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近代史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一、知识要点透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识记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

3、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形势概况;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法两国挑起战争的借口:英法联军在广州的殖民统治。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中英、中法《北京长约》的主要内容。

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进军路线;定都天京。

3、《天朝田亩制度》。

4、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太平军北伐及其意义;太平军西征、东征。

六、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1、天京变乱: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简况。

2、重建领导核心。

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三河镇大捷;李秀成进攻上海,英法侵略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安庆失陷和陈玉成就义。

4、太平天国的失败;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

七、新思想的萌发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2、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3、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

B、理解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

C、分析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分为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部分。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两个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

一、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它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爱国主义运动,它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崭露头角的时期。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一次全面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最终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一次重要事件。

3. 苏联的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战期间的一场全球冲突,涉及众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冷战: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对抗。

它持续了近五十年的时间,直至苏联解体。

以上只是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的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发展和中国的变革。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途径。

希望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一、鸦片战争:那可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道深深的伤痕啊。

西方列强就像一群贪婪的恶狼,张着血盆大口扑向中国。

我就想啊,中国当时就像一个懵懂的少年,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英国用鸦片这把“毒剑”给刺得遍体鳞伤。

一签,赔款、割地、开埠通商,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家被别人强行闯进,还抢走了不少好东西,把家里的好地方也划走一块,这能不让人气愤吗?这时候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一点,知道不能再这么被欺负下去了。

二、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那是底层民众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一次大反抗。

太平天国就像一场熊熊大火,试图烧尽旧世界的一切腐朽。

老百姓们啊,受够了压迫,就像被压在石头底下的小草,现在要冲破石头茁壮成长。

可是呢,这把火烧得太猛,自己内部也出了不少问题,就像一辆狂奔的马车,跑得太快了,轮子掉了。

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它也让清朝统治者惊出一身冷汗。

三、洋务运动:一些开明的官员想挽救大清,搞起了洋务运动。

这就好比一个病人,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开始想办法吃药治病。

他们建工厂、造轮船、办新式学堂。

像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小灯。

但是呢,这盏灯能照亮的地方还是有限的,洋务运动只是在器物层面上的改变,就像给一个破旧的房子重新刷了一遍漆,可房子的根基还是摇摇欲坠的。

四、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想给中国来一场大变革。

戊戌变法就像一阵春风,想吹绿中国这片大地。

他们提出的那些变法措施,什么废除八股文啊,发展工商业啊,多好的想法啊。

可是呢,守旧势力太强大了,就像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春风的去路。

光绪帝有心无力,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

这时候大家心里都在想,中国到底该何去何从啊?五、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那可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啊。

辛亥革命就像一声惊雷,把封建帝制这个千年的老怪物给炸得粉碎。

老百姓们都欢呼起来,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高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了,大家都以为好日子要来了。

高三历史近代知识点

高三历史近代知识点

高三历史近代知识点近代历史是中国高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高三阶段亟需熟练掌握与近代历史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以近代历史为主题,总结并论述高三历史近代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与学习。

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是中国与西方列强对抗的开始。

1839年至1842年,中国因禁止鸦片贸易而与英国发生战争。

结果是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导致中国开始买卖鸦片,并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中叶,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领导者洪秀全提出了“平天下”、“太平盛世”的口号,吸引了大量农民和社会底层人士参加。

虽然这次起义最终被清朝政府镇压下来,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改革运动。

发生于1898年,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

通过变法,他们试图改革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以振兴国家。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变法失败而终。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次重大政治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倡导民主、民族独立和民生幸福,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领域的一场重要变革。

这场运动由一些知识分子领导,他们提倡“民主主义”、“科学主义”,反对封建文化,倡导科学、民主、新文化。

这场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起初是抗议巴黎和会对中国不利的决定,后来演变成对内政治改革和文化革命的呼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运动。

7.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于1937年爆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长达8年的抗战。

中国近代史读写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写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写笔记
1.晚清时期:
•清朝的衰落:记录清朝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问题,包括内忧外患、政府腐败、农民起义等。

•维新运动:了解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以及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

•辛亥革命:描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孙中山的角色。

2.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研究北洋政府的建立和运作,包括政权更迭、政治动荡和外国干涉。

•国共合作与分裂:记录国共两党的合作、对抗和分裂,以及共产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抗日战争:了解日本侵华、抗日战争的抵抗和牺牲,以及重要的战役和抗战胜利。

3.建国初期:
•新中国的成立: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包括新政府的组织、社会主义改革和土地改革。

•朝鲜战争:研究中国参与朝鲜战争的原因、战争经过和对内外的影响。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分析这两个时期的政策、运动和后果,以及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一、晚清时期1. 外国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导致战争的爆发(如中法战争、中英战争等)。

2. 军阀混战加剧,文化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维新派、戊戌变法。

3. 中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辛亥革命1.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强大的压力使得晚清社会内部弱点尤其显现,革命气氛日益高涨。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着各地的响应,革命蔓延至全国。

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北洋政府时期1. 正式宣告成立于1912年,国父孙中山为致力于建立新中国而努力。

2. 胡耀邦改革开放的积极的政策,被誉为"北洋新政"。

3.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它在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力量。

四、国共合作1. 1927年国共两党因政治因素产生矛盾,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2. 共产党与红军由此逐渐发展壮大,1927年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进行援助,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五、抗日战争1.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向全国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2. 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作为崇高的民族大义来看待。

3. 1945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抗战获得完全胜利。

六、国共内战1. 1946年重开战争,1949年共产党取得全国性胜利。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

3. 国共内战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高中】中国近代史复习笔记

【高中】中国近代史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第1课中国近代史综述一些宏观理论与概念 一、研究中的两大范式1、“革命史范式”将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入侵。

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2、“现代化范式”认为改革或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手段,中国近代史是“多点一线”,生产发展、技术救国、阶级斗争、政治革命、制度变革、思想冲突、文化变迁等“多点”都汇聚成了“现代化”这条主线。

近年来高考命题常着眼于此挖掘史实,体现命题的时代特色,需要引起注意。

二、革命史范式的时间线索三、革命史范式的主要问题 1、社会性质:2、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

☆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3、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任务社会矛盾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封建主义-人民大众)反封建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人民大众反侵略反封建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5、历史主题: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这也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

四、基本线索1、屈辱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如太平天国运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属于抗争史的内容;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等属于探索史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第1课中国近代史综述一些宏观理论与概念 一、研究中的两大范式1、“革命史范式”将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入侵。

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2、“现代化范式”认为改革或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手段,中国近代史是“多点一线”,生产发展、技术救国、阶级斗争、政治革命、制度变革、思想冲突、文化变迁等“多点”都汇聚成了“现代化”这条主线。

近年来高考命题常着眼于此挖掘史实,体现命题的时代特色,需要引起注意。

二、革命史范式的时间线索三、革命史范式的主要问题 1、社会性质:2、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

☆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3、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任务社会矛盾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封建主义-人民大众)反封建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人民大众反侵略反封建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5、历史主题: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这也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

四、基本线索1、屈辱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如太平天国运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属于抗争史的内容;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等属于探索史的内容。

五、晚清民国纪年1、晚清年号:乾隆 1736——1796 嘉庆1797——1820•道光 1821——1850 咸丰 1851——1861•同治1862——1874 光绪 1875——1908•宣统1909——19112、中华民国政府南京临时政府(1912-1913)北洋军阀政府(1913-1928)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民国纪年法转换公元纪年法的方法:•民国纪年法年份+1911=公元纪年法年份•例如:民国8年就是8+1911=1919年,五四运动第2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9世纪40至60年代(道光、咸丰)一、国际情况•1、经济:工业革命•2、政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①资义制度在主要欧美国家确立•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③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霸主•3、思想:三大思潮二、主要内容•1、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社会性质变化•2、经济: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变动•①外国资义入侵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洋务企业引进机器生产•③民族资义经济的产生(机器生产、雇佣劳动)•3、民族危机的对策:•①地主阶级:新思潮、洋务运动•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4、社会生活:银行、洋货、西餐、洋房三、考点分析1、两次鸦片战争(Ⅰ50)(1)鸦片战争:原因、时间、过程、结果、影响。

(2)中英《南京条约》:时间、内容、影响。

(3)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

★复习的关注点应放在对两次鸦片战争基本史实的了解上(时间、发动国家、战争主要结果及影响),其中《南京条约》的内容要详细掌握。

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Ⅱ40)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原因、过程、影响。

★联系中国古代史,回忆自然经济的特点。

明确“解体”主要指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输入中国与日俱增。

中国自然经济一步步走向解体:一方面中国原有的手工业从整体上开始遭到破坏,其中以手工棉纺织业为最严重;另一方面,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下,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在发展。

这样以耕织结合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结构开始初步分解。

在这个分解过程中,出现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也积累了一定的货币资本。

(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影响★影响:①结果及原因:②作用:经济、思想、阶级、军事、教育、外交(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背景、时间、创办者、产生途径、著名企业、分布地区等。

★要记住要点,应对选择题命题。

此外,还要注意考查材料解析题(如据材料把发昌机器厂的基本情况概括为若干要点列出来;并指出这个厂的命运说明了一个什么重要的道理等)。

特点名称创办者类型“自强”“求富”机器生产雇佣劳动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张之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军事工业民用工业3、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的主张与实践: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四洲志》的内容和地位。

(2)魏源的主张与实践:《海国图志》的编写目的、内容、影响。

(3)“中体西用”思想:背景、内涵、目的、实践。

①“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②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③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④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4、太平天国运动(Ⅰ54)(1)定都天京:背景、时间、定都天京后的主要活动(北伐、西征等)。

(2)天京变乱:原因、影响。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过程、标志、意义和教训。

(4)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认识与启示 ①性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 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②失败原因分析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③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评价结果性质内容目的时间项目1853年建立理想社会土地和产品的分配原则及办法革命纲领,是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但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振兴太平天国政治、经济、文教等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中国人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反映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愿望,但迫于当时形势,也未能实现。

第3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C60年代至20C初(同治、光绪)一、国际情况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义产生2、政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①主要资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③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二、主要内容1、侵略:甲午、八国联军+民族危机空前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3、民族危机的对策:①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②民族资阶:戊戌变法4、社会生活: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自由、②淞沪铁路、唐胥铁路、轮船招商局、台湾有线电报、电话、③《申报》、《时务报》、《国闻报》、电影《定军山》三、考点分析1、甲午中日战争(Ⅰ58)(1)中日甲午战争:原因、时间、经过及影响。

(2)黄海海战:背景、爱国将领、结果。

(3)《马关条约》:时间、内容、影响。

(4)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概况(时间、代表人物)、意义。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通商设厂列强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拓展列强的资本输出,严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严重损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八国联军侵华(Ⅰ60)(1)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背景、“扶清灭洋”(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背景、在京津地区的主要战斗、结果、意义。

(4)《辛丑条约》:时间、内容、影响。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Ⅱ44)(1)原因与表现:①列强……,进一步……,为民族……. ②清政府为了……,增加…,放宽了…….(2)影响:①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作为新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②抑制外国经济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③资本主义思想传播. 4、维新变法思想(Ⅲ69)(1)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①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进化论;②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史实; ③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思想。

(2)①思想史的命题一般会考虑引用材料,如上挂下连结合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陈独秀等学习西学、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思想”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马关条约》《辛丑条约》③还有可能涉及思想变革指导下发生的重大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

第4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20C初至1919年(宣统、北洋)一、国际情况1、帝国主义:矛盾加剧和一战2、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二、主要内容1、政局:列强干涉→军阀割据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春天3、民族危机的对策:①资阶革命派:辛亥革命、反复辟反独裁②资阶激进派:新文化运动4、社会生活①反清断发、中山装、平等称呼、公历、元旦、国庆、②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格局、进口汽车、公路冯如飞机③《民报》、《青年杂志》、《新青年》三、考点分析1、三民主义(Ⅲ78)(1)背景:国家、个人、历史、现实(2)理论内容:①同盟会宗旨②三民主义最早提出的标志③内涵(民族、民权、民生)④核心内容☆选择题、非选择题都可入题,复习应全面、深入,对三民主义的内涵一定要理解、记准。

(2)历史实践与评价:①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建立中华民国;③颁布《临时约法》。

2、辛亥革命(Ⅰ62)(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概况、纲领、意义。

(2)武昌起义:背景、导火线、经过(武昌首义、攻占武昌和湖北军政府成立、清朝统治瓦解)。

(3)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五色旗、意义。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制定机构、内容和意义。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复习要注意细节,还要注意联系。

①民国政体对美国共和政体的模仿;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启蒙思想家关于“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思想观念。

③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结束封建主义。

☆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大框架下,辛亥革命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历史性巨变。

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要站在更高更广的视野去审视:第一,从政治发展史上看,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两于多年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第二,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它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移风易俗的措施,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