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6讲:阅读人物描写及作用+结合实际谈观点(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合集下载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6讲:阅读人物描写及作用+结合实际谈观点(部编版,含例题)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6讲:阅读人物描写及作用+结合实际谈观点(部编版,含例题)

小升初人物描写及作用+结合实际谈观点(基础版)知识点一:人物描写及其作用一、人物描写的分类:(1)肖像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②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①显示人物内心世界;②刻画人物性格;③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④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②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③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④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①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②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③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④深化作品主题。

【例题1】书香作伴丁立梅(1)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2)那时家贫,无钱买书。

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

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3)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

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

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

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闪现出、挪动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

我(走、扑、溜)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小学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资料: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小学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资料: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新知讲解】这节课,我们学习人物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一、常考题型某句话或某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二、基本知识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下面几种:1、外貌描写对人物的五官长相、穿着打扮、身材特征的描写。

外貌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人物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有密切的联系。

2、神态描写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给人真实感,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

3、语言描写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

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4、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

5、心理描写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

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

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三、答题模式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1、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这段话通过对××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这段话通过对××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心理描写:这段话通过对××的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人物描写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人物描写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 肖像描写; (2) 外貌描写; (3) 神态描写; (4) 动作描写;(5) 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五官容貌、身材形态、衣着打扮、举止风度。

作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作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3.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
作用: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4.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表现在对话中。

作用:展示人物心理、表现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5.动作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得个性鲜明、突出、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第1页共1页。

【精品】小升初语文衔接教材 第16讲:记叙文写作之人物描写

【精品】小升初语文衔接教材 第16讲:记叙文写作之人物描写

第16讲:记叙文写作之人物描写新课标提出了小学作文教学地写作目地及内容要求。

写作目地1.有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地欲望。

2.能写简单地纪实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款理清楚。

3.学写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

4.能依据习作要求自主选材,编写作文提纲。

5.能独立修改自己地习作,并与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学写规范,整洁。

写作内容1.能围绕目标系统地搜集,整理材料。

2.能进行初步地记叙,议论,抒情地综合训练,为升入中学打好基础。

3.能写简单地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做到格式正确。

4.能熟练运用常用批改符号进行习作地互评互改。

5.能独立修改自己地习作,并与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学写规范,整洁。

6.每学年课内习作16次左右,小练笔50次左右,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50字左右。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作文要求1.写作时考虑不同地目标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地丰富多彩,捕捉事物地特征力求有创意表达。

4.依据表达地中心,选择恰当地表达方式。

正确安排内容地先后和详略。

款理清楚地表达自己地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地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写简单地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写简单地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依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能依据文章地内在联系和自己地正确想象,进行扩写和续写。

能变换文章地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地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地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以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地标点。

10.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地习作。

一,什么叫人物细节描写?人物细节描写,就是把人物细小特征,如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表情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地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讲解——记叙文阅读(2.描写手法及其作用)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讲解——记叙文阅读(2.描写手法及其作用)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专题五——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附对应考点习题)常见考点二:描写手法及其作用(一)肖像描写定义:是对人物的服饰、容貌、神态等外部特征的描写。

人的气质、精神、心理、感情的变化往往凝聚在脸部表情上,所以“画脸”、“点睛”是肖像描写的重点。

肖像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二)动作描写定义:是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动作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三)语言描写定义:是对人物的对话的描写。

言为心声,对话往往表现出人物思想发展变化及个性,所以描写人物具有个性的语言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的作用: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四)心理描写定义:心理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想什么”。

心理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环境描写定义及分类:(1)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记叙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不是为了单纯地写景,而是有一定目的的。

(2)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渲染气氛(氛围)。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一般放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习题汇编】种春风①立春那天,我去邮局取款。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解析表里的生物(1)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fèi)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运用反问的手法,确信“我”的观点是正确的)(2)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3)一天,我对父亲说:(4)“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5)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6)“只许听,不许动。

”(7)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8)“小孩儿不许动表。

”(9)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依据“我”生活经验,猜测表里一定有一个生物)//第一部分(1——9)写“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一定也有个生物。

(10)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集中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11)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将要满足之时的紧张心情。

四年级阅读专项辅导之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四年级阅读专项辅导之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分析知识梳理:人物就是文章的灵魂,就是构成文章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而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它就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人物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就是需要作者精心刻画加以渲染的,并力求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跃然纸上。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与心理描写。

这五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外貌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与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与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4、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或就是更加突显人物个性,使的作文给人一真实感,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

5、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当然运用描写方法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如刻画活泼开朗的性格外向型的人物时可突出语言、动作的描写;如刻画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型的人物时可以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描写为主。

所以,人物刻画只有精心雕琢,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一、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齐白石就是我国杰出的画家,她的画举世闻名。

许多人纷纷拜访齐白石,要她介绍经验,传授画画的秘诀。

齐白石在一次接待客人时,诚恳地说:“作画并无秘诀,全在一天也不能空闲。

”1.写出文段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文中引用了齐白石的原话可以瞧出属于人物描写中的语言描写。

因为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与性格特点,所以其作用就是表现了齐白石的诚恳与谦虚的品质。

中考阅读复习《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讲义

中考阅读复习《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讲义

中考阅读复习《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的作用》讲义——人物性情及环境描写的作用剖析人物的性情特点主要是针对写人的记叙文。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情、提醒作品主题效劳的。

阅读时只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掌握人物性情特点,才干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一、如何掌握剖析人物的思想性情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人物富有特性化的言语、外貌、举措、神态、心思描写。

〔二〕经过对其他人物的言行描写,直接反映主人公思想性情。

〔三〕经过了解详细事情,了解人物笼统。

〔四〕从细节描写入手。

细节描写也是描写人物性情的重要手腕。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言语、举措、服饰、神情以及事物、环境的纤细处停止详细描写。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父亲在打完我之后,跑到学校,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夹袄拿给我,还塞给我两个铜板。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五〕从剖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如«最后一课»一文中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怕教员到了解、同情和亲爱教员,以致于觉得〝他历来没有这么矮小〞,这种人物关系的变化,正表达了小弗朗士的逐渐成熟和剧烈的爱国之心。

又如抓关键性词语。

如«背影»一文中〝我的泪很快地流上去了〞这句话中〝很快〞二字表现出〝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六〕和文章宗旨结合起来了解人物。

写人物的基本目的,还是为了表达文章的宗旨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和宗旨结合起来了解文章中的人物,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写的是保罗的哥哥,在圣诞节前一天,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保罗一辆新车。

有一个男孩很是羡慕,当男孩坐着这辆新车离开自己的家,对腿有残疾的弟弟说,〝未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时,他的弟弟快乐极了。

文章的开头写道,保罗从内心感遭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这最后一句,显然是文章的宗旨。

这里,〝给予〞是什么意思?在文章中区分是谁给予了谁?结合全文不难发现,是保罗的哥哥给了保罗一辆新车,保罗是快乐的,保罗的哥哥当然也快乐;是男孩〝未来要送你〔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是男孩爱弟弟的快乐,弟弟也很快乐;也是保罗让男孩和男孩的弟弟坐车兜风,他们三个一同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更是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人物描写及作用+结合实际谈观点(基础版)知识点一:人物描写及其作用一、人物描写的分类:(1)肖像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②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③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①显示人物内心世界;②刻画人物性格;③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④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②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③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④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①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②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③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④深化作品主题。

【例题1】书香作伴丁立梅(1)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2)那时家贫,无钱买书。

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

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3)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

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

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

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闪现出、挪动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

我(走、扑、溜)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4)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

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

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

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

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

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

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

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

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5)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

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

一个村庄,在安睡。

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6)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

他藏有一壁橱的书。

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

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7)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

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

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8)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

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

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9)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

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10)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11)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

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12)人、书、风,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

1.仔细阅读第(3)段,请从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要回答所填词语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4分)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欢喜来,哦,在呢,在呢。

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所选表现了“我”的心情。

【参考答案】腾跳出、扑。

(选对一个词语1分,共2分)表现了“我看见小人书书摊的欢喜与渴望看小人书的急切(2分)。

(意近即可)【例题2】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⑴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

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汉,留武汉工作,结婚,生了我。

他的奋斗,换来了理想的大学合适的职业和幸福的家庭。

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父亲——离家游子。

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

⑵我仍记得,父亲接我放学后带我直奔前往开封的列车,夜色如墨,列车摇晃着我疲倦的神经,懵懂的我从未读懂过父亲那晚的表情,他一直看着窗外,眼里似乎闪烁着什么,但不是眼泪,是一种难于言说的情感……火车哀鸣着停止了摇晃,我从父亲的怀里惺忪醒来,又是一段颠簸的汽车行程后,父亲拽着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赶往乡村,黄河的风凉湿了父亲的手心。

⑶沉沉夜色,静默村庄,木门一开,黑漆漆的夜色瞬间被老屋里的灯光穿透,我有些晕眩,模糊的视线里烟雾缭绕,纸钱的火苗摇摆在黑红的棺材前,父亲嚎啕着,跪地不起……⑷那时的我的确太小,奶奶去世,我竟没有一滴眼泪。

长大了一点儿,我才明白,和自己深爱的人离别,心有多么痛。

对于父亲也是,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人走了,并且是永远地走了……⑸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这就是父亲全部的痛苦。

⑹现在我知道,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恐慌:他也许在奶奶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⑺奶奶是中秋节去世的。

几年之后的一个中秋节,刚搬进新房不久,父亲在奶奶的照片前点了一炷香,慢慢的鞠了个躬,缓缓坐下,然后静静地注视着照片。

良久,父亲看着我,轻轻地说:“今后别再让你妈生气了。

”⑻也许他在遗憾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现在没机会了。

不知道天下有没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的?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等待面前是否显得渺小?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⑼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也许最深的母子之情只能属于童年,因为那时,孩子一无所有。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离家后,天下将会有多少老无所依的父母。

⑽父亲那眼神中,也许还有责任。

父亲的母亲已经将全部交给父亲,我懂得有一天,父亲也会将全部交给我,虽然我极不愿那一天的到来。

但我知道,这个轮回终会由我接下去!⑾那晚,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我和父亲静静地坐在一起,我能感受到,他害怕失去的,不只是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孩子。

他知道,有一天他的孩子也会离家的。

⑿父亲一直在弥补,他总是一有时间就带我和母亲回开封看看,摇晃的火车不再让我疲倦,如墨的夜色早已被家的灯光照耀的温暖、明媚!父亲总是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总是握着母亲还未衰老的手,渐渐意识到:该轮到我了!(作者:马家越选自《读者》2012第11期)1.第7段划线句子运用何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答案】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表达了父亲对奶奶深深的思念、没有好好报答甚至曾经让奶奶生气的愧疚。

【课堂练习】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胡子宏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

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

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

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

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

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

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

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

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

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

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

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

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

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

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

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

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

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

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

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