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合集下载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1. 引言纺织材料的吸湿性是指纺织品在接触水蒸气时能够吸收和释放湿气的能力。

吸湿性在纺织品的舒适性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纺织材料的吸湿性特性、吸湿性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以及提高纺织材料吸湿性的方法。

2.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特性纺织材料的吸湿性是由其纤维结构和化学成分决定的。

纺织品通常由天然纤维如棉、麻和羊毛,合成纤维如涤纶和尼龙,以及特殊纤维如竹纤维和牛奶纤维等制成。

不同的纤维在吸湿性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普通纤维如棉和麻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而合成纤维则相对较差。

吸湿性是纺织材料中的水分与外界湿度之间的平衡关系。

当环境湿度较高时,纺织材料中的纤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纺织品保持较高的湿度。

而当环境湿度较低时,纤维会释放水分,以保持与环境的湿度平衡。

这种平衡调节机制使纺织品保持一定的湿度,提高了纺织品的舒适性。

3. 吸湿性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吸湿性对纺织品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在舒适性方面,纺织品的吸湿性能决定了它与人体皮肤的接触感觉。

纺织品吸湿能力强时,能迅速吸收皮肤上的汗液,保持干爽,提高穿着舒适性。

其次,吸湿性还能影响纺织品的透气性能,影响着水蒸气的透过性和纺织品的透气度。

在运动服装和户外用品等领域,纺织品的吸湿性能对保持人体体温平衡至关重要。

当人体运动时,会产生大量汗液,如果纺织品吸湿性能差,汗液无法迅速排出,会导致衣物黏糊和不透气,进而影响舒适性和穿着体验。

此外,纺织品的吸湿性还与静电产生相关。

在干燥的环境中,纺织品吸湿性差,容易积累静电,给人体带来不适。

4. 提高纺织材料吸湿性的方法为了提高纺织材料的吸湿性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天然纤维的选择:选用具有良好吸湿性的天然纤维制成纺织品,如棉和麻纤维。

这些纤维具有高度的亲水性,并能迅速吸收水分。

•纤维处理: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对纺织材料进行处理,改善其吸湿性能。

例如,采用纳米技术将亲水性材料纳米化,提高纺织品表面的亲水性,增强吸湿性能。

纺织品的吸湿性与透气性分析

纺织品的吸湿性与透气性分析

纺织品的吸湿性与透气性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穿的衣物到家居中的床上用品、窗帘等,它们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纺织品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穿着舒适度和使用体验。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两个关键特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纺织品的吸湿性。

简单来说,吸湿性指的是纺织品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

当我们在出汗或者身处潮湿的环境中时,具有良好吸湿性的纺织品能够迅速吸收水分,让我们的皮肤保持相对干燥,减少不适感。

纺织品的吸湿性主要取决于纤维的性质。

天然纤维如棉、麻等通常具有较好的吸湿性。

棉花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隙,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水分。

麻纤维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取向度,使得其吸湿性也较为出色。

相比之下,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的吸湿性相对较差。

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较为紧密,缺乏能够容纳水分的空间。

除了纤维的种类,纺织品的组织结构也会影响吸湿性。

疏松的组织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空间让水分渗透和存储,从而提高吸湿性。

而紧密的组织结构则会限制水分的进入和留存。

再来说说透气性。

透气性是指空气透过纺织品的能力。

良好的透气性可以让空气在纺织品内外自由流通,有助于调节体温和湿度,提高舒适度。

影响纺织品透气性的因素有很多。

纤维的粗细和形状是其中之一。

较细的纤维组成的纺织品通常透气性较好,因为纤维之间的空隙相对较大。

而纤维的形状如果不规则或者有较多的沟槽,也有利于空气的流通。

纺织品的织造方法同样重要。

例如,平纹组织的纺织品透气性相对较差,而斜纹和缎纹组织的透气性则相对较好。

此外,织物的密度和厚度也会对透气性产生影响。

密度小、厚度薄的纺织品透气性往往更佳。

那么,纺织品的吸湿性和透气性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一般来说,吸湿性好的纺织品往往透气性也较好,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有些纺织品可能具有较强的吸湿性,但由于组织结构过于紧密,透气性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来选择具有合适吸湿性和透气性的纺织品。

第六章 纤维的吸湿性

第六章 纤维的吸湿性

G:湿重 G0:干重
P 1 n 1W1 P 2W2 P nWn Wi Pi –混合材料回潮率 W 100 100 i 1
P1,P2,Pn分别为第一种、第二种、第n种纤维的干燥重量百分比 W1,W2,Wn分别为第一种、第二种、第n种纤维的回潮率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 一、纤维的吸湿与吸湿指标
– (二)吸湿指标
• 1.回潮率与含水率
–含水率M:纤维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湿重的百分比 –回潮率W:纤维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干重的百分比
G G0 100 % G W M 1W M
W
G G0 100% G0
W
M 1 M
• 纤维素纤维:如棉、麻 粘胶,大分子中的每一葡萄糖剩基含有3个-OH,在水分子和-OH之 间可形成氢键,所以吸湿性较大。醋酯纤维中大部分羟基都被乙酸基(CH3COO-)取代, 而乙酸基对水的吸引力又不强,因此醋酯纤维的吸湿性较低。 蛋白质纤维: 主链上含有亲水性的酰胺基,因此吸湿性很好。羊毛侧链中比蚕丝含有较多 的羟基、氨基、羧基等亲水性基团,故其吸湿性优于蚕丝。 合成纤维: 含有亲水基团不多,故吸湿性都较差。
• 例2:有一批毛/涤/粘为30/40/30混纺 原料,实际称得重量为1000Kg,实测回潮 率为9.5%,求(1)该批原料的公定回潮率; (2)该批原料的公定重量和干重。(保留两位 小数)。
课后作业(三)
1、解释下列名词:含水率、回潮率。推导它们之间的换 算式,将原棉的标准含水率10%折算成公定回潮率。 2、60/40毛/棉涤混纺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混纺百分比。 3、一批腈纶重1000Kg,取50g试样烘干后称得其干重 49.2g,求改批腈纶的回潮率和公定重量。 4、有一批纺织原料,其混纺比例为羊毛40/涤纶40/粘胶 20,实际称、得重量为3500Kg,回潮率为8%。求该 批纺织原料的公定重量是多少?(保留1位小数)。

纤维的吸湿性

纤维的吸湿性

(一)纤维内在因素
1.亲水基团的作用

纤维大分子中,亲水基团的多少和极性强弱均 能影响其吸湿能力的大小。数量越多,极性越 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高。

各种基团对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 吸水性都有很大影响。 如:羟基(―OH)、 酰胺键(―NHCO―) 、羧 基(―COOH)、氨基(―NH2)等,与水分子的亲 和力很大,能与水分子形成化学结合水(吸收 水)。
影响纤维回潮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在因素包括:

化学结构 - 纤维大分子中处于自由状态的亲水基团的数量
和极性的强弱;

聚集态结构-纤维的结晶度、纤维内孔隙的大小和多少;
形态结构 - 纤维比表面积的大小,截面形状、粗细及表面
粗糙程度;纤维伴生物的性质和含量。
外在条件包括:温湿度;气压;原来回潮率的大小。

纤维无定形区内缝隙孔洞越多越大,纤维吸湿能 力越强。 如:粘胶纤维结构比棉纤维疏松,缝隙孔洞多, 是其吸湿能力远高于棉的原因之一; 合成纤维结构一般比较致密,而天然纤维组 织中有微隙,这也是天然纤维的吸湿能力远

大于合成纤维的原因之一。

粘胶纤维比棉纤维吸湿能力的原因:
1.结晶度增大,吸湿性减小; 2.聚合度增大,游离基团减小,吸湿性减小; 3.取向度对材料的吸湿性几乎无影响。 4.纤维无定形区内缝隙孔洞越多越大,纤维吸湿能力
羊毛吸湿的三相理论

第一相水分子是与角朊分子侧链中的亲水基团结 合的水,对结构的刚性无影响。 第二相水分子被吸着在主链的各极性基团上,并 取代分子链段间的相互作用,对纤维的刚性有很 大影响。 第三相水分子是填充在纤维空隙间和分子间的汽 、液态水。

4.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4.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2020/12/10
二. 纤维的吸湿指标
• 4.公定回潮率 • 在贸易和成本计算中纺织材料并不处于标准状态,为了计量和核价的
需要,各国依据各自的具体条件,对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作统一规 定,称为公定回潮率。
2020/12/10
二. 纤维的吸湿指标
• 公定回潮率为折算公定(商业)重量时要加到干燥重量上的水分量对 干燥重量的百分数。
二. 纤维的吸湿指标
• 设试样的湿重为G(g),干重为G0(g),则:
W(%)GG0 100 G0
M(%G ) G0100 G
2020/12/10
二. 纤维的吸湿指标
• 回潮率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为:
W 100M 100 M
M 100W 100W
• 两者与纺织材料重量的关系为:
GG0
100 100M
GG010100W 0
2020/12/10
二. 纤维的吸湿指标
• 2.平衡回潮率 • 平衡回潮率是指纤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到平衡
时的回潮率。 • 表2-7为几种常见纤维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平衡回潮率,供参考

2020/12/10
表2-7 几种常见纤维的吸湿平衡回潮率
2020/12/10
4.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第五节 纤维的吸湿性
• 本节主要介绍纺织材料的吸湿指标;阐述吸湿机理及影响吸湿性的因 素;吸湿对纤维形态结构以及对产品性能、纺织工艺和加工方面的影 响。
2020/12/10
一. 纤维的吸湿平衡
• 纤维材料的含湿量随所处的大气条件而变化,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 纤维材料会吸收或放出水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其含湿量趋于一个稳定的值,这时,单位时间内纤维材料吸收大气 中的水分等于放出或蒸发出的水分,这种现象称为吸湿平衡。

什么是材料的吸湿性

什么是材料的吸湿性

什么是材料的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

吸湿性是材料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对于许多工业和生活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的吸湿性不仅影响着材料的物理性能,还直接关系到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因此,了解材料的吸湿性对于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的吸湿性主要受到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极性分子的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湿性,例如羧酸、羟基等官能团的存在会增加材料的吸湿性。

此外,材料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形貌也会对吸湿性产生影响,孔隙结构复杂、表面积大的材料通常具有较强的吸湿性。

材料的吸湿性对于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吸湿会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能,例如导热性、机械性能等。

水分的存在会导致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加,同时也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其次,吸湿还会影响材料的化学性能,例如腐蚀性、生物降解性等。

水分的存在会加速材料的腐蚀和生物降解过程,从而降低材料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材料的吸湿性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中,需要考虑包装材料对水分的吸收情况,以避免产品受潮变质。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吸湿性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纺织材料的选择中,需要考虑纺织品对水分的吸收情况,以确保穿着舒适和保暖性能。

总之,材料的吸湿性是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对于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材料的吸湿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出更加稳定和可靠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对于材料的吸湿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纺织品的吸湿性与透气性评估

纺织品的吸湿性与透气性评估

纺织品的吸湿性与透气性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贴身的衣物到家居用品,再到工业领域的各种材料。

而纺织品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这两个特性,对于其使用性能和舒适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纺织品的吸湿性。

简单来说,吸湿性指的是纺织品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

当我们穿着衣物或者使用毛巾等纺织品时,如果它们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够迅速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液或空气中的水分,使我们感到干爽舒适。

相反,如果吸湿性差,汗液就会积聚在皮肤表面,让人感到潮湿和不舒适。

影响纺织品吸湿性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纤维的种类是一个关键因素。

天然纤维如棉、麻、羊毛等通常具有较好的吸湿性。

以棉纤维为例,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这些羟基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使其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

相比之下,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的吸湿性则相对较差。

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中缺乏能够与水分子结合的基团。

除了纤维种类,纤维的细度和长度也会影响纺织品的吸湿性。

一般来说,纤维越细,表面积越大,与水分子接触的机会就越多,吸湿性也就越好。

同样,纤维长度较长时,也有利于提高纺织品的吸湿性。

纺织品的组织结构也对吸湿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疏松的组织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空间让水分子进入和存储,从而提高吸湿性。

例如,针织品通常比机织品具有更好的吸湿性,因为针织结构较为疏松。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纺织品的透气性。

透气性是指空气透过纺织品的能力。

良好的透气性能够让空气在纺织品内外自由流通,有助于调节体温和湿度,提高舒适度。

影响纺织品透气性的因素同样多样。

纤维的孔隙率是一个重要因素。

孔隙率高的纤维,如麻纤维,空气能够更容易地通过,透气性较好。

而纤维的表面形态也会产生影响。

如果纤维表面光滑,空气流通的阻力就较小,透气性相对较好;反之,如果纤维表面粗糙,空气流通会受到阻碍,透气性就会变差。

纺织品的组织结构同样对透气性起着关键作用。

稀疏的组织结构透气性好,而紧密的组织结构则会限制空气的流通。

纺织材料名词解释全

纺织材料名词解释全

纺织材料名词解释全纺织材料学名词解释吸湿性: 通常把纤维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湿性缓弹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逐步伸长或回复的变形,称为缓弹性变形.初始模量: 是指纤维拉伸曲线的起始部分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在起始段的斜率。

屈服点:在纤维拉伸曲线上伸长变形突然变得较容易时的转折点。

应力松弛:纤维在拉伸变形恒定条件下,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蠕变: 纤维在一恒定拉伸外力作用下,变形随受力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现象称为蠕变。

热定型: 热塑性材料,温度大于玻璃化温度,变形,保型冷却,变形稳定下来的工艺纤维的比热: 单位质量的纤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纤维的比热。

介电现象: 是指绝缘体材料(也叫电介质)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内部分子形成电极化的现象。

介电损耗: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引起发热的能量消耗,称为介电损耗。

静电现象: 是指不同纤维材料之间或纤维与其它材料之间由于接触和摩擦作用使纤维或其它材料上产生电荷积聚的现象。

玻璃化温度: 高聚物由玻璃态到高弹态的转变温度.(大分子链段”冻结”或”解冻”的温度).纤维耐热性: 是指纤维经热作用后力学性能的保持性纤维的热稳定性: 一般指纤维在热作用下的结构形态和组成的稳定性.马克隆值: 棉纤维在规定仪器和条件的流量大小,用国际认可的马克隆刻度表示;它是棉纤维成熟度和细度的综合反映.纱线的细度不匀: 是指纱线沿长度方向上的粗细不匀性.捻回数: 加捻使纱线的两个截面产生相对回转,两截面的相对回转数称为捻回数。

捻度: 纱线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称为捻度.捻系数: 当纱线的密度δ视作相等时,捻系数与捻回角的正切值(tanβ)成正比,而与纱线粗细无关捻向: 是指纱线加捻的方向.捻回角: 加捻后表层纤维与纱条轴线的夹角,称为捻回角捻缩: 因加捻引起纱线的收缩称为捻缩.汉密尔顿指数: 是以计算纤维在纱截面中的分布矩为基础,求出两种纤维中一种的向外(内)转移分布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四)标准重量Gk (公定重量)
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叫“标准重 量”,也称“公定重量”。
标准重量=称见重量
1 1
公定回潮率 实际回潮率
Gk
Ga
1Wk 1 Wa
G0 (1Wk )
式中:Ga-称见重量(实际湿重); Wa-实际回潮率; G0-干重。
7
通常所说的,如65/35的涤棉混纺纱,是干重 混纺比,即各种纤维的干重占两种纤维总干重的 比例。而两种纤维的实际回潮率不同,混纺纱吸 湿后各纤维的湿重不同,故各湿重占混纺纱总湿 重的比例不同。
放湿等温线: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纤维材料因放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 度的关系曲线。
23
2. 吸湿等温线的特点:
(1)曲线呈上升趋势。表明随着相对
湿度的增大,回潮率增大。
(2)曲线都呈反S形。表明吸湿机理基
本一致。 0-15% 斜率大,吸湿速率快,极性基
团吸水。 15%-70% 斜率小,吸湿速率慢,间接
天然纤维因含有杂质及伴生物,纤维的公定 回潮率和纱线的公定回潮率常不一致。
常见纤维的公定回潮率如下表。
4
几种常见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纤维种类
原棉 棉纱 洗净毛 同 质 异质 毛条 干梳 油梳 精梳落毛 山羊绒
公定回潮 率(%) 11.1 8.5
16
15 18.25 19 16 15
纤维种类
桑蚕丝 柞蚕丝
例:T实际回潮率0.3%,粘胶实际回潮率12 %,为使二者干重混纺比为65/35,求涤粘的 湿重混纺比。
解:(1) g1 65(1 0.003) 100 g1 (100 65)(1 0.12) g1 62.5 g2 100 62.5 37.5 涤 / 粘的湿重混比(投料比 )为 62.5 / 37.5。
20
第二节 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
一、吸湿平衡与平衡回潮率(时间对回潮率的影响) 1.吸湿平衡
当进入纤维中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纤维内逸出 的水分子数时,纤维的回潮率增加,即吸湿,反之, 则为放湿。当吸放湿速度相同时就达到了吸湿平衡。 2.平衡回潮率
纤维材料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 到平衡稳定的回潮率,称~。分为吸湿平衡回潮率 和放湿平衡回潮率。
吸附水。 70%-100%斜率大,吸湿速率快,吸湿
膨胀。
(3)纤维种类不同,曲线的高低不 同。表明各种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在相同的湿
度条件下是不同的。
24
吸湿等温线与温度有密切的依赖性,所以 一般是在标准温度下试验所得。不同温度时的 吸湿等温线以棉为例,如下图所示。
25
三、吸湿滞后性(原有的湿度对平衡回潮率的影响)
40
3.应用 (1)吸湿放热与保暖性 (2)吸湿放热与纺织材料储存 (3)吸湿放热与热工计算
41
六、对电学性质的影响 回潮率增大,质量比电阻下降,减缓静电现象。
七、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回潮率升高时,纤维的光折射率下降。
42
第五节 吸湿性的测试方法
一、直接测试方法 直接获取纤维中水分重量的测量方法称为直
如,棉聚合度10000,回潮率8.5%;粘胶聚合度 500左右,回潮率13%。
18
(三)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内部孔隙
1. 比表面积 单位体积的纤维所具有的表面积,称~。比表
面积大,表面吸附作用越强,吸湿性越好。细纤 维比粗纤维比表面积大、回潮率大。 表面吸附:材料表面的分子比内部分子有多余 的能量(称表面能),具有吸附作用,能吸收大 气中的水分子。 2.内部孔隙
5
混合材料或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W混= Wi Pi
式中:Wi—纯纺材料的公定回潮率; Pi—干重混纺比,以百分数表示。
例:求T65/C35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涤Wk=0.4%,棉Wk=8.5%)
解:W混 0.4% 65% 8.5% 35% 3.42%
P325公式有误!应把括号前的“100”去掉。
第六章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第一节 吸湿指标和吸湿机理
一、吸湿指标 (一)回潮率与含水率
1. 回潮率: W G G0 100%
G0
2. 含水率: M G G0 100%
G
G —纺织材料湿重; G0—纺织材料干重。 3. 换算:
W=M/(1-M), M=W/(1+W) G=G0/(1-M), G=G0×(1+W)
条件下,平衡回潮率略有增加。
羊毛和棉的吸湿等湿线
32
五、影响回潮率的外因(总结) 1.温度
温度升高,平衡回潮率下降。 2.相对湿度
温度一定,相对湿度越高,纤维吸湿越大。 亲水性纤维,相对湿度的影响是主要的,疏 水性纤维,温度的影响明显。
33
3.原来回潮率的大小 从放湿达到平衡时的回潮率要高于从吸湿达
接测量法,即称取材料的实际重量和驱除水分后 的重量求得。驱除材料中水分方法:
的差值)与纤维的吸湿性有关, 吸湿性好,差值大。
湿滞差值的大小还与纤
维原有的回潮率有关。如图 中b→b1(由吸湿状态重新放湿), a→a1(由放湿状态重新吸湿)。
27
a-b,c-d都处于吸湿等温 线和放湿等温线之间。
纤维的实际平衡回潮率处 于两条线之间的某一值,通 常讲的平衡回潮率是指理论 平衡回潮率,即两曲线的中 间值。
21
3.吸、放湿平衡回潮率与时间的关衡; (3)吸湿平衡所需时间小于放湿平衡所需时间; (4)吸放湿平衡回潮率不等。
22
二、温度恒定,相对湿度与平衡回潮率的关系 (大气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
1.吸湿等温线和放湿等温线
吸湿等温线: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纤维材料因吸湿而达到的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 湿度的关系曲线。
混纺纱干重混纺比折算成湿重混纺比:
纤维1:回潮率W1,湿重混比g1,干重混比g0 纤维2: 回潮率W2,湿重混比100-g1,干重混比100-g0
计算公式:
g1 g0 (1 W1 /100) 100 g1 (100 g0 )(1W2 /100)
P326公式有误!
8
g1 g0 (1W1 /100) 100 g1 (100 g0 )(1W2 /100)
纤维的吸湿滞后现象
28
3.吸湿滞后产生的原因 一般认为,吸湿时大分子间的连接点被迫拆
开,而与水分子形成氢健结合;放湿时,由于大 分子上较多的极性基团对水分子的吸引,阻止水 分子的离去,造成放湿时的平衡回潮率大。
29
4.吸湿滞后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1)预调湿 调湿:实验前将试样在标准状态下放置一定时间, 使达到平衡回潮率。 预调湿:预先将材料在较低的湿度下去湿,使纤 维的回潮率远低于测试所要求的回潮率,然后再在标 准状态下,使达到平衡回潮率。
CN
锦纶:-CONH
[NH (CH2)6-NHCO-(CH2)4 CO]n
涤:含-COO-、-CH2-,其吸水性弱
13
水分子在纤维中的存在形式 (1)直接水:亲水性基团直接吸着的水 (2)间接水:直接水本身因具有极性而再吸着的水
14
间接吸收的水分子存在于纤维内部的微小间隙 中成为微毛细水,当湿度很高时,间接吸收的水 分子可以填充到纤维内部较大的间隙中,成为大 毛细水,大毛细水的结合力除氢键引力以外包括 范德华力、表面张力等,所以结合力小。
涤 / 粘的湿重混比为 62.5 / 37.5。
公式:X i
Yi (1 Wi )
n
100%
Yi (1 Wi )
i
10
二、吸湿机理(影响吸湿的内因) (一)亲水基团的作用
亲水基团是影响吸湿性的最本质因素,数量越 多,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高。 亲水基团:-COOH-,-NH2 ,-OH, -CONH(酰胺基)
到的回潮率。 4.空气流速的影响
当空气流速快时,纤维的平衡回潮率降低。
34
第四节 吸湿性对纺织材料的影响
一、对重量的影响 纤维材料的重量随吸着水分量的增加而成
比例地增加。
二、对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影响 吸湿后纤维体积膨胀,且横向膨胀远远大
于纵向膨胀。 原因:大分子沿轴向排列,吸湿后分子间
距增大;大分子构型改变。
1.对强力的影响 一般纺织材料强力随吸湿增大而减小(棉、麻
除外),粘胶湿强下降非常显著。 水分子进入之后拆开了大分子之间的交联,分
子间力减小,大分子易滑脱,故强力降低。 棉、麻聚合度、结晶度较高,纤维断裂主要表
现为分子本身的断裂,水分对纤维大分子间结合 力的减弱不明显,而一些大分子链上的缠结被拆 开,受力分子链增加,强力提高。
38
2.对断裂伸长的影响 W增加,伸长有所增加。原因在于纤维断裂时
大分子的滑移。 3.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随吸湿的增大,摩擦系数增大。
39
五、对热学性质的影响
1.吸湿放热 纤维在吸湿时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运动
中的水分子被纤维大分子吸附时,水分子会将 动能转化成热能而释放。 2.指标 吸湿微分热:纤维在给定回潮率下吸着1g水 放出的热量。 吸湿积分热:1g干燥纤维从某一回潮率吸湿 达到完全润湿,所放出的总热量。
9
例:T实际回潮率0.3%,粘胶实际回潮率12%, 为使二者干重混纺比为65/35,求涤粘的湿重 混纺比。
解:(2)X1
65
65 (1 0.3%) (1 0.3%) 35 (112%)
62.5%
X2
35 (112%) 65 (1 0.3%) 35 (112%)
37.5%
或 X 2 1 X1 1 62.5% 37.5%
11
亲水基团:-COOH-,-NH2 ,-OH, -CONH
棉、粘胶: -OH;

羊毛:-CONH,-COOH,-NH2,-OH 蚕丝:-CONH,-COOH(少),-NH2,-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