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读书报告

《理解媒介》读书报告《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今天读了之后,我崇拜万分。
从行文风格上,可以说他真算是文人,更像一个诗人。
在追求解放人类的真理,在创作,而不是在解释,他是在走自己的路,让自己的人生潇洒的时候,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人类的传播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就叫先知,无时无刻的在挖掘自己的天分,而自己的天分便是没有受过社会污染的那一份人的本性。
他在追求自己的本性,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也在身先垂范的把他的价值观融入到他的学术当中。
《理解媒介》书如其名,关注的是媒介,是媒介自古至今的变化,以及这种新旧更替的变化引起的环境的更迭对人类产生的全面性的影响。
所以说,可以将《理解媒介》称之为媒介专门史,如果再宽泛一点说,它还是一部人类文明史。
因为在麦克卢汉的理解里,媒介不仅仅是新闻传播意义上的,而是包容了一切能让人与其他元素发生关系的物质。
《理解媒介》,很难看到麦克卢汉正儿八经地给人解释他的理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只探索,不解释”。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使信息”、“冷媒介热媒介”等这些被后人称为奇思妙想的媒介三论。
媒介三论的提出惊世骇俗,意图颠覆以前的所有传播理论,而建立一个新的理论王国,它们贯穿全书,是完成这样一个媒介全景勾画的主要用色;第二部则是是运用这三论来分析麦克卢汉自己能想到的一切文化、政治、社会现象,并将这些重大现象统统划拉到媒介的巨大影响之下。
第一部中,"媒介是人类的延伸",这句话甚是精辟,从本质上把握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但守护了人类的文明,而且为现代的媒介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媒介的作用就像走了一圈,但最后又回到了原点,不同的是,在这一圈过后,媒介更加的成熟,但是媒介也清楚了自己的使命,媒介是人类的延伸,麦克卢汉用自己的思想来宣传自己的理论。
大家都知道,麦克卢汉的著名言论就是“媒介即讯息”,媒介传递的内容根本不在他所关注的行列,或者说他认为内容所起的作用根本就不能和媒介本身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相比,正如在序言里拉姆潘所提到的,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事情所以然的动因,而不是使人知其然的动因”,他自己也开篇明义,在第一章开始就解释了这个问题,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
理解媒介概述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媒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媒介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媒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媒介吗?(2)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媒介的概念。
2. 讲解(1)媒介的概念:媒介是指传播信息、新闻、观点、文化等的载体。
(2)媒介的分类:根据传播方式,可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
(3)媒介的特点:具有广泛性、时效性、互动性、选择性等特点。
(4)媒介的发展历程: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到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媒介在其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媒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如何提高媒介素养?②如何正确使用媒介?③如何避免媒介带来的负面影响?(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媒介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媒介素养,正确使用媒介。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新兴媒介的发展历程。
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媒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媒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媒介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媒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媒介吗?媒介是指传播信息、新闻、观点、文化等的载体。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讲解(1)媒介的概念:媒介是指传播信息、新闻、观点、文化等的载体。
理解媒介读后感

理解媒介读后感《媒介》是一本让人思考的书,它深入探讨了媒介对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作者对媒介的定义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引发了我对媒介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利用媒介。
首先,作者对媒介的定义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指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
通过不同的媒介,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和思想方式会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作者还指出,媒介的发展和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这些观点让我对媒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重要性。
其次,作者对媒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不同的媒介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书籍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思考和理解问题,而电视和互联网则更容易让人们陷入浅薄的信息和娱乐中。
作者还提到,媒介的发展和变革会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这对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影响的分析,我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我们也需要正确地利用媒介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质量。
最后,作者提出了正确利用媒介的方法和建议。
他认为,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利用不同的媒介,避免沉迷于某一种媒介而忽视其他重要的信息和思想。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媒介传递的信息,避免被媒介所操控。
通过正确地利用媒介,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这些建议让我意识到了正确地利用媒介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在使用媒介时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通过阅读《媒介》,我对媒介的定义、作用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意识到了正确地利用媒介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有通过正确地利用媒介,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获得对媒介的深刻理解,以及正确地利用媒介的方法和建议。
理解媒介读后感

理解媒介读后感《媒介》是一本由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著的著名著作,该书深刻地探讨了媒介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的分析,麦克卢汉揭示了媒介在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阅读完《媒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媒介》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们认知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力量。
他指出,不同的媒介对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社会关系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深刻地影响到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对不同媒介的分析,麦克卢汉揭示了电报、电话、电视等媒介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引发了我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阅读《媒介》让我认识到,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们认知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介层出不穷,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媒介》中,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全球村庄”的概念,他认为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介的出现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村庄,信息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快速传播,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相似。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加速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也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对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麦克卢汉的观点和分析让我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也让我对媒介的作用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麦克卢汉与《理解媒介》关键词: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v背景1959年,时年45岁的麦克卢汉成为全美教育台和教育署"媒介工程"项目的主持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成为《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的雏形。
而在此之前与之后约十年的时间里,尽管出版了《机器新娘(1951)--一部广泛分析报纸、广播、电影和广告产生的社会冲击和心理影响的作品、使用福特基金会的赞助费创办《探索》,但由于没有引起社会多大的反响,这位媒介环境学的创始人依旧寂寂无名。
然而1962年其第二部学术专著《古登堡星系》的问世,仿佛是投向湖心的一颗石子,迅速地泛起了涟漪;1964年《理解媒介》的横空出世,更触发人文学科领域的一场地震:《旧金山记事报》称之为"最为灸手可热的学术财富",《纽约先驱论坛报》冠麦克卢汉以"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依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的头衔。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属媒介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
麦克卢汉认为,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塑造而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通过对不同媒介的比较,以及与种种文化现象的关联,作者勾画出一种电子媒介文化社会的图景、对其发展趋向作出某些预言,①比如"地球村"、"媒介即讯息"。
v麦氏学说及运用《理解媒介》作为麦克卢汉学术思想的浓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媒介即讯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理解媒介》的核心思想。
所谓"媒介即讯息"即任何媒介/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因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读后感(新篇)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读后感《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读后感新千年,麦克卢汉大举进入中国大陆,影响逐渐越出传播学领域,虽然是辅修新闻学的双学位,但是在自己政治学本专业的课堂上,老师也不止一次提起过麦克卢汉这个名字,我想这大约跟这跟文化研究的兴起有关吧,在上次写了关于麦克卢汉对媒介认识的作业之后,一时兴起,在校图书馆借了商务印书馆2000年何道宽所译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粗读一遍之后写下一点读后感,读这本书做笔记的话,只能做成语录形式的。
他提供了太多超越我视野和思考范围的东西,震惊之余还是震惊。
在传播学领域,有一位传播学巨匠即马歇尔.麦克卢汉他生于加拿大。
身为英语文学教授的他首创了一个如今习以为常的属于——媒介。
1964年,他的成名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出版,该书的出现引起了全世界的麦克卢汉热。
只有几个月,该书就获得《圣经》般的崇高地位,而作者也因此成为时代的先知。
很多人宣告他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是“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命思想的先知”。
很多杂志如《国家》、《读者指南》、《新闻周刊》等都将麦克卢汉列为风云人物。
一时间,“麦克卢汉热”风靡美国,他的着作也成为畅销书。
在欧洲语言里居然出现了几个以他命名的词汇:“麦克卢汉学”。
这只是第一次世界范围的麦克卢汉热,时间不长,但范围广、势头猛、评着多。
1980年,这位媒介先知与世长辞,但他的预言,他潜心研究的传播、电脑等电子技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却成了如今新技术媒介的全新思想。
他成了技术革命的教师爷、传教士。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
该书首次提出了一些我们当作训诫的警句,如“地球村”、“信息时代”等。
理解媒介概述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学科: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媒介的概念、分类及其发展历程,掌握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媒介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正确的媒介素养。
教学重点:1. 媒介的概念和分类。
2. 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 媒介发展历程的梳理。
2. 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接触哪些媒介?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媒介有很多,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
二、新课讲授1. 媒介的概念- 介绍媒介的定义:媒介是指承载、传递信息的工具或手段。
- 举例说明: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都是媒介。
2. 媒介的分类- 介绍媒介的分类方法:按照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速度等进行分类。
- 举例说明:按传播方式分为口头媒介、文字媒介、图像媒介、数字媒介等。
3. 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功能- 口头媒介:如口头传说、讲座等,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成本低,但传播范围有限。
- 文字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等,特点是信息量大、保存时间长,但传播速度较慢。
- 图像媒介:如电视、电影、摄影等,特点是直观、生动,但信息量有限。
- 数字媒介:如互联网、手机等,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但易受技术限制。
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下媒介的特点和功能:- 电视- 网络- 报纸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功能。
2. 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媒介的发展,提高媒介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功能。
二、新课讲授1. 媒介发展历程- 介绍媒介发展历程:从口头媒介到文字媒介,再到图像媒介和数字媒介。
理解媒介读后感

理解媒介读后感媒介的发展:媒介的发展历史悠久,与人们对信息传播需求的不断增长息息相关。
从古代的牛皮纸、印刷术到现代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媒介在不断变革和更新。
媒介的发展也带来了信息传播和获取的速度和广度的飞跃,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使人们能够实时获取最新的资讯。
媒介的作用:媒介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个人来说,媒介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媒介,人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变化和动态,拓宽自己的视野。
另外,媒介也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表达自我的平台,通过写作、影视作品等方式,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传递给更多的人。
对于社会来说,媒介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桥梁和纽带,可以将知识和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
媒介还可以塑造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风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另外,媒介也起到监督和宣传的作用,通过报道和报道,媒介可以揭示社会的弊端和问题,呼吁公众关注。
媒介的影响:媒介的发展和应用引发了诸多问题。
首先是信息过载问题,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很多信息又是浅尝辄止,容易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惑。
另外,媒介也会带来信息的不对称和片面,某些信息被渲染和扩大,导致人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出现偏差。
此外,媒介的使用也容易引发信息泄露和隐私泄露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安全带来威胁。
媒介的发展和应用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媒介的普及和使用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获取变得迅速和方便。
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变得碎片化和浅薄化,很多人习惯于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却缺乏对信息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这不仅对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产生了影响,也对社会的创新和进步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媒介的发展还带来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信息差距。
随着媒介的发展和普及,有些地区和群体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而落后地区和群体则面临信息获取的困难。
这种信息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加剧社会的分裂和不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影随形,这个词似乎天生就是为电影设计的。形只影单, 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候和看书一样,陷入心里孤独之中。电影 进入梦幻的写实主义,是能用金钱买到的梦境,提供的是最 具有魔力的消费品:梦幻。
对于东方人来说,好莱坞的电影让人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梦幻般的生活,电影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广告。
时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用有形的东西去表示无形。 在西方,时间的气味弥漫成了钟表,机械钟表有助于创造一 个数量化和机械驱动的宇宙形象。钟表,印刷机,受时钟强 化的书面文化,将时间从具体的形象中更加抽离出来。所以 现代人不是因为饿了才吃,而是在“该吃饭的时间去吃”。 中国的计时工具被书成为最具整合性,卷入程度最高的时间 感觉:香火。一柱香燃尽,一段时间过去。香火,甚至会涉 及古老的嗅觉。这样形象的计量时间气味的社会具有原是部 落化的特征,强大的黏合力和深刻的团聚力。
没有涉及网络和信息时代
他的预言涉及电子信息 时代的模糊印象,但是 终于没有等到这一天, 不免有些遗憾。
就让人们自己去理解吧。
对自己的迷恋?
谢谢
音乐的比喻
媒介冷热论
热媒介:高清晰度,充满数据,要求参与度低,如拼音 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等 冷媒介:低清晰度,提供信息少,需要自己去填补,参 与程度高,如手写稿、电话、电视、口语等 冷热媒介会影响到整个文化环境的冷热 冷热的相互冲突和逆转 cool vs hot
麻木性自恋
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Narcissus与narcosis(麻木)同出一源, 他在水中的延伸使他麻木,直到他成了自己延伸(复写)的 伺服机制,他全然不理会Echo的呼唤,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系 统。 人们对自己在任何 材料中得延伸会立 即产生迷恋。
所谓地球村
一个概念,并非系统,但已成为几十亿人的口碑 重新部落化的另一种诠释。 对电子媒介的预言
祭师
祭师,即所谓的先知,40年前,麦克卢汉像是一个“幽灵”, 一个独战风车的堂· 吉诃德。他独自孵化出了一种全新的思想: 媒介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他潜心研究传播、电脑等电子技 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他成为新技术媒介的教师爷,又是 技术革命的传教士。40年后,他播下的种子长成了信息网络、 虚拟现实。 “卫星的影响是把这个行星转变成一个环球剧场,它要求的姹 紫嫣红的舞台剧目,远远超过好莱坞昔日构想的任何东西。环 球剧场要求这个世界的居民不仅当观众,而且参加剧组的创 作。”如果你用9.11和伊拉克之战的卫星电视直播来印证上面 这段话,并不值得引起你的惊诧。但写这段话的人活跃在上个 世纪中叶,所以就不得不赞叹他的洞察力和预见力了。
庄子
子贡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 出灌,猾猾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 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 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 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 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 羞而不为也。” 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生活习惯,而且要改变思维模式和评 价模式。性灵的庄子看的透透的,所以拒绝机械,然而, 媒介所起的作用正和机械一样,他再怎样超然脱俗也还是 著书立说,终究是无法拒绝媒介。
《理解媒介》(1964)
1951年,麦克卢汉第一本专著《机器新娘》出版,这本书广泛分析报纸、广播、 电影和广告产生的社会冲击和心理影响,但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直到六十年 代初,麦氏依然不名一文,在大学教英美文学。
但接着他的二本著作出版:《谷登堡星汉璀灿》(1962)、《理解媒介》 (1964),对于这本书,有人认为是奇谈怪论,又有人形容其为波诡云谲。编 辑初读书稿时对它的前途表示担心,因为“你的材料有75%是新的。一本成功 的书不能冒险去容纳10%以上的新材料”。
照片——没有围墙的妓院
报纸——靠透露消息的政治
汽车——机器新娘
广告——使消费者神魂颠倒
游戏——人的延伸
电报——社会激素
打字机——进入钢铁奇想的 时代
电话——是发声的铜器 还是叮玲作响的符号?
唱机——使国民胸腔 缩小的玩具
电影——拷贝盘上的世界
广播电台——部落鼓
电视——羞怯的巨人
武器——形象之战
自动化——学会生存
理解
? 媒介
——论人的延伸
朱薇华 国贸0201 3020141001
所谓麦克卢汉(1911-1980)
麦克卢汉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艾 伯塔省埃德蒙顿市,早年在曼托 巴大学求学,后来到英国剑桥大 学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并在 美国多所大学执教。
《机器新娘》(1951)
《谷登堡星汉璀灿》(1962)
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与人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反过来对于人的感知有强 烈的影响,不同的媒介对不同的感官起到不同的作用。 所有的媒介都是人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 伸,其余一切媒介是人体个别器官的延伸,如轮子的是脚 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 专门化的的媒介将人分割肢解,残缺不全, 电子媒介使人整合,回到整体思维的前印 刷时代。即重新部落化
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
原始人类的部落化,进入机器时代的媒介把人割离,非部落 化,而人类必将重新进入部落化 从媒介演化的角度去概括人类的历史,这也是一个解读历史 的崭新视角。 它其实也可以这样写: 整合化—分割化—重新整合化
有机化—机械化—重新有机化
前印刷文化—印刷文化—无印刷文化 前现代化—现代化—后现代化
但是就是它一时间令人叹为观止,在人文学科领域引起强烈震撼。《旧金山记 事报》称为“最为灸手可热的学术财富”。 到了1965年秋天,《纽约先驱论 坛报》不得不宣告该书的作者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依德、爱因斯坦和巴 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一夜成名的麦克卢汉到处演讲,听者如云。 记者描述说:他获得了人们“以偏执狂似的不可抗拒的信仰所赋予的、罗马祭 师才享有的那种魅力”。
广告
广告也许是消费时代最出色的大众媒介。 广告艺术主要在于创造非真非伪的劝导性陈述,它既不让人去 理解,也不让人去学习,而是让人去希望。 只要滔滔不绝的重复一则广告,就可以使受众如痴如狂。 当消费成为这个世界的伦理,广告无法不痴狂。
电影
电影对电视,一向保持着名媛淑女对市井女子的孤傲。 比 喻成印刷品,电影堪比书籍,电视等同杂志。
在麦氏如日中天时,不少大企业的领袖人物乐于聆听麦氏的宣谕。 欧洲语言里居然出现了几个以他命名的词汇:mcluhanism,mcl uhanist,居然产生了“麦克卢汉学”。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理论篇
综述思想,提出理论 第二部分应用篇 分章节详细论述从古至 今26种媒介
思想精华
媒介即讯息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无所谓载体 媒介的“内容”vs窃贼手中的肉 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 度,媒介积极能动作用,正如机器,创造时代。
服装
衣服成为皮肤的延伸,有一定的必须意义,如作为热量控制 机制,但更多的意义在于社会中自我的界定手段。 放大一些,家庭和群体的衣物便是住宅。而更大的群体需要, 人体器官的进一步延伸成了城市。 房屋既然如衣服,便也如衣服般的雕琢,即为建筑。人类从 圆屋走向方屋,从动态力线走向圈定的视觉空间。 中国的建筑一向是讲究亭台楼阁,依稀掩映,曲折有致的, 是含蓄的品质,却膨胀着偷窥的欲望。也许部落化痕迹深重 的社会还是不会喜欢太过圈定的视觉空间。
和鲍得里亚的比较
26种媒介分别论述
口语词——邪恶之花? 书面词——以眼睛代替耳朵
道路与纸路
数字——集群的侧面像
服装——延伸的皮肤
住宅——新的外貌 和新的观念
货币——穷人的信用卡
时钟——时间的气味
印刷品——如何理解它?
滑稽漫画——《疯狂》 漫画通向电视图像
印刷词——民族主义的 建筑师
轮子、自行车和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