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7年04月自考中国行政史(00322)试题及答案解析评分标准
全国2017年4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途、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
【选项】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A【解析】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隋炀帝大业年间正式开科取士,从此确立科举制度,并成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中晚期选官制度最主要的方式。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2.【题干】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
【选项】A.军事民主制度B.王子王位继承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商朝虽然确立了王子王位继承制,但并未完全解决王位继承的顺序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3.【题干】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
【选项】A.令B.曹C.卿D.丞【答案】C【解析】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卿。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4.【题干】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候,其食封的领地称为()。
【选项】A.属国B.侯国C.郡国D.王国【答案】B【解析】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候,其食封的领地称为侯国。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5.【题干】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其长官为()。
【选项】A.治书侍御史B.御史大夫C.御史中丞D.殿中侍御史【答案】C【解析】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6.【题干】在隋朝三省制度中,实际成为行政运转轴心所在的“政本之地”是()。
【选项】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内史省【答案】A【解析】在隋朝三省制度中,由于尚书省为“政本之地”,实际成为行政运转的轴心所在。
中国行政史自考全囊括

(前两章样本,完整版共9页)虞崇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言第一章夏、商、西周的行政管理第一节原始民主管理体制的演变第二节夏、商、西周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三节夏、商、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第四节政监督第五节夏、商、西周的人事管理第二章春秋战国的行政管理第一节春秋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第二节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第三章秦汉的行政管理第一节秦汉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秦汉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督第四节秦汉时期行政官员的管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第五章隋唐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第六章五代、宋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五代时期的行政管理第二节宋代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宋代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四节宋代政府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五节宋代行政官员的管理第七章辽、金、元的行政管理第一节辽的行政管理第二节金的行政管理第三节元的行政管理第八章明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第九章清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下篇中国近代的行政管理引言第十章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与改革第二节地方行政体制的变革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第十一章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第五节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的延续21、其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而非分封世袭贵族;2、郡县以下的行政机构是以乡里为基层行政单位,国君可以通过郡县长官把自己的权力一直伸到社会的最底层。
郡县制出现于春秋,在战国趋于完善,表现在(郡县制:是一种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1、郡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各国交往的频繁,保全促使原来荒凉的边境地区日趋繁茂,原来面积大地位低的郡的地位陡升,并在郡下设县,因此,郡县两级体制首先在边境地区出现,以后推行到内地。
00322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00322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篇一:全国20xx年4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篇二: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副职过多,纠缠不清的矛盾。
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阻力?(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
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
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改革的大学士翁同和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令难以落实。
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诩推诿;或粉饰应付。
7、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非“因人而立”,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将能合在一起的机构尽量归并。
(3)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
由于受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并不很完善,权限划分也比较粗放。
当然,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六部建相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8、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哪几方面?(1)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一套管理官员的制度是织保证。
自考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行政史试卷(课程代码00322)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
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 分。
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国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部落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人民大会 B.酋长议事会 C.军事首长 D.部落长老会2.中国古代王位的嫡长子继承斛确立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称为A.朝会 B.巡视 C.朝觐 D.巡狩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帝 B.宰相 C.诸侯 D.中枢官员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带有很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
这种特殊行政区称为A.王国 B.侨州郡县 C.左郡县D.右郡县6.唐初设内侍省,担任省内诸职的均是A.给事中 B.门阀士族 C.翰林学士D.宦官7.唐朝的法规制度中,以敕的形式颁布,涉及的范围较为具体,并因实际情况而常发生变化的具体行政法规形式称为A.格 B.令 C.律 D.式8.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的辖区是A.州 B.道 C.县 D.乡9.宋朝会议制度已发展得十分成熟,其中由皇帝主持,其目的是疏通君臣关系,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议形式是A.例行常朝 B.便殿议政 C.临时朝仪 D. 议政会议10.中国历史上建立辽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满族 B.蒙古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11.辽朝汉族和渤海官僚的入仕门径是八举荐 B.科举 C.门荫 D.世袭12.明朝直接听命于皇帝,成为事实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的是A.内阁 B.通政司 C.中书省 D.六部13.清朝时期为了避免宦官千政,设立了严格管理宦官、掌管宫廷事务的宫内机构A.宗人府 B.内务府 C.司礼监D.鸿胪寺14.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A.钦定变法 B.百日维新 C.预约立法 D.预备立宪15.清政府设立的用以制约内阁,且作为皇帝咨询机构的是A.枢密院 B. 弼德院 C.审计院D.资政院16.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国家的实际行政首长是A.总长 B.大元帅 C.临时大总统D.国务总理17.北洋军阀政府的司法机关分为两个系统,一是普通司法机关,二是专门的行政诉讼机关。
2024年4月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32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君主与诸侯的矛盾B.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C.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D.皇权和相权的矛盾2.实行分封制度的朝代是A.夏B.商C.周D.秦3.夏商西周时期,官员的退休年龄是A.60岁B.65岁C.70岁D.80岁4.秦汉时期,主管一乡行政事务的乡官是A.三老C.游徼D.里正5.秦汉时期,由太常从民间十八岁以上仪状端正的男子中遴选,或由各县挑选,郡守认可后送太常。
这种选拔官吏的途径是A.征辟B.察举C.荐举D.博士弟子6.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官员任期的规定出现于A.南朝时期B.北朝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7.唐朝的决策文书不包括A.册书B.制书C.中书D.敕8.唐朝时期,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各机关往来商议文书称A.关B.移C.符D.刺9.唐朝科举包含常科和A.进士科B.预科C.明经科D.制科10.宋代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是B.政绩C.品德D.学历11.元朝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是A.枢密院B.翰林院C.会议D.中书省12.明朝中后期,掌管批红大权的是A.司礼监B.内阁C.翰林院D.吏部13.明朝内阁的文书收发机构是A.翰林院B.司礼监C.文书房D.通政司14.清朝六部直属于A.内阁B.皇帝C.军机处D.议政王大臣会议15.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是A.蒋介石B.孙中山C.毛泽东D.袁世凯16.科举制度正式被废弃时间是A.1905年9月B.1906年9月C.1907年9月D.1908年9月17.南京临时政府官员主要的任用方式是A.简任制B.荐任制C.群众推荐制D.委任制18.北洋军阀期间的行政制裁机关是A.平政院B.总检察厅C.肃政厅D.大理院19.抗战期间统一党政军领导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国防委员会B.军事委员会C.国防最高委员会D.国民参政会20.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是A.江西南昌B.江西瑞金C.井冈山D.延安21.明朝最高审判机关是A.刑部B.都查院C.大理寺D.内阁22.清朝地方区划为A.道、州、县三级B.省、道、县三级C.省、府、县三级D.省、道、府、县四级23.依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的是A.工农民主政权B.抗日民主政权C.人民民主政权D.新民主主义政权24.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原则是A.三权分立原则B.委员会制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议行合一原则25.1924年11月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的是A.黎元洪B.张作霖C.冯国璋D.段祺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自学考试学习资料:00322中国行政史

一、单选题1、专对诸侯王进行策封的一种文书是()。
A、制书B、诏书C、诰D、手迹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B【答案解析】诰是专对诸侯王进行策封的一种文书。
参见教材P103。
2、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
A、唐朝B、隋朝C、明朝D、清朝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及人才选拔制度。
它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代,衰于清末。
参见教材P65。
3、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周王朝实行()。
A、部落凝聚制B、分封制度C、内外服制D、郡县制度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度。
参见教材P82。
4、春秋时期,社会关系变化,最富于时代意义的是()的兴起。
A、公族B、远方首领C、卿大夫D、门阀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春秋时期,社会关系变化,最富于时代意义的是卿大夫的兴起。
参见教材P89。
5、秦汉时期,大县之长官称()。
A、尉B、丞C、守D、令A B C D【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秦汉县之长官称令(大县)或长(小县)。
参见教材P99。
6、行政决策的文书中,日常通告文书叫作()。
A、约B、诰C、简书D、命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简书”是日常通告文书。
参见教材P86。
7、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周朝是鼎盛时期,创造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基本模式,并将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制度化和法律化。
参见教材P69。
8、察举制是一种()的选官制度。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保举子弟D、依据财产补官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察举制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其基本精神已存在于战国荐举制之中。
参见教材P105。
市政学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市政学试卷(课程代码00292)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
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1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l分。
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城市的首要特征是A.政治性 B.历史性C.聚集性 D.社会性2.我国第一次创立城镇规范、近代城市经管组织诞生是在A.明朝 B.清末C.民国 D.新中国3.认为城市是不同政治团体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的是A.城市历史学 B.城市经济学C.城市社会学 D.城市政治学4.市政的双重性是指市政的自然属性和A.社会属性 B.经济属性 C.人工属性D.生态詹陛5.市妇联的性质是A.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B.城市公益性组织C.市人民团体 D.政府职能部门6.市政体制主要为市议会制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7.在我国城市中,行政层级最高的是A.直辖市 B.副省级市C.地级市 D.县级市8.市政职能过程包括市政决策、市政执行和A.市政反馈 B.市政控制 C.市政干预 D.市政预测9.城市化概念首次提出是在A.1688年 B.1867年 C.1911年D.1945年10.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特点是A.以GDP增长为主导 B.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C.以经济规模赶超为目标 D.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11.产业和人口向城市中心区域聚集的城市化类型是A.低度城市化 B.过度城市化C.集中性城市化 D.分散性城市化12.美国规划师佩里提出的城市规划理论是A.花园城市理论 B.卫星城理论C.中心地理论 D.邻里单位理论13.将我国的城市规划纳入法制化轨道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规划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戈!|法》14.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史上,20世纪以来对世界城市规殳f影响最大的是A.《雅典宪章》 B.《马丘比丘宪章》C.《北京宪章》D.《伦敦宪章》15.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决定这一点的是城市基础设施的A.生产性 B.承载性C.公益性 D.自然垄断性16.我国城市的近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A.2年 B.3年 C.4年 D.5年17.我国城市公共事业领域的资金投入以A.政府财政为主 B.私人投入为主C.社会投入为主 D.民众自筹为主18.下列属于城市公共收入原则的是A.公平原则 B.增长原则C.效益原则 D.可持续原则19.我国普遍设立的负责卫生防疫工作的专门机构是A.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B.妇幼保健站C.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D.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于A.1989年 B.2003年C.2005年D.2008年21.下列属于城市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位置固定性 B.差异性C.区位效益性 D.耐久性22.城市环境经管的“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以及A.同时备案 B.同时竣工C.同时验收 D.同时投产使用23.出于社会经管需要、按照国家法律设置的社区属于A.功能社区 B.自然社区C.法定社区 D.自治社区24.我国社区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经管的组织是A.社区业主委员会 B.社区居民委员会C.社区街道办 D.社区自治联盟25.市政绩效作为核心指标一般用以衡量A.城市形象 B.城市竞争力c.市政职能 D.市政体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
全国自考真题2017年4月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试卷(课程代码00538)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来涂均无分。
1.《诗经·生民》是A.农事诗 B.讽喻诗C.史诗 D.婚恋诗2.以微言大义著称的史学著作是A.《尚书》 B.《逸周书》C.《春秋》 D.《左氏春秋》3.诸子百家中与儒家并称显学的是A.道家 B.纵横家 C.法家 D.墨家4.“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出自A.《韩非子》 B.《庄子》C.《论语》 D.《吕氏春秋》5.“舐痔结驷”出自A.《庄子·秋水》 B.《庄子·列御寇》C.《庄子·逍遥游》 D.《庄子·人间世》6.屈原作品中风格清新幽渺的是A.《九歌》 B.《九章》 C.《天问》 D.《招魂》7。
王充散文的创作特色是A.纪行述志 B.引经据典C.借景抒情 D.崇实尚用8.《史记》的核心部分是A.本纪、世家、列传 B.本纪、书、表C.世家、列传、书 D.本纪、列传、表9.《汉书·苏武传》中刻画苏武的品格特点是A.仁爱恻隐 B.忠贞不渝C.礼贤下士 D.仗义疏财10.《越绝书》产生的年代是A。
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11.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直抒胸臆 B.比喻象征C.铺叙摹绘 D.咏物言志12.扬雄《甘泉赋》的题材是A.祭祀 B.山水 C.田猎 D.宴饮13.刘歆创作的骚体赋是A.《杨柳赋》 B.《太玄赋》C.《遂初赋》 D.《自悼赋》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C.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D.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15.曹操《短歌行》的主要艺术风格是A.悲凉沉雄 B.华丽绮焕C.纤丽清新 D.清峻悲凉16.曹植前期代表作品《白马篇》的主要内容是A.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B.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C.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D.抒发遗世归隐的超脱思想17.西晋太康诗风的主要特点是A.刚健 B.平淡 C.繁缛 D.清空18.东晋时期,玄言诗在诗坛占据了主流地位,其发端于A.魏正始时代 B.汉武帝时期c.西晋太康时期 D.东晋永嘉时期19.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A.冲淡 B.华丽C.典雅 D.清刚20.南朝诗人谢胱的诗风是A.古直苍凉 B.清逸玄远C.雄健豪放 D.明丽清新21.下列作品中,代表南朝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水平的是A.《木兰辞》 B.《西洲曲》C.《华山畿》 D.《子夜歌》22.南朝骈赋作品中,被《南齐书·文学传论》评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的是 A.鲍照《芜城赋》 B.庾信《小园赋》C.江淹《恨赋》 D.梁元帝《采莲赋》23.杨街之《洛阳伽蓝记》的风格特点是A.典丽清拔 B.冲淡自然C.铺张扬厉 D.高亢悲凉24.《续齐谐记》属于A.志人小说 B.历史传记C.志怪小说 D.唐人传奇25.卢思道诗歌的代表作《从军行》的风格特点是A.重词采 B.重气质C.重格律 D.重理致26.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是A.平淡自然 B.幽僻清奇C.清刚劲健 D.幽深拗峭27.自居易的《琵琶行》属于A.讽谕诗 B.闲适诗C.感伤诗 D.杂律诗28.杜牧诗歌中最受推崇的诗体是A.五言古诗 B.七言律诗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29.柳宗元的文学主张之一是A.文以明道 B.不平则鸣C.惟陈言之务去 D.宗经尚简30.韦庄词的基本风格是A.浓艳香软 B.清丽疏放C.婉丽绮靡 D.雅丽深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行政史试卷(课程代码00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1.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A)P.65/129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D)P.79
A.军事民主制 B.王子王位继承制 C.兄终弟及制 D.嫡长子继承制
3.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C)P.96
A.令 B.曹 C.卿 D.丞
4.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侯,其食封的领地称为(B)P.100
A.属国 B.侯国 C.郡国 D.王国
5.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其长官为(C)P.116
A.治书侍御史 B.御史大夫 C.御史中丞 D.殿中侍御史
6.在隋朝三省制度中,实际成为行政运转轴心所在的“政本之地”是(A)P.119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内史省
7.中晚唐时期宦官之所以能把持朝政,直至废立皇帝,进退宰相,是因为宦官控制了京城的军队,宦官藉以控制军队的官职是(D)P.121
A.司隶校尉 B.都督军事
C.太尉 D.神策左右军中尉
8.唐朝依法制定,以诏制形式颁布的行政规则称为(B)P.127
A.律 B.令 C.格 D.式
9.宋朝路一级行政机构中俗称“宪司”的是(C)P.141
A.转运使司 B.提举常平司 C.提点刑狱司 D.经略安抚司
10.金朝负责从七品以下官员任免的是(A)P.159
A.吏部 B.尚书省 C.枢密院 D.礼部
11.明朝最高审判机关是(B)P.170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御史台
12.清朝最高一级地方行政组织是(C)P.189
A.道 B.郡 C.省 D.州
13.近代中国行政体制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是(D)P.204
A.增设学部 B.增设巡警部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4.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的是(B)P.219
A.同治皇帝 B.光绪皇帝 C.溥仪皇帝 D.慈禧太后
15.辛亥革命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其中湖北军政府基本上属于(A)P.242
A.总统制类型 B.内阁制类型
C.议会制类型 D.委员会制类型
16.南京临时政府在官员的任用上主要采取(B)P.247
A.筒任制 B.委任制 C.荐任制 D.聘任制
17.袁世凯政府建立后,对外蒙古进行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C)P.265
A.行省制度 B.伯克制度 C.盟旗制度 D.谋克制度
18.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中心是(D)P.284
A.国民政府委员会 B.国民政府主席
C.五院院长 D.国民党中政会
19.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决定改变领导体制,实行(A)P.294
A.总裁制 B.总统制 C.议会制 D.委员会制
20.抗战期间,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管理所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是(D)P.300 A.委员长侍从室 B.中央设计局
C.军事参议院 D.中央审议会
21.“行宪国大”后,按照宪法的规定,南京政府的行政体制有所变化,其中考试院院长的产生程序是(C)P.310
A.由总统直接任命 B.由考试院选举产生
C.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后任命D.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后任命
2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B)P.318
A.广州 B.瑞金 C.上海 D.嘉兴
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均实行(D)P.322 A.议行合一制 B.委员会制 C.合议制D.首长负责制
24.在多数抗日根据地,区公署是县政府的(A)P.331
A.助理机关 B.派出机关 C.执行机关 D.代表机关
25.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新解放城市的军管会和市政府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咨询协商机关是(C)P.345
A.贫民大会 B.各界座谈会 C.各界代表会 D.临时参议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春秋时期,最先设立县郡的是(AB)P.90
A.晋国 B.楚国 C.齐国
D.韩国 E.鲁国
27.宋朝会议制度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CDE)P.142
A.九卿议 B.大臣廷议 C.例行常朝
D.便殿议政 E.临时朝议
28.清朝在官员选拔任用上被视为人仕正途的是(AD)P.199
A.科举 B.荐举 C.捐纳
D.举贡 E.吏道
29.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旧的官吏制度进行了革新,文官大致分为(ABC)P.247
A.简任官 B.荐任官 C.委任官
D.特任官 E.聘任官
30.鉴于战争环境,苏区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主要采取的方式有(DE)P.326
A.调任制 B.聘任制 C.荐任制
D.选举制 E.委任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共l5分)
31.三公宰相制(P.95)
32.司礼监(P.169)
33.行政三联制(P.301)
34.行政公署(P.330)
35.九品中正制(P.117)
四、筒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唐朝为压制尚书省地位所采取的调整措施。
(P.120)
37.简述近代中国行政体制演变经历的大致阶段。
(P.205)
38.简述抗战期间省临时参议会的职权。
(P.299)
39.简述夏商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的残留对君主权力的制约。
(P.84)
40.简述解放战争时期新解放区城市的军事管制委员会的任务。
(P.343)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1.试述秦汉中央政府针对少数民族现实所采取的管理方式。
(P.101)
42.试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P.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