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场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
张拉作业指导书(改)

中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峨眉制梁场预制箱梁张拉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明确预制箱梁管道张拉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箱梁张拉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2004]120号(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3)《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5)《预应力混凝土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6)《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7)《无砟轨道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整孔箱梁(双线、单箱双室)通桥(2008)2224A-IV 》(8)《成绵乐客运专线峨眉制梁场箱梁预制施工组织设计》(9)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哈大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成绵乐客运专线(1期)等】箱梁预制类似工程经验3、适用范围适用于峨眉制梁场32m 、24m 直曲线无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双线单箱双室简支箱梁。
4、工程概况中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峨眉制梁场成都至绵阳、乐山客运专线北起江油,经绵阳、德阳、广汉、成都,然后向南经过彭山、眉山、夹江、峨眉,最后抵达乐山。
峨眉梁场位于四川乐山峨眉山市境内,起讫里程为DK309+715~DK310+400,位于正线右侧,占地面积约230亩,负责587片箱梁的预制和架设,其中32m 箱梁536孔,24m 箱梁51孔。
预制梁结构类型为无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箱梁,截面类型采用单箱双室等高度的形式,梁端顶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内侧加厚,梁体混凝土采用C50高性能混凝土,封锚采用C50微膨胀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型钢绞线,锚固体系采用自锚式拉丝体系。
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已排版

新建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河南段ZFZQ-2标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制造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扶沟制梁场新建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河南段ZFZQ-2标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制造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扶沟制梁场二零一六年十月目录一、编制目的 (1)二、适用范围 (1)三、编制依据 (1)四、部门职责 (1)五、资源设备 (2)5.1 机械设备 (2)5.2 人员配置 (2)5.3 材料 (3)六、施工工艺 (4)6.1 施工流程 (5)6.2 预应力筋的下料穿束 (6)6.3 张拉 (8)6.3.1 施工准备 (8)6.3.2 张拉作业顺序 (9)6.3.3 张拉作业要点 (10)七、施工要求 (11)7.1 滑丝与断丝处理 (11)7.2 上拱测量 (12)7.3 割丝 (12)八、张拉施工安全措施及环保要求 (12)8.1 张拉前的准备和检查 (12)8.2 张拉作业中的安全事项 (13)8.3 张拉作业后的措施 (13)8.4 环保要求 (13)一、编制目的编制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施工生产,使现场作业人员能够规范施工,使其结果满足设计、施工规范和验标的规定要求。
对预应力张拉工序进行控制,确保工序的最终产品符合设计及验收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扶沟制梁场31.5m、23.5m跨度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箱梁预应力张拉作业。
三、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预应力筋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TB/T 3193-2008)(2)《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TB/T 3432-2016)(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6)《铁路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7)《企业内控标准》四、部门职责(1)物设部负责按要求购进原材料,钢绞线、锚具、夹片等原材料进场时通知试验室取样试验。
张拉作业指导书

预制箱梁张拉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和范围1.1目的明确预应力设计要点、张拉操作要求、相关的质量标准、规范并指导张拉施工。
1.2编制依据《工艺细则》1.3编制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民权制梁场,预制箱梁的预应力材料下料、张拉等作业。
2 预应力张拉前准备2.1预应力材料2.1.1 预应力钢绞线⑴预应力钢绞线采用1×7-15.2-1860MPa型钢绞线,其性能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要求。
供应商应提供每批钢绞线的实际弹性模量值。
⑵对于新选厂家要对破断负荷、屈服负荷、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松弛率等项目进行全面检验。
生产中按每批不大于30t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钢绞线为一验收批,分别对破断负荷、屈服负荷、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进行检验,其质量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⑶每批钢绞线附有出场合格证。
进场后,外观检查合格,再按要求做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⑷钢绞线要存放在干燥处,避免潮湿锈蚀,工地存放时,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要求,并及时进行覆盖。
钢绞线尺寸及拉伸性能指标2、屈服负荷不小于整根钢绞线公称最大负荷的85%。
2.1.2 锚 具⑴ 锚具符合TB/T3193-2008的要求,采用的锚具通过铁道部质检中心的鉴定,并符合要求。
⑵ 制造锚具钢材采用45号钢和40号铬钢,其材质分别符合《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及《合金结构钢》(GB/T3077-1999)的规定。
⑶ 以1000套的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的锚具为一验收批次,不足1000套也按一批计。
初次选定厂家时,对外观、锚固效率系数、极限拉力总应变、锚口摩阻、喇叭口摩阻等项目进行检验。
每批进场锚具外观检查抽取总数量的10%,且不少于10套,外观检查表面无裂缝,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锚具检验项目频次表2.1.3抽拔棒箱梁预制采用橡胶抽拔棒成孔。
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

目录基本要求 (3)预应力一般要求 (3)原材料基本要求 (3)钢绞线制束 (4)张拉 (5)孔道压浆 (5)安全操作规程 (6)预应力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6)保证措施 (8)1、基本要求1.1张拉人员张拉作业人员,应有相关专业技术的作业人员,且必须持证上岗,张拉前并进行岗前培训。
1.2原材料钢束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4-2003)标准的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直径为φs15.2mm,面积为A=140mm2,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MPa,1000h 后应力松驰率不大于2.5%,钢铰线的弹性模量Ep=1.95×105MPa。
预应力锚具:采用成品锚具及其配套设备,并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公路桥梁预应力钢铰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格》(JT329.2-97)等技术要求。
本工地张拉端锚具有OVM15-3、OVM15-4、OVM15-5、BM15-4 、BM15-5五种。
1.3张拉设备千斤顶、锚具、夹片等配套齐全,且千斤顶、高压油泵和油表配套标定。
1.4、张拉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
工作人员应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
2、预应力工程一般规定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应定期维护,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
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或在设备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预应力材料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保持清洁,避免机械损伤和锈蚀,制作和安装时避免污染和电火花损伤。
预留孔道安装时应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
预应力筋张拉前,应清除孔道内的杂物和积水;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应在48h内进行孔道压浆。
预应力筋张拉顺序、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制梁张拉完成后应对梁体弹性上拱值进行实测。
锚圈与锚垫板之间的交接缝、封端新老混凝土之间的交接缝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封端前,封端处的梁端混凝土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
张拉作业指导书

目录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编制依据 (1)4 部门职责 (1)5 施工工艺流程 (2)6作业准备 (2)7施工工艺 (5)8.施工过程控制要求 (9)9.质量控制与检验 (10)10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13)11 质量记录 (14)1 目的为指导施工人员操作规范,加大技术标准控制,严格控制后张梁特殊工序预应力施工质量,实现张拉作业的标准化、程序化,编制此指导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扶余制梁场生产通桥(2005)2101-Ⅰ、通桥(2005)2101-Ⅱ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预应力作业工序.3 编制依据TB/T3043—2005《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扶余制梁场《企业标准》、《施工工艺细则》扶桥施(2011)2101—Ⅰ、Ⅱ4 部门职责4。
1梁场工程技术室负责本指导书的编制、修改、监督检查和指导实施,是本指导书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书的条文解释,归口管理,确保预应力施工按本指导书要求进行。
4。
2设备物资室负责按要求购进原材料,钢绞线、锚具、夹片等原材料进场时通知试验室试验。
4。
3安质环保室安排质检员负责对工序过程进行监控、对工序最终产品检查,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工序最终产品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合格;4.4试验室负责原材料检验、张拉设备校验和试件强度的检测,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工程技术室、安质环保室。
4。
5张拉班组应按要求配置人员、设备;负责施工机具、机械设备的运行及检修;负责钢束下料、穿束,并按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张拉,组织并实施工序作业,负责自检合格.5 施工工艺流程张拉工艺流程6作业准备6。
1技术准备对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条件特点等因素,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法,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6.2施工准备6.2。
1梁体条件初张拉要求混凝土抗压强度≥33。
5Mpa。
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一、编制说明1.1为确保工程质量,统一梁场各参建人员施工理念和施工标准,提高箱梁预制施工生产,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2本指导书适用范围:中铁十局集团预制梁场预制箱梁、大悬臂盖梁及现浇箱梁预应力工程,所有参建人员必须按此作业指导书进行现场操作。
1.3本作业指导书在运作过程中,将对不切合现场实际的条款项目随时做出修正;施工现场参建人员在执行本指导书过程中,如发现与现场实际不相符,也可向本指导书编制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及时修正,使本指导书真正起到正确引导现场施工的功效。
1.4本指导书由xx项目部工程部负责解释。
1.5本指导书发布于xx4年7月24日。
二、编制依据1.设计图纸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3.广东省交通质监站及业主发文三、原材料1钢绞线1.1钢绞线进场必须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破断负荷、屈服负荷、弹性模量、极限伸长率、松弛率试验。
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生产工艺、同交货状态的预应力筋每30T为一批(不足30T按一批计)每批抽检一次。
1.2钢绞线性能应符合GB/T14370-200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3193-2008《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要求。
钢绞线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1.3钢绞线运输应有雨布遮盖。
应分批堆放,并做上标识牌。
贮存应使钢绞线离地不小于20cm。
严禁粘污油脂及具有腐蚀性物质,严禁堆积,以免压弯砸伤。
2锚具及配件2.1锚具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14370-200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和GB/T3193-2008《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要求。
锚具产品应通过省、部级鉴定。
2.2锚具进场应具有产品合格证。
必须对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进行外观、应变、静载锚固定系数等性能试验。
张拉作业指导书7

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预应力张拉为T梁质量控制的特殊工序,由技术质量部派专人进行全程监控,由试验室提供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给技术质量部,由技术质量部负责人编制张拉通知单,其内容包括:强度、弹性模量、龄期、油表读数、设计张拉伸长值、持荷时间等,向张拉班长交底。
张拉前监控人员应仔细核对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值及龄期符合要求并对张拉设备、工艺参数、以及张拉人员进行确认,张拉过程中对张拉应力、实测伸长值及静停时间进行监控,如出现问题,立即停止并认真查明原因,消除后再进行张拉。
一、张拉设备1、张拉千斤顶须保证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和准确性及便于处理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滑丝、断丝现象。
2张拉千斤顶采用YWC250B型;高压油表采用0.4级标准油表(表盘刻度读数0—60MPa,表盘直径150mm);高压油管采用钢丝耐油橡胶管,内径6mm外径18mm,标准油压≥60MPa,每根管长6m并带两端原配接头;张拉用油随环境温度变化,可采用20号或是30号纯净张拉油。
2、张拉油压表采用防震型,其精度等级采用0.4级。
最小分刻度为0.5MPa。
3、张拉设备(千斤顶、油泵、油压表)配套校验,张拉千斤顶、油表要定期校正,油表校验有效期为一月,并每周自校一次,千斤顶校验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
4、在使用中发现指针无油压不回零,油表玻璃破损或其它不正常情况,对其准确性有怀疑时,不得继续使用,必须送试验室进行修复,经重新校正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重新进行校验。
①千斤顶油表校正期已达一个月。
②千斤顶经过大修,或漏油严重,经拆修以后。
二、预应力张拉工艺流程见图2-1预应力张拉流程图2-1三、预施应力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梁体混凝土表面质量,有轻微缺陷允许在预施应力后进行修补处理(如非预应力部位的缺陷或麻面、汽泡),缺陷严重者不得进行此道工序操作。
2、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是否已达设计要求:3、千斤顶和油压表在校正期内,无异常现象。
预应力张拉施工作业指导书

预应力张拉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为刘小集互通立交,共有2座中桥、1座分离立交(上跨界阜蚌高速公路)及4座匝道桥和1座通道桥,其位置、基础、结构详见下表桥梁上部结构有预制预应力连续组合小箱梁、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制后张预应力空心板梁,空心板梁在预制场集中预制,现浇梁在施工现场搭满堂支架支撑立模板逐孔浇筑,砼达到设计强度90%后张拉预应力。
二.主要工程数量表一1、波纹管波纹管应通过1KN径向力的作用下不变形,同时应作灌水试验,以检查有无渗漏现象。
2、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采用270级公称直径Φj15.24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标准抗拉强度为R y b=1860Mpa,弹性模量E y=1.9×105Mpa,公称面积A y=140.00mm2。
每批钢绞线应附有质量证书,其检查验收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
每批钢绞线进场后,试验室均要按要求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下料。
3、锚具本段现浇后张连续梁采用YM、GVM、GBM型系列锚具,型号分别为YMJ15-16、YMP15-16、YMP15-9、YM15-6、YM15-12、YMP15-12、YM15-19、YMP15-19、YM15-9、YMP15-9、GVM15-3、GVM15-4、GVM15-5、;组合小相梁采用GBM型系列锚具,型号为GBM15-5;空心板采用YM型系列锚具,型号为YM15-4、YM15-5。
4、千斤顶与压力表张拉使用YCW型千斤顶,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明确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压力表精度不宜低于1.5级,千斤顶与压力表应进行编号。
二.张拉准备①钢绞线制作钢绞线按设计长度下料,切割时,应在每端离切口30~50mm处用铁丝绑扎,将切割端绑牢,砂轮切割机,不得用氧焊切割。
钢绞线应编束,编束时,应每隔1~1.5m绑扎一道铁丝,铁丝扣应向里,绑好的钢绞线束应编号挂牌堆放。
②预应力钢绞线管道安装和成形管道安装前应除去管道两端的毛刺,并检查管道质量及两端截面形状,波纹管的连接应采用大号同型波纹管作接头管,接头管长200mm,波纹管连接后用密封胶带封口,以保证其不漏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XXXXXXXXXXXXXXXX梁场XXXXXXXXXXXXXXXX梁场企业标准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实施日期:2017-XX-XX发布 2017-XX-XX实施XXXXXXXXXXXXXXXX梁场发布目录一、编制目的 0二、适用范围 (1)三、编制依据 (1)四、预应力工艺及技术要求 (2)4.1预应力筋布置 (2)4.2钢绞线的制作和穿束 (6)4.2.1下料与编束 (6)4.2.2穿束 (7)4.3钢绞线的张拉 (8)4.3.1工艺流程 (8)4.3.2张拉设备及仪表 (9)4.3.3预应力张拉 (9)4.4钢绞线切割 (14)4.5质量检验 (14)4.6张拉注意事项 (14)4.7安全注意事项 (17)4.8张拉用限位板管理制度 (17)五、人员配备 (18)一、编制目的对XXXXXXXXXXXXXXXX梁场无砟轨道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整孔箱梁混凝土预应力作业进行控制,使其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和质量标准要求。
二、适用范围XXXXXXXXXXXXXXXX制梁场预制箱梁预应力张拉作业。
三、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TB/T3432-2016)(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4)《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TB/T3193-2008)(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6)《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9)《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预制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16)2322A-Ⅱ-1)(10)《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预制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16)2322A-Ⅴ-1)(11)《铁路混凝土》(TB/T3275-2011)(1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四、预应力工艺及技术要求4.1预应力筋布置(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表直线、无声屏障(31.5m)直线、有声屏障(31.5m)曲线、无声屏障(31.5m)曲线、有声屏障(31.5m)直线、无声屏障(23.5m)直线、有声屏障(23.5m)曲线、无声屏障(23.5m)曲线、有声屏障(23.5m)4.2钢绞线的制作和穿束4.2.1下料与编束钢绞线下料场地平坦,钢绞线的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1)备料:领取经试验检测合格的钢绞线,整捆吊放至现场,按正确的顺序放入放盘架中。
正确的顺序为:放盘架出盘端与钢绞线卷盘内腔的钢绞线头的方向一致,确保放盘时由内盘开始按照钢绞线卷盘的方向顺序放盘,绝对不能放反,在首次放盘前操作人员必须检查确认后才允许放盘。
每盘钢绞线装入放盘架后不再取出,直至用完。
放盘架必须做好放盘时防止钢绞线松盘的措施。
备料时要遵循弹模“批接口”的管理和使用:同一批次的钢绞线要穿入同一孔道中。
同一批钢绞线穿束时,若出现不能穿完整束的情况,要将剩余的钢绞线按规定存放,和另外一批弹模与之接近(3Gpa内),抽检直径在同一级的钢绞线穿入同一孔道,严禁弹模相差超过3GPa、线径不在同一直径范围的钢绞线穿入同一束管道。
弹模相差超过3GPa、线径不在同一直径范围的钢绞线穿入同一榀梁内要特殊标记清楚,按工程部张拉通知单领取相应的限位板,计算时对应相应弹性模量计算钢绞线伸长量。
(2)下料:在下料平台上做出显著准确的下料长度标记。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工作长度+1640mm。
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钢绞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3)编束:编束时先将钢绞线理顺,并尽量使各根钢绞线松紧一致。
按每束规定根数、规定长度,用扎丝绑扎,每隔1.5m绑扎一道,成束后,将钢绞线束人工抬移至堆放地点,分开堆放并标识。
(4)注意事项钢绞线在开盘后应检查外观,及时纠正钢绞线的乱盘、扭结等情况。
如发现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死弯、油迹等情况,应局部剪除,若发现有脆断、劈裂等情况则必须及时向技术员或质检员反映,并复验材质。
决定报废的钢绞线单独存放作好标记,严禁混杂流入下道工序。
钢绞线下料时机宜控制在穿束当日,最多也不得间隔两天以上。
钢绞线下料后不能当日穿束的要做好防护:隔绝一切可能导电的危险源,垫高不得接触地面,覆盖塑料膜以防尘、防雨。
(5)质量要求①每束钢绞线应由同一厂家、同品种的钢绞线组成,不混用。
②下料后的钢绞线长度一致,无死弯,无沾染油污,成束后两端应整齐。
③每束钢绞线根数必须与施工图一致。
(6)安全注意事项钢绞线盘重大、盘卷小、弹力大,为了防止下料过程中钢绞线紊乱后弹出伤人,必须采用放盘架放盘。
下料时,将钢绞线盘卷装在防护架内,从盘卷中央逐步抽出,确保安全。
4.2.2穿束(1)穿束的顺序由上向下、由里向外。
(2)穿束注意事项①同一束内的钢绞线要为同一检验批次的,若不同批,须满足备料中相关要求。
②钢绞线从下料场地搬运时,应按图纸规定复查:编束后的钢绞线长度、每束根数和编束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③在搬运过程中,支点距离不大于3m,端部悬出长度不大于1.5m。
要防止出现死弯,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1m。
④穿束前钢绞线不得沾上油渍、泥土,并应顺直、无死弯。
⑤穿束前,清除梁体孔道内杂物和积水。
⑥穿束前必须检查锚垫板周围及锚垫板内和压浆孔内的灰浆是否清除和畅通,检查锚垫板与孔道接入部位是否有错台。
⑦穿束时5人一组将钢绞线抬至梁端穿束,在穿束过程中,地上垫方木,避免穿束过程中钢绞线拖动与混凝土地面摩擦,破坏钢绞线表面保护层。
同一孔道穿束整束整穿。
⑧钢绞线穿入孔道后,两端伸出0.82m。
(3)安全注意事项:①穿束周围影响安全生产的物件应清除出去。
②穿束时在上部作业人员,应与下部作业人员相互配合,保证安全。
4.3钢绞线的张拉4.3.1工艺流程制束→清除锚穴、喇叭口残余混凝土→穿束→安装锚垫板→(拆端模、松内模)预张拉→初张拉(拆内模) →测量梁体顶板、底板反拱→终张拉→锚具外钢绞线切割、测量梁体顶板、底板反拱。
4.3.2张拉设备及仪表(1)张拉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并定期维护,且千斤顶校正系数大于1.0且不大于1.05。
张拉设备选型:①液压千斤顶:YDCW300B 4台,YDCW200B 4台;②一般压力表:1.0级;③电动油泵:2YBZ2-55 4台 ZB4-500 4台。
④油压表的选用油压表精度为0.4级;防震型;油压表测量范围为60MPa,读数分辨为0.5Mpa,表盘直径为15cm。
(2)千斤顶、油压表校验①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重新进行校验:张拉200次;千斤顶校正期限已达一个月;在常用油压下千斤顶夹缸活塞若有漏油或串缸现象,经修理以后。
②油压表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重新校正:油压表技术监督局标定期限已达1个月(梁场每周校准1次);油压表使用时超过允许误差或发生故障。
4.3.3预应力张拉(1)张拉准备:清理锚垫板→安装工作锚环及夹片→安装限位板→安放过渡套→千斤顶就位→安装工具锚和打紧工具锚夹片。
(2)预应力张拉分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
张拉时两端两侧共计四个千斤顶同时进行,并以张拉力为控制,以伸长值为校核。
(3)在梁体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33.5MPa后拆除端模、松开内模,并进行预张拉;当梁体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43.5MPa后进行初张拉,初张拉后移出内模,并用900t搬梁机移梁出台位。
在梁体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53.5MPa、弹性模量≥35.5GPa、且龄期不少于10天时进行终张拉,终张拉前要先检查跨中区段有无明显可见及潜在空洞。
(4)两端、两侧4台千斤顶同步张拉,两端油泵并肩放置,四台油泵可以互视,通过对讲机沟通。
张拉顺序按设计要求进行(见表2),张拉过程中保持钢绞线两端的不同步率不大于5%,控制时,两端每1MPa呼应一次。
测量活塞伸出量人员使用标定过的30cm钢板尺,两端活塞每伸出5mm测量人员呼应一次,保证两端伸长量缓慢、同步。
测量人员在油泵稍稍送油紧固后松开千斤顶上导链,重新打紧工具夹片。
(5)预(初)张拉工艺流程:0→0.2σk(初始应力)(测初始伸长值,测工具锚夹片外露)→σk1(静停持荷5分钟、测伸长值、测工具锚夹片外露)→回油锚固。
注:σk—指张拉控制应力σk1—指初张控制应力(6)经过预、初张拉的终张拉:0→预、初张拉控制应力(测油缸外露量、测工具锚夹片外露量) →σK(静停持荷5分钟、测油缸外露量、测工具锚夹片外露量)→同时回油至1MPa(测油缸外露,现场快速计算实际钢绞线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之间的偏差、不同步率、每端钢绞线回缩量)→回油锚固。
未经预、初张拉的终张拉:0→初始应力(0.2σK) (测油缸外露量、测工具锚夹片外露量) →σK(静停持荷5分钟、测油缸外露量、测工具锚夹片外露量)→同时回油至1MPa(测油缸外露,现场快速计算实际钢绞线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之间的偏差、不同步率、每端钢绞线回缩量)→回油锚固。
(7)张拉顺序及张拉力32m、24m箱梁张拉控制应力按XXXXXXX制梁场预应力计算书进行调整,具体见表2。
表2 张拉顺序及张拉力表(跨度23.5m)张拉顺序及张拉力表(跨度31.5m)注意:以上两表中锚外张拉力为钢绞线截面积为140mm2时对应的锚外张拉力。
(8)钢束理论和实际伸长量计算①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本指导书不具体介绍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
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在以下情况下必须重新计算:a )钢绞线弹性模量发生改变;b )因更换锚具夹片、锚垫板生产厂家或孔道成孔工艺而需要调整孔道摩阻系数或锚口及喇叭口控制应力损失。
②钢束实际伸长量及回缩量计算 a )本次张拉钢绞线伸长值Δ)]()[(00∆-∆+-=∆H H l l式中:H σ,H l ,H ∆分别为本次张拉控制应力及其下千斤顶工作油缸行程和工具夹片外露长度(mm );0σ,0l ,0∆ 分别为初应力及其下千斤顶工作油缸行程和工具夹片外露长度(mm )。
b )预、初张拉及未进行过预初张拉的钢绞线在终张拉时实测伸长值按上式计算即可;c )已进行过预初张拉的钢绞线的终张拉实测伸长值=预初张拉时的伸长值+终张拉时的伸长量-第一次张拉钢绞线回缩量。
d )伸长量校验:-6%≤(实测伸长值—理论伸长值)/ 理论伸长值≤6%e )工作夹片回缩量=张拉至H σ时千斤顶油缸伸出量—回油至1MPa 时千斤顶油缸伸出量—工作夹片至工具夹片钢绞线理论伸长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