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完整笔记

理解媒介完整笔记媒介理解(Media Literacy)指的是通过学习学习理解,反思,分析,评估, 和使用不同的媒体,有效地使用媒体信息的能力。
这种理解能力对于更好地构建社会文化现实是重要的,以支持知识的分享,传播教育,和探讨复杂的观点。
媒介素养可以用于社会的公民教育和自我有效参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主动介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媒介素养不仅涉及重要讯息中民主倡议和权利的看法,还涉及如何有效地传播,理解和评估信息。
媒介理解还可以帮助人们探讨两个信息相关或不相关之处,以及理解他们如何影响和适应当代社会文化环境。
由于许多全球当前公共议题都是由各种媒介传播和表达的,因此,媒介理解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
媒介理解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全球议题的独立反思能力上,而且可以帮助人们主动识别和检索有时可能隐藏或中性的信息。
它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媒体之间存在的不同信息,从而避免同一信息中的争议和危机。
此外,媒介素养可以帮助人们处理不同的信息源,而不会产生种族主义,宗教偏见或性别歧视的观点。
从这几方面来看,媒介素养对把握当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以及避免可能的危机至关重要。
只要我们拥有媒介的素养,就可以通过更客观,更公平的方式来掌握信息,并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媒体信息。
这样,我们就能够支持社会文化,公民社会,以及主动和有效地参与全球社会变革和发展进程中。
总之,媒介理解对于我们有效地使用媒体信息,进行公共参与,以及在当今全球秩序中提出更多议题来改变改善社会质量是必不可少的。
它不仅要求我们获得足够的媒体素养,而且要求让更多的人了解媒体素养的重要性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媒介理解(Media Literacy)是指人们需要具备的学习、理解、反思、分析、评价和使用不同。
理解媒介

如影随形,这个词似乎天生就是为电影设计的。形只影单, 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候和看书一样,陷入心里孤独之中。电影 进入梦幻的写实主义,是能用金钱买到的梦境,提供的是最 具有魔力的消费品:梦幻。
对于东方人来说,好莱坞的电影让人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梦幻般的生活,电影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广告。
时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用有形的东西去表示无形。 在西方,时间的气味弥漫成了钟表,机械钟表有助于创造一 个数量化和机械驱动的宇宙形象。钟表,印刷机,受时钟强 化的书面文化,将时间从具体的形象中更加抽离出来。所以 现代人不是因为饿了才吃,而是在“该吃饭的时间去吃”。 中国的计时工具被书成为最具整合性,卷入程度最高的时间 感觉:香火。一柱香燃尽,一段时间过去。香火,甚至会涉 及古老的嗅觉。这样形象的计量时间气味的社会具有原是部 落化的特征,强大的黏合力和深刻的团聚力。
没有涉及网络和信息时代
他的预言涉及电子信息 时代的模糊印象,但是 终于没有等到这一天, 不免有些遗憾。
就让人们自己去理解吧。
对自己的迷恋?
谢谢
音乐的比喻
媒介冷热论
热媒介:高清晰度,充满数据,要求参与度低,如拼音 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等 冷媒介:低清晰度,提供信息少,需要自己去填补,参 与程度高,如手写稿、电话、电视、口语等 冷热媒介会影响到整个文化环境的冷热 冷热的相互冲突和逆转 cool vs hot
麻木性自恋
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Narcissus与narcosis(麻木)同出一源, 他在水中的延伸使他麻木,直到他成了自己延伸(复写)的 伺服机制,他全然不理会Echo的呼唤,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系 统。 人们对自己在任何 材料中得延伸会立 即产生迷恋。
所谓地球村
(完整版)1-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一章-概述

走向银幕的活动幻象:1892年……
The first public performance to a large audience of moving animated projected images at Reynaud's 'Theatre Optique' in Paris 1892.
梅里爱与科幻电影:1902年……
古典主义艺术阶段 亚里斯多德:艺术源于模仿
技艺高超的画家 蒙娜丽莎(本人)
模仿 达·芬奇(艺术家)
蒙娜丽莎的微笑(绘画) 宫廷收藏 贵族欣赏 历史、传说、典故
理想主义 普世价值 宗教观念… 神秘化-神圣化
现代主义艺术阶段 本雅明:技术改变艺术
人人都是艺术家 摄影对象
机械复制 摄影者(普通人)
摄影作品 普通收藏 大众文化 无损耗复制
课程内容的线索与框架
01 定义 definition
04 历史 history
•交叉学科Interdisciplinary •复合结构 composite structure •实践性 Practical
02 特征 features
•连结性 Convertibility •交互性 Interactivity •技术性 Technology •多媒体性 Multimedia
第1讲:数字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前言: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新媒体
1.有多少同学有手机? 2.有多少同学在使用微信、微博或Pair? 3.有多少同学在使用QQ聊天? 4.有多少同学有“爱疯”?干什么用?
信息产品:手机、电脑、笔记本、IC卡、软件…… 日用品与设施:数字高清电视、智能玩具…… 环境:数字娱乐、团购、淘宝、实名网络订票……
理解媒介概述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媒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媒介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媒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媒介吗?(2)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媒介的概念。
2. 讲解(1)媒介的概念:媒介是指传播信息、新闻、观点、文化等的载体。
(2)媒介的分类:根据传播方式,可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
(3)媒介的特点:具有广泛性、时效性、互动性、选择性等特点。
(4)媒介的发展历程: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到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媒介在其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媒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如何提高媒介素养?②如何正确使用媒介?③如何避免媒介带来的负面影响?(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媒介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媒介素养,正确使用媒介。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新兴媒介的发展历程。
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媒介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媒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媒介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媒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媒介吗?媒介是指传播信息、新闻、观点、文化等的载体。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讲解(1)媒介的概念:媒介是指传播信息、新闻、观点、文化等的载体。
《理解媒介》读书报告范文

《理解媒介》读书报告范文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雷濛101180056不完全相同于通常的媒介的概念,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书中,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
这句话即可认为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
同时,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了26种媒介,其中包括货币、时钟、游戏、武器等等。
麦克卢汉的媒介和传统的媒介概念差异就在于此。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使用的工具和从事的一些活动,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一种外化。
比如,麦克卢汉认为游戏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正如技术是动物有机体的延伸一样。
游戏和技术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适应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的行动。
游戏是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因而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
游戏是人为设计和控制的情景,是群体知觉的延伸,它们容许人从惯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
游戏是延伸,但不是我们个体的延伸,而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
游戏是传播媒介。
在这里,麦克卢汉把游戏也看作一种媒介,是一种间接的媒介,它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并认为游戏是传播媒介在他看来,人和人类的延伸都是传播媒介。
虽然把游戏作为传播媒介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是不可接受的,但正是把人类的延伸作为一个标准,许多工具和活动方式称为了传播媒介,这正是麦克卢汉的基本思想的独特之处。
关于媒介即是讯息这一观点,麦克卢汉所要表达的第一层含义是: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在这里尺度指的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于媒介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体内容给带来的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质决定着,麦克卢汉在这里列举了自动化等媒介。
一般的观点认为,媒介的内容是讯息,媒介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或者说是载体,具有影响的是媒介的内容而不是媒介本身,而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
理解媒介概述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学科: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媒介的概念、分类及其发展历程,掌握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媒介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正确的媒介素养。
教学重点:1. 媒介的概念和分类。
2. 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 媒介发展历程的梳理。
2. 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接触哪些媒介?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媒介有很多,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
二、新课讲授1. 媒介的概念- 介绍媒介的定义:媒介是指承载、传递信息的工具或手段。
- 举例说明: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都是媒介。
2. 媒介的分类- 介绍媒介的分类方法:按照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速度等进行分类。
- 举例说明:按传播方式分为口头媒介、文字媒介、图像媒介、数字媒介等。
3. 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功能- 口头媒介:如口头传说、讲座等,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成本低,但传播范围有限。
- 文字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等,特点是信息量大、保存时间长,但传播速度较慢。
- 图像媒介:如电视、电影、摄影等,特点是直观、生动,但信息量有限。
- 数字媒介:如互联网、手机等,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但易受技术限制。
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下媒介的特点和功能:- 电视- 网络- 报纸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功能。
2. 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媒介的发展,提高媒介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媒介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功能。
二、新课讲授1. 媒介发展历程- 介绍媒介发展历程:从口头媒介到文字媒介,再到图像媒介和数字媒介。
理解媒介概括总结

理解媒介概括总结前言在现代社会,媒介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的重要手段。
通过媒介,人们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新闻、音乐、电影、书籍等等。
理解媒介的概念和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媒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媒介的概念、分类和作用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介。
什么是媒介媒介是指人们用来传递或传达信息的工具或手段。
媒介可以是物质的,比如书籍、报纸、电视等,也可以是非物质的,例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媒介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呈现,从而对接收者产生影响。
媒介的分类按物质性质分类根据媒介的物质性质,可以将媒介分为以下几类:1.印刷媒介: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
印刷媒介具有可存储、可检索和可传播的特点,是传递大量信息的重要手段。
2.电子媒介:包括电视、电影、广播等。
电子媒介通过电子信号传递信息,具有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多种表达形式,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信息。
3.数字媒介:包括互联网、手机、电脑等。
数字媒介具有高效、跨时空、交互式等特点,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按传播方式分类根据媒介的传播方式,可以将媒介分为以下几类:1.单向媒介:指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如广播、电视等。
在单向媒介中,信息由媒体传递给接收者,接收者无法对信息进行直接的反馈和参与。
2.双向媒介:指信息的传播是双向的,如电话、电子邮件等。
在双向媒介中,接收者可以对信息进行回应和参与,实现信息的互动和沟通。
3.多向媒介:指信息的传播是多向的,如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
在多向媒介中,多个参与者可以同时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形成群体传播效应。
媒介的作用媒介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对我们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媒介的几个重要作用:信息传递与获取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报纸、上网浏览新闻等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动态、科技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媒介不仅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还提供了多种方式和渠道供我们快速获取信息。
理解媒介概述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媒介的定义、类型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媒介的认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媒介表达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媒介的定义、类型和发展历程。
2. 媒介的传播特点和影响力。
教学难点:1. 媒介的传播特点和影响力。
2. 媒介的利弊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媒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媒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提问:什么是媒介?媒介有哪些类型?二、新课讲解1. 媒介的定义:媒介是指传播信息、新闻、文化、娱乐等内容的工具或载体。
2. 媒介的类型:a. 传统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
b. 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社交媒体等。
3. 媒介的发展历程:a. 古代媒介:烽火、石碑、书籍等。
b. 近代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
c. 现代媒介:互联网、手机、社交媒体等。
三、课堂讨论1. 媒介的传播特点和影响力:a.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b. 影响力大,易被大众接受。
c. 传播内容多样化。
2. 媒介的利弊分析:a. 利:传播信息、促进交流、丰富生活等。
b. 弊:虚假信息、误导公众、侵犯隐私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媒介的定义、类型和发展历程。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媒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与媒介相关的案例,如虚假新闻、网络暴力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媒介的传播特点和影响力。
3.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三、小组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媒介类型,如互联网、手机等。
2. 各组设计一个与所选媒介相关的宣传海报或广告,要求体现媒介的特点和利弊。
3. 各组展示作品,其他组学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媒介的利弊分析。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使用媒介,提高媒介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解析
身体受到超强刺激的 压力时,中枢神经系 统就截除或隔离使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我截除”是解除中枢 神经系统压力的直接手段
不舒适的器官、感觉和机能,借以保护自己,因此发 明创造的刺激就构成加快速度和增加负担的压力。
轮子是脚的延伸
原文解析
“自我截除”是解除中枢神经系统压力的直接手段
书(P77)“病人带上
耳机,转动旋钮……因为中 枢神经系统要调动全身的 麻木反应去对付专门化刺 激的挑战”
生理上说,
人在正常使用 技术的情况下, 总是永远受到 技术的修改。 反过来,人又 不断寻求新的 方式去修改自 己的技术。
任何发明 和创造都 是人体的 延伸或” 自我截除”
社会层面,
社会经济的 发展,人们 的各种需要 使各种技术、 发明等应运 而生。战争 对技术的催 化作用。
原文解析
3、麻木 的原理
旧有媒介对感知的延伸形成一种压抑和削弱。
原
视觉
文 解
文字
延伸
析
口语
听觉
压抑和削弱
而电报这种电力形式和印刷术、转轮印刷机相交叉 便产生了现代的报纸;照片这种化学和光学反应过 程与机械杂交,就生成了电影。
“这些杂交形态的技术具有一种杂种的 活力和暴力。”
原
文 解 析
杂交的结果是:旧的媒介成为新媒介的内 容——而不是新媒介的前身,二者并非演 化或推进。这里,麦克卢汉总是强调摆脱
那耳客索斯的真正意 义——自我截除或自 我延伸,同时自我截 除不允许自我认识。
原文解析
任何发明和创造都是人体的延伸或”自我截除”
书(P79)“我们观看使用或感知
任何技术形式的延伸时,必然接受 它……所以说,如果要使用技术就必 须为它服务,就必然要把我们自己的 延伸当做神祗或小型的宗教来信奉。”
原文解析
电力时代,中枢神经系统延 伸和暴露后,我们必须使其 麻木,否则我们必死无疑。
原文解析
书(P81)电力媒介时代(无意识、冷漠、焦
虑的时代),但是却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时代, 意识到技术是人的延伸,电力媒介信息的瞬时即 达和融合全面,使人对自我的认识和社会整体的
认识达到视通万里的程度,有了这个意识,“社 会觉悟”以内疚心的原因表现出来。内疚使内心
吴艳丽
潘攀
目录
理论:媒介即人的延伸
原文解析
一、小玩意爱好者 ——麻木性自恋
二、 杂交的能量 ——危险的关系
三、电力时代,人会向 什么方 向发展
读后感想
四、作为转换器的媒介
五、挑战与崩溃 ——创造力的报复
理论
媒介即人的延伸: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
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 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 广播是听觉的延伸 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
书(P90) :麦克卢汉说:阿嘉莎·克克
里斯蒂在表现侦探库勒·波洛的12个短篇
原
中,她的手法大大超过她通常的水准,她 使古典的主题适应类似的现代主题,借以
文
把探案小说的形式推向无与伦比的高度。
解
析
韩剧《49日》
原 文
智贤变成灵魂遇见的时间使者,而这个“时 间使者”类似与我们《新白娘子传奇》中的 “黑白无常”的角色,“灵魂附体”则想到
“后视镜”思维,即认为汽车是速度更快
的马,电灯是功率更大的蜡烛。
书(P83) :语言媒介和生产媒介一样塑 造社会发展的进程,这个思想是对马克思 主义辩证法的颠覆作用,是再严重不过了。
原 文 解 析 在马克思的观点里:语言是意识,只是对社会客
观存在的反映,只能反映社会的发展,不能塑造社 会的发展,而麦克卢汉的观点中,我这样理解,语 言媒介是人的话语的延伸,是生产媒介的另外一种 听觉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延伸,所以的媒介都是平等 存在的,所以麦克卢汉认为语言媒介和生产媒介一 样塑造社会发展的进程。
原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一种新的媒介对人的
文
感知的延伸都要改变各种感知的比率。
解 析
“媒介作为我们感知的延伸,必然要形成新的 比率。不但各种感知会形成新的比率,而且它
们之间在相互作用时也要形成新的比率。”
麦克卢汉指出了新老媒介的交替并不是简 单地取代与被取代地关系,而是一种杂交的 能量。
麦克卢汉指出当新的压力促使新媒介产生,出
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 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方式。
理论
媒介即人的延伸,这是一个比喻,他所谈的“媒介”, 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媒体”,或者“大众媒体”。
“媒介”
一切延伸人类器 官的工具、技术 和活动都可能被 当作媒介来研究。
这在书本的第二部分很好地体现
了:麦克卢汉列举了26种媒介,服 装、印刷品、汽车、游戏、武器等 等,这些媒介在出现后,的确在很大 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 人们价值观念和信仰,改变了传统 的媒介形态或者说对媒介的认知。
原文解析
一、小玩意爱好者——麻木性自恋
1、那耳客索斯神话的要旨是:
人们在任何材料中的延 伸会立即产生迷恋。
原文解析
2、自 我截除 “自我截除”是解除中
枢神经系统压力的直接手段 任何发明和创造都是人体的 延伸或”自我截除”
原文解析
生气
“自我截除”是解除中枢 神经系统压力的直接手段
郁闷 发泄
沮丧
我们常常利用受控条件下 的运动和游戏去创造人为 和情景,亦抗衡实际生活 中的刺激和压力。
不平衡,截除内心的痛楚达到平衡,必然使人麻 木,人不能做痛苦的矛盾体,怎么样进行自我截 除达到麻木的状态?在电子时代?
原文解析
书(P81)是需要麻木来截除痛苦?
还是媒介使用多了无意识的走向了麻木? 人创造技术对抗刺激,进行自我截除
或自我延伸,而技术使人麻木使人达到平衡。
二、 杂交的能量——危险的关系
现新旧媒介交锋的场面,这种场面并不是简单
地取代与被取代地关系,而是一种杂交的能量,
原
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媒介的交叠会爆发出惊
文
人的力量。但这种杂交的影响却是不明确的。
解 析
因为麦克卢汉认为“两种媒介杂交或交汇的时 刻,是发现真理和给人启示的时刻,由此而产
生新的媒介形式。”
新 媒 介
杂 交
旧 媒 介
任何新的媒介在延伸一种感知的同时也会对
解
各类聊斋志异中狐仙附体之类的故事,这部
析
现代的韩剧沿用了韩剧一如既往的3角恋、 韩剧中韩国绿化极好,及其舒适整洁的环境,
引领潮流的韩国服饰加上“灵魂附身”“时
间使者”这些中国民间的狐仙鬼怪之类的传
说使其拥有极好的收视率,列韩国同时段第
一名。充分体现媒介杂交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