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气体检测使用规程

合集下载

气体检测仪使用方法及气体标准

气体检测仪使用方法及气体标准

气体检测仪使用方法及气体标准气体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空气中各种气体浓度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等领域。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对应的气体标准是保证气体检测仪准确可靠工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气体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及常见的气体标准,以便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气体检测仪。

一、气体检测仪使用方法。

1. 确认环境,在使用气体检测仪之前,首先要确认测试环境的气体种类和可能存在的浓度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和传感器。

2. 检测前准备,打开气体检测仪,进行自检和校准,确保仪器状态良好,传感器响应正常。

3. 进行检测,根据测试要求,将气体检测仪放置在需要检测的位置,等待一定时间,记录测量结果。

4. 分析数据,根据检测仪显示的数据,分析气体浓度是否超过安全标准,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储存数据,将检测仪记录的数据进行储存和备份,以便日后分析和查阅。

二、气体标准。

1. 一氧化碳(CO),工业生产中常见有毒气体,其浓度超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根据国家标准,CO浓度超过30ppm即属于危险范围。

2. 二氧化碳(CO2),室内空气中过高的CO2浓度会导致人体缺氧,影响健康。

通常情况下,CO2浓度应控制在1000ppm以下。

3. 氧气(O2),氧气浓度过低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呼吸,过高则会导致火灾的危险。

一般来说,氧气浓度应保持在19.5%~23.5%之间。

4. 硫化氢(H2S),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有毒气体,其浓度超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国家标准规定,H2S浓度超过10ppm即属于危险范围。

5. 可燃气体(LEL),可燃气体浓度超标会增加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一般来说,可燃气体浓度应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根据具体气体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定。

总结,正确使用气体检测仪对于保障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用户在使用气体检测仪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气体标准进行检测。

只有确保气体检测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各种气体污染和安全风险。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奥氏气体分析仪是一种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器,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

为了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操作规程: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气体分析仪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主要是保证仪器的防护罩是否损坏或松动,以及电线是否接好。

2. 检查气体分析仪的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如果电池电量不足,应该充电或更换。

3. 确保操作者已经具备使用气体分析仪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气体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4. 检查气体分析仪的使用环境是否适宜,避免在高温、强磁性或易爆炸等场合使用。

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 操作者应该戴好防护手套和呼吸器,在分析有害气体时尽可能远离气源,以免吸入有毒气体。

2. 进行气体分析时应该关掉周围的电器设备,避免干扰分析结果。

3. 操作者在使用气体分析仪时不能擅自更换或调整仪器中的感应器、探头等部件。

4. 操作者应该定时在使用气体分析仪过程中进行标定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5. 气体分析仪在进行工作时不能被强烈震动或颠簸,避免损坏仪器。

三、操作后的维护工作1. 使用完成后,应该及时清洁和保养气体分析仪,避免灰尘和杂质进入仪器内部。

2. 对于长期不使用的气体分析仪,应该将电池取出并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储存。

3. 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气体分析仪的使用情况,定期更换仪器中的感应器或探头等部件。

4. 气体分析仪的仪器维修和维护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得私自拆卸或修整。

总之,气体分析仪属于一种专业的仪器设备,为了确保使用的安全和准确性,在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上述操作规程。

如果有疑问或问题,请及时进行咨询和处理。

安全动火分析操作规程

安全动火分析操作规程

安全动火分析操作规程一、分析目的安全动火分析系指安全分析(设备、容器、管道等进人的分析) 和动火分析。

安全动火分析是化工企业中一项特别重要的分析工作,因为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窒息。

我厂主要的易燃物有原料气(半水煤气)、氢、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甲醇及其它油类等物质;主要的有毒物质有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甲醇等;窒息物质有氮、二氧化碳等。

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即发生燃烧或爆炸;有毒物质在空间超过规定允许浓度时,会使作业人员中毒甚至致死;易窒息物质会使人呼吸缺氧窒息而死亡。

因此,在周围有易燃易爆物质的装置界区或场地作业,必须进行动火分析,可燃物含量合格后方能动火。

作业人员进入设备、容器前必须进行安全分析,有毒物质含量合格且氧含量大于19%后方可进入。

凡作安全动火分析的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及时准确地报出分析结果,以确保人身、生产的安全。

二、安全动火分析取样1 管道、设备内取样1.1 取样前必须了解管道、设备是否经过置换(气体管道、设备要经氮气或惰性气体置换),确认置换后方能取样。

1.2 取样时应考虑到各种气体的比重。

当被测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时,取中、下部各一个气样。

1.3 取样要有代表性,要特别注意死角部位及阀门、法兰间隙缝等残存的气体。

1.3.1取样插入的深度应符合以下各点要求:在一般设备、管道中取样,插入深度为2 米以上;在法兰间隙缝或容器上的小孔中取样,插入深度为 1 米以上;在较大容器和较大管道中取样,插入深度为3 米以上;在各类气柜、球罐中取样,插入深度为4 米以上;对庞大复杂设备,必须多点取样。

1.3.2 空间取样1.3.2.1 首先了解动火点或作业点周围、上下有哪些是可燃或有毒介质的管道和设备。

1.3.2.2 注意风向与动火点或作业点的位置,以及来风方向有无可燃、有毒气体。

1.3.2.3 了解上述情况后再行取样,取样时应特别注意动火点和作业点附近的管道接头处,必要时应专门在接头处取样。

使用奥氏气体分析仪检测粮堆气体浓度

使用奥氏气体分析仪检测粮堆气体浓度

案例20使用奥氏气体分析仪检测粮堆气体浓度一、来源本案例来自粮食仓储、加工等企业粮食密闭储藏或气调储藏工作中的粮情检查环节。

20XX年9月20日,江西省九江市某粮食储备库决定在6号仓开展整仓CO2气调储藏作业。

6号仓为高大平房仓,仓房规格30m×21m,设计堆高6m,实仓气密性测定500Pa至250Pa半衰期为378s。

仓内散储20XX年当地产晚籼稻,共2175t,2004年10月入仓,水分13.5%,杂质1.O%。

当天粮温检测结果为:粮温表层27℃、中上层25℃、中下层25℃、下层24℃,整仓平均粮温25℃,仓温30℃。

该库自9月21日9:00开始,利用仓外大型供配气系统向6号仓输入CO2,同时开启强制循环系统使仓内CO2气体浓度达80%以上,当日15:00结束充气作业。

充气结束后启动环流风机,采用上行环流方式环流24小时。

自9月22日至10月26日进行高浓度CO2气调储藏期间,安排专人使用奥式气体分析仪检查粮堆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掌握粮堆中气体成分及变化情况。

二、背景在对粮堆采取密闭储藏或气调储藏均是确保储粮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粮堆内保持较低浓度的氧气或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利用抑制粮粒的呼吸以及粮堆内有害生物(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延缓粮食的品质劣变,保证粮食质量良好。

准确测定粮堆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是密闭储藏或气调储藏技术应用中的重要环节,事关密闭储藏或气调储藏的成败。

粮食仓储、加工等企业在对粮堆实施密闭储藏或气调储藏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人准确测定粮堆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以便准确掌握粮堆内氧气和氮气气体的浓度变化情况,预测和判断密闭储藏或气调储藏的效果,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后续储粮技术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绿色、安全、环保”是粮食行业(特别是粮食仓储企业)追求的目标,密闭储藏或气调储藏不仅是现已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之一,也是今后粮食仓储主流技术之一。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概述奥氏气体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空气中氧气浓度的仪器,在工业、医疗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本文档旨在规范奥氏气体分析仪的操作流程,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操作前准备1.在操作之前,请先了解奥氏气体分析仪的相关说明书和使用方法。

2.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确保操作现场通风良好,避免空气中存在其它有害气体。

4.检查设备电源和线路是否正常,并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操作流程1.打开仪器电源,启动仪器。

在启动过程中请勿触碰设备内部部件,切勿将手指插入设备内部。

2.打开采样口盖,将样气管连接到采样口。

3.打开流量控制阀门,调整样气的流量,保证流量在合理范围内。

4.等待一段时间,直到仪器显示出稳定的测量值。

根据需要调整仪器的量程和显示单位。

5.操作完成后,关闭流量控制阀门,断开样气管连接。

6.关闭采样口盖,关闭仪器电源。

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如遇仪器失控或意外情况,请立即关闭电源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

2.在取样气体时要尽量避免接触到样气,一旦接触到样气,应立即用水清洗。

3.维护人员应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4.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烟草、酒精等有害物质的接触,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5.使用过程中请勿将设备放置在不平稳的地方,防止意外摔落,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

结论以上为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在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步骤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如遇意外情况,请及时关闭设备并联系维修人员处理。

奥氏气体操作

奥氏气体操作

奥氏气体分析仪测试粮堆气体浓度一、操作步骤(双实验误差≦0.2mL)1、安装与调整:将仪器的所有玻璃部分洗净,磨口活塞涂上凡士林并按仪器图装配好。

在各吸收瓶中注入吸收剂。

一个装入33%KOH溶液,作为吸收CO2用。

另外一个装入浓度为16.6%的焦性没食子酸和60% KOH的混合液作为吸收O2用。

吸收剂量要求达到200mL左右。

氧吸收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应在液面上加约5mm 的液体石蜡油,以隔绝空气。

其余不用的吸收瓶上端的单向活塞处于关闭状态。

在水准瓶④中装入2%的稀硫酸溶液,并且加入几滴甲基橙显色,酸性溶液可以防止被测气体CO2溶入。

并在保温水套筒中装入清水。

最后将取气口接上待测气体样品。

2、检查气密性:转动三通活塞呈“┣”状并提升水准瓶,关闭三通活塞,观察液面是否下降或上升,液面没有变化,表明三通活塞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CO2吸收瓶上端单项活塞,然后降低水准瓶,使液面上升至吸收瓶的满刻度,关闭单向活塞,观察液面是否下降,同样方法做O2吸收瓶的气密性。

液面无变化,表明吸收瓶的单向活塞气密性良好。

3、吸取气体样品:转动三通活塞呈“┣”状并提升水准瓶,排出量气筒以及梳形管中的气体,转动三通活塞呈“⊥”状,下降水准瓶,吸取待测气体,重复上述动作至少三次。

最终吸取气体样品100mL,之后使三通活塞处于三不通状态。

4、测CO2气体浓度:打开CO2的吸收瓶上端单向活塞,提升水准瓶使气体进入CO2吸收瓶,然后下降水准瓶,多次(5次)重复动作,操作要缓慢。

最后一次吸收完成后,将水准瓶移至量气筒出并使二者液面保持同一水平线,记录上升的毫升数(A),即为CO2的浓度。

VCO2=A%5、测O2气体浓度:打开O2吸收瓶的单项活塞,按照测定CO2程序测定O2,然后记录量气筒上升的毫升数(B),然后按照下式计算O2的百分含量。

V O2=(B-A)%二、奥氏气体分析仪使用注意事项(考试的否定项)考试中的否定项即:如果出现了否定项中规定的操作,那么本题直接记为0分,停止操作。

1904奥氏气体检测仪使用说明

1904奥氏气体检测仪使用说明

1904奥式气体分析仪详细使用方法A、分析步骤(1)首先检查分析仪器的密封情况。

关闭所有旋塞观察三分钟,如果液面没有变化说明不漏气。

(2)将样气送入量气管然后全部排出,置换三次,确保仪器内没有空气。

准确量取样气100ml为V1。

读数时保持封闭液瓶内液面与量气管内液面水平。

(3)第一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因为氢氧化钾溶液可以吸收CO2及少量H2S 等酸性气体,而其他组分对之不干扰,故排在第一。

将样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如果两次度数一致说明气体完全吸收,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2。

(4)第二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在硫酸银的催化下,能和浓硫酸起加成反应而被吸收。

将样气送入不饱和烃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3。

(5)第三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氧气。

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能吸收O2,同时也能吸收酸性气体如CO2,所以应该把CO2等酸性气体排除后再吸收O2。

将样气送入氧气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4。

(6)第四,五,六个吸收瓶作用是吸收一氧化碳。

氯化亚铜氨溶液能吸收CO,但此溶液与二氧化碳,不饱和烃,氧气都能作用,因此应放在最后。

吸收过程中,氯化亚铜氨溶液中NH3会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毕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残气中的NH3,因为煤气中CO含量高,应使用两个CO吸收瓶。

将样气送入第一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为V5。

(7)将样气送入第六个吸收瓶,取剩余样气的1/3送入量气管,在中心三通旋塞处加氧气,将中心三通旋塞按顺时针旋转180°,将氧气送入量气管,混合后量气管读数为100ml,将中心三通旋塞按顺时针旋转45º,把量气管内气体分四次使用高频火花器点火进行爆炸,第一次爆炸体积为10ml左右,第二次爆炸体积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体积为30ml左右,第四次将剩余气体全部爆炸。

气体检测仪使用方法及气体标准

气体检测仪使用方法及气体标准

气体检测仪使用方法及气体标准气体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冶金、能源、环保等行业。

正确使用气体检测仪不仅可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还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气体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气体标准,帮助用户正确、有效地使用气体检测仪。

一、气体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

在使用气体检测仪之前,首先要对仪器进行检查和准备。

检查仪器是否完好,电池是否充足,传感器是否干净,探头是否损坏。

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 测量前的准备。

在进行气体浓度测量之前,需要对测量环境进行评估,了解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种类和浓度范围。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和测量模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测量操作。

将气体检测仪打开,等待一段时间使其自检完成。

然后将探头放置在待测气体处,观察仪器显示的浓度数值。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连续测量或定时测量模式,确保及时了解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

4. 结果分析。

根据测量结果,对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判断测量环境是否安全。

如果浓度超出标准范围,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气体标准。

1. 国家标准。

我国对于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浓度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以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例如,对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国家标准规定了相应的允许浓度范围,超出范围则视为污染。

2. 行业标准。

不同行业对于有害气体的浓度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气体检测仪时,需要了解所在行业的相关标准。

例如,化工行业对于有毒气体的浓度要求可能更为严格,需要根据行业标准进行测量和判断。

3. 标准的重要性。

遵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于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正确使用气体检测仪,并根据相关标准判断测量结果,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

结语。

正确使用气体检测仪及遵守相关气体标准对于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氏气体检测
一 气体中氧含量分析(焦性没食子酸吸收)
1、原理
焦性没食子酸与气体中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物 通过气体中氧含量的减少 计算气体氧
的含量。

2 分析仪器
奥式气体分析仪。

奥式气体仪中量取气体部份和盛装焦性没食子酸的吸收管
3 分析操作
用量气管准确量取100.0ml从待分析区采集来的球胆内试样,经焦性没食子酸反复吸收至氧被全部吸收完全。

4、计算
吸收氧的体积比总取样体积100ml即得到气体中氧的含量。

5 注意事项
5.1 量气管是从0至100ml全程刻度的。

5.2 氧含量在1%至21%间较准确,若氧含量太高,应改用铜氨液吸收法分析,分析有专用高含量铜氨吸收装置,也可用奥式中的铜氨液吸收管吸收。

二 气体中一氧化碳和氢含量的测定(燃烧法)
1 原理
1.1 可燃性气体CO和H2在800℃ 900℃温度下,有足够的氧存在时,与铂金丝接触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生成的二氧化碳经氢氧化钾溶液吸收,根据燃烧前、后及吸收后气体试样体积之缩减量,计算一氧化碳和氢含量。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2H2+O2=2H2O
2CO+O2=2CO2
CO2+2KOH=K2CO3+H2O
2 仪器
奥式气体分析仪
3 分析操作
3.1 用气体量管取100.0ml从动火区采集来的球胆内试样 分别用氢氧化钾溶液和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后,计算二氧化碳含量(A%)和氧含量(B%)。

3.2 如果氧含量在15%以上,另取100.0ml试样直接抽入铂金丝燃烧瓶内燃烧后,循环数次冷却至室温。

若其缩减体积C小于0.5%不必再吸收二氧化碳即可动火。

3.3 若缩减体积C大于或等于0.5%时,再将燃烧后之气体分别用氢氧化钾和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后,计算二氧化碳含量(A1%)和氧含量(B1%)。

据此,最后再计算出可燃性气体。

如果可燃性气体含量大于或等于0.5% 则不准动火。

4 结果计算
4.1 燃烧后的缩减体积C大于或等于0.5%时,以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CO+H2)含量,按下式计算:
4.2 可燃气体含量(CO+H2)% = C+(A1-A)- (B1-B)
5 注意事项
气体中可燃气体含量太小时、应采用专用分析仪器测定,不适合用奥式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