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物理大一轮复习: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1703241136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1703241136
实验数据处理 1作图时要选好标度。
2合力F合的大小要根据所选标度和对角线的长度计算得出。
(5)在以上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的实验 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答:_①__F_C_读__数__比__真__实__值__偏__小__;__②__确__定__力__的__方__向__不__准__确__、__ _作__图__不__精__确___。
(1)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 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应适当
大一些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2)当橡皮条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所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实验原理的理解 (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F′的方向一定沿AO方向。 (2)因误差因素(读数误差、作图误差等)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 不一定沿AO方向。 (3)本实验中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共同作用 效果相同,具有等效替代关系。
突破点(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典例2]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
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
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弹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伸长量x(10-2 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2.5 实验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2.5 实验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
第五页,共三十七页。
-5-
知识梳理
六、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弹簧测力计本身不够准确造成(zào chénɡ)的误差,为此要选择
比较准确的弹簧测力计。
2.偶然误差:弹簧测力计读数和作图造成偶然误差,需要多做几次实验,并且使
两分力F1、F2的夹角适当大些。
3.减小误差的办法:
(1)实验过程中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要按有效数字和弹
12/9/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18-
知识梳理
考点(kǎo
考点(kǎo
diǎn)一
diǎn)二
考点(kǎo
diǎn)三
答案: (1)如图甲所示;
10.0(9.8、9.9、10.1均正确)。
(2)1.80(1.70~1.90均正确)。
(3)如图乙所示。
(4)FOO'。

12/9/2021

簧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
(2)作图时用刻度尺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
12/9/2021
第六页,共三十七页。
-6-
知识梳理
七、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指针不在零刻度处,
要设法调整使其指在零刻度处;再将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
方向拉,如果两个示数相同方可使用。
12/9/2021
第十六页,共三十七页。
-16-
-17-
知识梳理
考点(kǎo
diǎn)一
考点(kǎo
diǎn)二
考点(kǎo
diǎn)三
解析: (1)作出F-l图线,由F=k(l-l0)可得,直线与横轴的截距即为l0,由图可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1: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1: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如图(b)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 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 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答:_____甲__同__学__实__验__得__到__的__结__果________________.
(3)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可以与橡皮筋拉力的 方向有偏差,但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结点的拉力与橡
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 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 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5.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 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 度处,若指针不在零刻度处,要设法调整指针,使之 指在零刻度处.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 向相反方向拉,如果两个示数相同方可使用. 2.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3.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 定要相同.
考点二 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典例2]某同学用如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 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 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 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 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 N,图中 A
的示数为_____6___N.
【解析】(1)由题图知,弹簧测力计A的分度值为0.2 N, 读数为3.6 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D_____.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B.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 同一位置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6: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6: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必需的是 BCD .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 O 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的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 可采用的方法是 更换不同的小重物 .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答案】(1)BD (2)BD
【方法与知识感悟】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注意事项: 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 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对拉过程 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调整或另换,直至相同 为止.
(1)在步骤 C 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2)在步骤 D 中,合力 F′=
N.
(3)若
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N. ,就可以验
【答案】(1)3.00 (2)5.2±0.2 (3)F′近似在竖直方向,且 数值与 F 近似相等
随堂检测
1.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 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 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 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 A、B 上,另一 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 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 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
例3某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后,想在家里做实验验 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只弹簧测 力计,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A.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B.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 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 C.将一根大约 30 cm 长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 端拴在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 开细线,使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 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所示. 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的图 示,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 合力 F′.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1)必须测量橡皮筋的原长和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这样才能确定橡皮筋的伸长量,确定各力的大小,还需记录悬 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同时记下三条橡皮筋所在的方向,以便 确定各拉力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的图示.因此, 必需的操作是b、c、d. (2)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更换不同的小重物的方法. 答案:(1)b、c、d (2)更换不同的小重物
D.把白纸钉在木板上. E.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 F.用同一比例图示F1、F2和F,作图求出F1和F2合力F′,比较F 和F′得出实验结论.
【解析】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目的是验证两个共点力 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实验中需要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故缺少的必要的 器材是弹簧测力计.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合理的实验步骤为DBCAFE. 答案:(1)平行四边形 弹簧测力计(两个) (2)DBCAFE
(2)水平方向:4mgcosα=3mgcosβ.
解得: cos=3 .
cos 4
答案:(1) 细线的方向 结点的位置O
钩码个数
结点位置与步骤B中结点位置重合 钩码个数和对应的细线 方向 (2) 3 .
4
【解析】由题设可知,F为F1和F2的合力,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 所得,而F′是F1和F2的等效力,即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 时的拉力,显然F′的方向应在细绳的方向上,因甲同学F′的 方向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故甲同学的实验是符合事实的.本 题解答的焦点在F′的方向的确定上.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都有 误差,这是正常的,但乙同学很明显在F′的方向的确定上违背 了实验的要求,作图是错误的. 答案:甲
(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 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精讲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课件

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精讲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课件

弹力F(N)
伸长量 x(10-2 m)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用作图法(túfǎ)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第二十九页,共44页。
(2)某次实验中 ,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 ,其读数为 ____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 N, 请画出这两个(liǎnɡ ɡè)共点力的合力F合;
第十八页,共44页。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qíngkuàng)如图 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 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 示意图.
第十九页,共44页。
① 图 乙 中 的 F 与 F′ 两 力 中 , 方 向 一 定 沿 AO 方 向 的 是
第十七页,共44页。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tóngyī)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 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 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第三十三页,共44页。
A.两次拉伸橡皮条只要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第二次拉橡皮条时要使细绳沿第一次实验所作平行四边 形对角线方向(fāngxiàng) C.标记拉力方向(fāngxiàng)时,铅笔要紧靠细绳,沿绳移 动画出拉力方向(fāngxiàng)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fāngxiàng) 的两点要远些 E.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先调到零点,拉橡皮条时弹簧的伸 长方向(fāngxiàng)和所测拉力方向(fāngxiàng)要一致

高考物理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Word版含答案

高考物理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Word版含答案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原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3.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1甲所示.图1(3)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如图乙所示.(5)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同.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1)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可选;若不同,应另换或调校,直至相同为止.(2)使用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范围.(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轴线方向一致.(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2.注意事项(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是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3.误差分析(1)误差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有读数误差、作图误差等.(2)减小误差的办法:①实验过程中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要按有效数字位数要求和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②作图时使用刻度尺,并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2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2(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和______;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F′(2)B(3)①C E②C中应加上“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应说明“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解析(1)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至O点的拉力一定沿AO方向;而两根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至O点的拉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合力,由于误差的存在,不一定沿AO方向,故一定沿AO方向的是F′.(2)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替代,故B正确.(3)①根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操作规程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C、E.②在C中未记下两条细绳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1.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3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的条件下,图3图4(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______N(图4中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______N.(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________、弹簧秤b的读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3.00~3.02 3.9~4.1(有效数字不作要求)(2)变大变大解析(1)由图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是F1=3.00 N;因合力为F=kx=500×0.01 N=5 N,又两分力夹角为90°,则另一个分力为F2=F2-F21=4.00 N.(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如图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变大,弹簧秤b的读数变大.2.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5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根据实验数据在白纸上所作图如图乙所示,已知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图5(1)乙图中F1、F2、F、F′四个力,其中力________(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实验中,要求先后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指的是________ (填正确选项前字母).A.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1和F2的大小之和等于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B.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C.橡皮条伸长到同一长度D.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同一长度(2)丙图是测量中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该力大小为________ N.答案(1)F D(2)9.0解析(1)F在以F1与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的.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的,前后两次要求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同一长度,故A、B、C错误,D正确.(2)根据丙图读出力的值为9.0 N.3.有同学利用如图6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 T OA、F T OB和F T OC,回答下列问题:图6(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7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正确的.图7答案(1)BCD(2)A(3)甲命题点二实验拓展创新例2(2015·山东理综·2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图8②如图8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 O′.图9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9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10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图10(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11中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图11(4)通过比较F ′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 (1)见解析图甲 10.0(9.8、9.9、10.1均正确) (2)1.80(1.70~1.90均正确) (3)见解析图乙 (4)F OO ′解析 (1)作出Fl 图象,如图甲所示,求得直线的横轴截距即为l 0,可得l 0=10.0 cm(2)可计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 =F Δx =2.50.05N/m =50 N/m 若OA =6.00 cm ,OB =7.60 cm ,则橡皮筋的弹力为F =k Δx =50×(6.00+7.60-10.00)×10-2 N =1.80 N则此时F OA =F =1.80 N(3)F OB =F OA =1.80 N ,两力的合力F ′如图乙所示.(4)F OO ′的作用效果和F OA 、F OB 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F ′是F OA 、F OB 两个力的合力,所以通过比较F ′和F OO ′的大小和方向,可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拓展创新的两种方法以本实验为背景,以实验中操作的注意事项、误差来源设置条件,或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1.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迁移2.实验器材的改进(1)橡皮筋――→替代弹簧测力计(2)钩码――→替代弹簧测力计4.某同学尝试用橡皮筋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两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与细绳连接,结点为O ,细绳下挂一重物,两橡皮筋的另一端也都连有细绳.实验时,先将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A 上,另一条橡皮筋任其下垂,如图12甲所示;再将另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B 上,如图乙所示.图12(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a.两橡皮筋的另一端连接的细绳a、b长度要相同b.要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要测量图甲和图乙中橡皮筋的长度d.要记录图甲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2)对该实验“两条相同的橡皮筋”的要求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a.橡皮筋的材料和原长相同即可b.橡皮筋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即可c.橡皮筋的材料、原长和粗细均要相同答案(1)bce(2)c解析(1)首先应明白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即用橡皮筋的伸长量来表示弹力的大小,所以实验中一定要测橡皮筋的长度,而没必要关心细绳a、b的长度,选项b和c中的操作是需要的,为了确保力的合成的等效性,需要记录题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选项e中的操作是必需的.(2)为了能用橡皮筋的伸长量表示弹力大小,满足F=kx,应让k值相同,即橡皮筋的材料、粗细、原长均要相同,选项c正确.5.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图13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图13(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图14图15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15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答案(1)见解析图(F合=4.6~4.9 N都算对)(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解析(1)作出的图示如图所示.(2)重物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于重力不变,两次实验时,橡皮筋拉力F T的方向相同,故水平拉力F大小相等,即F a=F b.(3)根据题图可知,选项B、D正确,选项A、C错误.(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等可减小误差.。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件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 (1)3.00(2.98~3.02 均可) 4.00(3.90~4.10 均可) (2)变大 变大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课时巩固训练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测出力的大小与方向. 2.运用力的图示法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 则. 二、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_橡__皮_条____、细绳套(两个)、 _刻__度_尺____、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考点互动探究
1.实验原理
考点一 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一个力 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 F1、F2 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
同一位置,所以力 F′就是这两个力 F1 和 F2 的合力,作出力 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
定则作出力 F1 和 F2 的合力 F 的图示,比较 F 和 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说


图 S3­7
考点互动探究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 S3­8 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F-l 图线,根据图线求得 l0=________cm. (2)测得 OA=6.00 cm,OB=7.60 cm,则 FOA 的大小为________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 S3­9 中作出 FOA 和 FOB 的合力 F′的图示. (4)通过比较 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考点互动探究
例 1 [2015·安徽卷]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 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 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 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 纸面上某一位置,如图所示.请将以下的实验操作和处理补充完整: (1)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 O; (2)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和 F2,沿每条细绳(套)的方向用铅 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连成线; (3)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位置 O,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F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 F1、F2、F3; (5)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F1 和 F2 的合力 F; (6)比较________________的一致程度,若有较大差异,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 的改进后再次进行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伸长量x(×10-2 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3中作出F-x图象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 系数k=________N/m;
图3
(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4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
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
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 绳挂一重物. 图7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 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 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误差分析
本实验的误差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主要来源于 以下两个方面: 1.读数误差 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
读数和记录. 2.作图误差 减小作图误差的方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 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 的误差 Δ F 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 F 1 、 F2 间的夹角取 得太大.
答案
(1)CE
(2)①F′
②B
(3)BC
【跟踪短训】 2.(2012·浙江卷,2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
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1) 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 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弹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解析
如果两个分力夹角太大,则合力很小,用平行四边
形作图法得出的合力的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能把夹
角取得太大,A错;为了减小摩擦,橡皮条、细绳、弹簧 测力计应在同一平面内,且弹簧测力计的方向要与拉力的
方向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以免挂钩与弹簧测力计之间产生
摩擦,B对;为了减小力的方向的误差,橡皮条的细绳要 长些,标记方向时所画的两个点的距离要尽量远些,C正 确;由于我们画力的图示时总是有一定的误差,为了减小 画图时产生的误差,要用细芯铅笔,画的图要适当大一
误差就较大,故D正确.
答案 (1)同一 (2)BD
【跟踪短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对于“验证力的平行四形定则”的实验,某同学有以下
认识: A.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取得越大越好 B.细绳以及弹簧测力计所在平面必须与木板平行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用铅笔画出两个定点的位置
时,应使这两个点的距离尽量远些
D.作图要用细芯铅笔,图的比例要尽量大些,要用严格 的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图旁要画出表示力的比例 线段,且注明每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以上操作可以减小误差的是________.
热点一
对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的考查
【典例1】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
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
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 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 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 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应该将橡皮条和绳
(3)作图 ①在同一次实验中,选定的比例要相同.
②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
出合力. 2.操作不忘“三”“二”“一” 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的“三记录” ( 记录两弹簧秤示 数、两细绳方向和结点O的位置),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
时的“二记录” ( 记录弹簧秤示数和细绳方向 ) 及“一注
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 和F3,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图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2,
(2)弹簧秤的读数为 2.10 N,选标度 合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3)经测量,合力 F 合=3.3 N.
答案
(1)见解析图
53(说明:±2范围内都可)
(2)2.10( 说明: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0.02 范围内都可 )
见解析图 (3)3.3(说明:±0.02范围内都可)
探究高考命题视角 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
目,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教材,体现拓展性、开放性、
探究性等特点.
视角 1 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迁移 视角 2 实验器材的改进 替代 (1)用橡皮筋――→弹簧秤 三个相同的橡皮筋,可将三个橡皮筋系于一点,互成角度 地将它们拉长,记下各自的拉力方向,伸长后的长度,并 测出原长,根据伸长量确定三个拉力的大小关系,再结合 力的图示作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
的力的示意图.
图1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________.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C.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 F 2 ,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 2 N ,两力的合力用 F 表
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选项B错误;用弹簧秤拉细绳
套时,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必须平行,选项C正确;验证力 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测量分力大小的两个弹簧秤的 读数不一定要相等,选项D错误;在同一次实验中,需要 保持F1和F2的作用效果与合力 F的作用效果相同,即拉到
同一位置,所以选项E正确,答案为C、E.
D.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解析
(1) 只有拉到同一位置时,两次的作用效果才能相
同. (2)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时,两力间
的角度应较大一些,便于实验结果更准确,故A错误;弹
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要尽量与木板平行,如果不平行 会导致在木板上画出的力的图示与实际不符,故B正确; 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的大小对实验没有影响,故 C 错 误;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比较近时,所画直线的方向
(2)使用力的传感器——用力传感器确定各力的大小,同时 确定细绳中拉力的方向,再结合力的图示作图验证平行四 边形定则. 替代 (3)钩码――→弹簧秆
【典例3】
有同学利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
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
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
|F1-F2|≤F3≤F1+F2,因此B、C、D选项是可以的.
(2)A (3)甲 答案 (1)BCD
【探究跟踪】 如图7所示,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
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
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 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 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 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 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
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 1 甲所 示,其中 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 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
意”(结点O的位置必须在同一位置)等.
【典例2】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
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
条的另一端到某一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 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 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些,而且每个力都不应该太小,所以D正确.
答案 BCD
热点二
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1.实验过程应注意
(1)结点O
①定位O点时要力求准确. ②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O点必须保持不变. (2)拉力 ①用弹簧秤测拉力时要使拉力沿弹簧秤轴线方向.
②应尽量使橡皮条、弹簧秤和细绳套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
一平面内. ③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要太大或太小.
(2)F′是利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条拉到结点 O位置的力,F 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与F′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分
力F1和F2的合力,所以沿AO方向的力一定是F′.
本实验中,需要保证单个拉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拉力的作 用效果相同,即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3)以 F1 和 F2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其对角线 表示合力 F,由图可知,F1=4 2 N,F=12 N,θ1=45° , θ1>θ2,所以选项 B、C 正确.
(
).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
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6中________是正确的.(填“甲” 或“乙”)
图6
解析
(1)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必须满足: 实验中F3是竖直向下的. (2)A (3)甲
答案
(1)A
(2)更换不同的小重物
解析
(1) 用橡皮筋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需要测量的是三
条橡皮筋的伸长量及其拉伸的方向,与细绳的长度无关,
故上述操作中 A 不需要, B 和 C 是需要的;为了确保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