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气体分析仪及煤气分析

合集下载

奥氏气体分析仪操作使用-煤气成分分析及热值计算

奥氏气体分析仪操作使用-煤气成分分析及热值计算

一.“煤气”各成分百分比含量计算
1.“二氧化碳”%= 100- V1
2.“不饱和碳氢化合物”%=V1-V2
3.“氧”%=V2-V3
4.“一氧化碳”%=V3-V4
5.“氢”%= (V4+V5-V6)-2(V6-V7)
6.“甲烷”%=V6-V7
7.“氮气”%=100-(CO 2%+CnHm%+CO%+H%+CH 4%)
二.热值计算;
1.直接计算法:(使用以下公式直接计算出“煤气”热值)
CnHm%×599.4+CO%×126.3+H%×107.85+CH4%×358.81(KJ/m3)
Q(千卡kCal/m3)=
4.185
注: 1卡=4.185焦耳
2.查表法:(请参照图.5)
以“一氧化碳”为例:假定“一氧化碳”的成分为31.2%,那么通过查表法查得。

首先我们先看 下图左侧竖排,可以看到数字22~31。

它代表的是“一氧化碳”所占成分31.2%的整数部分“31”, 在看下图中上面横排,可以看到数字0~9。

它代表的是“一氧化碳”所占成分31.2%的小数部分“2” 。

以此方法,我们在查找“一氧化碳”所占成分31.2%的热值时,应在左侧找到数字“31”然后向右 横移,找到对应上面数字“2”的表格,则该表格便是“一氧化碳”所占成分31.2%时的热值。

当超 出查表范围时,请使用上面公式计算。

“煤气各成分百分比含量及热值计算”
23
2”向右。

1904奥式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

1904奥式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

1904奥式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1、任务与目的准确及时地控制焦炉煤气的质量,为准确指导生产、降低消耗提供依据。

2、测定原理利用气体中各组分能被具有不同吸收能力的试剂,按顺序加以吸收,不被吸收的剩余气体组分,则可加入部分空气,使其爆炸,然后根据吸收和爆炸前后体积变化及生成物的体积量计算混合气体各组分含量。

3、分析步骤(1)首先检查分析仪器的密封情况。

关闭所有旋塞观察三分钟,如果液面没有变化说明不漏气。

(2)将样气送入量气管然后全部排出,置换三次,确保仪器内没有空气。

准确量取样气100ml为V1。

读数时保持封闭液瓶内液面与量气管内液面水平。

(3)第一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因为氢氧化钾溶液可以吸收CO2及少量H2S等酸性气体,而其他组分对之不干扰,故排在第一。

将样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如果两次度数一致说明气体完全吸收,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2。

(4)第二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在硫酸银的催化下,能和浓硫酸起加成反应而被吸收。

将样气送入不饱和烃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3。

(5)第三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氧气。

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能吸收O2,同时也能吸收酸性气体如CO2,所以应该把CO2等酸性气体排除后再吸收O2。

将样气送入氧气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4。

(6)第四,五,六个吸收瓶作用是吸收一氧化碳。

氯化亚铜氨溶液能吸收CO,但此溶液与二氧化碳,不饱和烃,氧气都能作用,因此应放在最后。

吸收过程中,氯化亚铜氨溶液中NH3会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毕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残气中的NH3,因为煤气中CO含量高,应使用两个CO吸收瓶。

将样气送入第一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为V5。

奥氏气体分析仪技术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技术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1、目的指导操作员工对煤气成分进行化验分析2、化验仪器(1)接触式吸收管,氢氧化钾吸收液(2)接触式吸收管,发烟硫酸吸收液(3)接触式吸收管,碱性焦性没食子酸吸收液(4)鼓泡式吸收管,氨性氯化亚铜吸收液(5)接触式吸收管,稀硫酸(6)爆炸管(7)火花发生器(8)天平:3、化验试剂及其规格3.1、化学试剂氢氧化钾:分析纯,GB2306。

焦性没食子酸(即邻苯三酚):分析纯,HGB3369。

发烟硫酸:三氧化硫含量20-30%,分析纯。

HGB3186(如SO3大于30%,还需用密度ρ=1.84g/mL的浓硫酸稀释)。

浓硫酸:分析纯,密度ρ=1.84g/mL,硫酸含量为95-98%,GB625。

氯化亚铜:分析纯,HG3-1287。

氯化铵:分析纯,GB658。

硫酸钠:化学纯,HG3-123;或氯化钠,化学纯,GB1266。

甲基橙指示剂:化学纯,HGB3089。

纯氧:含氧量大于99%(v/v),不含可燃组份。

液体石蜡:HG14-4583.2、吸收液的配制和调换吸收液的配制以100mL计算,而实际配制量按吸收瓶容积约250mL。

30%氢氧化钾溶液:取30g化学纯的氢氧化钾溶于70mL水中。

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取10g焦性没食子酸,溶于100mL 30%氢氧化钾溶液中。

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吸收液在灌入吸收管后,通大气的液面上应加约5mm液体石蜡油使其隔离空气。

发烟硫酸液:三氧化硫含量为20-30%,发烟硫酸液灌入吸收管后,通大气口上应套橡皮袋以防三氧化硫外逸。

氨性氯化亚铜溶液:27g氯化亚铜和30g氯化铵,加入100mL蒸馏水中。

搅拌成混浊液,灌入吸收管内,并加入紫铜丝,其后加入浓氨水(分析纯,密度ρ=0.88~0.99g/mL)至吸收液澄清,通大气的液面上应加液体石蜡油,使其隔离空气。

氨性氯化亚铜吸收液为两只吸收管,分前后两只吸收一氧化碳组份。

前只吸收管在使用一定次数后,须换成新配制液,后一只吸收管改为前一只吸收管。

奥氏气体分析仪原理

奥氏气体分析仪原理

奥氏气体分析仪原理奥氏气体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气体成分和浓度的仪器,它可以对氧气、氮气、氢气等气体进行分析,并能够精确地测量它们的浓度。

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主要基于化学传感器和物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下面将详细介绍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

首先,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化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通过化学反应来测量气体浓度的传感器。

它通常由一个电极和一个电解质组成,当气体进入传感器时,它会与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一个电流信号。

通过测量这个电流信号的大小,就可以确定气体的浓度。

化学传感器通常对特定的气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可以准确地测量目标气体的浓度。

其次,奥氏气体分析仪的物理传感器是一种能够通过物理变化来测量气体浓度的传感器。

常用的物理传感器包括红外吸收传感器和热导传感器。

红外吸收传感器利用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的吸收来测量气体浓度,而热导传感器则是通过测量气体对热量的传导来确定气体浓度。

这些物理传感器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地测量气体浓度。

另外,奥氏气体分析仪还采用了数据处理和显示系统,它可以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将测量结果显示出来。

数据处理系统通常包括模拟信号转换、数字信号处理和数据存储等功能,可以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存储。

显示系统则可以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或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方便用户进行观测和分析。

综上所述,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主要基于化学传感器和物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气体浓度进行精确的测量,可以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气体分析的需求。

希望本文能够对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奥氏气体分析仪技术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技术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操作规程1、目的指导操作员工对煤气成分进行化验分析2、化验仪器(1)接触式吸收管,氢氧化钾吸收液(2)接触式吸收管,发烟硫酸吸收液(3)接触式吸收管,碱性焦性没食子酸吸收液(4)鼓泡式吸收管,氨性氯化亚铜吸收液(5)接触式吸收管,稀硫酸(6)爆炸管(7)火花发生器(8)天平:3、化验试剂及其规格3.1、化学试剂氢氧化钾:分析纯,GB2306焦性没食子酸(即邻苯三酚):分析纯,HGB3369发烟硫酸:三氧化硫含量20-30%,分析纯。

HGB3180如SO3大于30%还需用密度p =1.84g/mL的浓硫酸稀释)。

浓硫酸:分析纯,密度p =1.84g/mL,硫酸含量为95-98% GB625氯化亚铜:分析纯,HG3-1287。

氯化铵:分析纯,GB658硫酸钠:化学纯,HG3-123或氯化钠,化学纯,GB1266甲基橙指示剂:化学纯,HGB3089纯氧:含氧量大于99%(v/v),不含可燃组份。

液体石蜡:HG14-4583.2、吸收液的配制和调换吸收液的配制以100mL计算,而实际配制量按吸收瓶容积约250mL30%氢氧化钾溶液:取30g化学纯的氢氧化钾溶于70mL水中。

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取10g焦性没食子酸,溶于100mL 30%S氧化钾溶液中。

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吸收液在灌入吸收管后,通大气的液面上应加约5mmt 体石蜡油使其隔离空气。

发烟硫酸液:三氧化硫含量为20-30%,发烟硫酸液灌入吸收管后,通大气口上应套橡皮袋以防三氧化硫外逸。

氨性氯化亚铜溶液:27g氯化亚铜和30g氯化铵,加入100mL蒸馏水中。

搅拌成混浊液,灌入吸收管内,并加入紫铜丝,其后加入浓氨水(分析纯,密度P=0.88〜0.99g/mL)至吸收液澄清,通大气的液面上应加液体石蜡油,使其隔离空气。

氨性氯化亚铜吸收液为两只吸收管,分前后两只吸收一氧化碳组份。

前只吸收管在使用一定次数后,须换成新配制液,后一只吸收管改为前一只吸收管。

(光退炉)煤气全分析操作规程

(光退炉)煤气全分析操作规程

三、 吸收剂配制 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吸收瓶装吸收液体积为 340mL。 CO2 吸收剂:配制 33%KOH 溶液(重量百分比) ,吸收瓶(V1) 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 重烃吸收剂:硫酸银及硫酸镍的浓硫酸溶液,吸收瓶(V2) 其中:Ag2SO4 0.65% , NiSO4 0.065% , H2SO4 99.285% O2 吸收剂: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其中各组分百分比: 焦性没食子酸 10%,KOH24%,其余为水,吸收瓶(V3)用液 体石蜡隔绝空气。 CO 吸收剂: 碱性氯化亚铜溶液:其中各组分百分比: Cu2Cl2 12%, NH4Cl 10%, 浓 NH3•H2O 36%, H2O 42% 搅拌至氯化铜完全溶解并呈蓝色透明,加入吸收瓶(V4)后, 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 硫酸溶液 (10%) : 在 10%硫酸溶液中加入 2-3 滴甲基红指示剂。 吸收瓶(V5) 四、 仪器操作 1、 仪器气密性检查,分正压检查和负压检查。 正压检查:首先打开活塞 A3(三通阀) 、A5(三通阀) ,然后 通入压缩空气,使量气管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关闭 A3,稍待 1-2min,如液面静止不动则仪器严密,如液面变化则需调整仪器。 负压检查: 在正压检查结束后, 关闭 A3 (连通大气) 稍待 1-2min,
如液面静止不动,则仪器严密。 2、 调整水准瓶高度, 使其液面与量气管 100mL 液面刻线呈一水平 面。 3、 采样:仪器使用前,要用试样气体反复冲洗一起所有空间。 采样由 A4(三通阀)处进行。开 A6,A5,A3,使量筒液面上 升到“0”线,然后关 A5,A3,开 A4,试样被吸入量气管中,然后 关 A4,开 A5,A3,使气体由 A6 处排出,重复上述过程 3-4 次,即 可认为冲洗完毕,量筒液面停在“0”线上。 吸入分析试样是关 A6、A5、A3,开 A4,试样吸入直至 100mL 刻度线,关 A4,开 A3,调节量气筒液面同水准瓶液面一致,然后关 A6。 4、 吸收:是按顺序逐一将各种成分进行吸收,其顺序为: CO2、

煤气成分及热值计算

煤气成分及热值计算

发生炉煤气成分分析及煤气热值计算关键词:发生炉煤气成分分析热值煤气的成分是根据化学分析或色谱分析的结果得到的,根据煤气中的可燃成分的体积百分比及单一可燃成分的热值,计算出煤气热值。

发生炉煤气成分分析及热值计算对煤气发生炉运行炉况的的判断有着重要作用。

一般企业中,通常采用奥式气体分析器对发生炉煤气的成分进行分析。

这种气体分析装置,测定值比较准确,可以满足工业生产和控制要求,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其测定原理是:利用煤气中各组分的不同化学吸收特性,依次与相应的液相化学物质在不同的吸收瓶内反复地接触,以达到误差允许的化学平衡,然后作各组分的含量计算。

1、吸收剂的配置所有的吸收剂药品,一定要在使用有效期内,否则会影响检测精度。

(1)CO2吸收剂KOH:吸收瓶中33%的KOH溶液重量百分比,一定要在吸收瓶中放入液体石蜡,以防止大气中CO2溶入和吸收水汽而变稀。

(2)CmHn吸收剂为酸性银镍盐溶液:硫酸银及硫酸镍的浓硫酸溶液,其中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Ag2SO4—0.65% NiSO4—0.065% H2SO4—99.285%(3)氧吸收剂是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各组分的浓度为:焦性没食子酸10%,KOH为24%,其余为水;吸收瓶中试液表面的液体石蜡封蒙,防止自身氧化失效。

(4)CO吸收剂是铜氨络合液:于1:1盐酸中加氯化亚铜至饱和,并静置24小时;Ø碱性氯化铜溶液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氯化亚铜—12%,氯化铵—10%,浓氨水—36%,水—42%,搅拌至氯化亚铜完全溶解并呈蓝色透明。

加入吸收瓶后用液体石蜡隔绝空气。

Ø(5)硫酸溶液(10%)配制:在10%硫酸溶液中加入2~3滴甲基红批示液。

2、吸收抽取气样100ml于采样瓶中,按顺序逐一吸收CO2、CmHn、O2、CO,再以配氧爆炸法测定H2和CH4含量。

(1)CO2的吸收100ml气样在吸收后体积减少到V1。

反应式为:CO2+2KOH=K2CO3+H2OCO2+KOH=KHCO3(2)不饱和烃CmHn的吸收吸收后样气的体积由V1减为V2,吸收反应:C2H4+H2S2O7=C2H5S2O7•H(磺酸乙烯)C2H2+H2SO4=C2H4SO4(硫酸乙烯)(3)氧的吸收氧的吸收反应如下,吸收后气样体积缩减至V3:C6H3(OH)3+3KOH=C6H3(OK)3+3H2O2 C6H3(OK)3+1/2O2=2 C6H2(OK)3+H2O(4)CO的络合吸收络合是CO的吸收特征,反应后气样剩余下V4:2CO+Cu2Cl2= Cu2Cl2•2COCu—COONH4Cu2Cl2•2CO+4NH3+2H2O=2NH4Cl+Cu—COONH4(5)CH4和H2测定奥氏仪中,CH4与H2无特征吸收剂,故采用爆炸燃烧法使之转变为CO2和水,另行冷凝和吸收,推算出它们的量。

奥氏气体分析仪原理

奥氏气体分析仪原理

奥氏气体分析仪原理奥氏气体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气体成分和浓度的仪器,它能够对气体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并且可以通过测量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确定其组成。

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主要基于化学和物理的原理,下面将对其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之一是基于化学反应原理。

在气体分析仪中,常用的气体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吸收法、化学发光法、化学发色法等。

其中,化学吸收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气体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测量的化合物,从而确定气体成分和浓度。

例如,氧气可以通过与还原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物,然后通过测量氧化物的含量来确定氧气的浓度。

其次,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还包括基于物理性质的原理。

在气体分析仪中,常用的物理性质包括光学性质、热学性质、电学性质等。

例如,红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气体分析方法,它利用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吸收的特性来确定气体成分和浓度。

另外,热导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气体的热导率来确定气体成分和浓度的方法,它利用不同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热导率不同的特性来进行气体分析。

除了以上所述的原理,奥氏气体分析仪还可以通过质谱法、电化学法等方法来进行气体分析。

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气体分子的质荷比来确定气体成分和浓度的方法,它利用不同气体分子的质荷比不同的特性来进行气体分析。

电化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气体在电场中的电化学性质来确定气体成分和浓度的方法,它利用不同气体在电场中的电化学行为不同的特性来进行气体分析。

综上所述,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和物理性质原理,其中化学吸收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电化学法等是常用的气体分析方法。

通过对气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奥氏气体分析仪能够准确地确定气体的成分和浓度,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医疗诊断等领域。

希望本文对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原理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氏气体分析仪及煤气分析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维修容易。

缺点:虽然购置成本低,但运行成本高,除去人员工资,单每年买试剂和玻璃器皿一项就要一万多;因为是人工操作,分析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态度,对分析的精确度有很大的影响,比起红外线分析仪等来,它分析费时,操作繁琐,响应速度慢,效率低,难以实时分析生产状况。

适用范围:二氧化碳,氧,一氧化碳,氢气,甲烷,氮气的分析任务和目的:准确及时地控制煤气质量,为准确指导生产,降低消耗提供依据。

测定原理:利用气体中各组分能被具有不同吸收能力的试剂,按顺序加以吸收,不被吸收的剩余气体组分,则可加入部分空气,使其爆炸,然后根据吸收和爆炸前后体积变化及生成物的体积量计算混合气体各组分含量。

工作原理:利用不同的溶液来相继吸收气体试样中的不同组分,用40﹪的KOH吸收试样中的二氧化碳;用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试样中的氧气;用氨性氯化亚铜溶液来吸收试样中的一氧化碳。

然后根据试样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甲烷和氢用爆炸燃烧法测定,剩余气体为氮气。

分析原理:用KOH溶液吸收CO2,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O2,氨性氯化亚铜溶液吸收CO,用爆炸法测定H2、CH4,余下的气体则为N2+Ar。

根据吸收缩减体积和爆炸后缩减体积及爆炸后生成CO2的体积计算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

CO2+2KOH=K2CO3+H2O2C6H3(OK)3+1/2O2=(OK)2C6H2-C6H2(OK)2+H2OCu2Cl2+2CO+4NH3+2H2O=2NH4Cl+2Cu+(NH4)2C2O42H2+O2=2H2OCH4+2O2=CO2+2H2OCH4燃烧时1体积CH4和2体积的氧气反应生成1体积的CO2,因此气体体积的缩减等于2倍的CH4体积;H2爆炸时,有3体积的气体消失,其中2体积是氢气,即氢气占缩减体积的2/3,所以体积缩减的总量为3/2VH2。

试剂配制所需仪器器皿:1托盘天平一架2玻璃烧杯3玻璃棒4量筒5角匙6调温电炉7烧杯钳试剂配制所需的化学试剂:1氢氧化钾2焦性没食子酸3 氯化铵4氯化亚铜5氨水6硫酸7甲基橙指示剂8蒸馏水9石蜡油也叫液体石蜡试剂的配制:1氢氧化钾溶液300g/L2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250g/L称取250g焦性没食子酸钾溶解于750g水中使用时将此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按1:1比例混合即为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

本吸收剂性能为1mL溶液可吸收15mL氧气3硫酸溶液1:9,加指示剂。

4硫酸溶液1:19,加指示剂。

5氨性氯化亚铜溶液称取50g氯化铵溶于480mL水,加入200g氯化亚铜,用520mL氨水(P=0.91g/mL)溶解。

试剂配制所需的化学试剂:氢氧化钾焦性没食子酸氯化铵氯化亚铜氨水硫酸甲基橙指示剂蒸馏水石蜡油也叫液体石蜡煤气分析所需仪器:1改良奥氏气体分析仪2取样球胆3真空脂4脱脂棉5镊子6洗耳球7大便球8酒精9石油醚10透针或者细铁丝煤气分析操作程序1仪器安装将奥氏仪的全部玻璃部分洗涤干净,旋塞涂好真空脂,并在各吸收瓶中加入相应的吸收液及液体石蜡隔绝空气,并按顺序安装好仪器。

2气密性检查1)减压检查法于量筒中吸取约10mL空气,使量筒与梳形管相通,而梳形管与大气隔绝。

将水准瓶置于最低处,使管内形成尽量大的负压,如果3分钟后量管内液面保持稳定,表明气密性好。

如果液面下降,则表示存在漏点,应分别检查,将漏点修好。

2)加压检查法80mL空气,使量筒与梳形管相通,而梳形管与大气隔绝,将水准瓶置于量管上部尽量高处使管内形成正压,如果3min后量管内液面及各吸收瓶液面均保持稳定,表示仪器气密性好。

否则表示有漏点,需处理。

3)量管上部由‘0’至活塞间体积的标定,用量管准确量取10.0mL空气(无CO2)压入KOH(NaOH)吸收瓶然后再准确吸取同样的空气5.0mL,再把贮于KOH吸收瓶中的10.0mL空气抽回量管中,读取气体的体积,超过15.0mL的部分气体体积数即为量管由“0”至活塞的体积数。

3煤气的采集方法1)取样口的安装取样口是一段带有取样阀,并焊接在燃气管道上的不锈钢管,将取样管(不锈钢管直径8mm)从水平方向插入煤气主管道,与气流方向相逆成450,插入深度至管径直径l/6处以上,使露在外面部分的长度不超过8㎝~10㎝。

(取样口的设置应避开阀门,弯头和管径发生急速变化处)。

2)气囊取样法2).1打开煤气取样口阀门,将管中余气全部放散掉。

2).2放散完毕后,将皮囊上的橡胶管套牢在取样管上。

将煤气充入皮囊,充满后取下。

并将囊内的气体全部挤出(一边向外挤出气体,一边用手将皮囊卷成卷状,直至袋内形成真空)重复做三次。

2).3当囊内成为真空后,连接皮囊橡胶管口与取样管口,向皮囊内充入所要取的煤气样品。

充满后,关闭取样管阀门,并用夹子夹紧皮囊上的橡胶管,防止空气进入袋内;2).4皮囊橡胶管口要求与取样管口吻合,否则,易使空气带入,而改变煤气样品的性质。

2).5采得后的煤气样品,最多存放时间为2小时。

2).6取好的煤气样品,应填好标签,注明取样地点,取样时间,取样人员4分析步骤(1)首先检查分析仪器的密封情况。

关闭所有旋塞观察三分钟,如果液面没有变化说明不漏气。

(2)将样气送入量气管然后全部排出,置换三次,确保仪器内没有空气。

准确量取样气100ml 为V1。

读数时保持封闭液瓶内液面与量气管内液面水平。

(3)第一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因为氢氧化钾溶液可以吸收CO2及少量H2S 等酸性气体,而其他组分对之不干扰,故排在第一。

将样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如果两次度数一致说明气体完全吸收,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2。

(4)第二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在硫酸银的催化下,能和浓硫酸起加成反应而被吸收。

将样气送入不饱和烃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3。

(5)第三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氧气。

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能吸收O2,同时也能吸收酸性气体如CO2,所以应该把CO2等酸性气体排除后再吸收O2。

将样气送入氧气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4。

(6)第四,五,六个吸收瓶作用是吸收一氧化碳。

氯化亚铜氨溶液能吸收CO,但此溶液与二氧化碳,不饱和烃,氧气都能作用,因此应放在最后。

吸收过程中,氯化亚铜氨溶液中NH3会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毕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残气中的NH3,因为煤气中CO含量高,应使用两个CO吸收瓶。

将样气送入第一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为V5。

(7)将样气送入第六个吸收瓶,取剩余样气的1/3送入量气管,在中心三通旋塞处加氧气,将中心三通旋塞按顺时针旋转180°,将氧气送入量气管,混合后量气管读数为100ml,将中心三通旋塞按顺时针旋转45o,把量气管内气体分四次使用高频火花器点火进行爆炸,第一次爆炸体积为10ml左右,第二次爆炸体积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体积为30ml左右,第四次将剩余气体全部爆炸。

冷却后将全部气体送入量气管中,记下量气管读数V6。

(8)将剩余气体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7。

(9)通过上述的吸收及燃烧法测定后,剩余的气体体积为N2。

(10)公式计算CO2% =V1-V2CmHn% =V2-V3O2% =V3-V4CO% =V4-V5CH4%=(V6-V7)×3×100/V1H2%=[2×3(100-2(V6-V7)]×100/(3×V1)N2%=V1- CO2%- CmHn%- O2%- CO%- CH4%- H2%Q发热量=2590×H2%+17000×CmHn%+3040×CO%+8560×CH4%)×4.18%注意事项1.保持室内通风。

2.举起水准瓶液面不得超过刻度100处,否则蒸馏水会流入梳形管,甚至倒入吸气球管内,不但影响测定准确性,还会冲淡吸收剂造成误差。

液面也不能过低,应以吸收剂不超规定刻度为准。

否则吸收剂流入梳形管时要重新洗涤仪器,以免影响准确度。

3.举起水准瓶动作不宜太快,以免气样因受压过大冲入吸收剂成气泡状漏出,一旦发生这种现象,要重新测定。

4.先测二氧化碳然后测氧气。

5.各吸收瓶应注入液体石蜡,以隔绝空气。

6.分析室温度要保持15℃以上,否则焦性没食子酸钾吸收率低,造成误差。

焦性食子酸的碱性液在15—20℃时吸氧效能最大,吸收效果随温度下降而减弱,O℃时几乎完全丧失吸收能力。

故液温不得低于15℃。

7.吸收剂的浓度按百分比浓度配制,多次水准瓶读数不相等时说明吸收剂的吸收性能减弱,需重新配制吸收剂。

发现吸收剂效率下降,应及时更换,正常情况下根据吸收频率更换吸收剂。

8.前后读数时间间隔应保持一致。

9. 爆炸瓶的铂金丝有油污时不爆炸,应清洗或通电燃烧。

10.爆炸实验时不要对着有人的地方,以免发生危险。

11.爆炸时用手固定爆炸瓶旋塞,防止爆炸时将旋塞冲开。

12爆炸时爆炸瓶和高频火花器接口处应保持有水。

13取样应有人监护,置换气和最后的余气应排除室外;14吸收顺序不能颠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