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发布时间:2022-06-09T03:34:20.11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4期作者:黄成英[导读] 有效性是指教师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黄成英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摘要:有效性是指教师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积极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能学会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合理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可能。

为了顺应新课程发展需要,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有效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能自主融入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息技术;有效研究引言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相关产物层出不穷,为传统课程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信息化、智能化是推动新时期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趋势。

特别是在“互联网+”概念提出后,“互联网+教育”越发受到重视,加快推进化学等课程的课堂教学智慧化和信息化建设,有效构建具备信息化、智慧化等特征的智慧课堂,是突破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困境与瓶颈,助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快速形成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高中化学课堂以教师主动地教与学生被动地学为主,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是粉笔、黑板,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能机械地学习,很难灵活地掌握化学知识,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化学课堂教学。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信息化手段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让学生能通过实践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和化学思维,通过探究性实验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化学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化学

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化学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智慧课堂已经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方向。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学科,更是需要引入智慧课堂的理念和技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案例,以化学学科为例,从智能教学系统应用、化学实验智能化操作、虚拟现实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人工智能辅助化学实验诊断、智能评测系统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化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智能教学系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大数据的化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智慧课堂环境下化学教学评价模式创新、基于人工智能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评估、虚拟实验室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在化学教学改进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智能教学系统应用智能教学系统是一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和自适应学习的系统。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智能教学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化学实验智能化操作化学实验智能化操作是指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实验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实验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实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安全性。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建高度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现象。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实验模拟和演示,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感受。

四、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是指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进行分析,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和自适应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教学资源。

五、人工智能辅助化学实验诊断人工智能辅助化学实验诊断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化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

“教学做合一”构建高中化学信息化课堂

“教学做合一”构建高中化学信息化课堂

“教学做合一”构建高中化学信息化课堂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尝试,对高中学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高中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一门较难的科,因此,为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新观念,综合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开展素质教育,高中化学教学应当结合“教学做合一”开展信息化课堂。

本文针对如何开展“教学做合一”的信息化高中化学课堂提出几点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中化学;信息化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不断完善,使学生愈发追求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注重学科兴趣,希望教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动、直观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复杂知识。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思维,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高中化学课堂,提高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中化学课堂中来,综合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开展翻转课堂,增强课堂互动“教学做合一”理念是一种新兴理念,其旨在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能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师生能够站在平等的角度开展学习工作。

根据该理念,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引用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即指,学生与教师进行身份互换,由学生主导课程开展,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将“教学做合一”理念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作为讲授者开展学习,使课堂变为学生主导,开展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作为主体讲授化学知识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课堂质量,深化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知,综合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课程“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中的“硫及其化合物”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可以自行录制相关理论知识视频,或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寻找合适的相关知识视频,组织学生在课前自行观看,要求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自身认为的本课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智慧课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智慧课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智慧课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智慧课堂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利用智慧课堂技术,将课堂变得更为互动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智慧课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及特点智慧课堂是指根据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以教育信息化为基础,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和交流,以及知识、实践、思维等方面的综合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具有以下特点:1.数字化教学资源智慧课堂将教学资源数字化,使得学生和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资源。

2.互动性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具有强大的交互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手指轻轻一点获得所需的知识,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进一步的授课。

3.多媒体教学智慧课堂能够集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呈现多样的教学媒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实时反馈在智慧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教师实时交流,从而获得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1.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将化学课程数字化,通过智慧课堂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消化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智慧课堂的交互性和多媒体性也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2.便于教学管理智慧课堂教学管理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课程,实现学习资源的优化和再利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增强互动环节智慧课堂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更多的交互机会,在课堂中增加多个互动环节,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加丰富、有效,从而加深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4.提升学习体验智慧课堂将传统的化学教学转化为数字化教学,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加入游戏化元素,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趣味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1.利用智能白板展示化学反应过程教师可以在智能白板上使用数字化画笔,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方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视频、动画辅助教学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和实验现场通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化学教学初探——以宁夏育才中学智慧课堂教学为例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化学教学初探——以宁夏育才中学智慧课堂教学为例

教学篇誗教育技术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化学教学初探———以宁夏育才中学智慧课堂教学为例张玲(宁夏育才中学,宁夏银川)一、研究背景1.时代背景我们已然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当下的我们无论愿意与否,都已被裹挟在信息化的洪流之中。

无论是学校、教师抑或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运用与传播,与以往的教学环境和面对的学生都不可同日而语。

2.课改背景、中学教育背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就不得不研究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者研究探讨的现象。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以慕课、微课程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课程资源得以共享,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互联网已成为改变教育的重要力量。

3.课堂教学背景由于应试的因素,传统的化学课堂确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之现象。

面对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闯天下的课堂教学难以招架,随后精美的PPT、Flash等课件占了课堂的一席之地。

可是,结果却是由“人灌”变为“电灌”,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仍未有所改变。

在时代的大环境与课堂教学变革的小环境中,探讨智慧课堂与信息化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此期冀带来课堂教学的变革,是教育教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宁夏育才中学的智慧课堂教学状况宁夏育才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大刀阔斧,大力完善优化智慧校园系统,其中智慧课堂教学是其重要着力点。

各学区、各年级都配有智慧教室,现在的教学不再是师生间单一的“教与学”关系,更多的是平等的对话与互动,为此,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笔者所在学校在课改深化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使“智慧课堂”教学落地生根,特开创了“云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与探究。

三、宁夏育才中学智慧课堂的模型智慧课堂化教为学为一个理念,以教师个性化教、学生个性化学为两个目的,智慧课堂和教学的融合按时间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授课中以创设情境、巧设问题、合作探究、总结升华为四个环节。

让化学课堂成为有智慧课堂论文

让化学课堂成为有智慧课堂论文

让化学课堂成为有智慧的课堂摘要:从一节化学比赛课堂上,演示化学实验失败后突发灵感,从容处理突发事件,化不利为有利,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然后从学生“课堂主体”角度和教师“课堂主导”角度两方面去处理突发事件,使化学课堂充满智慧。

关键词:化学课堂、智慧课堂【案例回放】去年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栋梁杯”课堂教学比赛。

上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我在进行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备课中,积极准备。

先进行了两轮集体备课,讨论教学方案,查阅资料、准备实验等,自以为准备很充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但在比赛的课堂上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在做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把切好的小粒白磷刚放入锥形瓶,还未来得及称量反应物的总质量,白磷就自燃起来。

学生们一片惊讶,这个意外打乱了原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怎么办?我在学生们的惊讶中迅速冷静下来,对于白磷燃烧这个实验,我曾做过精心改进,改进的方法试过多次,向来都是万无一失的,本节课为什么会出现意外呢?我想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才能变不利为有利。

于是我灵机一动,进行了如下设计: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本实验发生意外的原因吧!下面就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一是造成刚才实验意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二是如何改进这个实验让其顺利进行。

应该说学生们这个时候都处于疑惑的兴奋状态,所以我的话一结束,他们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并很快积极举手发言。

学生们对于第一个讨论题的解释是: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按季节应是深秋,气温较低,白磷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自燃,而去年整个秋季持续干旱,气候异常,气温高于往年,所以就导致白磷很快发生自燃,产生了实验的意外现象。

学生们的解释是合理的。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则说出了不同的方法:换一只锥形瓶;把瓶子里的沙倒掉;用水冷却锥形瓶等。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认识到由于气温偏高,换锥形瓶和沙子的方法不行,否则白磷还是会自燃。

实现智慧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实现智慧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习形 式不 仅 激发 了学 生 的好 奇心 和求 知 欲 ,而且 增 加 了
感 知 深 度 .培 养 起 学 习兴 趣 , 进 而 可 提 高 学 习 效 率 。
二 、优化 实验

直 观 激 趣
兴 趣 是 一 个 人 积 极 认 识 某 种 事 物 , 探 究 某 种 事 物 的
1增 强 实 验 的 可 见 度 ,强 化 实 验 的 演 示 效 果 。 在 化 .
罗 螵 俸 窑 阃
实现智慧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誊 t 学 舔瘟 在 学教 化



( 苏 省海 门 中学 ,江苏 海 门 260 江 2 10)
摘要 :多媒 体技 术 与化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的有 机结 合 。是化 学教 学改革 中的一种 新型教 学手段 。文章 结合教 学实 践 ,就信 息技 术在化 学教 学 中的应 用作初 步探 讨。
教 学模式 ,建 立起 优质高 效的课 堂 。
参 考文献 :
率 ,又 培 养 了学 生 的 自信 心 和勇 于 冒险 、不 断 “ 误 ” 试
的科 学探 究精 神 。 四 、 结 束 语
【】 I乌美 娜. 教学 设计【 . M】 北京 : 高等教 育 出版 社,9 4 19 .
【 刘朝丽, 2 】 许刚.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 中的应用初探[. J 中国 】
接 受 ,而 且 能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热 情 ,使 之 保 持 注 意 力 高 度 集 中 , 对 培 养 观 察 能 力 、 发 展 思 维 能 力 有 着 极 其 重 要
思考 ,接 着 讲解 该节 内容 ,完后 再让 学 生 回答 前 面所 提

人工智能时代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发展探究

人工智能时代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发展探究

人工智能时代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发展探究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

尤其是将人工智能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降低了化学知识的难度,还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有利于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些教师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不透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到人工智能时代对化学教学的新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新型化学实践活动,展现出化学知识的细节和本质,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化学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笔者先分析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再论述人工智能时代化学信息化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借鉴。

一、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自律能力弱,监管不到位人工智能的出现催生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这些都是高中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帮手,能够少走许多弯路。

但是现在有些高中生自律能力薄弱,利用人工智能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资源,还容易降低学习效率,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进而耽误了学业。

同时,高中化学学科通常采用大班额教学,导致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使得部分学生沦为课堂的旁观者,只有优等生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在班级里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二)互动频次少,听课效果差在人工智能时代,高中化学教师纷纷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新鲜、灵动的氛围,使得化学学习充满科学性。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给学生布置完学习任务后便要求学生自己学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少,导致学生遇到问题也不敢提问,遗漏重要的知识点。

另外,很多学生把注意力放到人工智能上,在听课的时候没有把握重点,只是在视听刺激中徘徊,听课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一堂课下来都不知道教师讲的是什么,阻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教师不重视,操作不熟练人工智能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而且还要有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这就给教师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李认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摘要:本研究是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智慧课堂的特征,设计出符合高中化学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用以指导具体教学实践。

目前国家对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很重视,安徽省教育厅也提出从2018年起,全省普通高中结合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全面进行智慧学校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化学教学引言: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进行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并实践于真实课堂中。

并在实施后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查。

1.《化学能与热能》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依据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将本次教学分为以下环节:课前资源准备:首先教师需要对所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制作优质的课前学习材料与检测题,可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大数据学情分析:教师根据大数据的结果,进行课中教学过程设计;课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首先分析课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建构自我知识体系,接下来进行课堂检测检验学习效果,根据大数据分析学习效果,对于还没有掌握的知识再进行剖析;课后自主巩固学习:学生首先完成教师推送的课后巩固习题,然后再根据没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个性化练习。

1.1课前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化学能与热能》是围绕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材先从微观层面上化学键知识入手,说明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化学反应吸收还是放出能量的关系,为后面强调与质量守恒一样,能量也是守恒的观点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部分中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提出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概念。

这部分内容强调了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学习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科学方法。

在第三部分中教材为了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地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能量观。

1.2教学目标分析(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的化学现象。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可进行实验装置的改进,从而提高创新意识。

(3)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关注环保等社会热点,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1. 3课前资源准备对于本节课的实践首先教师对所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提前录制了课前微课微课和课前导学案可供学生课前学习的资源,为检验学习效果,制作了课前检测题、课堂检测题、课后检测题。

课前检测题与课前学习源一起推送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主课前学习,以便教师进行学情分析。

教师根据大数据的结果,了解到全班同学与个别学生对知识的具体学习情况从而针对性编制课中教学过程设计,补救其没有理解之处,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1.4大数据学情分析根据本节课课前检测题给出的数据,学生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有所了解,能够初步从宏微两方面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但对于哪些类型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哪些类型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不清楚。

希望在课堂中得到解决,通过课前检测题也发现,有些同学还没有从微观上理解化学反应为什么有能量变化,所以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宏微结合解释具体的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5课中教学过程设计根据课前检测题,以及微课讨论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在本次课堂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根据普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归纳本节主要知识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抢答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竞争意识,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掌控。

1.6课后巩固练习课后教师布置课后巩固练习,学生按时完成练习,学生完成后教师根据大数据得出的结果,推送个性化习题,学生可以自主补救知识,自主补救知识环节资源选择是多样性的,可以针对学习难点推送相应的微课学习,也可查阅辅导书,可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同学请教等。

2.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热能》的智慧课堂具体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展示课前收集统计的结果,课前检测题结果如图1:图1课前数据分析根据此图可以看出全班90%以上的同学课前学习效果不错,但对于第3题的掌握情况不好,请答题优秀正确率高的同学来解答此题。

学生活动:打开平板,观看分析结果,了解不足。

正确率高的同学起来解答问题。

教师活动:接下来展示微课讨论区里同学们普遍提出的问题如:图2:(还有好多讨论就未再截图展示了,仅以此为代表展示大多数同学存在的问题)从大家的讨论上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已经理解了为什么化学反应中会有能量的变化,但不知道哪些类型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哪些类型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图2微课讨论区学生活动:聆听教师分析,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可通过哪些方法感受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给出你们的想法。

学生活动:可以通过用手触摸和温度计测量。

教师活动:追问:“什么时候用手触摸,什么时候用温度计测量呢?”。

学生活动:放热明显的时候用手触摸,不明显的时候用温度计测量。

教师活动:还有我们要定量测量的时候,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教师活动:引导实验探究1 :Mg与HCl反应热量的变化,温馨提示:本次实验所取盐酸的量为1滴管约为1mL以及当感受到明显的热量变化时,就要抽出镁条停止实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请各小组在课堂任务单上填写实验现象及结论,并派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活动:Mg与HCl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由此总结归纳出大多数金属与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教师活动:非常棒!还有大多数金属与水的反应也是放热反应,中和反应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那么中和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呢?我们以NaOH与HCl反应为例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请各小组在课堂任务单上填写实验现象及结论,并派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活动: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教师活动:很好,其实我们把酸与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在这里同学们只需了解中和热的概念,选修4我们会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和计算。

接下来请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画出放热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图,并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

学生活动:根据微课里学习的内容画出图形。

教师活动:巡查拍照,将经典的图像进行展示,剖析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为:反应物要想变为生成物,必须先断裂化学键,这个过程吸收能量,而形成化学键又会放出能量,从下图3中可以看出,成键放出的能量高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所以反应放出能量;从宏观上看,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而能量是守恒的,故反应放出能量。

图3放热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图学生活动:聆听体会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过程教师活动:哪些反应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呢?接下来探究Ba(OH)2· 8H2O与NH4Cl固体反应的热量变化。

教师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4:请同学们用此装置看能否制出“怪味冰激凌”?。

图4实验改进装置图教师活动:提示实验操作步骤为:(1)在滤纸上滴几滴酚酞试液(2)在试管中加入4-5滴水(3)将润棉花团套在试管外(4)将称量好的晶体全部倒入塑料杯中混合(5)立即盖上盖子并用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快速搅拌混合物,用手触摸杯子底部感受其温度的变化请各小组同学记录好实验现象,并总结汇报。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请各小组在课堂任务单上填写实验现象及结论,并写出Ba(OH)2· 8H2O与NH4Cl固体的反应方程式,并派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活动:各小组汇报的现象是:混合物逐渐呈糊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滴有酚酞的滤纸变红,杯底冰凉试管中的水结冰。

说明Ba(OH)2· 8H2O与NH4Cl 固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并且生成了碱性气体NH3。

教师活动:那么湿棉花团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活动:吸收NH3,减少NH3的逸出。

教师活动:非常棒,同样的请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画出吸热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图,并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

学生活动:联系微课内容画图。

教师活动:巡查拍照,将学生画出的经典图像进行展示,剖析吸热反应体系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为:反应物要想变为生成物,必须先断裂化学键,这个过程吸收能量,而形成化学键又会放出能量,从下图5中可以看出,成键放出的能量低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所以反应吸收能量;从宏观上看,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而能量是守恒的,故反应吸收能量。

图5吸热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图学生活动:认真聆听。

教师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归纳总结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类型有哪些?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将结果填写在课堂小组合作任务单上。

教师活动:请汇报你们的结论?学生活动:放热反应的类型有:所有的燃烧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与水的反应,吸热反应的类型有: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 8H2O与NH4Cl固体的反应。

教师活动:很好!同学们已经总结的很好了,老师还想稍微补充一下,如表1:表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类型的对比总结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所有的燃烧反应部分复分解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 部分复分解反应,如:Ba(OH)2· 8H 2O 与NH 4Cl 固体的反应部分置换反应,如: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部分置换反应,如:C+H 2O===H 2+CO大部分化合反应少数 化合反应,如:C+CO 2===2CO少数分解反应,如:H 2O 2的分解 大部分分解反应 教师活动:接下来进入课堂检测阶段,课堂检测题第一组如图6:图6课堂检测题学生活动:在线答题。

教师活动:调取数据,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调取的数据如下图:高温高温图7课堂检测反馈图先说明,第一题的正确答案是“错误”,从图上可以看出有两位同学判断此题是“正确的”,因此判断错误,第一题的正确率就只有91%了、第二题的正确率为100%、第三题的正确率为100%、第四题的正确率为100%,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