我
2.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 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 待老王?
总结:
我们常常无法 做伟大的事, 但我们可以用 伟大的爱去做 些小事。
特蕾莎(Mother Teresa) [1910-1997]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南斯拉夫/印度]
作业:
• 学习本文语言特点,联系身边人物,写一 段你与“老王”之间的小故事。
精读研讨:
1.在我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情 景,最打动你的集中在哪些文段中?你为什 么被打动了?试从人物描写方法、重要词句 的品味做简单分析。体会语言对刻画人物形 象和表达感情的作用。
2.你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 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 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 关
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 家。主要译著有《堂· 吉诃德》,散文集 《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 《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