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上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2014-201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数量最多的是()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细菌2.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的大小取决于()A.氧的浓度 B.血红蛋白的含量C.二氧化碳的浓度D.红细胞的数目3.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只能是()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4.肺循环的起点和体循环的终点分别是()A.右心室右心房B.左心室左心房C.右心室左心房D.左心室右心房5.某人患肺炎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在手背上进行静脉点滴青霉素,药物到达肺部所经历的途径是()A.上腔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肺B.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C.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静脉→肺D.下腔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肺动脉→肺6.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7.下面是四个同学讨论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话题.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哪位同学说得对?()A.动脉血是指在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B.心脏四腔,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C.一般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D.体循环可为人体器官送去养料,肺循环则不能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其心脏的()A.心率较快,每搏输出量大B.心率较快,每搏输出量小C.心率较慢,每搏输出量大D.心率较慢,每搏输出量小9.血液通过肺循环,其变化是()A.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营养物质减少了,废物减少了D.营养物质增多了,废物减少了10.如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横坐标上AB段为肺部毛细血管,CD段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请问:图中b曲线表示的物质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D.尿素11.献血是每个年满18周岁以上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和同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A.200~300毫升B.500毫升C.800毫升D.1000毫升12.某人不小心手被刀割伤,流血一直不易被止住.他可能是血液中什么成分缺少?()A.血浆 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13.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 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A.B.C. D.14.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或严重的贫血病人时,应该分别给输入()A.鲜血和红细胞 B.血浆和白细胞 C.血浆和红细胞 D.鲜血和白细胞15.日常生活中应关爱老年人.X大娘最近经常头昏,经医生测定,她的血压是19/14千帕(健康成人血压正常值为:12~18.7/8~12千帕).据此数据分析,X大娘可能患有()A.高血压B.低血压C.贫血 D.坏血病16.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肾小囊B.肾小管C.肾小球D.输尿管17.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C.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D.氧气减少,尿素增加18.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排出废物 B.维持体温恒定C.调节水和无机盐含量D.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19.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A.二氧化碳和水经呼吸排出B.汗液的排出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排出 D.皮脂腺的分泌20.肾单位是由()组成的.A.肾小球和肾小囊B.肾小球和肾小管C.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D.皮质和髓质21.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A.葡萄糖、无机盐和水B.水、尿素和无机盐C.水、无机盐和葡萄糖D.水、尿素和蛋白质22.肾小球、肾小囊内流动的液体分别是()A.动脉血、原尿 B.动脉血、尿液 C.静脉血、尿液 D.静脉血、尿液23.尿的形成是在()A.肾小体B.肾小管C.肾单位D.肾盂2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A.肾小球的过滤 B.肾小管的重吸收C.肾盂贮存尿液 D.膀胱贮存尿液25.血液进入肾脏后流经的途径是()A.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肾静脉B.肾动脉→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C.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D.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静脉26.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水分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实现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量会()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27.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其中()A.入球血管是小动脉,出球血管是小静脉B.入球血管是小静脉,出球血管是小动脉C.入球血管与出球血管都是小动脉D.入球血管与出球血管都是小静脉28.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A.静脉血B.原尿 C.尿液 D.动脉血29.研究被测试者的血浆、肾小管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面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请指出P,Q各是什么物质()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B.P是葡萄糖,Q是尿素C.P是尿素,Q是蛋白质D.P是尿素,Q是葡萄糖30.健康人每天约形成原尿150升,而每天排尿量大约为左右,原因是()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D.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31.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心脏A与C,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2)在1,2,3,4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3)心壁最厚的是[];(4)给病人打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先到达心脏的(填代码),(5)经过5与8的交换,即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从血变成血.经过6与7的交换,即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从血变成血.32.如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结构G、H和图中的C构成一个肾单位.(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作用过程,即图中的A作用和C作用,通过A过程形成的液体B为,通过C过程形成的液体D为.(3)与图中的G相连的小血管E为,F为.(4)液体在A过程中,除了血液中的和大分子的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而在C过程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和部分无机盐被结构I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I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数量最多的是()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细菌考点:观察血涂片.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解答: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最多的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到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看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故选:B点评: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的实验,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就能解决此类题目.2.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的大小取决于()A.氧的浓度 B.血红蛋白的含量C.二氧化碳的浓度D.红细胞的数目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中血红蛋白的特点.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解答: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在氧的浓度比较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的浓度比较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的浓度.故选:A点评: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特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3.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只能是()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考点:心脏的结构.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有动脉瓣和房室瓣.解答: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即心房→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即心室→动脉;所以,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的流向为:静脉→心房→心室→动脉.故选:A点评:关于瓣膜的知识可结合着心脏的结构图掌握.4.肺循环的起点和体循环的终点分别是()A.右心室右心房B.左心室左心房C.右心室左心房D.左心室右心房考点: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1)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2)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解答:解: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循环路线如图所示:可知,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由上可知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体循环的终点是右心房,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要了解心脏的结构及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5.(1分)(2011•某某)某人患肺炎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在手背上进行静脉点滴青霉素,药物到达肺部所经历的途径是()A.上腔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肺B.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C.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静脉→肺D.下腔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肺动脉→肺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解答: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因此在手背上进行静脉点滴青霉素,药物到达肺部所经历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静脉→肺.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记住血液的循环路线是做好该题的关键.6.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解答:解: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规律为:心室→动脉→毛细血管(身体各器官)→静脉→心房.故选:A.点评: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可结合着血液循环的图示掌握.熟记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做好类似题的关键.7.下面是四个同学讨论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话题.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哪位同学说得对?()A.动脉血是指在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B.心脏四腔,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C.一般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D.体循环可为人体器官送去养料,肺循环则不能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人体心脏的结构、血压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的知识点.解答:解:A、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依据是含氧量的多少.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故A不正确;B、心脏的四腔中,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都不相通,中间分别有房间隔和室间隔.故B不正确;C、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故C正确;D、体循环可以为人体的组织细胞送去氧气和养料,肺循环也能为肺提供一部分养料.故D 不正确.故选:C点评: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8.(1分)(2014春•某某期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其心脏的()A.心率较快,每搏输出量大B.心率较快,每搏输出量小C.心率较慢,每搏输出量大D.心率较慢,每搏输出量小考点:脉搏.分析:此题考查体育锻炼对人体心脏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每搏输出的血量比一般人的要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的慢.解答: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每搏输出的血量比一般人的要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的慢.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心肌的血液供应,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逐渐变粗,体积增大,收缩力增强.而不是肌细胞数量增加.故选:C点评:要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促使心脏强健,以增强心脏工作的潜力.9.血液通过肺循环,其变化是()A.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营养物质减少了,废物减少了D.营养物质增多了,废物减少了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分析: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解答:解: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肺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动脉血.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10.如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横坐标上AB段为肺部毛细血管,CD段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请问:图中b曲线表示的物质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D.尿素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分析:依题意可知,图中横轴中的AB段为肺部处毛细血管,某物质含量逐渐减少;CD段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某物质含量逐渐增加.可结合体循环、肺循环的功能进行解答.解答:解: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A、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该曲线表示的不是氧气的变化情况.A错误;B、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该曲线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B正确;C、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因此不管是在组织处还是在肺部的细胞,葡萄糖的量应减少,C错误;D、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因此不管是在组织处还是在肺部的细胞,尿素的量应增加,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功能,是考查的重点,需要对血液循环的途径理解掌握.11.献血是每个年满18周岁以上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和同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A.200~300毫升B.500毫升C.800毫升D.1000毫升考点:无偿献血原则及意义.分析: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解答:解: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健康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反而会有利于健康,明确献血的X围.12.某人不小心手被刀割伤,流血一直不易被止住.他可能是血液中什么成分缺少?()A.血浆 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血液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功能是运输养料和废物,还能运载血细胞;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解答:解:A中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中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中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疾病,故此选项也不符合题意;D中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当人体血管发生破裂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堵塞伤口,同时它还能释放一种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13.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 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A.B.C. D.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分析: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常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血液的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解答:解:当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当没有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就会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故选:B.点评:关于血液的成分,可通过总结规律:血液只能分为两部分,加入抗凝剂,就是血浆和血细胞;不加抗凝剂就是血清和血块.14.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或严重的贫血病人时,应该分别给输入()A.鲜血和红细胞 B.血浆和白细胞 C.血浆和红细胞 D.鲜血和白细胞考点:输血的原则.分析:此题可以从不同患者主要缺少的血液成分方面来分析解答.解答:解: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皮肤受损,体液丢失严重,所以应该输入血浆;贫血指的是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严重贫血是因为缺乏红细胞,血液结合氧能力不足,因此应该输红细胞.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关键是理解大面积烧伤病人和严重贫血病人的特点,结合题意,即可答题.15.日常生活中应关爱老年人.X大娘最近经常头昏,经医生测定,她的血压是19/14千帕(健康成人血压正常值为:12~18.7/8~12千帕).据此数据分析,X大娘可能患有()A.高血压B.低血压C.贫血 D.坏血病考点:血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压的知识,血压可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解答:解: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血液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液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X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X压.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2~18.7千帕、舒X压8~12千帕.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12/6.7千帕,则称为低血压.血压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X 大娘的血压是19/14千帕,应属于高血压.故选:A点评:血压的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小.16.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发现了血细胞,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肾小囊B.肾小管C.肾小球D.输尿管考点:尿液的形成.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解答.。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月考试卷(含答案)

学校2014-2015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命题人:审题人:)2014.10.07说明:1.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
第一卷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卷非选择题直接在答题卷上作答。
2.本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3.试卷共 6页,,答题卷2页,共8页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6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2.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以下解释中错误的是()A. 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地面振动而发声B. 马蹄声可以通过地面传播C. 马蹄声不能通过空气传入人耳D.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3.医生常用听诊器来诊断病情,这样做可以()4. 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 ) A.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 B.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C.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 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5. 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卡只对它的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可能是()A. 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 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C. 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 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6. 某人游泳时在水中大喊一声,0.2s后听到自己的回声,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150 m,则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A.750B.340 m/sC.1500 m/sD.375m/s7. 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8.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9. 下列四种环境不能传声的是()A、有浓雾的早晨B、冰天雪地的北极C、宇航员走出飞船进入太空D、潜水员潜入海水中10.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B .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 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1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空气也还在振动C、钟的振动停止了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12.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D.响度不同13.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14.关于乐音和噪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优美的乐曲对某些人可能是噪声B.舞台上演出的震撼人心的安塞锣鼓声对观众来说是乐音C.同一个声音对一些人是乐音,对另一些人可能是噪声D.所有的噪声响度一定很大15.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A.米×1000=1800毫米 B.米=米×1000=1800毫米C.米=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米×1000毫米=1800毫米16.一支完整的粉笔的长度最接近于()A.7毫米B.0.7厘米C.0.7分米D.0.7米17.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4厘米,2.25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该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以下哪一个值()18. 某同学由于刚参加过激烈运动,发现脉搏每分钟跳动120次,则此时他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是()19.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20、在运动会上的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的太紧,则测量值将会()A.偏大B.偏小C.不变D.都有可能21. 某同学测出一本共有260页的书的厚度为1.30厘米,则该书每张纸的厚度是( )22.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23.、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0m/s B.25m/s C.24m/s D.10m/s24.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5. 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26.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27.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28.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上期月考试卷高二化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Cl-35.5 O-16 S-32 Fe-56 Al-27 Cu-64第 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当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时,反应热效应等于焓B.当能量变化以热的形式表现时,将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为提高实验准确性,使用稍过量的碱D.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它们都是可再生的2.下列关于钢铁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氧腐蚀时正极放出氧气B.析氢腐蚀时正极放出氢气C.化学腐蚀速率超过电化学腐蚀速率D.析氢腐蚀比吸氧腐蚀普遍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酸碱中和之后应读取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D.硫在氧气中燃烧,该反应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4.向盛有50mL 1.00 mol·L-1HCl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NaOH溶液,NaOH溶液的体积(V)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最高测量温度(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B.NaOH溶液的浓度大于1.00 mol·L-1C.V=50mL时,混合液的pH>7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5.某化学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简易装置如右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一段时间后,往蛋壳中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呈红色B.蛋壳表面缠绕的铁丝发生氧化反应C.铁丝表面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蛋壳可阻止生成的氯气与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接触6.完全燃烧一定量的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使之生成正盐Na2CO3,消耗掉0.8mol/L NaOH溶液500mL,则相同条件下燃烧1mol乙醇放出的热量是()A.0.2Q B.0.1QC.5Q D.10Q7.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Ni2++2e→Ni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与阴极质量的增加量相等C.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D.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8.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下列有关Q1、Q2、Q3三者关系的判断中正确的是2H2S(g)+3O2(g)=2SO2(g)+2H2O(l) ΔH=―Q1 kJ/mol2H2S(g)+O2(g)=2S(s)+2H2O(l) ΔH=―Q2 kJ/mol2H2S(g)+O2(g)=2S(s)+2H2O(g) ΔH=―Q3 kJ/molA.Q1>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9.在101 kPa时燃烧1 t含FeS2质量分数为70%的黄铁矿生成固态Fe2O3和气态SO2,放出4.98×106 kJ的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4FeS2(s)+11O2(g)===2Fe2O3(s)+8SO2(g);ΔH=+853.7 kJ·mol-1B.FeS2(s)+11/4O2(g)===1/2Fe2O3(s)+2SO2(g);ΔH=-853.7 kJ·mol-1C.4FeS2(s)+11O2(g)===2Fe2O3(s)+8SO2(g);ΔH=+3 414.8 kJ·mol-1D.FeS2(s)+11/4O2(g)===1/2Fe2O3(s)+2SO2(g);ΔH=-3 414.8 kJ·mol-110.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向电解池中加入0.2molCu(OH)2恰好恢复为电解前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0.8 mol B.0.4 mol C.0.2mol D.0.6mol11.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O3+Cl =ClO +O2ΔH1 ClO +O =Cl +O2ΔH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Δ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O3+O =2O2的ΔH=E1-E3B.O3+O =2O2是吸热反应C.ΔH=ΔH1+ΔH2D.大气层中的臭氧无法再生12.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用这种材料制备的二次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 mol·L-1KO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电时K+移向负极B.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D.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13.如右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14.将铁片和锌片放在盛有NaCl溶液(其中滴有酚酞)的表面皿中,如图所示,最先观察到变为红色的区域为( )A.Ⅰ和ⅡB.Ⅰ和ⅣC.Ⅱ和ⅢD.Ⅱ和Ⅳ15.以Fe为阳极,Pt为阴极,对足量的Na2SO4 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4 mol 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 )A.6mol B.8mol C.10mol D.12mol第II 卷二、填空题(共55分)16.(6分)(1)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是放热反应,当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145 kJ的热量,写出这个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州外国语学校2014-2015高一上期月考(10月)数学试题(必修1)(含答案)

② 若 P M ,则 f ( P ) f ( M ) ; ③ 若 P M R ,则 f ( P ) f ( M ) R ; ④ 若 P M R ,则 f ( P ) f ( M ) R . 其中正确判断有 A.1 个 B.2 个 C .3 个 D.4 个
A.
1 2
B.
4 13
C.
9 5
D.
25 41
6.已知集合 A {x | 0 x 4} ,集合 B {x | 0 x 2} ,下列由 A 到 B 的对应: ① f :x 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x ;② f : x y x ;③ f : x y | x | ;④ f : x y x 2 . 2
12. 已知函数 f ( x)
x, x P , 其中 P, M 为实数集 R 的两个非空子集, 又规定 f ( P ) x, x M
{ y | y f ( x), x P} , f ( M ) { y | y f ( x), x M } ,给出下列四个判断:
2
B. x x 1
2
C. x x 1
2
D. x x 1
2
9.已知 f ( x )( x R ) 为奇函数, f (2) 1 , f ( x 2) f ( x ) f (2) ,则 f (3) 等于 A.
1 2
B.1
C.
3 2
D.2
10.函数 f ( x ) 和 g ( x ) 的图象分 别如图 1 和图 2 所示,函数
3.若集合 A {x | kx 4 x 4 0, x R}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 k 的值为 A.0 B.1 C.0 或 1 D. k 1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唐山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图1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1-2题。
1. P 、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 .50米B .200米C .220米D .301米 2. 图中所示的R 河流的流向为A .先流向西南,后流向东南B .先流向西北,再流向东北C .先流向东南,后流向西南D .先流向东北,再流向西北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3-4题。
3. 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A .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B .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C .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D .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4. 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A .aB .bC .cD .d读世界某区域水系分布图(图3),回答5-6题。
5. 图中乙阴影可能为A .山脉B .裂谷图1图2图3C .河流D .海洋 6. 图中季节河的汛期最有可能在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读“安第斯山脉北部地区等高线图”(图4),回答7-9题。
7. 在甲地建设饮用水源地,为避免水体污染,要严格限制开发地区为A .①B .②C .③D .④ 8. 在乙地建设新城镇,主要原因是A .地势较低、交通便捷B .地形开阔、气候凉爽C .接近水源、取水方便D .地壳稳定、少地质灾害 9. 该地区农业开发中,可因地制宜发展A .种植业B .林业C .畜牧业D .渔业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图5),回答10-11题。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201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侨润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A.蘑菇B.病毒C.珊瑚D.珊瑚虫2.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自由运动B.生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3.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4.“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6.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7.柑橘不能在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温度较低B.北方降雨量少C.北方光照不足D.北方土壤贫瘠8.下列食物链不正确的是()A.青虫→山雀→雀鹰B.牧草→野兔→狐狸C.水草→小虾→黑鱼D.草→蝗虫→山雀→雀鹰9.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生物圈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10.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A.缺少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11.在广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A.草本植物B.野鼠C.牛羊D.狼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物因素是()A.温度B.光照C.湿度D.土壤13.某淡水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水域被排放了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汞后,一段时间,体内汞的含量最多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B.剑水蚤C.小鱼D.大鱼1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A.合作B.捕食C.寄生D.竞争15.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热时人会出汗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16.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非洲有一种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这都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体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17.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叶片比陆地植物的叶片小,这主要是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A.水B.温度C.土壤D.阳光18.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A.生态平衡B.生态系统C.生态因素D.环境因素19.某班同学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A.丁B.丙C.乙D.甲20.某牧草种植区,为防止鸟吃草籽,用网子将整个实验区罩了起来,结果草的叶子很快被昆虫吃光,因而没能得到预想的草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牧草品种退化B.昆虫繁殖力增强C.环境污染严重D.食物链遭到破坏2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22.小强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了一个“b”,请问装片上写的是()A. b B. q C. p D. d2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应将装片()A.向左下方移动B.向左上方移动C.向右下方移动D.向右上方移动24.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若想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择的组合是()A.目镜10x,物镜10x B.目镜10x,物镜20xC.目镜10x,物镜40x D.目镜10x,物镜4x25.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说明污点在哪里()A.目镜B.载玻片C.物镜D.反光镜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26.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判断对错)27.“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判断对错)28.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判断对错)29.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判断对错)30.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判断对错)31.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判断对错)32.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的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有可能受到破坏..(判断对错)33.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看到的物像是“p”..(判断对错)34.绿色植物的每个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判断对错)35.画细胞结构图时,较暗的地方可用铅笔涂阴影表示..(判断对错)三、连线题(每个1分,共10分)36.连线题.37.连线题.四、识图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38.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生产者是.(2)鼠、兔、蛇、狐、鹰都是动物,统称为.(3)如果狐大量减少,那么鼠和兔将会.(4)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之外,还缺少和.(5)如果受到DDT污染,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6)图中共有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39.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用字母表示).(2)图A所滴液体为,若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图G所滴液体为,它可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3))图E的操作方法是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而影响观察.(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以免碰到玻片.欲使视野里模糊的细胞图象变得更加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准焦螺旋.40.如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同答问题:(1)结构①是,起和细胞的作用.(2)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易看清的结构是[②] ,该结构能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3)西瓜中所含的大量糖分主要存在于[⑤] 中,该结构中的液体为,里面溶解着多种物质.(4)用稀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是[ ] ;(5)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还含有.41.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研究.(1)提出问题: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2)作出假设: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3)设计实验方案: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B、甲放在下培养,把乙放在处培养.(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绿,乙中的黄豆芽绿.(填“变”或“不变”)2014-201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侨润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A.蘑菇B.病毒C.珊瑚D.珊瑚虫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A、B、D都具有以上生物特征,属于生物;A、B、D不符合题意;C、珊瑚不具有以上生物特征,不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2.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自由运动B.生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A、运动不属于生物的特征,例如:植物一般不能运动.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动物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维持生存.从外界摄取有机物不属于生物的特征.C、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生长和繁殖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D、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故选:C点评: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3.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分析: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解答:解: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所以题目中的方法应是调查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分类法是指将类或组按照相互间的关系,组成系统化的结构,并体现为许多类目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关系组织起来的体系表,作为分类工作的依据和工具.分类法有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等等.故选:B.点评: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4.“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主要特征.生物的特征主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A点评: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据此答题.解答:解: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做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6.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考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分析: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据此解答.解答:解: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故选:D点评:掌握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分析题意,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7.柑橘不能在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温度较低B.北方降雨量少C.北方光照不足D.北方土壤贫瘠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影响柑橘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北方与南方主要的不同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南方与北方环境因素中温度差别较大,而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柑橘是热带水果,它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而北方温度较低,不适宜柑橘生长.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8.下列食物链不正确的是()A.青虫→山雀→雀鹰B.牧草→野兔→狐狸C.水草→小虾→黑鱼D.草→蝗虫→山雀→雀鹰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A、青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不正确;BCD、3条食物链,都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CD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组成.9.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生物圈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ABC属于生态系统,D、只有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选:D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10.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A.缺少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解答:解: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11.在广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A.草本植物B.野鼠C.牛羊D.狼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有关知识点.解答: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草本植物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野鼠、牛羊、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而食物链最前端的生物数量要多于后面的营养级中的生物.故选:A点评: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能量流动的特点,此题便能理解.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物因素是()A.温度B.光照C.湿度D.土壤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解答: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3.某淡水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水域被排放了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汞后,一段时间,体内汞的含量最多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B.剑水蚤C.小鱼D.大鱼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该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大鱼,因为大鱼的营养级最高.故选:D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食物链的末端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1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A.合作B.捕食C.寄生D.竞争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因素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属于捕食关系;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5.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热时人会出汗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解答: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选项中“热时人会出汗”说明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说明了生物能进行呼吸;“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生物的各种特征.16.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非洲有一种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这都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体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保护自己;非洲有一种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可以吸引蜜蜂等昆虫前来采蜜,有利于捕食,这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17.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叶片比陆地植物的叶片小,这主要是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A.水B.温度C.土壤D.阳光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因此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叶片比陆地植物的叶片小,这主要是水的影响.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8.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A.生态平衡B.生态系统C.生态因素D.环境因素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析:生态系统都是由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其中:非生物部分是生物部分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解答: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片森林,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19.某班同学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A.丁B.丙C.乙D.甲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014-2015年八年级数学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2014、9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学习用具中,其形状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各组数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A.1,2,4 B.4,5,9 C.4,6,8 D.5,5,113.在△ABC中,∠B=40°,∠C=80°,则∠A的度数为()A.30°B.40°C.50°D.60°4.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画边AC上的高时,有一部分同学画出下列四种图形,请你判断一下,正确的是()A B C D5.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A.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对顶角相等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如图所示,△ABC≌△AEF,AB=AE,∠B=∠E,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EAB=∠FAC;B.BC=EF;C.∠BAC=∠CAF;D.∠AFE=∠ACB7.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A.∠BCA=∠F B.∠B=∠E C.BC∥EF D.∠A=∠EDF8.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4和9,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13 B.17 C.22 D.17或229.如图,在△ABC中,已知∠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过点D作EF∥BC 交AB、AC于点E、F,若△AEF的周长为9,BC=6,则△ABC的周长为()A.18 B.17 C.16 D.1510.小明用19根火柴首尾顺次相接,恰好摆成一个三角形,若要求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不同的摆法有()A.1种B.4种C.5种D.9种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11.如图,在△ABC中,∠A=45°,∠B=60°,则外角∠ACD=________度.12.已知△ABC中,AB=AC=2,∠A=60度,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13.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已知AC=DB,再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_,使△ABC≌△DCB.(只需填写满足要求的一个条件即可).15.如图,已知AE∥BD,∠1=130°,∠2=30°,则∠C=________度.16.如图,AD⊥BC于点D,D为BC的中点,连接AB,∠ABC的平分线交AD 于点O,连结OC,若∠AOC=125°,则∠ABC=_________.17.如图,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_______.18.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_________.第11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11、___________12、__________13、__________14、___________15、___________16、__________17、__________18、___________三、解答题19、(8分)在3×3的正方形格点图中,有格点△ABC和△DEF,且△ABC和△DEF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请在下面给出的图中画出4个这样的△DEF。
2015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和解释)

2015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和解释)2014-201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小伊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每小题4分) 1.若3×9m×27m=321,则m的值为() A. 3 B. 4 C. 5 D. 6 2.若二项式4m2+9加上一个单项式后是一个含m的完全平方式,则这样的单项式共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x+3)(x+2)=x2+5x+6 B. 4x2�9+6x=(2x+3)(2x�3)+6x C. x2+10x+25=(x+5)2 D.10a2b=2a2•5b 4.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 A.110° B.115° C.120° D.130° 5.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 于E,F两点,∠BEF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若∠EFG=72°,则∠EGF 等于() A.36° B.54° C.72° D.108° 6.现有一段旧围墙长20米,李叔叔想紧靠这段围墙圈一块长方形空地作为兔舍饲养小兔.已知他圈好的空地如图所示,是一个长方形,它的一条边用墙代替,另三边用总长度为50米的篱笆围成.设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度为a米,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20<a <50 B.15≤a<25 C.20≤a<25 D.15≤a≤20 二、填空(每小题4分) 7.命题“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 8.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x�m)2=x2�4x+n,则m+n的值为. 9.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大540°,则多边形的边数为. 10.已知x+3y�3=0,则3x•27y=. 11.已知x�y=4,x�3y=1,则x2�4xy+3y2的值为. 12.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则a的取值范围是.二、解答题:(本大题共4题,计52分.) 13.(12分)(2014秋•灌云县校级月考)计算:(1)(π�2013)0�()�2+|�4| (2)(�2x)2•(x2)3÷(�x)2. 14.(12分)(2013春•江都市校级期末)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18m3�2m;(2)(x2+4)2�16x2. 15.(14分)(2013春•江都市校级期末)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1)求这个方程组的解;(2)当a取什么整数时,这个方程组的解中x为正数,y为非负数. 16.(14分)(2013春•太仓市期末)如图,点D在AB上,直线DG交AF于点E.请从①DG∥AC,②AF平分∠BAC,③AD=DE中任选两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构造一个真命题,并说明理由.已知:,求证:.(只须填写序号)2014-2015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小伊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每小题4分)1.若3×9m×27m=321,则m的值为() A. 3 B. 4 C. 5 D. 6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分析:先逆用幂的乘方的性质转化为以3为底数的幂相乘,再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计算后根据指数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3•9m•27m=3•32m•33m=31+2m+3m=321,∴1+2m+3m=21,解得m=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的性质的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理清指数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2.若二项式4m2+9加上一个单项式后是一个含m的完全平方式,则这样的单项式共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考点:完全平方式.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完全平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能力,式子4m2和9分别是2m和3的平方,可当作首尾两项,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2m和3的乘积的2倍,即±12m,或 m4.解答:解:可添加 m4,±12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完全平方公式灵活应用的能力,把握其公式结构特点是完成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x+3)(x+2)=x2+5x+6 B. 4x2�9+6x=(2x+3)(2x�3)+6x C. x2+10x+25=(x+5)2 D.10a2b=2a2•5b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把整式变形成整式乘积的形式,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A、结果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因而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 B、结果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因而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 C、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 D、不是对多项式进行的变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关键. 4.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 A.110° B.115° C.120° D.130°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对折前后角相等.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3,∵∠1+∠2+∠3=180°,∴∠2=(180°�50°)÷2=65°,∵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EF+∠2=180°,∴∠AEF=180°�65°=11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 5.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BEF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若∠EFG=72°,则∠EGF等于()A.36° B.54° C.72° D.108°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平行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解答:解:∵AB∥CD,∴∠BEF+∠EFG=180°,∴∠BEF=180�72=108°;∵EG平分∠BEF,∴∠BEG=54°;∵AB∥CD,∴∠EGF=∠BEG=54°.故选B.点评:平行线有三个性质,其基本图形都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解答此类题关键是在复杂图形之中辨认出应用性质的基本图形,从而利用其性质和已知条件计算. 6.现有一段旧围墙长20米,李叔叔想紧靠这段围墙圈一块长方形空地作为兔舍饲养小兔.已知他圈好的空地如图所示,是一个长方形,它的一条边用墙代替,另三边用总长度为50米的篱笆围成.设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度为a米,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0<a<50 B.15≤a<25 C.20≤a <25 D.15≤a≤20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分析:根据平行于墙的一边的长度不大于20米,大于0米,列出不等式组,求出解集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得:15≤a<25,则a的取值范围是15≤a <25;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根据平行于墙的一边的长度不大于20米,大于0米,列出不等式组.二、填空(每小题4分) 7.命题“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如果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先找到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再将题设和结论互换,即可而得到原命题的逆命题.解答:解:因为“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题设是“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结论是“两个锐角互余”,所以逆命题是:“如果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如果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互逆命题的知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8.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x�m)2=x2�4x+n,则m+n的值为 6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展开,求出m、n 的值,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x�m)2=x2�4x+n,∴x2�2mx+m2=x2�4x+n,∴�2m=�4,解得:m=2,∴n=22=4,∴m+n=4+2=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注意:(a±b)2=a2±2ab+b2. 9.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大540°,则多边形的边数为7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360°+540°,解得n=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 10.已知x+3y�3=0,则3x•27y=27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分析:求出x+3y=3,代入3x•27y=3x+3y,求出即可.解答:解:∵x+3y�3=0,∴x+3y=3,∴3x•27y,=3x×33y, =3x+3y, =33, =27.故答案为:27.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的应用,用了整体代入思想,即把x+3y当作一个整体来代入. 11.已知x�y=4,x�3y=1,则x2�4xy+3y2的值为 4 .考点: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后,将各自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x�y=4,x�3y=1,∴x2�4xy+3y2=(x�y)(x�3y)=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熟练掌握十字相乘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12.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则a的取值范围是a≥�2 .考点:不等式的解集.分析:根据找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同小取小)得出a+4≥2,根据已知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a+4≥2,解得a≥�2.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注意: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二、解答题:(本大题共4题,计52分.) 13.(12分)(2014秋•灌云县校级月考)计算:(1)(π�2013)0�()�2+|�4| (2)(�2x)2•(x2)3÷(�x)2.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1)原式第一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二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利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再利用单项式乘除单项式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1�9+4=�4;(2)原式=4x8÷x2=4x6.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4.(12分)(2013春•江都市校级期末)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18m3�2m;(2)(x2+4)2�16x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1)先提取公因式2m,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2)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解答:(1)解:18m3�2m, =2m(9m2�1), =2m(3m+1)(3m�1);(2)解:(x2+4)2�16x2, =(x2+4+4x)(x2+4�4x), =(x+2)2(x�2)2.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15.(14分)(2013春•江都市校级期末)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1)求这个方程组的解;(2)当a取什么整数时,这个方程组的解中x为正数,y为非负数.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2)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得到a的取值范围,然后写出范围内的整数即可.解答:解:(1),①+②得,2x=2a�2,解得x=a�1,①�②得,2y=6�2a,解得y=3�a,所以,方程组的解是;(2)∵x为正数,y为非负数,∴ ,由①得,a>1,由②得,a≤3,所以,1<a≤3,∵a为整数,∴a=2或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较小时可用代入法,当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用加减消元法较简单. 16.(14分)(2013春•太仓市期末)如图,点D在AB上,直线DG交AF于点E.请从①DG∥AC,②AF平分∠BAC,③AD=DE中任选两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构造一个真命题,并说明理由.已知:①②,求证:③.(只须填写序号)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只要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并且结论正确就行,答案并不唯一.解答:解:已知:①②,求证:③.证明:∵DG∥AC,∴∠DEA=∠FAC.∵AF平分∠BAC,∴∠BAF=∠FAC,∴∠DEA=∠DAE,∴AD=DE.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难度适中,注意本题答案不唯一.本题还可以选择已知:①③,求证:②或者已知:②③,求证: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