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2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主观题汇总】中国行政史00322

【主观题汇总】中国行政史00322
题知识点汇总★★★ 1. 两府三司制(1710、1610、1504、0810、0710、0510) 两宋时期是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的时代。由于皇权不断发展,相权则进一步遭到削弱。中 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称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又称“计相”。 故一般将宋朝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两府三司制。 2. 三公宰相制(1704、1310、1201、1010、0610) 汉成帝分别改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三公官,中央政务被一分为 三,由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以取代丞相制。 3. 超责任内阁(1910、1610、1404、1201、0610) 段祺瑞凭军事实力,破坏三权鼎立的体制,有意将总理及内阁职权超出《临时约法》的范围, 使得内阁凌驾于总统和国会之上,以实现个人独裁。因此,人称段内阁为“超责任内阁”。 4. 内外服制(1710、1410、1404、0610) 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 方法和组织形式。 5. 门荫(1904、1604、1301、2008) 隋唐时为贵族及官员子弟承袭政治特权而设置的制度。贵族或官员子弟经服役一定年限或出 钱代役即可取得吏、兵部考试资格参加选官。 6. 世选(1904、1610、1210、0910) 辽朝官员入仕的主要门径,是指在具有世选特权的家族中按某些标准挑选一个合格人选来继 承某一官职和爵位。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610、1510、1310、200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指 1912 年 3 月 11 日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正式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宪 法性质的法律文献,是南京临时政府在立法建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它规定了参议院有广泛 的权力,国务员有实际的责任,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8. 幕僚长制(1804、1510、1301、1110) 幕僚长制是政府的一种机关工作制度。将机关工作分为政务工作和事务工作,主管长官着重 负责政务工作,而常务次长、秘书长、主任秘书、支部书记等官吏则着重负责事务工作,这 些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称为幕僚长。 9. 军事管制委员会(1810、1410、1210、1110) 中共中央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设立的人民民主政权的一种过渡性的组织形式,在肃清反 革命势力,安定社会秩序,帮助建立人民政权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军管会在其任务完成后, 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自动宣布撤销。 10. 九品中正制(1704、1201、1101、2010) 九品中正制是从汉朝察举制演变而来的官员选拔制度,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大 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州士人并定出品和状,其中品有上上至下下九品,状是对德才的简 短评语,以品、状作为政府选官的依据。 11. 行政三联制(2010、1704、0910、0801)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国防最高委员会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按照行政运行的顺序,将一切工作 过程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三个阶段。每项工作在实施之前,必须有实施计划及经费预算; 执行中,必须按计划逐步实施;实施结果必须进行严格考核。国防最高委员会是将三者统一 和联系起来的最高指挥机关。 12.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504、1410、0910、2010)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是适应国民党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1936 年 10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上篇: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一、中央行政体制二、地方行政体制三、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四、官员管理(一)夏商周:官员选拔制度是世卿世禄制。

1、世卿世禄制(名):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世卿是指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们父子之间官职世袭,故称世卿。

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用。

(二)秦汉1、简述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

①任子②赀选③察举④征辟⑤博士弟子⑥荐举2、西汉政府通过“任子”和“赀选”两种形式补充官僚队伍。

(多)3、汉代以乡举里选为基础的官员选拔方式有察举和征辟。

(多)4、秦汉时期郡对县的考课通常采取“秋冬集课”的方式。

(单)(三)魏晋南北朝1、曹操曾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奉行“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

(单)2、魏晋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单)3、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单)4、九品中正制(名):是从汉朝的察举制演变而来,其具体方法是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大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周士人,综合他们的门第和德才定出品和状。

品主要依据家世官位和资历,分为上上至下下九品,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下的一个简短评语,品和状均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依据。

5、魏晋时期,官员的升迁完全凭借门资。

(单)6、中国古代有关官员任期的规定始于魏晋。

(单)(四)隋唐1、简述隋唐时期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

(注意这里多次以多选题形式出现)①科举制度②门荫③行伍④流外入流⑤入幕制2、隋唐时期选拔官员最主要的途径是科举。

(单)3、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的确立始于隋炀帝。

(单)4、门荫(名):是为贵族及官员子弟承袭政治特权而设置的制度。

贵族或官员子弟经服役(担任君主宿位或宗庙祭祀人等)一定年限或出钱代役即可取得吏、兵部考试资格参加选官。

2024年秋季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部分原题含解析

2024年秋季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部分原题含解析

2024年秋季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部分原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行宪国大”后的中央行政体制,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国民大会B.国民参政会C.国民政府委员会D.总统府2、影响明朝官员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出身B.口碑C.资历D.政绩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干部考核的主要方式是()。

A.民主鉴定B.自我鉴定C.上级鉴定D.群众评议4、中晚唐时期宦官之所以能把持朝政,直至废立皇帝,进退宰相,是因为宦官控制了京城的军队,宦官用以控制军队的官职是______。

A.司隶校尉B.都督军事C.太尉D.神策左右军中尉5、清政府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

A.猛安制度B.盟旗制度C.伯克制度D.土司制度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在行政执行上采取的是()。

A.议行合一制B.委员合议制C.垂直领导制D.首长集权制7、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______。

A.内阁B.六部C.军机处D.议政王大臣会议8、宋代科举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A.常科B.制科C.武举D.省试9、影响明朝官员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出身B.口碑C.资历D.政绩10、东汉时,实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是______。

A.门下省B.御史台C.中书省D.尚书台11、辽朝最高军事机关是______A.大林牙院B.枢密院C.大于越府D.军机处12、最初职能仅限于军事方面,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清朝中枢决策机构是()。

A.总理衙门B.军机处C.兵部D.都司13、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______A.军事民主制B.王子王位继承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14、抗日民主政权中的晋西北行政公署属于()。

A.边区政府的代表机关B.该地区最高行政机关C.边区政府的派出机关D.该地区最高监察机关15、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规定,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是______。

A.县(乡)苏维埃B.乡(区)苏维埃C.市(县)苏维埃D.乡(市)苏维埃16、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是()。

2024年4月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4年4月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32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君主与诸侯的矛盾B.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C.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D.皇权和相权的矛盾2.实行分封制度的朝代是A.夏B.商C.周D.秦3.夏商西周时期,官员的退休年龄是A.60岁B.65岁C.70岁D.80岁4.秦汉时期,主管一乡行政事务的乡官是A.三老C.游徼D.里正5.秦汉时期,由太常从民间十八岁以上仪状端正的男子中遴选,或由各县挑选,郡守认可后送太常。

这种选拔官吏的途径是A.征辟B.察举C.荐举D.博士弟子6.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官员任期的规定出现于A.南朝时期B.北朝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7.唐朝的决策文书不包括A.册书B.制书C.中书D.敕8.唐朝时期,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各机关往来商议文书称A.关B.移C.符D.刺9.唐朝科举包含常科和A.进士科B.预科C.明经科D.制科10.宋代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是B.政绩C.品德D.学历11.元朝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是A.枢密院B.翰林院C.会议D.中书省12.明朝中后期,掌管批红大权的是A.司礼监B.内阁C.翰林院D.吏部13.明朝内阁的文书收发机构是A.翰林院B.司礼监C.文书房D.通政司14.清朝六部直属于A.内阁B.皇帝C.军机处D.议政王大臣会议15.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是A.蒋介石B.孙中山C.毛泽东D.袁世凯16.科举制度正式被废弃时间是A.1905年9月B.1906年9月C.1907年9月D.1908年9月17.南京临时政府官员主要的任用方式是A.简任制B.荐任制C.群众推荐制D.委任制18.北洋军阀期间的行政制裁机关是A.平政院B.总检察厅C.肃政厅D.大理院19.抗战期间统一党政军领导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国防委员会B.军事委员会C.国防最高委员会D.国民参政会20.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是A.江西南昌B.江西瑞金C.井冈山D.延安21.明朝最高审判机关是A.刑部B.都查院C.大理寺D.内阁22.清朝地方区划为A.道、州、县三级B.省、道、县三级C.省、府、县三级D.省、道、府、县四级23.依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的是A.工农民主政权B.抗日民主政权C.人民民主政权D.新民主主义政权24.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原则是A.三权分立原则B.委员会制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议行合一原则25.1924年11月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的是A.黎元洪B.张作霖C.冯国璋D.段祺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022年春4月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练习试题含解析

2022年春4月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练习试题含解析

2022年春4月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练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的“民意机关”是()。

A.国民大会B.临时参议会C.国民参政会D.国民参议会2、宋朝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两府三司制,其中两府是指()。

A.御史台和尚书台B.中书门下与枢密院C.吏部和礼部D.少府和相府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__。

A.工农兵代表会议B.苏维埃代表大会C.中央执行委员会D.人民委员会4、1917年12月北京政府开始将首都所在地称为()。

A.市B.署C.府D.道5、宋朝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中总管国家财政事务的是______。

B.户部C.三司D.枢密院6、最初职能仅限于军事方面,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清朝中枢决策机构是()。

A.总理衙门B.军机处C.兵部D.都司7、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______。

A.令B.曹C.卿D.丞8、根据1928年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家元首是______。

A.临时大总统B.中政会主席C.国民政府主席D.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______。

A.秦始皇B.周文王C.禹10、从总体上讲,传统中国治国之道的核心是()。

A.“以德治国”B.“以法治国”C.“以理治国”D.“以仁治国”11、我国历史上正式规定三公均不参加政府机构的活动,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最高荣誉职衔的皇帝是______。

A.魏文帝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12、西周时期,掌管藉田和农业生产的政务官是______。

A.司寇B.司空C.司徒D.司马13、最初职能仅限于军事方面,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清朝中枢决策机构是()。

A.总理衙门B.军机处C.兵部D.都司14、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是()。

B.各界代表会C.临时参议会D.政府委员会15、商王朝调整王朝管理体系,以强化王权的制度称为______A.礼乐制B.内外服制C.井田制D.宗法制16、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______。

自学考试学习资料:00322中国行政史

自学考试学习资料:00322中国行政史

一、单选题1、专对诸侯王进行策封的一种文书是()。

A、制书B、诏书C、诰D、手迹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B【答案解析】诰是专对诸侯王进行策封的一种文书。

参见教材P103。

2、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

A、唐朝B、隋朝C、明朝D、清朝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及人才选拔制度。

它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代,衰于清末。

参见教材P65。

3、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周王朝实行()。

A、部落凝聚制B、分封制度C、内外服制D、郡县制度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度。

参见教材P82。

4、春秋时期,社会关系变化,最富于时代意义的是()的兴起。

A、公族B、远方首领C、卿大夫D、门阀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春秋时期,社会关系变化,最富于时代意义的是卿大夫的兴起。

参见教材P89。

5、秦汉时期,大县之长官称()。

A、尉B、丞C、守D、令A B C D【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秦汉县之长官称令(大县)或长(小县)。

参见教材P99。

6、行政决策的文书中,日常通告文书叫作()。

A、约B、诰C、简书D、命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简书”是日常通告文书。

参见教材P86。

7、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周朝是鼎盛时期,创造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基本模式,并将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制度化和法律化。

参见教材P69。

8、察举制是一种()的选官制度。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保举子弟D、依据财产补官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察举制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其基本精神已存在于战国荐举制之中。

参见教材P105。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二章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二章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二章第二章秦汉的行政管理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汉武帝在组织机构上分割相权的做法是实行(中外朝制)汉武帝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武帝时,形成了(三公宰相制)西汉时期的宰相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独相制)汉武帝贬低丞相、架空相权所采用的手段是(中外朝制)(汉成帝)时期,为分散相权,实行三公宰相制,从而将独相制变为集体宰相制。

尚书分曹理事始于(汉成帝)时期。

尚书台从制度上取代三公宰相制的行政决策参与权而成为行政中枢机构实在(光武帝)时期。

东汉光武帝以后“虽置三台,事归台阁”中的台阁指的是(尚书台)西汉时期,掌宗庙礼仪的是(太常)。

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成为(卿)西汉相府诸曹中,负责办理郡国守相及军吏迁除手续的是(东曹)西汉成帝时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其根本意义是(分散相权)汉代时期可称为隋唐六部制度雏形的制度是(尚书分曹理事)。

汉武帝设立州刺史之初,州刺史主要掌管(检察权)。

东汉末年起,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其长官(州牧)变为管理地方的行政长官。

秦汉时期,大县的长官称为(令)秦汉时期郡府内也设有庞大的办公机构,大体和相府对口,实行(分曹办公)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游徼)。

秦汉时期,为了灵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在郡下设立的相当于县的行政区域是(道)汉代政府在不违反中央大政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皇帝的圣旨分为许多种,其中一种是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之为(诏书)。

汉朝自武帝以后对京辅地区实施行政监督的检察官是(司隶校尉)。

秦及西汉初年,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是(御史中丞)。

汉武帝时,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中,通过派出(部刺史)对郡国进行监察。

汉代司直和御史中丞在行使检察权方面的不同时司直侧重于(对行政执行中纪律的监督)。

下列各项选官制度中汉朝尚未出现的是(科举)。

地方官回避本籍开始于(汉武帝)。

两汉时期,九卿由(丞相和御史两府联合)进行考核。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 0322 - 中国行政史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 0322 - 中国行政史

机关,重大事务由全体成年男女讨论决定。

1、军事首长。

(负责统帅军队和担任主祭,通过禅让制继承)禅让制: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

相传四岳推举舜为尧的继承人,尧对舜三年考核后让舜作自己的助手。

尧死后舜继位。

后四岳又举治水有功的禹。

2、部落酋长议事会。

(常设权力机关)3、人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二、夏、商、西周的中央行政体制(一)夏、商、西周三代实行的是以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政体,形西周分别是王权制度的初创、完善时期。

夏王朝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将部落联盟的管理体制加以改造而建立的国家。

这种改造的关键环节是将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长的“禅让制”变为王位继承制,从而把原先民主制基础上的“公共权力”变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公共权力”。

从历史发展看,专制主义起源于氏族社会晚期,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实际上已成为专制君主的前身。

1、夏代中央行政体制:王位继承制度是兄终弟及制;把四岳议事会改为四辅臣;设置了一套官僚机构。

2、商代中央行政体制:王位继承制度是王子继承制;突出商王的独尊地位;职官分为宗教、政务、事务三类。

于统一性。

2、原始氏族公社痕迹的残留。

多方面的制约,表现在:1)盛行于部落制时代的民主制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与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

1、通过兼并和征伐,国家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向统一的专制国家过渡;2、西周时期天命观发生变化。

1、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⑴、决策与联络的共同特点:实行君主专制,即最后决策权由君主掌握。

⑵、决策与联络的形式:A、直接联络形式:巡狩:是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

朝觐: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

B、间接联络形式:聘:由天子派使臣慰问诸侯,或诸侯遣使臣朝见天子。

2、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⑴直接联络: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地点在宫廷)和“会”(地点在郊野)二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00322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篇一:全国20xx年4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篇二:自考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副职过多,纠缠不清的矛盾。

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阻力?(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

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

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改革的大学士翁同和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令难以落实。

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诩推诿;或粉饰应付。

7、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非“因人而立”,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将能合在一起的机构尽量归并。

(3)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

由于受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并不很完善,权限划分也比较粗放。

当然,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六部建相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8、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哪几方面?(1)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一套管理官员的制度是织保证。

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的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这一套管理制度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之来调节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2)监察机关的人事监督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全。

监察制度为维护封建秩序和保证中央政令的执行以及整个封建国家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作用。

(3)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9、禅让制:尧舜时代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长的制度。

表大会及其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组织系统中居于最高领导地位。

11、简述秦汉时期的官员考课制度?(1)对各级中央政府主管官员的考核。

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

在皇帝不亲政事的情况下,由尚书代皇帝行使考核权,并交皇帝核准。

府通过上计形式进行。

上计考课分为常课和大课。

(3)郡对县的考课。

负责考核。

(5)考课完成后,按官员政绩和品德分别作出结论并给予奖罚。

唐代的行政决策既是一种专制的个人决策形式,同时又是一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群体决策方皇帝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掌握最后裁定之权。

体现出群体决策特点的是唐代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会议形2、三公宰相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一个近代化的中央行政体系。

3、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4、北面官制:是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部的摩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

5、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6、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10、人民委员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苏维埃代(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

当时清政府的军事(2)对地方郡国长官的考核。

通常由丞相、御史三(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

慈禧先是迫使光绪将支持(4)对各级官府的非主管官员,由各部门主管官员(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

在地主,除湖南巡抚陈12、简述唐代的行政决策形式?(1)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

实际设置的机构式,把这两种截然对立的决策形式融为一体的就是(2)实行总统垂直领导制。

总长直接受总统指挥,式,大体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次长也由总统“简任”,总长、次长各为1人,形成(1)大臣廷议。

可以分为皇帝主持的朝会和尚书省总统—总长—次长三层独任制的领导方式,避免了1集议两种方式。

(2)宰相以及高级文臣武将参与决策会议。

一般在另一方面,工农民主政权实行高度集中。

建立在劳朝会结束后,宰相留下来与皇帝就朝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最高决策权属于皇帝,故无论是哪种决策辅助手段,一旦形成意向性决策意见后,都须按一定程序形成诏敕,方能具有法律效力。

13、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则例,裁汰冗员,取消闲散重迭机构。

股,改试策论。

程。

14、试述元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地方行御史台和各道肃政廉访司三级。

形成一个以御史台为中心,行御史台为重点,各道肃访司为经纬的严密监察网络,纵横交错,覆盖全国,使封建监察体系趋于完备。

位均高于宋、金旧制,处于和中书省、枢密院三足鼎立的地位。

区,京都附近由御史台直接监察,其它大监察区由动群众直接选举基础上的苏维埃政权拥有高度的权力,能够集中处理国事。

政府之间,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力戒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

(3)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一、精简行政机构。

二、严格编制定员。

三、减少副职,不设虚位。

种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其特点:一是其二是郡县以下的行政机构是以乡里为基层行政单到社会的底层。

这一制度萌芽于春秋时期。

17、节度使:最初是唐代设于边区的军事长官,职定辖区;安史之乱后,掌握地方政治、军事和财政大权,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高级行政长官。

18、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年间设立的中央机构。

军机处初设时,其职权仅限于军事方面,但以后事策机构。

19、简述春秋时期各国赋税改革对行政体制的影春秋时期各国的赋税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土地关系(1)在行政机构方面,加强变法的决策机构,删改16、战国时期的郡县制:是战国时期各国推行的一(2)在人事行政方面,改革保举人才条件,废除八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而非分封世袭之贵族;(3)在行政动作方面,提倡上书言事,严格办事规位,国君可以通过郡县长官把自己的权力一直延伸(1)元代监察机构组织相当完整,有中央御史台、权以领军为主,并无监察地方政务的职能,也无固(2)御史台是元代最高行政监察机构,其作用和地权逐渐扩大,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3)在地方行政监察上,元代分全国为几个大监察响?行御史台负责监察。

行御史台受中央御史台节制。

和赋税财政制度的根本变革,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经(4)元代监察制度较前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监察法济结构的变动,而且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规的制定,使行政监察规范化,保证了监察机构的正常运转。

监察职务被蒙古贵族垄断,严重影响了监察机构作用的发挥。

其次,蒙古贵族享有特权,有受监察法规的制约,监察机构无权对一些特权机构,如宣政院、大宗正府、皇宫事务机构等进行监察。

15、试述苏区工农民主政权的特点?工农民主政权是由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政权,特点有:各级苏维埃政权机关是议事机关,又是行政管理机关,议决并执行各该区域内的一切事宜,行使立法和行政等一切职权。

实行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一方面有利于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另一方面又便利人民选出的政权机关及时、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表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并对不称职者有权撤回。

2建筑国家职能的变化,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变革有巨大的影响。

些方面对前代制度进行调整?(1)对地方行政层级进行调整。

(2)削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21、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独创性经验?(1)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积极性。

(2)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吸收各阶(3)实行民主决策,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了建议。

(4)实行精兵简政和逐级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

(5)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

(6)严格干部标准,加强干部的教育和考核奖惩,干部的福利待遇以不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的22、简述晚清时期的行政监督制度?(5)元代监察体系的弊端也十分突出。

首先,主要20、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主要在哪(1)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

苏区所建立的层人民参加行政事务的管理。

(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一方面,人民有选举代俸以养廉的原则。

(1)都察院行政监督功能的强化。

一、改革都察院他们的监督。

内部机构;二、简化监督程序;三、改革御史推荐28、简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高军事委员会地位的办法。

通过整顿,都察院的行政监督功能有所加强。

措施?(2)资政院、咨议局通过议事权、咨询权和纠核权(1)改变领导体制。

抗战开始后,取消了副委员长来实现行政监督。

用以制约内阁。

管理中的大事,它说明了行政监督的法制化已是大势所趋。

由于清政府很快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上述两个行政监督机构也就胎死腹中了。

23、试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央集权的目的。

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中央集权制下君主权力远比分封制下的君主权力要大。

央集权体制的经济基础。

和常务委员,只设委员长1人,由陆海空军大元帅兼(2)进一步扩大编制。

军事委员会堪称国民政府直(3)进一步加重职权。

抗战开始后,军事委员会不仅是最高军事机关,而且是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的大本营,还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安排和调动。

可见,军事委员在抗战期间也发展成为国民政府中地位最高、权势最重的机关,它名义上直属国民政29、侨州郡县:是东晋时期在地方设置的特殊行政区。

在人流集中之地按他们原籍的名称侨置州、郡、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3)弼德院的行政监督: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任,行使‘统率陆海空军’职权。

(4)行政裁判院和审计院的筹建,是近代中国行政属机关中最庞大的机关。

(1)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了实现封建君主中府,但实际权力远在国民政府之上。

(2)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中县。

这样,一方面照顾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为他们(3)变法运动中,各国先后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法;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但民的倾向。

(4)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官僚制。

官僚侨州郡县与南方原州郡县并置一处,造成地方行政制是一种和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

24、试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行政执行的基本趋向和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基本趋向:一、决策能否执行往往以掌权军阀的意志为依归。

二、决策能否执行往往以掌权军阀的实力消长为依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