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1单元0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Word含解析
2020粤教版语文选修第3课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word导学案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
2、把握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的特点。
3、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从大自然得到的生命的本真与快乐。
一、作者简介及背景:1、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93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
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
建国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
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三、问题探究:1、课文的标题是”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请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么?“小书”指:“大书”指:2、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人和事,请把有关的细节描写找出来。
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扑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
请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写到的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野性”?4、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由此来说,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么?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四、剖析难点:本文属于自传,自传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自传特点对本文进行解析。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答案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本文描述了沈从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分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习惯。
粤教版 高中语文 《传记选读》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沈从文与水
忧愁、隔离、思念 《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探究——沈从文与水
湘西多水,沈从文自幼在水边长大,他的自传中自 然少不了对水的描写。请找出文中写水的段落。 水对沈从文有着怎样的影响?
课文的标题是”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请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 么? ”
小书——指的是书本知识 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
总而言之,这样玩一次,就只一次,也似乎比读半年书还有益处。 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地方仅我检选一种,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 必看这本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用人事写成的大书。
9:到城外的庙看热闹 10:藏书篮 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 14 “看杀人” 15:看杀牛、织簟子、看打铁 16:下雨天的趣事 17-27:抓蟋蟀和斗蟋蟀 30:偷李子枇杷
感情流动而不凝固。 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边城
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 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舞 龙,婴狮子,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 乐的海洋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 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 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 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 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 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 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
优美的湘西风光
美丽的凤凰城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传记选读》第一单元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含解析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课时作业:第一单元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含解析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读书重要,但是,生活实践更重要,一个对身边事物毫不关心毫无兴趣的人,是难以成材的.所以,我们应该像作家沈从文那样,既读一本小书,更读一本大书,捕捉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气味,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生命的本真和快乐.水上的人和事,便也有水的柔情.美字体赏美文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唐惠忠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喜欢沈从文,于是喜欢上了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喜欢上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的我突然悟到: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从文先生就是一座山.书生在书写、在吟唱了吗?书写,书写山的传奇。
吟唱,吟唱水的多情.(本文有改动)1.1902年12月,沈从文出生于美丽的湘西凤凰城,排行老四.6岁那年,沈从文被送入私塾。
因受不了私塾的呆板与严厉,他时常想逃出去玩。
在其他顽童的影响下,他学会了种种逃学而又可以骗过先生和父亲的办法,从此也成了一名顽固的逃学少年。
可好景不长,沈从文的逃学被父亲发现了。
父亲将沈从文送往另一家私塾,那里的先生打起人来毫不留情。
有趣的是,沈从文倒是更喜欢这家私塾,因为表哥也在这家私塾,而表哥很会逃学,沈从文因此比以前逃得更厉害。
沈从文就这样“变本加厉"地继续自己的逃学生活,但也因此在私塾读“小书”的同时,一直有机会“阅读"一本用湘西的自然人情写成的“大书".2.儿时的沈从文喜欢逃学,不愿受私塾先生的思想束缚。
成年之后,他在徐志摩、胡适等人的帮助下,得以任职于文教界,并最终在文学创作上成为一代大师。
[写作运用]适合“童真”“读书”“社会是本‘大书'”“个性”等话题。
示例:因为我喜欢《边城》,所以也喜欢沈从文,因为我喜欢沈从文,所以也喜欢沈从文笔下的那些充满个性的山山水水。
品味着从文先生笔下描绘的山山水水。
那是一种透明的感觉,它是慢慢地来到,它穿越你的心灵,到达你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冲击你一生的文尘,冲击得一干二净……从文先生有水的性格——灵动;又有山的性情——沉稳。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Word版含解析

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
2.学习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会作者我手写我心、抒发真实情感的为文方法。
3.体会沈从文童年的逃学生活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
本文节选自《从文自传》,描述了自己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追述自己转入新式小学之前的读书、逃学生活。
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自己上新式小学以后的读书、逃学生活。
第三部分是最后两个自然段,自我评述早年的读书、逃学生活,对其收获及影响进行总结。
在写法上,本文的长处首先是细节描写真实生动。
写逃学过程的所为、所见、所感细致入微;说谎、游水、看街景、捉蟋蟀、斗蟋蟀、偷东西等等,都洋溢着感人的童趣。
中间夹杂着读书时用功的枯燥,相当逼真地刻画了孩童世界的现实。
其次是情感抒发真诚感人。
沈从文并没有将自己写成品学兼优、勤奋用功的乖学生,而是如实地将自己的野性展示出来。
通过对逃学的经历的描述,抒写了自己在读小书同时又阅读生活这本大书所得到的欢欣的生命体验。
一、字音辨识豚.(tún) 疹.子(zhěn ) 竹簟.(diàn) 茨.棚(cí) 龛.(kān ) 鳜.鱼(ɡuì) 笞.(chī) 咋.碎(zé) 铁砧.(zhēn ) 淬.水(cuì) 扳罾..(bān )(zēnɡ) 石罅.(xià) 田塍.(chén ɡ) 枇杷..(pí)(pá) 二、字形辨认⎩⎪⎨⎪⎧柚yòu 橘柚岫 xiù 远岫蚰yóu 蚰蜒 ⎩⎪⎨⎪⎧偶ǒu 木偶隅yú 墙隅耦ǒu 耦合⎩⎪⎨⎪⎧塾shú私塾垫diàn 铺垫堑qiàn 天堑 ⎩⎪⎨⎪⎧坊f ɑnɡ作坊仿fǎnɡ仿照彷pán ɡ彷徨 三、词语释义①私塾:中国旧时私人开办的学校。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文全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9《传记选读》课文全解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1.课文解读。
(1)作者简介。
见课本。
(2)基本解读。
本文描述了沈从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
他在张姓表哥的带领下,“到他家中橘柚园中去玩,到城外山上去玩,到各种野孩子堆里去玩,到水边去玩。
”“到日光下去认识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
”他上学的路上会经过针铺、伞铺、剃头铺、染坊、豆粉作坊,还常常在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门前停顿下来,“看他们贴金敷粉,涂色,一站许久。
”“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他睁大好奇的双眼,敞开充满童真的心,尽情地阅读一本大书——多彩的人间生活。
当然,他在读生活这本大书的同时,也并未放弃对书本知识的追求。
他说,“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
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
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
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
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
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
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
”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二十年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份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的习惯”):这部分主要是追述自己转入新式小学之前的读书、逃学生活。
第二部分(从“自从逃学成习惯后,我除了想方设法逃学,什么也不再关心”到“为什么小银匠会在一块铜板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这部分主要是细致讲述自己上新式小学以后的读书、逃学生活。
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自我评述早年的读书、逃学生活,对其收获及影响进行总结。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第一单元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3.相关知识
传记阅读的具体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传记时,除 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 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五点要求: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 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 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 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 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2)牵制·限制 ①《环球时报》报道,中国与日本海的历史渊源让中国 的动作受到特殊的关注。美国通过不断强化与韩日之间 的同盟关系来________(牵制/限制)中国的发展。 ②一次一次地去尝试、磨炼,就会愈来愈知道自己擅长 什么,________(牵制/限制)又在哪里,找到自己和别人最 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答案:(1)①掩盖 ②掩饰 (2)①牵制 ②限制
5.辨形组词
dǐ( )抗 (1)中流dǐ( )柱
dǐ( )毁
(3)sshù(uò(
)源 )倒
shuò( )方
(5)cxhiāànn(( qiān(
)悔 )细 )居
mí( (2)mí(
羁mí(
)碎 )费
)
(4)ccìí(( sì(
)堂 )候 )料
(6)ccuù(ì(
)火 )然
精cuì( )
答案:(1)抵 砥 诋 (2)糜 靡 縻 (3)溯 搠 朔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 一本大书
学国学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训练:第1单元 0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Word版含解析
训练-落实提升(三)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语言运用层]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00190007】①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________、缠绵悱恻的唱腔。
②如今的书坛画坛________,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
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
③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________。
A.不瘟不火鱼目混珠无能为力B.不温不火鱼龙混杂爱莫能助C.不瘟不火鱼龙混杂无能为力D.不温不火鱼目混珠爱莫能助【解析】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
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
不温不火:性格温和,销售行情不火爆。
①句主要谈的就是戏曲的表演,所以选“不瘟不火”。
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②句强调的是画坛中人员的杂乱,所以选“鱼龙混杂”。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达不到。
无能为力:力量够不上,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
③句强调没有能力改变母亲年迈的现实,所以选用“无能为力”。
【答案】 C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00190008】①在这些时节,我便觉得学校真没有意思,简直坐不住②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③总得想方设法逃学上山去捉蟋蟀④山地里田塍上各处都是蟋蟀声音⑤真使人心花怒放A.②④⑤①③B.①③⑤②④C.②⑤④①③D.①③②④⑤【解析】先点明时间是四月,四月落雨后郊外的情况:“山地里田塍上”蟋蟀的声音,“使人心花怒放”,“在这些时节”承接了上文的四月,在学校坐不住的后果就是逃学。
【答案】 A3.仿照画线句“假如……那么……”的句式,再续写两个句子。
在书中,假如你和沈从文畅游《边城》,那么你将收获到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
粤教版语文选修传记选读课时作业: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第一单元 3一、基础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韬光养晦....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②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
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④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⑤我们是几十年患难与共的朋友,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不管什么事我都要鼎力相助....,绝不会袖手旁观。
⑥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主意。
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消费者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⑤⑥D.①③⑥【答案】B【解析】①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②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用“不温不火”。
③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指自成一家。
④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此处用错对象。
⑤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此处敬谦失当。
⑥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这个世界,你可以选择安居,也可以选择流浪,但不能选择没有深刻情感的生活,否则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片虚空。
B.由于消费者出行不便,堵车、车位难找等情况,使得石家庄地铁施工沿线商场、饭店等的客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C.这个“第一名”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可以是踢足球、打篮球、游泳、唱歌、跑步等体育运动,总而言之要有一样是胜出的。
D.中国国防工业尽管在若干重要的技术领域仍落后于美国,但在过去十年中一直以稳定且较大的步伐逐渐缩小着差距。
【答案】D【解析】A.主客颠倒,“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片虚空”应改为“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就是一片虚空”。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第一单元 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妇孺/懦弱 料峭/刀鞘 打折/折本B.惊蛰/真挚喟叹/称谓着陆/着急C.蜗牛/女娲灼热/斟酌风靡/奢靡D.簇拥/箭镞倚靠/绮丽纤细/纤维解析:选B。
A项,rú/nuò,qiào,zhé/shé;B项,zhé/zhì,kuì/wèi,zhuó/zháo;C项,wō/wā,zhuó,mǐ/mí;D项,cù/zú,yǐ/qǐ,xiā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创作经典不可能________,绝佳题材与深刻思考的背后,往往是________的劳苦与探赜索隐的辛酸:无论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都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
对于前者而言,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最后,还要承担难出佳作或者佳作不为人所识的风险成本。
正如传世名著《红楼梦》,乃是曹雪芹以前半生呕心沥血为墨,( ),凭坚苦卓绝的心志换来的鸿篇巨制,却又只能以抄本流传,虽名动一时,亦________。
直到程、高二人________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全本,又历经几度沉浮,才渐得享誉世界之地位——而对作者而言,这又只是无从得知的身后事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帆风顺 挖空心思 众说纷纭 苦心孤诣B.一帆风顺搜肠刮肚毁誉参半苦心孤诣C.左右逢源搜肠刮肚众说纷纭费尽心机D.左右逢源挖空心思毁誉参半费尽心机解析:选B。
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
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左右逢源:原意是做学问如果有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在需要的时候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后用“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也用以比喻为人圆滑,巧于应对。
搜肠刮肚:形容用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
2021-2022学年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教案
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
2、把握擅长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的特点。
3、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从大自然得到的生命的本真与欢快。
教学重点:1、理解沈从文逃学的缘由。
2、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的好玩的人和事。
教学难点:结合自传的特点对本文进行剖析。
课时支配: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及背景:1、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争辩家。
1930年任教于青岛高校。
抗日战斗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
抗战成功后,任教于北京高校。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
建国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争辩所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争辩。
2、背景资料:一个伴侣预备在上海办个新书店,开玩笑要我来“打头阵”,商定在一个月内必需完成。
这种迫促下出题交卷,对我并不习惯。
但当时主观设想,觉得既然是自传,正不妨解除习惯上的一切束缚,试改换一种方法,干脆明朗,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进展过程,也可以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
特殊在生活陷于完全无望中,还能布满士气和信念始终坚持工作,我的动力来源于何在。
因此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写成后重看一次,就破例寄过去上海交了卷。
过不久印成单行本后,却得到些意外好评。
部分读者可能但觉得“别具一格,离奇好玩”。
只有少数相知亲友,才能体会到近于出入地狱的沉重和辛酸。
可是由我说来,不过是还不过关的一本“顽童自传”而已。
书中前一部分同学生活占重量过多。
虽着重在反对教“子曰”老塾师顽固而无效果的训练方法,一般读者可能只会得到些“好玩”印象,不行能感到有什么乐观意义。
由于到他们读我作品时,时代已不同了,“子曰”早已失去作用,随之而来的却是封建军阀大小割据打来杀去国力陷于格外危急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本课话题——本真快乐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在一条河边有一位智者,碰到了一位旅行者,这位旅行者目光充满了忧郁,他的精神不振,眉头紧锁,愁容满面,他看到智者,就对智者叙述了他的不幸,他来自远方,为寻找快乐而来,但他一路碰到的都是荆棘、焦虑、不安、伤心和不快,请问如何能找到快乐。
智者听完他的叙述,望着他沉重的行囊,问道:“你的行囊里都放的什么?”旅行者告诉智者放的是他一路所经历的不幸。
智者听完后问道:“你是否准备过完河后将船也一齐扛走呢?”旅行者望着智者深邃的双眼,顿悟,自己不快乐的原因,那就是放不下,于是他丢掉沉重的行囊,快乐地大步离去。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班庭2.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了,那就是达到了快乐的顶点。
——德西得乌·伊拉斯谟3.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
——萧伯纳4.快乐的秘诀是:让兴趣尽可能地扩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可能出自善意而不是恶意的兴趣。
——罗兰5.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快乐,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塞·约翰逊[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小豚.( ) 疹.( )子 竹簟.( ) 搁.( )在廊下 庚.( )子年 瞑.( )目 橘柚.( ) 凝眸.( ) 茨. ( )棚 神座龛.( ) 鳜.( )鱼 腆.( )出 敷.( )粉 污秽.( ) 头颅.( ) 铁砧.( ) 泅.( )去 钵.( )头 扳罾.( ) 田塍.( ) 石罅.( ) 【答案】 tún zhěn diàn ɡē ɡēnɡ mín ɡ yòu móu cí kān ɡuìtiǎn fū huì lú zhēn qiú bō zēnɡ chén ɡ xià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正⎩⎨⎧正.当( )正.月( ) (2)胖⎩⎨⎧ 肥胖.( )心宽体胖.( ) (3)处⎩⎨⎧ 处.罚( )处.所( ) (4)漂⎩⎨⎧ 漂.流( )漂.白( )漂.亮( )【答案】 (1)zhèn ɡ zhēnɡ (2)pàn ɡ pán (3)chǔ chù (4)piāo piǎopiào2.语境辨析法(5)我说她涨.( )了工资,她就涨.( )红着脸,摇头否认。
(6)敌人的恐吓.( ),吓.( )不倒他。
【答案】 (5)zhǎnɡ zhàn ɡ (6)hè xià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dǐ( )抗中流dǐ()柱dǐ( )毁(2)⎩⎨⎧ mí( )碎mí( )费羁mí( ) (3)⎩⎨⎧ sù()源shuò( )倒shuò( )方(4)⎩⎨⎧ cí( )堂cì( )候sì( )料 (5)⎩⎨⎧ chàn ( )悔xiān ( )细qiān ( )居 (6)⎩⎨⎧ cuì( )火cù( )然精cuì( )【答案】 (1)抵 砥 诋 (2)糜 靡 縻 (3)溯 搠 朔 (4)祠 伺 饲(5)忏 纤 迁 (6)淬 猝 粹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掩饰·掩盖①梁衡指出,目前“发展文化产业的口号”,似乎过分强调了文化的经济价值,________(掩饰/掩盖)了文化的教化作用。
②如果没有姚之队,姚明会不会有今天的成功?这是一个被章明基试图________(掩饰/掩盖)了很多次的问题,因为作为姚之队的核心人物,他一定说,没有姚明,他们什么也干不成。
【答案】 ①掩盖 ②掩饰(2)牵制·限制①3月10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中国与日本海的历史渊源让中国的动作受到特殊的关注。
美国通过不断强化与韩日之间的同盟关系来________(牵制/限制)中国的发展。
②“公众人物很细微的事情都会被无________(牵制/限制)放大。
她即使做了很简单的事情,都会引发外界的误会、猜想,最后导致整个事情变了味。
”阿朵说,希望公众宽容章子怡。
【答案】①牵制②限制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李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课,可讲了半天,他根本无动于衷....,一点没听进去。
()理由:【答案】×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不受触动。
指对外界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不关心,不在意。
此处应改为“心不在焉”。
(2)在中央严查公款吃喝的态势下,一些农家山庄、家庭茶社、单位食堂、小区酒馆等生意就格外兴隆,公款的“铺张”让小老板们赚得心花怒放....。
() 理由:【答案】√心花怒放,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
形容极其高兴。
此处符合语境。
(3)周日,马刺队将作客挑战热火队,马刺队实力略逊热火队一筹,而且球队本场又是背靠背作战,因此以逸待劳....的热火队有望击败对手。
() 理由:【答案】√以逸待劳,以安闲之师抵御疲劳之师。
多指作战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敌军实力消耗,疲惫不堪时再乘胜追击。
此处符合语境。
(4)巴西足球世界杯主题歌,歌词朗朗上口....,旋律动感激昂,有浓郁的南美风情。
()理由:【答案】√朗朗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
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朗朗:形容声音清晰响亮。
此处符合语境。
(5)对流浪街头的人而言,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临时性的救助,而是能够实现自食其力....的一技之长。
()理由:【答案】√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此处符合语境。
(6)有的官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放过一点儿便宜。
这种“过屠门而大.....嚼.”的霸道行为让百姓深受其害!()理由:【答案】×过屠门而大嚼,比喻心里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屠门:肉店。
此句望文生义,误认为是过屠门抢其肉而大吃。
[常识·速览][识作者]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人。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93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
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其本人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
建国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
[探背景]本文选自《从文自传》,这本书写在1931年夏秋间,当时作者正在青岛大学教散文习作,为了应对一个在上海开书店的朋友,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写成。
写作目的是“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以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
特别是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何在”。
[整体·感知]本文主要记叙了作者上学及逃学的经过,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学校以外的许多乐事、趣事,写出了自己对“子曰”老塾师顽固而无效果的教育方法的反抗以及对社会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文脉·梳理]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第一部分(1~2段) ① 第二部分(3~6段)私塾逃学第三部分(7~33段)小学逃学⎩⎪⎨⎪⎧⎭⎪⎬⎪⎫逃学受处罚上学遇趣事雨天乐趣雨天赌蟋蟀偷水果 ② 私塾逃学乐趣【答案】 ①小时多病 ②逃学原因[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3、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看,沈从文逃学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1)对旧式教育的本能反抗。
因为旧式教育对孩子是一种虐待,教育方式压制了孩子的天性。
(2)对大自然与多彩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求知欲。
“我”认为“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
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
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需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二、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这段中沈从文写了哪些逃学过程中的细节?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和逃学相关的细节描写主要有:看到针铺门前老人磨针;做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天热时大胖子皮匠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在那里做工;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
(2)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所经历的人事富有情趣地展示出来,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三、阅读第1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在第14自然段中,有一段对杀人的描写,联系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对杀人场面的描写来分析这段杀人描写可以读到什么。
【答案】鲁迅的小说《药》《示众》中都有对杀人场面的描写,他是揭示国民劣根性的,把群众的麻木、愚昧暴露出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此文只是通过一个小孩纯真的眼光,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四、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文章的第15自然段是作者对边街上的一些生活场景的回忆。
请找一下作者一共为我们展现了几个生活场景。
【答案】杀牛、织簟子、铁匠铺、小饭铺。
五、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段有关议论的语句?【答案】在这两段文字中,作者用议论的笔调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即“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
其实,这两段文字就是对前面作者逃学的一种最好的解释,也是作者内心的一种心灵独白。
[话题·互动]话题:沈从文如此严重的逃学,为什么他还能成才?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甲:从逃学的本意看:并不是厌恶书本知识,逃避知识学习,相反,他还把“小书”读好了。
从逃学的原因看:封建式的教育压制小孩的天性及对大自然多彩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求知欲。
我的观点:【参考答案】从逃学的收获看:逃学对外界生活的探寻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学会了思索,认识了美,体验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小小心灵变得越来越充实。
这些成才的因素对其以后成就的取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写法·借鉴]心诚眼细手巧沈从文少年时期,在学校并不专心读那“小书”,而是不断地逃学,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游荡,他用真实生动的文字介绍自己,再现自己。
为了画好这幅自我画像,作者做到了心诚、眼细和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