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本文概述中风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旨在整理和标准化中风病在中医领域的诊断方法和疗效评定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参考指南。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推动中风病中医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中风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二、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故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髓神机受损。
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
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
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
中脏腑者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闭证属实,脱证属虚。
因邪实内闭而致的闭证当以祛邪为要,不宜滥用扶正,以防助邪为患;因正不胜邪而致的脱证,则当以扶正为先,不宜过用祛邪之药,以防伤正。
闭证和脱证虽有阴阳之殊,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两者又常可相互转化,故临床当注意辨证施治。
中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头颅CT、MRI等,可明确中风病的诊断,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中风病的诊断,应包括病名诊断、病情评估、病类诊断、病期诊断、证候诊断。
病名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1~9-94)进行诊断。
主症: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骞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1.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1.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骞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缺血性中风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 修订。然而,在实践中,诊断标准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 案的不一致。因此,对缺血中风诊断标准研究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的修订势在必 行。
内容摘要
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表现、病史询问、体征检查等方面。在症 状表现上,中风病患者常常出现突然出现的面瘫、口齿不清、手脚麻木、眩晕和 头痛等症状。通过询问病史,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 症等中风病危险因素。在体征检查方面,医生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 式,检测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等体征,从而判断患者的证候类型。
中风病的预防
7、遗传咨询:家族中有中风病史的人群应进行遗传咨询,了解患病风险,制 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中风病的预防
8、环境因素: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污染环境下,如二手烟、工业废气等,注意 室内通风换气。
中风病的预防
总之,预防中风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慢 性病危险因素、避免过度劳累等。此外,针对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人群,应进行 遗传咨询以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只有在全面、科学地落实这些预防措施的基 础上,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中风病的发病风险。
1、风证: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面肌痉挛等症状,舌 质红,苔薄白,脉浮或弦。
证候分类
2、痰证:患者可有咳嗽、咳痰、胸闷、呕恶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3、血证: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症状,舌质红绛, 或有瘀斑,脉细涩。
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病情的工具。
其中包括了上肢活动受限、口舌歪斜、语言障碍、肌力减退、面色苍白、自汗等多个项目。
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
上肢活动不利、受限,肌力Ⅱ-Ⅲ级的患者得2分,而上肢略动或不会动,肌力0-Ⅰ级的患者得4分。
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患者的肌力状况。
口舌歪斜是一种比较明显的症状,患侧口角低垂,伸舌略偏的患者得2分,而口舌歪斜明显的患者得4分。
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语言障碍也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轻度的话只能简单交流,得1分,而重度的则不能表达语言意思,得3分。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语言能力。
肌力减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轻度的麻木明显,感觉减退,得1分,而重度的麻木较重,感觉消失,得3分。
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评估患者的肌力状况。
面色苍白、自汗等症状也可以通过这个量化表进行评估。
面色苍白如纸的患者得2分,而动则汗出的患者得1分。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最后,这个量化表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中风诊断标准

中风诊断标准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中风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表现、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一、症状表现中风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麻木、偏瘫等运动障碍;2.突然出现的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眼球运动障碍等视觉障碍;3.突然出现的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口角歪斜等语言和吞咽障碍;4.突然出现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5.突然出现的单侧或双侧感觉障碍、平衡障碍等。
二、病史中风的病史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患者应具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或存在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等危险因素。
此外,还应询问患者是否有家族史,是否有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三、体征中风的体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温升高或降低;2.脉搏、呼吸加快或减慢;3.血压升高或降低;4.意识障碍;5.眼球运动障碍;6.偏瘫等运动障碍;7.感觉障碍等。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确诊中风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
头颅CT可以快速确诊脑出血,并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则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脑梗死,以及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五、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中风的重要依据,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疾病。
同时,医生还可能会进行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检查和血液相关检查等,以帮助确诊中风的原因和类型。
中风分级标准

中风分级标准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中断或破裂引起的。
中风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的,而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致的。
为了评估患者中风的严重程度,医生使用中风分级标准。
目前广泛使用的标准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中风分级标准。
这个标准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情况分为5个级别,用于评估患者的中风严重程度。
NIH中风分级标准的5个级别分别为:
1级:无症状。
2级:轻微症状,如轻微的面肌或肢体无力,语言不清或不连贯。
3级:中度症状,如明显的面肌或肢体无力,部分瘫痪,但仍能自主活动。
4级:严重症状,如重度肢体或面肌无力,瘫痪,需要辅助呼吸。
5级:昏迷状态或脑死亡。
NIH中风分级标准的评估基于一系列的神经学检查,如瞳孔反应、肢体运动、感觉、语言和认知功能等。
评估结果用于确定治疗方法和治疗计划,以及预测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
总之,NIH中风分级标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评估患者中风严重程度的标准,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预测患者康复和生存率。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的证候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位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析病变的部位,判断是否是弥漫性、局限性、中枢性还是周围性病变。
再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如大脑半球、小脑、脑干等。
大脑半球的病变表现对侧面瘫、舌瘫、肢体偏瘫与偏盲;小脑病变主要表现剧烈眩晕,站立不稳,眼球震颤等;脑干病变临床表现较复杂,主要为交叉性瘫痪,病灶同侧嘴歪、舌斜,对侧肢体偏瘫,感觉减退。
2. 定性诊断:根据发病的经过、病情特点和病变部位,分析疾病的性质,是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
两者治疗方法不同,必须辨别清楚。
3. 鉴别诊断:需要与中风病相鉴别的疾病包括痫病、厥证、痉病等。
痫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呕吐痰涎,或发出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
厥证昏迷时多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不会遗留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痉病发作时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或见昏迷,但不会遗留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请注意,以上诊断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中风病中医症候量表

无
偶尔出现,多梦
每天失眠多梦
失眠多梦,需服药才能入睡
心烦易怒
无
心烦偶躁
心烦急躁,遇事易怒
烦躁易怒,不能自止
心悸健忘
无
偶有心悸健忘
常有心悸健忘
频繁发生心悸健忘
面红目赤
无
轻微面红目赤
明显面红目赤
目赤如鸠,面赤如妆
咽干口苦
无
口微干,晨起□苦
口干少津,口苦食不知味
口感时饮水,口苦如涩
舌苔脉象
0分
1分
舌质红
口舌歪斜明显
言语謇涩或不语
无
言语不清,能分辨词句或言语欠 连贯
不能分辨词句或仅能说出词语, 不成句
有发音,但不能说出语句,甚 至不能发音
感觉
正常
自觉麻木,但触之有感觉
触之感觉减退
触之感觉消失
次证
症状
无(0分)
轻度(1分)
中度(2分)
重度(3分)
头晕目眩
无
偶尔出现,但程度较轻
经常出现,尚可仍受
频繁出现难以忍受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主证
症状
无(0分)
轻度(2分)
中度(4分)
重度(6分)
上肢体活动不随
无
轻微力弱,可自行吃饭、写字
明显不遂,但抬臂可高于肩
不遂严重,甚至完全瘫痪
下肢活动不随
无
能站立并独立行走
能站立,但不能独立行走
站立困难,至完全瘫痪
口舌歪斜
无
鼻唇沟变迁,伸舌稍斜
患侧口角低垂,伸舌偏斜
口舌歪斜明显
言语謇涩或不语
神疲乏力
无
偶有疲乏
常有神疲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
“85-919-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
一、风证
1. 起病
a. 48小时达到高峰(2分);
b. 24小时达到高峰(6分);
c. 病情数变(6分);
d. 发病即达高峰(8分)。
2. 肢体
a. 两手握固或口噤不开(3分);
b. 肢体抽动(5分);
c. 肢体拘急或颈项强急(7分)。
3. 舌体
a. 舌体颤抖(5分);
b. 舌体歪斜且颤抖(7分)。
4. 目珠
a. 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分);
b. 正常(0)。
5. 脉弦
a. 是(3分);
b. 否(0分)。
6. 头晕头痛
a. 头晕或头痛如掣(1分);
b. 头晕目眩(2分)。
二、火热证
1. 舌质
a. 舌红(5分);
b. 舌红绛(6分)。
2. 舌苔
a. 薄黄(2分);
b. 黄厚(3分);
c. 干燥(4分);
d. 灰黑干燥(5分)。
3. 大便
a. 便干便难(2分);
b. 便干三日未解(3分);
c. 便干三日未解以上(5分)。
4. 神情
a. 心烦易怒(2分);
b. 躁扰不宁(3分);
c. 神昏谵语(4分)。
5. 面目呼吸气味
a. 声高气粗或口唇干红(2分);
b. 面红目赤或气促口臭(3分)。
6. 发热
a. 有(3分)
b. 无(0分)。
7. 脉象
a. 数大有力或弦数或滑数(2分)。
8. 口中感觉
a. 口苦咽干(1分);
b. 渴喜冷饮(2分)。
9. 尿短赤
a. 有(1分);
b. 无(0分)。
三、痰证
1. 痰
a. 口多粘涎(2分);
b. 咯痰或呕吐痰涎(4分);
c. 痰多而粘(6分);
d. 鼻鼾痰鸣(8分)。
2. 舌苔
a. 腻或水滑(6分);
b. 厚腻(8分)。
3. 舌体
a. 胖大(4分);
b. 胖大多齿痕(6分)。
4. 神情
a. 表情淡漠或寡言少语(2分);
b. 表情呆滞或反应迟钝或嗜睡(3分)。
5. 脉象
a. 滑或濡(3分)。
6. 头昏沉
a. 有(1分);
b. 无(0分)。
7. 体胖臃肿
a. 是(1分);
b. 否(0分)。
四、血瘀证
1. 舌质
a. 舌背脉络瘀张青紫(4分);
b. 舌紫暗(5分);
c. 有瘀点(6分);
d. 有瘀斑(8分);
e. 青紫(9分)。
2. 头痛
a. 头痛而痛处不移(5分);
b. 头痛如针刺或如炸裂(7分)。
3. 肢体
a. 肢痛不移(5分);
b. 爪甲青紫(6分)。
4. 面色
a. 睑下青黑(2分);
b. 口唇紫暗(3分);
c. 口唇紫暗且面色晦暗(5分)。
5. 脉象
a. 沉弦细(1分);
b. 沉弦迟(2分);
c. 涩或结代(3分)。
[附加分]:高粘滞血症(5分)
五、气虚证
1. 舌质舌体;
a. 舌淡(3分);
b. 舌胖大(4分);
c. 胖大边多齿痕或舌痿(5分)。
2. 体态声音
a. 神疲乏力或少气懒言(1分);
b. 语声低怯或咳声无力(2分);
c. 倦怠嗜卧(3分);
d. 鼻鼾息微(4分)。
3. 汗
a. 稍动则汗出(2分);
b. 安静时汗出(3分);
c. 冷汗不止(4分)。
4. 二便
a. 大便溏或初硬后溏(1分);
b. 小便自遗(2分);
c. 二便自遗(4分)。
5. 肢体
a. 手足肿胀(2分);
b. 肢体瘫软(3分);
c. 手撒肢冷(4分)。
6. 心悸
a. 活动较多时心悸(1分);
b. 轻微活动即心悸(2分);
c. 安静时常心悸(3分)。
7. 面色
a. 面白(1分);
b. 面白且面色虚浮(3分)。
a. 沉细或迟缓或脉虚(1分) ;
b. 结代(2分);
c. 脉微(3分)。
六、阴虚阳亢
1. 舌质舌体
a. 舌体瘦(3分);
b. 舌瘦而红(4分);
c. 舌瘦而红干(7分);
d. 舌瘦而红干多裂(9分)。
2. 舌苔
a. 苔少或剥脱苔(5分);
b. 光红无苔(7分)。
3. 神情
a. 心烦易怒(1分);
b. 心烦不得眠(2分);
c. 躁扰不宁(3分)。
4. 热象
a. 午后颧红或面部烘热或手足心热(2分)。
5. 头晕目眩
a. 有(2分);
b. 无(0分)。
a. 有(2分);
b. 无(0分)。
7. 耳鸣
a. 有(2分);
b. 无(0分)。
8. 干燥
a. 咽干口燥或两目干涩或便干尿少(2分)。
9. 脉象
a. 弦细或细微(1分)。
评分:每一证候的得分是将诊断这一证候的各项所得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均为30分。
证候诊断得分:≥7分为证候诊断成立
7~14分轻度
15~22分中度
≥23分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