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 》的女性主义解读

合集下载

探讨《飘》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书写

探讨《飘》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书写

探讨《飘》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书写作者:郭丹丹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4期摘要:《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典型的女性形象代表。

《飘》中体现了斯嘉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所呈现的生态女性主义令人深思。

本文对《飘》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书写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自然;斯嘉丽一、生态女性主义概述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是生态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相互结合的产物。

生态女性主义以性别角度为出发点,切入生态问题,明确指出了人对自然的统治及男权统治都是基于家长制为逻辑的认知,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批判。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的压迫与自然退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从这一角度来看,生态女性主义既继承了过去的理论,又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1]。

它从多方面对女性本性及男性本性的差别进行了探究,对女性角色、女性价值等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及批判。

生态女性主义的出现及不断成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关爱女性与自然,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协调发展。

二、《飘》作品简介《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美国文学史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飘》以南北战争为主线,讲述了美国佐治亚州一位富足且颇有地位的种植园主的女儿斯嘉丽的人生经历。

斯嘉丽这一女性形象是米切尔以自己的外祖母安妮·斯蒂芬为原型所创造的。

南北战争之前,安妮是一位典型的贵族小姐,但战争却将她的生活彻底毁灭。

米切尔正是根据外祖母安妮的经历,塑造了斯嘉丽,并生动地反映了南北战争对人民、对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斯嘉丽在少女时期便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经常反对母亲给她灌输传统思想。

同时,斯嘉丽经常与男孩子玩耍,并讨厌做作。

在爱情与婚姻上,斯嘉丽具有自己的想法,她并不希望自己也像其他贵族小姐一样处于被动的地位[2]。

因此,她选择了主动出击、大胆表白,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然而,战争的爆发让斯嘉丽的贵族小姐身份彻底沦陷,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斯嘉丽只有像奴隶一样劳作。

解读《飘》中的女性意识

解读《飘》中的女性意识

解读《飘》中的女性意识摘要《飘》是当今深受欢迎的美国小说之一,其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

女主人公斯佳丽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作用,都是女性意识的体现。

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关键词:《飘》斯佳丽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在当今我们所熟知的美国文学作品中,《飘》可以当之无愧地占有一席之地。

这部小说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岁月的涤荡,依然盛销不衰。

然而,在通常的英美文学史中,不论是该书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抑或是作品本身,都未曾给予过浓墨重彩。

究其原因,或许是很多人只是把它当作一部通俗小说来读,仅仅欣赏其中所展现的社会风貌及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克洛蒂亚就曾评价道:“(《飘》是)一本不折不扣的为女性而写的,以女性眼光发言的言情小说。

”如果仅仅是一部言情小说,为什么经过几十年岁月的洗刷,《飘》依然能够畅销不衰呢?本文认为,小说《飘》之所以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主要是因为这部小说不但具有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表达,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对一个时代的深刻反映,而这也正是小说的内涵所在。

《飘》的内涵之一就是其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而正是这种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小说《飘》主要以美国内战和战后重建时期佐治亚州的社会变迁为背景,描写了女主人公斯佳丽的成长与转变。

作为一名女性,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回顾南北战争这段历史时,其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对女性追求自主权的赞美。

她笔下的斯佳丽是一个性情坦率、个性张扬的南方女子。

但就是她与众不同的脾气、秉性,使得她的人生历程跌宕起伏。

小说主要描述了她在家庭生活、爱情生活、战争生活和经济生活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给读者塑造了一个热情坦率、勇敢叛逆、执着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

在《飘》中,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斯佳丽从16岁(1861年)到28岁(1873年)这12年间的成长经历展开的,而发生在1861年到1865年间的美国内战,无疑对斯佳丽的成长与转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飘》中斯嘉丽的行为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飘》中斯嘉丽的行为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飘》中斯嘉丽的行为刘凤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随着妇女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要求在各方面都能享受到与男子同样的待遇。

小说《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就引领着女性主义运动的思潮,她从自身做起,在努力解放自我的同时,也明确了男女生而平等的思想,认为不论男女,都拥有实现自我的权利。

关键词:女性主义;《飘》;斯嘉丽[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144-01引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权运动在美国南方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因为美国南方仍然遍布种植园,实行的也依然是奴隶制,在这种背景下,女性还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飘》以美国内战为背景,生动展现了一个勇于追求爱情,大胆开创事业,敢于与男性竞争的独立且自由的女性形象。

在当时以男性为主导的情况下,美国南方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要绝对地服从男性,事事以丈夫和家庭为先,做一个大众认可的好妻子。

然而,少女时期的斯嘉丽,就频频违反规则,不断挑战人们的认知,尽管她的行为在当时当地是不合规的,但今天看来,她的这些举动却恰恰表明了她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勇于追求和主导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大胆追求金钱和属于自己的事业和敢于追求两性平等三方面来探讨斯嘉丽身上展现出来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勇于追求和主导自己的爱情与婚姻斯嘉丽身上的女权主义思想表现在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能够主宰自己婚姻的态度上。

由于遗传了她爸爸的“爱尔兰血统”,斯嘉丽从小就具有极强的反叛精神,在爱情上,她更是不会受到世俗眼光的牵绊,而是一直主动地追求自己爱的人,是自己爱情与婚姻的主宰者。

少女时代,斯嘉丽就爱上了隔壁庄园少主阿希礼,她一直为自己和阿希礼创造独处的机会,希望他对自己的爱慕做出回应,在得知阿希礼要和他表妹媚兰结婚时,她又主动地向阿希礼表明了自己的感情,希望阿希礼能与她私奔,在遭到阿希礼的拒绝之后,她狠狠地打了阿希礼一耳光,并认为阿希礼就是一个懦夫,然后火速与媚兰的哥哥查尔斯结了婚,这里呈现出来的似乎是一个骄纵蛮横无理的女孩形象,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处体现出来的却是斯嘉丽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及她敢爱敢恨的性格。

浅析小说《飘》中斯嘉丽的女性意识

浅析小说《飘》中斯嘉丽的女性意识

浅析小说《飘》中斯嘉丽的女性意识作者:张宁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09期《飘》由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所著,这是她短暂的一生中唯一一部小说作品。

《飘》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佳作,更是享有“南方种植园传奇的百科全书”的美誉。

在该作品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斯嘉丽这一坚强独立而且反叛的人物形象,而斯嘉丽的成长历程,也恰恰是她形成女性意识的过程。

斯嘉丽从一个懵懂少女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从侧面反映了女性寻求独立追求解放的过程。

本书充分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主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文学界掀起了一股女性主义思潮,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与赞扬。

本文将会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斯嘉丽性格中女权意识的主要精神体现。

一、对封建礼教的蔑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部党派主张保留奴隶制骑士时代的腐朽思想。

而这片土地上的女人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丧失了自我意识,和愚昧无知,一切以男人为中心,完全服从于男人,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女人一旦脱离了家庭,便会被认为脱离了宗教的圣洁。

可斯嘉丽正好相反,她性格独特,想法奇异,周围总是围绕着一群追求者。

每次与他们谈话一旦脱离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便会不高兴。

她从小就有一股叛逆精神,拒绝向任何人屈服。

斯嘉丽的母亲艾伦是一个端庄优雅、贤淑沉稳的女人,艾伦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为同自己一样的淑女,所以努力培养斯嘉丽的淑女气质,但是却无法消除斯嘉丽骨子里的叛逆。

斯嘉丽整天跟男生混在一起,喜欢男生向自己献殷勤,享受被人吹捧的感觉。

遇到爱情,她敢于向艾希礼表达自己的爱意,并想同他私奔,她不顾世俗的眼光,任何言行举止都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是她对封建礼教的蔑视。

尽管超过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充分体现了她的自我意识,是她女性意识觉醒与形成的开端,并为她不平凡的一生奠定了基础。

二、对经济独立的追求经济独立是女性独立的基础。

战争期间,斯嘉丽的老家遭到北方军的洗劫,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飘》- 爱情的燃烧与坚守

《飘》- 爱情的燃烧与坚守

《飘》- 爱情的燃烧与坚守《飘》是一部由维文·泰勒执导,根据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经典爱情电影。

这部电影以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斯嘉丽·奥哈拉在动荡的时代中经历了爱情的燃烧与坚守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度和内涵所打动,下面将从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首先,这部电影的情节设计十分紧凑,扣人心弦。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背景交代得十分详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斯嘉丽·奥哈拉作为女主角,她的命运起伏跌宕,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到最终成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她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而与此同时,她与男主角瑞德·巴特勒之间的爱情线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恨交织,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感动和思考。

其次,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塑造非常精彩。

斯嘉丽·奥哈拉是一个极具个性和魅力的女性形象,她的坚强和执着让人印象深刻。

她不仅在战争时期的艰难环境中展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还在爱情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坚定。

而瑞德·巴特勒则是一个典型的男性角色,他的成熟和稳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对斯嘉丽的爱情坚守和包容,让人为之动容。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次要角色,如梅兰妮和阿什利等,他们的形象也都非常饱满,给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最后,这部电影所传达的主题也是令人深思的。

爱情的燃烧与坚守是整个电影的核心主题。

斯嘉丽为了自己的爱情不断努力和坚持,她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而瑞德则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他对斯嘉丽的包容和宽容让人感动。

这部电影通过展现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传达了爱情的伟大和坚守的重要性。

它让我们反思自己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在困境中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

总的来说,《飘》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内涵的电影。

它通过精彩的情节、出色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主题,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女性在战争年代中所经历的爱情燃烧与坚守的故事。

《飘》中女主人公斯嘉丽悲剧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飘》中女主人公斯嘉丽悲剧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飘》中女主人公斯嘉丽悲剧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者:朱离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6期摘要:美国小说《飘》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斯嘉丽是女性人物的代表,她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

本文以近年在国内兴起的生态女性主义为视角,尝试重新分析斯嘉丽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以使这本文学名著焕发新生命。

关键词:《飘》;悲剧;生态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飘》是二十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该小说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摒弃了正邪两立的人物写作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正邪组合的人物,这些人物拥有既圆润又形象的性格。

其中,斯嘉丽这一人物集所有矛盾和光芒于一身,这也是本文选取斯嘉丽作为分析对象的原因。

一、生态女性主义的简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晚期,法国女性主义学者F·奥波尼率先提出生态女性主义,随后生态女性主义蔓延到各国,尤其以美国的研究最为发达和先进。

该理论把生态学和女权主义结合在一起,是一项创新性的女权运动。

从过去的母系社会到如今的父系社会,女性的地位由主导变为男性的附属。

进入现代社会后,女性主义迅速发展。

在遭遇生态环境危机后,备受父权制压制的大自然和女性自觉地走在了一起。

生态女性主义倡导男女之间平等的关系,并呼吁建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二、斯嘉丽的生活经历斯嘉丽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层社会的富家小姐生活。

斯嘉丽所生活的美国南部靠传统的农耕为生,等级分明。

女孩要用尽浑身力气实现她们的人生目标:嫁给有钱人,并且一辈子依靠他。

斯嘉丽一直与传统观念做抗争,她的目标是嫁给她喜欢的男孩。

受母亲的影响,她的叛逆没有得到展现。

第二阶段,坚强的、有能力的一家之主。

斯嘉丽的母亲埃伦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战争爆发后,埃伦去世,父亲因为伤心过度失去意志,两个妹妹因为生病身体很虚弱。

斯嘉丽血液里的反抗基因开始显露。

分析飘的主题思想

分析飘的主题思想

分析飘的主题思想《飘》是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女性斯嘉丽.奥哈拉的故事。

这部小说描述了斯嘉丽经历南北战争,她的爱情和家庭生活的故事。

小说以女性的角度展现了美国南方风景和人民生活,同时也反映出南北战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讲述了几个主题思想。

一、“恋爱”是一个主题小说的主题之一是“恋爱”,小说中的斯嘉丽和阿什利之间的爱情使小说成为了一个浪漫恋爱故事。

斯嘉丽一开始很喜欢阿什利,但是阿什利迎娶了梅兰妮。

斯嘉丽同时认识了一个叫做Rhet Butler的男子,但是因为他是北方人,所以他们的感情在南北战争期间也面临了很多困难。

小说中的感情旅程表达了爱情的复杂性。

二、“自我意识”也是一个主题小说的第二个主题是“自我意识”。

小说中的斯嘉丽是一个非常独立自尊的女性。

她很强大,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角色。

她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独立,力争自立。

然而,尽管她在社会上成就很高,但她感到很孤独。

因此,在爱情和家庭生活中,她也经常感到挣扎。

小说传递出独立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同时也表达出了寻找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三、“爱国主义”是一个重要主题小说的主题之三是“爱国主义”。

小说背景发生在南北战争时期,小说展现了南方人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也反映了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斯嘉丽对家族的忠诚和她的愿望为南方军队做贡献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传达出爱国主义和对自己家庭,社区和祖国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飘》是一部具有丰富主题的小说。

作为一部反映南北战争期间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作品,它的影响和价值一直被广泛认可。

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展示了美国南方人的生活和思想,同时也表达了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飘》将继续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文化,并且会被更多的人所喜爱和阅读。

读书心得——成长小说视域下《飘》的女性成长解读

读书心得——成长小说视域下《飘》的女性成长解读

读书心得——成长小说视域下《飘》的女性成长解读成长小说被称为启蒙小说、教育小说,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古典文学时期,原词汇名为“Bildungsroman”,其中“Bildung”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教育”“修养”之意。

艾布拉姆斯在他的著作《欧美文学术语词典》中对成长小说做了如下的定义:“这类小说的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幼年开始经历的各种遭遇。

主人公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人并认识到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和作用。

”[1]美国成长小说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德国教育发展小说(早期成长小说)的特点,主要讲述青少年个体对于外部世界与自我内心的认知过程,其叙事主要限制在主人公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状态进入到知之状态中。

由于社会体制的局限或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青少年被迫生活在成人世界的框架之中,无法成功地建构个人主体性。

“生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冲突是个人走向成熟与和谐道路上要经受的必要的过渡”。

他们一般会通过出走(即“上路”)来解决内心的困惑,在引路人的帮助下,经历一系列的苦难考验之后获得“顿悟”,开始接受现实,重获新生。

《飘》叙述的故事发生在1861—1871年这十年中,作者在高度浓缩的时间画卷中着力展现了美国历史上南北战争与三K党纷争等历史史实,真实再现了当时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面貌。

此外,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为争取女性在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地位等方面实现平等而进行的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女性主义文学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以《飘》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热烈欢迎。

从成长小说的视角来看,小说的主人公思嘉从一位高高在上的富家女转变成一位独创家业的女强人,在大时代的艰难环境中,她勇敢斗争、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品质与人生抉择也奠定了小说女性成长主题的主基调。

一、成长主题下的叙事空间巴赫金从“‘对真实的历史时间把握的程度’的角度,将成长小说分为五类:纯粹的循环小说、循环型成长小说、传记型成长小说、训谕型成长小说、现实主义成长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I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摘要:玛格丽特.米歇尔在其代表作《飘》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斯佳丽这一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斯佳丽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飘》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郝思嘉成长历程的描述,结合战争背景,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它的时代进步性,既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又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本文将从爱情、生活和事业两方面分析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斯嘉丽在爱情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的女性主义思想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少女时期的斯嘉丽与阿希利的爱情;二是与查尔斯的第一次婚姻;三是与弗兰克的第二次婚姻,四是与男主角瑞德的第三次婚姻。 关键词:女性主义;《飘》;斯嘉丽;女性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II Unscramble of the feminism of Gone with the wind Abstract: Margaret mitchell’s famous novel Gone with the wind modeled the visualize of Scarlett is widely known by every barber.The reason that Scarlett’s enchantment became enduring,is the outher’s successfully modeled of character nature.

Key Words: feminism ;Gone with the wind ;scarlett ;femininity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III 目 录 一、超越时代的爱情观 ............................................... 1 (一)少女时期的斯嘉丽.......................................... 1 (二)斯嘉丽的第一次婚姻........................................ 4 (三)斯嘉丽的第二次婚姻........................................ 4 (四)斯嘉丽的第三次婚姻 ............................................. 4 二、战后事业的崛起 ................................................. 6 三、战后新生活 .................................................... 14 参考文献 .......................................................... 19 后记 20 参考文献 18 后记 20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第 1 页 共 12 页 女性主义由来已久,它的的理论更是千头万绪,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基于这一现实,女性文学也随之蓬勃发展。“真正意义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世纪。那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在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的影响下,从19世纪30年代起,西方开始了宜昌为女性争取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的各方面权益的女权运动。与此同时,女性的文学创作也进入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1]“在思想层面上,女权运动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平静下来,但到了60年代,在学生运动和民权运动的激发下,女权运动再度兴起。这次运动不但强调争取女权,更重视两性的角色分析,并开始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出现了许多女性主义的理论著作。”[2] 出版于1936年的玛格丽特.米歇尔的成名作《飘》正是适应了这一潮流。作者以经历了那次战火的洗礼的外祖母安妮.斯蒂芬为原型,“她常去见市长和市议会,用一些精挑细选的言语谴责男性的游手好闲与浪费时间,使那些大人物张口结舌无言以对。”[3](13),以亚特兰大及附近的种植园为背景,描写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小说中虽有对战争恢弘场面的描写,如亚特兰大破城当日五角广场的遍地伤兵,惊心动魄的逃难,枪杀等等,而其中最吸引人心的莫过于斯嘉丽和瑞德之间马拉松式的爱情。女作家始终以细腻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画见长,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人物在作者流畅的文字作用下,栩栩如生。不仅展现了南方种植园文明的没落史,一代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更展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作者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觉和艺术表达描述了那个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它的时代进步性: 既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 又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让其从未随风而逝。 一、超越时代的爱情观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第 2 页 共 8 页 女主人公斯嘉丽对爱情的不懈追求一直是小说的灵魂和主线。思嘉是一个反叛意识极强的女性。出生在一个已经算得上是佐治亚的上等人家,成长于有一位温柔、贤惠而又能干的母亲、一位表面严厉其实内心憨厚的父亲、一位对思嘉既严格又疼爱的保姆的家庭环境,有着母亲埃伦和黑妈妈标准的家庭教育,按常理说,思嘉应成为一位有着高雅气质和温柔举止的大家闺秀,但事实上,思嘉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从小时候起,思嘉就反抗整个世俗礼教,她不愿跟自己两个娴静的妹妹玩,也不愿跟素有教养的韦尔克斯家姐妹玩,偏偏要跟庄园的黑孩子和邻居的男孩子玩。“她只学会了外表上的优美仪态,至于这种仪态理应迸发出的内心美,她可从来没学会过,也不明白有什么理由要学。”[4](第三章)在婚姻大事上,思嘉更体现了她对旧习俗的反抗和个性的叛逆,可惜,她所作的一切全迷失在爱情的岔道口上。在父亲杰拉尔德看来:“最美满的婚姻,他想到的就是父母做主的。”对于子女的婚姻,如果女儿“嫁给这哥儿俩(塔尔顿家兄弟)中的一个,这一来两家庄园就可以并到一起了。”[5](第二章)。正是父亲这种代表旧思想产生的教条阻碍着她对爱情的追求,激发出她强烈的反叛意识。在当时的传统中,女性被认为应该是温柔的、被动的、矜持的淑女,而女主人公斯嘉丽完全粉碎了这幅美丽的窈窕淑女画面,从她面对爱情的态度就完完全全展示出了这位新女性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所推崇的主流价值观的格格不入。美国南方以教养礼仪著称,从小孩子们便试图被教育成彬彬有礼的绅士和温柔优雅的淑女。因为“19世纪的美国社会只为女人提供了一种得到社会尊重和接受的角色——贤妻良母角色,一种要求她们不断自我牺牲、一心满足他人的角色。这样一来,不论处于什么心理状态和知识层次的女人,都不得不极力使自己符合这个规定的角色。”[6]213为了使女孩长大后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贤妻良母,父母们总是煞费苦心地且丝毫姑息迁就地教育他们。从一直贴身照顾斯嘉丽的黑妈妈身上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在参加宴会前,黑妈妈常常要求斯嘉丽吃饱东西,因为淑女在宴会上吃得越少越被认为有教养,吃多了会毁了家人的声誉;一再要斯嘉丽守规矩点,不能像下流的白人一样;当黑妈妈知道斯嘉丽爱着已经快要结婚的艾西利时,觉得斯嘉丽简直犯了大忌。对于斯嘉丽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立、独行,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说明: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第 3 页 共 8 页 (一)少女时期的斯嘉丽 还在塔拉庄园无忧无虑幸福生活的斯嘉丽,是一位漂亮、倔强、叛逆、高傲、左右逢源、总是充满激情的美人儿。她和其他矜持的淑女们不同,她很享受那种众星捧月、被很多男性环绕的感觉,她敢跟任何一个男子调情。在感情上,她很主动,她享受着自己给自己创造的甜蜜。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就算别人不喜欢,也不在乎。当她知道她一直深爱着的艾西利快要结婚时,她立即撕下了淑女的面具,不顾一切跑到艾西利面前向他表白。而当时流行的理念是:爱情只会在婚姻之后产生, 因此大部分的普通南方女孩都压抑自己的愿望 ,毫无反抗的接受由父母精心安排的丈夫 。而斯佳丽并不接受这种思想,而是努力追求自己所爱的人。她的表白行为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颠覆传统的举动,因为没有一位淑女会主动去跟一位异性表白。在遭到艾西利拒绝之后,斯嘉丽没有碍于女性身份而掩饰自己的愤怒,甚至打了艾西利一个巴掌。这个巴掌也表现出斯嘉丽在爱情中敢爱敢恨、雷厉风行的作风。正如“她父亲因无名火起杀了人,另外一些爱尔兰祖辈同样也因无名火起干了不法勾当送了性命”一样,而“她母亲家世素有教养天大的事都能默默忍受”的美德却在她身上消失得荡然无存了。她虽然历经失败,却坚定不移,仍然像蜘蛛似的粘着艾希利。她敢于大胆爱一个人,更敢于大胆恨一个人,正与她那个终身未嫁的妹妹苏埃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人变心了,她便只能坐以待毙,不敢去寻找一份新的恋情,而始终独身一人。斯佳丽是个女性主义者,然而对待阿希礼,她能做的都做了。在某方面,存在一种向男权看齐的倾向。在知道阿希礼选择与玫兰尼结婚的时候,勇敢地去表白并提出私奔,被拒绝后也依然不放弃,这不是一般南方女孩能做出来的。

(二)斯嘉丽的第一次婚姻 她的第一个丈夫是梅勒妮的弟弟查尔斯。当时,斯嘉丽由于遭到艾西利的拒绝,看到艾西利和梅兰妮深情吻别时,赌气答应了查尔斯的求婚,以此来报复艾希利。虽然斯嘉丽后悔不已,但也必须为自己这种孩子气的行为付出代价:“不到两个星期斯佳丽就做了妻子。又不到两个月,竟成了寡妇。当初她如此匆促如此轻率就套上了婚姻的枷锁,很快就又解脱了,可她再也过不到未婚时代那种无忧无虑的自由生活了。结了婚紧接着就当了寡妇,然而使她灰心丧气的是:接下来又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