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的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试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试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一、本文概述《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之作,自1936年问世以来,便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生动的人物描绘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喜爱。
作品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女主角斯嘉丽·奥哈拉的生活变迁,展现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痛苦与希望的时代画卷。
除了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探讨斯嘉丽等女性角色如何在男权社会中追求自我、挑战传统,以及这些思想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在多个层面。
一方面,小说通过斯嘉丽等女性角色的成长历程,展示了女性在困境中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另一方面,作品也揭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以及女性为争取自由和平等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这些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为我们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飘》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表达等方面,揭示其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
我们也将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探讨这些思想对女性自我认知、性别平等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飘》这部文学经典的价值所在,同时也为当代女性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二、《飘》中的女性角色形象分析《飘》不仅是一部描绘南北战争背景下社会变迁的史诗性作品,更是一部细致入微地展示女性角色形象及其女性主义思想的杰作。
玛格丽特·米歇尔以其独特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立体的女性形象,她们各自在战争和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斯嘉丽·奥哈拉无疑是《飘》中最具代表性和争议性的女性角色。
她美丽、聪明、独立而又充满野心,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女性”形象。
斯嘉丽在面对战争的冲击和生活的困境时,不仅坚守着自己的生存底线,还通过一系列手段实现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的提升。
女性自立与斯嘉丽的成长飘的女性主义分析

女性自立与斯嘉丽的成长飘的女性主义分析女性自立与斯嘉丽的成长——飘的女性主义分析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以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斯嘉丽·欧哈拉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分析《飘》中体现女性自立与斯嘉丽的成长的主要方面,旨在探讨其中流淌的女性主义观点。
一、女性自立的奋斗斯嘉丽的自立精神在《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战争期间,男性社会角色的削弱让女性们不得不应对家庭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斯嘉丽在丈夫早逝后,成为一个年轻寡妇,独自面对着贫困和责任。
然而,她决心只凭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不再依赖男性。
她勤劳努力,经商立足,最终成为了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
斯嘉丽的成功证明了女性有能力在一个充满男性主导的社会中逆袭取得成功。
她坚定的意志力不仅让她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更让她从传统的女性角色中摆脱出来。
斯嘉丽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不断追求自己的价值和独立。
二、斯嘉丽的成长与自我意识觉醒斯嘉丽的成长是一个从单纯无知到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
刚开始的斯嘉丽拥有传统的女性特质,她的生活围绕在忠诚与爱情之中。
然而,在战争爆发后,她被迫改变,学会了自我保护和生存。
这个过程中,斯嘉丽经历了多次失去和痛苦,也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冷酷。
她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知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尝试不按照传统规则行事,她学会了掌握财富和权力,以此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然而,这样的成长也让她付出了代价,她失去了很多对她来说重要的东西,包括真正的爱情和友谊。
斯嘉丽最终能够看清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认识到自己更加需要独立和自主。
三、女性主义观点的探讨在《飘》中,女性主义的观点得到了明确的阐释。
通过斯嘉丽的成长,我们看到了女性独立的重要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斯嘉丽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角色,她表达了女性渴望独立的愿望和对男权社会的批判。
作为女性主义形象的代表,斯嘉丽通过坚韧、聪明和勇敢来打破了男性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解析

《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解析19世纪时,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才开始兴起,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成为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个新兴领域,同时女性主义也进入了哲?W领域,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而在此之前,社会的话语权一直被男性所主导。
小说《飘》于1936年诞生,符合了此时的社会趋势。
小说的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位女性,小说的主线就是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转变过程。
它反映了美国内战以后佐治亚州重建时期的历史变迁,融合了爱情的浪漫和现实的写实。
作者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剖析主人公的命运变迁及其背后的性格因素。
斯嘉丽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冲破了传统的偏见和“男尊女卑”的思想藩篱,与男权社会进行斗争,争取独立,是一个坚强勇敢的时代符号[1]。
一、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概述关于女性主义的内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西蒙?波伏娃定义了女性主义是专为女性问题奋斗的主义,这种主义的斗争与阶级斗争不同。
吉尔曼认为女性主义是世界范围内女性的一种社会觉醒,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社会背景。
凯特将女性主义定义为对障碍的一种反抗,这种障碍是人为的,诸如法律或者风俗习惯,它们阻碍了女性享有应有的自由,且这种反抗是世界范围的。
女性主义虽然是世界范围的趋势,但是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女性主义的流派和分支数量也是蔚为壮观的。
虽然这些流派在对女性主义的基础理论上有不同的主张,但是它们的目的是一致或者是相似的,即是对既存的男权、父权文化的批判和进一步改造[2]。
女性主义在历史演变的进程中,因其特殊性,根据主张和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九大类,其中不乏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等我们较为熟悉的女性主义思想理论。
这些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方向、代表观点各有侧重,但却有着相同的重要前提,那便是承认女性在世界上是一个被歧视、被压迫的群体,有着很强烈的解放欲望和必要。
二、小说《飘》中女性角色的思想简述1斯嘉丽:反叛反抗主人公斯嘉丽早在少女的时候就颇具反抗意识,尽管保姆和母亲艾伦经常对她灌输传统思想,但是往往无济于事。
《飘》读后感——女性主义思想分析

外国文学《飘》读后感——女性主义思想分析文/俞雨轩摘要:《飘》作为一部描写美国内战时期女性的小说,讲述主人公郝思嘉对爱情、事业、金钱的追求,并在小说中渗透了许多女性主义思想,而这些女性主义思想将男权社会的不满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在对小说《飘》的阅读当中,深深体会到了主人公郝思嘉身上那种浓浓的女性主义思想,要想真正理解《飘》的内涵,就必须明晰《飘》所渗透出的那种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飘;读后感;女性主义;思想分析最早出现女性主义时是在19世纪,到了20世纪60年代时是女性主义发展的全盛时期,女性主义提升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
在小说《飘》当中出现的几位重要女性,她们的言行举止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表现,其根源就在于当时女性主义思想意识的觉悟。
一、对爱情、婚姻的追求在小说《飘》故事当中,主人公郝思嘉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她勇于追求爱情。
郝思嘉的爱情观从始至终都是自己的婚姻自己来主宰,她大胆追求自己的所爱,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控制住她。
这里不难看出郝思嘉敢爱敢恨。
后来,郝思嘉为了重建家园以及进行生活,嫁给了原本想要迎娶妹妹的弗兰克,完全不受舆论的谴责。
郝思嘉从少女时代起,就深深爱恋着艾希利,被他英俊倜傥的外表以及那种特有的贵族气质所倾倒。
虽然战争结束之后,艾希利便开始迷茫,甚至还一度颓废下去,但郝思嘉仍然没有放弃对艾希利的爱,并愿意为他抛弃所有,甚至还制造了各种独处机会,只是希望艾希利可以彻底离开媚兰。
当媚兰去世时,郝思嘉终于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以及真正爱的人。
那一刻,郝思嘉离开的决绝,她重新回到白瑞德身边。
小说《飘》故事当中的主人公郝思嘉,展现出了旧社会女性所没有的魅力与勇气,同时还体现出了她向往爱情、追求自由[1]。
二、对事业、金钱的追求在小说《飘》故事当中,郝思嘉全力追求事业、金钱,再一次展现出了女性主义思想。
亚特兰大沦陷之后,郝思嘉便回到了故乡——塔拉,看着家园变得满目废墟,父亲也痴痴呆呆的,母亲又离开了这个世界,剩下的两个妹妹急需人来照顾,还有虚弱的媚兰母子二人。
《飘》中的女性形象与爱与婚姻观念

飘中的女性形象与爱与婚姻观念引言《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小说,该小说以南北战争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和女性角色的复杂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飘》中的女性形象,并分析其对爱与婚姻观念的影响。
女性形象:斯嘉丽·奥哈拉斯嘉丽·奥哈拉是《飘》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坚强、勇敢,不拘小节,具有强烈的个人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
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和财富。
斯嘉丽对待爱与婚姻持一种实际主义的态度,认为这两个因素可以给她带来安全感和社会地位。
爱情观念:阿帕奇·汉普顿 vs. 洛夫·比科马尔在《飘》中,斯嘉丽同时与阿帕奇·汉普顿和洛夫•比科马尔这两位男性产生了感情。
阿帕奇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士兵,而洛夫则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军官。
对于斯嘉丽来说,爱情似乎被物质条件所左右,她更倾向于选择有钱和社会地位高的洛夫。
婚姻观念:初婚 vs. 再婚在19世纪美国南方社会中,女性一般被期待在年轻时结婚并生育子女。
然而,《飘》中的斯嘉丽却多次经历了不同类型的婚姻。
她首先与查尔斯•汉尼盖特结婚,但这并非出于爱情而是为了满足社会规范。
随后,斯嘉丽又与白尔结婚,并通过他获得了财富。
女性困境与自我实现:梅兰妮·汉普顿梅兰妮·汉普顿作为另一个主要角色,在《飘》中代表着传统、善良和家庭价值观。
她以照顾家庭和丈夫为重,忍受了斯嘉丽与阿帕奇之间的感情纠葛,并通过宽容和努力使婚姻得以维持。
梅兰妮的经历反映出当时女性在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她代表了传统价值观下的女性形象。
女性解放与社会变革《飘》出版于1936年,正处于二十世纪初,这个时期对于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的争取意义重大。
小说中的斯嘉丽·奥哈拉则是一个具有先锋意义的角色,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受传统规范束缚。
这部小说也呼应了女性解放运动和社会变革背景下女性地位逐渐提高的趋势。
《飘》中的女性自主与爱情观

飘中的女性自主与爱情观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南北战争后美国文学的奠基之作。
这部小说以南北战争期间的发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强大而独立的女主角斯嘉丽·奥哈拉在爱情、生活和战争面前所经历的故事。
本文将深入探讨《飘》中女性自主和爱情观的描绘和表达。
1. 女性自主主题《飘》中的女性角色展现了强大、勇敢和独立的品质,她们追求自由和自主权利。
首先,斯嘉丽·奥哈拉是小说中最为明显和突出的例子之一。
虽然生活环境起初限制了她展现自己真正实力的机会,但她始终保持着坚韧不屈的意志,并用各种手段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同时,在男权社会中,她也不断挑战传统女性角色,在商业领域获得成功。
此外,《飘》还刻画了其他一些独立和自主的女性形象,例如梅兰妮·威尔克斯和琼·布罗尔。
梅兰妮是斯嘉丽的朋友,她体现了传统女性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然而,在关键时刻,她也展现出坚强的一面,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或成为支持者而做出艰难的选择。
2. 爱情观主题爱情在《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作者通过不同的情节和人物描绘了不同类型的爱情观。
首先是斯嘉丽对阿什利·威尔克斯的爱情观。
斯嘉丽一直深爱着阿什利,并为他牺牲了很多。
她认为阿什利是完美无缺、值得追求和信任的男人。
然而,随着故事发展,她渐渐发现阿什利并不是自己理想中那个人,并开始对别人产生情感。
其次是梅兰妮对肖恩·波特卡尔夫人的爱情观。
梅兰妮一直深爱肖恩,虽然他是另一个女人的丈夫,但她坚信他是她命中注定的伴侣。
在面对他的背叛时,梅兰妮选择了宽容和原谅。
最后是斯嘉丽对瑞德·巴特勒的爱情观。
斯嘉丽开始不喜欢瑞德,认为他粗鲁、野蛮。
然而,在生活的考验中,斯嘉丽逐渐发现了他无私和真实的一面,并最终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3.女性自主与爱情观关系探讨在《飘》中,女性角色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爱情观并追求着自己的自主权利。
小说《飘》的女性主义思想与读后感分析

小说《飘》的女性主义思想与读后感分析《飘》是以美国内战为故事背景,对美国南方人民生活进行描绘的小说。
在作品中,米切尔夫人透过斯佳丽对个人爱情、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表达了自己对女性主义的独特理解,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坚强、勇敢女强人的人生经历。
文章在简单解读女性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米切尔女性意识形成原因,从思想价值观、对待爱情和婚姻、对待家庭的态度、对待金钱和事业、男女两性平等追求几方面具体分析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并结合故事内容表达自己对《飘》的理解,从小说和斯佳丽个人本身反观实际生活,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指导。
女性主义是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批判理论和哲学社会思潮,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生对以男性为主的社会话语阵地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这种思潮在文学创作领域的表现则是开始出现了女性视觉角度的文本创作,透过这些文本创作进一步揭露出在男性社会被扭曲的女性形象,对那些用于反抗男权社会的勇敢女性进行讴歌。
《飘》就是以独立的女性视角描述了当时美国内战时期的女性奋斗故事,将当时历史时期的故事展现给读者,描述了以独立女性为代表的一代人的奋斗历史。
《飘》作为一部从女性角度描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米切尔主要描述了在后方家园里女性之间的苦痛和感受,在对战争怀有敬畏之心的同时也展现了在战争中人们为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决心。
斯佳丽作为一名女性,以其独特的坚强和勇敢执着追求自己离线风格的爱情和家庭生活,成为这部小说独特的亮点。
为此,文章结合《飘》的内容,具体分析小说《飘》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女性主義理论发展概述关于女性主义的内涵,不同的学者和思想家有着不同的认识。
西蒙波娃认为女性主义是区别于阶级战争的,专门以女性问题进行奋斗的主义。
吉尔曼则认为女性主义是全世界妇女的社会觉醒。
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对于女性主义的认识各不相同,但是所有女性主义的重要前提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压迫、受歧视,并希望得到解放的群体。
二、米切尔女性意识发展的原因在一部小说创作中,作者会将其自身的经历、认识、思想通过小说人物的思想言行表现出来。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I 9 ’ ● ● ■ ■ l
《 飘》 的女性主义解读
◆ 郑 州大 学 文学 院 陈 瑕
《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不朽之作 。
小说 以独 特 的女性 视角 描绘 了美 国南北 战争 中的南方 社会 生 活 , 以及战后 重建 中女 性力 量 的不可 替代 , 赋予
抗 这 种 旧 习 :从 小 她 就违 背母 亲 的教 导 和男 孩 爬 树 、
平等进行挑战和进行政治方面的变革。
二、 女 主 人 公 斯 嘉 丽 女 性 意 识 的体 现
l 9世 纪末 2 0世纪初 的美 国 ,正 值 早期 女 权 运动 刚 刚兴 起 , 部分 女 性 开始 觉悟 , 在生 活 、 自由和对 幸 福 的追 求上要 求 与男子 具有 相 同的权 利 。但 当时 的美 国
治的话语阵地。关于女性主义理论 ,西蒙波伏娃认为:
“ 女性 主义 是指独立 于阶级斗争 之外 ,专 门为女 『 生 问题
鬼上床去 。 男人粗 暴无礼 , 直 言不 讳 , 女人 却总是 温
顺, 文雅 , 宽 恕为 怀 。 ” … 斯 嘉丽 的妈 妈 和 当奴仆 的黑妈
而奋斗的主义。 ” … 吉尔曼将女性主义定义为: “ 女f 生 主义
是她 主 动选择 的结 果 。 在 婚姻 的殿 堂 里 , 她 从来 没有 后
神圣 的事情 , 只不过是惹人厌 的事情而 已, 它无情 的
杀死男人 , 劳 民伤财 , 还使 得奢侈品难 以购得 。 ” 她对 现存 的礼俗有着冷静的观察 , 不满于一切有悖于她内
斯嘉丽却讨厌 听到这个 , 她觉得“ 战争似 乎并非什 么
爱情的追求上 ,她只看到了阿什利 ,最后才看到了瑞 特。 在爱情中斯嘉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 是 自己婚姻 的 主宰者 , 她不愿接受被安排的婚姻 , 不愿被男子任意挑 选, 而是主动热烈地向阿什利吐露心中的爱 。 在爱情被 拒后的几次婚姻虽然都是对物质金钱的妥协 ,但却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飘》的女性主义思想解读
[摘要]女性主义努力追寻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高举声讨男性中心主义的大旗,探究女性独特的
书写方式,挖掘在文学文本中女性视觉的写作姿态。
《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性格及重振家园等方
面凸显了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飘》斯佳丽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和哲学社会思潮,鼎盛期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
女性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如同一股强劲的飓风,猛烈地横扫为男性所统治的话语阵地。
在文学领域中,它要求以女性视觉重新阅读经典文本,以揭露男性文学中被扭曲的女性形象;积极探索不同于男性传统的女性文学传统,重新书写文学正史;努力追寻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探究女性独特的书写方式,它高举声讨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大旗,挖掘在文学文本中女性视觉的写作姿态。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个丰富而多元的话语,它反映了对她们的从属与弱势地位的不满。
他们反对传统文化对女性形象的贬低与歪曲,强调尊重和顺应女性自身的特点。
《飘》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在描述美国内战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备受读者青睐。
作品中虽也有对战争恢宏场面的描写,如亚特兰大破城当日五角广场的遍地伤兵,惊心动魄的逃难,枪杀等等。
但女作家始终是以细腻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画见长,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人物在作者流畅的文字作用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横看全书,是一部老南方种植园文明的没落史,一代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 而纵观全书,则似一部令人悲恸的心理剧,以戏剧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与内心的冲突中走向成熟的过程。
所以看《飘》,就犹如走进原始森林,越深越美。
本文拟从分析女主人公斯佳丽的性格及重振家园等方面入手,试图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一
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
国内战的小说,玛格丽特着重描写了留在
后方家园里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
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的崇敬心
理,对战争全然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
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
命运以及战后立志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
战争失败了,有的人因此而意志消沉,失去
了原有的斗志,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面对战后支离破碎的生活。
反之,另外一
些人则克服了失败的心理,凛然面对严酷
的现实,成了生活中不畏困难,重新前
进,在生活旅途上的强者。
这其中就有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
应该说,小说
中最具吸引力的人物非她莫属。
出身种植
园主家庭的斯佳丽年轻漂亮,八面玲珑、
个性鲜明,有着左右逢源的交际手段。
《飘》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小说
以斯佳丽的成长和转变为主线,描写了美
国内战和战后重建时期佐治亚州的社会变
迁,使浪漫爱情与现实主义完美融合。
斯
佳丽勇敢,执著,坚强,不服输,像男孩
子(在那个时代),不管不顾,自由,不受约
束。
她父亲对她影响很深,那个热爱土地
的民族所有的特点在她身上都可挖掘到。
既具有神秘色彩,又充满浪漫情调。
作为一位女性,斯佳丽以她的坚强、
勇敢令人佩服。
阿希礼说过“: 斯佳丽,你
不懂得害怕的含义,⋯⋯你具有狮子般的勇
气。
” (第三十一章)媚兰也说过“: 你一向什
么都不怕。
”(第二十章)的确,斯佳丽是勇
敢的。
一旦出现困难,斯佳丽就会敢于面
对和斗争。
斯佳丽的坚毅一直是《飘》的
一大亮点,赋予其黑色,因为黑色有纯粹的
一面,如斯佳丽对生活始终持有坚定的信
仰。
斯佳丽绝对称不上是一位完美的女
性。
但她的魅力却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
围。
她坚强,自信,对生活充满激情。
在
那个风云突变的乱世中,能够在倍受创伤
和打击之后,不留恋以前豪华高雅的生
活,坚强的站起来,下地摘棉花,不惜让
自己娇贵的双手长满老茧,而目的只是为
了让住在陶
1 0 8
乐园的人不再挨饿。
她在陶乐园红色的土
地上得到了黑色的坚毅,如她父亲杰拉尔
德所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与日月同
在。
她干脆坚决,办事果断,雷厉风行,
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人。
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以后,斯佳丽对
现实的认识更具有了实在的意义。
她可以
为了赚钱,丢开妇女足不出户的规矩,抛
头露面地经营木材厂。
一个女人经商,而
且也像男人一样赚钱,这在亚特兰大是前
所未有的。
饿过、痛过,受过屈辱和伤
害,可斯佳丽还是坚持下来了。
她指挥起
一家人开始各得其所地工作,自己也事必
亲躬,带头到田里去采熟了的棉花,在北
方佬来临前带领大家将食品和牲口藏好。
经历了种种挫折,直到最后一刻,她那句
“ 明天又是另一天”也被每个读者和观众所
深深铭记。
二
斯佳丽的父亲杰拉尔德是个爱尔兰移
民,身无分文的他只身来到美国,通过玩
一手好牌和喝酒的海量赢得了一片红色的土地,几经创业将其发展成一个收入颇丰的种植园。
斯佳丽的母亲出身于海滨城市萨凡纳的名门望族,因为情场失意赌气嫁给了比她大将近二十岁的杰拉尔德。
作为他们的大女儿, 斯佳丽既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的性格,自小又受到母亲良好家教和道德观念的教诲。
所以,她的性格是个矛盾的统一体。
她既想做个像她妈妈那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骨子里又有背叛妈妈的道德框框的反骨。
正是血管里流着的这种充满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斯佳丽敢爱敢恨,认定自己的目标便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从小时候起,斯佳丽就表现的与众不同,斯佳丽内心充满了叛逆和反抗。
她敢于突破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平等、自由和幸福。
她不顾一切,我行我素。
她将自己置身于世俗的道德规范之外,摆脱上层社会的压力和束缚,成为一个背离传统的自由人。
读者可以通过斯佳丽这一形象窥见到早期女性主义者的精神追求和独立的人格意识《。
飘》表现了人物世界多变的自我,寻求人物的解放和自由,深刻地表达了作家女性主义的进步思想。
斯佳丽是一名强调自由和男女的意志、不甘沉沦的生活态度和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
斯佳丽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坚
强、勇敢却又任性、固执,有着叛逆性格的
女性。
有着与当时社会相背逆的思想,作者
在作品《飘》中不自觉地构筑了女性主义的
视觉,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具有争取爱情婚姻
自主、人格独立和自信心的女性形象,通过
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作者已经淋漓
尽致地抒发出女性精神。
三
到了二十世纪,西方一批女作家崛起,
她们作为女性,对女性的性别角色进行了新
的探索,对女性在公共事务中达到和男性平
等对话的权利进行强烈的呼吁。
在她们的作
品中,女作家打破了传统对妇女的规范,开
始追求平等、要求独立、寻求自我。
斯佳丽
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青年时代,在安逸的陶
乐园里,斯佳丽自由地与周围的男人交往。
当她爱上阿希礼以后,主动地执着地表达自
己的内心情感,即使他已是有妇之夫。
她已
经认识到,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是每个女人
的权利。
在战后的复兴陶乐园的计划中,她
排除种种阻碍,用自己的力量度过了一次又
一次的难关,她曾自信地说道“: 我相信女人
用不着男人的帮忙,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哪一
更多的钱,她毫不顾忌那种以为女人应该是
无知无识,不能有自己意见的上流社会的传
统观念,而是冒险混进了男人女性话语权的
先决条件——经济的独立。
结语
斯佳丽是个矛盾体,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
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
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在无能为力时,
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
都会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她在整
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
《飘》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具有争取爱情婚姻
自由、人格独立和自信心的女性形象,通过
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米切尔已经淋
漓尽致地表达出女性主义思想。
该小说花了
较多的笔墨记录了斯佳丽一步步走向独立的
心理成长历程。
在社会行将没落时,女性的
社会意识成为坚强的精神后盾,指引着人们
勇敢前行。
抛弃父权制传统思想的束缚,男
女两性平等相爱,和谐相处才是人们努力的
方向所在。
外国语学院。
初胜华,燕山大学在读硕士, 现任教于河北省燕山
大学外国语学院。
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失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