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陀螺菌高寒地区仿生种植技术
紫陀螺菌高寒地区仿生种植技术

表 2 制作菌种培养基配方
母种培养基
蔗糖 2 0 g 琼脂 2 0 g 水 l O 0 0 m l
后土壤表 面形成 白色块状 菌核 , 此时为了促
取得 了较好 的经济 效益, 使 当地农牧 民从传 统采 挖野生 资源逐步 转变成 仿生种 植紫陀 螺菌 的生产模式 , 野生资源得到了保护, 增 加 了农牧 民的经济 收入 , 进一步推动了当地 林下产业的发展 , 对当地农牧民脱贫起到了
3 . 2原种制作
中等至较大。 菌盖直 径 7 - 1 5 c m 。平展后中 部下凹呈漏斗形或喇叭状 , 表面深蛋壳色至 带紫褐色,光滑或具小鲜 片, 边缘薄呈花瓣 状 。褶棱 ,厚,窄 , 延 生,皱褶 。交织成 网 或 近 似 孔 , 粉灰 紫 褐 色 , 菌柄 较 短 , 长 卜4 c m ,粗 卜3 c m ,基部有 白色绒毛。孢 子 印带浅黄 色。孢子、群 生或单生。
可食用 , 味道好 , 菌肉厚 , 具有润肠、 明 目、 降血压, 降胆 固醇 等作 用, 是较好的食药两
种, 一般紫陀螺菌原种退化较快, 原种扩繁
会影响产量 , 当生产量增大时通过母种扩繁 和复壮增加原种数 量。 原种培养基选择小 麦 培养基 ( 见表 2 ) l o 3 . 3生产种制作 生产种一般选择厚度 0 . 0 0 4 — 0 . O 0 5 c m 。 幅宽 8 a m ,长 2 4 c m的料 袋为宜。每瓶原种 可接种 5 0 — 8 O 袋栽培种, 栽培 种培养基选择 木屑培养基 ( 见表 2 ) 。
一
1 3 . 1 8 3 . 0 5 2
紫 陀螺 菌 在 青 海 省 玛 可 河 林 区海 拔 3 2 0 0 — 3 7 0 0 m 地区广泛分布 “ ,青海省玛 可
紫苤蓝北方寒地秋冬季温室栽培技术

紫苤蓝北方寒地秋冬季温室栽培技术作者:张金鹏,王利波,陈莹,张爽爽,惠长敏来源:《吉林蔬菜》 2019年第1期张金鹏,王利波,陈莹,张爽爽,惠长敏(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长春130033)苤蓝是通过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传入我国,传入中国的时间最迟不晚于13 世纪的元代[1]。
苤蓝又名球茎甘蓝、擘蓝等,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草本,甘蓝类蔬菜,以脆嫩的肉质球茎供食用,苤蓝按球茎皮色分为绿、绿白、紫色3 个类型[2],其中紫色苤蓝最为稀少。
紫苤蓝也称“水果苤蓝”,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 族[3]和花青素[4],具有营养保健及抗肿瘤作用[5]。
引种栽培紫苤蓝不仅是人民对营养保健、高端时尚蔬菜的需求,还能够增添了市场上蔬菜的花色品种、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6],同时紫苤蓝经济效益较高,比一般苤蓝价格高3~5 倍[7]。
紫苤蓝适应性强,病虫害少,耐低温弱光,适于北方寒地秋冬季温室气候条件种植。
1 种植茬口安排紫苤蓝全生育期90 天左右,喜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种植,且在保护地种植其品质更佳。
因此紫苤蓝北方寒地秋冬季温室栽培一般于9 月中上旬进行播种育苗,元旦前后采收上市,也可根据计划采收上市时间提前80~90 天播种。
北方地区的取暖温室、土堆温室、新型日光集热式温室均可种植。
2 选择优良品种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的高产品种。
大面积种植时应先少量引种试种。
选择近期生产的新种子,避免种子芽率下降造成损失。
紫苤蓝种子千粒重大约在4.3~4.5 克之间。
2.1 紫冠苤蓝[8]:天津科润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苤蓝一代杂交种。
育苗栽培苗龄40 天左右,定植后50 天左右收获。
球形扁圆,外皮紫色,偶有花斑,球面光滑,叶片少,叶痕浅,株形紧凑,商品性及食用品质优良,单球重2 千克左右,抗病性强。
2.2 克利普利(KOLIBRI)[9]:从荷兰引进,球茎扁圆形或高圆形,表皮紫色,肉白色,甜脆爽口,不易木质化,品质佳,耐贮藏;单球茎重0.5 千克左右,定植后65 天即可采收。
紫姑娘高产栽培技术

2 栽培技术
21 育苗 与移栽 .
2 . 播种 每年3 .1 1 月中旬到4 月中旬 , 选择背 风、 疏松 、 向阳的地块做苗床 , 苗床每公顷施腐熟的 有 机 J,000k ,浅 翻 、耙 平 ,做成 平 畦 。挖 深 J3 0 g P 0 3 宽 1 。苗床挖好后 , . m、 m 3 选择肥沃壤土 , 0 过4 目 筛 ,在苗床上按1c 厚度铺平,然后浇足苗床水。 6m 播 前 在2  ̄ 0C温水 中加少 量 硼 砂 、硫 酸 锌 等微 量 元 素, 将种子浸2 d 时后 , . %的高锰 酸钾洗净 , 4x 用0 1 0 拌上适量 的细沙 , 1~ 5 在 8 2 ℃温度下催芽 , 待有8 % 0 的种 子 露 白后 播 种 , 后 覆 土03m, 覆 地膜 , 播 . c 上 四 周压 实 。 21 苗床 管理 撒 种 后 覆 土05 1 c .. 2 .~ . m。立 0 即扣严塑料薄膜 , 夜间加盖草苫子 , 提高苗床温度。 白 天 温 度 保 持 在 2 ~5 ,夜 间 温 度 保 持 在 O2℃ l~ 5 在最严寒季节 , 0 l ℃。 苗床温度不应低于5 。  ̄ 一 C 般 1天即可出苗。 2 长出2 片真叶时可疏苗 , 间除过密 苗、 并生苗 、 伤残苗及弱苗 , 苗距保持在2m c 左右为 宜 。 苗床 内发 干时 随时喷水 , 如 喷水 要尽量 在8 9 ~ 时
深翻 、 耙平 , 并用多菌灵喷洒消毒。 定植密度为每公 顷6 0 株 左 右 。移 苗 前 将 地 膜 先铺 好 ,按 行 距 000 5 c 株距4c 打孔 , 0m、 0m 边打孔 , 边移栽 , 边浇水 。 22 田间管理 . 秧苗成活后 , 要加强管理。将根部腋芽全部去 掉, 保留4 大主干。根部要多培土, 防止倒伏. 覆盖地 膜 的要 及时 中耕锄 草 。 221 追肥 秧苗 移栽 大 田2天 可进行 第 1 .. 0 次 追 肥 , 公 顷穴施 或 沟 施腐 熟 的人 粪尿 750 g或 每 0k , 在离 根部 7m 的地方 用木 棍扎 眼 1c , 株追 c远 0m深 每 施尿素2。 g 当第l 果实膨大后追施第2 次肥 , 每公顷施复合 肥25 30 g 以促进果实发育和植株生长。 2 ~0 k , 采 收 中后 期 可 根 据植 株 生 长 情 况 追 肥 。如 基 肥不足 , 每公顷可追施复合J 30 g ] 0k 。有条件的可  ̄ 进行根外追肥, 即把尿素或复合肥配成o %~ I . o %的 2 3 水 溶 液 , 3 5 喷 施 一 次 叶 面 。如 果 叶 片肥 大 , 每 —天 节 间 过 长 , 徒 长 的表 现 , 喷 施 02 有 可 .%磷 酸 二 氢 钾 液 控制 。 2 . 中耕除草 定植初期 , .2 2 每次浇水后即进 行中耕一次 , 以使土壤疏松 , 提高地温 , 促进根系发 育。在初花 、 初果时 , 结合追肥进行 中耕培土 , 使栽 培行 变成垄 , 防止 植株 倒伏 , 并利 于灌 溉排 涝 。 生长 中后 期及 时除草 。 2 . 株型控制 紫菇娘分枝多、匍匐性强 , .3 2 必须进行搭架。一般将竹竿插入土中, 搭成“ 字 人” 架 或篱壁架 。 为 了抑 制 营养 生 长 , 进 生殖 生 长 , 免 枝 叶 促 避 过 多影 响通风 透光导 致结 果延 迟 , 及 时进行 整 枝 应 打权 。在 整枝 过程 中 , 主干越 少 , 有利 于早熟 , 越 但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青海省二〇二二年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青海省二〇二二年第一批
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22.02.24
•【字号】青科发规〔2022〕9号
•【施行日期】2022.02.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下达青海省二〇二二年第一批科技计
划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青海省二〇二二年结转科技项目经费计划》《青海省二〇二二年新开科技计划项目》下达给你们,本批计划包括科技项目228项,本年度拟资助经费34391.26万元。
其中,结转科技项目132项,当年资助14688.74万元;新开科技项目96项,当年资助19702.52万元。
请接此通知后,加快推进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按已下达的经费预算于30日内完成项目合同书签定,逾期未签定合同将予以撤项。
附件:1. 青海省二〇二二年结转科技项目经费计划
2. 青海省二〇二二年新开科技计划项目
附件
1.青海省二○二二年结转科技项目经费计划。
紫花菌种植时间和方法

紫花菌种植时间和方法紫花菌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非常有益。
在进行紫花菌的种植之前,需要了解种植的时间和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紫花菌的种植时间和方法。
紫花菌的种植时间一般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
首先来说春季紫花菌的种植时间。
春季紫花菌的种植时间一般是在2月底到3月初进行。
这个时间正好是春季的转折时期,气温逐渐回暖,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2左右。
此时种植紫花菌,可利用温室或温暖的室内环境来培育。
在春季种植紫花菌,需要注意的是保持适宜的湿度,同时要避免过多的光照和干旱。
而秋季紫花菌的种植时间则一般在9月底到10月初。
这个时间是气温适宜,湿度较大的季节,适合菌丝的形成和生长。
在秋季种植紫花菌,可将菌种培养于适宜的基质上,如木屑、秸秆和麦秸等。
可在封闭的菌舍中进行种植,为了增加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可以利用空气加湿器和加热器来调节环境。
此外,在秋季种植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防潮和保持适宜的湿度,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紫花菌的种植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其中两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第一种是菌种繁殖法。
首先,在合适的基质上培养好的菌种,如麦秸菌种或培养基培养的菌种,然后将培养好的菌种喷洒在基质上。
紫花菌菌丝从菌种种植到基质的过程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通常在25~30的条件下,湿度为80~85%左右。
通过培养,菌丝会在基质内快速繁殖,最终形成均匀的菌丝体。
第二种是菌种培养扩增法。
首先在菌床上撒上菌种,将菌种培养扩增到一定程度,再将扩增好的菌种撒在生产菌床上进行种植。
紫花菌的培养扩增通常采用无菌培养的方法,保持环境的清洁,以防止菌床受到杂菌的感染。
在培养扩增的过程中,注意控制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保持菌丝的正常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种植紫花菌的过程中,要做好生态环境的管理。
保持菌床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湿和过热的情况,以免菌丝生长遭到破坏。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和湿度大的情况下,要做好通风和防治病虫害的工作,避免紫花菌生长过程中出现不良的生态环境,影响产量和质量。
灌阳县超级稻——紫色罗卜高效栽培技术

灌阳县超级稻——紫色罗卜高效栽培技术作者:周开艳,文岐中,蒋谦,等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5年第7期周开艳1,文岐中1,蒋谦2,蒋生发1,范琳1(1广西灌阳县农业局,广西桂林541600;2灌阳县高级中学)新圩乡地处灌阳县城东北方向,全县无江河通过,属高山干旱地区,绝大部分稻田是望天田,靠天吃饭,灌山涧水种植。
因此一年若种植两季水稻水源缺乏,一年若种植一季,大部分时间空闲,浪费光、土资源。
经过近3年的试验摸索,成功探索出了一套超级稻后种植紫色罗卜的水旱栽培模式的高产栽培法。
即在春夏水源充足时种植超级稻,秋冬缺水季节种植紫色罗卜。
它既充分利用了当地光水土资源,也合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
在当地取得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丰收。
该模式种植技术如下:1超级稻种植1.1 根据当地特点选用优良水稻品种由于春夏光水资源不缺,在当地需选择全生育期在135天以上的水稻品种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因此选择穗大粒多的超级稻高产品种,如Y两优302、中浙优1号、特优航1号等。
1.2 合理安排播期,培育壮秧根据气候在当地适宜播种期在4月5~10日。
到8月中下旬即可成熟收割。
播种时采用旱育保姆或壮秧剂,大孔塑料抛秧盘稀播培育壮秧,667m2秧田播种量7kg,大田用种量1.75kg。
1.3 适时移栽,适当稀植(1)秧龄掌握在25天左右,小苗移栽回青快,分蘖力强,分蘖节位低,够苗早,有利于孕育大穗夺取高产。
(2)适当稀植,667m2抛或插栽1.6万株左右,规格为17cm×23cm。
稀植的秧苗生长空间较大,能获得较多的阳光和空气,从而能产生更多的分蘖。
根系伸展空间大,能更好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为高产打基础。
1.4 采用水气平衡栽培法稻田开好田字形或目字形排水沟,或开厢沟分厢种植,实行好气灌溉。
即在整个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插后回青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扬花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以无水层保持田面湿润灌溉。
一种适用于半干旱地区的种植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适用于半干旱地区的种植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884bc09901f69e3142329431.png)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半干旱地区的种植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陶冬雪,胡娟,高英志,周道玮
申请号:CN201910308884.X
申请日:20190417
公开号:CN110012786A
公开日:
201907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适用于半干旱地区的种植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半干旱地区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具体步骤:1.小冰麦的种植;2.小冰麦收获;3.芥辣菜种植;4.芥辣菜收获。
本发明通过调整种植模式、筛选最适宜的小麦和油芥菜品种,实现半干旱地区一年种植两茬作物。
研究表明,小冰麦‑芥辣菜“一年两茬”种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7‑9月的水资源和光热资源,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促进该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本发明应用于半干旱地区的农业领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地址:130102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侯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东北高寒地区食用菌产业开发的天然优势及发展潜力

东北高寒地区食用菌产业开发的天然优势及发展潜力作者:尹志海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09期东北高寒地区的食用菌栽培是以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黑木耳生产为其代表。
这一地区菇类产品除自给自足的平菇、榆黄蘑及小规模栽培外销的猴头菇等品种外其它菇类栽培末形成规模(吉林长白山区的花菇栽培正在兴起)。
经过实践探索,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好,又有丰富的食用菌生产原料及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冷资源利用等优势,不仅适宜黑木耳栽培还为中低温型食用菌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南菇北移”进行反季节栽培食用菌产业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东北高寒地区食用菌产业开发的天然优势东北高寒地区发展食用菌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
主要表现在:1、栽培食用菌的生态环境好2007年8月,中国食用菌协会为伊春林区挂牌为中国原生态食用菌基地。
国际著名食用菌专家张寿橙先生讲“那里的原生态表现在空气、水、土壤这些与食用菌割不断、买不来、做不起的自然资源上,如今要寻找这么一块净土,恐怕已非易事”。
2、气候适宜反季节栽培食用菌大多数食用菌属中低温型,每年5~9月高温季节,靠自然温度栽培停止。
东北高寒地区全年平均温度偏低,经过测试小兴安岭林区全年月平均最高温度在22度左右。
每年6月~8月是高温季节,上午10时~下午16时气温有时可达30度以上,但这一时段昼夜温差大(10~15度左右),地下水温度仅在5~7度之间。
利用地下水降温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可反季节栽培二十几种中低温食用菌品种。
实践证明高寒地区最具开发的优势品种是反季节栽培花菇和利用闲置厂房反季节栽培中低温食用菌杏鲍菇、白灵菇等品种。
原鲁东大学副校长、山东省食用菌顾问团团长蔡德华教授在伊春考察时讲:“在伊春林区栽培反季节菇是你们无价之宝的区域冷资源优势,是老天爷赏赐的”。
3、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充足东北高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主产区,森林工业基地,农作物秸秆、木屑资源丰富,可为食用菌产业开发提供充足的原料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陀螺菌高寒地区仿生种植技术
作者:薛顺芝石长宏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10期
摘要通过紫陀螺菌仿生种植试验,掌握了其仿生种植技术,拓展了高寒地区的经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为高寒地区林下产业发展和农牧民群众脱贫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紫陀螺菌;仿生种植;高寒地区;林下产业
紫陀螺菌(Gomphus clavatus Gray),属非褶菌目、鸡油菌科、陀螺菌属,子实体中等至较大。
菌盖直径7-15cm,平展后中部下凹呈漏斗形或喇叭状,表面深蛋壳色至带紫褐色,光滑或具小鲜片,边缘薄呈花瓣状。
褶棱,厚,窄,延生,皱褶,交织成网或近似孔,粉灰紫褐色,菌柄较短,长1-4cm,粗1-3cm,基部有白色绒毛。
孢子印带浅黄色。
孢子椭圆形,壁粗糙有皱,13.9-15.3μm×5.2-6.3μm。
夏秋季在云杉、冷杉等针叶林地上丛生、群生或单生。
可食用,味道好,菌肉厚,具有润肠、明目、降血压,降胆固醇等作用,是较好的食药两用菌【1】,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见表1)。
紫陀螺菌在青海省玛可河林区海拔3200-3700m地区广泛分布【2】,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通过对野生紫陀螺菌进行引种、提纯、驯化及仿生种植实验,取得了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当地农牧民从传统采挖野生资源逐步转变成仿生种植紫陀螺菌的生产模式,野生资源得到了保护,增加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林下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农牧民脱贫起到了推动作用。
1 种植地概况
玛可河林业局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地处青海东南部,青藏高原腹地,介于东经100°40′——101°15′、北纬32°36′——32°58′之间,海拔3200m以上,年均降雨量700ml,最高温度28℃。
年降雨天数142d,多集中在6-9月份,森林覆盖率59.02%。
是青海省国有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的水源涵养林区【3】,紫陀螺菌仿生种植地选择海拔2300-2500m、云杉或冷杉林下七成荫、腐殖质丰富、湿度较大的地点。
2 种植品种的选择
紫陀螺菌菌种采集于青海省玛可河林区,通过对野生紫陀螺菌的优化筛选,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菇形完整、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子实体作为母本,所采集的子实体为黑褐色,品质优良,每丛单丛重量约为0.65kg,符合制种要求。
3 菌种制作
3.1 母种分离
在8月底选择当地的生长健壮,分布广泛,菇形完整,待开伞的菌株作为母株,先对母株用75%酒精进行消毒,然后进行组培获得母种,在实验室通过引种、提纯、驯化得来的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这样获得的母种菌丝生长旺盛,出菇产量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强,母种分离和培养选择pda培养基【4】。
3.2 原种制作
原种制作一般选择广口瓶来培养,原种扩繁前首先选择菌丝生长旺盛,无杂菌感染的母种,一般每支试管可扩繁3-5瓶一级原种,一般紫陀螺菌原种退化较快,原种扩繁会影响产量,当生产量增大时通过母种扩繁和复壮增加原种数量。
原种培养基选择小麦培养基(见表2)【5】。
3.3 生产种制作
生产种一般选择厚度0.004-0.005cm,幅宽8cm,长24cm的料袋为宜。
每瓶原种可接种50-80袋栽培种,栽培种培养基选择木屑培养基(见表2)。
3.4 拌料、装瓶(袋)、灭菌、接种
拌料要均匀,干湿度一定要适合,这关系到菌种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装瓶(袋)做到疏松,不宜装得太满或太浅,装瓶一般到瓶肩部位即可,装袋一般3/4即可,灭菌时如选择高压灭菌在0.15Mpa维持1h即可【6】。
如选择常压灭菌,在温度达到100℃维持12h即可。
接种一定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操作。
3.5 菌种管理
首先培养室要做到清洁,做好定期灭菌措施,灭菌室要避免阳光直射,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清洁,温度控制在24-26℃为宜。
一般菌种经过一个月才会长满菌种瓶,根据生产需要在播种前40d进行生产种的制作。
4 播种
4.1 时间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玛可河林区播种时间选择在五月中旬,由于紫陀螺菌菌丝生长较慢,菌核形成过程较长,播种时间要尽量提前,菌核形成的是否完整会影响产量,紫陀螺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为广泛8-25℃均能生长。
4.2 种植地点选择
播种地点要土壤湿润,腐殖质丰富,半阴半凉的云杉或冷杉林下,一般选择有野生紫陀螺菌生长的地区进行仿生种植,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品质也较为优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3 播种
播种采用条播的方式,播种前先将地面的枯枝石块清除,在播种区域进行开沟,深度
25cm较为适宜,将菌种掰成蚕豆大小块状,然后均匀撒播在条形沟中,播种量一般每米撒播2袋,然后表面覆盖腐殖质层,覆盖要疏松,条形沟间距50cm为宜。
播种完成后视天气情况,播种初期如遇干旱少雨天气采用遮阳网遮阴保湿,正常天气不需要加盖遮阳网,保持自然即可。
4.4 发菌、出菇管理
一般播种后30d菌丝长满土壤,45天后土壤表面形成白色块状菌核,此时为了促进原基形成种植地表面均匀喷洒0.1%维生素B1溶液,一般24h喷洒一次,喷洒2-3次后表面加盖土壤,土壤厚度一般2-3cm为宜,加盖土壤后每2d喷洒相同溶液,直至降雨后菇蕾形成为止。
由于紫陀螺菌遇到干旱天气极易发生自融现象,在此阶段要加强水分管理,必要时要进行喷洒水分增加湿度直至采收。
5 采收
当子实体棱状菌褶颜色由紫色转化成淡赤色时及时采收,采收要完全,采收完成后继续喷洒维生素B1溶液,进行第二潮出菇前管理,依次进行直至天气变冷不出菇为止,一般播种一次可采收2-3年。
以后逐年管理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1]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朱锦福等.玛可河大型真菌[M] .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5.12,
[3]石长宏.羊肚菌林地仿生态种植技术 [J] 福建林业科技,2012.12,
[4]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66,
[5]杨志进,石长宏.羊肚菌和荷叶离褶伞仿生复种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2016.3,
[6]郭立忠.珍惜食用菌高产栽培 [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