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恩简介

合集下载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鲁迅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 起,跟小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随堂检测
1.《咏雪》选自_______编著的_____________。
2.解释红色字词的意思。 (1)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公欣然曰: (5)撒盐空中差可拟: (6)未若柳絮因风起: (7)即公大兄无奕女:
3.古今异义词。 与儿女讲论文义:
4.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撒盐”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 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 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 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这个比喻形似。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达于神似,形 似是基础。
“柳絮”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 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 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这个比喻神 似。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 和意蕴的统一,“柳絮”大有深意。 还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 等比喻。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志”是记的意思。 “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 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 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 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行、 形式,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 和清谈放诞的作风。

石灰石晶形结构对煅烧石灰活性的影响

石灰石晶形结构对煅烧石灰活性的影响
1 . 2 制 备
称取 粒度 为 1 0  ̄ 4 0 i n l n石 灰 石 原 料 A矿 和 B
矿各 3 0 0 g 分, 放上 垫片 , 用 炉 门砖 封 好 , 关 上炉 门。
业依 旧采用的是活度小于 3 0 0 mL 的普通石灰 , 使
石具有更高的热分解温度 , 且分解速率较慢 ; 在相 同的煅烧条件下 , 前 者的煅烧产物较 后者具备更 高的活性 。在
相 同的煅烧温度 下保 温6 0 m i n 时, C a O晶体具有疏松 的多孔结构并且存 在大量的缺 陷, 此时的活度 最高 , 活度值
达到 3 2 8 . 6 mL。
第3 8 卷 第2 期
2 0 1 5 年 4月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L i a o n i n g
A 矿石灰石产地唐山, w ( C a C O 1 = 4 9 . 3 4 %; B
采 用 X’ p e r t p o w e r P A N a l y t i c a l 型 x射线衍射
矿石灰石产地秘鲁 , w ( C a C O 1 = 5 3 . 2 9 %; 质量浓度 仪 表征 煅烧 产 物物 相组 成 。
接通电源 , 打开箱式电阻炉控制器开关 , 电阻炉升 温到预定温度 , 按 预 定 的 煅 烧 温 度 和 保 温 时 间煅 烧、 冷却 。当烧后产物冷却至室温时 , 破碎成粒 度为 1 ~ 5 m m的样品 。最后 , 将样 品装 入密封袋 ,
放人 干 燥器 内。
重 复上述试 验 , 煅 烧温度 分别 为 9 0 0 , 9 7 0 , 1 0 4 0 , l 1 0 0 ℃; 保温时间分别为 3 0 , 6 0 , 9 0 mi n 。 1 . 3 检 测标 准和 表征 手段

历史趣谈孙恩起义 为东晋的最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历史趣谈孙恩起义 为东晋的最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孙恩起义为东晋的最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导语:孙恩简介,孙恩是东晋琅琊郡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他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的家族信奉的是五斗米道,所以孙恩也信奉五斗米道。

他的
孙恩简介,孙恩是东晋琅琊郡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他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的家族信奉的是五斗米道,所以孙恩也信奉五斗米道。

他的家族是从北方迁移到南方去的,所以整个家族并不是出于上层的大家族,相反他们家族的地位是比较低的。

孙恩开始和叔父孙泰一起,后来孙泰因为要起兵推翻东晋政权,所以被当时的政权镇压失败,孙恩继承了叔父的一切,在公元399年开始起兵反晋,这个时候孙恩为了逃避朝廷的统计已经逃到了岛上,也就是现在的舟山群岛。

孙恩开始只有百余人聚集,这些人多数是他的信徒,后来他开始反抗东晋以后登陆作战,在这里他聚集到了上千人,并使用这些人在三吴地区作战,在这里攻下了会稽,这个时候已经聚集了几万人。

从孙恩简介继续了解到,随着孙恩起义影响越来越大,三吴地区的八个郡都起兵反抗,形成了以孙恩为领袖的起义力量,人数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人,是当时的东晋政府大为惊慌,于是迅速调兵遣将到这里来平息叛乱。

孙恩的战斗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不得不逃回岛屿,之后他有多次出海作战,但是均以失败而告终。

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是率兵进攻东晋都城建康,但是最后还是在夹击下失败了。

孙恩为了不被俘虏最终跳海自尽,他的信徒们把他奉为“水仙”,他也是海盗的先祖,被后世海盗崇拜。

孙恩起义
生活常识分享。

东晋孙恩_卢循起事的浙东因素

东晋孙恩_卢循起事的浙东因素

V ol.28No.6December ,2012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HUMAN ITIES SCIENCE )第28卷第6期2011年12月[收稿日期]2011-10-06[作者简介]武锋(1978-),男,山东泰安人,副教授,博士。

东晋孙恩、卢循起事的浙东因素武锋(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浙江舟山316000)[摘要]孙恩、卢循起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于江南地区的一次大规模的对抗统治者的民众活动。

孙恩、卢循起事在东晋末期爆发,前后绵延十三年(399-411)之久,影响遍及东晋主要统治区域。

孙恩、卢循起事原因众多,但其浙东因素无疑最为主要。

这其中包括浙东地区大族与低级士族的矛盾、浙东地区经济的兴盛和苛剥、浙东地区海洋地理环境等。

此次起事的综合因素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浙江历史上的发展高峰之一。

[关键词]孙恩;卢循;浙东;海洋[中图分类号]K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318(2011)06-0043-04孙恩、卢循起事爆发于东晋统治的晚期,从东晋隆安三年(399)一直延续到义熙七年(411),引起东晋朝廷的极大震动。

孙恩、卢循实力最盛之时,士兵十余万,楼船千余艘,一度攻占浙江、广州沿海郡县,并杀以王、谢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多人。

起事最后在世家大族特别是北府将领刘裕等的镇压下失败。

孙恩、卢循起事打击了很多世家大族的力量,给予东晋王朝致命一击。

十年之后,依靠镇压孙恩、卢循起家的刘裕趁机改朝换代,建立刘宋王朝。

孙恩、卢循起事对于东晋晚期的政局走向有很大影响。

孙恩、卢循起事几乎影响了东晋王朝的整个统治区域,在浙东地区的发展更是异常活跃。

清乾隆《浙江通志》卷一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而两浙始以省称,领府九。

明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十五年割嘉兴、湖州二府属焉,领十一府。

国朝因之,省会曰杭州,次嘉兴,次湖州,凡三府,在大江之右,是为浙西。

四大名著西游记 (19)

四大名著西游记 (19)

, 后 观 音 菩 萨 收 服 , 命 沙 河 尚 拜 唐
被 贬 入 人 间 , 在 流 沙 河 畔 当 妖 怪 塘
蟠 桃 会 上 打 碎 了 琉 璃 盏 , 惹 怒 王 母 娘
悟 净 、 沙 僧 。 原 为 天 宫 中 的 卷 帘 大 将

主要人物
盘(最白误被首的本
绕又终龙吃贬。明是
在称修马唐到后珠西
大八成,僧蛇因而海
雷部正皈所盘南被龙
音天果依骑山海西王
寺龙,佛的鹰观海三
的马被门白愁世龙太
擎)升,马涧音王子
天。为载,等菩上,
华后八乘被待萨天因
表在部唐菩唐出庭纵
柱化天僧萨僧面告火
上龙龙上点取才忤烧
。池广西化经免逆毁
得力天,。于,玉
复菩取变之死要帝
原萨经身后罪被赏

,为又,斩赐

白 龙 马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先阳吴
聚。承
居汉恩
枞 阳
族 ,

高淮
甸 ,
安 府

故山
称 高
阳 县

甸 吴 氏 。
人 。 祖 籍 安 徽 , 以 祖
, 男 , 字 汝 忠 , 号 射
吴 承 恩
中 国 明 代 杰 出 的 小 说 家
生平事迹
吴承恩
而的度成吴 在书曲诵承 故画,。恩 乡法对他小 出帖围精时 了。棋于候 名少也绘勤 ,年很画奋 受时精,好 到代通擅学 人他,长, 们就还书一 的因喜法目 赏为欢,十 识文收爱行 。才藏好,
·

观过而僧。。,国菩磨宝、王 音红练肉牛狮悟王萨难器羊、 菩孩成。魔精空鬼被,,脂银

萨儿火孙王原又魂狮才神玉角 降的眼悟的来从求精降通净大

略论孙恩_卢循起义的性质

略论孙恩_卢循起义的性质
, ,
与 农 民 阶级
的 反 抗 相一 致 时
广 大 农 民 也 会 带着 朦 胧 的 阶 级 意 识 投 身 进 去
,

有 的 随 着 领导 人 物的 县花 一 走 着曲 折艰 难的斗
现 而消 逝
,
如 杨 玄 感 起兵 反 隋
,
有 的 则 在 农 民 群众 的 革 命斗 争性 影 响下

争道 路
,
:

孤不 羞 走矣 1
, ,
在对 待世 家大 族 方 面 也 是 软 弱 动 摇 的

如未
触 动 大 士 族 会 稽 内史 王 凝 之 的 财产
的 犯 错误
,
甚 至 放 走 他 的 妻 子谢 道 蕴 等

孙 恩 的 软 弱思 想 和 一 些 错 误 的 战 术 指导 不 等 于 整 个 农 民阶 级 的 犯 错 误
这 种 意 志 和 决 心往 往 要 在本 阶 级 的 先 进 人 物 的 感 召 下

,
逐 渐 趋 向 自觉
,
从而 投 身 于 起 义 行
,
如 明 末 农 民起 义 军 和 太 平 天 国 革 命 军就 是 这 样
另 外一 种 情 况
,
,

当 剥 削阶 级 人 物 带 着 他们 自己 的 要 求
起 来反 抗 封 建 王 朝
,
是 有领 导 进 行
在 封建 社 会 里
作 为个 体 小 生 产者 的 农 民

一 般 地说 是 自在 的 阶 级
:
,
但 这 绝 非说 农 民 阶


级 没 有 反 抗封 建 剥 削 与压 迫 的 阶 级 意 识

晋朝——精选推荐

晋朝——精选推荐

哪个朝代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265年,司马氏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

晋朝皇族先代在曹魏时就已经世代为官。

如司马朗、司马懿及司马孚等兄弟共八人就被时人称为“八达”。

其中司马懿最有才能,为曹魏后期抵御蜀汉北伐及平定辽东做出很大贡献,成为了魏国重臣。

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诏共同辅政,但后来司马懿被曹爽架空。

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懿重夺政权,从此司马氏控制了曹魏政权。

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军功,为以后篡权提供政治资本,命令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

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后来钟会、姜维企图叛变,被司马昭立即平定。

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

司马炎建立晋朝,世称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当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

270年河西鲜卑族秃发树机能叛乱,直至279年方平定。

司马炎在此时为做好伐吴准备便派羊祜守襄阳与孙吴名将陆抗对峙,派王濬在益州大造船舰。

274年陆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议伐吴,遭贾充反对而作罢。

经过多年准备,279年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伐吴时机已到,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

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东吴。

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兵分六路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全国重新大一统。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谁也未曾想到,魏、蜀、吴三国却最终都统一于司马氏。

西晋之初,天下初定,饱经战乱之苦的人民非常渴望安定的生活。

晋武帝即位之初,顺应民意,推行了一些积极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颁行户调制,减免徭役,设立“常平仓”等等,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

晋武帝在位的时期是西晋社会经济最好的时期。

西晋是由谁建立的?265年司马炎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改国号为大晋,建都洛阳。

贺铸《望湘人·厌莺声到枕》宋词译文及鉴赏

贺铸《望湘人·厌莺声到枕》宋词译文及鉴赏

贺铸《望湘人·厌莺声到枕》宋词译文及鉴赏《望湘人·厌莺声到枕》是由贺铸所写的一首宋词,是一首怀人之作。

上片由景生情,下片由情入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贺铸所怀念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吧。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作者:贺铸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

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

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注释】①带惊:因消瘦而吃惊。

《梁书·沈约传》载沈约与徐勉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②剩眼:指人变瘦后,腰带上空出越来越多的孔眼。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

③泪竹:二女娥皇,女英为舜妃。

传说舜死于苍梧,舜死后,二女洒泪于竹,泪染楚竹而成斑痕,故斑竹又称泪竹。

唐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④佩兰:佩饰的兰花。

非烟:步非烟,唐开功业妾。

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⑤非烟:唐武公业的妾名。

姓步,事见皇甫枚《非烟传》。

此处借指情人。

⑥鸾弦:《汉武外传》:“西海献鸾胶,武帝弦断,以胶续之,弦二头遂相着,终日射,不断,帝大悦。

”后世称结娶为“续胶”或“续弦”,此处以鸾弦指爱情。

⑦奈云和二句: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此处化用其意。

云和,古时琴瑟等乐器的代称,语出《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庚信《周记圜丘歌·昭夏》:“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未下风肃然。

”曲终,原本作“曲中”,据别本改。

⑧罗袜:见周邦彦《瑞鹤仙》注。

此处代指情人。

《释名.释衣服》:“袜,末也,在脚末也。

”更早的时候,“袜”字从韦部、从革部而不从衣部,应该是以皮革做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恩简介
数年之久的基本原因。

起义的导火线是隆安三年(399)朝廷征发“免奴为客”者(指本身或父祖是奴隶,但已放免为佃客的壮丁)当兵,他们不愿应征。

征发这部分客,对其主人也是损失,从而引起世家大族对政府的不满。

所以一时“东土嚣然,人不堪命”。

孙恩(?~402),出自琅邪(今山东临沂)孙氏,属于低级士族。

孙氏奉五斗米道,恩叔父泰是大教主。

隆安元年兖州刺史王恭起兵反晋,孙泰纠合兵众,准备起事,事泄被杀。

孙恩逃至今舟山群岛,聚集逃亡农民。

经过隆安三年十月,孙恩带一百多人从海上登陆,攻下上虞,袭破会稽郡(今浙江绍兴),杀内史王凝之。

义军得到广大农民和奴客的拥护,也获得部分不满朝廷的地主分子的响应。

于是,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等八郡(今浙江大部和江苏东南)一时俱起,杀长吏以应之,史称“旬日之中,众数十万”。

孙恩自称征东将军,号义军为“长生人”。

义军无情打击南北士族,如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司马逸、嘉兴公顾胤、南康公谢明惠、黄门侍郎谢冲,张琨、中书郎孔道、太子洗马孔福、乌程令夏侯愔等先后被杀,他们田园别墅的佃客和奴婢纷纷参加义军。

朝廷派卫将军谢琰(谢安子)和北府名将刘牢之率北府兵镇压,孙恩率男女二十万口退入海岛。

四年五月,孙恩自浃口(今浙江宁波东北)再次登陆,入余姚,破上虞。

邢浦(今浙江绍兴北)一战,又大败官兵,并于山阴阵斩谢琰及其两子。

后因朝廷增兵,义军于十一月再次退入海岛。

五年二月,孙恩第三次自浃口登陆,五月,攻克沪渎垒(今上海),杀吴国内史袁山松。

六月,义军浮海进至丹徒(今江苏镇江东南),威胁京师。

因建康有备,义军乃北破郁洲(今江苏连云港东)和广陵。

后因与刘裕交战屡次失利,损失很大,终于被迫退入海岛。

元兴元年(402)三月,孙恩最后一次登陆,不幸战败,投海而死,义军乃推其妹夫卢循为首,继续战斗。

卢循(?~411)虽出自范阳大族卢氏,但因渡江较晚,未受朝廷重用。

元兴二年,卢循与刘裕战于东阳(今浙江金华)、永嘉(今浙江温州)和晋安(今福建福州)一带,不利,乃浮海南下。

次年十月,卢循破番禺(今广东广州),自称平南将军,接受朝廷所封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官号。

并派姐夫徐道覆和亲党占据始兴(今广东韶关南)及其他各部。

卢循、徐道覆虽接受朝廷官号并遣使献贡,但又派人到大庾岭一带伐木,秘密准备北伐船只。

义熙六年(410)二月,卢、徐乘刘裕北伐南燕,东晋后方空虚之际,分两路北上。

一路由卢循率领越五岭,经长沙、巴陵(今湖南岳阳)直指江陵。

一路由徐道覆率领直下庐陵(今江西吉水北)、豫章(今江西南昌),大败官兵,杀江州刺史何无忌。

卢、徐即合兵东下,五月,在桑洛洲(今江西九江东北长江中)大败晋大将刘毅,军抵淮口(秦淮河入长江之口,今南京西北),直逼建康。

此时义军战士十余万,舳舻千计,楼船高达十二丈,舟车百里不绝,朝廷一片慌乱,刘裕星夜赶回,仓促应战。

徐道覆主张立即登陆与刘裕决战,户循多疑少决,贻误战机,使刘裕得以集中兵力,周密部署。

义军小挫,卢循下令退却。

十月,义军西攻江陵,不利。

十二月,义军与官兵在大雷(今安徽望江)、左里(今鄱阳湖口)相继展开死战,损失惨重,南退番禺。

但此时番禺已被官兵抢先占领。

次年三月,卢循攻番禺不下,转至交州,四月,兵败自杀。

同年二月,徐道覆亦牺牲于始兴。

性质与影响孙恩、卢循领导的反晋斗争主流是农民起义性质。

这一斗争虽带有宗教色彩,但斗争双方并非按宗教划分,笃信五斗米道的王凝之等人被杀,就是证明。

孙、卢是北来失势士族,起义初期也确有不少地主分子参加,但义军的基本成员无疑为会稽三吴地区的贫苦农民和奴客。

起义席卷东晋大部分地区,东晋王朝业已名存实亡。

起义还沉重打击了南北士族,特别是谢琰被杀后,北府兵为寒人掌握,士族从此失去军权。

所以这次起义又是门阀衰落,寒人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次起义迫使刘裕采取一些减轻人民负担和抑制豪强大族的措施,从而为刘宋初期江南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