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4例血沉报告结果分析与探讨_邵卫勇
血常规、血沉和C

血常规、血沉和C 反应蛋白对小儿细菌性 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作者:汪为宽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4年第10期【摘要】目的:对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76例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0例,展开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对比发现,细菌性肺炎患儿与健康儿童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P【关键词】小儿细菌性肺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92-02临床上小儿细菌性肺炎属于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肺炎为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在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肺炎位居首位。
临床实践中发现,肺炎的发生主要是感冒、气管炎等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向肺部蔓延而诱发肺炎。
细菌性肺炎为细菌引发,严重时会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会引起缺氧、心跳加快、嗜睡、高热抽搐、腹胀等诸多危险症状,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早期诊断极为关键。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进行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小儿细菌性肺炎的7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观察组男46例,女30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5.8±1.4)岁,病程2~8天,平均(4.3±0.2)天;健康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5个月~13岁,平均(6.1±1.6)岁。
过敏性肺炎24例HRCT分析

疗及新生儿 、 妊娠等均可在外周血 中出现NR 。 BC 因此外周血中
例数 NR C B 绝对值 ( 0 ) ×1 几
l I 05 ~l . .O 2 1
6 0 0 ~04 .3 .
析仪很难辨别。 该现象与束国防、 赵燕l 4 I 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由于 该 仪器 的有 核红细胞 报警 信息来源于D F 散点 图, I F IF 当D F 散
兰
核红细胞 , 而当N c 0 4X19 时, RB < . 几 0 由于有核红细胞总数极
过敏性肺炎 2 4例 HR T分析 C
许 学龙 崇 雨 田
( 省滨海 县东坎 中心 医院 江苏 240) 2 5 0
【 摘要 】 的 : 目 分析过敏 性肺炎HR 的影像学特点 , CT 进一步提 高其诊 断的准确性 。 方法 :4 2 例过敏性肺 炎的HRC 表现 , T 急性期6 , 例 亚急性期1】 , f 慢性期8 结果 : 性肺 炎HRC 例 例。 过敏 T主要表现为微 结节或结节1 t , 6 ̄ 气腔 实变2) , , 1 ( 磨玻璃样 变1 例 6 例 , 限性的空气残留并形 成“ 局 马赛克” 样灌注8 局限性肺气肿2 小叶间隔增厚及蜂 窝状 改变例 。 例, 例, 发病的不同时期 , 其表 现 不 同。 结论 : HRCT是诊 断过敏性肺炎的具有重要 价值 的无创性检查 , 可以清晰显示过敏性肺泡 炎的类型及分布。 【 关键词 】 炎 ; 源性 ; 肺 外 变应性 ; HRCT 【 中图分类号 】 4 3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7 83(0 1 0 一 3 2 O 10 —2 12 1 ) 9 l l一 2
血沉归纳总结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iˈriθrəusait ˌsedimenˈteiʃən]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一)原理血流中红细胞胞膜表面的唾液所具有的负电荷等因素而互相排斥使细胞间距离为约为25nm,含蛋白量比血浆高,比重大于血浆,双凹圆盘状使之受一定血浆逆阻力,故彼此分散悬浮而下沉缓慢。
如血浆或红细胞本身了生改变,则可使血沉了生变化。
红细胞下沉分三个阶段:①红细胞缗钱状聚集期:红细胞的“盘状平面”彼此贴合而形成红细胞缗钱串,两个红细胞贴合即消除两个“盘状平面”,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个贴合的红细胞,即多消除两个“盘状平面”。
该过程约需10min;②红细胞快速沉降期:相互贴合的红细胞逐渐增多,下沉速度加快,此阶段约持续40min;③红细胞堆积期:此期贴合的红细胞数量达到饱和而缓慢下降,紧密堆积与容器底部。
手工魏氏法要求在1 h末报告血沉结果的原因(二)血沉测定方法有多种,有魏氏法(Westergren法)、库氏法(Coulter法、)、温氏法(Wintobe-landsbrey法)、潘氏法。
其差别在于抗凝剂、用血量、血沉管、观察时间以及记录结果方面不同。
库氏法每5分钟记录一次结果,它除获得1小时沉降结果外,还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内沉降曲线,对结核病灶活动与否及预后判断后有一定价值。
Wintrobe–landsbery提出了贫血时血沉校正曲线,或消除贫血对血沉结果的影响。
潘氏法不需从静脉采血,仅须指端血即可,但常受组织液混入的影响。
上述各方法均有其优点、缺点。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魏氏法为标准法,并对器材和操作方法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一器材1.魏氏血沉管长300 m m ±1.5 m m ,内径2.55 m m ±0.15 m m ,具有0 ~200 m m 刻度的平头吸管。
2.血沉架、普通离心机及采血用具。
血沉(ES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沉(ES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血沉是一项比较简单、普遍使用的化验项目。
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ESR)。
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
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
因此,临床上常用血沉作为红细胞间聚集性的指标。
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某些疾病。
凡能引起体内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或患有某些疾病时,都可引起血沉的变化。
如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各种感染等,都会使血沉增快。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血沉的变化,所以临床诊断某种疾病时,不能只凭血沉升高一项指标。
需结合病史和病症等全面体检,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一、样本采集采样管:黑帽管患者准备:空腹8h▍二、何时需要检测?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结核病和风湿热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复发和活跃;当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也逐渐恢复。
在诊断上亦作为参考。
鉴别诊断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胃癌和胃溃疡,盆腔癌性包块和无并发症的卵巢囊肿等的鉴别。
都是前者血沉明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
疾病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加快非常显著,血沉可作为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三、结果解读参考范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1血沉加快生理性升高妇女月经期、妊娠期、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因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而致血沉增快。
病理性升高01各种炎症反应急、慢性炎症,如结核、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等组织02损伤和坏死也可短期增加。
03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程度高、增长迅速的肿瘤更明显。
04贫血当Hb<90g/L时,血沉可轻度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快明显,但不呈正比。
轻度贫血对血沉尚无影响,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可因而增快,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
05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黏液性水肿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或原发性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血沉均可增快。
2004年-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因子检测结果分析

2 0 0 4年一2 O 1 3年 无偿 献 血者 血 液 感染 因子检 测 结 果分 析
马惠 兰 , 侯 斌, 刘 洋
0 3 0 6 0 0 )
( 晋 中 市 中心 血 站 , 山西 晋 中
测, 检测合格后方可献血; 在献血的同时 留取标本送 我 站血 液 检 测 实 验 室进 行 复 检 , 复 检 项 目有 血 型 、
A 和感 染 因子 H b s A g 、 抗 一HC V、 抗 一T P 、 抗 一 H I V。选 取 2 0 0 4年—2 0 1 3年 无 偿 献 血 者 血 液 感 染
万 泰生物 和厦 门新 创 ; 抗 一H I V检 测 试 剂 来 源 于北 京万 泰生 物 和上海科 华 。 1 . 3 检测 设备 深圳 爱 康 A E一1 0 0全 自动酶免 检测 一体 机 。
报道感染 因子 阳性率 均为每年新增 数量 ( 见表 1 ) 。
C D C确认实 验 室进行 确认 ( WB法 ) 。
2 结 果
因子实 验室 复检结 果 进行统 计分 析 , 报告 如下 。
1 资 料与 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晋 中市 2 0 0 4年—2 0 1 3年无偿献 血者 血液感 染 因 子 HB s A g 、 抗一 H C V检 测 阳性率 呈 下 降趋势 , 感 染 因 子抗 一T P检测 阳性 率 和抗 一H I V( WB法 确认 ) 阳性 数 呈上升趋 势 。 国家有 关规 定 对无 偿 献 血者 血 液感 染 因子 H B s A g 、 抗 一 HC V、 抗 一 T P 、 抗 一H I V检 测 , 结
1205例中老年人血尿酸检测结果分析

・
6 3・
作, 从各方面抑制 细菌的滋生 , 在手术前 , 手术 中、 手术后严格 按照操作 规范进行 消毒 , 在另一方 面 , 也 应让年轻 、 经验 较薄
与 切 口感 染 的 4 6 9例 调 查 与 分 析 [ J ] .中 医 学 科 学 院 学 报 , 2 0 1 2 , 3 4 ( 3 ) : 2 7 2 .
以看 出 不 同 年 龄 组 高 尿 酸 血症 的检 出率 随着 年 龄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1 . 1 检测对象 : 选取来我院体检 的吴 中区城镇 职工医疗保 险 参保人 员中的 5 O岁 以上 人员 , 总计 I 2 0 5人 , 其 中男 5 3 2人 , 女6 7 3人 , 年龄 5 O一8 5岁 。对 体检人 员按 性别 分为 男 、 女两 组, 按年龄分为 5 O~ 5 9岁组 , 6 0~6 9岁 组 , 7 O岁以上组 , 总计
尿 酸 可 增 加 血 小 板 的 聚集 , 增 加 冠 状 动 脉 内血 栓 形 成 的 危 险 , 这 可 能 是 其 促 进 心 血 管 事 件 发 生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 。为 了 能
2 结 果
2 . 1 高尿酸血症 检出率与 性别 的关 系 : 1 2 0 5名 中老年体 检 者 中, 高尿酸血症 2 6 7例 , 高尿 酸血症检 出率为 2 2 . 1 %, 其 中 男1 6 7例占体 检 总 人数 的 3 l %; 女 1 0 0例 占体 检 总 人 数 的 8 . 3 %; 男性高尿 酸血 症检 出率 明显高 于女性 , 差 异有 统计学
者4 7 1 名 检 出高 尿 酸 血 症 8 5例 , 检 出率 1 8 %; 6 0~ 6 9岁 体 检
144例感染相关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成功率为4 5 . 7 1 %。 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 了常规术前检查 ,
未做宫腔镜检查 , 再次实施ⅣF 一 肼 有7 例 成功妊娠 , 成功 仅为2 0 . 0 0 %。 实施宫 腔镜 检查 的实 验组 患者 再次 实施 ⅣF 一 日 的成功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 。 综E 所述 , 对初次ⅣF _ 瞅 败患者在再次接受ⅣF 一
有统计 学意义 ( =5 . 2 4 5 , P<0 . 0 5 ) 。 3讨论
随着辅助生殖技 术的发展与应用 , 让 许多不 孕症患 者拥有 了生 育的机会 , 但体 外 受精胚 胎移植 的成功率并 不是 1 O 0 %。 胚胎 能否成功种植 除了跟胚胎 自身 的发育潜
嘞
孕前进行宫腔 镜检查可 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 , 因此
疹患者 的临床资料 , 总结感染相关性荨麻疹 的病因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 疗 、 转 归情 况。 结果 : 1 4 4 例患者 以上 呼吸道感染为主 , 其次是扁桃体 炎 。 儿童比成人更易 出现发 热 , 但 咽痛 、 呼吸不 畅的比例 比成人
发现许 多B 超不 能发现 的较为 细小和 隐匿 的宫腔病变 ,
并能及时处理 、 治疗相 应 的病变 , 在助 孕前 改 善 宫腔 的 环境 , 从而提升ⅣF 一 盯 妊娠成功的概率 。 在 本研究中,
对实验组 3 5 例 患者 进行宫腔镜 检查 , l 8 例发现有宫腔 病
娠诊 治中的应用价值L J 】 . 山东医药 , 2 0 1 2 , 5 2 ( 1 7 ) : 8 2 - 8 3 . [ 8 ] 王芳 . ⅣF — E T 失败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 J 】 . 中国社区 医师( 医学专业) , 2 0 1 2 , 1 4 ( 2 4 ) : 2 7 - 2 8 .
血沉实验报告结果讨论

一、实验背景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速度来判断体内有无炎症反应。
血沉实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对于诊断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血沉实验,探讨不同疾病状态下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和50名患有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的病人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健康组(A组)和疾病组(B组)。
3. 实验步骤:(1)采集实验对象空腹静脉血,置于抗凝管中;(2)将血液放入血沉管中,静置1小时;(3)记录血沉管内红细胞沉降高度,以毫米(mm)为单位;(4)计算红细胞沉降率,即每分钟红细胞沉降的高度(mm/h)。
三、实验结果1. 健康组(A组)红细胞沉降率为(5.2±1.5)mm/h;2. 疾病组(B组)红细胞沉降率为(15.8±4.2)mm/h;3. 疾病组中,炎症性疾病红细胞沉降率为(12.6±3.1)mm/h,感染性疾病红细胞沉降率为(18.5±5.3)mm/h,肿瘤性疾病红细胞沉降率为(20.3±6.2)mm/h。
四、结果讨论1. 血沉实验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疾病组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表明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状态下,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
2. 炎症性疾病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可能与炎症反应过程中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物质增多有关。
这些物质可导致红细胞聚集、变形,从而加速红细胞沉降速度。
3. 感染性疾病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可能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免疫反应过程中,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物质增多,导致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
4. 肿瘤性疾病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的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等物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疾病的血沉极度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血沉极度增快和血沉值不超过 50 mm / h 的肿瘤,高血压,心
脏病和有炎症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结论 血沉检测不适用于患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和糖
尿病的辅助诊断,此三者临床检测以正常范围或低于 50 mm / h 的居多,但可用于鉴别诊断。血沉极度增快的患者炎症
P值
≤50 ( 7879) ( % )
≥100 ( 329) ( % )
心脏病 高血压
2257 ( 28. 6) 644 ( 8. 2)
38 ( 11. 6) 7 ( 2. 1)
0. 00 0. 00
肿瘤 炎症
210 ( 2. 7) 1998 ( 25. 4)
51 ( 17. 3) 97 ( 29. 5)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 年 11 月第 23 卷第 16 期 Chin J Health Lab Tec,Nov 2013,Vol 23,No 16
·3289·
3. 6% ) ,血液病和血管病变( 230,2. 5% ) ,消化系统疾 病( 131,1. 4% ) ,呼吸系统疾 病 ( 不 包 括 炎 症) ( 84, 0. 9% ) ,甲状腺疾病( 81,0. 9% ) 。正常体检者 156 位 ( 1. 7% ) 。
图 1 常见临床诊断在不同 ESR 检测值范围内的分布
在血沉极度增快( ESR≥100 mm / h) 的患者中,老 年患者( 年龄≥60 岁) 235 例,中青年患者 95 例。两 组患者临床诊断为心脏病,炎症,肿瘤,糖尿病和高血 压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诊断为骨骼系统疾病 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表 1) 。ESR≥ 100 mm / h 组和 ESR≤50 mm / h 组血沉检测结果的患 者临床诊断比较分析发现,肿瘤,高血压,炎症和心脏 病 4 个因素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 表 2) 。
摘要: 目的 为了观察血沉这项临床检验指标在临床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血液标本血
沉检测结果和临床诊断的关系。结果 在血沉正常范围内,本院最常见的患者临床诊断为心脏病,随着血沉检测值的
增加,患者类型发生变化。炎症患者和肿瘤患者血沉极度增快的比例高。单因素分析老年人和中青年患者资料,骨骼
因血沉的影响因素众多,故临床常将血沉和其他 诊断项目联合使用用于临床诊断和鉴别[7 - 9]。本文 回顾性分析了近万名临床患者的血沉检测结果,发现 测定血沉的 辅 助 诊 断 意 义 不 大,但 可 以 作 为 一 种 很 有力的鉴别诊断项目。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 心脏病患者的血沉检测结果正常居多。因本院为省 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患者居多,且患者常见如上基 础疾病,故本研究提示,临床如遇诊断基础疾病时,不 适宜做血沉检测,但如用于鉴别诊断,特别与肿瘤和 感染炎症等鉴别诊断时,则可考虑。在血沉极度增快 的范围内,多为炎症和肿瘤患者,这与陈远华,王豫平 等人报道的基本相符[10 ,11]。因此,临床上如遇到血 沉极度增快而诊断一时不明的疑难病例,应首先想到 上述疾病的可能。其有意思的是,在血沉极度增快的 患者组中,中青年患者的骨骼系统疾病与老年人有显 著的统计学差异,回顾分析发现,中青年骨骼系统疾 病以骨折 多 见,可 能 与 骨 折 后 激 发 体 内 炎 症 反 应 有 关,而老年人以骨质疏松为主,属慢性非炎症性反应。 血沉极度增快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工具。Statland 等报道[12],当患者 ESR 开始超过 50 mm / h 时,若患者 无贫血而达此水平,应考虑患有某些恶性疾病。若患 者无贫血而 ESR≥100 mm / h 时,对已知患者有癌症 的病人,应检查其肿瘤是否已发生转移,若无已知疾 病,则应作血清蛋白电泳,以确定其有无多发性骨髓 病。本研究分析发现低于 50 mm / h 组患者和高于
表 1 不同年龄段血沉极度增快患者在临床不同诊断中的差异
疾病 骨骼系统疾病 心脏病 糖尿病
老年人* ( 235 人பைடு நூலகம் ( % ) 中青年( 9 人) ( % )
18 ( 7. 7)
17 ( 17. 9)
30 ( 12. 8)
8 ( 8. 4)
8 ( 3. 4)
6 ( 6. 3)
P值 0. 01 0. 35 0. 37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收集 2009 年 1 月 - 2012 年 6 月临床门
作者简介: 邵卫勇( 1975 - ) ,男,本科,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 验工作。
诊和住院患者血沉检测结果 9024 例,剔除重复检测 结果,以第 1 次检测结果为准,所有数据为本院信息 系统保留。 1. 2 方 法 血 沉 检 测 采 用 魏 氏 法[4],检 测 仪 器 为 Monitor 20 ( VITAL Diagnostics,Italy) 。血标本采用枸 橼酸钠抗凝。数 据 分 析 采 用 SPSS13. 0 软 件 进 行 分 析。
炎症
72 ( 30. 6)
25 ( 26. 3) 0. 52
高血压
7 ( 3. 0)
1 ( 1. 0) 0. 52
肿瘤
36 ( 15. 3)
14 ( 14. 7) 0. 97
注: * 老年人: 年龄≥60 岁。
表 2 ESR≥100 组和 ESR≤50 组患者诊断结果的统计差异
疾病
ESR ( mm / h)
0. 00 0. 01
糖尿病 骨骼系统疾病
470 ( 6. 0) 691 ( 8. 8)
14 ( 4. 3) 35 ( 10. 6)
0. 24 0. 28
3讨论
健康人血沉很缓慢,一般人不超过 20 mm / h,生 理状况如妇女妊娠、月经期,健康老年人可轻度增快, 其可能与生理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 量 逐 渐 增 高 有 关[5],本研究中,正常体检者血沉检测范围为 1 mm / h ~ 53 mm / h。老年人如患疾病,血沉可发生迅速改变, 出现血沉极度增快,其临床意义也大大增加[6]。
SHAO Wei - yong* ,CHEN Shu - dan,YU Xiao - mei,ZHANG Huo - xiang *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Zhejiang Hospital,Hangzhou 310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ssistant value of 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 ESR) .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ESR was carried out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R and clinical diagnosis. Results Within the normal reference of ESR,heart disease was most common among patients,and the types of patients changed with SER increase. The rapid increase of ESR was frequent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ion and tumors. ESR increas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bone disease between elderly patients and young patients( P < 0. 01) . Ther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patients with tumor,hypertension,heart disease and inflammation,when the ESR was below 50 mm / h( P < 0. 01) . Conclusion ESR was not a good assistant tool for diagnosis of base diseases,such as heart disease,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as they were mostly found with normal ESR or ESR under 50 mm / h,but a good indicator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he patients with extreme elevation of ESR had high risk for inflammation and tumor. Key Words: ESR; Rapid increase; Assistant dia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