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高鼎《村居》原文、译文、赏析【word版】.doc

合集下载

高鼎村居全诗翻译赏析

高鼎村居全诗翻译赏析

高鼎村居全诗翻译赏析高鼎村居全诗翻译赏析《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小编与大家分享高鼎村居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参考!《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译文1: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译文2:在早春二月的美好季节里,草长黄莺飞,杨柳拂堤岸,春烟迷蒙,风光令人醉。

儿童散学早还家,书包才放下,趁着东风放风筝。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村居》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村居》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村居清代:高鼎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主要写人物活动。

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

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

“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

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高鼎《村居》原文及赏析

高鼎《村居》原文及赏析

村居[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品赏析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农历二三月间,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遍地姹紫嫣红,而村野田间,尤能感受到这浪漫的春光之美。

诗的前两句,诗人以轻快活泼的笔调,选取了这美丽春景中最富有特征的几项景物进行了描绘,点染出了一派美不胜收的融融春光。

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化用了梁朝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的句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仅将“三月”按诗作时间的需要改成了二月”,因二、三月的风景原本很是相似的。

诗人将丘迟所描写的那个优美的境界挪了过来,浓缩成七个字,既不失原句的风致神韵,又切合眼前风光,可谓妙于点化熔铸。

次句写长堤垂柳,这也是一件典型的春天风物。

成行的杨柳在堤岸上摇荡飘拂,它的修长柔美的枝条低低垂下,已经掠到堤岸了。

从远处望去,浓密的杨柳,仿佛笼上了一层淡淡的烟霭,是那么轻柔凄迷,骀荡多姿。

句中的“醉”字,即是在摹写柳枝因风舞弄的纤柔状态,也不妨看作是诗人自身对这浓郁春意的心理感受。

这两句的风景刻画,看似随手拈来,不费气力,实际上却很凝练概括,尽管诗中出现的仅是青草长、黄莺飞、杨柳春烟这些简单的事物,然而读来却使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生机蓬勃的春的世界,嗅到了花香袭人的春的气息。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

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

“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

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村居(高鼎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村居(高鼎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标签写景、早教古诗100首、春天、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儿童、乡村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赏析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

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

古诗《村居》译文及鉴赏

古诗《村居》译文及鉴赏

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简介: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注释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鉴赏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

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高鼎《村居》原文+赏析

高鼎《村居》原文+赏析

高鼎《村居》原文+赏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高鼎《村居》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高鼎《村居》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高鼎《村居》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高鼎《村居》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原诗】草长(zhǎng)莺飞二月天,拂堤②杨柳醉③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④。

【注释】①《村居》选自《高鼎诗全集》。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dī):轻轻抚擦着堤岸。

②醉:迷醉,陶醉。

④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⑤散学:放学。

⑥纸鸢(yuān):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翻译一】早春二月,草儿长得更高更青绿,一群群黄莺在林子里追逐着啼叫着。

风儿摇动着杨柳枝条,轻轻地抚弄着堤岸,大自然沉醉在春风中。

儿童们放学回来了,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放起风筝。

【翻译二】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简析】《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赏析】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

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村居的释义和译文及注释

村居的释义和译文及注释

村居的释义和译文及注释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佳作。

译文如下: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如下: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

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鼎《村居》原文、译文、赏析
原文
村居①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

儿童散学归来早③,忙趁东风放纸鸢④。

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yuān):老鹰。

⑤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鉴赏
这首诗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

著有《村居》、《拙吾诗稿》。

高鼎代表作品:《村居》、《早行》、《怀李啸云》、《虚堂》、《偶书》、《秋宵怀湖上》
中小学教案学案习题试卷教育教学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