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试卷周周测(三)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测试卷三含解析

2021年高考精选真题+模拟重组卷03高三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1•湖南岳阳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周易·家人·彖辞》说“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这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
后世的思想家在论述男女关系时,每每流露出这一思想的痕迹。
《内则》说:“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
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男不入,女不出。
”这大致说出了男女的不同活动范围。
古人还经常引用《周易》来论证这个理论。
《左传·昭公元年》:“近女室,疾如蛊……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
”从一些细微的地方,如饮食、洗浴、出行等也可以看出两性的隔离,《内则》说,“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外内不共井,不共浴。
不通寝席,不通乞假。
男女不通衣裳”;“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另外,由居处的隔离推延至言论上的隔离,如“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外言不入梱,内言不出梱”,它指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这与早期社会中常见的“男子会社”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那里,为了保守属于男子的秘密,女子很自然地就被排斥在外了。
性别隔离还表现为男女“授受不亲”。
这一原则最先见于《孟子·离娄上》,《礼记·坊记》则从礼制的层面对“男女授受不亲”作了规范。
前面我们在谈到两性初期教育时,已经知道“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坊记》所说还可以看到这一原则在现实中的强大束缚力和贯穿两性始终的精神,其中说:“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男子不与同席而坐。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试卷周周测(四)

周周测04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一、语基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史书里没说,但是演义里________地写出了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的是敬德挥出三鞭,而秦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以此表现叔宝还胜了一招。
②中国广州的一位特型演员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总统奥巴马走红演艺界,人们在看过他的表演后,的确觉得他的模仿________,印象深刻。
③古代匠人中潜隐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他们运用浪漫自由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一龛《牧牛道场》的十组牧牛图,雕琢得________。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C.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D.栩栩如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在会场内外展开热议。
B.李克强表示,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
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企业交易、物流、财务、用能等成本,坚决遏制涉企乱收费。
C.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 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人。
D.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经济运行基本面是好的,实现长期发展前景乐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法律条文,另一端是发展成为诗。
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言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
________,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六个门类法律法规汇编而成的《六法全书》很美。
A.因为中国语文是最不准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B.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C.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D.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准确往往不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4.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2021届(八省新高考)高考语文“二模”考前仿真模拟冲刺试卷及答案(三)

绝密★启用前2021高考山东省(八省新高考)二模仿真训练(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诗经》与后世所见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但这些差异并没有大到能形成不同的文献体系,这又说明《诗经》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骨干”或者“核心”。
一般认为,《诗经》的产生及流传与周代的礼乐制度密不可分,因此上述所谓“核心”必然与礼乐制度的建立及其功用有密切关联。
可以想见,当周初礼制建立之时,与礼乐配合的“诗”便成为一种需求,当时被纳入礼乐系统的那些作品,便可视为《诗经》最早的核心,它们的功用与分类也就构成了《诗经》的“早期形态”。
但今本《诗经》的风、雅、颂三分显然不可能是最早的分类,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周初礼制存在与风、雅、领对应的三分,这三者本身的时代差距也很大,比如国风、小雅中仅有部分诗作可能产生于西周。
另外,传世文献对风、雅、颂的称述也存在一些矛盾之处。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探讨,在《诗经》形成的最初阶段,它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
古代学者对这一问题也有过讨论,顾炎武《日知录·四诗》中提出的“四诗”说即具有启发性。
他认为:“《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
《幽》谓之《幽诗》,亦谓之《雅》,亦谓之《颂》,而非《风》也。
《南》《幽》《雅》《颂》为四诗,而列国之《风)附焉,此(诗》之本序也。
”顾炎武所谓“《诗》之本序”,其实就是在探讨《诗经》的早期形态问题。
因为《部风》以下十二国风产生时代较晚,只有《周南》X召南》和《幽风》有可能产生于周初。
所以以情理论,周初建立礼乐体系时,《诗经》只可能有南、断、雅、颂四类。
顾炎武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雅、领先不论,二南与《幽风》除时代较早外,同其余国风相比还有许多特殊之处。
先说《幽风》,其中《七月》篇最为特别,它被认为是周民族还生活于幽地之时便流传的歌谣,可能在周公时被整理写定。
【二轮复习】语文高考测试卷(含答案)

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
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
”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
“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凤凰山敷文书院联) 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
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
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
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
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2021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9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同胞./剥.离蔽.塞/庇.护所创.痛/疮.痍满目B、迸.发/蹦.跳居.中/狙.击手佝.偻/镂.骨铭心C、颔.联/翰.墨虔.诚/潜.台词恐吓./荷.枪实弹D、颤.抖/忏.悔粘.贴/占.便宜下榻.//踏.歌而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怀柔错愦鸡尾酒嬉皮笑脸B、廊清聪慧联锁店积羽觉舟C、貌像揪心唱双簧前赴后继D、陌路惊悚霓虹灯放任自留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酢暑,四季分明,气候。
在全国宜居城市排珩榜中,位居第四。
②圆明园正值冬天,满目都是萧条景像;野草与树木,着百年洪荒的味道;斜阳和废墟,是一个世纪的倾圮荒落。
③“3.15”晚会播出后,“苹果”的售后标备受诟病。
记者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展开了一番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该道歉的远“苹果”A、宜人弥散不止B、宜人弥漫不止C、怡人弥散不只D、怡人弥漫不只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挥洒自如....的风度博得了岛内舆论的好感,给台湾主流媒体及各界人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B、泰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政策优惠,已成为国内外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兴业的首善之区....。
C、3月20日下午2点,贝克汉姆来到北京二中,在观看了该校足球队牛刀小试....之后,上场献技,其精彩表演让在场师生大饱眼福。
D、莫言坦言,他获奖后一直冷眼旁观....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认为这是千载难缝的认识人世的机会,更是一个认清自我的机会。
5、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清明假期期间,上海泗经塘、洞泾港部分水域发现大量死鱼漂浮。
2021年高三语文第三周周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语文第三周周考试题新人教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松、柳、荷、牡丹等等。
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如梅之于宋代林逋,竹之于东晋王子猷,菊之于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园田,饮酒赋诗,逍遥适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
因了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陶渊明之采菊,不是单单喜欢菊花的美丽,在这背后,存在一个深远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菊是中国的特产,《礼记·月令篇》就有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花。
”菊于萧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
显然,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而是菊有什么用。
对此,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可见,菊是可吃的。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记,南阳郦县山谷有一条小溪,谷中长满菊花,花落水中,加以时日,溪水变得异常甘甜,人称甘谷水。
附近居民都饮甘谷之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
作过南阳太守的王畅、刘宽、袁隗等人,让郦县每月送40斛甘谷水特供自己饮用,他们所患的眩冒等病,因喝此水而愈。
日常经验往往最具说服力,菊能治疗疾病,能令人长寿,在汉代,已成为人之共识。
于是,菊很自然地进入了医家、养生和神仙家的视野之中。
六朝文人,普遍认为菊花能够养生延寿,多有诗文吟咏。
魏文帝曹丕曾将菊花作为礼物送给太傅钟繇,并作一书,其中提到:“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希望钟繇食用菊花延长寿命。
晋人嵇含的《菊花铭》,认为服菊即可成仙:“煌煌丹菊,翠叶紫茎,诜诜仙神,徒餐落英。
2021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三_1

2021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三_1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下载./载.誉而归鲜.活/鲜.为人知测量./量.入为出B.盖冠./沐猴而冠.呼吁./长吁.短叹学识./博闻强识.C.缜.密/半嗔.半笑炮.烙/刨.根问底诏.书/昭.然若揭D.沉疴./百舸.争流徜徉./庠.序之教蛮.横/瞒.天过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蒙蔽威慑力班师回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B.候补谐奏曲秣马厉兵管中窥豹,略见一斑C.泻漏活性炭以逸待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骁勇挖墙脚美轮美奂明枪易躲,暗剑难防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广告一直是电视剧的捞金法宝,观众对此却一直颇有。
广电总局下文规定,xx年1月1日起电视剧中将严禁插播广告,这立即得到了电视观众的一致拥护。
②事故井下那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
③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出来,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A.质疑搜集突现 B.置疑收集突现 C.置疑搜集突显 D.质疑收集突显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道德模范是影响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必将强力引领公众见贤思齐,从善如流....。
B.出狱后的高晓松“拿自己说事”,义务参拍劝诫酒驾公益宣传片,但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C.在以“绿色科技和谐未来”为主题的广州国际车展上,记者发现,新能源汽车与寻常百姓的距离正在缩短,绿动未来,倚马可待....。
D.建设和谐校园,学校领导要尊重教师的主人公地位,政治上关心,使用上信任,业务上培训,生活上照顾,体现具体而微....的人文关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食用富含叶酸含量高的蔬菜、水果能延缓跟老化有关的记忆力、思考力和语言能力的衰退。
2021年高三语文双周考试题(3)

2021年高三语文双周考试题(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周测03语基+诗歌鉴赏+小说阅读一、语基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钱穆先生任教于西南联大期间曾在岩泉寺居住一年,学人贺麟、陈寅恪、姚从吾、李珽多来探望,简陋居所一时________。
②结束“哈佛名家讲坛”后,六小龄童身穿红色外衣现身麻省理工学院礼堂为同学们做演讲,台下人气爆棚,________。
③4月8日,西安曲江会展中心旅游文化馆内________,人山人海,这全归功于此次展区设计的别出心裁。
A.高朋满座项背相望座无虚席B.座无虚席高朋满座项背相望C.座无虚席项背相望高朋满座D.高朋满座座无虚席项背相望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项名为“姓氏服务”的创新服务方式在上海建行300多家网点全面推广,让客户从进入网点开始,便获得一种宾至如归的享受。
B.暗物质涉及宇宙演化的一些最基本问题,被科学家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是目前国际科研的最前沿领域之一。
C.大众汽车尾气排放造假事件震惊世界,目前迅速蔓延全球,包括意大利、法国和韩国等多个国家已宣布对此展开调查。
D.“和平尊”以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尊”为原型,尊体饰以中国传统吉祥纹饰,辅以丝绸之路等元素组成,传承和平发展、交流合作的理念。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等等。
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
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________。
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良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
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身体内分泌严重失调,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A.内分泌产生紊乱,白发就过早地产生了B.内分泌因此紊乱,人过早地产生白发C.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D.白发过早地产生,说明内分泌发生了紊乱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于我们居住的城市来说,树必不可少,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街道的颜值。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在城市里艰难打拼着生存的人一样,①________________:越发狭窄的生存空间、贫瘠的土地,以及各种腐蚀性的化学制剂。
但你要记住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发现,在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树木十分有效地吸收烟尘颗粒、帮助人们远离哮喘;树木的阻挡也有效减少了致癌紫外线的辐射量。
稠密的城市正在不断放大每一棵树的价值:一棵麻栗树或一棵成熟的枫树,③________________,享受一片阴凉。
5.下面是一幅“校企合作办学”技术链构成图,请把这个构成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诗歌鉴赏(2016·银川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朱敦儒①雨湿清明香火残。
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
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家铺子(节选)茅盾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
一条街上冷清清的,简直没有人行。
自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萧索的腊尾岁尽。
朔风吹着那些招牌,嚓嚓地响。
渐渐地冻雨又变成雪花的模样。
沿街店铺里的伙计们靠在柜台上仰起了脸发怔。
林先生和那位收账客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着。
林小姐忽然走出蝴蝶门来站在街边看那索索的冻雨。
从蝴蝶门后送来的林大娘的呃呃的声音又渐渐儿加勤。
林先生嘴里应酬着,一边看看女儿,又听听老婆的打呃,心里一阵一阵酸上来,想起他的一生简直毫没幸福,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
那位上海客人似乎气平了一些了,忽然很恳切地说:“林老板,你是个好人。
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
放在二十年前,你不怕发财么?可是现今时势不同,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
”林先生叹一口气苦笑着,算是谦逊。
上海客人顿了一顿,又接着说下去:“贵镇上的市面今年又比上年差些,是不是?内地全靠乡庄生意,乡下人太穷,真是没有法子——呀,九点钟了!怎么你们的收账伙计还没来呢?这个人靠得住么?”林先生心里一跳,暂时回答不出来。
虽然是七八年的老伙计,一向没有出过岔子,但谁能保到底呢!而况又是过期不见回来。
上海客人看着林先生那迟疑的神气,就笑;那笑声有几分异样。
忽然那边林小姐转脸对林先生急促地叫道:“爸爸,寿生回来了!一身泥!”显然林小姐的叫声也是异样的。
林先生跳起来,又惊又喜,着急地想跑到柜台前去看,可是心慌了,两腿发软。
这时寿生已经跑了进来,当真是一身泥,气喘喘地坐下了,说不出话来。
林先生估量那情形不对,吓得没有主意,也不开口。
上海客人在旁边皱眉头。
过了一会儿,寿生方才喘着气说:“好险呀!差一些儿被他们抓住了。
”“到底是强盗抢了快班船么?”林先生惊极,心一横,倒逼出话来了。
“不是强盗。
是兵队拉夫呀!昨天下午赶不上乘快班。
今天一早乘航船,哪里知道航船听得这里要捉船,就停在东栅外了。
我上岸走不到半里路,就碰到拉夫。
西面宝祥衣庄的阿毛被他们拉去了。
我跑得快,抄小路逃了回来。
他妈的,性命交关!”寿生一面说,一面撩起衣服,从肚兜里掏出一个手巾包来递给了林先生,又说道:“都在这里了。
栗市的那家黄茂记很可恶,这种户头,我们明年要留心!——我去洗一个脸,换件衣服再来。
”林先生接了那手巾包,捏一把,脸上有些笑容了。
他到账台里打开那手巾包来。
先看一看那张“清单”,打了一会儿算盘,然后点检银钱数目:是大洋十一元,小洋二百角,钞票四百二十元,这全部付给上海客人,照账算也还差一百多元。
林先生凝神想了半晌,斜眼偷看了坐在那里吸烟的上海客人几次,方才叹一口气,割肉似的捧到上海客人跟前,又说了许多好话,方才得到上海客人点一下头,叹口气:“再加一点吧,我也熬不过这个年关呀。
”林先生几乎想哭出来,没有话回答,只是叹气。
除了央求那上海客人再通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林先生忍痛又把这几天内卖得的现款凑成了五十元,这才把那位叫人头痛的上海收账客人送走了。
此时已有十一点了,天还是飘飘扬扬落着雪。
买客没有半个。
林先生纳闷了一会儿,和寿生商量本街的账头怎样去收讨。
两个人的眉头都皱紧了,都觉得本镇的六百多元账头收起来真没有把握。
寿生挨着林先生的耳朵悄悄地说道:“听说南栅的聚隆,西栅的和源,都不稳呢!这两处欠我们的,就有三百光景,这两笔倒账要预先防着,吃下了,可不是玩的!”林先生脸色变了,嘴唇有点抖。
“不过,师傅,随他们去造谣罢,你不要发急。
荒年传乱话,听说是镇上的店铺十家有九家没法过年关。
时势不好,市面清得不成话。
素来硬朗的铺子今年都打饥荒,也不是我们一家困难!天塌压大家,商会里总得议个办法出来;总不能大家一齐拖倒,弄得市面更加不像市面。
”看见林先生急苦了,寿生姑且安慰着,忍不住也叹了一口气。
雪是愈下愈密了,街上已经见白。
偶尔有一条狗垂着尾巴走过,抖一抖身体,摇落了厚积在毛上的那些雪,就又悄悄地夹着尾巴走了。
自从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冷落凄凉的年关!此时,远在上海,日本军的重炮正在发狂地轰毁那边繁盛的市廛。
(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讲述了年关发生的“收账”的故事,描写的人物不多,却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了众多的时代场景,能够让读者窥见广阔的社会生活。
B.上海客人先是“很恳切地”赞扬林先生是好人,有本事,后来面对林先生的哀求却又要求“再加一点吧”,这些细节表现了他世故、伪善的性格特点。
C.林小姐百无聊赖地“站在街边”看“冻雨”,这引发了林先生酸楚的情绪;“转脸对林先生急促地叫道”使情节突起波澜,制造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D.寿生骂黄茂记“很可恶”,提醒林先生预防南栅聚隆和西栅和源的欠款,相信“商会里总得议个办法出来”,可见寿生虽然自私,但遇事自信,有主见,有办法。
E.本文结尾写到日本军重炮轰毁上海市廛这一情节,暗示日军侵华是林家铺子面临倒闭的直接原因,与第二段“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形成呼应。
2.文中有多处关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情节安排巧妙,多条线索交织在短短的篇幅中。
请列出三条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修鞋的女人吴小冰鞋修得多了,便和修鞋的女人熟稔了起来。
像人们正常上班一样,每天早晨,她都准时地来到街边的那棵松树下,轻轻地放下木板凳,摆上修鞋用的架子,然后熟练地打开工具袋,一天的工作准备就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