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四节 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案获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台湾省作为祖国的神圣领土,具有重要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

但台湾省作为祖国的神圣领土,其相关知识在教材中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探讨台湾省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

2.教学难点:台湾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台湾省的特点。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台湾省城市和民俗文化,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台湾省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台湾省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展示台湾省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4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4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用闻一多作词、袁忠宜作曲、谢华演唱的《七子之歌──台湾》导入。

歌词: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我要回来……随着歌曲的进行,五个不同大小的画面分别展示和台湾相关的内容。

PPT底部显示歌词。

通过歌曲、歌词、画面相互配合,能够极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考点1 自然地理概况(1)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近的B澎湖列岛、C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2)地理位置:①纬度: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

②海陆: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占2/3,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考点2 人口、城市(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2)主要城市:①台北②台中③高雄。

考点3 外向型经济(1)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20世纪60~90年代出口加工工业,形成“外向型”型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②海岛多港口;③吸收外资;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自然地理概况例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有“水果之乡”的美誉,下列不是产自台湾的水果是( )A. 菠萝B. 香蕉C. 苹果D. 柑橘2.由图可以看出,台湾岛地势特点是( )A. 北高南低B. 南高北低C. 西高东低D. 东高西低【答案】1.C2.D【解析】本题组考查台湾的主要物产、地势特点。

1.台湾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故其气候湿热,盛产亚热带水果、热带水果,苹果属于温带水果,故选C。

2.从总体上看,台湾岛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故选D。

考点二人口、城市例2读“台湾省略图”和“台湾山脉南段植被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对台湾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台湾省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台湾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弥补这一空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

3.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台湾省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省的情况。

3.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台湾省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

3.准备台湾省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简要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加深对台湾省自然地理特点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1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台湾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使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

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台湾省的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资料。

2.准备案例分析的相关素材。

3.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台湾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使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呈现的资料,分析台湾省的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特点。

然后,各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分享和讨论的案例,进行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对台湾省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特点的理解。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标题:台湾省: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导入(100字)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地理老师。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有关台湾省的地理课。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将深入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及资源分布。

二、呈现(200字)1. 地理位置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北纬20°45′至25°56′、东经119°18′至124°30′之间。

台湾省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与浙江省相对,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对。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枢纽。

2. 自然地理特征台湾省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少量平原。

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降水使台湾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岛上还有许多火山地质景观,如阿里山和雪山等。

此外,台湾还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3. 资源分布台湾省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农林渔业资源。

其中矿产资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脉和海岸地区。

台湾省的农业和渔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茶叶和水果等,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

三、展开(400字)1. 台湾省的交通运输台湾省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陆路交通以公路为主,公路密集,相互连接畅通。

台湾还拥有多条高速公路,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铁路和地铁也十分发达,覆盖了岛上的主要城市,提供了快速、稳定、安全的交通方式。

2. 台湾省的人文地理特征台湾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汉族、客家族、福建族等。

这些民族在台湾的长期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丰富了台湾的文化多样性。

台湾的语言以汉语为主,也使用台湾闽南语和客家话等方言。

3. 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台湾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制造业和电子科技业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

高新技术产业在台湾省有着快速发展,如半导体、计算机硬件和电子产品等。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实图能力,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结合地理表象探究规律的能力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4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5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6教学过程
6.1.1教学活动。

八年级地理公开课台湾教案

八年级地理公开课台湾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3.学会用事实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等资料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根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事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能分析地形、气候对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2.分析台湾经济开展的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短视频《那些年》〔歌曲串烧。

图片展示台湾美食美景明星等〕伴着优美的旋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台湾的位置、自然特征【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标记重、难点)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65-68页,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的自主探究局部;细读教材,勾画出重点、疑点内容。

(分不同颜色进行勾画,并注意标注)2.多媒体展示台湾省地形图,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标记;找出北回归线并标记;找出台湾省主要城;让学生据图总结台湾省位置和范围;(图文结合,锻炼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3.特别强调: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钓鱼岛是中国的;(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4.多媒体出示台湾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图以及人口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台湾的自然特征。

(抽学生答复,锻炼学生分析的能力)小结:1、海陆位置: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上,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亚热带。

3、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势东高西低。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台湾省,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的第四节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域分布有了初步了解。

但台湾省作为我国的一个省份,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等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台湾省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空间观念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点。

3.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4.台湾省的文化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台湾省实例,分析其地理特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

2.台湾省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台湾省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让学生对台湾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所学知识,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台湾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台湾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读图能说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2.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能说出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学生利用资料能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力目标:学生利用地图尝试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和史实材料、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可行性,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台湾位置的重要性,明确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请学生朗读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提问:诗中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我国哪个海峡?
今天我们学习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的台湾省。
环节二
1.展示台湾岛地图,引导学生利用手中图册分析台湾岛和台湾省的区别。
提问:能否用这张地图表示台湾的全部范围?为什么?
2.展示台湾地图,小结台湾省范围。
读图分析。
读图回答。
分析回答。
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比较生产要素,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读资料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明确台湾范围。
承上启下。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分析问题,明确台湾位置。
认识台湾位置的重要性。
2.资料展示温家宝总理的话,问为什么温家宝总理会说“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是我们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
3.资料展示胡锦涛主席的话,再次明确大陆与台湾不可分割,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
小结:让我们一起关注台海局势,期待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反馈练习
朗读欣赏。
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回答。
听。
思考回答。
读图分析回答。
2.展示两岸开展经济合作的生产要素比较表,提问台湾发展出口型经济,那么谁会是台湾发展经济最好的合作伙伴?
环节七
展示包机事件的资料,包机事件从一个侧面说明来大陆经商的商人增多了,提问学生为什么一些台商会选择来大陆经商?
小结:这之间还有着浓浓的亲情
环节八
1.展示大陆与台湾的相关资料,提问学生这些资料都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大陆与台湾不可分割的关系?
环节三
介绍台湾的面积,进而介绍历史上一段康熙对于台湾认识的转变过程,导入到台湾位置的学习。
环节四
1提问:一个地区的位置应该从哪些方面判读?
2分别展示台湾在我国位置图、台湾地图、世界政区图等图
提问①台湾在我国的位置?
②台湾纬度位置?属于中、低、高纬哪一纬?
③台湾海陆位置?
④台湾相邻位置?
3.引导学生尝试评价台湾这种位置的重要性。
明确国家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
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小结:因森林多,台湾有“森林宝库”之称。
5.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影响下的河流特征。
提问:①这种范围下河流的长度?
②这种气候下河流的流量?
③这种地形下河流的流速?
④归纳台湾河流的特征。
⑤河流短而急,什么能源资源会丰富?
6.提供台湾物产分布图
提问:①台湾有哪些物产资源?
②分布在哪?
③结合地形、气候因素思考回答:台湾岛的盐场为什么布局在西部?
环节五
1.提问:穿过台湾中部这条特殊的纬线名称?
2.提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就决定了台湾所处的热量带是什么?
3.引导学生分析这种位置下台湾的气候特征,并进一步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差异,得出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提问: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
②大部分地区的年均温在多少度以上?
④台湾为什么会获得盐仓、鱼仓、米仓、亚洲糖缸等这些美称?
小结:台湾资源如此丰富,故称“宝岛”台湾。
环节六
1.展示台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图
提问:1960年为界,台湾1960年前及1960年后的出口贸易结构有何变化?
小结:在1960年以前,台湾利用丰富的物产和资源,在“宝”字上做文章,出口农矿产品为主;1960年以后,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岛”字上做文章,出口工业品为主。经济结构改变后,台湾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30年内翻了50倍,人均国民收入翻了20倍,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③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分布有何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④东部和西部的降水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4.得出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后,引导学生分析台湾岛地形特征。③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
④归纳台湾地形的特征。
⑤地形多山,这样的气候条件,什么植被分布会很丰富。
借助地图分析台湾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提取、加工、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物产与环境的关系,加深对台湾丰富物产的印象。
简要介绍台湾经济发展特色,为后面分析两岸关系做铺垫。
通过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可行性,说明两岸统一的必要性。
承上启下。
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
指出祖国尚未和平统一,现存台湾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