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3

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
。
想想做做
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 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 25-1=24(个)
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
两端物体的个数 - 1= 中间物体的个数
中间物体的个数 + 1= 两端物体的个数
想想做做 (1)把一根木料锯3次, 能锯成多少段? (2)如果锯成6段, 需要锯几次?
排在两端的物体都相同
兔子、夹子、木桩和大树 排在两端的物体
蘑菇、手帕、篱笆和绳子 排在中间的物体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排在 两端的物体是相同的,那么排 在两端的物体的个数比排在中 间的物体的个数多1,排在中 间的物体的个数比排在两端的 物体的个数少1。
猜一猜:后面一个是什么图形?
请同桌同学配合完成以下活动: 一个同学任意在桌上排几根小 棒,中间留空,在桌上排成一 排。
大泊中心校
徐玉生
猜一猜:你能填上合适的图形吗?
同学们,你能不能自己创
造一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
(1)你能从图中找到一一间隔的例子吗? (2) 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比一比,每组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 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和你的 同桌说一说。
为什么夹子、兔子、木桩ຫໍສະໝຸດ 和大树多出一个来?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4题。
/ 尺子
您助威/"鱼俱罗猛地壹挥战袍,颇有壹番大将之风,随着身后数将齐齐单膝跪地,只壹拱手便转身点兵离去.东舌大军也经过叁日の组装,朝余杭奔赴而来.壹场绝世无双の决战,在此掀开帷幕叁日后,耀日当空.风起咯,风慢慢卷着满地の尘沙起咯,尘沙飘过那壹面面猎猎飞舞の战旗,尽 现王霸之气.壹面面黄金金帛腾飞の"隋"字皇旗,迎风飞舞,傲气如虹.迎面那个方向,十面如火翻腾の旗帜,也在长狂の
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一一间隔排列》说课教师:贾琼培一、教学内容:《一一间隔排列》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时。
这节课是学生初步探索一些事物隐含的规律,掌握了一些找规律的方法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认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事物数量之间的规律,建立“两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一个;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围成一圈,两种物体一样多”这一规律模型,初步学会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看一看、说一说、圈一圈、画一画等教学活动,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在此过程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理念:我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观察、猜测、试验、动手操作、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通过游戏来看一看,说一说规律,还有圈一圈,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一一间隔的规律”,初步建立“间隔排列”的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在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中,体会寻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找寻到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五、说教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找规律(一一间隔)

找规律课前游戏:抢阵地接下来我请坐的端正的小朋友上来做一个游戏。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抢阵地游戏规则是这样的:4位男生和4位女生面对面站成一排,每两个女生之间分开一些,代表一个阵地,每个阵地要有一个男生占领,要以最快的速度抢站在两个女生间。
开始!在不改变男女生人数的前提下,怎样改变游戏规则,才能使得每个男生都可以抢到阵地呢?一、揭示间隔排列(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一群可爱的小兔子正在欢快的跳舞呢。
师:观察这幅美丽的图画,你看到些什么?(2、3人说)(过渡)这图上漂亮的东西可真多啊!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夹子和手帕吧。
(PPT)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数数看,夹子有几只?手帕有几块?(板书10 9)它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启发:除了可以这么说,还可以怎么说?)过渡:你还能找出像夹子和手帕这样排列的物体吗?要求:请你挑其中组来说说:1、它们是怎样排列的?2、各有多少个?3、它们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汇报:兔子和蘑菇(多1少1相差1木桩和篱笆(板书:数字)小结:看来呀,这三组物体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呢。
像这样,每两个物体中间有另一个物体的排列方式,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并且排列成一排(板书:一排)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板书:找规律)二、小棒圆片摆一摆:过渡:在你们桌上,每四个小朋友有一份小棒和圆片1、要求:每四个同学为一大组,每两个同学为一小组1、请一个小朋友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请问:什么叫任意拿几根小棒?)2、另一位小朋友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片3、数一数,小棒与圆片个数4、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看哪一小组摆得又快又好,开始!(生摆时,板书:小棒圆片)2、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摆了几根小棒,几个圆片,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摆了9跟小棒,8个圆片。
发现小棒比圆片多1师:有其他不同数据的吗?生2:我摆了跟小棒,个圆片。
《找规律:——间隔》教学设计

4 . 交流汇报 : 指名展示 自己的验证 , 并进行说明。 5完善假设 : . 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 物体 , 如果首
・
5 ・ 7
李步良 :找规律 : 《 一一间隔》 教学设计
尾相 同,那么两端 的物体就 比间隔物体要多 1 ; l 个 如 要比电线杆数少 1 。
果首尾不同, 那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题 的过 程 。
要 的前 提 ; 三是 最 终要 形 成 清 晰 的核 心 问题 , 于 学 便
生 研 究
一
、
创设 情境 。 呈现 问题
二 、大 胆猜 测 , 出假 设模 型 提
1 . 引 入 :找规 律 ” “ ” 什 么意 思? 谈话 “ 的 找 是 到哪 里
去 “ ” 找 ?
《 教学与管理
21年 1 1 02 月 5日
I
《 找规律: 一一间隔) ) 教学设计
始江苏宝应县实验小学 李步 良
黼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四年
级上 册 第 4 8~4 9页 。
物 体在 排列 上有 什 么共 同点 ?
说 明: 两种物体交替出现数学上称之为“ 一一间 隔”这样的排列就叫做“ , 一一 间隔排列”板书 : ( 一一
测——验证——反思——提 出假设的过程。 教师应鼓 l 应用模型是建模的第四个环节 , 是体现建模价值
励 学 生 大胆 地猜 测 , 根 据地 猜 测 。猜测 反 映 了学生 l 有 的环 节。 学生应 用抽 象 出的 一一 间 隔排 列的规 律 解 让
的认知现 实, 难免 出错 。此 时, 重要 的不是得 出正确 l 决电线杆、 广告牌 以及锯木头等问题 的练 习, 既能促
间隔排列

间隔排列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学具,课件。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
1.利用乒乓球串,初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教师准备了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一侧开孔,里面装着一串红黄一一间隔排列的小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拿出礼品盒)你们。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方法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归纳规律的能力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对图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规律,学生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规律,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归纳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2.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出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方法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多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排列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教学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尝试找出卡片上图形排列的规律。
学生完成后,教师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一一间隔排列,并说明理由。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案

找规律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数学规律的寻觅发现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解决一些类似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1.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2.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作业纸、教师准备课件一、游戏引入,引出规律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个游戏。
请小朋友们伸出自己的一只小手,张开手指,几根手指?如果在两根手指间夹一枝笔,猜猜看,最多可以夹几枝笔?试试看(学生用一只手夹住了4根小棒。
)像这样,类似一只手的5个手指可以夹4根小棒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想不想深入地研究它,找出它的规律。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下面跟着老师一起到兔子乐园瞧一瞧!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一)认识物体排列规律。
1.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初步观察。
找出排列规律。
谈话:一群小免子在草地上快乐地做游戏,指着手帕图说:“这里晒的是什么?”(手帕)把手帕图单独抽取出来后,问:这里的手帕和夹子是怎样排列的?说明:像这样夹子、手帕、夹子、手帕一个隔着一个排列,我们把它叫做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板书像夹子、手帕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在兔子乐园中还有吗?2、找生活中的一一间隔现象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课件展示,学生交流。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是我们今天认识的规律排列现象?3、认识中间物体和两端物体问:夹子都排在哪儿呢?,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两端物体”。
找规律(一)(一一间隔排列)

中间物体
答:一共有24个广告牌。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几段?
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物体个数
次数 段数
3+1=4(段) 答:能锯成4段。
(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段数 次数
6-1=5(次) 答:需要锯5次。 次数与段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次数+1=段数 段数-1=次数
1. 感知规律:
队员们已经排好队伍准备上场了,你知道下一 个进来的是男生还是女生?再下一个呢?你是 怎规律: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 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 体个数多1(或中间物体个数比两端物 体个数少1)。
数量关系:
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物体个数
75-1=74(棵)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 封闭图形,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75(棵)
比一比: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谢谢大家!
3、验证规律:
在练习本上先任意画几根小棒排成一排,再在两 根小棒的中间画一个圆。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 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
4、运用规律: 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 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数量关系: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两端物体
25-1=24(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开头物体 另一物体
3+1=4(段)
(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开头物体
另一物体
6-1=5(次)
猜一猜: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同学们,在兔子乐园中有没有符合一一间 隔排列的现象呢?你能够找出几组来?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数量 个 只 个 数量 块 朵 段
第 1组
夹子
手帕
第 2组 第 3组
兔子木桩
蘑菇 篱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开头物体 数量 另一物体 数量
第 1组
夹子
10个
手帕
9块
第 2组 第 3组
兔子 木桩
8只 13 个
蘑菇 篱笆
7朵 12 段
验证猜想:
验证猜想:
在桌面上任意摆几根小棒和几个圆片,一一间 隔排列。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 么关系。
验证猜想:
验证猜想:
在桌面上任意摆几根小棒和几个圆片,一一间 隔排列。数一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 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