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3 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1)
互动式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设计

互动式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时间概念,如秒、分、小时、几点等。
2.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时间差,如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值,或者计算某个时间之后的时间是多少。
3.学生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时间问题来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时间单位的意义和用法,学会计算时间差。
难点:学生理解秒、分、小时的概念,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谈论大家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时间问题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阐释时间单位通过图片展示秒表、钟表等时间工具,或者用PPT进行讲解。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性认识秒、分和小时的含义,确立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
3.学生独立操作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采用了基于Scratch编写的互动式程序。
每个学生在电脑上选择对应的教学软件,利用已经编排好的Scratch互动模式来操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也可以清晰地获知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
4.练习在学生掌握基本时间单位后,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场景进行练习和操练。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10秒钟之内完成10个指令的操作,来增强学生对秒的敏感度和计算能力。
在计算时间差或者时间量的习题中,可以采用图形化的解题方式,比如用图像圆圈表示时间的概念,直观地表征时间间隔的长度。
5.成果展示在教学最后阶段,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比如要求学生编写场景脚本,实现日常生活中种类众多的时间操作。
在同桌间的交流互动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相互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6.总结在每一节课程结束时,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一起回忆课堂上的重难点,几个时间单位的区别,以及课堂上的成果展示等,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5.简单的时间计算》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5.简单的时间计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5.简单的时间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时、分钟,以及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时间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认识,能够理解小时、分钟等基本概念,但可能对于具体的时间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时间计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跨越小时和分钟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出时间计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和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以及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3.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时、分钟的概念和时间计算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小时、分钟的概念•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练习成果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 24时计时法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 24时计时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能够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 培养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24时计时法。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钟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白24时计时法是一种以0时为起点,每隔一小时为一个单位,一直到23时的时间表示方法。
3. 新课讲解: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24时计时法。
例如,可以用一个钟面模型,演示从0时到23时的时间变化。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的相关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时间表示,尝试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
七、板书设计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课讲解”环节,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的关键步骤。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4 认识24时计时法|苏教版 (3)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4 认识24时计时法|苏教版 (3)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24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2.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3. 应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24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和转换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24时计时法。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故事,引出24时计时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24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介绍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和联系。
3. 演示:通过实物或多媒体演示,展示24时计时法的应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24时计时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涵盖了24时计时法的所有重要知识点。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参考文献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相关资料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方法”这一部分。
(教案)第五单元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案课程名称:小学数学——第五单元求简单的经过时间适用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时间概念,如“年”、“月”、“日”、“小时”等;2.学生能够掌握用各种单位表示时间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计算;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时间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1.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单位;2.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时间问题。
三、教学难点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
五、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引入请学生拿起手表,指着当前的时间,问:“现在是几点几分?”引导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单位,如“时”、“分”。
2.授课主题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单位(1)年:一年有12个月,365天或366天。
通常使用“年”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今年8岁。
”(2)月:一个月有30或31天,2月有28或29天。
通常使用“月”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这个月有30天。
”(3)日:一天有24小时,通常使用“日”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今天是几号?”(4)小时:一小时等于60分钟。
通常使用“小时”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上课需要1个小时。
”(5)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通常使用“分钟”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们从7点开始上学,用时30分钟。
”3.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讲授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并示范各种题目的解法。
例如:如果要求计算2年3个月共有多少个月,应该如何计算?解题过程:1年=12个月2年=2×12=24个月3个月=3个月2年3个月=24+3=27个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诸如“5小时等于多少分钟?”等类似问题。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时间问题请学生围绕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进行讨论,如“我们每天有多长时间用来学习?”,“如果我们在上午10点开始游戏,玩了2个半小时,结束时间是几点?”等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5单元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同步练习

5.4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1.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晚上11时出发,第二天凌晨4时到达。
这辆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小时?2.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某学校旁的道路是悬挂着如下图所示的标志,禁止机动车在上、下学高峰期时间通过。
请你计算一下,一天中允许机动车通过的时间有多长?3.甲、乙两城相距486千米,一列动车上午11时从甲城出发开往乙城,下午1时到达乙城。
这列动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4.北京开往某地的火车,今天上午10时开出,第二天下午1:00到达,路上经过了多长时间?5.小刚下午2︰40去踢球,踢了2小时10分,他是几点结束的?6.某小学2016-2017学年的第二个学期从7月3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一共放假多少天?1.下面是某电视台某一天的部分栏目播出时间。
7:00早间新闻7:25文化星空8:00车行天下8:35动画剧场12:30国际时尚18:00七彩阳光(1)《早间新闻》7:20结束,这个栏目播出多长时间?(2)《七彩阳光》播出时间是下午几时?(3)《文化星空》开始播出到《动画剧场》开始播出相隔多少时间?参考答案【基础训练】1.晚上11时=23时24-23=1(时)4+1=5(时)答:这辆汽车一共行驶了5时。
2.8时-7时30分=30(分钟)17时30分-16时30分=1小时24小时-1小时30分钟=22小时30分钟答:一天中允许机动车通过的时间有22小时30分钟。
3.13时-11时=2时486÷2=243(千米)4.下午1:00是13时;24时-10时+13时=27小时5.2︰40+2小时10分=4︰50。
答:他是4︰50结束的。
6.31-3+1+31=60(天)【拓展运用】1.(1)20分钟(2)下午6时(3)1小时10分钟。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5.5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9时
开始
结束
8:40-8:10=30(分钟)
想想做做
17:00
上午:13:30-12:00=1小时30分 下午:17:00-15:00=2小时 全天:1小时30分+2小时=3小时30分钟 答:每天借书时间是3小时30分钟。
活学活用
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20:00 周六、周日9:00—22:00
……
动画剧场
16:00 异想天开
…… ……
《动画剧场》播放多 长时间?
《动画剧场》从14:00 开始播放,16:00结束。
观察研究
16-14=2(小时)
试一试
节目预报 8:10 智慧树 8:40 芝麻开门
…… ……
14:00 动画剧场 16:00 异想天开 …… ……
“智慧树”播放多长时 间?
8时
答:她睡了10小时。
知识运用
下面是一列京沪高速动车的运行时刻表。
1.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火车运行多长时间? 9:32 — 8:00 = 1小时32分
2.在济南西站火车停靠多长时间? 9:34 — 9:32 = 2分 3.从这张火车的运行时刻表上,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能力提升
7.小强在星期天帮助妈妈挖土豆,从上午8时到11时一共 挖了102千克。平均每小时挖多少千克?
8.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从上午9时到下午2时, 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拓展延伸
畅谈收获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百货商 店
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五8:00—22:0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除法教学内容:p.1-16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教学内容:P1~3教学目标:1、能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简单规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出发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我们都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那我们来坐下下面的几题!如:98÷2 94÷3 94÷4 98÷5这样的计算孩子们你们是怎做的啊?说说你们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学习例1: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观过养鸡场吗?(有600只鸡共三排)从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出算式?2、探索口算方法 问:600÷3结果是多少?⑴学生独立思考⑵学生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①因为3 个200相加是600所以600÷3=200 ②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③因为6÷3=2所以600÷3=200⑶谈话: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自己选一种喜欢的方法把600÷3是怎么算的? 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三、探索笔算方法1、提出问题养鸡场的鸡还都是产蛋高手呢这些鸡2天共产蛋986个平均每天产蛋多少个?算式怎样列?2、问:谁能估计一下平均每天产蛋几百多?3、谈话:到底是多少个呢?大家能不能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呢?⑴请一位学生示范写出竖式⑵问:你能用以前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方法试着计算这道题吗?学生尝试⑶交流算法 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引导学生明确:9百除以2得4百多4表示4个百所以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②百位余下的1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十位上的8合起来再除以2?引导学生明确:9个百除以2商4分掉了8个百还剩1个百没分所以要和十位上的8个十合起来成18个十再除以2也就是说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③问:你觉得今天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练习:李师傅4小时共加工856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四、总结鼓励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探索共同合作大家取得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请大家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也可以说说你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作业(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教学内容:P4-9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复习导入1、口算20÷2 24÷2 40÷420÷4 24÷4 40÷5 同时指名两位学生板演:63÷7 52÷5 集体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说商为什么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二、新课1.例题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指名回答要求用竖式计算评讲: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问: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讲解:如果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除不尽除数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例题2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讲解书写格式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三、完成"试一试"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四、课后作业(3)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P11和P12的1~3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答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563÷4 303÷5 426÷6 912÷3259÷6 856÷8 700÷5 214÷7二、学习新课看书本图(书架)1.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2.4×2=8(层) 224÷8=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3、讨论比较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讲解:应用两部连除应该要知道自己的第一步是求出什么第二部得出我们需要的答案三、课堂作业补充题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2、拓展题3、填上合适的数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两步练除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平均每层有多少本?6、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本?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第二单元:年、月、日教学内容:p.17-2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嫉妒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2月的应用平年、闰年的实际运用教学难点:2月的应用平年、闰年的实际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P17--18教学目标: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一张大的2013年的年历卡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13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出示2013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13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1、初步认识年、月、日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 .....)2、认识大月和小月 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13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3、记住大月和小月 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讲解:老师有一种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老师是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4、计算全年的天数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13年全年的天数吗?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三、总结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谈话: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好吗?(2)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内容:P19--21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卡;教学过程:1、探究活动一小明的弟弟出生的日期是2012年但是到2013年时发现小明却没有生日的那一天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应该是2012年哪一天出生的?小结:2012年2月的天数和2013年2月的是不同的小明应该是2012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13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问:谁来说一说2012年和2013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12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问:那么公历年份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呢?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小结: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出示问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要求: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算出每个季度的天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讲解: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三、平移和旋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通过设计图案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二、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P24~26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却各不相同今天这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1、提高典型的感知对象引出平移现象2、教师用纸片在方格纸上做歪歪斜斜的运动问:是这样平移的吗?2、提供更多更贴进学生生活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引出旋转现象多媒体依次出示动态的风车、小火车、升国旗、方向盘、钟摆等的运动状态观察剩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给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引导讨论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3、在活动中加强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⑴想想做做1 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状态请学生判断哪些是哪些是旋转说明理由4、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看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做是旋转现象二、将图形进行平移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工程师将我们的"小纸片"进行平移1、移一移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和一张小房子纸片按要求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2、教学例题出示下图:问:在方格纸上的"音乐厅"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音乐厅"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或某条边移动的格数学生独立分析例题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情况完成填空后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交流互相评价4、教学"试一试"问:如果在方格纸上把"音乐厅"向上平移3格平移后的图形将在什么位置?你能将平移后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吗?怎样画比较好?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再将这些点平移最后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请一个学生当场在投影仪上做示范再让学生选择"试一试"中的图形进行平移也可以由自己设计一个简单图形来进行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平移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评价如果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5、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画一画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教材第53~55页的内容。
1.利用24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和在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1.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理解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的算理。
课件,图片,钟表。
老师:同学们,你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星期天你是怎么安排的?
老师:明明的星期天是怎么安排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多媒体动态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30 起床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
老师:看了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甲:明明吃早饭用了半个小时。
因为从8:30—9:00经过了30分钟,也就是半个小时。
学生乙:我还想知道明明做什么事情用的时间最长。
1.老师谈话:明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时间。
每个小组从中选出两三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长时间。
(1)分组学习,集体交流。
说说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2)集体汇报、订正。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点击相关画面。
学生甲:从9:00—11:00经过了多长时间?
老师: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学生乙:11-9=2(时) 经过了2小时。
学生丙:明明锻炼用了多长时间?
老师: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经过了多少分
钟?(20分)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
老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用多长时间锻炼身体呢?如果能够坚持,相信你的身体一定会很棒!
2.教学例题。
老师出示例题。
老师:从这么多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甲:《智慧树》是8:10分开始播放。
学生乙:我知道《异想天开》是16:00开始播放。
老师:那么《动画剧场》播放了多长时间?
学生甲:《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
学生乙:我可以在钟面上数一数。
学生丙:我画图看一看。
学生丁:我还可以用减法计算。
16-14=2(时)。
老师板书:16-14=2(时) 答:《动画剧场》播放2小时。
3.老师出示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中午借书时间:13-12=1(时)
下午借书时间:17-15=2(时)
每天借书时间:2+1=3(时)
答:每天的借书时间有3小时。
4.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不知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
我们一起做一个练习吧!
一辆客车18时20分从北京开车,21时40分到达石家庄。
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1)说一说18时20分和21时40分分别表示什么?
(2)动手拨一拨,算一算这辆客车在路上行了多长时间?
(3)用线段图来表示。
学生:从18时20分到21时20分中间经过3小时,从21时20分到21时40分又经过20分,所以这辆客车在路上行了3小时20分钟。
1.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17时是下午几时?23时是晚上几时?
(2)小力每天早上7时40分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他上午在校多长时间?
(3)从上海开往某地的火车,早上5时54分开车,当天19时57分到达。
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2.填空题。
(1)妈妈早晨8时到单位,下午5时30分下班,每天在单位的时间是( )小时( )分钟。
(2)某地方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播出时间如下:
第一次:6:00—10:00
第二次:11:00—15:00
第三次:19:00—0:00
全天播放时间共( )小时。
1.算一算。
(1)4时经过8小时后是( )时。
(2)6时经过7小时后是( )时。
(3)2时经过12小时后是( )时。
2.某钟表店中有一只手表比店中一个挂钟每小时快30秒,而挂钟却比标准时间每小时慢30秒,那么这只手表一昼夜与标准时间相差( )秒。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下午5时,晚上11时。
(2)7时40分—11时50分,共4小时10分钟。
(3)5时54分—19时57分,共14小时3分钟。
2.(1)9 30 (2)13
思维训练
1. 12 13 14
2. 0
简单的时间计算
16-14=2(时)
答:《动画剧场》播放2小时。
教材仍然提供电视节目预报和现实材料,提出有关节目播放时间的问题。
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24时记时法及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计算《动画剧场》节目播放的时间,探索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掌握基本计算方法。
教材的安排注意先易后难,先学习从整时到整时经过了多少小时的计算,再学习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多少分钟的计算,在方法上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计算并进行交流。
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老师给予适当指导。
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