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_0710文档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黄河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黄河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起源、流经地、流域面积和重要意义。
2.掌握黄河流域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
3.掌握黄河经济开发、防洪、治理等相关措施。
二、教学重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地等基本情况。
2.黄河流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等)的产生与解决方法。
3.黄河经济开发、防洪、治理等相关措施。
三、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等)的产生原因和治理方法。
2.黄河防洪、治理等相关措施的详细介绍和实践效果。
四、教学方法1.综合运用讲解、互动探讨、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可以组织实地考察黄河流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黄河的伟力和影响。
五、教学内容及流程安排1.黄河的基本情况介绍(20分钟)–黄河的起点和终点–黄河流经的主要省份和城市–黄河的流域面积和总长度2.黄河流域环境问题(30分钟)–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政府和当地人民为解决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3.黄河经济开发与防洪治理(50分钟)–黄河流域的经济利用情况和开发水平–黄河的防洪、治理等措施的现状和实践效果–学生分组探讨黄河防洪治理措施能否在其他流域推广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精神。
2.学生对于黄河流域环境问题和防洪治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学生对于黄河经济开发与防洪治理的组织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拓展延伸1.学生可结合地图和资料,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的特点和变迁历史。
2.学生可以与其他地理学科相结合,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学科,探究黄河流域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八、教学素材•黄河流域的地图和统计数据•黄河流域环境问题和防洪治理的案例分析•黄河防洪治理的科技工具和技术手段九、参考文献•老舍《黄河心记》•赵明《黄河流域》•中国科学院《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地理教案-黄河_八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

地理教案-黄河_八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
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

《黄河》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教案概述:本节地理公开课的主题是《黄河》。
通过对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发展历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流经的省份;2.了解黄河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了解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流域范围;2.黄河的发展历程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PPT、教材《地理》第一册、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黄河的视频或展示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黄河的好奇心。
Step 2 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10分钟)通过PPT和地图展示,简单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流经的省份。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大致位置和覆盖的区域。
Step 3 介绍黄河的特点(10分钟)通过PPT,介绍黄河的特点,例如: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有“中华母亲”之称;黄河水流量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灌溉河流,被称为“黄金水道”等。
Step 4 介绍黄河的发展历程(15分钟)通过PPT,将黄河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介绍。
分别是黄河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的阶段、黄河中游地区的丘陵地带的阶段、黄河下游地区的平原的阶段和黄河所流经的五个省份的区域的阶段。
Step 5 介绍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5分钟)通过PPT,介绍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例如,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都与黄河有着密切的联系,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地等。
Step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通过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Step 7 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或思考题,巩固学生对黄河的了解,并将作业布置在下一次课堂上检查。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黄河的讨论和思考,以及对练习题的回答,检查学生对黄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23地理黄河教案

2023地理黄河教案2023地理黄河教案1【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板书]二、的水文特征[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
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黄河》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八年级上册地理公开课教案《黄河》教学设计与反思八年级上册地理《黄河》教学设计与反思内江二中黄良英一、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
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八年级地理河流与湖泊-黄河的治理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河流与湖泊——黄河的治理》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黄河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全长。
2. 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
3. 理解黄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
3. 黄河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利用图表展示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域面积。
3. 组织学生讨论黄河对我国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黄河的治理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
2. 掌握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
3. 理解黄河治理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黄河治理的必要性。
2. 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
3. 黄河治理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
2. 利用图表展示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
3. 组织学生讨论黄河治理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教学目标:1. 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2. 掌握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3. 理解水土保持对黄河治理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原因。
2.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3. 水土保持对黄河治理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2. 利用图表展示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3. 组织学生讨论水土保持对黄河治理的重要性。
第四章:黄河流域的治理成果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流域治理的成果。
2. 掌握治理成果对我国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增强学生对黄河治理工作的认识。
教学内容:1. 黄河流域治理的成果。
2. 治理成果对我国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黄河治理工作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黄河流域治理的成果。
2. 利用图表展示治理成果对我国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组织学生讨论黄河治理工作的意义。
第五章:黄河治理的挑战与展望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治理面临的挑战。
八年级地理河流与湖泊黄河的治理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河流与湖泊——黄河的治理》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黄河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全长。
2. 掌握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3. 理解黄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3. 黄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全长;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黄河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及成效。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河段特征。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黄河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及成效。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2. 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让学生掌握黄河的基本情况。
3. 讲解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流经区域。
4. 分析黄河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及成效,让学生理解治理黄河的重要性。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黄河的治理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治理的历程和现状。
2. 掌握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3. 理解治理黄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1. 黄河治理的历程和现状。
2. 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3. 治理黄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黄河治理的历程和现状;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学难点:治理黄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治理的图片和数据,帮助学生了解治理历程和成效。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治理黄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治理的必要性。
2. 讲解黄河治理的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治理黄河的背景。
3. 讲解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让学生掌握治理方法。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黄河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黄河【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_多千米、”几”字形;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_亿吨。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
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_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
_0710文档
EDUCATION WORD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_0710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
2、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3、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系图,组织学生活动讲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呈一个巨大“几”子,蜿蜒于我国北方大地。
(提问)为什么不称黄河第二大河,而是第二长河。
总结:黄河的概况是本节一个考点,要结合水系图在图上找出位置,记住名称。
并且和长江做对比记忆。
读46页课本阅读材料,看说明了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活动,“地上河”主要出现在什么河段,泥沙主要来自什么河段。
含沙量大的原因有几个。
讲述: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是滥砍乱发造成植被破坏。
板书:一、我国第二长河1、黄河概况2、含沙量大的原因(转承)我们应该怎样对黄河进行利用呢?下面学习治理和开发。
阅读48页第一自然段,找出在不同的河段进行什么措施治理黄河。
重点记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重点。
讲解: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而治理的重点就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读黄河水电站分布图,找出龙羊峡和三门峡,小浪底水电站,分析其位置。
总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一条“害河”,它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水能。
也带来了洪涝,凌汛和断流等灾害,我们要趋利避害,使它真正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分成3个小组,分别找出发源地和入海,主要支流和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各组派代表去黑板上指出。
对照上一节的主要河流表,得出,黄河只是长度第二,流量较小,因此是第二长河。
两个材料都说明了黄河的含沙量大。
通过阅读四个水文站的含沙量,知道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地上河主要出现在下游河道。
阅读三副景观图,知道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也有人为方面。
对比长江的措施,阅读课本,分析得出上中游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黄河上的水电站集中分布在一、二阶梯和二、三阶梯的交界处,这里落差到,水能资源丰富。
【作业设计】描画黄河水系图,标出需要掌握的地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