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则精编版
印刷品包装质量标准

印刷品包装质量标准在各行业中,印刷品包装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用于产品的保护,还通过设计精美的外包装提升产品形象和价值。
然而,为了确保印刷品包装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套规范、规程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会重点论述印刷品包装的质量标准,并探讨一些可能的改进方法。
1. 材料选择印刷品包装的质量首先取决于所选材料的品质。
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必要的质量检验。
例如,纸张的厚度、韧性和吸水性应符合相关要求,塑料薄膜应具有足够的韧性和透明度,金属材料应具有充分的强度和耐腐蚀性等。
此外,包装材料还应达到环保要求,避免使用有害物质。
2. 印刷质量印刷是印刷品包装的核心环节之一,因此印刷质量的标准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印刷颜色应准确鲜艳,符合品牌要求,并且在不同包装中保持一致。
其次,印刷图案应清晰、锐利,没有模糊或偏移的情况。
最后,印刷表面应平整,无气泡、起皱或刮痕等瑕疵,以确保印刷品包装的整体美观度和质量。
3. 尺寸和结构印刷品包装的尺寸和结构也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包装尺寸应准确无误,符合产品尺寸要求,并提供足够的保护空间。
例如,食品包装应确保食品不受挤压或碰撞而损坏。
同时,包装结构应稳固,不易变形或开裂。
对于易碎或重要的产品,可以考虑加入增强结构,如内衬材料或纸箱加固等,以提供更高的保护性能。
4. 标识和提示标识和提示是印刷品包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和准确性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
包装上应包含清晰可读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经过正确的质量控制和印刷技术处理,确保字体清晰、无污渍和模糊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考虑添加一些温馨提示,如“请勿放置在高温环境下”、“请勿刺破包装”等,以指导消费者正确使用和储存产品。
总之,印刷品包装的质量标准对于各行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通过材料选择、印刷质量、尺寸和结构的优化以及标识和提示的完善,可以确保印刷品包装的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并提高产品的形象和价值。
印刷包装行业印刷质量检验标准

印刷包装行业印刷质量检验标准近年来,随着印刷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印刷质量检验标准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印刷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声誉,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印刷质量检验标准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印刷前期准备、印刷加工、印刷后加工以及成品检验等方面,探讨印刷包装行业的印刷质量检验标准。
一、印刷前期准备在印刷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对印刷材料进行检验。
首先,应检查版材的质量,包括版材的平整度、厚度、强度等,确保版材的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
其次,对油墨进行检验,主要检查油墨的颜色、粘度、干燥时间等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还需要检验其他辅助材料,如纸张、胶水等,保证其质量符合印刷要求。
二、印刷加工在印刷加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保印刷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机械等设施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并进行定期检验。
同时,印刷操作人员应该熟悉印刷设备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其次,在印刷过程中,要对印刷色调、锐度、印刷面和背面对位等进行检查,确保印刷质量符合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印刷速度、印版清洗等进行检验。
三、印刷后加工印刷后加工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裁切、折页、糊盒等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加工设备进行检验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加工人员应熟悉加工操作规程,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在加工完成后,对印刷品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切口、折痕、粘贴等方面,确保加工质量符合标准。
四、成品检验成品是印刷包装行业最终呈现给客户的产品,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
在成品检验过程中,应对印刷品外观、尺寸、色彩、文字清晰度等方面进行检查。
此外,还需要对印刷品的包装质量进行检验,包括包装箱的牢固度、标签的粘贴位置等。
在完成成品检验后,应根据检验结果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处理,确保优质产品的出货率。
综上所述,印刷包装行业的印刷质量检验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
通过完善的检验标准和规程,可以准确判断出印刷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印刷包装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印刷包装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1. 引言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包装成品的质量检验方法。
2. 术语和定义
- 印刷包装成品:指在印刷、涂布、复合、拉伸成型等多种工艺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质量和规格要求的包装成品。
- 质量检验:指对印刷包装成品进行品质测试的过程。
3. 检验方法
3.1 外观检验
按照制定的外观质量要求检查样品的外观,包括印刷质量、覆盖力、平整度、裁切情况等。
如有明显缺陷,判为不合格。
3.2 尺寸测定
使用相应测量仪器检查样品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高度、厚度等。
如尺寸偏差超过规定限度,判为不合格。
3.3 物理性能测试
按照制定的物理性能测试标准,使用相应测量仪器进行测试,包括拉伸强度、抗破强度、打孔强度等。
如测试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判为不合格。
3.4 包装完整性检验
检查印刷包装成品的包装是否完好,如有破损、渗漏、变形等情况,判为不合格。
4. 质量评定
4.1合格品
外观无瑕疵,符合尺寸和物理性能标准,包装完整无破损、渗漏等质量问题的成品为合格品。
4.2不合格品
有以下情况者为不合格品:
- 外观有明显缺陷;
- 尺寸偏差超过规定限度;
- 物理性能测试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
- 包装有破损、渗漏等情况。
5. 处理措施
对检验出的不合格品,应进行分类处置,包括返工、报废、退货、索赔等措施。
同时,应采取措施改进产品质量,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6. 结论
本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印刷包装成品的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印刷业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

印刷业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印刷业作为一门专业的制造行业,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印刷品质量是评判一个印刷企业能力和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规范印刷品质量检验过程,并保证印刷品质量稳定和可控,制定一套统一的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印刷品的色彩、清晰度、定位准确度、印刷材料、尺寸精度、包装等方面进行讨论,详细介绍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色彩颜色是印刷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印刷品的质量和美感至关重要。
在印刷品质量检验中,首先应注意印刷品与原稿之间的色差。
印刷色彩应与原稿中的色彩相匹配,如果存在明显的色差,可能是由于色标不准或者印刷过程中色彩管理失误所致。
其次,印刷品的色彩应均匀分布,不应出现色块之间的明显分界线。
最后,对于特殊材料和特殊工艺的印刷品,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检验其特殊色彩效果。
二、清晰度印刷品的清晰度是指印刷品上文字和图像的清晰程度。
在印刷品质量检验中,应检查文字和图像是否清晰可辨。
文字应具有良好的清晰度,不应出现模糊、断裂或者重影等问题。
图像应有清晰的轮廓和细节,不应存在模糊或者失真的现象。
如果出现清晰度问题,可能是由于版面设计不合理、墨水不适宜或者印刷过程中的误差所致。
三、定位准确度定位准确度是指印刷品上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是否准确。
在印刷品质量检验中,应验证元素之间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比如,文字是否居中、图片是否与文字对齐等。
通过检验定位准确度,可以判断印刷过程中是否存在版面设计或者印刷位置调整的错误。
四、印刷材料印刷品的质量与印刷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有密切关系。
在印刷品质量检验中,应检查印刷材料的质量和适用性。
纸张应具有合适的厚度、光泽度和平滑度,不应出现折痕、皱纹或者断裂等问题。
墨水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鲜艳度和稳定性,不应出现脱落、褪色或者跑蓝的现象。
如果印刷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印刷品出现不均匀、污渍、色差或者附着不牢的情况。
五、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指印刷品在长度、宽度和厚度方面的准确性。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精编版

装订质量要求与检验标准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平装书刊的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平装印刷产品也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锁线订、胶粘装订、铁丝平订、缝纫订的平装产品。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 1.1- 2008 印刷技术术语GB/T 788 - 1999 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3术语和定义3.1骑马订装:用金属丝从书帖折缝中穿订的装联方式。
3.2平装:书芯经订联后,包软质封面、裁切成册的工艺方式。
3.3精装:书芯经订联、裁切、造型后,用硬纸板或软质材料制作书壳的,表面装潢讲究和耐用、耐保存的一种书籍装订方式。
3.4折页:将印张折叠成书帖的工序。
3.5天头:版心上沿至成品幅面上沿之间的空白区域。
3.6地脚:版心下沿至成品幅面下沿之间的空白区域。
3.7订口:书本加工中需订联的部位。
3.8切口:产品加工的裁切位置。
3.9勒口:书籍封面沿前切口向里折叠部分。
3.10衬纸:平装书中与封二或封三相邻的空白页张。
3.11岗线:平装包封造成的书脊处凸出封面的棱线。
3.12扒圆:将裁切后的书芯背部加工成弧形的工艺。
3.13起脊:在扒圆后的书脊处加工出一条隆起棱线的工艺。
3.14环衬:书芯前后各粘的一折两页的纸张,用于书芯与书壳的连接。
3.15飘口:精装书壳超出书芯切口的部分。
3.16书壳:一种用硬纸板或软质材料、经加工后制成书籍封面。
3.17中径:硬质封面的封二和封三之间的部位。
3.18中径条:在中径上粘接的纸板、卡纸或纸张。
3.19中缝:中径条与封二和封三之间的缝隙。
3.20包边:书壳封面材料向内的反折边。
4质量要求5.1测量法按有关标准的要求,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计量工具检查相应部位的尺寸。
5.2目测法按有关标准的要求,目测相应部位的质量。
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日新月异,印刷品的使用范围也日益广泛。
无论是出版物、宣传品还是包装材料,印刷品对于产品形象与品质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印刷品达到预期效果,制定一套标准的质量检验程序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标准。
1. 色彩准确性检验色彩的准确性对印刷品来说至关重要。
在进行色彩准确性检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与仪器。
常见的方法包括视觉比对法、色差仪比对法以及光谱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与原始设计保持一致。
2. 清晰度与锐度检验清晰度与锐度是印刷品展现细节与图像精确度的重要标志。
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文字的清晰度、图像的锐度以及边缘的清晰与平滑程度。
用肉眼观察或借助专业设备,如显微镜等,可以帮助检验员准确评估印刷品的清晰度与锐度。
3. 纸张选择与检验印刷品的纸张选择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
因此,在印刷品质量检验中,必须对纸张进行仔细检验。
首先要确保纸张的材质是否与所需的印刷效果相匹配,其次要检查纸张的平整度、厚度、光泽度以及防水性等方面的性能。
4. 印刷效果检验印刷效果是衡量印刷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眼观和手触,可以检查印刷品的墨色分布是否均匀、印刷的品质是否清晰、是否有色差、印刷是否有噪点、有无印刷重影等。
5. 上光与涂层检验上光和涂层是提升印刷品外观质量的常用方法。
在进行质量检验时,需要检查上光和涂层的均匀度、光泽度和附着力。
使用专业的触摸仪器可以帮助检验员判断上光与涂层的质量。
6. 尺寸与装订检验印刷品的尺寸和装订方式直接影响使用者体验和外观效果。
所以需要检验印刷品的尺寸、边框、裁切质量和装订方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是否均匀。
总结:印刷品的质量检验对保证出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本文所提到的标准仅作为参考,具体的质量检验仍需根据不同的印刷品类型和要求来制定。
通过严格遵守质量标准,印刷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并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
印刷品质量标准

印刷品包装验收标准:1,外观外观是首要的,必须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其次是色调,应基本一致;然后是文字,应完整、清楚,位置准确;最后是尺寸要求,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要小于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要小于1.0mm。
2.层次各阶调应分明,层次清楚3.套印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
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码差小于等于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码差小于等于0.20mm.4.网点网点作为印刷的基本单元,应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
50%网点的扩大值,精细印刷品为10%-20%;一般印刷品为10%-25%。
5.颜色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丰富多彩。
指标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青(C)品红(M)小于等于0.15黑(BK)小于等0.20,黄(Y)小于等0.10;二是颜色符合印刷样品。
(备注)符合印刷样品与电子文件和是否是传统打佯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凹版印刷品质量检查质量检查方法1.外观成品应整洁,无明显脏污,残缺,刀丝;文字印刷清晰完整,5号字以下不误字意;印迹边缘光洁,无断划少点;网纹清晰均匀,无明显变形及残缺;图像颜色自然,协调。
2套印画面主题部位,实地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5mm,网纹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3mm;画面次要部位,实地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8mm,网纹印刷误差应不大于0.6mm。
1、外观:版面干净,无明显脏污;色调一致;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无切割不良、飞边;尺寸允许误差小于1.0mm。
2、层次:各阶调应分明,层次清楚。
3、套印: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套印允许误码差小于等于0.20mm。
4、网点:网点应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50%网点的扩大值为10%-25%。
5、颜色:颜色符合原稿,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青(C)品红(M)小于等于0.15,黑(BK)小于等于0.20,黄(Y)小于等于0.10。
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

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在现代社会中,印刷品已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出版物、广告宣传品还是包装材料,我们都对印刷品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印刷品质量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印刷前期准备、印刷过程、成品检验等方面介绍印刷品质量检验的标准和要点。
一、印刷前期准备印刷品质量的检验工作应从印刷前期准备开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印刷文件的准备:合理的文件设计和准确的文件规格是印刷品质量的关键。
印刷文件应符合规范的格式要求,并且图文排版、色彩搭配等方面应合理。
在印刷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应仔细核对印刷文件的各项要求。
2. 印刷版的制作:印刷版的制作对于印刷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制版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制版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版面的精准和准确性。
3. 原材料的选择与检查:在印刷过程中所使用的纸张、油墨和化学品等原材料,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在使用之前,应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达到要求。
二、印刷过程印刷过程是印刷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印刷设备的调试:印刷设备的调试是确保印刷质量的基础。
在开始正式印刷之前,应对设备进行仔细的调试和检查,包括印刷速度、压力、色彩等参数的调整。
2. 色彩的控制:色彩是印刷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印刷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调整色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印刷品的色彩表现力和真实性。
3. 压力的控制:印刷过程中的压力控制对于保证版面平整和文字图案清晰度至关重要。
应根据不同的印刷要求和原材料特性,合理调整印刷压力,确保印刷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成品检验印刷品质量的最终评判在于成品的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版面的准确性:对于书籍、报纸等印刷品,应仔细检查版面的准确性,包括文字的位置、大小、行距等方面。
同时,还需检查图片的质量和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2. 色彩的一致性:印刷品的色彩一致性是评判其质量的关键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印刷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则
11
1.0 目的
本标准规定包装用印刷品的技术要求和包装、标志、储运的要求,以及其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法、检验规则。
2.0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包装用印刷品。
3.0 引用标准
3.1 GB/T 7705—2008 《平版装潢印刷品》
3.2 GB/T7707-2008《凹版装潢印刷品》
3.3 GB 12904—2008《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3.4 GB/T 18348—2008《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3.5 GB/T2828.1-2003/ISO2859-1:1999《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3.6 CY/T 5—1999《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3.7 顾客技术标准
4.0 参考文件
4.1 《成品抽检作业指导书》
5.0 术语
5.1 A类产品:卷烟包装用印刷品;
5.2 B类产品:其它普通包装用产品;
6.0 技术要求
6.1 材料质量
6.1.1纸张纸张要求切边整齐、洁净、无斑点、条痕,纸张色调一致。
纸张克重要求符合:①白卡纸、白板纸:设计值±设计值3%,②铜版纸、镀铝纸:设计值±设计值4%,③金卡纸(镭射纸)、银卡纸、转移卡纸:设计值±设计值3%;纸张厚度要求符合:标称值±标称值×5%。
每批纸之间无明显差别,纸张必须满足《原辅材料、工装技术要求、抽样规则及检验方法》技术要求;
6.1.2油墨采用与印刷设备配套的具有生产企业出厂合格证的优质油墨,色调必须与样张一致、耐磨、无异味,必须满足《原辅材料、工装技术要求、抽样规则及检验方法》技术要求;
6.1.3 检验测试环境温度23±2℃;湿度55±5。
6.2 印刷质量
6.2.1 公司在加工包装印刷品时须按顾客提供的标准图纸、标准样张进行生产。
6.2.2 色泽
同一品种不同批次之间的色泽应保持一致。
测色仪可测定时,A类产品不同批次、同批、同色色差
△Ecmc≤2.00;B类产品不同批次、同批、同色色差△Ecmc≤2.50;当仪器无法测定时,比照标准样张进行目测。
6.2.3 纸张平整度
印刷后印刷品的纸张应平整,不变形,无卷边,折角。
自然卷曲高度不得超过5 mm。
6.2.4 墨色
a)墨色鲜艳,光亮牢固,均匀不露底,着色柔润,同一品种同一批次内墨色基本一致。
墨色耐磨性≥70%(具体对上UV光的产品检测的摩擦次
数为70次,水性上光的产品摩擦次数为40次)。
同色密度偏差≤0.05。
b)墨层不得爆裂。
6.2.5 文字线条
文字线条清晰完整,不变形,无模糊、毛刺。
6.2.6 网纹
网纹足实,层次分明,光洁清晰,无龟纹。
6.2.7 套印
套印准确。
A类产品套印要求
胶印套印允差:主要部位≤0.15mm,次要部位≤0.2 mm;丝网套印允差:第一次主要部位≤0.2mm,次要部位≤0.3 mm;第二次主要部位≤0.4mm,次要部位≤0.5 mm;凹印套色允差:主要部位≤0.2mm,次要部位≤0.3mm;B类产品套印要求
胶印套印允差:主要部位≤0.2mm,次要部位≤0.3mm;其它印刷方式套印允差:主要部位≤0.35mm,次要部位≤0.45mm;
6.2.8 版面实地
版面无花糊、脏污、指痕、油渍、粘坏、纸毛,实地处平实光洁,无条杠、花糊、鱼鳞状斑纹。
A类产品主要部位不允许有明显色点或墨皮,小盒次要部位(长)≤0.5mm的色点≤一个,条盒次要部位(长)≤0.5mm 的色点≤二个;B类产品主要部位≤0.8mm的色点≤一个,次要部位(长)≤0.8mm的色点≤二个;
注:A类产品主要部位包括产品的正面、背面、顶部和条码,其它为次要部位;B类产品主、次部位参照A 类产品;
6.2.9 条形码
条形码应符合GB 12904—2008《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的规定。
6.3 烫金质量
烫印准确,光洁平整、牢固,无花糊、野金、露底、毛刺。
A类产品套烫允差:小盒主要部位≤0.15 mm,次要部位≤0.25 mm,烫残长度≤0.3 mm;条盒主要部位≤0.20 mm,次要部位≤0.30 mm,烫残长度≤0.5 mm;全息烫金小盒≤0.5 mm,条盒≤0.8 mm。
野金:主要部位(长)≤0.2 mm≤一个,次要部位(长)≤0.2 mm的白点≤二个。
B类产品主要部位≤0.35 mm,次要部位≤0.45 mm,烫残长度≤1.0 mm;
6.4 凹凸(折光)质量
凹凸轮廓光洁、饱满,无裂纹、残缺、断线,图案有立体感。
折光压纹清晰,均匀一致。
A类产品偏位允差:小盒≤0.25 mm,条盒≤0.35mm;B类产品偏位允差:小盒≤0.35 mm,条盒≤0.45mm。
6.5 上光
上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上光层均匀、光亮、牢固,表面爽滑,不变色、粘连,无明显变黄。
6.6 复膜质量
6.6.1覆膜粘结牢固;表面干净、平整,不模糊,光洁度好;无皱折、无起泡和粉
箔痕迹。
6.6.2覆膜膜层分割尺寸准确,边缘光滑,不出膜,无明显卷曲,破口不超过10mm。
6.6.3覆膜后干燥程度适当,无粘坏表面薄膜或纸张现象。
6.7 模切质量
6.7.1 模切规格按顾客提供的标准图纸执行。
6.7.2 模切要求
模切后版面必须符合相应规格,切线应切断,不得粘连,成品叠放整齐。
同一刀不得倒放、错版、错牌、混牌,无毛刺、卷边,不得夹带、粘连碎
纸、废屑或纸毛。
偏位允差:小盒≤0.3 mm,条盒≤0.5 mm。
6.7.3 切线
切线均匀,成型部位的切线应切穿、无毛边粘连现象,上浆处齿线不得切
通纸板。
6.7.4 压线(齿线)
压线(齿线)均匀,深浅适中、均匀,不错位且不得断裂。
6.8 粘盒
粘口牢固,粘位正确,压线不得破裂,不得露粘胶,粘花盒面。
粘位不正≤0.6 mm,粘花盒面≤0.25mm2。
6.9 气味
卷烟包装用印刷品不得有异味,VOC含量不得高于《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的标准。
7.0 包装、标志、贮运
7.1 包装必须按顾客要求的包装材料、规格进行,包装牢固、整齐不变形、紧密不松散,
不外露多余塑料纸,数量不得短缺。
7.2 每一包件端面上贴合格标识,标签内容必须填写清楚完整。
7.3 贮运产品应严防潮湿、曝晒、热烤、摔碰,避免堆压过高、散包等。
不得与有毒、
异味的物品及化学物品同贮同运。
8.0 如有顾客质量指标要求高于上述指标数据的,以顾客指标数据为准;
9.0 检验抽样方案
样本抽取按Q/KDNJ03-72-2004《成品抽检作业指导书》执行。
11.0 检验方法
11.1 式样
检验人员采用比照标准样张和标准图纸的方式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顾客要求。
11.2 色泽
检验人员采用测色仪进行检验,色泽的结果符合6.2.2的要求。
当仪器无法测定时,
比照标准样张进行检验。
11.3 纸张平整度
检验人员经取样,样品在正常温湿度情况下,单张商标纸平铺在平面上,30分钟用游标卡尺测量卷曲的高度,检验结果符合6.2.3的要求。
11.4 墨色
a)耐磨性
检验人员采用耐磨擦仪检验,检验结果符合6.2.4的要求。
b)墨层爆裂
在压线处手工折叠180度,目测折叠处,不得有墨层爆裂现象。
11.5 文字线条
检验人员采用目测、比对标准样张方式检验,检验结果符合6.2.5的要求。
11.6 网纹
检验人员采用10倍率放大镜检验,检验结果符合6.2.6的要求。
11.7 套印
检验人员采用10倍率放大镜检验,检验结果符合6.2.7的要求。
11.8 版面、实地
检验人员采用10倍率放大镜检验,检验结果符合6.2.8的要求。
11.9 条形码
检验人员采用条码检测仪对样本连续测两次,二次显示相同且符合条形码读数可确认该次测试数据合格。
检验结果符合6.2.9的要求。
11.10 烫金
检验人员采用目测或10倍率放大镜检验,检验结果符合6.3的要求。
11.11 凹凸(折光)
检验人员采用目测或10倍率放大镜检验,检验结果符合6.4的要求。
11.12 上光
检验人员对上光质量采用目测方式检验,检验结果符合6.5的要求。
11.13 覆膜
检验人员对上光质量采用游标卡尺检验和目测方式检验,检验结果符合6.6的要求11.14 模切
检验人员比照标准尺寸对每份样品采用游标卡尺检验规格和目测方式检验,检验结果符合6.7的要求。
11.15 粘盒
检验人员采用目测检验,检验结果符合6.8的要求。
11.16 气味
检验人员采用感官评定,检验结果符合6.9的要求。
11.17 包装、标志
检验人员采用目测方式检验,检验结果符合7.0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