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职高)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中职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嗥.叫(háo)雾霭.(ǎi)甜蔗.(zhè)做窠.(kē)B.訇.然(hōng)慰藉.(jí)尸骸.(hái)围剿.(jiǎo)C.虔.诚(qián)吮.吸(yǔn)平仄.(zhè)廿.四(niàn)D.泅.水(qiú)娇嗔.(chēn)饿殍.(fǔ)债券.(j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毛骨悚然不可思义喜气羊羊细腻B.无动于忠无所顾嫉憾天动地皱褶C.混混沌沌走头无路藕断丝连辗轧D.窸窸窣窣自惭形秽面面相觑逶迤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演讲让人触目伤怀....,大家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B.李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总是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C.王老师动情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好好学习。
”D.我和李敏是好朋友,多年来我俩一直相敬如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和一切领域都将卷入空前的知识大革命。
B.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诗歌创作是否百花齐放,是判断一个时代诗歌盛衰的重要标志。
C.洛阳桥经历近千年的风流考验,至今仍安然无恙,造福于人民的伟大业绩。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的报告。
5.下列作家、作品以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裴多菲——《致橡树》——诗歌B.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散文C.郁达夫——《荷花淀》——小说D.毕淑敏——《故都的秋》——散文6.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夸张)B.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
高一职高语文试卷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sī)如影随形(xíng)B. 恍若隔世(wǎng)蹉跎岁月(cuō)C. 遥不可及(jí)豁然开朗(huò)D. 妄自菲薄(fěi)遥相呼应(yō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但他从不气馁。
B. 为了这次比赛,他日夜兼程,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
C. 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受读者喜爱。
D.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终于有了很大的提高。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采撷着知识的蜜。
B. 他的声音低沉,仿佛远处的雷声。
C. 他的脸色苍白,像一张白纸。
D. 他的脚步沉重,像一块巨石。
4. 下列词语中,与“日新月异”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变化多端B. 水乳交融C. 举世闻名D. 青出于蓝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四大名著”之首。
B. 《水浒传》讲述了宋江等108位好汉反抗封建统治的故事。
C. 《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主线。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历史事件创作的,以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为背景。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受读者喜爱。
B.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采撷着知识的蜜。
C. 他的声音低沉,仿佛远处的雷声。
D. 他的脚步沉重,像一块巨石。
7.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低沉,仿佛远处的雷声。
B. 他的脚步沉重,像一块巨石。
C.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采撷着知识的蜜。
D. 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受读者喜爱。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刻苦、有毅力。
职中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稀疏(xī shū)精益求精(jīng yì jīng qiú)B.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C.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D.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才华。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缺乏实践能力。
D.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赞同、支持B. 高兴、愉快C. 悲观、乐观D. 创意、创新4.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月亮升起来了,照亮了整个夜空。
B. 那一抹晚霞,映红了半边天。
C. 河水潺潺,如同大自然的歌谣。
D. 晨曦初照,万物苏醒。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家庭生活的小说。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一部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神魔小说。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一部以宋江为主角的历史小说。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以诸葛亮为主角的历史小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名句的下一句是什么?(1)会当凌绝顶,______。
(2)______,春眠不觉晓。
(3)______,悠然见南山。
7. 下列词语的拼音是什么?(1)悠然自得(______)(2)精益求精(______)(3)息息相关(______)8. 下列词语的意思是什么?(1)耳濡目染(______)(2)美轮美奂(______)(3)息息相关(______)三、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30分)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高一职高语文试卷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崇尚(chóng)精神焕发(huàn)B. 惊愕(è)沧海桑田(cāng)C. 情绪(xù)息息相关(xī)D. 炽热(chì)震耳欲聋(zhè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各种兴趣班。
B.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运动会推迟到下周进行。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少年。
D. 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他每天按时作息,生活很有规律。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看。
C. 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宛如一座七彩的桥梁。
B. 夜幕降临,星星闪烁,像无数颗明珠洒落在天幕上。
C.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
D. 她的笑声像清泉一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是我们班最勤奋的学生。
改为:他勤奋,是我们班最勤奋的学生。
B. 原句: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无法解决。
改为: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以至于我无法解决。
C. 原句: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改为: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一直。
D. 原句: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改为:只有努力工作,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è)精神焕发(huàn)B. 情绪(xù)息息相关(xī)C. 炽热(chì)震耳欲聋(zhèn)D. 崇尚(chóng)沧海桑田(cāng)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每天按时作息,生活很有规律。
职业高中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jīng yìng jīng yíng)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B. 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C. 举世闻名(jǔ shì wén míng)震天动地(zhèn tiān dòng dì)D. 沧海一粟(cāng hǎi yī sù)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的勤奋刻苦,使他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进了友谊,还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
C.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表演惟妙惟肖,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时代。
B. 他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C. 面对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D.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让人百读不厌。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翩翩起舞”的“翩翩”是形容舞姿轻盈的意思。
B. “冰肌玉骨”的“玉骨”是形容人体肌肤洁白如玉的意思。
C. “风华正茂”的“风华”是形容年轻人风采和才华的意思。
D. “闭月羞花”的“闭月”是形容女子美貌可以遮天蔽日的意思。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我非常喜欢读《红楼梦》,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
B. 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跑步、做操、打扫卫生。
C.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D. 他拿起笔,沉思片刻,然后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高一职高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职高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Ⅰ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惆怅(chóu )裙褶(zhě)横样子(hèng )膝盖(xī)B 寒碜(chen )包扎(zā)油腻(nì)誊写(tóng )C相称(chèng )粗陋(lòu )凫水(fǔ)吆喝(yāo hè)D拭汗(shì)裸露(luǒ)艳羡(xiàn )撂下( g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安详破天荒声名鹊起万变不离其宗B观摩顺口溜真知卓见不敢越雷池一步C脉膊炒鱿鱼闲情逸致防民之口胜于防川D部署绊脚石敝帚自珍大丈夫能屈能伸3 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了过高雅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住宅的,墙壁的,家具的,衣料的都使她苦恼。
A寒伧黯淡陈旧粗朴 B 寒酸黑暗陈旧粗陋C 寒伧黯淡破旧粗陋D 寒酸黑暗破旧粗朴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咬文嚼字有时候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礼貌用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家用“优秀”二字来表扬我,实在是过奖..了。
B.这次能和您一同共事,荣幸之至,今后还望您多多赐教..。
C.不必这么客气,做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D.蒙您及时送回丢失的支票,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6.去年暑假..,冠云和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A.四面荷花三面柳B.绿树村边合C.古道西风瘦马D.三更画舫穿藕花7.下列评述各位文学史上名人的对联,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职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愤填膺洒家遗臭万年B. 恣意妄为沮丧挑剔无厌C. 恍若隔世鸡飞蛋打颠簸流离D. 雕梁画栋毛骨悚然荒无人烟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精彩的演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他终于走出了困境,获得了成功。
C.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乱砍滥伐、减少污染物排放等。
D. 他的成绩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他勤奋刻苦、老师教导有方。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位老教授的学术成就令人敬佩,他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上。
B. 面对疫情,我们要保持冷静,不信谣、不传谣,共同抗击疫情。
C. 这个小村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十分缓慢。
D. 他在工作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张老师,您辛苦了,今天晚上我请您吃饭,表示感谢。
B. 李经理,您好!关于这个项目,我想请教一下您的意见。
C. 老师您好,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复杂,能否再给我讲一遍?D. 小明,你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别太在意,下次努力就好。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是我们班的“学习标兵”,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夜幕降临,整个城市灯火辉煌,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C.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D. 她的笑声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心情愉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 《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责时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之情。
7. 《阿Q正传》中,阿Q被枪毙时,他自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能说革命就是造反的人”,这反映了他的()。
8. 《离骚》中,屈原在表达对楚国命运的忧虑时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职高)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rray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知识)和第Ⅱ卷(语言应用)两部分。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基础知识共33分)一、本大题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找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敷衍.(yǎn)撮.土(zuō) 窘.迫(jiǒng) 奖券(juàn)B、复辟.(pì) 庞蕴.(yùn) 抽噎.(yān) 哽咽.(yè)C、黢.黑(qū) 笨拙(zhuó) 休憩.(qì) 沙砾(lè)D、粗糙(cāo) 逶迤.(yí)饿殍.(piǎo)殷红(y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分礼筹码家谱持之以恒B、忽略坚困健硕踽踽而行$C、遒劲清冽缥缈姿态翩然D、伏法寂寥任性毛骨耸然3、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笑靥:笑时脸上露出的酒窝,也指笑脸。
B、惊诧:惊讶,觉得奇怪。
C、燠热:天气阴沉,空气湿润。
燠:湿润。
D、睿智:英明有远见。
睿:看得深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等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不曾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B、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兴高采烈....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C、小屋迷失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D、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5、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C.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D.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不管气候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坚持按时到校。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8、下列句子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A今天是家母八十大寿,欢迎各位光临。
B小姐,令尊既然不愿意把财产分开,就放弃登记吧!C小姐,你得在这张文书上签个字,表示你抛弃对令堂财产的继承权。
D我家令媛这次绘画获奖,多蒙您的指点,真的好感谢你。
/9、下列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B、非能水.也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不能十步..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B.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将下列句子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人生的大舞台上,-;;;;。
我主张人人都既要当主角、配角、职员,也要当编剧、导演,同心协力演好威武雄壮的人生话剧。
①有人想当主角,为全剧挑起大梁②有人想当职员,做演出的无名英雄③有人想当导演,做全剧的“军师”!④有人想当配角,为“红花”当好“绿叶”⑤有人想当编剧,做全剧的“主帅”A. ①④③②⑤B. ⑤①③④②C. ①④②⑤③D. ⑤③①④②第Ⅱ卷(语言运用及表达共117分)二、文学常识与文学鉴赏(10分)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2、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
D、“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13、下列和《静女》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节选自《诗经﹒邶风》。
《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500篇。
C、《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中“风”价值最大的。
D、《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
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它物引出所咏之物,即起兴。
14、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分)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3分)A.为.国以礼由也为.之B.方.六七十且知方.也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会同D.如或.知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1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
B、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
C、从“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
D、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
!18.把文中加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分)译文: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4分)译文: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19.填充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1)昔我往矣, 。
今我来思,。
(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4)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五、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20--22题谁正与你擦肩而过陈启文⑴我的车蹬得飞快,快得让我来不及看清这城市的任何一张面孔。
无数攒动的人头和背脊,在我前面突然出现又在我身后匆匆隐没。
他们连同他们身后的背景对我都是模糊的,而我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个匆匆掠过的身影。
⑵丁字路口,我不得不放慢了速度。
⑶一个人正在试图横穿马路。
他穿着件洗旧的汗衫,驮着一只大蛇皮袋,满身灰黑的汗水在夏日毒烈的阳光下熠熠发光。
城市的每一个轮子都在高速运转,城市不会因为一个第一次进城的乡下人而放慢速度。
{⑷他试探着迈了一下腿,又瑟瑟地缩了回去。
⑸找死!一个人从车里探了一下头,骂。
⑹他越发狼狈,每一根神经都在颤抖,他可能感觉到了城市离死亡的距离有多近,或许只有一步,甚至是半步,这比从乡下到城市的距离,不知要近多少。
为了来到这座城市,他可能已经穿越了内地的好几个省份。
一个农民,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城市,当然不是来找死的,而是找活的。
他有点儿心虚地站在那儿,眼睛一会儿盯着大街,仿佛要在这拥挤的城市里觅出一条路来,一会儿又看看大街对面,仿佛只要穿越了这条大街就能抵达他的彼岸。
⑺他试探着又迈了一下腿,这次他没有缩回去,但他那缩头缩脑的样子真像一只过街老鼠。
那个驮在背上的大蛇皮袋在肩上左右摇晃着,这是一个比他本人更大的障碍。
离他最近的一辆车开始减速,“当心啊!”车里传来一句提醒。
很多车开始拐弯,想绕开他,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瞬间竟显得有几分犹疑。
还有最后几步时,这个中年人突然发力,往前一蹿,站在了马路对面的路口上。
他长吁了一口气,仿佛是一个快要溺死的人,终于从死亡的边缘渡到了生的彼岸。
⑻突然,他被人推了个趔趄,险些摔倒。
手一松,肩上的蛇皮袋轰然掉在地上。
⑼我坐在自行车上,蹁着腿歪在路边看,看客当然不止我一个。
推中年人的是一只漂亮的手,白皙,光洁,十指修长。
你看着这样的手会联想到钢琴高雅的键盘。
推人姑娘的白色连衣裙的胸口上有一片脏污,这无疑是那个中年人驮着的大蛇皮袋蹭上去的。
⑽中年人站稳之后,看到眼前姑娘胸前的脏污,拙拙地说了句“对不起”。
姑娘瞪着他,去死!一声骂。
中年人的脸猛地抽搐了一下,愣在那儿。
那姑娘见中年人再不说什么,觉得无趣,骂骂咧咧余怒未消地走了,背影像大多城里姑娘一样高傲而又性感,一边走一边拍打胸前那片脏污。
⑾中年人转身看到了我,不知怎么盯了我一眼,我忽然感到脸上被刺痛了一下,他的眼神里透出的不是尖利,而是怨恨,还有些绝望。
我想,在这快速穿行的茫茫人海中,他和她或许再也不会有这样擦肩而过的机会,而这件事,很快也会成为仅仅只是在记忆中发生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